- 相关推荐
安塞腰鼓读书笔记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塞腰鼓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塞腰鼓读书笔记1
《安塞腰鼓》这段文章磅礴有力地写出了安塞后生们英俊的舞姿,赞扬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
这种旺盛、粗犷的原始生命力深深感动了我!没有掺杂任何喧嚣,没受半点污染和人世间的'干扰。在我们的城市中,还有这种原生态的生命力的存在呢?
他们的生命力一尘不染,无比纯洁,使我不得不钦佩、向往。
安塞腰鼓读书笔记2
好久没有像今天这样爽快地上过课了,《安塞腰鼓》,真正是好一个安塞腰鼓,一气呵成写就的作品,在课堂上我也是激情投入,足足过了一把瘾。尽管我的喉咙读到最后和同学们一样累了,但好像还没有尽兴,真的还想再读,以至于下课时,我的学生都觉得时间过的飞快。等我有时间一定好好写一篇本课的感悟,记住今天这堂难忘的课。
由这篇课文,我为现在的'江苏版语文教材而可悲。因为现在的苏教版教材的课文水准太低,就连我这个一介凡夫俗子都能看出其中的不足,真不知道那些所谓的编委们,是怎么想的,虽然现在的社会已经变得浮躁,作秀,难道这些“伟大”的编委就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多一点文化的底蕴呢,就不能让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继续传承下去吗?我真替现在的孩子们担忧阿,那么多的络语言,那么多的错别字病句,难道与教材无关吗?
不过我尽量做一个叛逆者,多找一些教材之外的名篇佳作,让我们对俄学生有经典可读,俗话说:“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哈哈,就此搁笔,毕竟太忙了,不说说了心情更舒爽了。
安塞腰鼓读书笔记3
《安塞腰鼓》这篇散文,别出心裁地再现了黄土地上的农民舞着鼓时所散发的那种豪爽与粗犷。作者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只有淳朴的人们,才有资格挥舞这神圣的安塞腰鼓。它是普通的,它由平凡人所演奏,但是它却是那么耀眼,那么辉煌,它让人们为之疯狂。只有“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而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就是如此普普通通,但却演绎了如此惊心动魄,那么气壮山河的舞蹈!在激动之余,又会萌发一种匪夷所思——究竟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他们在黄土高原上爆出这场火烈的舞蹈?
高原上的人民是至极的朴实、憨厚,勾心斗角他们学不来,高贵奢华他们不敢享受。只是真诚地对待来自远方的客人,嘴角不时扬起一丝憨憨的笑容。尔后,眸子里满是最为明亮的淳厚;他们又是那么的豪爽,个个虎背熊腰,直挺腰板,力大如牛,表现出铮铮铁汉的样子。这是生命的奇迹!安塞腰鼓有着羁止不住、前所未有的磅礴力量,它集粗犷、雄浑、激昂、伟大于一身,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魅力。虽然在它未演奏之前,是那么平凡普通,但这一切却都无法改变安塞腰鼓注定辉煌的历史。当然,那些演奏它的人们也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他们身上的力量也是无止尽的,这种力量会一直延续,它诠释着生命的另一种内涵……
这些物,这些人都是平凡的,低调的,可是当他们在一起时却会擦出灿烂的生命火花,这'火花'辉煌,近乎完美,令人艳羡,呈现出一种“平凡却依旧创造奇迹”的感觉。或许,会有人认为读《安塞腰鼓》纯粹是感受阅读后的快感,其实不然,《安塞腰鼓》更是生命的赞歌,这样的生命是精彩的.,可歌可泣!它不必把虚伪的外衣展现在他人眼前,展示的就是一个真实的自己;它不会刻意掩饰那些天生的遗憾,展示的就是快乐、幸福的生活!
对于安塞腰鼓,我一直怀有一种敬仰,一种热爱,一份崇拜。每读一次,我就在这用平凡来证明一次辉煌且伟大的瞬间,心灵世界经历一次无与伦比的震撼……随之“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让我静静地享受又一次心灵的洗涤,一切都在梦想的圆舞曲中,萌发着希望,我的生命也像这憾人心魄的腰鼓声中,进行了又一次轰轰烈烈的“不平凡”……
安塞腰鼓读书笔记4
读着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我为之震撼,为之感叹。
安塞腰鼓动人心弦的表演,使人沉浸在一种生命的强盛之中。它把活跃的生命转化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华丽乐章。安塞腰鼓展现出黄土高原人民的粗犷与豪迈。
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出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安塞腰鼓在作者的笔下,以它的豪放,狂野,展示出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坚强,勇敢与自信。而正是这种自信和气魄,才是黄土高原所独特的。是北国之魂,亦是中华民族之魂。这种力量不是任何鼓都敲得出,不是任何人能敲得出。
这是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人情和自由的挥洒,也正是黄土高原,才能展现出这么势不可挡的.力量——安塞腰鼓!
作为腰鼓,它是粗犷的激昂的亦是豪放的。作为一种精神,它是不屈不饶的。是蓬勃向上的。作为一种力量,它是震撼人心的,是磅礴的。它的鼓声是铿锵有力的,是催人奋进的。
它是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这一切困袭重负的力量。
它是一种野性的美,是一种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它使人从腰鼓联想到生命。
安塞腰鼓是催人奋进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振奋精神,斗志昂扬,积极进取,去拼搏,去奋斗!
安塞腰鼓读书笔记5
《安塞腰鼓》是一篇通过描绘西北“地域风情”来展现人的本质力量和时代精神的抒情散文。它气势磅礴而又短小精悍,艺术手法丰富多样,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都可以感受到蕴涵其中的艺术美。
一、虚与实相结合的抒情美
《安塞腰鼓》是一个虚实相生的范例。它以实的描写给人以最强悍、直观的视听冲击,又把读者带入一种虚的境界:写现场感受,写安塞腰鼓的强大震撼力“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鼓声,“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鼓声引发出主观的情绪,这种情绪又以“思索”的空灵形态附于“鼓声”之上;写舞姿,“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由实而生虚,实的形体幻化成虚的思绪,虚的思绪又具有了丝丝缕缕纷飞的若有若无的状貌和无形的沉重感。虚与实的这种相因相生使安塞腰鼓蒙上了一层迷人的光晕,充满了艺术的张力。还有用其他实体事物来侧面映衬和表现安塞腰鼓的,如:“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甚至化虚为实,如:“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这是一种“诗化”的表现手法。读者能够在这篇散文中读到许多具有诗性的佳句,感受到虚实结合的抒情美。
二、隐与显相结合的含蓄美
《安塞腰鼓》透过传统乐舞表演的独特魅力,歌颂人的生命力量,写得粗犷、雄浑、酣畅淋漓、直抒胸臆、不事含蓄,这是它显的一面。然而作者又将一些与时代背景相关联的内容隐含起来。“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扎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束缚”“羁绊”和“闭塞”指什么?“挣扎”“冲破”和“撞开”的是什么?作者没有确指。“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思索”的是什么,“阵痛”因何而生?作者也没有确指。然而作者是站在20世纪80年代回溯黄土高原的千百年时光,审视着传统的乐舞,他笔下所要“冲突”“撞开”的东西自然也包含此时此地的贫穷和落后。用心的读者也会毫不牵强附会地联想到这些社会背景。作者将这些内容用暗示的笔法写出,自有其意味深沉、寄寓丰厚的效果,比用显笔更能发人深思。
三、大与小相结合的视角美
《安塞腰鼓》的视角是独特的,知觉的选择性与艺术的创造力被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在视角的选择中,或选其大,或取其小。观其大则浑然一体,观其小则细致入微。
一方面,为适应腰鼓表演的恢宏气势,作者采用全景式乃至俯瞰式的视角,使阔大的场面、深远的背景尽收眼底,我们看不到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人的个体以及景物的个体,人的穿红着绿、山石树木的参差斑驳,种种繁杂、零乱而无用的细枝末节都被过滤,被省略,于是,“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大片的山崖成了一个巨大的鼓面,所有的心灵成了一个巨大的鼓面。这是何等的'壮阔啊!但也只有这样的壮阔才能适应安塞腰鼓的气势。
另一方面,作者又把最耀眼的细节提取出来,我们仍是看不见人物的个体,却看见了这些个体的局部:锤把上的流苏——旋风一样,舞姿中的脚步——乱蛙一样,明眸里的瞳仁——火花一样……这些最精粹的局部内容给浑然壮阔的大场面点染上闪闪的亮点,是整个画面上最灵动、鲜活之处。有了它,那些粗线条的场面勾勒才更具活力而不显单调。同时,百十条流苏的飞扬,百十双脚的蹦跳,那么多的“火花”的闪射,合起来又是一种独特的大,独特的整体。
四、繁与简相结合的和谐美
《安塞腰鼓》的表述总体而言是很简练的,一切烦琐的交代都被省略掉,只见粗犷的线条轮廓,只见粗线条轮廓中的数个亮点。但在这样的总体风格下,在短短的篇幅中,又令人惊奇地存在着许多繁笔。如:“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以及上面提到的“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在这些地方,充满了对同一个内容的多重表现。“发狠”“忘情”“没命”;“束缚”“羁绊”“闭塞”;“震撼”“烧灼”“威逼”,一组组近义词的铺排连用,虽然没有产生出新的语义内容,但多层次的复沓表述形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情感冲击波,具有明显的强化效果。古人谈文笔的详略,形容详处是“密不透风”、略处是“疏可走马”,《安塞腰鼓》已深得此语的精髓。
五、动与静相结合的映衬美
《安塞腰鼓》中,为了增加行文的跌宕感,调动一切手段映衬安塞腰鼓的表演,作者刻意安排了两次动与静的转换,分处散文的开头与结尾。
先是由静入动,意在蓄势。“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好似一组沉静的塑像,一片静默的庄稼做了他们最好的背景,除了风的吹动,一切都是静止的,就连响鼓也“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突然之间就爆发了,火烈地动起来,响起来了,一种“骤响易彻”的表达效果由此而生。这里的妙处还在于大的动静关系中套着小的动静关系。开始时高粱、后生的静像映衬了后来腰鼓表演的动感,而风吹高粱叶子与衣衫的动感又衬托了后生及高粱的静默。结尾处的第二重动静转换,意在余味。当腰鼓最响、舞姿最狂的时候,却戛然而止,一切归于静寂,留下一个巨大的感觉空白,静到空洞,静到陌生,静到让人滞留在上一刻无法自拔,难以适应,“像来到另一个星球”。与开头一样,这里也有两重动静关系,安塞腰鼓的“愈捶愈烈”到复归静默是大的一重以静衬动,那一声“渺远的鸡啼”又映衬了眼前充满陌生感的寂静,似真似幻,让人难以确定是否真的置身于天外,因而留下独特、悠长的余味,这是小的一重以静衬动。
安塞腰鼓读书笔记6
文章通过描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气势恢宏,语气明朗,节奏明快的语句,衬托出安塞腰鼓壮阔、火热、豪放的特点。文章利用一语双关,进一步将文章升华!
文章中的语言如诗如画,利用安塞腰鼓的`特点,写出极富音乐美的篇幅。课文中排比、比喻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文章经过排比、比喻的加工,使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场面写得别致感人,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课文中不仅排比、比喻有大功劳,文中的叠字叠词也增添了文章的气势和意味。如“茂腾腾”、“咝溜溜”、“隆隆,隆隆,隆隆”,使课文音韵和谐,旋律优美。
文章中除了排比、比喻、叠字、叠词,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写作手法――反复。反复要是用不好,会让人觉得哆嗦。但反复要是用好了,能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课文中四次写道“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强烈的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作者刘成章每一处都用心地描写了。如果我们也能在文中灵活运用排比、比喻、反复,那一定会使文章增色添彩。
安塞腰鼓读书笔记7
记得我还没读这篇文章时,看见课文标题,便觉无味。但使我意想不到的是,当我看到文中那跃动在我眼前优美的文字语言时,我竟然不由自主地深深喜欢上了它。那一段一段的排比;那一句一句的比喻拟人;那深动的描写刻画,都令我步步深陷。
当读完它时,我在想:是的,生命的力量是很强大,但同时也很脆弱,稍不留神,你就可能会失去生命
有人说:生命是什么?完整和美丽的人生又是什么?我想生命并不如我们所想得那么复杂。生命是一个过程,它也是一种体验,用我们柔弱敏感的触角,体验着春夏秋冬,体验着人情冷暖。生命是一朵娇美的花也是坚硬的`一块钢,刚柔相济,有爱有恨这才是一个完整而美丽的人生。
我常常觉得,生命是如此美丽。
一颗小草的成长;一朵花儿的绽放;一只幼虫的破茧,都是如此美丽,都是生命的力量在促屈使着它们
一次成功;一次冒险;一次旅行;一次……着人生中方的一次又一次,一次接一次,不正是生命之美吗,人生之美吗?
在我们兴奋、急躁、乏味和空虚之时,以不留神,生命就会给我们一些教训和忠告,让我们感受生命过程的起伏和反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感恩般的色彩,美的刻骨铭心。
可有的时候,生命总是让你无法解读,但是你却拥有它,你会尽力使它丰富,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去擦亮,去点燃,每一步前进的步伐,都是生命的轨迹,每一份的耕耘都是为了生命的一次进取。
生命虽短暂,却能铸就永恒;生命虽平凡,却能孕育伟大;生命虽脆弱,却能成就坚毅。如果你还未想好应如何来珍惜与利用短暂易逝的生命的话,那么,就请渐进地感悟生命吧!发挥你最大的力量,让你的生命绽放光芒。
【安塞腰鼓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安塞腰鼓》说课稿05-06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1-25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06-08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8-05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9-15
《安塞腰鼓》 教学设计06-16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01-21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最新11-01
安塞腰鼓优秀教学设计05-22
(必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