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书笔记

时间:2024-08-28 13:39:29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儿童读书笔记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读书笔记

儿童读书笔记1

  寒假里学习了《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范范一翻,发现里面云集了各种新颖的教育观点和理论。书中条理清晰的向我们娓娓道来:什么是儿童,什么是儿童文化。再一一列举了儿童教育的近现代观点,将近代的各大教育学家的理论和实践行为详细的展现了出来,真是受益匪浅。

  特别是里面的一个观点吸引了我的注意:儿童崇拜。乍一听觉得很是新鲜。这是不是把儿童捧上了天?带着这个疑问继续看下去。原来这些提出儿童崇拜的人未必不知道儿童淘气的一面。只是他们又发现了儿童生活的另一面,这是超出成人的一面,值得我们成人学习的一面。

  回想自己工作8年来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孩子们的纯净目光;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孩子们的善良之心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快乐。还记得在语言科学类活动中,孩子们的精彩回答往往会成为下一个生成的新主题内容;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孩子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用稚嫩的笔绘制出了似大师般美轮美奂的作品。特别是有几次,我身体情况欠佳的时候,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我的异样,纷纷上前问候:老师你好点了没有;老师我帮你捶捶背吧!老师你要多喝水哦!一句句温馨的关怀话语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温暖。

  我想这些提出儿童崇拜的人不是说要否定儿童继续成长,否认儿童的成长需要成人的帮助。只是他们从儿童的.生命中窥出了天机,因而由衷的发出感叹的言辞、崇拜的的话语。我们应该从中感悟其中的对儿童世界的尊重和认识。我们在任何一次对儿童某一方面的发现都能唤起一种儿童崇拜。因此让我们努力去发现孩子们的生活吧,让我们欣赏孩子们的生命吧,让我们谦逊的向孩子学习吧,让我们真诚的崇拜儿童吧。

儿童读书笔记2

  最近,深入研读了刘晓东教授的著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感受很多,收获也很大。结合自己30年的工作实践,深刻感受到儿童教育在目前阶段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困惑。人类用智慧创造了环境,文化产品是人类智慧的表达和反应。中西方文化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西方文化一味的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造成了环境破坏,而中国文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美与善统一。那么,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众说不一,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在人类精神产品中,文化是最灿烂的一颗明珠。从三四岁开始,幼儿开始逐渐注意到实际物体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自然地对人类文化发生兴趣,他们会在某一个特定的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提出自己的疑惑或是想象,而且开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进行探索。在这一时期,他们的观察力开始成熟,开始萌发创造性的思维,操作动手能力开始形成,这时成人应该帮助孩子进入到对文化本质的学习和探索,而不是限于表面知识的记忆。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对学习文字、故事的形式非常感兴趣,而且,孩子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他们对自然的探索兴趣会非常浓厚。

  孩子们会对音乐产生热爱、对动植物表现出关心照顾、对天文地理产生兴趣和疑惑,并力求追问为什么。那么,这一时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1、为孩子营造温馨、生动的文化环境。

  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熏陶,应该把生动鲜亮的生活呈现在幼儿面前,营造温馨的.文化环境,让孩子于潜移默化之中感受、体验、探索。

  (1)根据孩子好动的心理,创设科学环境。

  我们可以利用废弃的纸筒制做望远镜,可以提供木块、小钉、小锤,教孩子做简单的玩具,如小桌椅子、小床等,培养初步构造玩具的能力。通过玩泥、玩沙还可以培养初步制做模型的能力。利用磁铁做钓鱼游戏,给孩子适当的科学环境,以发展关于科学的技能和兴趣。

  (2)文明的行为举止,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

  文明的行为举止,有助于人们之间关系融洽、和睦、协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从小养成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但是文明的举止最好有一套合理的能被孩子接受的规则来明确,要做到语言文明得体,使用礼貌用语,并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做到和气、文静、谦逊,举止动作优雅合适,坐有坐相,站有站样。多给孩子提供动手劳动的机会,让孩子多动手多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培养儿童自己独立的能力。

  2、培养孩子对天文地理,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孩子到了两三岁,对任何事物都会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问:太阳为什么会下山,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弯……我们不妨就借这个机会,培养孩子对天文地理,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来,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简单的逻辑思维,也培养了孩子爱思考、爱学习的好习惯。

  面对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不妨从神话传说和故事开始,引起孩子对天文地理的浓浓兴趣,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等,然后再从科学的角度,对各种情况进行逻辑性的讲解。有的知识点比较难以理解,成人可以用实物,比如圆形的水果、球来进行实验,既能让孩子容易理解,也能加深孩子的印象。

  培养孩子天文兴趣,也可以从地理知识开始。因为地球是人类的母亲,让孩子从身边最熟悉的天体地球开始,容易让孩子接受,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可以告诉孩子地球的构成,大陆和海洋的比例,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地震的原理等。

  3、培养孩子的思维独创性。

  为孩子创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于孩子们的各种新颖、独特甚至有点可笑的创造性设想,不要打断孩子的自由发挥。应该告诉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标准答案,消除孩子对书本上、大人说的话的百依百顺。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主活动,独立办事,鼓励孩子用新办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儿童文化与儿童的教育,不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课题,更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要遵循的规则规律,我们要遵循规律,促进儿童的进步成长。

儿童读书笔记3

  孩子有自己的声音,需要表达自己的声音,哈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哈克内心的声音就是儿童本身面对社会的一个理解态度和对于社会的渴望。哈克习惯在自然中睡觉,在寡妇收养了他后,虽然他开始接受正常生活的一些方式,但是他接受的很勉强,那种处处讲规矩的生活,对于他而言就是一种受罪,在哈克的眼里“一举一动都要讲规矩,那日子叫人没发过。”等他实在受不了那份罪的时候,他就溜走,换上原先的那件破

  衣服,又钻回到那个盛糖用的大木桶去住了。哈克向往自然的生活方式,喜欢探险。在哈克设置了自己被杀的假象之后,他开始寻找自己的空间,在路途间遇见黑人杰姆,在当时的法律和正统教育下发现逃跑的黑人不举报主人家是一种罪过,哈克在不断的`受着内心的煎熬的过程中,几次几乎举报杰姆逃跑的事,但是在历险的过程中他发现杰姆的善良和友好,同时发现所谓文明世界和上流世界的肮脏、虚伪、罪恶。在这个过程中,哈克逐渐走向成熟。

  当然,哈克在最后用行动成功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在成人世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儿童读书笔记4

  内容介绍

  《胖子奥吉塔的幸福舞鞋》是《儿童文学》这本书中的一篇文章。

  主人公戴依依曾是一位扮演天鹅湖的主人公奥吉姆的最佳人选,她与扮演阿弗雷德王子的秦朗经过层层选拔,获得了最终的演出权。但和这个消息一同袭来的还有一个厄运,依依的心脏不好,必须用大把的药和注射激素来维持病情,身体就像气球一样膨胀,演出前一个星期,依依没有在服用药物,瘦了下来,坚持完成了演出,之后,便随着妈妈,带着妹妹一起到了外地和爸爸会合。在这里,依依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只能一直的吃药,最后像是一头大象。依依的妹妹戴芽芽,是一个美丽的女孩,每天都会在镜子前花费大量的时间,没有人相信他们是一家人。渐渐地,依依不再同妹妹一起行动。

  暑假的一天,依依一家人去旅游,依依选择了天鹅湖,那是个美丽的小乡村,她熟门熟路,只因梦里来过千次万次。在这里,她遇见了曾与她共舞的秦朗,她不敢见他,她怕他看到自己现在这个模样,看到他那种惊讶的表情,心里会更难受。然而,芽芽看到了秦朗,并且交际能力极好的她参加了秦朗的“依依芭蕾舞馆”这是秦朗特地为依依开的,最终,一双芭蕾舞鞋的见证,让秦朗找到了此时的依依,而且向依依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依依恢复了健康,并且又重新当上了奥吉塔,挑起了美丽的天鹅湖……

  好词

  行动自如 不切实际 急不可耐 失魂落魄 烂熟于心

  惴惴不安 无懈可击 近在咫尺 瞠目结舌 忧心忡忡

  自告奋勇 依依不舍 接踵而来 长年累月 鸡飞狗跳

  血迹斑斑 千疮百孔 郑重其事 纤尘不染 与生俱来

  出泥不染 瑟瑟发抖 指日可待 立竿见影 一筹莫展

  翻天覆地 郁郁寡欢 举弓欲射 阡陌交错 噼里啪啦

  不切实际 殷殷切切 沉默寡言 旁若无人 默不作声

  日益扩展 亦真亦幻 楚楚动人 如醉如痴 堆积如山

  突飞猛进 铺天盖地 濡湿 过五关斩六将 牛头不对马嘴

  好句

  1、是啊,回忆里那种痛苦和快乐,只能一个人静静地独享。

  2、风轻轻掠过林梢,我听见水杉叶子哗哗啦啦的声音,想起他说在湖边跳的得意,总能听到水杉整齐的鼓掌声。

  3、眼前好大好静的一面湖啊,湖水清得发亮,这样一片开阔又隐秘的`好地方,这里就是属于他的天然而美丽的练功房,他赤着脚在这里尽情舞蹈,不远处的水杉林像一道忠实的屏障,草波温柔地承受着他的一次次腾跃,湖水是铺天盖地的镜子,清清楚楚映照着他的每一个舞姿……

  4、奥吉塔与她的王子跳着抒情的双人舞,时而相互依偎,时而腾空跃起,如醉如痴,柔情似水。我耳边响起了那熟悉的管弦乐旋律,小提琴热情如歌,大提琴缠绵呼应,中间不时被双簧管和单簧管激昂的和弦所打断。

  5、一边跌在回忆里,一边看着小演员杰米·贝尔在大街上奋力跳动,提醒着我生命就是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的跳出框框、挣脱束缚……

  6、就让过去的瞬间成为永恒,就让那个优雅纯真的奥吉塔在他心目中永远美丽的定格吧。

  7、双腿越来越重,人群在摇晃,天旋地转,垂着流苏的幕布落下了,灯光灭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又一次扑来了。

  我的感悟

  天鹅湖——读《胖子奥吉塔的幸福舞鞋》有感

  天鹅湖,多美的名称,多美的幻境,多美的梦想。曾经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依依,后来却成为了人人都称“大象”的少女,依依失落过、伤心过,可这些又有什么用呢?谁能用眼泪换来幸福?但依依从未放弃过。想念着曾经的幸福时光,曾经舞台上耀眼的灯光,悠扬动听的天鹅湖音乐,台下雷鸣般的掌声……

  来到天鹅湖,望着湖水,闻着草香,再一次沉浸到回忆当中,想着秦朗当初练舞蹈的场景,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着、奋斗着。淌着泪水、浸满汗水,每一个动作,都刻骨铭心。回忆着、想念着、渐渐地,心就痛了。

  在天鹅湖,碰到秦朗,是一场既喜悦又恐惧的意外。依依跑了,头也不回地跑了,听见自己那沉重的脚步声。没想到,芽芽却碰到了他,并且参加了他的社团——依依芭蕾舞馆。就这样,巧合中的缘分,依依在团员们出去吃饭的空隙,溜进了舞社,看到了秦朗的承诺,又一阵感动袭上心头:训练馆一面的墙壁上,摆着十几只姿态各异的芭蕾舞鞋子,一双双鞋底标着:奥吉塔1999年、奥吉塔20xx年……奥吉塔20xx年。依依看着,心中不禁震了震,是否每年当时表演的日子他都会买一双舞鞋在这里?是的。那是秦朗对当年依依为他买了一双芭蕾舞鞋的感谢,这个承诺,一直在持续。

  依依想象着当年那婀娜的舞姿,那曾是她的辉煌,那是属于她的骄傲,为了它,依依可以忍受他人的嘲笑、讥讽;可以与世隔绝,在自己的房间里,听着天鹅舞动人的旋律,默默的关注着;可以一直坚守着,那不变的承诺,一直想念着,深深地刻入心底……——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爱的感动。

  依依,是最美丽的芭蕾公主,是唯一的奥吉塔。

  阅读箴言

  生活,总有挫折,梦想,不会凋谢。

儿童读书笔记5

  这段时间阅读了《儿童如何学数学》这本书,这本书给所有的新、老教师及时提供了迫切需要也本该得到的帮助和培训:为“教”和“学”提供即时而有效的指导;为新教师提供各种实用的教学技巧;促进新教师和教师指导者之间更多的探讨和互动;为老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方法和案例;为任何有意于自身提高的教师提供了素材。这本书,对于当前的数学教育者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帮助。数学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毕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又有多少教师真正思考过:我们的数学教学到底应该追求什么?以下就自己理解和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

  整本书提到的最多是问题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上课要从“生活情境”引入并展开。

  读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新的概念——“街头数学”。国外研究把大众生活中的数学称为“街头数学”,事实上,数学不仅仅是教室中的活动,而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家庭、公园、商店里都可以是数学课堂。校外无论是买卖活动、建造房子活动,都有数学活动和数学知识。数学不仅仅是在学校中的书本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既是一种知识形式,又是一种思考方式。英国学者纳茨在研究中发现,一些学生对学校中的数学问题感到困难,许多教师认为是智力上一问题,事实并非如此,他们能很好的作出街头数学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有一些孩子在计算加减乘除时存在很大问题,错误率极高,老师往往认为这样的孩子智力存在问题,而正是这样的学生在生活中却能正确并速度的进行货物的买卖,这种现象好像很难解释。纳茨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儿童在解决街头数学问题时使用的符号是不同的。他们在解决街头问题时用的是自己口头语言甚至直觉方式,而学校所教的是书面和符号方法。这两种符号系统之间的差异是街头数学与学校数学之间的本质差异,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所在。这一研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不是独立于他们所生活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一个体系。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结合。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因努力去适应小学生特点,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更接近孩子的生活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

  促进孩子们在认知投入的同时有更多的情感投入。在课堂的组织中,要尽量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但是也不能只让学生进行街头数学的学习,必竟街头数学相对于学校数学来说很不规范,也不成体系,且有许多“街头数学问题”不是孩子们能解决的。正是因为这样,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把街头数学问题进行改造后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里,使之既保留街头数学的现实性、有趣性和挑战性,也具备学校数学的规范性和抽象性。这样的数学才是师生共同感兴趣的数学。

  总之,我读了《儿童如何学数学》这本书,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使自己在教学中更成熟。

儿童读书笔记6

  一、读书心得:

  1、不要指望六岁之前的孩子能理性地对待情绪问题,即便他们已经能听懂并接受某些道理,这依然是一个漫长且反复的过程。

  2、情绪脑的反应要比理智脑快五十倍,所以人们的情绪反应通常是不由自主的。

  3、当孩子哭闹着要这样或那样时该怎么办?自从他学会了说话并能以此方式索要物件后,假如他依旧要用哭闹来达成目的,那么无论他是想更快的得到那一件物件,还是想以此来想要挟别人不敢不给,都应该干脆地加以拒绝。

  4、有意识地让孩子吃苦,却因此忽略孩子的悲伤与痛苦。

  5、钟摆效应:如果一个人对正面情绪感受强烈,那么对负面情绪也会有比较强烈的反应。

  6、在语言的恐吓或吓唬下,孩子的恐惧心理自然越来越严重,孩子就会越来越胆小。表现往往胆小怯懦,遇事与慌乱,没有主见,而且有可能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比如失眠口吃智力低下等。用语言上的宽慰和科学的解释来消除孩子的恐惧,提高认知能力和水平,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很好办法。

  7、三岁前孩子认知水平有限,缺乏安全感,而建立安全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8、童年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淡忘,甚至消失于意识层中,却会在潜意识中被保留下来,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

  9、六岁前的孩子对自身的评价多来源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的评价,如果总是遭到否定和打击,孩子就会失去自信。

  10、穷养富养,不如心养。

  11、想要让孩子克服自卑,就要增加孩子成功的体验。

  12、那些非常自信,安全感非常强的孩子,通常都是断奶较晚的。

  二、新的行动

  1、不再用"吓唬"去引导宝宝的行为。

  2、游戏设置需要循序渐进,以增加孩子的成功体验目的尤佳。

  3、学龄前的孩子教育需要耐心,需要更多的赞扬,父母是孩子的一切。

  三、读书点评

  每个陈述观点都会有一个反面案例,观其孩子行为的原因,80%是因为家长不理解孩子以及没有足够的耐心导致的。书中的行动建议相对较空洞,对巩固孩子的情绪常识可以泛读。

儿童读书笔记7

  这是一个关于小鼹鼠寻找是谁嗯嗯在它头上的故事。绘本的封面是一只顶着便便的生气的小鼹鼠,翻开来,还有一个小封面,在它的书名下面还写着“这本书献给会自己到厕所‘嗯嗯’的小朋友”。接着一段可爱又有趣的故事开始了——小鼹鼠刚从地里钻出来就碰上了倒霉的'事情,不知道谁把便便嗯嗯在它上了,小鼹鼠火冒三丈,却不知道是谁的“杰作”,于

  是顶着“物证”开始寻找“作案者”,它拜访了鸽子、马先生、野兔、山羊、奶牛、和猪先生,可是他们都说这不是他们的嗯嗯,并且一一出示了自己的证据,的确是和小鼹鼠头上顶着的嗯嗯不同。正当小鼹鼠左右为难的时候,两位“专家”出现了——两只苍蝇,在他们的帮助下,小鼹鼠终于弄清楚究竟是谁在它头上嗯嗯了,并且小鼹鼠在最后还使了一下坏,在作案者头上嗯嗯了一下,然后赶紧钻回它的洞里去了。每个看到最后的人应该都会为小鼹鼠这个小小的报复行为会心一笑,因为这实在是只很可爱的小鼹鼠。

  这个绘本的故事很有意思,插图也很可爱。读完全本,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故事里涵盖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点。平时我们对“嗯嗯”不会过多的对幼儿进行什么教育,可是这本绘本却从另一个角度带我们认识了许多“嗯嗯”,看完你会发现原来很多“嗯嗯”你原来还真的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

  我想这就是让孩子阅读的重点,快乐的享受阅读,在短小有趣的故事中得到一点小知识、小启发。

儿童读书笔记8

  前不久,在一次与专家的答辩中,一位专家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后,你认为最新的科研动向是什么?”当时,我脑海里一片空白,这本书名倒是听过几次,但具体内容并没有仔细研读过,因此我的答案只能是“不知道”三个字。专家很严厉地对我说:“作为一名区骨干教师,预先学习和洞察最新的科研动向是你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我心里非常自责,为什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呢?

  暑期里,我迫不及待地品读了这本书,终于在书里找到了专家想要的答案:如何利用指南观察和了解幼儿?如何把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中?如何通过区域游戏来实施指南?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使用指南?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在实践中要去研讨的内容。

  就这本书,我想谈谈感触最深的两个案例,以及带给我的思考:

  案例一:

  在社会领域注意事项中提到的:杜绝虚假,提倡真诚的教育。其中举到这样一个例子,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大官员和一个犯人小时候妈妈给他们分苹果的事情。大官员通过修剪草坪最快最好得到了有红又大的苹果,而犯人是靠撒谎得到的苹果。从同样的分苹果事情中,官员明白了:你想要什么,就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和代价,犯人却从中学会了说谎。我想犯人的妈妈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她的分苹果方式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她原本希望通过奖励教育孩子学会谦让,但事实上她的奖励却培养了孩子的投机心理、说谎行为和虚伪人格。而我们在传统的品德教育中,类似这位妈妈的做法难道不是十分普遍的吗?可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问题和危害。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也出现过类似的做法。我经常会对儿子说:“只要考到满分,就给你买一个玩具。”可是,有一天,我看到了儿子的'一篇日记,题目是:

  妈妈,我明白了……,内容如下:

  妈妈,有件事我想对您说: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见了一个玩具,心动不已。突然想起妈妈说过的一句话:“只要平时测试再考到一个一百分,就可以得到一个玩具。”于是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我不是有一张满分的卷子吗?只要冒充一下就可以了。就这样,我对您撒了一个谎,说我又得了一个一百分,您丝毫没有怀疑,我顺利地得到了我心爱的玩具。

  前几天,您给我讲了个故事,说的是……。听完后,您问我明白了什么,我找了个理由走开了。其实我想起了自己靠撒谎得到玩具的那件事,难道我要向犯人一样吗?我的心里后悔极了……妈妈,我知道错了。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向得到什么好东西,就必须为此付出相应的努力和代价!

  因此,仔细琢磨一下这个故事,认真思考其中的道理,反思我们习以为常的品德教育方式,实在极为必要。

  案例二:

  在艺术教育领域中提到的怎样理解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模仿学习”。其中举到上海南西幼儿园“快乐15分钟”这样一个例子。在他们幼儿园,每天下午幼儿起床后,就会有“快乐15分钟”的时间,小中大班各有两段音乐律动,幼儿跟着老师欢快地舞动,不在乎幼儿跳得怎么样和跳得对不对。每天重复同样的音乐歌曲和动作,一个月更换一段音乐律动。三年下来,幼儿学会了不少的歌舞,他们无需排练,只需换上演出服就可以上台表演了,节目都来自快乐15分钟。

  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经常唱的那些歌曲是有人教的吗?幼儿经常唱的歌也都是教师教的吗?那是反复听并跟着一起唱而学会的。其实,通过一两次课来教一首歌,其效果远不如经常反复听一首歌曲,这就是为什么幼儿常常不记得教师教过的歌,而熟记动画连续剧里的歌了。由此可见,我们并不是不要教幼儿,而是用什么方法来教,急功近利地教,虽学得快,但忘得也快,而且在追求即时效应的的过程中还会挫伤幼儿的兴趣。

  因此,指南需要的方法:一是取决于幼儿的学习特点,二是取决于我们的价值理念。我们应让幼儿在感受和体验基础上自发地模仿,鼓励幼儿个性化的模仿。

  总之,通过学习,我感到自己要学习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有很多,比如五大领域的发展目标和各年龄段具体发展方向,这些自己都比较含糊,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内化理解;比如应该如何有效实施提出的教育建议,需要进一步实践反思;再比如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或者游戏中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合性和个体差异性,需要进一步去研讨和完善。“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在幼教岗位上,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更新观念,改进教育行为。

  编辑:宝山小天鹅

儿童读书笔记9

  一、整体观

  无论是健康、心理或是教育,都是针对人的,而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仅这个人不可分割,他与家庭这个小环境不可分割,与家庭以外的大环境同样是不可分割的。这与我们大众的思路完全不同:生活里,头疼了怎么办?当然是治头疼了,在医院里,挂相应的门诊号;学校里也一样,语文、数学、英语各门功课一一对应;现代科学体系分门别类,越分越细,分得越细大众越认可,越显得高大上,尤其是医院。可是现在的医院治病吗?除了产生越来越多的病名而外,越来越多的病需要终生服药,那是治病吗?而中医恰恰相反,追根溯源,回到本质,回到原点。李辛大夫更加抓住本质,中医看病记住三条:“有没有”,“通不通”,“定不定”。通过判断能量有没有、管道通不通、神定不定,从而判定病情处于什么位置,是在上焦、中焦还是下焦。

  孩子与家庭父母的链接可能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只知道父母要陪伴孩子,要在身边,可是有多少父母是人在心不在?如果身、心只能二选一,孩子会选择我们的身还是心在他的身边呢??书中作者谈到一个朋友的案例:朋友因为孩子近期脾气暴躁,学习下滑,注意力不集中而向作者咨询,你知道作者开的药方是什么吗?每天孩子出门、放学回来,晚上睡前抱抱孩子,是那种身心俱在的抱孩子。

  什么叫“身心俱在”?比如孩子要放学回来了,他到家前,你心里就已经开始想着他。这个药方使用了没多久,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写到这里,我在想,作者的这个朋友也是很通透的呢,我相信很多人用这个药方都会是无效的,因为我们的心都过于忙乱。

  怎样理解与家庭以外的大环境的不可分割呢?这里的大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有能量的,尤其是那些好山好水有大能量。为什么放假了大家都喜欢去农村,喜欢去郊外?哪怕什么都不做静静地坐一坐都很惬意,原因就是自然的能量可以疗愈我们,虽然我们说不清楚,但我们的身体是知道的。

  有时候在某些环境下,我们会感觉浮躁,心神不宁,很累;但在好山好水的环境下人会很静,很舒适,这就是因为环境的.能量场不同。我自己的切身体会:在我娘家呆着人就很燥、不耐烦;我自己的孩子会跟我说不想回外公外婆家;以前我会在其他地方找原因,现在我很清楚,就是我娘家的能量场太低。因为我父母吵架一辈子,到现在吵了快40年了,能量场能高吗?古语:家和万事兴,并不单单是一句吉祥的话语,里面有深刻的道理。

  二、认识自己、安顿身心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么?认识自己,并认清自己,然后不拧巴,舒展地活着。从而身、心、意相通,病也就少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迎刃而解,孩子,身边的人都会舒展。

  可是认识自己好难;

  不拧巴、舒展地活着难吗?难!那些做到的,我们都称之为高人。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这部分内容一直是存在的。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道德经》有云:复归于婴儿;这都是活得很高的一种状态,一种与外界无关,只关乎自己内心的状态。书中作者也提到相关的建议帮助安静自己的内心,其中一个就是打坐。刚开始打坐时,很浮躁,根本坐不下去,因为我们的心习惯了忙乱;

  慢慢地能坐下去了,就能体会到自己的大脑从来没有安静过,念头一个接着一个,其实就是大脑中的故事,要么是对过去的懊悔,要么就是对未来的忧虑。这种状态很正常,慧心课时刘老师说:就像一杯浑浊的水,在澄清的过程中,其中的杂质慢慢漂浮、呈现。如果没有打坐的时间,作者建议哪怕是间隙,给自己那么几分钟让自己安静都是好的。

  除了打坐,还有一个方法是:提升自己的能量。高能量可以运行高版本、繁杂程序,低能量只能运行简单的、低版本的程序。比如:一天工作结束后,只能瘫坐着看个电视,做饭、干家务都觉得很累,更别说学习或其他了;如果是充足的休息过后,可以高效率的、哼着歌干家务,运动、学习、思考都不在话下。

  怎么提高自己的能量?我这里所说的能量,不是指累了,休息一下就恢复,或是吃饭提高的能量;而是有的人,我们看着就喜悦,她像太阳一样吸引你,照耀你,提升你。怎么提升这个能量呢?靠近高能的人和物,加上运动。

  能量是流动的,孩子没有受到污染,能量高,当我们处于低能时,孩子的能量就会流向我们;所以不要说是为人父母的我们照顾孩子,其实是孩子在滋养我们。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肯定不愿意消耗孩子的能量了,那我们就去靠近那些高能量的人和物。身边没有高能量的人,至少要有意识的远离那些低能量的人;高能量的物,比如大自然,比如传统文化中的经典;配合运动,可以达到提高自己能量的目的。

  其实无论是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孩子教育也好,自己不焦虑,不恐惧,身心安顿,能量提高,一切迎刃而解。从这个角度也能解释那句话:我是一切的根源。

  这次的阅读,从字里行间里,让我感受到李辛老师的思想也是庞大而精深的,而且多个领域贯穿始终。学问、思想到了一定的境界就都是相通的,就像山长一样。郑重推荐这本书,我想过段时间再来看,还会有新的收获。

儿童读书笔记10

  这是一个关于小熊和小老虎的故事,小熊和小老虎住在河边的一棵大树旁。他们的房子很小,但是有一个烟囱。一天,从河上漂来一个箱子,从里面散发出好闻的香蕉的味道,箱子上还写着“巴拿马”三个字。小熊和小老虎都被吸引了,于是一起去寻找巴拿马。他们问了很多人,终于来到了美丽的巴拿马。有小河,有大树,还有一幢带烟囱的小房子。不过,小熊和小老虎暂时还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

  这本绘本用简洁的语言和可爱的'插图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有趣而又深刻的道理:我们总认为哪里飘着“香蕉味”,哪里就是自己心中美丽的“巴拿马”,却常常忽视了眼前的风景。不能只从一个角度看自己所处的地方,还要走远一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好好欣赏身边的风景吧。也许有一天离开故乡,你会发现,你居住的地方竟是那么美。

儿童读书笔记11

  拿到《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看其名字,对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平淡而又不起眼,而且对书名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想来是以前看过类似内容的书,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吧。也一直提不起兴趣去看它,因为粗粗的翻阅了一下,给我的印象就是枯燥与乏味。后来,开始去仔细地拜读它,也纯粹是为了完成“寒假作业”的动机。但是,当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一章章的、逐篇的往下读时,却越发地被其中的观念、看法、想法所打动,而且,会不自觉地与自己对儿童的一些观念和看法联系起来。

  “儿童是谁”,乍一看,似乎被这个问题所迷惑,儿童就是儿童,还会是谁呢?带着这个疑问去看,才豁然明白。作者是借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等等的观点来阐释“儿童是谁”的。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儿童是“艺术家”“梦想家”和游戏者;儿童是自然之子;儿童是历史之子;儿童是成人之师……把这些“儿童是谁”的称号放在我们身边的孩子们身上,仔细地对照,谁说不是呢?

  孩子们的绘画作品里,有你想不到的水果汽车,有美丽的彩虹桥,有海里的住宅小区……你能说他们不是艺术家和梦想家吗?

  孩子们会与鸟儿对话、与群山、田野、万物交流,你能说他们不是自然之子吗?

  对于孩子们来说,世界上的种种事物都是新鲜而令人惊奇的,他们会问:鸟为什么会飞呢?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你能说他们不是思想家吗?

  孩子们的生活是天真烂漫,率性而动的,而成年人确是刻意追寻规律,甚至追求功利。就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中所描述的那样。所以,谁说孩子们不是“成人之师”呢?

  是呀!如果我们每一位儿童教育工作者,都把孩子们看成是梦想家、艺术家、探索者、游戏者……把孩子们当成自己的老师来看待,放下我们的架子,谦逊的面对他们,那么,我们一定将在儿童那里发现一个清新的世界。

儿童读书笔记12

  断断续续花了好长的时间终于读完了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对我而言,理论知识太多,一时难以消化,以后还要多翻阅学习。

  全书的主题是孩子的各个敏感期出现时,家长和老师要给与足够的爱和自由,帮助孩子平稳度过每一个敏感期。

  等等两岁生日时,发生了一件小事。等等在客厅玩耍,因为里屋开了空调,干爹从阳台进来后就随手关门了。突然只听到等等嚎啕大哭,大家立刻去哄他,也哄不好,还是歇斯底里的哭。我猜测,干爹进来后自己关门了,没有让他关。把他抱过来,问他是不是这个原因而哭。他点点头。立马打开门,喊他去关。他一边流着眼泪,一边笑着跑去关门,然后就不哭了。因为之前,每次我们从阳台进来,都是他去关门。他已经到了这个秩序敏感期,这个事是让他来做,那么别人就不许做,必须等他来做。即使到现在2岁5个月了,我们从外面进来,如果他在家,必须喊他来开门,如果你用钥匙开门进来,他立马就会哭,喊着:“让我来”。家里还有一些事情也必须让他来,比如爸爸的烟灰缸必须让他来倒,即使他倒不好,每次搞得到处都是。他的这秩序个敏感期持续时间挺长了,但是对于我们家人的.生活没有影响,我们也都由着他,给予他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两岁半以前的敏感期有很多,比如走——从最初的要成人拉着手跳,到独立行走,到要上下坡、爬楼梯,到专门爱走不平的路。现在细细回想起来,等等这一些都经历过。他还不到1岁就能独立自己行走了,不要我们牵他,自己像只小企鹅一样,左摇右摆的走路,还特别喜欢去追比他走得快的大孩子。大一点后,喜欢走楼梯,大热天里我陪着他在小区入口的楼梯处每天走好几趟,为了导入数学兴趣,一边走,我还一边数数,他走一级台阶,我数一个数。小区的花园里有好多一块块的石板小道,不是平坦的,而且还隐藏在灌木丛中。一岁8个月左右,因为妹妹出生了,他每天都是由阿姨带着出去玩,每天都带着阿姨走那些凹凸不平的小路,而且每次路线都还不一样,阿姨必须跟在他后面走。两岁4个月时,大姑和姨奶奶来长沙玩,我们一起去爬岳麓山,我们都走在大路上,他一个人走在路旁的干水沟里,我们让他上来,不肯,还走得特别开心,一个个的叫我们回头看他。进入模仿额敏感期时,简直就是鹦鹉学舌,我们说什么,他也跟着说。我问他:“你吃苹果吗?”他说:“你吃苹果吗?”“妈妈是问你,你吃不吃苹果?”“你吃不吃苹果?”还能怎么沟通呢?

  诺诺现在已经9个多月了,但是对吃手还是乐此不疲。她在用口腔探索世界,也是在用口腔寻找安全感,安慰自己。6个月以前是经常吃,一根根手指轮着来,或者是整个手指都赛进嘴里,或者是攥成小拳头塞进去。现在是只吃食指,想要睡觉了就会吃,半夜醒来也会吃。平常拿到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不让她吃立马就哭了,一还给她,眼泪马上收住,塞进嘴里,望着你笑。她的口腔敏感期还没有过,平常不会阻止她,但是也会引导她发展其它感官,比如听觉,用工具发出不同的声音;训练视觉,用玩具吸引她追视;给她不同材质的玩具,让她摸,捏,以此来训练触觉。

  对于孩子,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固有思维去看待他,其实孩子有自己的发展历程,他到了什么年龄,自然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我们不能揠苗助长,也不必忧虑,给予足够的爱和自由,静待花开。

儿童读书笔记13

  《捕捉儿童敏感期》是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编著的书,本书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就如书中所说:“了解了敏感期,父母就可以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帮助孩子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并释放内在的新的生命力。”所以“这是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

  本书有8个篇章。在第一章,作者通过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从婴儿吃手、脚丫、玩具等用口来感知世界,了解外在,建构自我,说明孩子从出生敏感期就开始了,这也是口的敏感期;孩子之间交换,在成人看来属于不等价,而在交换背后却藏着孩子的秘密和感觉,有着他们的喜悦;在秩序敏感期,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做事,如果大人破坏规则他们会要求不断的重新来,她也会要求大人或者小伙伴们按照自己摆放玩具的要求放好,这也是儿童的“直线式思维”,到了“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孩子对绘画和音乐有着天然的直觉,在这一时期,如果被家长们发现和抓住,为孩子提供艺术环境,那么就能很好的进行“潜力开发”。读完第一章,让读者对敏感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读者对探索孩子有了兴趣,因此,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分别从0-2岁、4-5岁、5-6岁和6岁以上儿童发展中的敏感期做说明,每个阶段通过孩子与家长、老师的故事进行阐明各个敏感期。

  空间敏感期

  从2岁起孩子开始进入空间敏感期。儿童通过物体的位置探索空间,通过物体的运动探索空间,还通过弯曲的视界探索空间。通过不在视界中的物体探索空间,他们由此得到空间感,形成空间概念。

  这些都是空间的要素:直观的位置,直观外的位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这就是科学逻辑的起始点。弹力球是幼儿最初的探索空间的最好的东西。仍东西的.动作虽然简单,但却非常重要。

  语言敏感期

  (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哑哑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阅读敏感期

  (4.5~5.5岁)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秩序敏感期

  (0~3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感官敏感期

  (0~6岁)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细微事物的敏感期

  (1.5~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的好时机。

  动作敏感期

  (大肌肉1~2岁小肌肉1.5~3岁)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小肌肉的练习也同时进行,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的训练。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性别敏感期

  (4~5岁)大概4岁时的孩子最重视的就是谁是男孩谁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间,他们一定要跟着去,原因是想观察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对身体的探索和认识来自于观察,成人在给孩子解释时,态度必须客观和科学,就如同认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一样。当然百科全书这时是最好的工具了。

  人际关系敏感期

  (2~5岁)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经历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而这种交往智能是与生俱来的。

  孩子每个敏感期的到来都是短暂的,也会是转瞬即逝的,如果在敏感期我们没有好好“保护”它,在12岁之前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自由,也是可以弥补的。作者说:“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勇敢、坚定、乐观、充满自信,拥有这样一个孩子,幸福会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

儿童读书笔记14

  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本名叫《爱的教育》的书,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的翻开书本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故事里有善良的卡隆,他喜欢帮助弱小的同学;有聪明懂事的德罗西,他学习很好,但从不骄傲。可我最喜欢的人是可莱谛。因为可莱谛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把柴搬到货车上,然后回家把咖啡烧上,坐在椅子上写作业。等咖啡烧开后,可莱谛把咖啡端给生病的'妈妈喝。而且还帮妈妈盖好被子。我觉得可莱谛的故事让我很感动。

  通过《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要刻苦学习,还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儿童读书笔记15

  近日读了一本书,题目为《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书中详细介绍了宋庆龄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曾在几年前,我在上海的培训期中就非常荣幸地到过宋庆龄幼儿园,并听过他们关于“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的讲座,但是一知半解,只是觉得这种理念非常先进,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意义。如今再次接触他们的教育思想,我感觉自己很有一种震撼,或者说是有点豁然开朗,我不得不折服他们的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书中展示了宋庆龄幼儿园三位教师的半日活动,这不仅是对他们独创的教育模式的深度观察和反思,更使我们从中谛听到教师专业成长的心声,领略到孩子智慧的曙光。

  由于是工作实践的原因,我对书中“陈磊”老师的半日活动展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因为大家都在开展蒙氏教学,而她对蒙氏有独到的理解和运用,是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首先是陈磊老师对蒙氏教学的“有选择吸收”。虽然蒙氏教育的理念有其很多可取的地方,但也存在着不少弊端,陈磊老师能够从自身实践出发,通过扬弃,为我所用。她把很多蒙氏优秀的教育理念加以运用和推广,同时又进行改造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创新。我们可以从她对班级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以及孩子的活动情况中发现,陈磊老师的研究与探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正这是我们非常需要学习的地方。因为我们刚刚学习、接触蒙氏,说实在话,我们了解得还是非常粗浅,在工作中还不能融会贯通,我们现在的状态比较靠近于照搬照抄,也就是陈磊老师所说的“吸收期”,虽然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想了很多办法,但如何更好地去解决它,突破它,这方面的能力和方法还非常欠缺,我们现在正在逐步跨入第二个时期“反思期”。我觉得我们接下去一步的任务是要静下心来,好好理理思路,结合平时的教育实践经验,吸取蒙氏教育的精华部分,加以运用和推广,摈弃不利的因素,创设适合本园实际情况和本园幼儿的蒙氏教学,真正使孩子成为最大受益者,然后再逐步进入第三个阶段“创新期”。

  再者是陈磊老师的工作态度。我从书中也非常明显地感受到陈磊老师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以及她对孩子的关注和尊重,她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需要我们反复地去回味和摸索。她认为: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的确如此,我们在实践中也能够非常深刻地感觉到,只要我们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工作中,我们的孩子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专注。作为一个蒙氏教师,她要比传统教师更耐心、负责,只有倾注自己全部的爱心,才能在工作中收到好的成效。不光如此,陈磊老师很会思考,会抓住细节加以斟酌,比如她会去分析“哪些材料孩子没有碰过,其原因是什么”“孩子若在活动中对某种材料或现象产生了探索的兴趣,我该再提供什么教具和情景,去促进活动的深入”等等,而陈磊老师的所有这一些思考都是建立在她对工作的热情和负责上,这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们要在不断地观察和倾听的基础上来调整自己以跟上儿童的步伐,进入他们有灵性的生命世界。所以,我们欠缺的还太多,我们必须经常看书,学习相关理论,并不断反思,总结经验,积累教育方法,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最后是陈磊老师的“有效指导”。蒙台梭利将教师的职责局限于建立常规和排除儿童自然发展中的障碍,局限于观察儿童的表现和了解儿童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由主动的地位转向被动。陈磊老师并不认同这一点,她会在观察孩子活动情况的基础上,适时地加以指导,在与幼儿交往中,她不是被动者,而是主动参与者和积极引导者。这说明,陈磊老师在教师的教育功能发挥上,超越了蒙台梭利的定位要求。我们也应该朝着这一方向努力,虽然我们的指导还比较欠缺,有时候会不够到位,有时候会没有抓住时机,还有时候会干预过多,如何发挥我们的指导作用,使师生之间成为一种彼此平等的相倚性的互动,我们要为此而努力。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通过与陈磊老师之间的对比,我感觉自己很有紧迫感,觉得自己还缺少太多的相关理论和经验。其实我每个人都可以从陈磊老师身上学习太多的东西

【儿童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观察儿童》读书笔记11-12

幸福读书笔记11-08

童年的读书笔记11-10

边城读书笔记12-22

《项链》读书笔记11-28

学生读书笔记12-02

《活着》读书笔记04-27

野草读书笔记01-09

《边城》读书笔记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