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歌剧观后感

时间:2022-11-18 13:44:5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白毛女歌剧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毛女歌剧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白毛女歌剧观后感

  歌剧《白毛女》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半个多世纪中,《白毛女》一直活跃在舞台和荧幕上。我很好奇,为什么这样一部歌剧竟走向了世界,在中国历史上走过了70年的征程之久。一部作品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并不容易,可以说,《白毛女》已成为一个典范。因此,我特地阅览了这一份剧本。

  喜儿,这部歌剧的女主人公,是那时人民的典型代表,也是当代抗争人物的典范。她过着及其贫穷的生活,但她并不羡慕有钱人家的生活,她爱他的父亲杨白劳,她乐观开朗,她是善良的。可是,地主黄世仁残忍无耻的压迫杨白劳,霸占喜儿,置他们二人于死地,在大年三十,本应是团圆的日子,他们逼死了杨白劳!撇开这不说,正月初一,杨白劳死的第二天,一大早,穆仁智就上她家来,要带她去给黄世仁抵债。这孝还没戴呢!来到了黄家,喜儿一言不发,心中愤愤不平,自己的爹是被黄家逼死的,他们害了这么多人,怎么就没有人来管管他们呢?而黄母才不管这么多,一切以他们家为主。给喜儿改名,打她,骂她,用烟签子刺喜儿口,这还有人道吗!万幸,喜儿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出了黄家。但黄世仁和穆仁智却追了上来,而喜儿逃跑方向有一条河拦住了去路,

  喜儿不慎掉了一只鞋,恰恰因为这个,使黄世仁认为喜儿跳河死了。但事实上,喜儿只是逃到了一个山洞中“避难”。喜儿不敢下山,生怕黄世仁再霸占她,欺负她,她在黄家根本就没有尊严,她想爹,想大锁,想大春,想赵老汉,想王大婶。就是这样,喜儿住在了山洞中三四年之久,只靠吃奶奶庙的供品生存下去。而村里的人听说喜儿跳河死了,讽刺这个世道不为好人伸冤。喜儿缺盐少吃,全身发白,因常到奶奶庙去偷吃供品,被村人看见,因此被称为“白毛仙姑”。直到后来,八路军打日本鬼子,世道变了,“白毛仙姑”才被认出是喜儿,八路军才将她从山洞中解救了出来。整部歌剧到这儿算是告一段落了,但它带给我们的却是深深的思考。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还不是旧社会的腐败!整部剧通过喜儿的遭遇,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思想。真实的反映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贫苦人民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说明只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使喜儿以及与喜儿有着相同命运的中国千千万万农民得以解放。该剧触动了穷苦中国人最深层次的情感结构,让他们从千百年精神奴役的创伤中觉醒,从而迸发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是一部将艺术的影响力直接转化为精神力量乃至战斗力的作品。

  新社会崛起了,像黄世仁这样的地主阶级的气数也该尽了。我们要翻身!新社会是属于我们老百姓的。“我—们—要—翻—身!”随着这句话的不断重复,此部歌剧也就到此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