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开题报告

时间:2024-07-01 13:30:56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教育开题报告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开题报告15篇

教育开题报告1

  题目:学生文学修养和创作,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一、课题界定

  “学生文学修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学校教育”侧重于农村学校品德和行为教育。

  二、省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本研究主要从语文教师修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文学素养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主要有《教师文学修养与作文教学的研究》(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学语文课题组)、《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秋实)。这类研究是针对语文教师的研究,以提高学生作文成绩为归宿点,忽略了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是应试教育的附属品。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如《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项成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马龙)这类研究虽然关注了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没有着眼于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影响,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没有起到本质性的推动教育发展作用。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面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日渐凸显,学生求知欲日渐衰退,行为涣散,道德素质低下。家庭、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使农村学校教育如履薄冰。此课题研究意义在于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为突破口,继而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学校提供技术支持。

  1、在新形势下,对处在低谷的农村学校教育提供有效的发展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不断完善新课程写作教学理论,摸索科学、高效的写作教学之路,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农村学生文学写作水平不高,少量的书籍阅读,非常低劣的文学素养状态。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做人与文学的有机统一,即通过教师有意识引领带动,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个性特长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

  2、学生在掌握优秀文化,具有崇高的精神和较高的文化修养的情况下,提升了学校品位,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学生自主阅读和创作习惯对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

  2、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

  3、学生文学素养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4、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学校应搭建文学交流平台。

  六、研究假设和创新

  1、研究假设如果中小学生热衷于文学阅读和创作,进而提升人格品味。有品位的学生造就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育出有品位的学生。学校教育出现良性循环。

  2、研究创新以往研究主要关心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以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功利化,大多为应试教育服务。我们研究是的是学生个体素养与学校育人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素质教育领域的问题。

  七、研究思路

  到相关图书馆以及互联网查询和搜集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了解学生阅读和写作情况以及学校教育情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确定实验班级,做好实验记录,写出论文和材料;经过专家评审验收后,推广普及。

  八、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大量资料的收集分析等,对课题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论铺垫,形成理论部分。

  2、调查研究法

  了解学生和学校相关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部分。

  3、教育观察法。在较为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对象,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提供有效的指导。

  4、实验研究法

  确定部分班级为实验班,跟踪记录。

  九、技术路线

  为了使课题得以顺利进行,具体技术路线设计为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有关理论做出解释,提出课题研究总体框架;然后调查研究,寻求关于研究前期学生学校事实情况和过程调查,结果调查。再次,筛选实验班级,实施研究方案,做好效果的检验。最后形成研究论文和研究总报告。

  十、实施步骤

  1、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xx.04——20xx.06)

  查找文献,调查研究,撰写课题方案

  2、全面实施阶段(20xx.07——20x.07)

  中期总结报告及初步成果展示

  3、推广总结阶段(20xx.08——20xx.11)

  课题组成员相互交流实施情况,写出阶段总结报告,教师论文和材料,

  4结题(20xx.12)

  结题报告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作者 张春兴 浙江 教育出版社

  2、《面向新世纪的德育思考》作者 季铁军 吉林大学 出版社出版

  3、《修养学简明教程》作者 栾蕾 陈百军 职工教育出版社

  4、《文学素养教程》作者 张晓梅 机械工业出版社

  5、《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作者 秋实 新浪博客

  6、《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作者 项成波

  7、《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作者 马龙 道客巴巴

  十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制度保障:学校建立比较完善和严格的'课题研究和考评制度完善,对研究时间、研究材料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教师的科研行为,为课题的推进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2、技术支持:除动员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中国教师文学网”的有关活动外,课题组拟着手建立校内专题网页,并聘请电教老师参与管理和维护,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经费保障: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拟拨课题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同时学校将添置相关图书、征订课题研究需要的杂志,保证课题组成员能从理论上进一步提升自己,力争从理论的高度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学校将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文学交流学习机会,让课题组成员的文学修养得到长足的进步,以实现预期目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部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谢谢大家!

教育开题报告2

  一、课题的提出

  诚信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国民的诚信教育。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文明发展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看重诚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诚信”已经逐步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衡量人们日常行为、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准。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六条明确规定: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诚信教育虽然已在社会上蔚然成风,但综观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和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仍不容忽视,部分家长不讲诚信成为学生诚信美德教育的难题,部分家长重文化知识,轻道德情感教育,造成学生诚信的缺失;它们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是小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树木之初重育苗,立人之始在于幼。诚信教育应从小抓起。因此,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预期研究目标、内容:

  总体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形成“拥有诚信”的意识与能力:在实践中让学生能做到用真诚的态度处置学习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做到诚实守信。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创设师生的平等地位,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同时让诚信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扎根,让诚信的鲜花开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具体目标:

  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端正考风考纪,作业和考试独自完成,不抄袭、不作弊。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法规教育方面: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规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面培养学生诚信、守纪、公正、文明等良好习惯。

  研究内容:

  1、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培育策略的行动研究,它包括如何在课堂教学、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培育小学生的诚信意识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整合性原则:本课题以学校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个别与集体跟踪研究。结合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将围绕改革课堂教学,拓展校内活动,开辟社会大课堂这三条主线,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达到研究目的。

  2、主体性原则:本课题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更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的参与,给学生尽可能充分的表现和选择的机会,还应特别注意学生参与活动的反馈意见和信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修正和优化研究内容。

  3、团结合作原则: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决定着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在信息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开展教育。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品德与生活课堂,结合“做诚实的好孩子”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力求让思品科课堂成为学生掌握、形成“诚信意识”的主阵地。

  2、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络、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等多种渠道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最大限度地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撑,把握研究方向。

  3、调查研究法:争取街道、社区的支持,在社区建立活动基地,在学校、家庭、社区的密切配合下,进行小学生诚信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找到培育的切入点。同时与社区一块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育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价值

  诚信教育的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只有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活动,学生才能受到熏陶。在课题研究中,将采用收集汇编格言、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寓教于乐中感悟诚信。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阶段测试免监考等塑造学生诚信美德的特色活动,真正使学生做到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为XX年9月——11月,主要任务为:确立课题,对课题进行论证,对学生现有思想道德水平进行实验前的调查分析,制定实验方案,为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时间为XX年12月——XX年6月,本阶段按着实验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开展研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搞好调查摸底,对实验班学生的原有品德状况及行为习惯及兴趣爱好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实验班学生档案。

  (2)实验中对学生的道德知识及道德行为进行定期测试,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3)定期开展以“创诚信校园,做诚信学生”为主题的活动,如主题班队会、诚信故事比赛、诚信格言抄写比赛、制作诚信手抄报比赛等。

  (4)通过家校共育,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合力。

  (5)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时间为XX年7月,对调查研究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对研究过程效果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成果论文。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教师的论文、经验总结、优秀教学设计、个案等。

  3、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及文化环境的展示。

  4、学生的有关作品。

  十一、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为个人微课题。本人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有从事生本教育课题研究的经历,对课题实施操作有一定的研究。

  (2)围绕此课题我校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从早年开始学校就启动了诚信教育系列活动,本学年拟进行“创诚信校园、做诚信学生”的主题活动,对本课题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3)完成任务的保障条件:我校的领导对教科研工作历来重视,特别对于德育科研格外重视,在研究经费的筹措上不存在任何问题,课题的研究时间有保证。

教育开题报告3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根据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经充分准备,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组于20xx年10月12日在云南民族大学莲花校区行政楼五会议室进行了开题论证。课题负责人王江屏向省内管理学以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方面的专家省教育厅宣传统战部桂正华部长、云南民族大学李若青教授和字如祥研究员以及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的相关领导、工作人员详细汇报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目标和框架内容、研究方法和组织分工、研究经费分配和预期成果等。评议专家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审议,明确指出研究计划的具体要求和可操作的规范步骤,要求该课题在开题后要把责任落实到课题组的每个成员,确保研究任务按时按质完成。课题组成员王江屏、杨泽泉、和金光、刘睿、高莹参加了开题会议,并与专家们一起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分工、职责要求和实施步骤等。 开题报告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后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同意该课题可以开题研究。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本课题为《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是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立项编号CY09014),于20xx年9月正式立项。

  一、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开展对建立和完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探索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同时,该课题也是在当今公众和大众传媒越来越关注高校发展、高校新闻事件的“聚焦化”、 高校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这一不可阻挡的新形势下,树立和维护高校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能力的的重要环节。该课题的研究还是高校加强舆论引导,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校园舆论氛围,培育良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维护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它还对有效疏导和化解高校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解,激励师生积极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有着积极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研究促进改变高校应急管理理念滞后、师生危机意识淡薄的现状,建立健全我国高校的宣传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水平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参考资料和对策建议。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在此项研究中,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探索化解中国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体系中常设性机构与临时性机构职责不分、关系不顺这一难题的方法;

  2.全面总结中国高校应急管理行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工作思路;

  3.寻找解决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反应及时性不足,信息准确性、公开性、透明度不高,学校各相关部门协调不顺、职责不清,执行过程中效益损耗过多等问题的新途径。

  (二)研究框架与内容

  第一部分:当前我国高校宣传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第二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现状

  1.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2.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立的可行性

  3.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面临的全新挑战

  第三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概述

  1.危机及危机相关因素理论

  2.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类型、影响及后果

  3.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概念

  第四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处置突发事件的历史与现状

  1.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2.高校宣传工作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健全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法律基础

  第五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1.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反应机制

  2.高校宣传工作的应急决策机制

  3.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

  4.高校宣传工作的应急动员、协调保障机制

  5.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心理干预机制

  6.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善后处理机制

  第六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对几种特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1.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2.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3.对高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4.对高校信誉危机的处置和管理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组织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此项研究将采取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的研究思路。

  1.宏观与微观:从宏观上,分析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在国家应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与应急机制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在高校中的体现。在微观领域,不仅探究新闻媒体、校园文化、网络舆情等与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之间的关系,而且从典型案例的研究入手,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制度、措施,进一步凸显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实效。

  2.理论与实践:在探讨建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并实施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创新工作模式,用实践来验证效果。

  3.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探讨西方发达国家校园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校园应急管理方面的`差异,为建立健全我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宣传工作应急机制提供可资借鉴的参照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社会和高校丰富的藏书和网络学术资源,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探究,从中寻找研究的薄弱点,掌握最新研究进展。

  2.调查访谈法--通过对部分高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对著名教育界人士及相关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交流,探讨我国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3.比较研究法--研究发达国家校园应急机制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比分析我国各层次、各类型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的现实情况,创新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

  4.案例研究法--选取民族高等院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的实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引以为鉴。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分工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工作人员共5名,其中3人具有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称,3人分别具有法学硕士和文学硕士学位,专业特长分布在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文化、传播学等方面,年龄均在40岁以下,呈梯次结构分布,在校园文化建设,新闻媒介及舆论传播,大学生的民族观、宗教观和法治观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和成果,能够胜任此项研究工作。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特成立课题组: 1.课题组长:王江屏 2.课题研究人员:杨泽泉、和金光、刘睿、高莹、晏妮 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如下: 王江屏、杨泽泉负责课题的申报、课题立项后相关材料的报送、研究方案的制定、专家咨询会的组织,同时负责课题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和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的撰写,以及结项验收工作。 和金光、刘睿、高莹、晏妮负责研究资料和典型案例的搜集,并按研究计划完成预期研究成果研究论文《论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的撰写。

  四、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周期 1年,即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

  (二)研究各阶段任务

  1.准备阶段:20xx年10--12月 20xx年10月,召开专家评议会,评议审定课题的开题报告,形成成熟意见上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xx年10月,深入云南各高校进行调研,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掌握当前高校,特别是云南省高校的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和运行情况。 20xx年10月至12月,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资料和案例。

  2.研究阶段: 20xx年1月至20xx年11月,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有关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 20xx年5月,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中期研究报告,上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3.结题阶段:20xx年7月--11月 20xx年7月至11月,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0xx年12月前,完成全部研究工作,申请结题。

  (三)预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主要有2项:

  1.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

  2.研究论文《论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

  五、课题经费使用说明 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共计肆仟元整($4000.00),拟作如下分配使用:

  1.资料费(用于购买图书、进行网络下载等)1000.00元;

  2.调研差旅费(到省内高校考察、搜集资料)1200.00元;

  3.小型会议费(召开学术座谈会、专家咨询会等)800.00元;

  4.计算机使用费(购买电脑耗材等)300.00元;

  5.印刷补助费(资料复印、文稿打印等)300.00元;

  6.管理费200.00元;

  7.临时性小额开支200.00元。

  五、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此项研究的开展及时适应了目前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要求。通过对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建立、健全与完善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高校以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有利于疏导和化解高校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解,有利于激励师生积极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对促进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该课题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恰当,研究内容具体。课题组成员构成精干,有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并已参加过相关课题研究,形成了着作等研究成果,并发表过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完全能够胜任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建议:

  1. 课题组成员要认真研究和领会研究目标,进行充分讨论并最终确定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的框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以及研究论文写作的重点及其与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

  2. 课题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分工及职责要求,信息资源及时共享,按时按质完成自己的任务,保证研究工作如期完成。

  3. 课题组成员还要积极争取部门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从资金、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 课题组要严格按照方案,对照各项预期研究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研究任务。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根据评议专家意见,课题组在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讨论后决定作如下重要变更:

  1. 吸收现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杨泽泉同志和云南民族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晏妮同志为课题组成员;

  2. 对课题研究重新进行科学分工,由课题组全体成员一起合作完成最终预期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的撰写任务。

  六、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同意开题报告对课题研究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和预期成果的意见以及专家组对课题研究工作提出的各项具体建议。请课题组根据专家建议认真修改开题报告,准确把握课题研究重点、研究框架、研究内容,进一步明确分工及职责,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如期完成。 同意该课题开题研究。

教育开题报告4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而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是家长的希望,是社会未来人口的组成部分,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利益,也影响社会未来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竞争力,因此,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润滑剂,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逐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在对幼儿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已取得可观的成绩。但是对幼儿开展有意识地礼仪教育方面却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很多的外国人对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持否定态度,可以看出,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分析其现状原因,主要有三: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幼儿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成了幼儿园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2、家庭教育中对礼仪教育方面相对薄弱。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部分农村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也严重影响了幼儿礼仪修养的提高。

  3、教育过程中对于礼仪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是存在。

  (二)我园的实际情况分析

  我园有幼儿400多人,其中留守子女也有不少,幼儿在家由公婆看护,多数幼儿文明礼仪的教育方面受到家庭影响,缺乏文明礼仪的修养,面临这种情况,我园觉得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二、课题界定

  文明礼仪:简单地说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乘车让座是文明礼仪,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礼仪,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礼仪。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我国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

  1、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文明礼仪知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2、通过评选“文明小组”、“文明小天使”,树立榜样,强化幼儿的文明礼仪知识,自觉遵守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礼仪,通过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影响其家人(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4、通过培养幼儿礼仪、道德品格,大力提升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课题研究目标

  1、整合《纲要》五大领域中有关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以幼儿发展为本,初步探索我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幼儿礼仪养成体系,提高幼儿文明礼仪的实效性。

  2、文明礼仪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仪常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友好的待人方式,热情的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尊、自爱的个性品质和文明习惯。

  3、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把孩子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做实、做好。

  4、通过对幼儿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一是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文明素质,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学风、园风;二是提升我园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幼儿园围绕《纲要》制定课题教材,开展各年龄段幼儿礼仪教育的组织和指导方法。

  2、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展教师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研究。

  3、围绕和谐家庭社区建设,开展如何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

  六、研究措施与方法

  年级制定教育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文明礼仪行为常规教育,并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次,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和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文明用语,礼仪示范动作,使每一位幼儿都认识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的内容和教育意识,各成员有活动记录,使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最终形成自觉地,比较牢固的良好行为习惯。

  1、创设文明礼仪良好环境氛围。

  2、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根据每月主题每周有计划地组织一节专门的文明礼仪活动,采用丰富的教育教学形式,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使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规范化。

  3、规范训练文明礼仪评比竞赛活动。

  每周开展“文明小天使”评比活动,通过以幼儿主体的相互监督和自我教育保证幼儿的文明礼仪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提高。

  4、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通过家园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

  七、研究对象

  招安镇中心幼儿园所有幼儿。

  八、课题研究过程

  (一)理论学习阶段:(20xx。1——20xx。3)

  搜索、梳理、相关礼节,了解实施现状,学习有关的理论,明确方向。

  (二)前期准备阶段(20xx。3——20xx。5)

  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三)具体实施阶段(20xx。5——20xx。5)

  1、撰写开题论证报告,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开展课题观摩活动。

  3、做好个案资料和游戏集等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三)总结结题阶段(20xx。6)

  1、撰写课题结题论文。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九、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个案、随笔、研究论文等课题研究资料。

  十、最终成果

  1、结题报告。

  2、成果集。

教育开题报告5

  选题名称:汉英异同及其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与应用

  一、选题依据

  1、本选题的意义

  尽管方位的表达在汉语的学习和研究中已是个老话题,但在英汉双方对方位的认知异同研究,以及根据期异同特点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导入方位的教学恐怕是近些年来仍在不断探索的事情,学习探究方位表达中的文化蕴含对于正确理解和掌握汉语及汉语文化势必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将探求英汉不同的方位认知在对英的汉语教学中的影响以及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方位认知在汉语表达中是个古老的话题,国内外研究的学者不少。有很多从各种方面分析汉英方位认知的研究,空间方位给出的'是物体的空间位置。物体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跟别的事物存在着一定联系。物体所处的位置就取决于这种相互的关系,也就是说,位置的认定总是以别的事物作为参照的。观察点、视角等,也会影响到物体位置的确定。在认知语言学“物像—背衬”意象图式里,位置待确定的物体叫物像,用作位置参照的事物叫背衬,加上影响视角的视点,共同构成影响物体空间位置的因素。空间方位是人类最直接的体验方式。不同民族由于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思维方式,对空间方位认知模式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异,这必然会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中。汉语空间方位词是指汉语中专门用来表示物体空间方位和位置的一类词语。在自然语言中,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并不能简单地通过词语本身的语法符号来作为唯一的确定因素,空间方位词的语义是依赖于语境的。国内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从文化和认知角度来分析汉英方位认知的异同,而对于其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分析较少涉及。

  二、选题材料收集

  ⑴李宗利刘效群从“东南西北”方位词看中西文化的差异《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年第4期

  ⑵王琳唐霞“东”“西”的文化涵义探析及其英译:《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第2期

  ⑶吴新华赵雄英汉方位词所表达的尊与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xx(6):、

  ⑷王小凤曹志希、“东”、“南”、“西”、“北”的文化蕴涵及其英译[J]、中国翻译,20xx,(5):82—84、

  ⑸裔文军地域因素对英汉词汇的影响《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2期

  ⑹才雅南、方位词"东、西、南、北"的汉英比较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xx,(5):24—26、

  ⑺何瑶、汉英方位词的文化蕴涵[J]、江西社会科学,20xx,(4):、

  ⑻才雅南论英语教学中“方位词”的文化输入:《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年3期

  ⑼张雪珠汉英中“东西南北”的文化蕴涵比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年9期

  ⑽杨琳、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M]、语文出版社,1996、、

  ⑾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210、

  ⑿熊荣敏;英汉空间参照框架及其认知作用[D];西南大学;20xx年

  ⒀方经民;汉语空间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⒁方经民;论汉语空间区域范畴的性质和类型[J];世界汉语教学;20xx年03期

  ⒂方经民;现代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J];世界汉语教学;20xx年02期

  ⒃崔希亮;空间关系的类型学研究[J];汉语学习;20xx年01期

  ⒄张璐从东西南北谈汉英语语序所反映的认知过程《语言研究》20xx年04期

  ⒅吴忠岫汉英方位词“东”、“西”文化内涵综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xx年16期

  ⒆张美云试析汉语“东西南北”方位词的文化内涵及其所反映的认知规律[J]山花;20xx年08期

  ⒇张清常方位和方向在中华民族语言中的一个小小问题——兼答《〈北京街巷名称中的14个方位词〉补正》[J];中国语文;1997年02期

  (21)陆俭明同类词连用规则刍议——从方位词“东、南、西、北”两两组合规则谈起[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22)张德鑫方位词的文化考察[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23)马鹏举、郑敏现代汉语方位词的定义、类型和范围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xx年02期

  (24)吴佳娣方位词研究综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年01期

  (25)陈瑶方位词研究五十年《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年02期

  (26)韩陈其、立红汉语四方方位词的成词理据《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年04期

  (27)杨艳群中西方位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文史博览(理论)20xx年第08期

  (28)厉晓玲英汉方位词的认知对比《曲阜师范大学》20xx年硕士论文

  说明:包括参考文献。本页如容量不够,可以另附页。

  三、研究写作设想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汉英方位认知异同

  一、汉民族方位认知考

  二、英格兰方位认知考

  第三章方位认知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

  第四章总结

  说明:包括主要内容、预期成果等。

  四、本选题创新之处

  说明研究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预期成果中有哪些创新之处。

  从方位认知的不同入手,不仅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其形成差异的原因,更有利于我们的汉语国际教师更好的开展汉语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汉语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五、研究写作进度安排

  理论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推导,数值计算,理论分析,撰写论文等;

  应用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实验设计,仪器设备的研制和调试,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撰写论文等。

  1、第一阶段

  时间:20xx年1月1日—20xx年6月30日

  内容:文献资料收集、分析和完成开题报告

  2、第二阶段

  时间:20xx年7月15日—20xx年10月31日

  内容:完成论文初稿

  3、第三阶段

  时间:20xx年11月1日—20xx年4月15日

  内容:论文修改定稿

  4、第四阶段

  时间:20xx年4月16日—20xx年4月30日

  内容:打印上缴论文

  5、第五阶段

  时间:20xx年5月1日—20xx年5月31日

  内容:参加答辩

  以上是《汉语国际教育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方位、研究,汉语,认知,文化、论文、位置,汉英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教育开题报告6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依据,结合教育部长周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关于“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严峻”的讲话,本课题组力求通过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促进问题生大面积转变,为支援他乡经济建设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近些年来,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农村留守子女这个群体的成长,也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课题组成员愿为此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并务求有所建树,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并推而广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发展。

  本课题组主研人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60%的主研人员为中学高级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曾获国家级、省(市)、县级一、二、三等奖,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对本课题有着深厚的研究兴趣,在论证选题过程中已搜集了大量资料,有关工委、教委和街道办领导的关怀,有县教研室的专业支持,有学校在人力物力的保证,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圆满成功充满了信心。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理论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是新时期的产物,对他们的教育尚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本课题应创造性地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2、实践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新课题,怎样在这个新领域创造出符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我们倡导老师们努力进行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发挥教师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留守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留守家庭学生研究寻找教育规律。虽然都是留守家庭学生,表现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对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广,取得实验的成功。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家访、问卷和会议等多种方式广泛采集个案,从个别到一般进行多个轮回的分析研究,汇集成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调查报告。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个案采集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报告法、行动研究法。

  六、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研究报告、总结、论文、音像资料、案例精编等

教育开题报告7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儿童都幼儿园就对其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进行管理,学习小学的课本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幼儿的生长规律以及发展需求,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应该主要通过交朋友来获得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学会与人相处,同过幼儿园的教学学会礼貌待人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提前进入小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效果,还造成孩子在进入小学时对教学内容反感的现象,不利于儿童的健康生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成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一)家长急于开发孩子智力。由于现阶段人口的增多,就业压力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防止进入小学后孩子跟不上老师教学节奏,许多家长选择了提前对孩子进项小学教育。部分家长在孩子刚学会讲话时就强迫孩子学习阿拉伯数字以及简单的汉字,教孩子念顺口溜一般背诵古诗词,以为孩子越早学习这些知识基础就会越扎实,智力水平就会越高,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会更加容易。于是就造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幼儿园的跟风攀比。由于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以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多少为标准,幼儿园为了招生,就会在幼儿教育阶段加强对孩子的文化知识的教育,逐渐演变成“小学化”的管理模式。以让孩子更早接受小学教育,学到更多知识当做吸引家长报名的筹码。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就导致了幼儿教育阶段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基本趋向小学的教育方式,导致学前教育严重“小学化”。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孩子接受学前教育阶段大概为3-5岁,这时候幼儿的智力发育并不完全。由于我国现在小孩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大部分小孩都没有同龄人可以接触,学前教育将孩子集中到幼儿园进行统一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懂得怎么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并且在幼儿园中由教师统一带领,孩子之间遇到问题能够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处理,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学前教育“小学化”就导致孩子在一离开家庭之后就面临很重的学习压力,从而没有时间和耐心与其他小孩沟通交流,会在长大之后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相对孤僻。另外由于孩子年龄的限制,这个阶段学习的内容不容易想成系统的积极,学习效果并不好,还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不愿意学习的现象。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一)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我国的幼儿教育资源并不丰富,许多家庭的小孩都面临上学难的问题,因此私立幼儿园到处开办。学前教育是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私立幼儿园并不具备规范的教学管理,一味的以招生为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而不顾及孩子生长发展的规律。正规的幼儿园有着专业的教师团队,对于教学方案的制定更具有科学性。因此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避免提前接受“小学化”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幼儿园教师在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但是许多幼儿园却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招聘的教师并非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些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在学前教育中很难进行科学性的教学。要想学前教育走出“小学化”的困境,就要从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入手。培养专业的、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对于孩子的学期教育大有帮助。首先,幼儿园应该聘用专业的幼儿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或是有着相关教师经验的人上岗,这些人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在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能够把握教学方向,帮助孩子良好的成长。其次,幼儿园应该定期安排教师的培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现在的教学要求,理解现在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并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三,幼儿园应该经常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让教师们互相沟通教学经验,提出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幼儿园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提升学前教育的效果。

  (三)强化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学前教育“小学化”与教育部门的忽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部门的监管一般是从小学开始,对于学前教育却不够重视。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强化对幼儿园的教育监管,从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入手,严格制定入园教师的资格标准,禁止非专业教师在幼儿园从教。然后是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进行监管,制定相关的教学标准,禁止幼儿园将小学的管理方案和课本知识引入学前教育中。并且教育部门要不定期检查,监管幼儿园对于规定的执行力度,将不符合规定的幼儿园进行整改或是取缔,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接受适合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学前教育。

  四、总结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前教育尽快走出“小学化”至关重要。家长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相关部门也需要对幼儿园的管理进行重视,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让学前教育正常化。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的学前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李会萍 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

  [1]毛淑娟.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成因分析[J].江西教育,20xx.28:30-31.

  [2]吴玉梅,郝跃.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分析[J].学理论,20xx(9).

  [3]郭天晟.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成因及对策分析[J].江西教育,20xx(4).

教育开题报告8

  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为了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确保幼儿的在园安全,每个幼儿园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安全教育内容也十分广泛,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表现为说教多、实操少、要求多、落实少,幼儿学习兴趣不高。安全教育中大多处于片面强调成人对幼儿的被动保护,缺乏有效的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实践层面欠缺,安全教育的有效性不够,一旦意外事情发生,幼儿不知道如何去做。为此,我们确立了《幼儿园安全教育有效性的研究》作为此次的课题研究内容。

  意义:

  1、现实意义。安全是幼儿园教育永恒的课题,它不仅牵涉到幼儿园的稳定,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食物中毒、园车车祸、拥挤踩踏、校园暴力事件、火灾、摔伤……根据最新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100名死亡儿童中有26人死于意外伤害,而这个数字以7%--10%增加。一个个花朵般的生命受到伤害,一个个幸福的`家庭蒙上阴影。在这些意外事故中,有人为造成的伤害事件,也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在幼儿的无意识中造成的。因此,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和开展幼儿园安全教育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平安。

  2、实践意义。在当今中国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幼儿是弱者,这一事实和现实被成人真正地认识、理解和认同。目前幼儿园虽都提出了幼儿安全教育,但这教育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教师的行动是在过分的保护幼儿,安全教育也处于片面教育和说教,缺乏有效的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

  因此,对幼儿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提升幼儿安全保护能力成为幼儿学习的首要任务。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能够将幼儿园安全教育与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使安全工作落实到位,行之有效,从而构建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有效屏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安全教育:指借助于教育手段使幼儿认识安全的本质含义、重要性及获得必须掌握的安全知识,以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提高教师、家长安全教育水平的过程。

  2、有效性:是天文学专有名词,英文原名validity,是指受教育者把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某方面发展的程度,在判断学习到的某种知识和技能是否有效及有效程度的标志是:受教育者是否增加了该项知识与技能,能否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该项内容的发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得到应用。

  3、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有效性研究:指通过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幼儿园及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幼儿园目前安全教育现状,从幼儿园管理的角度进行汇总梳理,积极探索消除各种隐患的对策,充分挖掘和整合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资源,本着“宁可有备无患,不可无备有患”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

  (1)成立课题组,进行人员分工;

  (2)论证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制定研究的总体方案;

  (3)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广泛收集理论材料;

  (4)召开开题会,对课题人员进行理论培训。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

  (1)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实施课题研究方案;

  (2)全面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幼儿安全教育内容,进行各类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3)加强课题管理,边实验边小结,注意原始材料的积累,做好阶段性总结。

  9月:

  1、幼儿安全教育情况调查问卷及分析汇总;

  2、细化及优化各岗位、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操作性强的安全保障机制;

  3、幼儿日常生活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

  4、教师培训讲座《幼儿常见意外事故及处理》的培训;

  5、签订安全责任书;

  6、每月向家长发放《花儿朵朵》园刊。

  10月:1、自我保护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

  2、家长学校—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安全教育;

  3、亲子DIY制作—安全小书;

  4、主题谈话活动“怎样保护自己”;

  5、安全小卫士评比。

  11月:1、消防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

  2、社区活动:走进消防队;

  3、专家培训《消防知识专题讲座》;

  4、灭火器使用及演练;

  5、安全教育主题墙创设;

  6、课题小结。

  12月:1、交通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

  2、家长课堂--交警叔叔来园讲课;

  3、“我来设计安全标志”评比活动;

  4、教师安全教育教学活动观摩评比;

  5、教师交通安全知识答题竞赛。

  1月: 1、饮食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

  2、专题讲座: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3、给家长的一封信—节假日安全教育;

  4、教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答题、竞赛;

  5、主题讨论活动:吃什么最健康。

  3月: 1、紧急撤离、疏散、逃生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

  2、防震、防火安全撤离演练活动;

  3、、专题培训:邀请公安处对安保人员进行防暴安全器械的正确使用培训;

  4、、安全环境创设评比活动;

  5、、课题进行阶段性总结。

  4月: 1、体育运动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

  2、“我运动,我健康”安全游戏竞赛活动;

  3、家园亲子活动“我设计的安全标语”;

  4、主题谈话“我会这样玩玩具”。

  5月: 1、用电安全教育月主题活动;

  2、安全教育儿歌创编活动;

  3、教师安全教育论文评比;

  4、家长学校:家庭中的安全教育;

  5、主题谈话活动“我身边的危险”。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5月)

  1、汇集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申请结题,接受专业论证。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花儿朵朵》园刊;

  3、幼儿园各类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保障机制;

  4、秦川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案例集锦;

  5、优秀安全教育活动论文;

  6、教师安全教育随笔;

  7、安全教育儿歌创编;

  8、安全教育工作调查问卷及统计分析汇总;

  9、教师及家长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知识答卷;

  10、各类突发事件的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11、主题安全教育活动剪影;

  12、致家长的一封信。

教育开题报告9

  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于20xx年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学会20xx年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课题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创新之处: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技术线路和实施步骤

  总体实施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大家写出自己的练习设计及实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并写出自己的反思。最终总结出复习课、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的练习如何设计,新授课中概念性教学、计算教学的课堂练习如何设计,以及组织形式和方法。

  技术线路: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分阶段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二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xx年11月——12月):

  建立课题组,学习有关理论,构思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与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课题研究教师在备课、听课、议课、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研究有效练习,备课中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单周写出练习题的设计及练习方法;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双周写反思。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20xx年7月——9月):

  1、撰写有关“有效练习”的小论文。

  2、整理、汇总课题实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有效练习的方法;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课题承担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

  1、能力保障:

  课题组组长肖艳峥老师,乐于钻研、勤于探索,曾有多篇论文获奖,参与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研究》,现已结题;王磊老师曾担任市级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主题图的应用研究》的主持人,现已结题,她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王艳利教师和王丽萍老师积极上进、喜欢阅读理论书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组织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

  2、时间保障:

  研究时间为两年,实验教师全部是一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课题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注重阶段性总结与交流,掌握课题研究进程,及时进行调控,为使课题研究划上圆满的句号而努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题的一些想法,有不对的或还需改进的地方,请个位老师多提宝贵经验。

教育开题报告10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坚持“突出特色、全员参与、陶情益智、快乐健体”原则,立足校内资源,丰富内容,活化形式,从而深入推进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师生紧张的工作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我校专职体育教师3名。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每天上午两节课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下午三节课后为课外体育活动课,上下午各有5分钟的眼保健操。虽然近几年我们大部分学校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革和创新,但效果却很不让人理想,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便没有开始时的那种兴趣,进行体育活动的班级显得有些懒散不积极,即使有活动也是在无序的状态下进行。 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深知: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提高我校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全民健身在我国已深入人心,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是百花开放,但各校在组织竞技性体育运动会的背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健身活动不经常,活动内容死板老套,参与者有压力等方面不足。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许多城市开展和研究过,但大部分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

  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的趋势: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大课间活动要力争突出学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场地,做到“小场地、大课间”;积极探索把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新途径,把大课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大课间活动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让充满活力的大课间、让学生喜爱的大课间、让安全有序的大课间出现在我市的各个校园。

  三、课题研究依据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教师敢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体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开放场地设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结合音美科技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教职工校园文体活动进一步开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5.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6.组织各类竞技、趣味、群体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7、组织师生创造、改制各类体育活动器具,开发适合师生健身需要的'各类器材,开发校本体育课程。

  8、落实学校全民健身“快乐参与 健康发展”理念,推动学校发展。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搜集各种大课间活动开展方面的资料,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的方法适时向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老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加强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课间活动主题,对每一阶段实施的情况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二)研究措施:

  1、时间保障。调节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室内游戏等活动。

  2、制度保障。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

  3、人力、物力保障。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体现全面健身,融洽了师生关系。大课间活动器材原则上由学校购置,部分师生自制。

  4、安全保障。加强安全宣传和管理,按类别划定活动区域,师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5、组织保障。学校为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加强该项活动的领导,使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行。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课题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

  (二)课题小组成员系一线体育专职教师,素质高,具有敬业精神,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三)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具体落实到体育组实施。

  (四)精心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大课间活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五)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六)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全员参加,练习密度90%;练习负荷保持在低、中强度,做有氧运动,符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教育开题报告11

  (一) 课题名称:

  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研究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小学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包括各种习惯的培养。如培养良好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等。教育者重视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但常常付出巨大努力而收效甚微。这可能是对养成教育内容的特点缺乏认识的结果。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讲科学,而不是教育者脑袋一热就能解决的问题。

  小学生养成教育当中一个重要的内容的责任感教育更应该尊重这一规律,必须讲科学,只有科学、系统的对学生实施责任感教育才能达到小学教育阶段养成教育目标。

  为了在工作中科学、系统、有效的对小学进行责任感养成教育,只有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发现运用严谨、规范的研究手段,总结出具有实效性、可推广性的一套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才能更好的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中养成教育工作,形成我校独特的德育教育特色,并通过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形成经验材料,推动小学生责任养成教育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 国内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小学生责任感教育这一内容一直是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作为养成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没有一套更好、更有效的教育模式供我们一线教师参考;没有一套可操作性强、系统的模式供我们小学德育工作者去参考、去实践。因此,探索出一套更高效、更科学的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为我们当前小学生养成教育模式研究丰富基础数据,提供更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从我们学校当前德育养成教育工作实际出发总结出供更多研究者参考的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为全国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提供参考性基层资料具有重大意义。教育研究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为推动基础教育工作的发展,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四)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支撑理论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提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之一,明确指出“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新课程标准就要改变以往教学中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知识获得、轻能力培养、责任心培养的局面,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里,教育将继续担负着振兴经济、振兴民族、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4.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

  社会心理学认为:从儿童期到青少年期,个体社会化中亲社会性发展要经历5个发展阶段:

  ①只关注自我的享乐主义阶段

  ②以他人需要为定向期水平阶段

  ③以对他人刻板印象和他人赞成与否为定向的水平阶段

  ④以移情为定向并从移情到内化的过渡阶段水平阶段

  ⑤深度内化阶段。其中①~③阶段主要出现在儿童时期,而④~⑤阶段则为中学阶段,这时的学生依据内化了的价值观、社会准则、责任感为依据做出行为的决定。

  5.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

  从心理学规律看,青少年道德的自我修养和提高,是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责任心”方面的知识,教育青年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身体力行,让学生感受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坚持有“责任心”的实际行为。通过这种道德行为的实践,使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初步形成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巩固和强化“责任心”意识,养成良好的责任行为。

  (五)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研究内容:

  1.探索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教育内容

  (1)对自己的责任

  在认识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的基础上能满意地接受自己;能利用一切条件和各种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关心自己的健康,谋求必要的生活条件;自尊、自爱、自制、自强。

  (2)对家庭的责任

  尊重、体贴、帮助父母;关心、照顾长辈和兄弟姐妹;热爱家庭,努力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履行和担负起家庭的各种责任。

  (3)对他人的责任

  接受和信任他人,富有深厚的怜悯心、同情心;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尊重并愿意考虑他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平等待人,有事大家商量;同学、朋友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关怀残疾人;珍惜时间,信守诺言。

教育开题报告12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或迫于生活出去打工,而把年幼的孩子交给双方父母进行教育,或者处于离婚的原因,让孩子在更多的时间由双方父母进行照顾,我们称这种教育方式为“隔代教育”。3-6岁的儿童,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教育有两种教育形态:一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亲子教育”;另一种则是祖辈对孙辈的教育,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我们积极引导,通过开展大量的鲜活的、校本的隔代教育应用性课题,帮助更多的祖辈家长们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家长,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通过学校、社会与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

  无论如何,在现在的社会中,隔代教育是无法避免的,一方面是隔代教育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教育的传统模式,另一方面是迫于生活的物质现实。

  老人退休以后在家闲着整天没有事情,照顾孩子会使他们感到生活很充实,而且会让老人在年老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他们会有一种满足感,因此他们会很乐意去照顾孩子。另一方面子女迫于生存,整天出去工作甚至出差,根本无暇去照顾孩子,因此老人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他们会自然而然的去承担起这份责任。综上所述,隔代教育在中国这种大环境下,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的事实。

  隔代教育的优势:

  优势一:中国有句俗话说:老来少。意思就是说,人的年龄大了以后心理会越来越像个孩子,虽然身体已经逐渐老化但是却有一颗童心。因此,从心理年龄来说,老人的心理年龄相较于子女的心理年龄更接近于孩子的心理年龄,这样会让老人跟孩子相处的更加融洽,同时也会让老人在经历人生种种以后,得到心灵的解脱,让孩子陪伴自己享受晚年。

  优势二:在发展迅速与竞争激烈的现实生活中,子女迫于生计工作的过程中会承受很多的'压力,因此也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年幼的孩子,倘若聘请保姆,一方面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再则保姆毕竟不是自己家人,对家庭对孩子都没有安全保障。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因此孩子幼时教育对于孩子教育极其重要,不能轻易地交给别人去照顾。

  因此,只有把孩子交给祖辈,不仅能让子女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且对于孩子的照顾以及教育无疑都是最佳的选择。

  优势三: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的留守儿童,就是子女出去距离家乡较远的地方打工,而把未成年的孩子交与祖辈来照顾的这样一个群体。把孩子交与老人照顾,一方面在子女定期定时往家里面寄钱的时候,会让老人在晚年生活得更加愉快,同时也会增进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同时,在老人没有劳动能力的晚年时期,还能去照顾孩子,同时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会让老人觉得人生更加有意义,会让老人的心灵得到慰藉,得到尊重,更有利于家庭和谐。

  隔代教育的弊端: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因此,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来说,小时候对孩子进行的教育以及影响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很多人会认为,祖辈们有着充足的经验以及方法更好的教育孩子,所谓的“隔辈亲”也会在这个时期充分体现,祖辈带给祖孙的这种关爱是任何幼儿教育机构以及保密都是无法比拟的,但是虽然减轻了孩子生活负担,也为老人增加了生活乐趣,但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一)“隔辈亲”溺爱,不利于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

  很多老人为了弥补在年轻的时候由于生活或者工作压力没有及时的给予子女的关爱,而把这种爱转嫁到孙辈的身上,因此就很好理解“隔辈亲”的形成了。在祖辈年轻时没有给子女全方位的照顾,因此在照顾孙辈的时候,老人对孙辈孩子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在这种娇生惯养的生长环境下,不利于独立的性格养成,甚至会造成孩子较差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甚至,有些老人把孙辈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让他们有恃无恐,更加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受传统思想束缚,不利于跟现代社会融合

  3-6岁的孩童,是他们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开始出现认知以及模仿的能力,这时候便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以便于孩子健康成长,但是相较于祖辈传统保守的思想,子女对孩子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发展能够接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以便孩子长大以后能够与社会更好的融和。尤其现代社会高科技发展迅速,把祖辈老人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因此,祖辈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还是用他们那个时代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便让孩子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孩子在成长以后跟社会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三)容易使孩子与父母感情隔阂

  1、子女由于工作原因,长期与孩子分割,虽然在物质条件上满足了孩子,但是此时的孩子需要的是心灵的呵护,由于缺乏心灵的共同,与语言的互动,会使子女与孩子心理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在子女教育孩子的时候由于缺乏耐心,会使孩子觉得父母不懂自己,这样会使隔阂越来越大,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长大以后,甚至发展成为憎恨,严重者则出现刑事犯罪行为。

  2、老人则不同,老人对孩子的溺爱,会让孩子觉得祖辈比父辈更加爱他们,更懂得呵护他们的心灵,因此,在他们内心相比之下,也会使孩子与子女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

  (四)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

  在这个时期的“生活自理”能力,无非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洗一些简单的衣物,甚至帮助老人以及父母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却对孩子以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密分的联系。但是老人会觉得孩子很小,这些事情干不了,甚至会害怕把孩子累着了,老人自己也闲来无事便不会去锻炼孩子去做一些简单色事情,久而久之,便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甚至在上学以后,住在寄宿学校,连系鞋带、洗衣服都不会不愿意去动手解决问题,而是周末拿回家,让老人或者父母去替他们做。因此,长期以往会让孩子形成较差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及其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

教育开题报告13

  课题名称: 《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预期主要成果:调查报告《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小学、初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课例集锦》

  预期完成时间:20xx年12月底

  一课题释义

  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小学自20xx年秋有条件的省份、地区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学为英语外语教学回到教育的主流中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比单纯教授语言更为重要,相应地,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更应从卓有成效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方法与技巧,并对课改初期的外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加以必要研究,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教学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综合系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灵活驾御课堂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多年来的中学外语课堂教学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对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势必会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的外语课堂教学多年来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趋于单一,英语教学对语法性能的讲解细致入微,极为重视语言形式的传授,轻语言功能的训练。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中外语课堂教学势必在小学、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新量体裁衣,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最新教育类开题报告范文精选3篇各类报告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差异的比较

  综上研究(即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必表明,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比较差异,深刻挖掘差异形成的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内在价值,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尊重和利用这些因素上好各个学段的英语课。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课题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外语教学一直受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自1996年以来李岚清副对我国当前基础阶段外语教学的改革多次发表谈话指出: 我国当前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虽然有了加强和改进,但总的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花的时间长,相对的效果较差。一些人比喻我们的英语教学是一壶烧了十几年也烧不开的温水。必须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认真研究,加以改进。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效益不大,亟待改进。经过小学、中学、高中,大部分学生不能阅读原版书,不能用外语会话,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着改革开放和扩大交往 恰恰也正是基于一个这样的背景,诱发了我们对该课题的探讨与研究。

  正如岚清所讲,学生对此不满意,教师也同样不满意。问题出在哪里?其根本原因是:英语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 条龙 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长时间在低水平上重复。许多学生在小学学习了英语,进入初中后,又不得不从头学习,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又要重复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这种低水平的重复,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还挫伤了学习者英语的兴趣。

  一时间,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的问题成了外语教学的一个重心工作,而教材要衔接的呼声则更是一浪高过一浪。面对这种众声喧哗的局面,我们的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试图打破外语教学的这种状况,尝试以教材的衔接为突破口,但实践证明,单凭教材的衔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衔接问题。人们再一次陷入到深深地思索中来。而此番思索必然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在这个课题之上。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正当我们这些教学工作者举步为艰之时,20xx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定了教育改革的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我们感悟到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突出体现围绕人的发展目标来设计和确定课程标准。

教育开题报告14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从初中数学中的建立数轴,就建立起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之后又建立起了两维直角坐标系,到高中的三维直角坐标系。从最初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两条直线交点的关系扩充到高中数学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坐标。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等等一系列的抽象问题,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成为连接抽象问题与具体问题之间的纽带。再将向量移到直角坐标系中去研究来解决立体几何中,用“数”来解决空间问题。高中数学中解析几何包括直线、曲线、圆、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都是基于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来解决的。包括三角函数、初等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问题都离不开“数”与“形”的结合。甚至一些集合问题和不等式的解决过程都涉及到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可以说数形结合这一思想贯穿在整个中学数学当中,作为一名即将走上高中数学课堂的准老师,理清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这一思路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了其代数含义,又解释了其几何意义,使得相对简单的数量关系与较为抽象复杂的空间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当然,数学结合在其它学科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培养好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1。大致理清中学数学中“数”与“形”相结合这一线索,如果自己高三数学是一名高三数学教师将如何引领学生通过这一线索来展开复习。

  2。分析20xx年高考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的需要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来解决的题目,争取使之成为今后自己在中学教学中的一笔宝贵财富,甚至可以成为其他数学教师借鉴的的高数学复习资料。

  3。给出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中学到中不同老师关于讲解这一类题目时所采取的授课方式给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以备在今后教学中亲身实践。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1。先过一遍初中和高中(人教版)的数学课本,进行知识点的整理和提炼;

  2。去图书馆和书店查阅资料,收集关于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

  3。请导师指点与审批,找出文中的错误与不足;

  4。审批后修改,改正原文中的错误,补充原文中的不足;

  5。再次与导师讨论、修改,使之成为一篇合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3。15。——3。20。过一遍中学数学课本(人教版),整理相关的知识点;

  3。21。——3。31。图书馆查阅资料,收集相关高考题目,记录引入题目的出处;

  4。01 ——4。10写成论文初稿,请导师指正;

  4。11——4。20按导师的指正进行修改,并与同学进行探讨。再次请导师指正;

  4。21——完成:不断将论文进行修正,使之合格为止

教育开题报告1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时代要求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中,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就《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作了重要讲话。《报告》为中职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必要的文化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报告》给中职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上指引了前进的正确方向。特别是在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更增强我们适时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劳动力重要的主体部分,中职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我国未来劳动力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战场,我们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历史重担。而中职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将有利于为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职德育教育理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2、现实要求

  德育是中职教育的灵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保证。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下中职学校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现状令人堪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德育创新的研究实践,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中职教育的神圣使命。

  3、校情需要

  我校是宁远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中专学校,提倡以德立校,以人为本,实行全员育人,在德育方面已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但是学生基本上是双差后进生(思想行为素质差,学习基础差),在教育和管理上都存在很大的难度。学生不听教导,不服从管理,出现经常性违纪违规。教师在教育工作者琐事多,压力大,况且我校又无专职班主任,因此教育教学和管理存在力不从心,常常导致要么因为教育影响教学,要么因为教学影响教育。为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时效性、针对性,我校一直在探索多途径、多方式的德育创新教育模式,努力找到提高德育创新教育实用效果的最佳途径,创造和谐、美好校园。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校提出“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课题进行研究。

  二、选题的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进一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传统文化中积极、有益的育人思想与当前中职德育教育现状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中去的新的突破点。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引导学生步入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和他人或社会关系;从而尽可能调整行为,理顺关系,实现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创造性开辟未来。

  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使我校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建立起以“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为核心的民主运作机制,评价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通过“知行合一”原则,将道德知识和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仰,形成稳定的道德习惯,培养一批品德高尚,“和谐发展的人”.

  三、研究目标

  通过“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课题的研究,提高全体教师德育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有创新思维和工作能力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德育工作教师队伍及学生队伍以及全员育人的德育新格局。成就学生,负教师,具体表现在:

  1、注意德育活动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学生能通过自我教育与自主管理活动的参与和体验,形成感悟与信念,进而把正确的观点内化为思想观念和行动方式,最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注重德育“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思想,确立了注重素质教育,涵养人文精神,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提高于一体,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培养目标,全面推进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整合,努力挖掘、优化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3、德育教育工作要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体现“与时俱进”理念,立足当前中职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注重德育工作机制方法的创新。工作形式多渠道、灵活化、多样化,方法趋向科学与可行。

  4、注重德育教育规律性的探求。在课题进行中,积累第一手原始资料,总结德育教育规律,供其他德育工作者参考。

  5、通过课题开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文明”校园,有效锻炼学生,成就学生,切实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减负减压。

  6、建立以“六个一”工程(编好一本德育校本教材、建好一支德育管理队伍、制定好一套学生评价机制、编印好一份校园德育报纸、建好一个校园德育网站、选定好一批德育实习实训基地)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形成德育创新、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四、研究内容

  1、建立科学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体系。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力量和效能。

  2、研究环境因素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注重潜在课程的育人功能,探索符合中职学校的校园环境、班级管理模式。

  3、研究中职学生个性差异,制定一套针对中职学生个性差异的心理辅导对策。

  4、研究各文化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德育教育因素。各专业组任课教师组成学科德育渗透队伍,挖掘各专业学科教学内容内在的德育因素,实现学科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具备优良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5、研究校园与企业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

  五、研究思路与依据

  (一)、研究思路

  1、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2、贯彻“知行合一”原则,凸显实践育人功能;

  3、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及方法,体现出“与时俱进”思想,强化机制方法创新。

  (二)、依据

  1、理论依据:

  (1)、《中学德育大纲》

  (2)、科学发展观理论,“以人为本”思想及“知行合一”思想

  (3)、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2、实践依据:

  我们有深厚德育教育的文化底蕴,在当地已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德育工作战线上,拥有一批优秀、素质过硬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和班主任,并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的案例。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德育科研,坚持以德育教育为首,注重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定期开展德育教育心得体会。全体教职员工注重德育理论学习,具备较强的德育科研的素质。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选择宁远县职业中专学校作为实验学校。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法

  (2)文献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个案研究法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二)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2月)

  对研究课题进行可行性论证,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德育现代化理论和实地考察学习,转变观念,确定实验和样榜班,制定方案,做好一切课题的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全面展开学校德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研究,并查找相关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按照实验计划方案的具体要求,全面细致认真地进行实验,不断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

  总结课题,整理实验过程材料,立案归档,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和管理

  (一)科研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课题管理措施

  (1)制度保障:例会制度保障。围绕课题研究的展开,抓好科研队伍,注意点面结合,加强重点难点的攻关力度,使研究活动经常化。建立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建立教师理论学习和研讨交流制度。

  (2)研究组织保障:由校长担任课题主持人,学校配备行政领导、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程序。

  (3)时间保障:确保时间落实,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活动,每个月举行课题汇报活动,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抓好课题的过程管理。

  (4)经费保障:确保可以研究经费全额到位。

  九、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撰写论文。

  2、课题研究教师、学生成功案例集。研究有关活动录像、照片、资料集。

  3、完成好“六个一”工程:编好一本德育校本教材、建好一支德育管理队伍、制定好一套学生评价机制、编印好一份校园德育报纸、建好一个校园德育网站、选定好一批德育实习实训基地。

  4、制作德育教育课件,将科研成果推广。

【教育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2-08

美术教育开题报告11-24

教育开题报告(15篇)02-28

学前教育专业开题报告12-12

高中教育课题开题报告12-03

开题报告05-16

建筑开题报告11-10

书法开题报告12-13

开题报告医学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