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在合作中学到新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组合作的融入课堂中?在思考的同时,我重新学习课表,又把一次次的实践进行总结。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在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让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是重点,“合作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一、根据课型“合作互动”,通过互助互动有利于解决问题。第二、根据重难点,“合作互动”,抓住课中的难点展开并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应用集体的智慧,较轻松地解决了难点。第三、结合作业,“合作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
“合作互动”的评价,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2
7月28日,我学习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内容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 我深刻理解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2.我明白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要求:
1)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命观。
(2)初步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
(3)初步具有科学探究和跨学科实践能力,能够分析解决真实情景中的生物学问题。
(4)初步确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5)树立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强身健体和服务社会。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
(1)制定教学目标应体现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
我们要准确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关系,根据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等制定教学目标,将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具体化,体现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2)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要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使知识结构化。以大概念的核心内涵为纲,将相关的重要概念、次位概念按照其内在逻辑关系编制成网络化概念体系。
(3)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探究活动是主动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要引导学生从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指导学生主动获取证据,做出判断;重视探究活动报告的完成和交流;在开展实验探究和调查活动时,应注意安全教育。
(5)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通过具体事例展现社会需求驱动生物科学、技术和工程学发展,生物科学发展催生新技术的出现,技术工程学进步促进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以及科学和技术影响社会发展、应整体规划夸学科实践活动,探索项目化实施。
(6)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今后在教学中,要强化信息教育,把信息教育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找准生物学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
总之,新课标,让我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深化了我对生物学的了解,提高了我的生物学教学的理论水平,我也深深地感受到,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学会学习,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能够健康生活、终身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3
xx老师对20xx年版和20xx年版的课标目录进行了对比,她指出20xx版新课标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新增加了课程内容、新增加了学业质量、在课程实施部分新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按照课标前言的总括,xx老师从五个方面为我们解读了20xx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听了这场培训会,受益匪浅,对自己的教学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坚持课程理念
新版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较20xx版均发生了变化。通过学习,我确立了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平时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等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并根据学段特点整体规划,满足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和典范性,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施中要从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加强语文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
二、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平时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第一,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中存在大量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具体进行语文学习时,需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合理优化文学形象,同时还要强化自身语言表达,确保可以对其相关文化进行有效弘扬,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绪。第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进行具体教育工作时,不仅需要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应用书面表达,同时还可以使其能够熟练口述自身想法。第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思维发散能力是其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综合考虑相关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还可以有效联系现实中的事物。第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美;给学生恰当引导,让学生学会鉴赏美;最后给学生自由空间,让学生创造美。
三、重视学生实践,将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本内容创设情境,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进一步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有效地将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至课外。
作为教师,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每次的深入学习都有收获和提高,今后我还会多多学习教育理论,充实自己,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作为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且思且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4
8月26日,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线上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现将这次学习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出阅读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个性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传输。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法,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说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会更加努力,依据新课标精神,积极开展务实有效的教育教学,积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大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一、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新的诠释,彻底改变了我的教学观念。
卢巍老师用整整一上午的时间,诠释了观念为本的教学策略,真是大家之言,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分类观,等等精彩纷呈,这些观念冲击着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念,现在仔细想来,更重要的是能力和观念,卢巍老师把什么是观念教学,如何进行观念教学,每一个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哪些观念,深化或转变学生的哪些认识,都进行了细致的分解,并有大量的实例作为实证。通过这次培训,卢老师的观念为本教学理念真正的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
二、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1、在原有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在原有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各位专家特别强调实验技能,这一点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是极为有利的。以前我们教学中较为注重的是片面追求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以便应付考试。实际上使学生不仅对学习化学感到枯燥,同时也不利于掌握化学知识。
3、在原有课标的基础上,努力改变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努力改变“教师教死,学生学死”的教学现状。
4、在原有课标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三、新的化学新课程标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急待予以切实重视。
2、课堂教学期待开放与实效双赢。
3、知识教学需要转变观念和范式。
4、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诉求常态化。
5、科学应试多样化发展评价任重道远。
6、教学的教学行为需要与先进教学观念一致。
作为普通的一名化学老师,通过培训学习,我会更加坚定我的信念,继续在新课标的大旗下,为初中化学教学工作贡献微薄之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6
通过暑期学习,我深刻体会到202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要求:立德树人;双线组元;三位一体;实现三个转变: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思维与能力并用。树立五种意识:课标意识;教材意识;主体意识;整合意识;学情意识;规范教什么,如何教等。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结合我对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由以下几点感悟
一、提高自身素质
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理解,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认真学习新课标
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透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用心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潜力。
三、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
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善,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我要在以后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并和同事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用心探讨,总结经验,用心推广,我要不断学习,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7
在参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后,我深刻认识到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研究的引导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创设情境和奖励激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不仅仅掌握知识,还能够掌握方法、独立思考和生存能力,成为有思想、有能力、有情感的.人。
3、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讨论、实验、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研究,提高研究效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的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摆脱“填鸭式”教学的惯性,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成为学生研究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潜能,创设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研究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新的研究方式主要包括自主研究、合作研究和探究性研究。自主研究强调研究者的主动性、独立性和自控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研究强调研究者的交往性、互动性和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研究强调研究的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跟随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有不断研究,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8
20xx年5月7日晚7点到9点,xx工作室组织开展了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综合组核心成员郭华教授《新课标解读:让核心素养落地,让学生进入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解读》的专题讲座学习。在解读中,郭教授从“课程修改定位”“课程修订基本做法与追求”“义教课标框架的内在逻辑”“修订重点与课程亮点”全面而系统地为老师们解读了20xx年新课标。
本次专题讲座学习,让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郭教授对于“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的讲解。“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是指可以利用在其他学科中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本学科的问题,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平道路的一种学习活动。在跨学科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沟通交流,以及对校内校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都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锻炼。在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的.基础上,更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夯实他们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这是无论哪一门独立的学科学习都实现不了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所以说,跨学科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跨学科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学生给我们带来的也是无限惊喜。
就课程本身的特点来看,思政课就是综合性的活动型课程,更易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我们知道所有的学科其实都不是孤立的,他们是有关联的,将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跨学科整合、贯通,同时也要体现主要学科本身的课程目标。所以要求老师们在践行“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过程中绝不能流于形式主义,而是应该真正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科的老师们互相学习、交流,将其他学科合适的内容与本学科教学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才能让跨学科教学真正促进教学的发展,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9
盼望已久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正式面世,有幸参加学校举办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培训活动。聆听专家老师们的解读,感觉收获颇多,现将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是新课程理念全面更新,它以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设计重衔接、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六个方向为导向,借胡教授的表达是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荐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这也是落实和践行关于教育方针的新精神。
其次是课程内容的重要变化,20xx版设有10个主题,50个重要概念,版只有7个主题,新增第七主题“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共9个大概念,25个重要概念,93个次位概念。看似内容减少,其实不然,只是把内容更优化,与实际生活、社会问题联系更紧密。如20xx版课本中出现的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忽略这块内容,更谈不上内容的外延和内展,学生也习惯这种应试教学模式,围绕重要概念抓基本知识。聆听专家解读后知道20xx版的课标要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加强的相互关系。
生物学教学是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在知识达成、能力培养与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新课程教学更突出跨学科知识的落实。20xx版制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同时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加强的相互关系的教育,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回顾在之前参加的.培训中,理化生老师们尝试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融合多学科知识进行教学,围绕活动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现在看来这一点与20xx版中课程设计重衔接的理念相一致。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的教学观念也必须适应教育发展和教学实际的需要,以生物学教学为载体,努力践行20xx版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成为积极进取、热爱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新人。虽然这些变化对一线教学的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重新改变、再次出发的机会,我们拭目以待新课标新内容的落实。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一、劳动树德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传承的优良品质。自古以来,勤劳、节俭、辛勤已成为一-代又-代的习惯。“立德树人,劳动为先”,劳动是道德臻于完善的源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现行教育制度下,学校教育的核心仍是智育的培养,即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于此目标,学校减少了或甚至没有劳动教育的安排。在家庭教育中,多数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劳动视为孩子的额外负担,极少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这些做法导致孩子丢失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劳动也被等同于值日扫地,缺乏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在家长和教师眼中,劳动教育被视为了智育的阻碍,所以我们所培养的大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除了学习,没有劳动技能,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依赖别人。所以,学校需开设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课程,在劳动教育中深化德育教育,树立学生健康的劳动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获得一定的劳动成就感,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让学生在劳动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劳动中培养合作共享的精神,在劳动中形成助人为乐、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精神,这些都是当今学生最需要的道德品质。
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能端正学生的“三观”,提高社会公德,学会责任担当,学会合作和助人,经受意志品质的磨砺,且有助于解决当下德育虚化问题。
二、劳动增智
劳动教育和智育都是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劳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国家强盛,而且有益于人身体、思想和社会的发展。由于体制的增强,学习起来可以“振竦精神,使心常灵活”。所以说,劳动可以“练智”“达才”,发展人的智力。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xx年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智力特点,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设置了由若干个项目组成任务群的同时,也明确了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杜绝了让劳动课成为学生简单动动手、动动脚和放松身体、减轻学习压力的天堂的现象,明确了智育与劳动共生共长的原有之意。无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还是服务性劳动,都是智力性与创造性的,它们虽然需要身体的参与,但远比此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在智力的指导下进行的,并自始至终贯穿着智力活动。一项劳动任务的出色完成,要求学生在实干的同时,学会巧干,开动脑筋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用更少的时间,将任务完成的更好。手脑并用,有效开展劳动,从而达到劳动成果和思维改进双丰收。
三、劳动强体
新时代教育,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基础之上,人们更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以劳强体,以体促劳”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逐渐相互融合,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好发展。
就劳动教育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自带消耗能量的身体活动,在过程中,学生通过劳动既改变了生活环境等因素,又锻炼了身体。
根据每个年龄段学生体能和发育的特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xx年版)》将劳动教育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和第四学段(7~9年级),为每个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劳动课程。比如1~2年级的学生身高和体重会有明显的增长,在进行劳动教育时,不能出现剧烈运动和高负荷劳动,所以他们的劳动课程是完成简单的个人物品清理,居室、教室等卫生保洁、整理与收纳,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
为保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起到持续教育的效果,劳动课程贯穿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平均每周的.一节劳动教育课,也是体育课后的有益补充。
四、劳动育美
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和美育是构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和美育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二者融合遵循“以劳育美、以美育人”的关系。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开展新时代劳动课程的里程碑事件,教师要精准把握各部分的关键点,在教学实践中,立足新课标,不断修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达成各学段的劳动素养要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加强劳动教育,进一步理解教育内涵。劳动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之-以德育为主题,树立健康的劳动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提出学科融合的理念,在电工、金工、木工、种植等项目实践中,融入物理、生物、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学科融合的课程理念,能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感,增强创新精神,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劳动教育的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字字千金,都是经过多年总结摸索才得出来的。孩子们要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国之栋梁。
劳动教育的开展意义重大,劳动教育不是自成系列的教育形态,它牵涉和包含了诸多教育形态,不仅包含技能、智能、审美、体育等要素,还包含智育、德育等方面内容,也即是说,劳动教育开展好了,能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10月8日学校组织全校生物老师学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新课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学科核心素养,结构上优化了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内容上安排了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体现了学习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本次活动我最大的感悟是:要上“真课”,让学习在实践中真实发生,收获过后还需要在实践中能被再次唤醒并使用。也就是专家之前说过的一句话:让学生的全世界变成他的课本,而不是让课本变成他的全世界。
核心素养内涵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责任态度。课程性质上也强调生物学是基础自然学科,学习生物学课程有利于让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那也就是说,以后的教学不仅要关注生物课程本身,还需要在生活中找生物、学科中寻生物,需要教师的教学延续是终生的,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引导作用。
新课标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我国的基础教育目标经历了“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发展,核心素养包含三维目标并且比三维目标更宽、更深,更能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倾向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能力、观点等等去解决现实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培养的是活生生的人,克服了以往培养“纸上谈兵”的“书呆子”的缺点。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真实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例如热点新闻,科技前沿、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例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三新改革”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绿树浓阴夏日长,在这样一个如水的夜晚,打开XX教授的讲座,聆听温教授对于新课标的解读收获匪浅。
温教授开篇用风趣的语言告诉我们,也许课标不是最完善的,但它却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指导,我们的教学是需要课标的精神去引领的。确实如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国情、情况多样的学情,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时而为,因势而行。在双减政策之下,如何读好新课标,既要让学生考得好,又不能教那么死,这也是时代给我们青年教师的一道考题。
新旧课标之间,更多的是一种衔接。日趋完善的概念提供了一个指向性的空间,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用好统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落实这些内容,这才是尤为重要的。新课标提出了一个很高的站位,那就是“立德树人”。语言是民族文化构成的主要载体,文化的血脉和DNA都体现在了语言之中。新版课标把之前所说的“语文素养”这一概念改为“语文核心素养”,概念更明确、定位更清晰,让“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在教学中润物无声。
其次,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温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人读书最好的时间在小学,而我们在这个阶段更应该给学生以引领,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要让学生有自己喜欢的书单,引导他们在整本书的阅读中培养耐性。因趣而读,读中寻味,张弛有度,快乐读书!
整场讲座与我而言也是润物无声,在一些自己做的不够到位的地方我也将继续探索,在学习的路上一往无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临近开学,为了使我们一线教师读懂教材,吃透教材,更好的运用教材传授知识,卢氏县教体局精心安排县内优秀教师及县外名师为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课标教材培训,在此次培训中,各位名师倾囊相授,分享了他们宝贵的经验,为我们今后解读教材、课堂设计、教法研究指明了方向。
统编版教材“好教”,但“教好”不易。“好教”的明显优势在于其编排体系,它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授,还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虽然统编教材目标更加明确,能有效地聚焦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大大地实现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初步的审美能力,也为教师解决了所纠结的“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难题。但是要教好这套教材,又绝非易事,我们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强的专业基础,还要具有钻研、创新的精神。
在此次培训中,卢氏县教研室张彦红老师以“增强六个意识,教好统编教材”为题,围绕国家意识、目标意识、文体意识、读书意识、主体意识和研究意识向我们解读了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在课堂中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等,解决了教师们心中的困惑。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树立远大的目标意识,还要搞明白我们“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在大胆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同时,去渗透责任意识、国家意识等,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只有这样,我们教师也才会在教学中努力实践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一理念,让语文的训练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自得、自悟的过程,为祖国培养钻研、创新的新时代少年;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会在“埋头赶路”的同时,去“抬头看天”,时不时地为前进的道路正方向,更学会带着“望远镜”去谋划学生未来。教育事业越发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就越高,所以我们教师不能单凭一本教材,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教材以外多看些书,勤于思考,勤于总结,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培养祖国新时代好少年夯实基础。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看得见多远的未来,就能走到多远的远方,我们将以新教材培训为契机,深挖教材,研究教法,在教学中,渗透六个意识,期待着在新的学期,与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美丽相遇,在知行合一中挑战自我,与学生共同追求卓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课程心得体会06-27
《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4-01
学习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05-14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2-07
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1-2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2-07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2-24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8-10
义务教育法学习总结01-01
培训心得体会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