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
近年来,培训和研修活动成为各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从技能提升还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上,都是一种很好的提升自身能力的途径。下面我将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分享一下我在参加培训和研修活动中所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积极参与,认真听讲。
在培训和研修活动中,很多人会选择坐在最后一排,或是缩在角落里捧着手机。但实际上,这种行为并不可取。积极参与,认真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够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也能够收获到更多的人脉和经验交流。积极参与能够让我更好的吸收知识和经验,而认真听讲能够让我快速掌握知识要点,内化在自己的实践中。
二、注意学习方法和技巧。
在培训和研修活动中,我们不仅需要学习相关知识,还需要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我会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模型;在学习实践经验时,我会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通盘考虑原理和方法。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学习和应用知识。
三、学以致用,不断实践。
学习知识和技能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研修和培训活动,我学习到的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能够看到它的价值。不断实践可以让我更好的掌握实践技能,也能够让我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交流互动,不断提高。
在培训和研修活动中,我们也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也能够借鉴他人的.实践经验。这种交流互动不仅可以提升自身,还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增强合作精神。
五、持续学习,追求进步。
最后,持续学习和追求进步是不可或缺的。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与时俱进。除了参加培训和研修活动外,可以看书、听课、观看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追求进步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岗位的要求。
综上所述,研修和培训是提升自身能力的途径之一,我认为积极参与、注意学习方法与技巧、学以致用、交流互动、持续学习和追求进步是提高研修和培训效果的重要方法,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才能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学习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广告从业者,我有幸参加了研修网的培训课程,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网络培训的优势和不足。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分享我对研修网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研修网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我参加了广告策划与创意培训课程,其中包含了广告行业的历史、发展趋势、传统与数字媒体的整合等一系列重要知识。通过线上视频课程的形式,我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不局限于传统教室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且,每个视频都非常简洁明了,课程内容通俗易懂,让初学者也能够轻松掌握知识点。此外,研修网还提供了一系列与课程相关的案例研究和实例分析,这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广告行业的运营模式和案例应用。总的来说,研修网的培训课程内容非常详尽,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从业者的学习需求。
其次,研修网的培训平台十分便捷易用。凭借我过去的线下培训经验,传统培训往往需要事先安排好时间,前往培训机构学习。而选择研修网进行网络培训,我只需要拥有一台电脑或手机,并且能够连接上互联网,就可以轻松开始学习。研修网的学习平台简单明了,操作界面友好,让我很快熟悉和掌握了各种学习工具和功能。在线讨论区更是让我与其他同学进行了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答疑解惑,让学习过程更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感。相比传统培训,研修网的学习平台的便捷性和互动性更胜一筹。
然而,网络培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网络培训并没有实体的面对面交流,学员之间的互动性和教师的指导性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尽管研修网提供了在线讨论区,但与同学之间的'亲密互动和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其次,由于网络培训具有强烈的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要求,对于一些习惯依赖他人监督或不善于自主学习的人来说,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此外,网络培训还缺乏一些实践环节,对于某些实操型的课程来说,学员可能需要补充相关的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研修网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启示。通过研修网的课程学习,我不仅系统地掌握了广告行业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在线交流的技巧。虽然网络培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优势明显大于劣势,对于那些有着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从业者来说,网络培训无疑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方式。我相信,在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下,网络培训将会越来越普及,为更多的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让学习成为更加自由和便捷的事情。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3
为期两天的XX市小学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乡镇教研员培训已圆满结束,这为每个教研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陈大伟教授的讲座;每位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徐文达主任的“读书 写作”报告都在我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学习期间,正赶上阴雨天气,很多老师都是冒雨赶往二小,活动安排的也很紧凑。但没有一个老师有怨言,一方面是与会人员的素质较高,主要的还是学习内容本身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累并收获而快乐着。
本次所听的几节课优点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课标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观摩六节展示课,感受到每位教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
二、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1、授课教师普通话标准,表达清晰,语言感染力强。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尤其是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的每次回答都能得到及时恰当的评价。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如张萍老师在《谁的本领大》一课中,用课件展示电路图,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检测器怎么使用。公绪兰老师在《蚂蚁》一课中的图片应用,比实物更加清晰。三节品德与社会课更是借助视频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课中,每位教师都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突破了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李德英老师执教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课前就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学习素材,为课上的交流打下很好的基础。三节科学课,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知识。很好的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4、上课时精神饱满,充满激情,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都需要教师付出创造性的劳动,都需要教师的激情和智慧。教师的激情不仅可以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而且可以有效地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李德英老师执教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一课,老师激情澎湃,给听课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几位教师本身扎实的基本功。吸引了所有听课者的眼球,课后听到最多的就是某某老师的素质太好了,这种高素质带来的积极性一面毋庸置疑,但也给我留下了一点思考,老师太强势了,太过于表现自己了,是否从另一个方面弱势了学生呢,几节课听下来,总感觉热闹有余,但感觉还缺点什么,学生真的喜欢这样的课堂吗?学生的表现机会是否在老师的强势下,已经被压缩了很多呢?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好像不是这个样子。尽管徐主任也指出研讨课不同于优质课评比,但是授课教师却没有很好的落实这一点,想放手又担心不好收,这种犹豫使得课堂本身有点意犹未尽。
21日晚上的各县区分组议课是本次活动的中心主题,我参加的科学一组的议课气氛热烈,在王鑫主任的引导下,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次活动,也从其他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想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学习应该是议课的最终目的。听了徐主任的“读书 写作-----教研员成长的阶梯”报告,感触很深,以前因为懒惰不愿及时记录个人的成长过程,不愿意写一些总结感悟。我想以后要改变自己,可能一开始会写不好,但我会坚持下去。
这次活动,留给老师们最大的“痕迹”应该是陈大伟教授讲座中的几句经典语录,我也从中领悟了许多,“不要轻易剥别人的衣服”,这句话让我认识到在评课时,要想让别人接受你,首先要尊重他,只有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对话,才能更好的让别人接纳你的见解。这需要我们很好的反思。“假如我来教”,一句简单的话语很好的体现了这一思想,这种不带强制的温馨话语,应该是教研员所必备的。
总之,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就要不断学习。今后,希望能多参加类似的学习活动,使我能不断地进步。就像徐文达主任讲的那样,一个教研员水平的高低就代表了一个地区讲课水平的高低。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既肯定了教研员的指导作用,又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必将激励我们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从而促使本地区教师授课水平的不断提高。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4
11月26日的学习,从张志伟老师幽默、风趣的开场白中拉开序幕。张老师围绕实际、实在、实效三个关键词,以案例漫谈的形式告诉我们教研活动是为了学会思考,让课上得更好。张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应立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每一堂课的设计和实施,都应以学生为主体,脚踏实地的以学生的获得为准则。教师要在其中学会反思和改进课程教学。张老师说,我们要用故事的方式做教研,做一位会讲故事的老师,教研活动就是组织老师讲教学中的故事。张老师的结束语深深地启迪了我:“复杂的事情简单,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造性地做。”
一、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我们总是把简单的事变得复杂化,而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张老师在讲座中讲到,有一位山村老师在缺少实验器材的教学条件下,用漫画的形式讲课科学实验,收到超凡的效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简单就是有效,就是高效。
我们遇事应该探究“有没有更简单的解决之道”。比如,我们讲解单词win(赢得奖品、奖项等)与beat(赢了某人、某队等)的区别时,大量的语言输入后,很多学生还是不能理解。而如果换一种方法,使用下面两幅图,两个单词的区别是不是就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呢。
二、简单的事情认真做
天下之事不难,难在持之以恒的`做。再难做的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再复杂的事情,都可以分成很多简单的事情来完成。每天坚持做一点,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总有把事情做完的时候。每天进步一点,365天,就是365个进步。张老师讲到,如果我们每星期三节课,一年下来就是120节。我们在评他人的课时,比对自己。然后,我们就可以师人之长而自长了。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老师备课、讲课不用心,学生自然不会喜欢,教学质量也不会好。简单的东西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就形成了流程,就有了标准化。
三、认真的事情重复做
熟能生巧,百炼成神。一件事情认真做,重复地认真做,到最后,就是凭着经验和直觉去做,根本不用去多加思考。这就是出神入化的地步。张老师列举案例:《我教口琴十三年》。一位从教室三年的音乐教师心声:从日复一日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提炼凝华,总结自己的三大收获、三大变化以及变的原因。我们反反复复地认真地做好每天的工作,我们就离“灿烂”很近了。
海尔董事长张瑞敏有一句名言:什么是伟大,伟大就是把一件事重复做一万次。世界上大部分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一生在从事一个同样的事情,并努力为之奋斗。
四、重复的事情创造性地做
我们反复做同一件事情并不是让我们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张老师以评课活动举例,时机、内容不同、作用不同、方式不同,给不同的评课的老师安排不同的听评课任务。,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能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更不能搞题海战术。我们要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整合社会教学资源,结合新的教学装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去提升学生素养。
化繁为简,专注一事,熟能生巧,革故鼎新……我们如此这般去做“事”,终将美好!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5
本次研修活动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了一个高端学习平台。在这里既能聆听到各位专家的讲座,又可以畅所欲言、解惑释疑,让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通过研修,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针对此次学习,下面具体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x教授的关于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讲座,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方面,有助于师生跳出英语学习只注重词形变化、遣词造句、语法结构等纯语言知识的局限,推动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同步进行,使学习内容和形式由原来的枯燥、单调转向生动、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由此,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思路,营造英语文化氛围;优化教学设计,拓展文化渗透空间;培养交际策略,注重交际能力养成。例如,创设日常英语文化环境;积极拓宽英语文化学习空间;广泛开展特色英语文化活动,如经常开展英语戏剧表演、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演讲或报告、英语角等活动。使学生在互动活动中切身感受英语文化气息,提高学生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参与人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x教授的讲座让我不敢忽视基本的语言训练。拿读后续写来说,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语料库,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但是,有些学生在写作时为写而写,为了刻意追求所谓的高级词汇、短语或句式而盲目套用一些连自己都没有理解透的佶屈聱牙的“高大上”表达方式,造成语义、语境和逻辑的混乱,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加强语言训练,不仅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要重视从原文作者的视角剖析语言,还原作者使用语言的初衷,赏析用词的精妙,体会句子形式的丰富性和上下文的连贯性等特征,加强情景应用指导,让学生真正领悟如何恰当得体地使用这些“高大上”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仅仅让学生背几个句子,生搬硬套。同时,鼓励学生摘抄积累,分类整理描述性语言并在日常写作中积极运用、模仿原汁原味的佳句,多输入、多输出、多反馈。另外,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x教授的讲座让我对这点有着深刻的体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育人质量的关键,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只有教师拥有更高层次的专业素养,才有可能引领和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我们应在日常教学中,多读期刊论文,多积累教学理论,多动手记录心得体会,多聆听高层次讲座,拓宽文化视角,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修养。
x教授的《高中英文名著读写结合的探索与实践》讲座让我不禁想到读后续写。读后续写的文本体裁多为故事类的记叙文,我们可以基于英语核心素养,开设与此相关的专题教学课程,体验语言的赏析思用,如文学类的短篇小说和经典美文的欣赏及读写整合课,把语言知识融入到经典语篇中去慢慢体验,利用原著小说开发读写微技能,拓宽学生的文学和文化视野,感悟情感教育,掌握解读英语短篇小说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6
20××年“区培计划”小学教研员培训项目培训于7月23日至29日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由广西教育厅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承办。在这为期7天的培训学习中,我有幸聆听了梧州市万秀区教研室李国魂老师主讲的《教研员的职业价值与职业追求》和桂平市西山镇城北小学杨艺校长主讲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研员》。通过学习,使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他们的报告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是能力的提升。培训时间虽短,但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让我明确了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深刻地领悟出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努力的方向。通过学习,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
通过培训,使我了解了教研员的发展历程,了解了教研员的职业尴尬,更明白了教研员的职业价值与职业追求。使我对教研员这个角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研员不只是听课、评课、检查常规教学工作这么简单,而应是老师的老师,是立于天地之间的精灵,定位于研究、指导、服务、合作、引领、开发等,是专业的引领者,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师们一起研究,探讨存在的具体问题,看到教师们看不到的.,想到教师想不到的,有着榜样作用。
二、提高理论水平
教研员是学校教研工作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是老师的老师,要想真正成为老师的老师就要学无止境。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研究能力,这样教学研究才能深入,教学质量才能保障,教学成果才能丰硕。专家们的精彩讲座给了我一次次心灵的撞击。聆听了有着资深经验的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校长的讲座,使我了解到一线的学校和老师需要什么样的教研员,使我认识到想成为优秀的教研员,就必须重视学习,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高研究能力,不断提升人格魅力;要有底气、秀气、灵气、正气、大气,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课程专家,教学专家,评价专家。才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三、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有培训就有学习,有学习就会有收获,构建有效教研,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我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准切入点,开展教研活动从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明确教研活动目标;
(二)找准教研活动的切入点;
(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精心设计教研活动内容,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五)让教师带着问题,困惑来明明白白的回去。在每次的教研活动后,要认真反思,教研员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完成每次的教研活动,既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研员,更要做一个求真务实的教研员。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目标明确了,理念更新了。今后,我将好好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实践,运用本次所学知识引领和指导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7
此次培训的话题是围绕教学论文的写作、教研活动的组织两个话题进行的。两位专家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告诉我们怎样写好一篇论文,怎样组织好一次教研活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一次更接地气的实实在在的引领和指导,有更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参加工作十余载,参加的教研活动也有大几百次,很多时候教研活动成了张志伟老师口中所说的“叫”研组长叫人来,大家坐在一起东拉西扯,拍个照片,做个记录就OK。学科中心成立以后,跨校的教研活动多起来,教研活动的时效性有了明显的改善,大家带着主题去研讨,也获得了不少对教学有用的干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积累的干货用尽,出现了驱动力严重不足的现象。
听完专家的.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教研实际,我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更要会讲故事、写故事、积累故事,寓教于言,寓教于行,真正达到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最高境界。然此境界绝非易事,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既需要专家的引领、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教研活动的有效支撑,大家抱团成长,互相督促,互相取暖,互相激励方能效果显著。这些想法更加坚定了我要组织好学科教研活动的信心。
首先,个人努力是基础,作为教师我们要立足教学,立足课堂,立足实际,养成记录教育教学故事的习惯。无疑,散漫的教研教学活动会增加教师的惰性,教育教学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但不是每个故事都留下痕迹,因此才有了写论文时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收集学科中心成员的教学故事可以成为教研的重要内容,教师个人做好积累,学科团体做好收集整理,学科教研时交流分享,在思维碰撞中让自己的教学故事得到升华,让其他老师受到启发,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成体系的写作素材,为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应更加注重引导每位成员做一名会讲故事,能够积累故事的老师。
其次,教研活动支撑是关键,教研活动要了解需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张老师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教研组织者的重要性,教研活动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都饱含了组织者的用心和水准。开展教研活动前要充分了解需求,找准问题所在,针对问题设计教研活动的流程,每个流程的任务应具体,任务设计的理念支持是:经验在教学故事里。课堂里有很多故事,故事里有深刻道理,把道理相通,想通了道理就是进步。基于需求的任务设计旨在激发教师的思考,让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有话说,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思考过程,以任务促进教师的深度思考。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更体现在教研活动的连续性、渐进性、生成性和指导性上。作为活动组织者要不断跟进,不断敦促参与者完成教研的闭环。
再者,调整心态很重要。有时候我们遇到的难题,不在于问题本身的难题,而在于有没有积极的心态去应对问题。遇到问题肯想办法,用行动代替怨声载道,用行动落实可行想法。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踏实去记录,讲好自己的教学故事,上一堂好课,写一篇教育论文,组织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都不是难事。
最后,引用张志伟老师的一段话和大家共勉“教研活动,从讲故事开始,故事,天天在发生:一道题、一堂课、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讲出自己的故事,可以改变很多,很多┄┄”!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8
翘首以盼,本周的培训如期而至。11月25日下午,我们再次相聚教体局七楼会议江苏省室,聆听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冯卫东老师的讲座——《让“好课”成为“好作品”》。
冯老师结合一线老师的课堂实例,分享自己团队的教育科研经验,他独到的分析、理性的评价、精辟的见解让老师们佩服不已。两个小时的讲座,生动精彩,冯老师深入浅出地让老师们了解了如何让好课成为好“作品”。冯院长从创新“做课”精彩写、推开“微窗”有景深、“主张”催放花满树等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的解读。冯老师还给老师们提了关于教师写作的几点建议:不要小视课例研析及其在此基础上的论文写作,它是最适合于我们的写作样态;论题角度要小,开掘要深;要做到“语勿惊人意开新”,努力拟出新而不险、美而不媚的文题,努力做到让文题“无须解释就能明白,一经诠释非常深刻”。
今天的讲座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让“好课”成为“好作品”,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路上多走一步。
一、教学设计多走一步——新创意
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分层融合的过程。在融合过程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根据不同的英语学科素养和知识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时量体裁衣。例如:在教学外研九上Module3HeroUnit2Myhero-DrNormanBethune时,将学生分为三个梯队币进行一下不同的作业设计:第一梯队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并使用英语学会介绍自己心中的`英雄;第二梯队能够理解白求恩医生的品质,并进行评价;第三梯队只需要掌握本文的重点词汇、句型和基础语法。
二、课堂教学多走一步——增厚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需要花时间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做到“两个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做到既把丰富的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又要凸显教材的本质,让整个教学设计有“生命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互动让学生暴露思维弱点,使其思维互相碰撞,内化语感。我们更要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其求知欲,要在重难点的地方质疑,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这样,我们的课才会有厚度。
三、课堂语言多走一步——强美感
教师的语言美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在作用。如果学生经常受到“语言美”的教师的熏陶,自然而然在语言表达和兴趣等方面远远超越其他学生。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所以,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对好课的追寻,是我内心不竭的渴求。古人说:“十年磨一剑”。今后,我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适时地“反刍”,不断地“斟酌损益”……我相信:我的课也可以升华为“好课”,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来一番“教后思”,做一些“教后记”,写一点“教育随笔”,我也能写出“好作品”。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9
非常有幸参加德州市教研员远程培训活动,进过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让我的教学思路逐渐明晰起来。
考试评价的改革意味着教学的变革,我们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上立足,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认真学习考试评价改革的方向,及时纠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学就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真正的实现教育的价值。学习中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三种魅力:人格魅力、教学魅力、知识魅力。在人格魅力中,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学生。时代不同,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在变化,这属于正常的过程,教师只有真正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才是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教学魅力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设计、教学艺术和教学评价。做好教学设计是一位教师必备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教学艺术,注重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才是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我们需要开展的生物学科的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最终落实在学生身上,核心是学生有没有提高,如果学生有成长,这个教学就是有效的。作为教师始终应该把课程标准放在首位,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用的恰到好处。重点是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流于形式化和粗糙化,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恰如其分地使用,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功效。
教学设计是每一位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设计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安排和决策。只要以生物学科核心思想为引导的教学设计,才是更有底蕴的教学设计。有效的生物教学设计,必须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1、合理分析与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2、组织教学要素,这是教与学的结合点。
3、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这是教与学的成果所在。
命题是评价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我们只有做好教学工作才能培养出现代需要的各种人才,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双减政策的开展要求教育更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五育并举,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通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自身知识的缺乏,更加坚定了终身学习的信念。“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善于思考和学习的人,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也就永远落后于别人,成不了职场的成功者。就像托普勒说的:“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为我们提供了无限机会的时代。传统作用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小,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面临无数条新的路径”人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这个社会,不被时代所淘汰。
我更加坚定信心,努力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0
我很荣幸加入中小学教研员培训班学习,倾心聆听了各位专家生动精彩的报告,使我的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许多不足,当我刚加入教研员培训班学习行列时,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尤其在教育科研这一块我感到十分的茫然,不知如何去组织教师开展这方面的活动。但聆听了几位专家的报告。给我奠定了理论基础,指点了迷津,明确了作为一名教研员今后的工作方向。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培训的体会:
一、提高认识,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河水。”这是现在常说的一句话,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知识。是的,学习是现代社会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教研员,学习尤为重要,教研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己服人,使自己真正成为老师们值得信赖的参谋长。所以平时要多读书、尤其要研读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还要多看报、听广播、看新闻,汲取政治营养,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在业务方面,要虚心向老教研员学习,经常翻阅教育教学杂志,上网查阅资料,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观看教学光盘,并随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
二、做一名甘于奉献的教研员
奉献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无怨无悔的积极行为。奉献应当是默默的,不是为了做一件好事、有一点付出,唯恐天下不知,大肆宣扬、到处吹嘘。无私奉献是不求回报的才是幸福。作为一名教研工作者,我一定要敢于奉献、勇于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愿把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地奉献给我所挚爱的教育教研事业,在教研工作中寻找和品尝快乐人生。
三、求真务实,深入一线解决问题
教育科研离不开老师,离不开学生,离不开课堂,因此,教研员要走进课堂,走近教师,走近学生。教研员只有深入教学一线,才能倾听他们的困惑,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薄弱环节,汲取成功经验。掌握了真实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后,评课指导才能一针见血,教学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教研员不能远离一线,闭门造车,也不能应付差事,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地进行听课调研,而要面向基层,融入课堂,使自己的双脚踏在实践的土壤上。作为教研员,我们要走近一线教师,扎到学校课堂中去,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通过听课、评课、座谈、问卷调查、查看教案作业、指导校本教研等形式,及时了解老师们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倾听他们的困惑,并采取多元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雪中送炭,切实提高视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听课评课要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老师
听课评课是我作为教研员工作的重点。但我在平时的听课活动中,往往有许多欠缺,常常就坐在教室的后面去听老师讲课,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一无所知。通过学习培训,我才懂得这样做的不足,我真的应该坐到学生的中间,心中有学生。课前做到与身边的学生有效的沟通,这样才可能更有效地收集感受学生的学习信息。观课时,我们是信息的收集者,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理解者,同时也是执教教师的助教,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和讲课教师一起评课时,要做到“眼中有教师”,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要和授课教师彼此之间平等的对话,不要只针对授课教师提问,要学会相互提问。授课老师也不要只是被动接受询问,要学会主动出击,向观课教师提问。议课时,不是去建议别人怎么教,而是主动说“如果我来教……”因为你的建议对别人未必合适。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让授课老师感觉到你是在帮他,而不是在挑他的毛病。
通过培训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我收获颇多。同时也感到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教研员,压力很大,但我不会退缩,在教研员工作的主阵地上,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竭尽全力彰显自己的工作特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我的这份工作做的更实、更好。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1
三月十日我参加了县英语教研员培训,会议时间为一天。这一天的学习时间带给我的不仅有收获,还给我留下了深深地思考。下面我就把我学习的一点体会总结一下:
感悟:
一、王主任讲话中的感触。
大会的第一项是县教研室王主任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从王主任的讲话中,我了解了作为一名英语教研员索要担负的责任。
1、教研员要担起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重任。要指导教师运用好教学策略,抓实、抓好常规教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2、要明确责任,扎实工作,着力提高英语教师的教育教育教学能力。督促教师做到8个精心。教研员自己要做到主动工作、创新工作、团结协作。
二、李艳红老师典型发言的感触。
听了李艳红老师的`典型发言,我为二小的团结感动,羡慕他们优良的研讨氛围。特别是他们的集体备课形式让我记忆深刻。发挥集体力量集中讨论,完成预设教案,经过上课实验后,在讨论研讨,反思评课形成二次教案。这些活动听起来简单,但他们背后付出的心血我们很难知道。
三、听课感触。
下午,我们集中听了一节研讨课。讲课的是一位新教师,从这位老师身上能看到所有新教师的影子。也找到在以后在指导教师或自己上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任务型活动的趣味性和全员参与性。
2、注意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3、注意自身口语、肢体语言的运用。
反思:
经过一天的学习,我在收获的同时也深深的陷入了反思。反思我一年以来的英语教研工作,虽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
1、作业教学还不尽完美。我校的英语作业只是在作业本上布置了简单的题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准备除了作业本外,再设计一套课堂达标作业。尽量使作业教学有实效性。
2、学生养成教育差得不够。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学习成绩提高的保证。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准备设计一项学生常规检查表,以督促教师对学生常规检查的培养。
3、教学质量还不是很高。教师的课堂质量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以后教研工作中,我要把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放在第一位。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能对我校英语教师有所帮助。
4、教研活动仍缺乏实效。好的教研活动是英语教师提升的平台。我打算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加强互动研讨。利用好订购的优秀光盘,学习优秀教师的口语、活动设计等,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2
本周的两个讲座,是冯卫东和张志伟两位老师就教学论文写作、教研活动组织两个话题展开的。两位老师既现身说法,又用大量的案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所讲授的路径和方法实操性很强,均针对在一线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论文的写作中存在的最实际的问题,所以,让人感觉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听取了报告,我想到的是:“教”和“研”如何相济?教师的“学”和“思”如何同行?
反观我们当前的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热情不高,活动实效性不强,为了完成“活动”而活动,何尝不是张志伟老师所说的“叫”研组长叫人来,坐在一起东拉西扯,拍个照片,填个记录,万事大吉。教师无功而返,怨声载道;教研组长无计可施,满腹牢骚。我们都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也就是停留在说说现象,摆摆问题,至于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张志伟老师给我们列举了具体的案例,传授了解决方法。
我认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引领参与者的思考?
首先,要不要思考?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平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思想的高度决定的。在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处在“知识爆炸”时代,客观上对每个人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
作为教师,面对着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对象,我们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热爱思考、善于思考的人。这样,才能培养会思考的学生,凡是愈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欲望就愈强,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愈强,创造力就愈强。这种能力,使他能够与时俱进,备受社会的欢迎。
其次,组织实效的活动,引领参与者的思考。活动主持人是培训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引领者。组织者做好三项重要工作:活动前的过程规划,活动中的点评推动,活动后的反馈跟进。以比赛来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以赛代训,把折叠的过程展开。
最后,学会写作。冯卫东老师称之为让“好课”成为好“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三条路径:路径一,创新“做课”精彩写(创意地做),既做行者,也做作者;路径二,推开“微窗”有景深(敏锐地看)。关注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细节,让线性时间空间化,着眼于课堂,紧抓细节,生成方法,有一点引发深度的.思考;路径三,主张催放花满树(聚焦地演)。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归纳规律,由课例—课理—课例,写改课的具体内容,修改背后的渗透的思想,基于叙而反表议,达到理性提升。
张志伟老师也提到,课堂里有许多故事,故事里有深刻道理,把道理想通,想通了道理就是进步,写出来就是论文。同样的,每次教研活动也是有许多东西可以总结提升的,从点上进行突破。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还应成为一个善于书写的教师,这应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发自内心的自觉追寻。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3
开学初,参加了“延边州高效课堂集训营”学习培训,对“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全新认识。特别是亲历“小组深度建设”、“导学案编制”,将更有利于今后在工作中具体操作,进而创新突破。然而也心生疑惑,觉得诸多问题需要再细细思量……
一、高效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个人认为,“高效课堂”不是凭空出世,而是“传统教学”衍生而来。传统课堂特别是新课改以后的课堂从来不反对“以生为本”,反而是极力倡导生本课堂,反对“以本为本”。在传统教学评价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学习有实效的课才被评为好课。凡是能蹲下来与学生为友,以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解读生活;教授的内容、方法新颖、活泼;且形成风格的老师,一定是好老师,深受学生爱戴,也被学界首肯。因此,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其实并不矛盾,绝非死敌。高效课堂不过是将传统课堂的优质资源、先进理念、最优方法“拿来”形成“模式”。
当然,传统教学确实存在严重问题;但绝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和批判。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应该采取一种扬弃的态度,继承并发扬精华部分,改革或摒弃的应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无需将课程改革神秘化、神圣化,使其高深莫测,让人望而怯步,不敢去实施和探索。所谓高效课堂不应该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形式,另起炉灶。如何才能有效地将高效课堂理念与传统教学中的精华结合起来,恰当地进行相互平衡和渗透,从而构建开放而扎实、具有生命力的课堂,真需要我们深度研究和勇敢探索。
二、高效课堂中教师主导角色的认知。
为师之道 ,贵在于导。“主导”何为?
其一是引导。它是启发式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手段,“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无论是新课的引入,还是新知识、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的引出,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灵活多变的引导,使学生尽快地“上路”。
其二是疏导。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而“卡壳”时,教师如果及时疏通,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便能化难为易,使学生茅塞顿开。疏导要热情、灵活。教师若能满腔热忱,学生的思维易被激发而活跃,教师若疏导有道,学生的思维就会走向深远。
其三是指导。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学,而且随时用正确的方法去组织学生学习,直到学生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为止。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能越俎代庖。只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摸索与总结出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为自己所运用。总之,“善教者,善导”。
另外,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离开“精讲”。
要做到精讲,教师必须要言不繁,善于一语道破。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潜心钻研教学方法,把难点用最通俗、最精练、最鲜明的语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讲明白。科学的讲授才能准确无误、事半功倍,艺术的讲授才能化繁为简、出神入化。
以上是想说,课堂需要教师倾情关注,全身心的投入。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自我发现的过程,也是师生双向生命激发的过程。离开教师基于学生渴求的善导、精讲提升,课堂极容易流于肤浅,缺乏深度,阻碍部分学生的深层需求和高品质快速发展。所以个人不赞成模糊教师的专业性以及任何人都能在“模式”下上英语课、语文课等等论调。三个人同时上十个班的课,也让人疑窦丛生,课堂难道是流水线吗?
能不能做好高效课堂模式化教学,教师是关键,优秀教师可以一课多式、一人多式、一时多式。反过来说,好模式也对教师教学的'随意性等加以约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模式化探索的路上,无论教师还是教研员,都只是过客,不是主人。新课堂更需要渊博笃学、业务精湛、视野广阔、思想深邃、文化素养一流的高品位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教师的自我提升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尤为重要。
这几年我们也一直提倡高效课堂模式教学,初衷是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但模式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能做为教学成果来争取荣誉。改革的目的是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回归教育的本质。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4
我认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一、王主任就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教师都在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就是王主任讲的.10个构建。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
1、教学目标的定位
2、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
3、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
4、师生互动平台的构筑
5、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
6、达标练习的设计与落实
7、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8、恰当的身体语言
9、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
10、合理的板书设计。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二、八个精心
1、精心备课
2、精心上课
3、精心进行作业教学
4、精心组织考试评价
5、精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
6、精心进行教学反思
7、精心制订教学计划
8、精心开发课程资源。
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总之,我觉得不管当教师还是当教研员都要有实干精神;要有扬弃昨天的改革热情和创新精神;为振兴沂南教育出一分力。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15
有幸参与了德州市教科院组织的教研员线上培训学习,听取了王月芬博士和王鼎教授的报告,受益匪浅,两位专家分别就“单元作业设计”和“测评与命题策略”两大问题做了深入浅出地解读。报告既有宏观上的深刻阐述,又有微观上的鲜活事例;既架天线,更接地气。
“双减”之下,相关文件要求扑面而来,一时间让我有些茫然而不知所措,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双减”的用意所在,也对于如何去做好今后的工作,有了新的理解。
现将个人所得总结如下:
一、“减”为谁?谁来“加”?
“减”为谁?王月芬博士将“双减”的大背景做了细致地讲述,从国内现状到国际发展,将文件中的关键信息,逐一做了更为深刻地解读,“双减文件”“五项管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PISA测试数据”,提醒了我们,国家对于此项工作的力度之大,决心之大,问题之严峻。
必须要“减”,教育工作者要有严肃、清醒的认识,不只是任务,更是“大任”!因为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民族的未来。
对于教师来说,要全面来理解,“减”不是不要质量,而更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学习效果?如何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也就是说,在做好“减”的同时,更要做好“加”。“加”,是指向教师的,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减”什么?“加”什么?
(一)“减”什么?
减的是无效、低效的作业;减的是教师偏颇的教学理念“刷题提高成绩”“灌输知识”“越俎代庖”“目中无人”;减的是粗放的管理方法,不问来路,只要结果;减的是功利之心。
(二)“加”什么?
1、加一点“课程意识”
何谓课程意识?即从学生的成长着眼,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唯一的出发点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教育发展新形势下教师应持有的一种教育观念。变教学意识为课程意识,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要有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遵从学生长远发展的教育观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用课程意识取代教学意识,使教学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发展本位转变。
作家毕淑敏站在高山之巅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需要登上课程的山巅,问自己:我问什么而教?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可以用什么方式去教?
2、加一点目标意识
即清楚要去哪里?教育要有目标,课堂教学要有目标,教学评价更要有目标。以作业设计为例,预习作业学生自主完成什么要求?课堂作业解决哪些问题?家庭作业独立完成哪些任务?
3、加一点研究意识
教师不拘于照本宣科,加一点研究意识,捕捉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结合理论和实践去探索解决的方法,从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教育教学才会常教常新,有“源头活水”的滋润,消除职业的倦怠,教师也获得专业化成长。
4、加一点精细化意识
“细节决定成败”,如王月芬博士提到的作业系统问题。作业批改不只是打对错,看符号,更需要帮孩子找问题,指出问题,帮助解决。既而统计分析,讲评辅导。回看我们的日常教学,止于打对错的有多少?能够统计分析,讲评辅导的有几人?
再有,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让孩子轻易地上网搜答案,看似一个小细节,但是却含有大道理。而我们日常要求却没有做到细化。教师只看写完了吗?写全了吗?不允许学生空着,不问来路,掩耳盗铃。
当然,还有王博士提到的作业差异、作业难度、作业目标、作业类型、作业内容、作业管理等环节的细化。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去研究的问题。
三、因地制宜,扎实工作
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基于之前的教研工作,我们可以继续深入开展更丰富的活动。
1。开展学科作业设计培训与研究
结合市教科院的精神,开展有效的培训、研究活动。
立足课标、教材、学情,用作业设计倒逼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效率,确保教学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
2。培养教师命题能力
命题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经过暑期市级培训,我县也组织了学科命题比赛活动,今后要利用好活动结果,持续开展全员教师命题培训活动,用命题来反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是促进个人提高的捷径;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顺应教育新形势,做好加减法。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显认识,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研员工作总结05-24
培训心得体会01-24
兼职教研员工作总结07-01
酒店培训心得体会02-19
心理培训心得体会02-20
培训心得体会结尾09-06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10-30
网络培训心得体会06-24
幼师培训心得体会11-14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