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魂》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梅花魂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梅花魂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梅花魂教学反思1
本文是一篇寓意非常深刻的文章,课文记叙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深深的热爱,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题是《梅花魂》,我首先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 "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 "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通过对爱国心的理解,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课文在向我们介绍外祖父爱国的同时,还在向我们说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于是我追问:"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恋祖国,思念家乡 "学生分小组进行了学习,在汇报中,学生将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联系在了一起进行了体会,从这三次落泪学生体会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眷恋祖国.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的设计是学生一个一个的进行体会,但联系起来更能体会到外祖父的思乡情.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给我的这幅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梅花魂教学反思2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在课堂上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尤其是语文的阅读教学,应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学规律,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节课我正是做到了这几点,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节课令我满意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一、把握学习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恩德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巧妙的方法,干巴巴的说讲,不如学生一见,因此,我课前采取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说说梅花特点,并利用挂图等形式,给学生创设了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之中,学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为什么要写梅花,本节课课堂上通过同学的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上看,也确实体现了学生对学习本课很感兴趣,这也是我本节课成功的第一步。
二、读中感悟,大胆创新
语文阅读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必须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想、多感、多悟。本节课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也真正起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自己读书,大家评议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到探究性的解决问题,课堂上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本课的主要内容理解的很透彻,特别是人物的品质,学生也感悟到了课文中以物喻人的写法和好处。
三、重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本节课我考虑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联系把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大胆相信课堂上同学们把文章内容改编成了课本剧,表演出来了,而且是比较投入的,尤其是我班李奇同学表演的更出色,从中反映出他真正体会到了华侨老人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四、重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和生活中的人际交流
如分角色朗读课文,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又让学生反复体会,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学生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每个孩子都真正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这节语文课,我认为教师只要方法得当,课堂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梅花魂教学反思3
《梅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重点段一大段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话,是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既有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当我们谈到梅花的精神时,学生能说出"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进而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中,体会到梅花的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我顺势提出:"外祖父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 他的一番话还赞美了什么 "他们立刻认识到:外祖父不仅仅是在赞美梅花,也在赞美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然后让学生回忆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时,将梅花和民族精神联系起来认真体会,对于理解老人的爱国心是水到渠成.
梅花魂教学反思4
今天课上,讲《梅花魂》,因为依旧是去年的老教材,因此,面对着不同的学生,仍旧讲得轻车熟路。
在进行到第二个故事的朗读理解时,我与同学们突然都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见课文中写道:“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可是,我随口读道:“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了的吗?”孩子们也仿佛承认了我的.这种读法,(因为这比较符合我们这个地区的口语习惯。)可是,一个怯怯的声音冒了出来:后面是两个“的”呢,没有“了”。是啊,我仔细一看,才发现,真是这样,孩子说得一点也没错。真是“玷污得的”!奇怪,去年教学的时候,怎么没发现呢?第一个印象是教科书印错了,呵呵,发现问题总怪罪他人。这可不是我的习惯。可事实的确如此呢!我又反复小声地读了读,可还是感觉读不顺畅,索性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与我一起找找书中如此这样写的原因。
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练读声……大家都在认真地揣摩着这句话的正确读音。到底该怎么读呢?看来,孩子们这次是真的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了。不一会,班里的赵同学就找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感觉:即,把第一个“得”读重,实际的意思就相当于我们北方人的那个“了(liao)”表示可以玷污,而后面那个“的”读轻,则是表示反问。于是,这样一来,这句话有轻有重,意思表达得就十分明确了。接下来,同学们又联系预习内容,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长期生活在南方的归国华侨,因而一些语言方式上表达与我们不同,也就可以理解了。
随后,在赵同学的领读下,同学们又反复读了几遍句子。我知道,此刻,同学们不仅学会了这个句子的正确读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细心,认真和反复研究与探索的一种学习精神。
梅花魂教学反思5
这篇文章的第一课时,我的处理方法是:1.解释题目当中“魂”的意义,是采取在字典里的三个意思中选择其中正确的意思的方法。其实,选择对意思并不难,所以我随后又举出孩子们学习中的例子——“我们上次的征文是什么主题系列的?”同学们都脱口而出——“中华魂”,举一反三,也可以推断出中华魂也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意思。这样一来,一箭双雕的有说清楚了征文的主题含义,又帮助理解了这一课的课名含义。2.初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正音。3.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回忆外祖父了的几件事情(概括段意)。4.整理段意内容,形成课文主要内容。
这一次我处理教学重点的3、4两项时,专门和同学们梳理了我们利用段意连接法形成主要内容的`具体步骤:(1)通读课文(2)划分段意(尽量划分意义段,如果有困难可以由自然段段意着手)(3)概括段意(必须包含 谁 在什么情况下 干了什么)(4)利用序数词或逻辑顺序词连接段意。
下课之后询问个别同学,在这堂课的练习下,基本都能记住了段意连接法的运用步骤,但是还需要后面每堂课的持续练习,才能普遍掌握。我猜想之后的可能性是——我们班学生不是记不住方法,而是死记方法而不主动去用,因为都觉得做这一道题都这么麻烦,不愿意花心思去做,只要老师不逼着一步一步地去思考、答题,就不会自觉使用方法进行练习,但每当跟老师步伐一致的做题都能答对。所以,还是得克服“思想懒”这个问题。
梅花魂教学反思6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我课前做了超多的工作,本篇课文资料距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对外祖父关于梅花品格的阐述的理解有必须困难。为此,我除了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认真读书外,还布置学生透过上网查询、到图书室阅览、向他人了解、回顾以往学过的相关资料的课文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梅花以及历史上有气节人物的资料,使学生在对梅花图的欣赏、梅花诗的感悟、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的了解中走进文本、走近外祖父,初步感受外祖父爱梅、眷恋祖国的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确定目标,分别从三个维度进行分层设标,力求使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差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根据学习资料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透过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默读课文。分析交流时,我充分估计学生可能产生的.理解(和认识),在交流过程中,坚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需要适当拓展教学资料,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资料和自身资源,采用背梅花诗、看梅花图、读梅花句等形式,深入体会外祖父喜爱梅花的缘由。并运用换字比较体会“她”的含义,从而引入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精神的理解。透过学生讲述有气节的人物故事,进一步理解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要具有梅花的秉性。
成功之处:我做到了以下两点:
1、在课后延伸部分,我安排了说话和写话练习,根据学生不一样状况和需要,带给学习资源。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潜力,又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在作业方面,我采用分层作业:设计的学生作业分三层,既有必做题也有选做资料,目的是把“真正实现针对不一样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教学”落到实处。
不足之处:
课后我经过反思明白,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为全体学生带给平等参与的机会,透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外祖父的爱国情怀,听说读写相结合,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实现有差异的教学,但是由于孩子们的感悟潜力不一样,听说读写也存在差异,因此让不一样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提高,并没有到达预想的效果,今后我会更加注意的。
梅花魂教学反思7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与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本文语言生动优美,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无不倾注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一位漂泊在外仍对祖国家乡无比眷念的老人那种朴实的挚爱。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语文课标指出,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让学生练笔:
A假如你是外祖父,此时站在海边眺望着祖国的方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B假如你是莺儿,想像孤独的外祖父会怎样寄托思乡之情?在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的今天你最想告诉外祖父和众多海外华侨什么呢?
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我的中国心》,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梅花魂》一文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展示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还得到情感的熏陶。
梅花魂教学反思8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说你自己读懂了什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然后抓住“有气节的人物”进行拓展,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课上,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了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我再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补充我课前搜集的资料,如宋代的文天祥、抗日英雄赵一曼、等等。这一环节拓开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透过文章的字字句句感受到了作者那起伏的情思,领会了“魂”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魂”。
使学生课上得到朗读能“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效果尚可新课标指出: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课后,学生还沉浸在求知的氛围中,主动向我提出了许多问题,学生课后的那份高涨的学习热情,那份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让我感到这堂课很成功。学生主动学习,师生共进,教学相长。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梅花魂教学反思9
《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梅花凌寒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是历代诗人和画家所赞颂的对象,梅花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这篇文章,重在使学生在阅读中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体会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的能力,在本节课上,我运用“预习单导学”的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这节课的落脚点是:让“预习单”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帮助学生充分地预习课文,学生只有预习好了,课上才会精彩无限。课上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魅力,体验语文阅读的快乐。让课堂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感悟、思考的阵地。
在执教的过程中我围绕课文展开了层层教学,学生们基本上能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深入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开课伊始,我让学生欣赏完梅花的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在感受老人思乡之情时我主要抓住了老人三次流泪和斥我污梅。在这里我设计了两次想想情景说话。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体会梅花精神时,我主要采用朗读的形式。在指导朗读“做有气节的中国人”之前先让学生谈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图片更加渲染了激昂的气氛为朗读做了铺垫。最后《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缕缕梅花魂,悠悠爱国心,让我们永远铭记梅花魂。
这节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小组讨论的实效性不是很好,发言的同学仍然比较集中,学生的参与面不是很广,课下我统计了一下举手发言的同学只有26人,怎样让那些沉默的同学开口?怎样让所有的同学都积极起来?这是我一直想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评价不够积极、灵活。很多时候少了老师的评价,孩子们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怎样让评价更及时、更灵活、更发自老师的内心,这也是我需要努力的改正的地方。
梅花魂教学反思10
《梅花魂》是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梅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有关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我在设计之初始终坚持以文本为依托,多次解读文本,希望引导学生对课文展开深入学习,但是试了几次课,总觉得内容繁多,还要兼顾表达方式的学习。在理解梅花魂和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上几次纠结,一次重点放在梅花魂上,一次重点放在“三次落泪”上,可是无论把谁作为重点教学任务都大,甚至我都做好充足的准备让学生自己来选择学习“梅花”部分还是“落泪”部分,试课中虽然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课文,但是总觉得还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教学效果还不太理想。
经过几次三番地思考,反复的推敲,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的“高年级学段阅读课的.教学要突出表达方法,学生要做到读写结合”,我最终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领悟梅花“魂”,体会“魂”的三层含义上,借此来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这些成功之处:
一、本课设计的思路很清晰,通过学习梅花魂的三层含义来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在学生对“梅花魂的理解”这一教学上,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读中悟”“同桌交流”“自我总结”等形式理解梅花魂的三层含义。
二、在教学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时,我特别总结了“托物言志三步曲”,利于学生识记和掌握。由本课的写法学习延伸到课外选段,最后让学生运用学会的表达方法自己当堂习作,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这节课,我很欣慰终于做到了课标的要求:“凸显教学方法,读写结合。”我做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且事实证明我们的孩子你只要明确的教会他们方法,他们能像学数学一样运用所学,切身体会到运用的快乐,最后分享小习作部分,孩子在短时间运用新知的能力让我由衷的感到欣慰。
当然,这节课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之处:
一、在“三品梅花魂”的环节我过于着急,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学习体验,只照顾了部分学生。第一次录课总担心孩子们的错误回答延误了时间,总是急于进行下一个环节而忽视了一些学生,这样就削弱了部分孩子们学习的效果。课堂就是孩子们的课堂,要教给孩子们来演绎。
二、由于孩子们的感悟能力不一,听说读写也存在差异,未能充分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需要在“怎样才能让不同的孩子都有所提高”这方面更加注意。
总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也许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很精巧,手段很先进,但我们的教学过程总会有许多不足,要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就必须时时从细处着眼,从小事着手,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才能使课堂教学呈现更加完美的境界。谢谢大家。
梅花魂教学反思11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
课文的第13自然段关于外祖父对梅花秉性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说你自己读懂了什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然后抓住“有气节的'人物”进行拓展,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课上,学生充分调动了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了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再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补充我课前搜集的资料,如宋代的文天祥、抗日英雄赵一曼、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等等。
这一环节洞开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透过文章的字字句句感受到了作者那起伏的情思,领会了“魂”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魂”。而学生课上得朗读能“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效果尚可。
梅花魂教学反思12
《梅花魂》这篇课文归国华侨陈慧英所写的一篇感情深刻而含蓄的文章,本文通过叙述外祖父教“我”读诗词而流泪,当“我”弄脏墨梅图而生气,得知自己不能回国而痛哭,临别赠我墨梅图和梅花手绢这五件事,刻画了一位长年飘泊在外,最后葬身异国的华侨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他一片赤诚的爱国之情。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但是对于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又比较陌生,他们可能和文中的我当年一样不理解老人的那份沉甸甸的爱国之情。因此,在学习本文时,我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边读边悟,记录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深入研读体会文章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我让学生找一找文中写了外祖父的几件事?学生找不全没关系,可以让其他学生互相补充,也可以在老师的点拨下找出相应的事件。紧接着我让学生把自己最想了解的事件多读几遍,看看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然后在旁边做上批注,最后全班交流,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句加以体会,老师再适时点拨,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他们也能深深体会作为一名中国人,深深爱恋自己的祖国,却因为年纪大的原因不能回到祖国的那种无限的眷恋之情。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中的梅花精神,体会到这不仅是对梅花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的精神的'赞美,更赞美了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精神,从而体会到外祖父也是一位具有梅花精神的人,他还要引导我也要做一位具有梅花品格的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顺势引导学生气齐读“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接着让学生谈体会,或者生活中,电视上你了解到的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的事例等等。
不足之处,本文中由于对文中“梅花精神”过于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而忽略了对表现外公思乡之情的重要语段的朗读,应该通过朗读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从而达到学习运用。
梅花魂教学反思13
教学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
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赏梅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
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
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
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
②师范读
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
④指名再读读,评议
⑤齐读
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
"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观看英雄人
物图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读全文 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3、课外阅读:《乡愁》 六、总结全文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与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
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梅花魂教学反思14
《梅花魂》一课它有着十分用心的教育好处,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透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根据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思考和尝试。以下就是我对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的收获。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梅花魂》一课学生刚看到课题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疑问,教师就顺势以质疑入手,从课题“梅花魂”着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内涵为突破口,寻找贯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首先,老师提出“同学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在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利用多媒体图片向学生们出示了傲然风雪中的梅花,引出《梅花魂》一课并要求学生自我读课题质疑。学生普遍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梅花魂”是什么?为什么用“梅花魂”做课题?这就很自然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作者的回忆当中。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资料有内在兴趣。对这课我采用了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导语配合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大背景,从而对学生们陌生的时代里产生的英雄产生好奇,激发了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
二、体味文意抓主旨深入学习
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作者借助于语段中委婉含蓄的意思来表达一种情感。教学时教师注意抓启发学生用心思维,细细体味语段中含着的弦外之音,一旦学生理解这个意思,就能激发情感;例如《梅花魂》中,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写爱梅花,是因为梅花是那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因此,课文中写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出眼泪来,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是透过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在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乎娟给了外孙女。
在导入新课后,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资料,能解答刚才的疑问,请把它划下来。划完的同学出声读读你划的语句,你从中感受出什么了,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很快找到了第13自然段,在学生简单的说出他们的体会理解后,教师结合课件中声情并茂的傲然风雪中的梅花图片引导他们感知梅花的特点。在充分体会了梅花“旁的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的特点后,再读这几句话,想一想这品格,这灵魂,仅仅是梅花的特点吗?由此问题就上升到了文章的主旨:梅花的的特点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特点,是中国人的特点,是有气节人物的特点。透过理解“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更进一步的体会了文章的主旨,感受到了外祖父的深深的爱梅情结。在这个环节上,学生又结合古代有气节的人物的事例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补充了课外的资料。为了更好的感受外祖父的爱国之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你想象一下外祖父当时说这段话的情绪,你再读读这段话。”这不仅仅体会了外公的感情,也进行了一次有效的词语积累练习。把第13自然段的资料理解体会后,对于其他四件事的理解就相对容易一些了。
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进行了略处理,主要体会着老人的情绪读一读这样思乡的诗句,然后想象一下,外祖父除了给我讲这些诗句,还会给“我”讲些什么,由此又钩连上第7自然段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外祖父是那样的眷恋祖国,“我”提到祖国是那样的自豪。
第3自然段的事件中能够看出外祖父分外爱惜书房里的那幅墨梅图,“我”偶尔摆弄家中的古玩,他也不甚留意,而不留意在墨梅图上方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祖父竟大发了一通脾气,然后“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透过阅读体会“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用细绸子慢慢抹净”感受对墨梅图的珍爱。“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抓住这句话,问道:到底什么是不能玷污的,再回过头去读一读第13自然段,你对这句话又什么新的理解?实际上这不能玷污的是民族魂,是爱国心,正是这华侨老人对墨梅图这种特有的感情证明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因为在华侨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纯洁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之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是啊,再外祖父心中,这梅花就是民族气节的象征,就是祖国的象征,是圣洁的不能玷污的。他是那么的宝贵这幅图,又为什么将她送给我了呢?”引导学生联想外祖父的对我的用心良苦以及深深的眷恋祖国的感情。
“在凉飕飕的腊月天,老人亲自来到码头,泪眼蒙胧地把一个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递给了我”,这一情结是透过学生深情地朗读来再现的。
三、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当学生感受到外祖父那思念祖国的深情,那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结尾:“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想象的空间。设计这以环节使学生积累了语言,同时发散了思维,拓宽了思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在这个问题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理解的多元性,尊重了他们独特的见解,同时也在这个问题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了语言。
当然在此次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试了对《课标》的运用,但几个环节还有问题。如:在整体把握上,文章可略讲的部分用的篇幅太大了,显得“详略”不是很恰当。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的更充分。
总之,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注重对于学习新《课标》的尝试运用,努力营造科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的多元性,重点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议”的方法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个性化学习,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对于阅读教学研究和尝试,我还是个初学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继续摸索,使自我的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梅花魂教学反思15
本文是一篇寓意十分深刻的文章,课文记叙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深深的热爱,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题是《梅花魂》,我首先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明白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之后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说了梅花的精神"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透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应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不仅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就应用这个"它"。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透过对爱国心的明白,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课文在向我们说外祖父爱国的同时,还在向我们说明外祖父也十分思念自己的家乡。"于是我追问:"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外祖父眷恋祖国,思念家乡"学生分小组进行了学习,在汇报中,学生将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联系在了一齐进行了体会,从这三次落泪学生体会到了外祖父十分思念自己的家乡,眷恋祖国。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的设计是学生一个一个的进行体会,但联系起来更能体会到外祖父的思乡情。由此明白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给我的这幅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梅花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梅花魂》教学反思06-12
梅花魂教学设计03-23
《梅花魂》教学设计06-16
梅花魂教学设计09-25
梅花魂教学设计15篇04-19
《梅花魂》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10-10
《梅花魂》教学设计15篇[热门]04-08
《梅花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09-29
《梅花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