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18 08:23:1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笔算(包括不进位和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讲授新知识前充分复习了旧知识,出示了一些十几减几的口算,学生直接抢答,从而从认知上、思维上让学生做好准备。在新知识的传授中,当学生自主得出算式“56—18=----”后,继续向学生提出质疑“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不退位减法个位上6减2是够减的,可今天这道题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新知,并且通过学具的操作与演示,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层层突破。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我们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我重视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相信学生,承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56—18=”该怎样计算,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去发现方法。在合作、交流、汇报自己的方法中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达到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列竖式计算学生也出现了不同的思路,我再次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整个教学过程都突出了学生经历、参与、探讨的过程。

  学生出现的问题:

  (1) 个别学生相同数位对不齐。这几个学生要进行单独辅导,让他们认清数位,知道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2) 个位不够减,知道从“十位退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但是计算十位和十位相减时,学生不把借的“一个十”给还上再减,致使整个计算结

  果多了十。

  (3)个别学生在列竖式时,落写减号,等号后的得数忘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在这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学反思

  1、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从课一开始,学生就以一种轻松的心情进入情境,“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善于想象的低年级孩子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在学生感兴趣的画面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开始点燃了。接着的“看评比栏”学生的兴趣有增无减孩子们的想象又一次打开了“闸门”,在自主遍题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且掌握了如何去提供一定的信息和从中提出问题,巩固了题目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没有呆板的数量关系的说理分析,灵活、积极的思维状态胜过了说理,这是我在新课程中“用数学”方面的对“说理分析”的尝试性的突破。 从学生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2、学习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学生手中。

  问题的产生、提出、解决这一系列过程都是孩子们自行完成的,教师在其中始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二(2)班有多少人,”顺理成章地把画面“切换”到了“评比”的“镜头”。“师:是什么情况呢??和同桌交流一下。”“师:看了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吗?”教师始终处于引导的地位,由学生根据画面情况及自己的想象提出问题,在同桌或小组交流中解决问题。

  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完善地解决问题,并掌握了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当主动权掌握在孩子手中时,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是会不断闪现火花的。这是我本节课自感比较满意的地方。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2

  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可是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对一些类型混淆了,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于是,我开始困惑、开始思考、我开始发现: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理清当中的奥秘。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流程是:

  一、从常规的口算入手,让学生通过口算初步理解口算的一些技巧,

  二、通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并进行汇报,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唤起回忆;

  三、利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例,让个别学生进行汇报,并特别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四、通过题组的对比,让学生找出哪些能简算,哪些不能简算,进一步理解简算的要求和特点,然后基本练习、综合练习的应用进行反馈,达到练习的目的。

  本节课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能让学生自己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系统的整理,培养了学生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2、从学生的错例入手,让学生从身边的典型问题入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改正,同学之间及时提醒等方式,减少错误率的发生;

  3、通过课堂上多让学生说一说、评一评等方式,培养了学生分析说理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学得更加有自信。

  4、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如:88125,学生做出了两种答案:

  ①、88125=80125+8125=10000+1000=11000;

  ②、88125=11(8125)=111000=11000。我请学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想法,他们说:第①种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让他们分别同125相乘;第②种则将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先把8与125相乘,最后再乘11。

  首先肯定答案都是正确的;两种解法的区别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种解法是用加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第②种解法用乘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方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处,希望同学能有侧重点地选择算法。最后强调: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只要把握凑整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运算定律,就是正确的。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单纯的简便运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学以致用的道理,真正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道理。

  本节课仍有不足之处:

  1、本节课对于把一个数拆成两个数的形式可以是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等形式,可是在这节课中出现得不是很明显,对于学生概括知识点不是很全面;

  2、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小问题,在后面教学中要更加注意;

  3、对于中下生的辅导,兼顾得也不是很周到,如:算理的分析、书写的理解、式题的特征等,可以通过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等形式进一步让学生不掉队。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3

  小学数学教育除了让学生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人类礼貌成果等重要使命。目前,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小学数学教育走入了一些误区,数学让学生望而生威,甚至望而却步。主要原因是有的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研究不够,不能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仅限于对数学知识的传授,不能有效合理地渗透数学文化资料,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在教学中缺少等待,让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少,教师讲解得多,以讲代学,作业机械重复,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加重。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数学教育的发展,削弱数学教育的效果,使数学教育的有些功能被异化。

  如何使数学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真正使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从而发挥数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呢?就此谈一些个人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供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们讨论和研究。

  一、充分挖掘数学自身的魅力,让学生热爱数学。

  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教师要根据教材资料,不断充实和挖掘数学中新奇搞笑的事实和现象,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数学有意思!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真正地喜爱数学这门学科。如学了比的知识后,可让学生认识黄金比,使学生体验到世上美的事物都贴合黄金比这一规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揭示周围事物的数学本质,让学生充分体悟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博大精深;再如学了因数和倍数后,让学生去寻找完美数,使学生认识到原先看似很平凡的一个数,其中却隐藏着这么多的奥秘,从而让学生觉得数学有意思;再如学了找数列中规律后,向学生讲述天文学家观察太阳系中各行星和太阳的距离这一数列后,发此刻其中火星和木星与太阳的距离这两个数之间不贴合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透过计算后确认其间肯定还有另处的行星,果然之后的天文学家发现了谷神星、智神星等许多小行星,从而使学生觉得数学真了不起,产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关键是我们数学教师要去搜集,要广泛阅读相关的数学读物,不断充实自己的数学知识宝库,同时要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读物,师生在数学阅读中同成长,小学数学虽然姓小,但只有让它置身于大数学的滚滚洪流和背景之下,才能使它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产生应有的魅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数学的.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逻辑推理性强,数学更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被大家广泛认同的数学思考潜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透过数学思考潜力的培养到达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驾驭潜力,随时根据教学状况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切忌自问自答,没有耐心等待学生去思考,或者与少数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忽视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提问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考和争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真理!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4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都发生了变革。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是有着更为宽泛的内涵:让学生愿意去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我选择这个课型的,算是对我自身的一种挑战,也是起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吧!

  二、兴趣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

  我的教学设计注重了以收集信息为支点,以设计存款活动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例如:在周末的时候,安排学生自己去调查储蓄知识、教育储蓄和国债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也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结合前面学过的有关存款知识,能够自我探求合理的储蓄方式,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学以致用。不仅会比较哪种储蓄收益高,还明白了合理存款的真正含义。我们的家长在《放飞希望》上写到:“本次的数学作业虽然有难度,但更贴近生活,值得肯定,希望今后多些这方面的能力的锻炼。”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再说,当今信息时代,收集、整理、应用、反馈信息是现代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本课的教学课前小研究时,充分利用计算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减轻烦琐的计算,腾出时间、精力去思考数学方法,寻找规律,进行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小组的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有效学习方式。根据学生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设计具体的存款方案。小组汇报后,及时让学生补充不同的.思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这样有利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气和个性,使学生思维更清晰。通过多媒体的幻灯把学生书写过程投影到屏幕,学生都能够看到思路是否正确,书写过程是否规范 。学生在合作中,巩固了百分数和利率的相关知识,并在学习中经历了“数学化”过程,并从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与策略,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验到了学习乐趣及自信与成功。

  五、不足之处:

  1、应该更多的去关注数学能力差,学习基础差和一些内秀,胆小的孩子,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锻炼的空间。

  2、教学机智不够。在学生汇报存款方案时,错失了抓住学生意见的不同点产生分歧,例如学生1说:“我建议妈妈不用计算就可以做出选择,利率越高,利息就越高!”我出示利率表后让学生观察,同意这种说法吗?学生2:“不同意。为什么存款六年没有买三年国债利息高!”我应该抓住这个生成机会的。应该让学生们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呢?肯定会有学生说:因为这里是一种组合存款,如果妈妈存款10年或者7年,肯定是”而我只是让学生们再观察利率表,再联系前面学生的百分数得出:“本金和利率一定的情况下,存款越长利息越高。”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5

  我真的为学生考虑了吗?我的教学设计真的是为了学生而设计的吗?他们真的能适应我的教学步骤吗?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同时也在观察着学生们课堂中的表现。经过观察、思考,我才猛然间意识到,似乎我并没完全做到位学生考虑。

  想起前几天校长分享培训感受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说的一位特教老师的课堂。记得校长说,那个老师真的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设计、课件等等真的就是为了学生而设计的,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课堂的精彩。那时我脑中出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我为了准备公开课时候的情景,似乎在准备公开课时,在写教案的时候,我脑中第一个想法不是在想,我的学生能学会这些知识点吗?这节课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多吗?而是在想,怎么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怎么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呢?于是就会动用卡通、设计情节等等。可是仔细思考下来,这些卡通、情节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了,可是这些东西对他们的意义是什么呢?似乎没有,只是单纯的为了让他们进入到课堂,可是最后的结果往往并不尽人意。课堂中,学生是很积极的和老师进行互动,但是最后结束,他们往往记住的是那些卡通人物,而对于知识点记住的.却是少之又少,课后去反思这节课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这些,而是单纯的觉得,我们这样的孩子,本来就学的慢,没记住很正常的,下节课再讲一遍啦!于是同样的知识,有时候甚至能讲半个月。

  现在想来,孩子始终学不会,是不是因为我并没有真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呢?他们并不理解这些知识的意义,对他们来说,这些知识老师教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他们学的很慢很慢。

  想起之前读书分享的时候,刘老师说过对于数字的教学,她说每天都在教学生认识数字,可是学生们总是记住这个数字,就忘记另一个数字了,为什么呢?知道她在书上看到,要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这样会让学生学得更快。于是,她就让学生认识钱币上的数字、遥控器上的数字,最后的结果就是,好多学生都记住了平时记不住的数字。这是不是就是因为从学生的身边出发了呢?所以,这样的学习对他们意义更大,于是很快就记住了!

  我想,为学生考虑并不单单为通过他们的不同水平简单的分成A、B、C、D组,而是还有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对他们来说那些是有意义的,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什么吧!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6

  本节课目标主要是: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学习由旧知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方法,向新知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知识迁移,进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该课按照自己的设计比较圆满的完成了。

  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如:严谨的思维习惯、扎实的解题作业习惯等。这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在学习完笔算减法的方法后,我让学生比较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相同点,却没有比较不同点,这不能说不是个遗憾,因为有的孩子是容易不看加减号的,一个数位上加,另一个数位上减。

  在本节课中我采取了一次学生合作学习,但放在练习环节,如果放到学习例题时,效果应该更好。课中小结时不要过于放开,应对从哪一位算起给与一个规范的说法:笔算时从个位算起!

  我对主体部分的钻研比较注重,对练习的处理相对毛躁,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及时面批,缺乏对习题的对比引导。如98-80=和98-8=,如果不拎出来让孩子们比一比,这个习题资源就浪费掉了。对练习形式的处理也不够灵活,只是直接用了书上的练习,在该课快结束时插入一些变化题型,可以一扫孩子们的疲倦,再次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7

  虽然我是数学老师,但是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我也非常关注和重视一年级学生的拼音以及识字,我们会发现识字教学无处不在,我们一年级教学就是一个教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同。

  我在最近三个月的自修课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

  一是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对于要认的、特别是要写的字,点点滴滴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通过语文老师留给他们的拼音练习反复地读加深他们的记忆

  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在校内,在家里,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看商标字、招牌字、广告字……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就自觉地识记。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舞台,让学生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

  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

  当然作为数学教师我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个好的教师,每节课除了能够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之外,还理所当然应该以自己流利准确的语言,丰富广博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经常能有一些意外的收获。而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加强,导致学生在有些数学问题上表达有些过于复杂。

  在课后辅导方面,我做的也有所欠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平时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没有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很多一年级学生还停留在学前教育的状态,思想以玩为主。

  二、对作业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作业量比较少,以至于学生不能熟练地掌握已学的'知识点。

  三、对于差生也没有进行针对性辅导。

  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善于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期中考试之后,我就作了深刻的反省,不断拷问自己,并从中获得了新的教育启迪。

  今后我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

  一、加强自己的授课能力,让学生真正投入去学,学而不忘。

  二、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并做到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及时辅导差生。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形成一股良好的学风。

  四、对于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将及时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起抓。

  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我的教育之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继续迎来一批又一批新的学生,将继续上好一堂又一堂的课,将继续面对一个又一个预想不到的教育难题……但只要我保持着对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我就会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将“解决问题” 列为课程目标领域,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用数学”的一系列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载体。我执教的《用数学——金色的秋天》一课则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解决问题”,怎样设计并执教使学生即对”解决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又为以后”解决问题”教学打下教好的基础呢?在认真研读了教材和教参后,我设计并执教了该课,一节课下来有失有得。

  一、“用数学”重在启蒙教学。

  (1)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材中的内容以“情境图” 的方式展现,以大括号表示总数,以?号表示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在出示情境图后,我让学生看图中有什么,学生回答有4个小朋友在捕蝴蝶,2个小朋友在挖泥,我及时告诉学生像“4个小朋友, 2个小朋友”在数学中我们把它们叫数学信息。了解了?号后,我告诉他们要求 “一共有几个人”是数学问题。然后将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完整地给学生讲述一遍,意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问题”中有数学信息与数学问题这一基本结构。

  (2)在学生了解了图中包含有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后,我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说好3句话,是学生感悟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生通过同桌互说,全班说,自己给自己说,初步体会到2个数学信息和一个问题组成一个简单的应用题,初步孕伏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二、以问促思,理解算理。

  一年级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无独立单元,都是与计算教学结合起来渗透在各个教学内容中的。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意义,让学生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去建构运算意义与解决问题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当学生列出4+2=6时。我追问一句,“你是怎么想到用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在学生列出7-3=4是我仍追问“你为什么用减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解释进一步明白了吧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要用减法。其次让学生胡文算是个部分的鼠标是什么意思,学生在互问互答中进一步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三、在练习中对比。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2幅图,让学生在图中贴大括号和?号。其意在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情境图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出加法与减法问题后对两幅图中的问题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练习情况看学生能够区分用加法, 减法解决的不同问题。在设计本节课时需不需要对两种类型的题进行对比讲解,我思考了很长时间,但是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放弃了对比讲解,因为这是一节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其后的8910的加减法也安排了“用数学” 的内容编排体系与教学目标与本课的差不多,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也进行对比讲解,这节课只是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用加法减法解决问题的不同。在这节课中由于在练习中一道题的出现导致了学生较多问题,学生出现了4+2=6,4-2=2的问题,在课后同平行班的老师的交流中我觉得在这里这道题的出现较抽象,低年级仍以情景图为主,而这幅图脱离了实际情景,学生理解较困难。

  我觉得在备课过程中还要深钻教材,对教材要吃透,这样才能上一节成功的课。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9

  第一次接触微课,是钱守旺老师借我的学生上五年级《鸡兔同笼》一课,当时我认为这节课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刚升入四年级的小学生能理解吗?不过钱老师准备了一节微课视频,让学生自己在家里预习。怀着满肚子的疑惑,我打开了钱老师的微课视频,视频中钱老师将画图法和假设法讲得非常清楚,同时给出了思考的问题,同学们能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吗?

  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令我吃惊,在钱老师的引导下,我眼中的学困生也能够清晰的表达出解题思路,学优生甚至能够找到列表法中存在的规律,快速的用规律解决问题。每个孩子在钱老师的课堂上都得到了发展,心中充满了自信与快乐,后来我才知道这种奇怪的课堂模式叫“翻转课堂”。

  学生在家自己学习微课视频,学困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理解新知识,学优生能够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深入钻研学习内容,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能够有效地答疑解惑,运用知识,微课使教育效果更好了。

  上学期参加了“新媒体”课题组,参与了微课与习题视频的录制,在录制的过程中,自己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普遍实施有了一些隐隐的担忧。

  在录制一年级微课的时候,我一边设计一边想,一年级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这些微课视频吗?

  如今的电子产品在城市家庭中已经普及,在网络的支持下,三四岁的孩子都能够熟练的上网玩游戏,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五六岁就已经戴上小眼镜的孩子比比皆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本就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离开家长的陪伴,能够不被游戏吸引的孩子会有多少?因此我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甚至是大部分缺乏自觉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离不开网络和电子终端产品,在许多农村地区和城市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地区,网络和硬件不能得到保障,开展此种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困难。如果一刀切的要求“普遍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我觉得对于这些学校的孩子而言,弊大于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非常新颖,也能够最大限度的做到“因材施教”,我非常期待有那么一天,所有地区的学校都能够有条件开展这种教学模式,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快乐地学习,自信地成长!愿这一天早日到来!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10

  一、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构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构成系统,要帮忙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此刻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这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

  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透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到达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带给帮忙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每学期让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的状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师提出推荐等。每次考试后让学生对自己答卷状况进行分析,进行自我评价,写写考试后的感想、体会。这些办法只要教师长期地坚持去做,必须会对学生数学学习很有帮忙,这也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会使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简单。

  二、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透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学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之气,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专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们还要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赞同时要点头示意,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评点别人发言资料中的优缺点。我们要透过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职责心,不要把完成作业当作一种任务,要让学生做作业前先准备好要用的物品,认真做好每一题后要再仔细检查和验算,要让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

  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要透过看书和向别人请教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出来,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整理和收拾好学习用品,做到有始有终。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数学书报的兴趣,让学生有阅读数学读物的良好习惯。研究证明学生的成才因素中智商仅占20%,而被人们忽视的情商却占80%。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构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去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能急功近利,时紧时松,不要因为要教学质量而对学生的坏习惯迁就,其实如果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课堂如同一盘散沙,教师难以调控教学局面,教学面向全体就得不到真正落实,要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句空话。

  因此,对学生的坏习惯决不能因为课改的'理念而一味地迁就,还是要严格要求学生,一切按规矩、制度办事。好习惯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好习惯也必须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还是决定于学生。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必须的作用,但并非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完美愿望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有的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如何使教师的善良愿望成为学生的愿望,让教师的教成为学生的学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最需要什么;只有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学习的状况和收效,但是,我们的教师却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经完全被异化,许多学生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完全没有了自我,再也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内省和反思,他们对学习已经变得十分麻木,迫于家长和教师的压力,又不得不捧起书本,但学习已经不是他们自身的需要,因此,学习效果低劣就不足为怪了。

  教师转变观念就是要减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师自己显示教育业绩的工具,不要把学生变成理解知识的容器,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我们始终不能改变教育的这一初衷。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其次,教师要耐心地帮忙学生克服学习上困难,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学生们会遇到困难,一般有两种结果:

  一是教师不能及时地引导和帮忙,学生知难而退,不去想办法,使其成为后续学习的拦路虎;

  二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忙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下学生自觉克服困难,扫除了学习中障碍,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给后续学习带给了宝贵的经验。显然,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就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也是经常性的事,但教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实践中,这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视,教师没有耐心,缺少对具体个案分析、指导,群众评讲是教师惯常采用的方式,而这时有些学生对学习资料已经没有了多少兴趣,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在这种状况下,教师的讲解对不少学生是徒劳无益的。

  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及时帮忙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会事半功倍,事实上不少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盲目顺从,学习低效,负担加重,从而厌学,造成恶性循环,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忽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要伴随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具体、细致、经常化,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11

  学习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新理念的诠释,所有的这些都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增长了不少的见识,让我感到自己所会的是多么的少、自己所知道的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这更让我迫切的意识到我们真的需要好好地给自己充充电了。不能再抱着自己旧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了,多吸收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上一个新台阶!

  首先评价学生不能只看考试分数,还要看思想品德、身体素质、社会责任感、行为习惯、学习热情、方法技能、科学精神等综合素质;再次对“知识”的定义认识要转变,改变认为只有书本上、课堂上的内容才叫知识的传统观念,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思想,使课堂的时空无限扩大;教师应有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观念。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本质上讲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适宜的教育环境中主动发展起来的。传统语文教育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教师也常以“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自勉,给人的感觉学校教育就如茶壶(教师)往茶杯(学生)里倒水一般容易。其实这种提法只适合于“传道、接业、解惑”的传统教师功能,当前的创造性语文教育以“教师带领学生去找水”来描述更恰当,所谓教学活动,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找水”,才有喝不完的水。

  课堂就是一个表演的舞台,问题是为什么表演,为谁而表演,怎么表演?那是理念的转变,方式的转变。课堂这个舞台没有天花板,告诉我们这个舞台无比巨大,教师在课堂上有无比巨大的创造空间,我们只有在这没有天花板的舞台上,才能诞生出优秀教师。

  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总之,今天我学到了很多,我觉得这是对我的心灵、我陈旧的教育观念进行的一次洗礼,我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新知,充实自己,让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12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13

  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就要奔着目标前行了,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到那里去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所以一定不是老师替学生到那里,而必须学生一步一步的走过去!

  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汽车里的语音导航又有什么联系呢?

  把学生学习比作是到达某个目的地,那么学生自己就是驾驶汽车的司机,作为教师,就是告诉学生目的地的方位,具体怎么走,是高速优先、还是距离优先等实际的行驶路径还是学生自己决定的。

  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同于语音导航系统的,语音导航系统几乎把每个路口的行驶要求都说的一清二楚,司机就只是支配了自己的双手控制方向盘和双脚控制速度而已,完全没有控制自己的大脑,只是“听话”的按部就班而已。这样最终虽到达了目的地,但学生依然未能记着自己来时的路,即便是原路返回都有一定难度。这也造就了学生只走路不记路的“应试”模式了。

  学生需要的不是详尽的“牵着鼻子走”,而应该是在走错时能够及时的得到提醒和修正。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会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散思维,举一反三的理解新事物、新现象,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到达目的地时,知道自己走过什么样的路,这些路是什么样子和叫什么名字。当再次需要这些路时,脑中能够迅速的提炼出来,然后为之所用。这才是真正的会开车!

  那么连贯到学习上,就是教师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不怕学生错,学生出现错误,及时的提醒或修正,典型的错误在全班进行强调要求。最终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时,让学生自主的回顾学习过程,就像是“来时的路”,遇到了哪些疑问,是如何解决的;新知识点是怎样的用处,对之后的学习会提供哪些便利呢,像新路车少路近一样便捷;把学习过程中磨砺的韧性保留下来,为今后的学校、社会学习提供最有利的学习品质。

  学生如何到那里去,一定是主动的去,教师就是学生手里的指南针,当偏离大方向时,指南针就能够给予提醒。古时的航海大家就是拿着一个指南针发现的新大陆、遨游的全世界的,他们有教师的引领吗?他们创造的辉煌就像正在学习的'学生追求的那样,所以请教师们做好学生手里的指南针,而不是那便捷交通工具上的语音导航。

  甚至有的教师不仅仅是语音导航,还是肢体导航,不但说着怎么走,还动手去“干扰”学生转动方向盘,恨不得自己坐在副驾驶位置去开车一样,结果一定是悲剧的。

  学生如何到那里去,需要学生学会学习,认真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亲力亲为,不做学习的奴隶。教师们,我们要做好的就是成为孩子手里的指南针,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不要做精准的导航系统,把孩子本应动脑的机会给剥夺了,这其实是无比残忍的。有时高科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14

  二年级现在在上10000以内数的认识,其中有几个问题我有点反思和疑问。

  题目:

  (1)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零二十;

  (2)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10个100就是1000。

  遇到这样的题目,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都会问老师,要写语文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其实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写哪种数字问题不是很大,主要懂就行了。但是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写语文数字和写阿拉伯数字是一定要区分的。所以就这个问题我请教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她的意思是最好给低年级的学生统一写怎么书写,即使这个问题不大,但是书写规范对于低段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后来我给学生们规范了下写法,数数的,以及数字的写法用阿拉伯数字,计数单位、数字的读法用语文数字。做了个规范之后,学生们的'作业明显有了进步,做题书写都规范多了。但其实我有点疑问,为什么写哪种形式的数字不重要还要给学生们规定呢,到后来高年级时又要给他们的已有认识进行修改,何必多此一举呢。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15

  今天我上了小数乘整数的第一节课。课堂上我没有使用书上风筝图,而是利用课本第7页的第2题表格:先填出课本的价格,再计算总价。因为新学期刚开始,同学们刚拿到新书,让他们直接在自己书上找出单价,这比风筝情景图更让他们感兴趣。而且让学生把自己寻找信息能以表格形式整理好,更简洁明了。我教第一个班级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学生都提出这些书一共化了多少元。根据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用加法解答。在反馈中有的学生直接口算的,有的同学是列竖式解答。我让他们说说怎么想的。然后我再次强调了小数加减法竖式中一定要小数点对齐。结果在讲小数乘法时,写小数乘法竖式格式错误很多,许多同学都是象小数加法那样写,只记住小数点对齐。

  在第二个班级执教时,我索性自己直接提出如果买5本音乐书要多少钱。3.4×5这个例题很有典型性,对于三种算法的理解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和对乘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处理都解决了。然后让学生计算买15本,23本多少钱。在乘数是两位数的小数计算中出现问题比较多:计算中间过程出现小数点;还出现先撇掉乘积中0,再点小数点…我是这样引导的:把小数3.4看作整数34后,就变成了整数乘法34×15,那么计算过程中还会有小数点吗?到底先点小数点,还是先去0,我让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明白,只有在小数中末尾的0才可以去掉,所以点上小数点后才是个小数,才具有小数性质,小数末尾的0才可以去掉;不然如2400是个整数,去掉末尾两个0,变成24,就缩小到了原来的1/100。当学生意见产生分歧时,却又说不清其中道理时,老师让他们在争论中,对比辨析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只有经过这样体验获得知识才是深刻的永远的。

  由于第二节选择的例题更有典型性,而且把本课要受干扰负迁移的小数加减法竖式索性回避了,所以新授课讨论时间比较充裕,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反思04-21

数学老师教学反思04-18

小学教学反思07-13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1-17

小学教育教学反思10-14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07-26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0-02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1-08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