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2 13:20: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1

  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地自觉地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机械反映论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正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特别是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认识向自觉认识的转化。

  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关注现在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鼓励学生敢于反驳,挑战权威,挑战课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上一学期的初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分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可测,不足够具有全面性、开放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点拨,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合拍;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发展。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二、对教学计划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个缺乏:

  (1)缺乏对教材内容转译;

  (2)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

  (3)缺乏对旧知识分析应用的螺旋上升的应用设计;

  (4)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5)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初一数学下教学反思3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一学年的时间过去了。从初来乍到的懵懵懂懂,到现如今的逐渐上手,多亏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指导,我所任教的三四班数学,上学期片区排名23和21,下学期片区排名23和16,虽然一个班稍有进步,但另一个班却原地不动。为此,应该对这一学年的教学工作做一深刻的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查找不足之处,继而制定措施,从而争取更大的进步。

  一、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总结的教学经验有:

  1、优生成绩要求稳。通过诸多次的考试发现,有些优生同学考试成绩不稳定,时高时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一是部分优生粗心大意,经常犯低级的错误。二是细节知识点掌握不牢固不扎实。利用课间或者中午的时间,找他们谈话,加以辅导。

  2、对于练习册答案的使用。上学期答案集体上交,利用自习时间让学生来更正答案,这种方法一来耽误了宝贵的自习时间,二来导致部分学生抄袭未学内容的答案。下学期,我改正策略,答案不上交,留在学生手里,晚上布置的练习作业,做完之后务必自己更正答案,把错题改正过来,不会做的题标注下来,一来节省了课上更正答案的时间,二来可以督促学生立即改正错误。但是,这一方法必须严格控制好学生不抄袭答案。我通过让学生在练习册后面写承诺书,保证不抄袭答案以及抄袭答案的处罚措施,第二天抽查学生作业,查看有无抄袭答案现象,一经发现,答案撕掉,绝不姑息,从而敲醒其他同学的警钟。可以允许不会做的,坚决不允许随意抄袭答案。

  3、小组合作的灵活运用。上学期,小组合作只是局限于前后四人,但成效甚微,有的小组成员间关系不太融洽,学习讨论氛围不浓厚,导致4号同学毫无学习劲头。下学期,明确了1、2、3、4号同学的学习任务,1负责4号,2负责3号,这种一对一的责任制,一段时间后略见成效。后来通过参观学习李校长的课堂,学习并借鉴了他的小组合作方法,不要拘泥于原地不动的小组合作,让课堂活跃起来,允许离开座位找自己信任的同学请教,但绝不允许讨论与学习无关的'问题,在这过程中,我严格把关好课堂纪律,随时了解每一组的学习进展情况。这一方法的运用,确实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更好地使3、4号同学获得实质性的进步。

  4、堂堂清的坚持运用。不管是上学期还是下学期,都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开始只是利用自习的时间,一节课都用来集中练习运算,但是进步不大。后来通过李校长的指点,每节课拿出最后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两三道计算题,然后上交批阅,查看明确错误点,继而进行专项讲解练习。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大演草的完成及批阅有待改进。学生的大演草,部分存在应付不认真现象,如:中间不分开;用铅笔进行作答;错了的题目不改正;抄袭他人现象。我在批阅上也存在着批阅不及时,找学生单独辅导不及时现象。改进措施: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标准完成大演草,不合格者,撕掉重写,

  明确严格要求,不允许学生得过且过这一心理。在批阅上,加班加点完成批阅,不耽误教学进度。

  2、对中游学生的管理有待提高。中游学生接受知识要比优生慢一点,所以对于他们,需要循序渐进的讲解与练习。

  改进措施:中游学生的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急不来,必须要有耐心,多次的讲解,学生还未听懂,这时要积极鼓励,决不能严厉呵斥,打击他们主动请问的积极性。

  3、讲课水平有待提升。对于新授课,严格把控好讲解与学生作答的时间,改变之前多讲少练的现象,将课堂交给学生。

  改进措施:加强业务学习,上网浏览,看书学习,多观摩听课,进行反思总结。

  4、数学学科能力有待加强。备课不充分,没有做好课堂生成问题,从而导致课堂上出现问题,不会作答的尴尬情景。

  改进措施:充分详细备课,参照教参书以及练习册,归类知识点,做好课件的制作。做中考题,多做多问,不懂就问,请教他人。

  以上就是本学期的教学反思,接下来的教学,在总结经验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和自己都得以进步。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2

  思作为一名学从教数学的新教师,不断摸索和学习中开展教学工作是我的工作本色。对于本学期的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我有所收获,也遇到了许多问题。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一、对教材内容的反思

  教材是如此安排,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遵循教材的编排原则,先易后难的教授学生。提到教授学生,目标新课标要求不是教学生知识,而应该说成教学生方法,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教师应该总体了解整个初中数学中所学习的内容有哪些,以便有针对性地教学。

  二、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学生是主体,教会他们方法才是重要的。以画图为例,尺规作图法,不是教他们如画平行线,而是教会他们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学会了这种方法,无论是画角平分线,还是画中线,高线,或者找中点等等,提示他们用尺规作图法,学生便知道怎么做了。再如不等式的性质,只要教会他们用不等式的性质的方法,在解不等式时他们就觉得简单了,就算是解不等式组时,提示一下,他们也能够想到借用不等式的性质。

  三、对教学对象的反思

  在教学时,必须全面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地施教,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在学知识中提高能力。

  我这里重点要讲的是后进生的话题。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点,他们中有先进、中间、后进的不同层次和状态。后进生变差的原因又很复杂,多是外在的、客观的,很难凭借他们自身的力量去解决。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要充分了解后进生,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千万不能置之不理,将其边缘化。

  四、对教学反馈意见的反思

  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体会:

  (1)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2)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我坚信只要我继续努力,更新观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规范,就一定能够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3

  画平行线比较花时间,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的情况也不是很好,特别当已知直线换了方向,尺在学生的手中要转好几次,才好不容易放对了位置,有的学生放了三角板,直尺又不知道该放哪儿了。过去,对于平行线的画法,我也感到很不理解,特别是用尺子移来移去,实在太麻烦,对于平行线的理解,学生只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而不相交的实质是“两条直线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学生并没有直观感受。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画平行线的'教学只能由教师传授给学生,他们也只能是机械的模仿,也就是简单的完成操作工的活动。但是如果把握住了学生的认识起点、学习起点,平行线的画法就不在是模仿了,学生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方法画:比如,如果只是单纯的画平行线,没有其它的要求,学生可以随意采用身边现成的学具,利用学具中的平行现象画平行线,这种方法虽然有局限性,但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它却是既快又好的方法。至于书上介绍的方法,说实话用起来确实很麻烦,特别是如果在操作中稍微有点移动,画出来的平行线就会有误差,麻烦很多,但无疑是最适用的方法,这一点只能让学生自己体会,体会画的每一个细节,其实每个细节处都是学生对平行线认识的又一次深化。画平行线是教学难点,我们不仅要立足于让学生学会怎样画平行线,更着重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画,注重对知识本源的探究。

  为了把书上简洁的方法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我认识到必须在书上的方法和学生实际掌握的方法之间搭一个台阶,使书上的方法“下得来”,学生的能力“上得去”才行。于是,我想到了平移,让学生重温平移的方法,把他们已有的知识迁移到画平行线中来。我先要学生拿工具在桌上做平移的动作训练,用直尺做固定“旗杆”,三角板做“国旗”,学生自由“升旗”,做平移训练;接着,画一条平直线,要学生跟着这条直线平移;当学生非常熟练以后,在让学生试移“斜线”、“竖线”,发现有困难,就引导他们适当地移动作业本,让“斜线”、“竖线”与自己身体平行,都变成“平行线”,他们很快就掌握了。

  画平行线是教学难点,我们不仅要立足于让学生学会怎样画平行线,更着重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画,注重对知识本源的探究。在上这节课时,我本来想让学生自学课本后,交流画法,试着画,教师板演画法,学生学习画,可这样一来,学生只能简单地成为模仿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平行线的含义,可以预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也许在完成作业时,也会有学生敷衍了事用直尺随手画出一组平行线,这样一来,在教学下环节: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一组直线是否平行就不易落到实处了。思考后,我认真地参考其他其他教师上课后的感受,在课堂中根据出现的问题,结合课标理念,采用合适的教育机智,以组织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探究画平行线的方法,这样一节课下来,我想学生对于怎样画平行线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了。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4

  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为不少同学进入初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初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负数这使一些习惯于自然数运算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产生恐惧心理就使一些小学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新生进入初中数学课堂。然而,有50%的学生认为,"数学学科最难学".通过调查了解,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的疑惑就是"我们该如何学好数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能忙着上新课而是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学数学?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首先要对数学感兴趣

  有些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就不喜欢学数学,其实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联系非常密切的,只要我们对它感兴趣了,学习它就非常轻松来了。

  二、要改变观念

  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六年级,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使你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既使是这样,对有些问题理解得不够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初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

  三、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学生在校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成绩的好坏,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新知识,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讲;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合理安排听课过程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练习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3、对于课堂中讲的知识及时的回顾、反思

  四、做练习及时巩固

  有的同学觉得上课老师讲的我也都会,可过几天在做题就忘记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做题不够多,没能及时的巩固,所以要想学好数学就应多做题,才能达到灵活运用。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5

  不等式的性质是不等式变形的依据,也是探索解不等式方法的基础,学生掌握好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是培养学生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良好素材。学生经历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打下了基础;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体会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类比等式的性质,降低了学生学习不等式性质的难度,也为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提供条件,初步培养类比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不等式性质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经历类比、猜想、观察、归纳、比较的探究过和启发式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增强了不等式的对比的视觉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象直观的发现规律,辅助对教学重点的突出。本节课的开始并没有直接提问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不等式的解集,而是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些简单的不等式及其解集;在不等式性质教学过程中也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出性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在“试一试”这一环节也没有先直接给出完整的解法而是让一个学生板书后发现问题才纠正补充完整。总的来说,这节课进行的还比较顺利,但和平时比起来自己感觉差了很多。由于前后各有一部摄像机,学生没有见过这种阵势,提前也没有演练,学生都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特别在学生探究不等式性质时,仅仅观察了给出的几个例子,而没有让学生再用其他的不等式或换其他的数加以验证,给学生留的空间太小,致使学生在对不等式的性质的认可、理解、记忆上出现了问题,以至于在做练习时不能准确熟练的说出是运用了什么性质,再有板书可能有些简单。今后要扬长避短,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6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现的初二学生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我们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以上,我们就初一数学经常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建议,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任何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同学们在学习中千万要避免形式化,要追求实效。任何考试都是考人的头脑,决不是考大家的笔记记的是否清楚,计划制定的是否周全。

  习习惯、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7

  结合初中数学大纲,就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要通过对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后,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界面关系,归纳和揭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们接触到许多数学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这是学习这一章知识的重点,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方法,按知识──方法──思想的顺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就能运用它们去解决成千上万分解多项式因式的问题。又如:结合初中代数的消元、降次、配方、换元方法,以及分类、变换、归纳、抽象和数形结合等方法性思想,进一步确定数学知识与其思想方法之间的结合点,建立一整套丰富的教学范例或模型,最终形成一个活动的知识与思想互联网络。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入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 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综合考虑,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有利于对其深人理解和把握。例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分类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标准统一、分层不越级),然后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最后归纳总结。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分类的方法原则,形成分类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般在知识的概念形成阶段导入概念型数学思想,如方程思想、相似思想、已知与未知互相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互相转化的思想等等。在知识的结论、公式、法则等规律的推导阶段,要强调和灌输思维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数的数与形的转化、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在知识的总结阶段或新旧知识结合部分,要选配结构型的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分数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在所有数学建构及问题的处理方面,注意体现其根本思想,如运用同解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应注意为简便而采取的移项法则。

  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在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应用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创设使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激发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人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汇成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恰当地展示其形成的过程,拉长被压缩了的“知识链”,是对数学抽象与数学模型方法进行点悟的极好素材和契机。在概念的引进过程中,应注意:

  ①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②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综合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

  ③巩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在变式和比较中活化思维。在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揭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灌输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直观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识发现规律,不过早地给结论,讲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充分地向学生展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通过范例和解题教学,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一方面要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从具体数学问题和范例中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并提炼和抽象成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数学思想观点为指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范例教学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例题和练习进行。要注意设计具有探索性的范例和能从中抽象一般和特殊规律的范例,在对其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展示数学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对某些问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从各条途径寻求答案,找出最优方法,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对某些问题可以进行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推论,让学生大胆联系和猜想,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对某些问题可以分析其特殊性,克服惯性思维束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一些条件、因素较多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系统综合各个条件,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其横向思维等等。此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解题以后的反思,优化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8

  《认识负数》一课是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借助数轴,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密联系生活,把生活中的负数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关于本内容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天气预报是学生熟悉的东西,熟悉的情境容易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随着不同城市气温的变化,负数也逐渐出现,自然而然引入到课堂,使学习的难度降低,而学生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零下的温度如何记录?我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讲解,学生有种豁然贯通的感觉,让学生体会+4和-4是两个不同的数,在“4”的前面使用不同的符号,是因为两个“4摄氏度”具有不同的意义。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把各个正数、负数都回归到原来的情境中去。

  二、让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去体验。

  学生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极富独特性与创造性。对于负数的认识,有的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而有的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学中我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运用比较认识的方法,组织开展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所具有的相反意义,领悟出零度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拓宽了学生对数的概念认识范围,并为学生将正数、负数、零整合到一个新的概念框架(有理数)之中打好了基础。对于练习题的运用,我力求创设一个开放的合作研究氛围,让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同桌交流,除了得出正数都大于0大,负数都小于0,在反馈的信息中获知,学生收获多多,探究热情高涨。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有些内容设计的过大,比如数轴的认识,课中只能是描述性的定义,只要让学生会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就可以了。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9

  初一是新课改年级,所以我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缺乏意识或者有时候抓不住重点和本质,缺乏对教学诊断、调整、纠错的能力。提高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敏感度。养成一种对教学的自觉反思行为、习惯。冲破经验的束缚,从而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形成“学会教学”的能力。

  从平时的练习和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惰性表现突出。在新授的知识中,理解的内容少,记忆的内容多,特别是学生对记忆,掌握不够,容易出现三天不记,几乎忘记的现象。另外家庭实验支手的少,上课提问鸦雀无声。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地自觉地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机械反映论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正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特别是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认识向自觉认识的转化。

  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关注现在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鼓励学生敢于反驳,挑战权威,挑战课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上一学期的初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分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可测,不足够具有全面性、开放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点拨,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合拍;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发展。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二、对教学计划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个缺乏:

  (1)缺乏对教材内容转译;

  (2)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

  (3)缺乏对旧知识分析应用的螺旋上升的应用设计;

  (4)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5)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三、对听课的反思

  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之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

  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

  四、征求学生意见

  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成功体会:

  (1)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2)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五、记教学中学生的独特见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见解。有时学生的解法独具一格,对此,教师应将这些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

  六、记教学再设计

  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并及时修订教案。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10

  一个多月来,我通过不断发奋,欣喜地看到传统的理解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代替。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一、成功的经验和感受

  1、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中,不一样的学生依据不一样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明白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2、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齐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超多存在。下方,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能够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我们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3、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上网查询,精心设计、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是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作业为课题资料设计的一节课,以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资料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4、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统计图的选取”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务必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资料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好处,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不足和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1、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2、注重新型师生关联的建立,在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联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联,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师主角转变上多做工作,增强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向开放型的`教师迈进。

  4、发奋提高自己的业务潜质,个性是驾驭堂的潜质和教材的潜质。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5、不断学习和提高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潜质,能制作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之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质量。

  另外,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袁鹏同学平时不太安份,但数学测评做得比较多,我及时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较为用心。而学生有好几个基础较差,理解潜质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与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办法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主角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11

  《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动手操作,拼一拼摆一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够多,这是本课中的缺憾。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在这节课中,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在探讨这个问题时,今后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不越俎代庖。小组讨论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跃课堂气氛。三、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所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补充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此外,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平时教学方式上的不足。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我有时操之过急,没给足够的时间,就自己说出来了。还有在重难点的地方考滤要周全些。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12

  对于这一学期的初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课堂教学的思索

  1、面对全体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才能,同时也存在着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培养优秀学生,也要关注普通水平学生,并重视后进生的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加强个别辅导,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为各类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2、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结构需要进行优化,重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毕竟,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则依赖于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深入推行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教师,我主要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我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我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们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我会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数学概念和原理。我鼓励学生通过实例和具体情境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我还注重在课堂中进行形式多样的评价。除了传统的笔试和作业外,我还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总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深入教学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备课的修正。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之为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备课就是谱曲了。反思一下,着重修正三点:

  1、备教材。

  进一步深入研究教材,科学处理教材。教科书中的例题和习题常常显得层次不够明确。因此,我们可以在例题和习题前设计一些铺垫或引申的问题,形成一个完整的例题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各自的成功。同时,要认真审视每节课的效果,找出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成功和失败的教训。

  2、备学生。

  备课的难点在于每个学生思维体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我们需要经常主动与他们深入交流,不仅限于课堂内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认真批改作业。我们应尽可能亲自与每个学生面对面,询问:“你是怎么想的?”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认知过程,并在讨论中进行批改。这样做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并激发学生在做作业时更积极地纠正错误。

  3、备练习。

  为了巩固学生的教学成果并检测教学效果,我们需要精心选择作业。

  具体而言,我们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1、选择与本课程内容密切相关、能够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应该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作业题目应该与之前学过的知识有关。我们需要考虑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熟悉程度,并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进行复习和巩固。

  3、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我们应该在课堂上花时间让学生反思易错点。这样可以为学生重新理解基础知识提供机会,从而使他们能够深刻地理解基础知识。以上是我对于如何选择作业的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不仅是推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引导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我下定决心要勇于探索,用智慧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用真情实感去关注和激励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13

  《直线、射线和角》一课,认识射线、直线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去认知,并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通过探索、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1、把学生带进生活中去认知。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虽然教学内容是教材安排的,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觉参与的。因此,我们不应该将大量的时间放在讲授上,而应为学生提供各种生活资源,让学习内容直观易懂。在教学中,我以一幅东莞城区到各镇区的线路图为切入口,让学生找一找,指出从城区到自己所在镇区的直线距离并显示出一条线段,让学生去回顾复习线段。使学生在生活资源中再次加深对线段的认知,并突出线段是有限长的。接着再让学生猜想把线段的一个端点去掉会是怎样?再猜想去掉两个端点又会怎样?让学生再想象中对"无限延伸"有了初步的感悟,把学生自然地带到了新课的学习中。在教学中,学生是根本,教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的疑质有时恰恰会生成超越教材的资源。本节课就有学生在学习射线、直线时提出"为什么书本上没有提到在生活中近似直线的例子?"这时,我巧妙的'利用了日常生活用品手电筒来让学生演示线段和直线。再让学生试着能不能演示直线,这时,学生恍然大悟,直观的理解了。因为直线两端都可以无限延伸的神奇,所以难以找到生活中近似直线的物体。这样,学生不仅掌握直线和射线,还对它们的特征有了较深的理解,初步感知了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区别。

  2、让学生带着发现走进生活去应用。

  生活中有许多客观事物的存在大家都没有去留意,就像牛顿之前没有人去留意苹果为什么只往地上掉一样,所以,作为老师应培养自己的学生习惯性地从生活中去思考数学问题,习惯性地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问题。在教学中,老师应留心捕捉,有心设置。在《射线、直线和角》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经过一点画直线"发现了: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在操作中,有学生告诉我在经过一点画直线时,感觉就象风车在转动。接着,受这个学生思维影响,其他同学也争先说出了许多旋转的物体。这时,老师的一个简单例子"一个图钉时不能将一张纸条固定在一个点上"的点拨就会使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跟自己今天的发现还会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是被许多人所忽略的。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才能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十分注重挖掘教材与生活应用的因素。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难发现: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这个看似简单的发现往往会被老师和学生所忽略,久了学生也就把这个发现忘了。我在这一学块上让学生得出结论后再利用这个结论去解决问题:"利用这个问题,想一想怎样才能又快又齐得排好这一行桌子?"学生经过一小会的讨论后得出了先让两名同学在前后拉一条绳子,再沿着这条绳子将桌子摆齐。这时,学生的思维也扩散开来,例举出了生活当中许多应用这一结论的例子。这样,学生在操作概括到感性实践中加深了对新知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14

  这是我在片区教学中上的一节数学公开课,经过片区小组的听课、评课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使我在教学中多了些体会和思考:

  《等式和它的性质》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现等式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回顾本节课,我觉得在一些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把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不能正确的把握操作的时间,没有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所提出的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

  的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的操作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探索等式性质1中用天平实验的时间过长,而且总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使活动没有真正起到最初的效果。

  2、学中没能注重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培养。数学教学的探究过程中,对于问题的最终结果应是一个从“求异”逐步走向“求同”的过程,而不是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沿着教师预先设定好方向去思考,这样控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研究等式性质1的过程,我是步步指导,层层点拔,惟恐有所纰漏,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

  3、对于性质1中的“式子”未能做到合理的解释。

  4、对于性质的运用,我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参与。

  改进方法

  1、个一小组做完实验后可以采取四人活动,让学生自己先去想你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由组长做好每一个组员的发言记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体会实验中所能发现问题的多样性,由每组派代表回答,从学生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等式性质1。这样的合作讨论,能使学生讨论的答案不再统一在教师事先限定的框框中,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多是老师始料不及的`,但也可能是精彩独到的。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2、在归纳等式性质1中,对于“式子”的问题可适当做引导。学生虽然没有学过整式,但却可以在第一个屏幕演示——两边同时加上一个三角物体的天平实验中,提出:两边加上的这个物体它的重量我们知道吗?有可能会是多少?对于这个物体的未知重量我们可以如何表示呢?从而引出把这个未知量当成一个式子看的概念

  3、对于等式性质的应用,可让学

  生在独立思考前提下进行小组活动,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和倾听的机会,每个人的价值作用都能显现出来,在这个过程,学优生得到了锻练,而学困生也在互补、互动中学到了知识,促进了发展。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15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下方我谈谈这一学期来我对的几点体会: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性七年级学生学习用心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动机所。

  二、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数学“爱”的火花。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记忆会深刻而持久,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个性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如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提出一般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忙学生了解每一章的'学习目的;此外,我还利用学生每一天的作业反馈和单元测验成绩的反馈,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适应生理和心理特点。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理解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在心理调动起来,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为了适应学习注意里不能长时刻集中的生理特点,每节课授课不超过分钟,剩下的时刻看书或做练习。

  四、寓数学思想于课堂。

  教学中数学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是数学科学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课本中没有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质。如有理数这一章个性突出了数型结合的思想,紧扣数轴逐步说数的对应关联,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习时引导学生思考一般情形下的结论,从中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促进其思维潜质的构成。

  其实,数学思想渗透到概念的定义、法则的推导,定理的问题证明和具体解答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站在方法论的高度讲出学生在课本的字里行间看不出的奇珍异宝,讲出决策和创造的方法,精心提炼,着意渗透,经常运用。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09-02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15篇)02-06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15篇01-01

初一教学反思01-07

数学教学反思09-14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05-18

数学教学中的反思06-07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1-08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05-13

数学教材教学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