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1
1、注重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活起来。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易冲动,因此在学习新课前先进行开火车的口算练习,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起学习的欲望。
2、创设情境,注意培养学生提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在学习新知识时,充分让学生亲身去经历,通过观察、独立分析,找出情境中的隐含条件,从而尝试把问题解决。从而培养、发展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习题的设计体现出层次性、思考性、目的性。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能用6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到达要求。因此在学习完例题后,通过尝试运用----找房子----口算竞赛这一系列的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既学得轻松,又充满自信。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2
今天我们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通过情景图、提出问题、推算得出9的乘法口诀后,我让学生观察、讨论9的乘法算式和口诀,
你有什么记忆妙招?经过一番的唇枪舌战后,孩子发现了很多“秘密”。
生1:我发现9的口诀中,一九得九积是一位数,其余积都是两位数。
生2:老师口诀是字不容易发现,还是看乘法算式吧.我发现。9的乘法算式积的个位加十位都得9。
话音刚落,下面已有人开始计算了。“老师还真是耶!陈锦珂‘陈老师’真厉害!”在这个声音的启示下,很多孩子都对‘陈老师’的发现予以了地毯是全面验证。不由啧啧赞叹。我又问孩子:“这种方法有利于你记口诀吗?”发现者‘陈老师’抢着答:“当然啦!只要我能记住其中一位,就可以推算出整个积。”
生3:老师下一句比上一句多9上一句比下一句少9。我可以利用上一句的积加9得出下一句的积,也可以利用下一句的积减9得出积。
“不错这是我们一贯应用的方法。”我对该方法给予了肯定。
生4:老师我们几个发现,上面和下面的积正好相反,比如:2×9=18,
9×9=81,18和81的十位和个位正好相反;3×9=27,
8×9=72,27和72的十位和个位正好相反;4×9=36,
7×9=63,36和63的十位和个位正好相反;5×9=45,
6×9=54,45和54的十位和个位也正好相反。我从中间往里记,45和54;36和63……就这样好记。
生5:我发现9的乘法算式,积的个位依次少一,十位依次增加一。这样用前一句的积来推算下一句的积。
“还有其他方法吗?”我问。
班里顿时很安静,意思是没有。我问这些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一种方法都有粉丝。
我立刻给孩子出了对口令练习,进行验证,看谁的方法快。几个回合下来,凡大数值的口诀都有部分孩子出错。于是,我选择了雪中送炭,现在宗老师找一位小老师她能给大家推荐一种不用背的手指记忆法。“管老师,快来告诉大家吧!”我极力示意她走到前边(由于,这个孩子课前跟我交流了妈妈教她的手指记忆法。由于她平时成绩不太出色,感觉她对自己不那么自信,我就极力给这个孩子创造了展示的机会。)。
这个小老师有模有样的给伙伴们介绍起了她的手指记忆法。“伸出两手,手心对着自己,从左边数依次为1、2、3、4、5、6、7、8、9、10,握住第一个手指,剩余9个,就是一九得九;握住第二个手指,这时左边是1,右边是8,就是二九十八,……连续两遍下来,孩子们高兴得不亦乐乎,个个手舞足蹈的'边比划边记忆。这时我再问:“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手指记忆法。”孩子们异口同声的答道。接下来趁着这股热乎劲,我让孩子们自由边比划边说,然后同桌互说。这时再和孩子们对口令,几乎没有出错的。这让我深深体会到:直观教学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它能够让孩子真切、形象的看到、感受到数值的大小,比起死记硬背、甚至是根据算式意义进行推算都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理,被孩子接受。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3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掌握了9的乘法口诀之后一节练习课,既是对9的乘法口诀的一次练习、巩固,也是对乘法知识一次比较综合的梳理。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分了若干个有针对性的小环节,串成本节练习课。
为了避免学生机械重复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口诀大王”评比:以自荐的形式进行比赛,谁在最短的时间里正确快速的背出7——9的乘法口诀谁就被评为本班“口诀大王”;“口算大王”评比: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快速的完成口算题的为本班“口算大王”。通过这个比赛环节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然后进入评星环节。首先是画图,如有3颗星星,圆形的个数是星星个数的4倍,画出圆形,画对一题奖一颗星。然后是解决简单问题,解答对一题也奖一颗星。比比最后谁得的星最多,评为数学之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给2道难易不同的拓展题,每答对一题奖励5颗星,谁得到10颗星就是本班的聪明之星。通过这样的调动,学生整节课学习气氛较好。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由于学生过于积极,课堂秩序有点乱:站着举手、边举手边喊“我”,看上去好像挺好,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有些环节耽误了一些时间,如评选过程中时间浪费过多等。在今后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4
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形成乘法基本计算能力的基础上教学的。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已经有了1-8的口诀的理解和编制经验,许多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本节课我总结如下:
第一,情境创设方面,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端午节划龙舟”的比赛情境中,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利用主题图,先让学生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通过提问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渗透数学思想方面。本节课通过归纳,比较,变换,转化等数学方法,明确目标,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形成。比如在“自护合作,探究意义”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对口诀的形成和意义的了解,引导学生归纳9的乘法口诀。在“探究规律”中,渗透比较的思想方法,观察9的乘法算式,比较算式发现规律,如相邻的每两个算式积都相差9;积的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为9;除第一句外,其他上下两句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反??,并利用规律方便记忆口诀。而在“练习”中,让学生在规律的寻找中,得到启发,每个算式的积差9,在计算9×3=9×4—9、9×6=9×5+9时,感受到转化思想的魅力。设计了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数、算算、编编、理理、说说的过程中,发现编制口诀的方法,经历了有条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
第三,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我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体验。时时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借师生间的愉悦合作、情感交流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了,动起来了,自己去回顾、体验、发现、构建,在有效的研究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体会到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的乐趣。此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个人探究、小组研讨、合作交流,力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以及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评价体系方面:本节课我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了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激励的语言:“你真善于观察!”、“你的发现与众不同!”、“你具有科学家一样的智慧!”;鼓励的掌声: “向你学习,为你骄傲!”;根据学生的表现,多表扬,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上课的
时候,我尽量把音量放到最大,充满激情,多运用肢体语言,有时还附带一些幽默的`课堂语言和与课上有所联系的课外知识,这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最后的总结中,我通过讲故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又拜师学艺,学会了八九七十二变,取经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妖怪打不过,三十六计,走为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通过故事中所涵盖的乘法口诀,在故事中使学生记忆深刻,在学到知识点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总得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第四,注重多样练习的设计。为了巩固新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口诀的优越性,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练习。在基础性练中设计了“填口诀”“计算”等练习;生活性练习中设计了计算多少天到达旅行地点等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验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同时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开展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单纯的口诀背诵不是本课教学的根本目的,真正目的而是让学生经历口诀的探索、验证、推理的过程,进而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因此,我在出示口诀后,采用一系列自主的探究活动,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创作和想象的的空间。再通过比较深入挖掘口诀的规律和特点,以求更好的掌握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了很多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最有价值的两条口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数学思考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推理和概括的数学能力。数学活动中,较好地体现了过程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体验了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让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的目的。情景串与问题串的构建,使学生身临其境,参与热情高,全身心投入到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
在教学中我虽然注重了情感的陶冶和习惯的培养,可是仍显得不够,尤其是在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效能方面有所欠缺。今后,在这些不足的地方还需努力,不断研究实践,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创新性教学。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5
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前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情况,可以知道,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多次经历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掌握了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基本具备了自己总结9的乘法口诀的能力。
《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曾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性,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总结1―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自己编写总结9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中积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然后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利用对比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学生小组学习进行的。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是因为我留给了他们的足够时间去思考,又给予了他们充分展示发言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自己编口诀,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方法,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本堂课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中的游戏的设计。本课设置了两个游戏:手指游戏和转盘游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后,学生虽然积累了学习的经验,但相同的学习程序,相似的口诀同时也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设置适当的游戏,既可以吸引低年级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前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情况,可以知道,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多次经历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掌握了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基本具备了自己总结9的`乘法口诀的能力。
《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曾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性,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总结1―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自己编写总结9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中积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然后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利用对比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学生小组学习进行的。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是因为我留给了他们的足够时间去思考,又给予了他们充分展示发言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自己编口诀,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方法,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本堂课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中的游戏的设计。本课设置了两个游戏:手指游戏和转盘游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后,学生虽然积累了学习的经验,但相同的学习程序,相似的口诀同时也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设置适当的游戏,既可以吸引低年级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6
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采用了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自主探究编9的口诀的方式。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能顺利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以及算式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是因为学生在以前的学习时有了一定的经验,会自主探究,自己编口诀。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不足之处:在全班交流、讨论所编写的口诀时,因为疏忽,忘记了一个重要环节:讨论袋鼠图上的数轴。数轴图实际上是乘法意义的所在,正是因为小袋鼠一跳9,再一跳9,9个9个地加起来,所以才有了乘法的产生。我在学生独立完成时,还进行个别指导,让他们9个9个地加起来算。但在全班交流时,却疏忽了这个环节。潜意识里,也有对学生的高估。因为1——8的口诀都是先几个几个累加,再引出乘法算式的,以为学生有相当的基础,就完全放手了。结果部分后进学生编口诀感到吃力,因为他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完全靠老师、同伴的指点,方法还未掌握,不先填写数轴图,直接编口诀;也有的学生偷懒,靠课前背出的口诀来填写数轴。这种不恰当的方法,如果当时我放慢节奏,好好讨论一下,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乘法口诀了。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7
本节课我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起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传统的教学要点,大胆地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变情境创设为直奔主题。
9地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已有了1-8的口诀的理解和编制经验,许多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这里没有必要故作“神秘“,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课的中心,“今天我们要学习9的乘法口诀,猜猜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谁能来介绍几句?”这样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来介绍9的口诀是哪几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变教师的讲解为学生探索和交流。
只有真正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背口诀,记口诀才会有方法。虽然在没有教之前学生都知道9的乘法口诀是哪9句,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明白每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教师引着学生说意义则没有这个必要,因此本节课中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口诀的.意义。当学生把口诀编完以后,就提出如下要求:“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算式或画图的方式把它的意思表示出来吗?”学生讨论交流画图,还大胆地上台展示和交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三、变机械记忆为有意义学习
记住9的乘法口诀是多年来9的乘法口诀教学课永远不变的主题。但如何指导学生记住口诀呢?本节课让学生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每一句的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欣喜的是我的学生都能发现各条规律,如相邻的每两个积都相差9;积的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为9;除第一句外,其他上下两句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反……,在学生说了很多规律后,我引导学生理解另一条规律: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为记忆9的乘法口诀作铺垫。
由于在寻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这里我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表达,以致没有时间巩固练习,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和进行适当的练习这并不矛盾,但是两者都需要时间,在探究这里舍得花时间,练习的时间就相对少了;探究如果不花时间那么探究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这两者该如何整合呢?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8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9页的教学内容。《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要求学生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我这节课基本上是按照导学案的步骤来的,没有用课件,因为学生已经学会用1---8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此基础上,学习这节课就非常简单了,学生完全可以按照导学案的步骤一步步自学完成。但是,讲完一节课都会有得有失的,下面就自己的得失谈谈我的做法:
一、由复习引出教学内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很快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因此,我由复习相关内容很自然地进入了本节课。如:我先让学生用手来回忆背诵9的乘法口诀,然后出了一些用1----8的乘法口诀求商、求积的口算题,让学生边口答结果边背出所用到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部分的教学采用了:引放结合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很简单,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完成,只需要在重点部分点一下就行。先让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的设问导读部分,在第一题列算式的.时候,部分学生列了乘法,虽然乘法也对,但是要注意到“可以摆几行?”的“?”的话,解决这个问题涉及到平均分,应该列除法,大部分学生知道列除法,但说不出来为什么,这时就需要老师适当的点一下。
三、练习部分:利用游戏活动进行训练;
为了不让学生做题时无趣,让学生动起来,就必须要依靠游戏活动。因此,在本节课的练习训练中,我设计了一个送信件的游戏活动。此活动的设计不但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改进。比如说:游戏活动时,课堂纪律有点乱。在送信过程中,收信人没及时发现送错的信。此环节中,如果按小组有顺序的送信,收信人就可以看清信件上的内容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时间未掌握好,临近下课,学生还在做练习;课堂小结匆匆结束。如果此环节不再进行,在游戏结束时进行本课小结,效果会更好些。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9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册教材中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本节课《9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注重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与反思
表内乘法是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本册教材里集中进行表内乘法的教学,“表内乘法(一)”教学乘法的意义和2~6的乘法口诀;“表内乘法(二)”,教学7~9的乘法口诀和“倍”的概念。本节课力求让学生在理解乘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9的乘法口诀。
本节课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将所有相关的乘法算式排列在口诀表的两边,目的在便于学生理解一句口诀可以用于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也自然地渗透了乘法的交换律。同时,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如“对口令”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
本节课还注重了把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学习乘法计算的目的是用它解决问题。教学中注重了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索,理解乘法计算的含义和方法渗透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例如本节课中要求学生根据赛龙舟情景图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进行解决问题,使乘法计算教学与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的机会练习乘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10
《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了1至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这之前经历了多次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掌握了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基本具备了自己总结9的乘法口诀的能力。所以编口诀并不是这节课的难点内容。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观察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变重知识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来实现课堂的科学化、自主化,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
回顾整堂课,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本节课复习导入部分我设计为口算复习和填空格两部分。通过口算乘法算式,回顾1至8的乘法口诀。通过填写袋鼠跳格图,强调“依次加9”的规律。目的是利用乘法的意义、加法的计算等基础知识作铺垫,为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注意了知识的连续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从我国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引入赛龙舟的场面,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不仅体会到了龙舟比赛热闹、激烈的场面,还从定格的画面中体会到9的乘法口诀是为了解决9的连加的实际问题而产生,即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这样不但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3、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口诀,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课件的动态演示依次提出问题,并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能解答问题的算式卡片。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运用学生已有的编制口诀的经验和方法,自己去思考、探索如何创编9的乘法口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记忆口诀的`环节中,我让自己成为引导者,让学生自主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发现口诀中积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用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
4、设计层次性强的练习。
本节课的练习由浅入深,由简单的师生对口令游戏开始,口算乘法算式主要是对9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然后以看图列式的形式设计了“过三关”练习,对9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习。再以解决问题为主设计“我来考考你”的开放性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11
自学9的乘法口诀能够准确地填写和口诀,掌握了初步的编制口诀的方法,可见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一样可以对其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但这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即所讲内容适合自学的情况下。
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遗憾:学生介绍口诀时个别后进生的表达力较差,对教师的要求听不明白(课上提问较多得是中下等生),让其回答问题时浪费的时间较多。教学之后感到有得有失,正是由于让学生自学及回答问题时占用时间较多,所以课尾安排的只是拓展环节没有时间了(与语文教学结合介绍“数九歌”,让学生感受9的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即一九、二九不出手……中的一九就是从冬至后开始得9天,二九就是十八天),只有忍痛割爱,没有向学生介绍只有放到自习课上了,象我意料的一样,学生对这样的很感兴趣。另外,在介绍课后中的一道了解的题目时,由于时间关系,学生观察的并不是很细致,如果有时间,聪明的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到规律,其实这样的规律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运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对有一个了解,将数学的方法进行渗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思考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进而想数学。课后我想如果上学生自学的能力再强些,回答问题在顺利些,或许这节课上的会比这精彩,但是课堂上发生的情况有时是不在我们的预设范围之内的,所以,只有利用好课堂中随时出现的问题,把教学效果争取做到最好,这也是我的教学中一直追求的目的,一直想达到的最佳境界,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12
《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49页的内容,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已多次经历了编写口诀的过程,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在教学时我注意激活学生的知识能力储备,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老师的引领下自主完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找准认知起点
学生的经验,是学习的宝贵财富,如何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那如何找准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利用这些经验实行认知的“正迁移”,是整节课的重要环节。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通过1-8的乘法口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对于9的乘法口诀,虽然是教学的新内容,但在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中,或者学生与家长的交流中,或多或少会“知道”“了解”有关9的乘法口诀。根据这一学情,我在引导学生根据给出的已知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编问题。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很快编出了比较有教学价值的问题,而且解答正确率非常高。同样的,在后面让学生说说若突然忘记了其中一句九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如何来回忆时,学生想出了许多好方法,如利用前一句口诀和后一句口诀相差9这个规律来算得数;利用加法来算得数等等。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这都得益于前面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这里老师并没有花多大的力气,学生通过平时积累的经验能自主完成学习的任务。
二、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因为9的乘法口诀比较特殊,有着许多规律,所以在记忆口诀时,允许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忆口诀,照顾学生的.不同差异。特别是,老师后来介绍的“手指记忆法”,学生很感兴趣。我先请一位同学上台边背9的乘法口诀边演示过程,其他学生仔细观看,然后带领学生一起伸出10个手指头,自己边动边记忆,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效果很好。提供多种巧记口诀的方法,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利用抽象的规律来记忆口诀,让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用手指记忆口诀,让不同层次的学习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三、需要改进和商榷的地方
1、时间处理不够合理。
我在如何巧计9的乘法口诀和探索特殊规律“几个九比几十少几”这两个环节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导致后来的练习做得比较仓促,不够到位。特别是“9元超市”买东西这道练习题,本应该让每个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想买哪几件物品,要付多少钱,可是由于时间原因,我只是让个别学生回答,就匆匆进入下一个环节。实在是可惜。我发现自己平时上课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要么来时间不够,要么课上好了还没下课。看来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也是个大学问啊。日后需多学习,多研究。
2、学生参与面不广。
本课的练习相对来说少了点,而且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参与面不广。第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根据一句乘法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我只是指几名学生回答,并没有给与每个学生说的机会。我想这里改成同桌互相说一说比较好,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说的机会了。第二个抢答题更是聪明学生的天下了,一些后进生根本没有回答的机会。这里若改成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再校对答案,实效性更高。第三个“9元超市”买东西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很好地将这
道题目与生活联系起来,没有将这道题应有的价值体现出来。看来,以后设计练习题一定要多考虑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对教材的处理设计,对学生的引导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一定会多思考,多研究,使自己的课堂逐渐走向有效!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13
9的乘法口诀是新教材二上内容。由于接触小学生的时间太短,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向丁主任和其他同事请教,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预设。了解到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加法与乘法的转换,明白了乘法的意义。而且本节课之前学习的其他的乘法口诀为9的乘法口诀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上完课后发现了课上的很多问题,结合教学设计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由于一年级留有口头暑假作业,一部分学生在暑假已经将乘法口诀记得比较熟练,在学习乘法口诀填表格的环节中,本来设计意图是两个9相加得18,学生直接喊出二九十八,忽略了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并且表格结果处理的过于匆忙,没有将表格进行拓展渗透,更没有达到于老师所说的,了解全部学生的情况,教师放手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变齐的过程。
另外,选择最后一个习题数量过大,小部分同学画出8行9列的圆圈代替向日葵的时间太长,如果换成2行或者3行更容易接受。
以后在执教本课内容时,我认为还应该在下列方面做努力:
一是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寻找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对口诀的记忆,还要在运用口诀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二是要运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信息,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逐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14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通过前面几课时的教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我认为口诀已经是学生的一种认知基础,从各种情境去获得口诀对于学生已经没什么期待可言。所以,我从口诀出发,设置了这样几个环节,使学生发现了规律,掌握了口诀。
1、首先,我让学生先猜测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再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乘法口诀,并依次列出口诀,把这个基础直接进行呈现。这样设计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指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的要求。
2、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开展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单纯的口诀背诵不是本课教学的根本目的,真正目的而是让学生经历口诀的探索、验证、推理的过程,进而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因此,我在出示口诀后,采用一系列自主的探究活动,先让学生选择几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验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创作和想象的的空间。再通过比较深入挖掘口诀的规律和特点,以求更好的掌握。
3、在分析口诀的时候,我作了全面周详的考虑,纵向呈现口诀,学生通过比较找到了各种不同的规律,接着我再把口诀中的积用数字的形式出示,学生马上又捕捉了到信息,发现了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和是9,而且找到了二九和九九、三九和八九等,它们的积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是相反的,教师相应地用课件演示。口诀的记忆一向是个难题,学生往往进行死记硬背,遗忘率比较高,这节课我通过两次让学生找规律使学生找到了窍门,知道了怎样推算口诀,强化方便了学生的记忆。最后,运用课件演示用扳手指头的方法记忆口诀。即从左往右数,第几个手指弯曲表示几九的几。
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课始重激趣。
通过向学生介绍九九歌谣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
2、课中重引导。
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新知识,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记忆方法一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本身的规律;记忆方法二,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技能;记忆方法三,培养学生善于联想、发散的思维习惯。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习的本领。
3、课间重交流。
教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合作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4、课尾重拓展。
课尾再次回到 九九歌谣,达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同时又介绍乘法口诀的由来,既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数学很神奇、很有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15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本结构和规律,学生对于在情境中发现获得口诀已经不再期待。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于,熟练的进行9的乘法计算以及熟练的运用。
1、 课前激趣。
通过向学生引入课本教材上的情景图,激发孩子们对于本节课,本例题情景图的兴趣。
2、课中引导。
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新知识,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引导孩子们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对乘法各部分表示的含义的认识。引导孩子们学会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并且正确的'运用乘法和口诀。我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习的本领。
3、课间交流。
我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合作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4、课尾拓展。
课尾通过抽取卡片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并领读口诀的小活动,加深孩子们对于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此活动在原有的计算上加大了一定的难度,也变换了一下练习的形式,使得孩子们颇感兴趣。
不足之处:
首先从教学设计来说,我总是更关注课堂的整体设计,而对于一些细节问题,却没有很好的把握,在教学规律中,也没有突出重点,难点,使本节课的教学没有一个确切的重心。
其次对于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我没有让学生去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规律可以帮助孩子们记忆口诀,极大激发他们记忆口诀的兴趣,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我没有将这一环节加入其中,使得孩子们的记忆有些机械式,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孩子,可能记忆有一定难度。
最后我仍然深深的感受到,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语言一定要精炼利落,并且提问要有针对性,这需要我反复琢磨反复打磨自己的教态教语,这也将是一个长期并且不断努力的过程。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6-19
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05-28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7-05
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02-22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4-22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03-10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07-26
9乘法口诀教学设计01-30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5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