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14 21:54:5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

  这是一节练习课,重在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所学的知识,前面所学对于基础好,思维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是很好地掌握了。但是,对于那些稍微落后一些的学生来说,掌握得还不够,所以我精心准备了这节练习课,查漏补缺,巩固所学。

  我设置了一个有趣的导入,让学生很快记住了不能忘记进位1,在后面的练习中我也强调了几次,发现忘记进位1的情况是少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写了进位1,但是在计算式还是忘记把1加进去,所以后来我就让两个小朋友上来做一道题,一对一错,让学生自己来讲,主要是让那些基础不大好的`同学来讲。在这节课中,我发现如果我在练习之前把主要的知识点和易错点讲出来,或者让学生自己讲出来的话会更好,这也是我以后要注意的地方。练习部分我尽量做到有层次,由易到难,但是还是有些地方设置的不够好,在讲解时生怕学生听不懂,努力讲很多,后来发现,老师努力在讲很多话的时候很多学生并没有在听,所以老师在该讲的时候讲,不该讲的时候就不要讲,尽量多让学生自己来说,这样学生会更愿意听一些,而且更能体现生本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2

  九加几是二十以内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时,春教学反思5篇。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九加几在教学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又是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九加几的例题,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的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通过多种练习的巩固,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应用意识。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本班学生已有的经验,他们对于“凑十法”这种术语学生很陌生。但是已经有很多学生已经能尝试算出九加几等于几。争对本班学生原由的认知基础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1、口算9+( )=10

  生1:9+1=10

  生齐:9+1=10

  2、9+1+2=9+1+6= 9+1+3=9+1+5= 9+1+7=9+1+8=

  生1:9+1=10 10+2=12

  师:非常不错!你把计算过程也说出来了。(之后所有的学生都如此说出了计算的过程。这两道口算层层相扣,由易到难,互相递进。开门见山到如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二、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体现学生多种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比如:点着数、接着数、凑十法等。着重讲解凑十法。

  三、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尝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结合九加几的题目,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包括新课到如中从现实问题因如计算问题:通过学生提出有几盒饮料?进行解决。把解决问题与计算问题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还有后面应用部分,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跳绳的与踢毽子的一共有几人?(9+3=12)

  2、跳绳与跑步的一共有几人?(9+6=15)

  3、跳绳的与跳远的一共有几人?(9+7=16)

  4、跳绳与数饮料的一共有几人?(9+8=17)

  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许多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体验形成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十几减8、7、6 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十几减8、7、6-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并掌握十几减8、7、6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设置情境,把十几减几的计算教学蕴含在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在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在抢答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出示了一幅笑脸图(每次我对学生的奖励就是发一张笑脸的贴画,学生特别的喜欢),动画设计圈起其中的9个,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复习十几减9),学生很顺利的解决了。还是同样的一副笑脸图圈起了7个(迁移新授——十几减7),又怎样提出问题列算式?这一问题是本课的新知识点,我并没有对新授的内容做任何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尝试,是在学生顺利解决十几减9的问题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正向的迁移,并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算理,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进而我又出示了一组帮助养鸡场叔叔阿姨解决十几减8及找寻宝物解决十几减6的问题,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计算方法。在新授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很自然的进入了上课的状态。

  二、在教学中时时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根据教材赛跑分组的情境图,我这样设计了第二环节:有8个跑道,15个人分为两组,第一组9人是否可以?课前我已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了简单的浏览,学生把15人分为了8人和7人两组,也有同学分为了9人和6人两组,我抛出这个问题后,一些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可以分成9人和6人两组,教学反思《春教学反思5篇》。这时我让不同意见的学生试着辩论(辩论是我上个月开始的一个新尝试,意在试着让存在不同意见的学生用简单的语言互相说服,老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在讨论中学生明白:8个人的跑道是不能9人一组的.。同学交流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也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强调提出的问题应有价值,符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检测中的《小兔拔萝卜》、《漂亮的花》等题都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反应也非常好,解答正确率较高。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尝试与探索中获取知识,而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与必要的指导。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力求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

  三、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独立列式解答,这样做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计算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学习更应该是学方法,而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这也是我本节课最大的感触。作为老师应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启发,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掌握学习方法及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科学的归纳总结更为重要。

  五、最大的遗憾:

  1、课堂缺乏深度。课堂上我和学生共同总结了-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数一数算一算等几种方法,对于这几种方法学生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计算都比较到位,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减数看做十,先用被减数减去减数十,然后再加上减数中多减的数,对于这种方法许多同学理解有困难,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为以后学习估算打下好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课前设计不足,如果再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可以更好的实现算法多样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遗憾之二是学生动手操作即摆小棒这一环节处理得不紧凑,有极个别孩子摆的方法过于琐碎,这样也为后来的算法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种因为个体差异造成的孩子之间的学习差异在当时的课堂上应该有教师更为细致的引导和讲解,当时的我没有更好的利用机会。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使学生的才智在世纪中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也是充满遗憾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应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时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是我对课堂孜孜不倦的追求。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3

  对于一年级数学来讲,计算是基础又是重点。我认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又要以10的组成与分成为基础。如果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应该是没有阻碍的。所以,在教学9加几的时候,我先巩固学生学过的10的组成,让学生能很快的知道看到9的想到1,1的凑数是9,看到8的想到2。先让他们知道如何凑十,然后就加快口算、计算速度。直到他们非常熟练的找到5、6、7、8、9的凑数。接下来我就重点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思考过程与方法。

  先引导他们想怎么样计算,要怎么样去想?没有料到的是,两个班都有一个学生都能按我预想的要求说出了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接下来我就对学生说出来的进行讨论,让全班学生参与,然后我再重点的讲解计算的过程和方法与道理。结果学生做起很得心应手,非常的感兴趣,原来要用数手指来计算的学生,现在能心算了。他们那高兴的'样子啊,我看了有说不出来成功感。然后接下我并没有上新课,在9加几的上面多用了一点时间,让他们做得有味了,我才教学8、7、6、加几,在这儿我没有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进行思考的,我就直接让学生只想大数的凑数,但还是让学生明白也可以想小数的凑数,那样做要难一点。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4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习9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习5、4、3、2加几,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凑十法,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用凑十法,只有少数学生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5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中,加深10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理解,同时感受数学的应用意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充满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用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力的重要源泉。在故事的讲述中设置许多问题,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有趣的故事,结合课文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2、探究与合作相结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像58+6=?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用学具分别表示58和6,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想的?对不同的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然后我简单的说了进位现象及进位点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先练习,试着自己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学生计算的劲头很高,问他们有问题吗?都一致摇头说没有

  计算结果很快交上来了,我发现学生的错误比较多。总结错误类型有:题目数字抄错导致计算错误;该进位的没有进位横式得数漏写。

  我想学生是会计算的,只是很容易出错误。我没有过多的批评,让孩子一一订正之后,总结了几种主要的错误情况,让他们分别对号入座,并且一起总结出了检查的三步骤:

  一、读两遍题目,横式一遍,以防抄错题;

  二、检查横式的得数有没有漏写;

  也许是刚刚经历了错误,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吧,练习时学生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了。

  3、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练习时,为了避免学生单调计算的枯燥性,我设计了“找朋友比赛性的练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多样化的练习题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对学生的巡视不够彻底,学生说算理的过程不够完整。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我围绕如何把计算课上“活”进行设计和实施,改变了以往计算教学的模式,在学生自主探索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较好地处理了算法多样化和一般方法的关系,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下列两点思考尤为深刻:

  1、计算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

  我看过也听过现在许多教师对计算教学情境的创设,千方百计地寻找生活中的情境,往往不是从“买东西”引入,就是从“分东西”开始。许多情况一旦导入新课,就脱离后面的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教学本身。情境化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而作为数学学科能吸引学生的`,恐怕不仅仅只有创设情境。本节课没有刻意追求时尚的外表,没有开展一些华而不实的活动,但整节课学生的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本节课就以“选取3个数字→组成6个两位数→列出9道算式→研究算法”这样一条自然流畅的“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自然的“纯数学”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2、计算教学的价值是什么?

  计算教学的目标如果仍然停留在完成“双基”那是远远不够的,计算教学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应将计算教学内容作为学生思维平台,让学生在紧张或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首先,让学生通过数字与数字、数也数的搭配活动,训练学生的有序思维;

  其次,在解决例题时,我没有像教材那样规定学生用惟一的竖式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进行多种算法的研究,并有意充分展现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自我欣赏”时加强对比与反思,从而在这些算法的求同比较中获得对算理本质的认识——那就是把两个两位数进行分拆,再按相同计数单位相加,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道理。这些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此外,练习设计追求开放性,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充分发散思维;

  第三,通过多层次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作出积极的选择,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潜能,进行有效的个性化学习,真正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最后,教学过程的开放,带给学生宽松、安全和自由的探索氛围,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投入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上,就显得非常有个性化。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7

  今天上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感觉学生学得很累我也上得很累。现在重新给这节课整理一下思路,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首先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把新知识转化成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教学。而要较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达到很熟练的计算程度。这部分知识对部分学生来说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首先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但是,学生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时,对于计算的过程方法也就是表述:先算(),再算(),有一部分学生还没能熟练地表述出来,所以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个内容时,学生也一样没能很快地说出计算的过程。特别是到再算()时更是一个难点,或许是在上前面的内容时,我没有特别强调“拿先算出的得数来加上还没有加的另一个数”这句话的`原因吧。

  其次在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时候,我因为担心时间的问题和课堂纪律的问题,所以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进行摆一摆、算一算,而是我把小棒图画在黑板上,然后围绕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学生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听一听、练一练中学习,虽然教学目的达到了,但是感觉学生的感悟没有那么深刻,所以也是造成对计算的过程方法表述不够清楚的原因吧。

  因为一直都在强调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虽然这为后面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做练习时感觉学生对利用“凑十法“凑成整十数这个方法不够熟练,不喜欢用这个方法来计算,虽然我们提倡算法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用,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样对于后面教学简便计算应该是不利的,因为凑十法是简便方法计算中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

  教学完这节课,我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确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性很强的学科,可说是环环紧扣,一环脱落,将直接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而上面存在的问题说明我还要更深层次地去思考一些问题,备课要更加充分,仍然要努力填补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8

  这节课先由复习了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开始,巩固了竖式计算中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方法。这样的复习即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由情境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课堂中我创设了田园小卫士检查白菜地的情境,根据已经检查的数目和没有检查的数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列出进位加的`竖式时,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学生算出结果后由教师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同样是让学生尝试验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接下来的试一试需要解决新的问题,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规则,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再交流。在这里还要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

  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憾之处:

  第一,虽然重视了小组合作,但小组合作还要注意在学生已经独立思考后再展开,否则学困生会受到思维活跃的学生的限制或中懒于思考,要留出大块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

  第二,课堂上有的孩子认为计算很简单,没有重视,草草的看题,审题就更谈不上了。在写竖式时就会把数字写错,如136+478,结果写成了186+478 。再有一些孩子写作业时不能集中思想,总是会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这样出来的计算题谁能保证它的正确性?还有数位不对齐,加看成减,……看到这些情况,孩子们都会说是粗心。粗心是什么?为什么孩子要这么粗心呢?粗心也与孩子的学习习惯密不可分,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或者是边讲话边做作业,……这些都值得我们老师格外关注,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用一生的,从起点开始就要好好抓,不能放松。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9

  对计算教学来说,既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合理地计算,还要求能够掌握灵活的计算方法,在明晰算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使计算教学有创新,就必须让计算课“活”起来。下面的'教学案例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案例1]导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将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大家高兴吗?在这一天,老师将为大家请来艺术学校的8位小演员为大家表演精彩的节目呢!学校也将为大家准备一份小礼品——(师出示)每人一袋金丝猴奶糖。

  师:请大家帮助学校算一算,我们班需要多少袋糖?

  生1:我们班有56人,一共需要准备56袋糖。

  生2:还有8位小演员呢,还要准备8袋糖。

  师:你真是一个有心人!好,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56+8=

  [点评]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师设计“庆六一”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这种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导入数学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2] 新授

  师:怎样计算56+8呢?我们一起来用小棒摆一摆。请同学们迅

  速拿出小棒,看谁拿得最快!

  师:(指一名学生)你的小棒拿得真快,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拿的?(先拿5捆和6根,再拿8根)

  师:摆一摆,56根小棒加8根小棒,怎样摆才能使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摆毕,同组交流,指名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操作边汇报)

  生1:从8根里拿出4根,56根加4根是60根,60根再加4根是64根。

  生2:从56根里拿出2根,2根和8根凑成10根,54根再加10根是64根。

  生3:6根加8根是14根,50根加14根是64根。

  生4:52根加8根是60根,60根加4根是64根。

  …………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摆法,你喜欢哪一种摆法?你能根据你的摆法试着说一说怎样计算56加8?

  (小组合作,互相交流。)

  学生汇报:

  生1:56 + 8= 64 生2:56 + 8= 64

  (60) 4 4 54 2 (10)

  想:56 + 4 = 60 想:2 + 8 = 10

  60 + 4 = 64 54 + 10 = 64

  生3:56 + 8= 64 生4:56 + 8= 64

  50 6 (14) 4 52 (60)

  想:6 + 8 = 14 想:52 + 8 = 60

  50 + 14 = 64 4 + 60 =64

  …………

  师:经过计算,我们班需要准备64袋糖。看来呀,计算56+8的方法还真不少呢!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这些方法中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组的同学说一说。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0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全体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思维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学生关注的情境。

  情境创设要体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或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物入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节课的情境设计紧扣教学主题,富有数学味。这个情境看似简单,但不会给学生一览无余的感觉,因为每棵树上都有两种颜色的苹果,简洁中蕴涵着层次性。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两棵树为基准,大多数学生能很快列出8+5=13的算式,直奔本节课的主题,显示出该情境的直观性,满足大多数学生成功的愿望。以苹果的颜色为基准,部分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出7+6=13的算式,这样给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个机会,显示出该情境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现。同时该情境把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例题和协地统一起来,极少其他非数学因素的干扰,使教学环节的衔接非常自然,在教学中发挥了高效性。

  进一步用“凑十法”口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我以此为支点,在教学中进行生成点的选择。当让学生说说两棵树一共有13个苹果用算式怎样表示时,居然有学生列出了10+3=13的算式。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1

  学习完了进位加,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首先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还为学生设计了为皮卡丘买商品的活动。这样不仅较好地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这时有学生反驳说如果要进位的话,你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当个位向十位进1后,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写,这样比较麻烦,所以不能从十位算起。学生说得非常好,但我没有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试试,而是继续按教案进行教学,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把课改的理念完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别学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进位写几进几的方法,需要课下在进一步的辅导。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2

  在上周上完这节《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课之后,数学组进行了教研活动,让我也有机会听到各位老师对我这节课的一些意见和建议,结合老师们的评价,我又一次对这节课在设计上的一些细节进行了思考,针对学生在学习进位加法上存在的困难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收获:

  一、完整讲解算法。

  本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释算理上,解释“个位满十要怎么办?”怎么出现进位的‘1’的?”对于这些问题,我通过摆小棒来解决突破。但是,我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班级里的部分学困生,搞明白了个位上怎么算,但是进了位之后,怎么算就很模糊了。于是就有学生在作业里反应出一个现象,个位满十只管进位,小“1”也大大方方地写在横线上,但进位之后的十位加法,依旧如不进位加法一样算。并不把这个“1”当一回事儿。再问她,这个“1”怎么不算啊?他(她)也是一脸的茫然。

  分析原因:学生明白了个位满十要进位,但怎么进位并没有很好的掌握,主要因为我在教学中也是一句话带过。没有在新授的最后,概括地、完整地讲述计算的过程,也没有引导学生来说一说。可能对算理讲得比较多而忽视了算法。张老师提到的建议颇有几分道理。算理固然要讲,但讲了也不一定学生们都懂,因为学生之间的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算法一定要讲透,先学会怎么算,等学生的知识水平成长到一定程度,他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算理。注重算理的同时,不能忽视了算法的重要性。

  二、练习中的连续进位的问题设置合适吗?

  在专项练习中,有一道4555的连续进位题,当初在备课时,也考虑了一番,是否将此题列入本节课的'练习中。因为连续进位超出了本节课的知识范围,但在书本的课后练习里又有涉及。在评课过程中,老师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在教研活动之后,我认真回想了当初课堂上的情况,学生在连续进位的时候,不知道十位和百位上的数要怎么填,甚至出现了550或10100等情况。而我给出的只有口头上的解释,学生似懂非懂的情况下,我开始讲解下一题。显然,这道题对学生而言是有困难的。学生掌握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但是学生在遇到十位也满十的时候,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了!事后我考虑再三,认为这题不放在练习里,放在第二节课上,而且可以借助小棒、正方体或是计数器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连续进位。这样,学生的理解可以更透彻,掌握可以更扎实。

  三、比较的方法不仅仅在利用“<”和“>”

  在解决“带50元钱够吗?”的问题时,我直接想到的是拿算出来的56与50比较,因为56>50,所以不够。老师评课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比较两数的大小,不仅仅只能用直接比较的方法,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减法,再比如以后学习分数的性质之后利用的除法等等。而我的教学就将我思维的局限性固着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知识的拓展和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3

  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计算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也一直是教材编写所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本课的难点如何去突破?新课程的理念如何去体现?经过一翻思考,我有了自己的主张:笔算的难点如果靠大量的练习题去巩固,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计算的正确率也不见得会很高。在笔算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忘记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或者忘记把进位的1加进来。针对这个问题,如果能想个好办法让学生不忘记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教材的主题图,三年级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已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等概念,对于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清楚的辨析,以至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不符合逻辑,没有实际意义,如“已知的哺乳类种数比中国特有的鸟类种数多多少种?”针对这种情况,我如何来改进呢?

  首先,我将主题图进行适当的处理.在课前我用通俗的语言对这些概念加以解释,然后再根据教学的进度将表格的三列数据分别呈现,在这节课里我只呈现"中国特有的种数"一列,引导学生提问题,列算式,引入本课的重点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是一个资产丰富的国家.在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珍稀的动物,你能说出几种吗?

  生:我知道有熊猫是我国珍稀动物.

  生:我知道东北虎是我国珍稀动物.......

  师:除了同学们说的这几种外,在我们的祖国,还存在着这样几种珍稀动物:(师点屏出示)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这几种动物分别属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你想不想知道这四类动物在我们国家存在的具体情况?好,请同学们看屏幕(师点屏出示下表)。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表,你获得了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了哺乳类一共有110种。

  生2:我知道了两栖类一共有30种,爬行类一共有25种,还知道鸟类有98种。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1:哺乳类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

  生2:爬行类比两栖类少多少种?

  生3: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师点屏出示:在中国特有的动物种数中,鸟类有98种,爬行类有25种。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师:你能根据这这个问题列出正确的算式吗?

  (生说算式,师板书:98+25=)

  在这个环节上我感觉自己的情境创设比较到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提供的统计图表提供了多个信息,根据教学需要,我在进行教学时,将和本课重点无关的两栏大胆舍弃,这样,避免了因为信息多而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的现象,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在进位的过程中,学生特别容易忘记加上进位1,不管老师如何提醒,如何强调,总是有学生忘记.如果我把这个进位的1编成一个小故事,学生是不是印象会更深刻呢?

  在讲完例题后,我话锋一转:同学们,关于这个进位1还有个小故事,同学们想听听吗?学生立刻来了精神,一齐大声的说:想!我马上娓娓道来:今天是猪八戒的生日,他的很多好朋友都来向他祝贺生日,这不,猴哥也来了.孙悟空高兴地对猪八戒说:“八戒,今天你的生日,我准备送给你一个生日礼物.”猪八戒听到有礼物送给他,高兴地拍起手来,忙问:“是什么礼物呀?是不是好吃的呀?”孙悟空说:“我把我的金箍棒送给你。”八戒听了很奇怪:“金箍棒不是你的独家看门的'武器吗?你为什么要送给我呀?”“我听说你最近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哪一位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可是你总是忘记加上进位的1,今天我把我的金箍棒拿来,进位的时候,用上我的金箍棒,提醒你别忘记了。”边讲着故事,我边用黄色粉笔在进位的地方写一个1。学生个个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就对进位的1有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在练习的巩固中,我提醒的语言变成了“同学们别忘记了满十加上孙悟空的金箍棒哦”。从作业的反馈中发现学生的正确率比较高,这也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垫定了很好的基础。

  但综观整节课学生的探究的时间和时机都没有把握好。是我这节课一大硬伤。

  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我更愿意理解成:在数学教学上我要做一个思想者,更要做一个践行者。多去积累以提高自我素养,多去学习以提高自我能力。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4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知识经验基础,所以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提炼出问题,再进行合作交流得出计算方法,从而让学生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加法。

  整堂课“运用低段教学环节”将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渗透于“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图引导学,提炼问题;解决问题,构图小结;反馈练启,体验成功;拓展创新,再构提升”中。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教学理念。

  课初,先由学生自主观察主题图,找出已知条件,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再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他们一共有多少张邮票?”,然后列式解答。在本环节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提问,由于学生们都想提问题,而时间有限,所以我巧妙地让同桌之间互相提一个问题,这样既给了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也合理利用了时间。

  课中,进行了两次小组合作。第一次是各组学生合作交流“如何计算”,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得出了多种方法,如:摆小棒、口算、拨计数器、竖式等,并且学生都能主动上台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交流。第二次是在学生计算完“例题”和“试一试”后,合作讨论“列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笔算进位加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构图小结,且把注意事项编成儿歌的'形式,不仅利于学生记忆,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最后,通过拓展创新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笔算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课总结时,先让学生根据构图复述本节课重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笔算的方法,而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提升学生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整堂课上完后我觉得还有些不足:

  1、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虽然及时点拨,但没有强调“计算时应先从个位加起”、“个位和个位相加的和应如何在竖式中写”,进而造成学生在后面的练习计算中有从十位相加的,也有不进位的,或是进位后忘记加的。

  2、在出示儿歌后,直接让学生读,所以造成有些学生因不认识字而不会读。应先一句一句的领读,然后再一句一句的帮助学生分析,进而有利于学生记忆儿歌及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设计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做到课前精心准备,不仅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这样才能做到课中善于调控,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5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我在教学9加几时就是按传统的9加几教学的。课本的信息窗以“小小运动会”为切入点,深入到孩子的学校生活,非常吸引孩子的兴趣。

  信息窗1通过运动员和志愿者报名的情况,引入9加几的计算,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6等于多少?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6=15”。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这些方法还都属于比较慢的方法,但是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提出反对。通过课件的演示,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并总结出了“凑十法”的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来帮助孩子计算。

  在看大数这一个小部分里,我通过“找朋友”的游戏和孩子一起确定了9、8、7、6、5各数的好朋友是谁,也就是以上各数与哪个数可以凑成十,并一起编了儿歌“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xxx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演变为拍手歌,作为课中操让孩子活跃思维。

  从这里我明白了,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本课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从数数到凑十法演变的过程中,我的角色太过重要,明显地着急让孩子快速接受我的方法,以至于许多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凑十思想就被动地按照我的.方法来做。其次,孩子说得多,动笔少,速度跟不上思维。很多孩子口诀背得很熟但是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不会计算。还有一点就是,课本信息窗的内容不能满足孩子学习的情境,我还应该多找一些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来吸引他们进行学习。

  在课堂上发生一件小插曲,让我对一年级的孩子刮目相看。在计算9+7时,根据凑十法将7分成1和8,这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我觉得也可以把9分成3和6,因为7和3也是好朋友!”这个想法让我惊叹,分不同的加数这个环节我原本打算在复习的时候提出来让学生思考,但是这个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就有这样的思考是非常好的。我假装苦恼地问孩子们:“是哦,9找到好朋友了可是7也想找好朋友怎么办啊?”孩子们在简短的讨论之后给出了答案:“凑十法”中提到过“看大数,分小数”,所以大数找朋友比较简单!

  从对这一节课的反思中,我明白了要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暂不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最后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了用凑十法比较简单,为后面的学习“8、7、6加几”做好了铺垫。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01-19

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10-25

笔算加法的教学反思02-28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12-31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01-30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11-17

100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05-09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05-17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08-27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5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