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02 17:56: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课题是6和7的认识,在学生学习了1至5的认识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认识6和7,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这节课里,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会用6、7表示事物的个数、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写6、7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和7的组成,培养数感。经历探究6和7的认识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人和事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学生数出有6张桌子、7把椅子,直观地让学生明白数量是6的事物用“6”表示,数量是7的事物用“7”表示,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学生通过数事物的数量,认识6和7,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2、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圆片和小棒,拼一拼,摆一摆,数字和图形相结合,初步感知数字6和7,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应提醒学生或组织活动调动积极性。2、课堂内容含量较大,容易使学生疲惫,复习题量可做适当的删减。3、课堂提问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后进生,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4、6和7的书写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讲解时语言要严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在教学“第7缸”和“7条”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需要过多地强调意义。5、一年级的学生,习惯养成很重要,课上应多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和书写习惯。

  通过数学组成员的听课、评课,给我提出宝贵的建议,受益颇深。上课的亮点要继续保持,对于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让学生快乐地学数学,感受数学课堂的无穷乐趣。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2

  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尺子,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 。为了让学生能更轻松地学到知识,我做了许多教具,想了许多方法,但是一节课下来,存在的问题有许多,现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课中,我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地去数图中的事物的过程中体验并抽象出数字6和7,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收效较好。接下来利用点子图比较大小学生掌握也不错。

  这节课也存在很大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数出6和7物体的个数,书写6和7以及比较大小,我认为这都比较简单,所以忽略了学生书写时检测,其实有的学生书写6和7时还是存在问题的。其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及时组织学生,这对一年级学生来

  说很不利,还有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让学生说完整话。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的,相信通过不断的磨练自己,自己会不断的进步,给自己加油。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3

  《6和7的认识》这堂课,从08年第一次试教、第二次试教、最后的教研课到现在的第一次试教和教研课。前前后后我已上了5次,每次课都有不同的.收获。

  这一次欣然接受安排上课,想着可以用到以前的教案。当看到教案时却发现以前的许多环节在现在都不是很实用,经过几次修改,几次请教,一次试教,使我的教案初步模型。

  1、在教学中,我用看——找——画——说来认识6和7,数字从抽象到实际,这能更好的让学生认识6和7这两个数字。在这四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观察、思维、创新、动手操作等能力得到了提升。

  2、在教学中不断插入童话,使学生学得有趣。在一开始,我就说:“数字王国里住着数字国王、数字宝宝来看小朋友了,如果小朋友表现最棒,那数字国王就会送小朋友很多礼物”。这样就使小学生充满兴趣继续学下去。

  3、在教学中插入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课堂中,我运用了手势、数数游戏等。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

  4、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不仅有基本练习题,还设计了富有思考性、发散性思维的习题,题量适中。比如在进行6和7比大小时,我就出示这一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总的来说,这堂课较成功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较好地运用了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兴趣教学、自主教学等策略。本节课能较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教学基数与序数的区别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讲解不够详细,显得过于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4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对此,谈一谈我在执教《6和7的认识》一课时的几点做法。

  一、生活需要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如果我们教学时让数学走进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应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接受认识。周玉仁教授曾经说过:"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因此,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片段二),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2、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其实,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片段二)。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这样设计远比开门见山直接数数、认数效果要好的多。

  3、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在学生对6和7的序数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片段三),这个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在第3个问题抛出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令人吃惊,有的学生从老鹰开始数,有的学生从鸡妈妈开始数,还有的学生是倒着数的,出现了多种数数方法,而这些灵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并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把整节课推向高潮。总之,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承。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创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数学活动进入课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在《6和7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片段一)、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但是,活动的频繁安排有时也会使课堂显得杂乱。试讲时,我安排了摆小棒、数算珠、涂点子图、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学生眼花缭乱,减弱了活动的热情。

  因此,我舍弃了数算珠的活动,将涂点子图、填尺卡设计成小组合作学习,既节约了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紧接在“摆小棒”的环节之后,使操作活动相对集中,避免杂乱,零散。另外,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数学思考,活动则毫无意义。我设计的这两个活动主要想让学生通过涂、填等活动感受6、7的大小关系,渗透知识点的教学。新课程改革象一股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钻研,努力探索,为新的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5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最基本的一些教学环节,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上我利用摆小棒,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喜欢的图形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结合实验课题的内容,我注意渗透了学生之间的评价意识,鼓励学生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好”等语言来发挥学生之间的评价功能,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愿意探究数学知识,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2、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多种策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加。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把它作为一种课堂资源,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3、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还不够。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是一个刚由幼儿转变为小学生的特殊群体,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又因一年级学生的兴趣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非常容易转移。在教学中,我采用的做游戏方式,直接参与的学生人数由于受数量的限制,造成没参加游戏的学生觉得没意思,所以要关注没参加做游戏的学生,给他们布置好合适的任务,使他们也有事可做.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6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培养。

  首先,回忆我们已学过的数字有哪些入手,引入新知。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学习作铺垫,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去除学生的学习恐惧。

  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在教学新知时,出示学生在儿童乐园游玩的情境图,通过数一数图上人物的数量,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做准备;接着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6和7表示的物体。学生在找用6表示的物体时很准确,再找用7表示的物体时由于我的提问不准确学生直接就抽象到7了。动手摆一摆分别数出6根、7根小棒,并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好多同学都大胆的动手摆,摆房子的,摆松树的,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数感。最后通过游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同时游戏也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整节课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始终注重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出示金鱼图片的练习时,信息较多,应该带着学生逐条说一说信息在完成练习更好了。在处理点子图时虽然做到了开放,但是再有序些就更好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7

  上了《6和7的认识》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童话情境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序数、比较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序数意义及6、7的组成。其中知道6、7的组成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昆虫王国运动会”这个主题情境,将书本中的一系列相关知识点用这个虚拟的童话情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将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6和7的认识》。

  二、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猜数、写数的乐趣。为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感,能用数学符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我让学生们观察情境图,从“昆虫王国运动会”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昆虫运动员,用小棒把它的数量摆一摆。摆好之后,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出他喜欢昆虫运动员的'数量,让其他的学生们猜一猜,他喜欢的昆虫可能是什么?低年级的学生们好奇心很强,很想知道同伴们喜欢的是什么,非常感兴趣地到教学中来。写数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6根小棒还可以表示生活中数量是6的物体个数,并与写数相结合,让学生边说边写,将枯燥的写数过程变得有趣。

  2、动脑的乐趣。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让学生们猜一猜,摆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样摆的。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

  3、合作的快乐。同桌两人摆一摆6、7的分成或组成,要求一人摆一人登记,完成后将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展示,从中让学生明白有规律摆法的好处。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整节课时在时间安排上有点紧张;少数学生不能有规律地写出6、7的分成。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

  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

  学具准备

  数学卡片、小棒、三角形、课件、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生:0、1、2、3、4、5(学生齐数)。

  二、导入新课

  师: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学生活动:领读、齐读。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授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学生活动: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设计说明:用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培养学生思维空间并加深6和7的认识。]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学生活动: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倒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设计说明:学生自己发现7的顺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学生活动:从学具袋里先数5个图片,再数6个图片,最后数7个图片。

  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 66< 7。

  教师活动:板书:5<66<7。

  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7○6。

  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 > 57 > 6。

  教师活动:板书:6>57>6。

  [设计说明:学生操作,自己总结谁比谁大,谁比谁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

  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第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

  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瓶,第7瓶有□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

  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四、游戏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23( )5( ) ( );

  ②号5○66○7;

  ③号( )( ) 5 ( );

  ④号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6○57○6;

  ⑥号数一数有几朵花?

  ⑦号从左数第6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活动:学生做以上题目。

  [设计说明:利用游戏全面复习6和7的认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体会到乐。]

  五、全课总结

  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数字说一个故事,四人小组说一说。

  分组说说,指名回答。

  六、教后记

  本节课在教学中注意向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6、7的认识这节课实验教材仍然重视学生数概念的建立。在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等内容。利用投影器的操作,使学生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结合发红花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利用摆小棒,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喜欢的图形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结合实验课题的内容,我注意渗透了学生之间的评价意识,鼓励学生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好”等语言来发挥学生之间的评价功能,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愿意探究数学知识。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9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学具摆出6和7,想象生活当中还存在哪些物体可以用6和7来表示,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在数序教学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变魔术”——将“6”(6个圆片)变成“7”(7个圆片),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通过黑板上所摆的圆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第几”和“几”的区别;第二层次,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找金鱼缸,进一步感知基数和序数的区别;第三层次,通过游戏“找位置”,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分清“第几”和“几”的意义。同时在叫学生回答问题时渗透基数和序数,比如“请这一组的7位小朋友一起回答”、“请这一组的第6位小朋友回答”等。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基数序数意义这一环节。虽然我运用了各种方法去渗透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但设计时都将出发点框定在了成人的思维方式上。叫学生回答问题时根据他们座位对应的做法,在我看来是对基数序数的渗透,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麻烦。他们并不理解老师这么叫的意图,而且也不熟悉自己的组里的位置,因此在课堂上浪费了不少的时间,而有部分学生也没弄清楚“7位同学”和“第7位同学”的本质区别。我想在本环节中,我应该减少这样叫学生的次数,但可以先让7位同学全体站起来,在弄清基数的基础上,再强化序数的概念,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有了层次性,掌握也会更扎实。

  通过本节课,我产生了一个困惑:当学生出现教师预设不到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课堂上学生的知识超过了本节课所新授的内容,这样对这部分学生来讲新授就变得没有意义,而如何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那么又会忽略其它没有相关知识经验学生的学习。碰到这种情况,教师的.教授更应该关注哪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我想这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比如今天这节课,学生在自己提问时就出现了“比0小的数是几”、“0的相邻数是几”这样的问题,而也有学生回答出“-1”,我想回答出“-1”的小朋友是相当自豪的,这时他觉得他回答出这样的答案也应该得到教师肯定和表扬的言语,得到同学羡慕和佩服的目光。但由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受制于教师的教,因此,教师的肯定会让其他学生也模仿着将自己知道的所有关于数学的知识一古脑儿表达出来,而偏离课的主题;但不表扬,又会使回答出超前知识的学生失落。因此,教师如何引导,便显得十分重要。虽然只是一个个小细节,但却影响着整节课的节奏和效果。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而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肯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教师的教如何能协调整个课堂,我想这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不断积累,不断探讨的课题。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0

  韩清蕊 《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培养。

  首先,回忆我们已学过的.数字有哪些入手,引入新知。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学习作铺垫,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教学新知时,出示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通过数一数图上的人和物的数量,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作准备;接着再让学生分别数出6根、7根小棒,并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好多同学都大胆的动手摆,摆房子的,摆松树的,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我选择两个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让学生上台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的情景图、教具和学具直观而深刻地让学生掌握了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既直观又节约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整节课重视

  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始终注重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总的来说,这堂课较好地运用了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兴趣教学、自主教学等策略。本节课能较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教学基数与序数的区别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讲解不够详细,显得过于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1

  《6和7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0-5之后对数的进一步认识,内容包括6、7的基数含义、序数含义、大小比较、写法以及6、7的组成,内容较多。

  这个课题,本来是准备第八周的星期四当公开课来上的,后因第八周星期四去参加学区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而取消,拖到这个星期来上,可以说,准备的时间比较充分,当然在准备中也发现了一些较难处理的问题,比如内容比较多,可能讲不完,还有6、7的组成的教学该如何设计等问题,失败的是,课上好的时候,这两个问题还是最明显的呈现出来了,可见课前对这一课题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只能是能力欠缺,无法安排好!

  课后,各老师给我的意见很中肯,提到了有好的方面也有差的方面。好的方面比如课堂结构比较紧凑,完整,板书也有了,纪律抓得比较好。差的方面就很多很多,6、7的组成这一块活动设计给学生涂色,对涂色的要求没有讲清,以致效果很不理想,在教学6、7的写法的时候未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比较大小的时候分析的比较笼统等等。

  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比我预想的要好。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本节课除了极个别学生外,其余的学生的注意力都能紧紧抓住,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是很轻松快乐的,学生也能在快乐中学习。作为一名新教师的`第一堂公开课,我能做到不紧张,真替自己高兴!当然,细节方面我确实处理的很差,可能对学生的预想与现实相差较大也有关系,而纪律一直是我最头疼的问题,今天也有很多的纪律问题,我处理的也不是很好,但是最后在纪律这方面还受到了各位指导老师的表扬,说明我在课堂中的管理还是很有效的,这堂课的问题很多,发现问题才能进步,以后要多多关照这几方面的内容。

  这不是一堂好的课,却是一堂让我满意的课,教师生涯的第一堂公开课起了个好头,希望以后的课更能让我满意。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2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吗?

  课件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看他们是谁?你能拍手表示他们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

  师:从这幅画里,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6个小矮人有胡子。)板书:6。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6和7。(出示完整课题:6和7)

  [设计说明: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童话故事“7个小矮人”导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数数和认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有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同学们这样的数数方法真好,我们大家一起再来数一数吧。(结合数数过程,课件闪动被数的对象,使学生更清楚地发现5、6、7之间的关系。)

  师(小结):小朋友,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课件相应演示)

  b.摆一摆:小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不同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说一说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说一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里有那些物体的数量是6,那些物体的数量是7?”,“再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四人小组)

  [设计说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可以用6、7表示的事物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6、7的写法。

  师:这么多东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们会写6、7吗?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长得像6、7的形状。你们想到了什么?说说看(哨子、锄头等)

  教师示范,学生在书上描红,每个数字描写两个。

  4.教学数序。

  a.出示计数器:让学生上台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子再添上几颗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

  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b.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课件展示直尺图:0、1、2、3、4、5、()、()

  师:你知道5的后面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

  师:谁能从0正数到7,从7倒数到0?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5、比较5、6、7的大小

  师:秋天到了,果实都成

  熟了。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学生发言)

  师在黑板上画出5个橘子,6个苹果。

  学生说出数量,并进行比较。

  师在画出7个梨,引导学生比较。

  师: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要求每个学生独思考记录,再同桌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

  汇报:7>6、7>5、6>5、5<6、5<7、6<7

  [设计说明:结合实际生活,以“你喜欢哪种水果”为线索,引出对5、6、7大小的比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明白了数学在生活中是处处有的,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

  6.6、7的序数意义

  a、游戏。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7个小朋友上来。游戏的名称是:按要求做动作。(如果对了,大家表扬他们;如果错了,举手告诉老师他们错在哪里?)

  师:第7位小朋友蹲下来,6个小朋友蹲下来,第6个小朋友到讲台桌上拿6支粉笔,后面7个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所以此处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有利于学生对6、7的序数意义的理解。]

  b、出示金鱼图,学生看教科书第44页,学生口头回答。

  师:像这样的问题你会提吗?指名提问,回答。同桌互问互答。

  (鼓励同学们好学的精神。)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41页做一做1、2题;

  2、练习九1、2、3、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说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和整理,并通过自我评价,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板书设计:6和7的认识

  67

  7>67>56>5

  6<75<75<6

  剖析: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会有数学因素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时让数学贴近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运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接受。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以他们熟知爱听的童话故事导入,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运,喜欢做游戏,教学中我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还有培养观察能力、协作精神的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在活动中学会应用。本节课学生开开心心的掌握了知识,学生的活泼、天真、聪明也让我体会到了教数学的乐趣。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3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学生们已经有了1-5的数的认识基础,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学具摆出6和7。教学中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在教学中我出示了计数器。也许是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当我用计数器数数时,发现学生的兴趣高涨。这也是我教学本课的一个小小收获,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直观接触!借助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觉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巩固知识。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想象生活当中还存在哪些物体可以用6和7来表示,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先做书中的练习从左数第6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右数第5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提问的太多,使后面的游戏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际上这个游戏的部分应该是这节课的一个小高潮,没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而且后面在最后教学6和7的书写时,没有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写,有点遗憾。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基数序数意义这一环节。虽然我运用了各种方法去渗透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但还是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多动脑既节约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4

  这节课,我通过多媒体呈现老师和学生在教师打扫卫生的场景,想让同学们经历观察,数一数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获取学好数学的信心,也培养孩子的要讲卫生,爱劳动的意识。

  首先,用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把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字读一遍,用提问的方法问您们还想学更多的数字吗?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而且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接下来,让学生在情景图中找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字,然后用圆片代表数字,同时在原片下面贴出6和7,从而认识6和7。紧接着让孩子观察6和7的形状,然后放小视频数字歌,6像豆芽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在学生齐读中激发学生兴趣。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我给学生拿出了计数器,通过拨珠子,让学生体会数的顺序性和数的大小。这样,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最后,根据刚才的数字歌练习写数字。 课后,我认真思考,其实在这个环节,我可以利用课堂上现有资源,即限定在某一排的同学中,从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把这个重点突破。 教学中出现了有部分愿意说的学生说不完,而没学会的学生不张嘴的现象,在后边的教学中对这些孩子多鼓励,提起他们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以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还有写数字的时候,有些孩子写不好,课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这些孩子我利用早读时间,中午休息时间再加以辅导,同时也与家长沟通,多与孩子共同学习。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5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正确的输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知道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我由5个磁铁贴一个变成数字6,再贴一个就是数字7引入,让学生在值日的情景图中找出数字6和7的为一体的个数。这样就直接导入,目的明确,学生很快就找出很多,还有找到了连我都没发现的物体个数,真的不能小瞧我们的学生。在学生汇报完后,寻找生活中的数,用6或7个圆片或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形。接着出现数字宝宝5个小圆点,比较5,6,7的大小。把0-7进行排列。这里学生都觉得很简单。接着讲了2道练习进行巩固。这里我用了小黑板处理,觉得效果不错。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稍差,我就用卡片对着讲解。在教学几和第几的时候,我针对第一次测验的`情况提问掌握的不太好的学生,发现在讲解的时候学生有提高,且优生很想帮助差一点的小朋友。我变换了一下题目,先找数字6和7,然后我提出几和第几的不太问题,争取把难点突破。我还请了平时扫地认真的7个小朋友上来表演,进一步巩固几和第几这个知识点。最后规范数字6和7的写法。整节课的设计思路较清晰,且目标基本都达到了,板书也比较清晰,难点比以前有突破。不足的地方就是课堂的气氛还不是很活跃,优生觉得比较容易,不过讲练结合,及时巩固,学生不至于没事做。争取下次准备的更充分一点,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再讲课,不要浪费没必要的时间,做到课堂有效且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