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公式教学反思

时间:2024-12-18 18:45: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诱导公式教学反思(精选10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诱导公式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诱导公式教学反思(精选10篇)

  诱导公式教学反思 1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本节课的设计效果:

  1、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展现知识的动态形成过程,在学生脑海理留下深刻的记忆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与应用。

  2、探究过程中探究3,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便于后期应用。

  3、对诱导公式的总结,从角与象限的关系入手,便于学生记忆。

  4、预期效果

  本节课预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证明过程,掌握诱导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诱导公式了解一些简单的化简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过程中诱导公式需要反复强调,加强学生记忆,在练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解答。一些环节鼓励学生不够,致使教学过程有些沉闷。但是,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掌握新知识效果较好。

  诱导公式教学反思 2

  本人自己感到满意之处有:

  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认知心理,目标设计体现了学科素养。

  2、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抓住了主干知识,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注重了教学的条理性。情境导入方面,通过三个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诱导公式的探索发现过程。演板题目设计典型,难度适中,有一定的效度。

  3、运用课件讲授诱导公式,做到图文并茂,让学生能轻松地认知诱导公式,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精练准确,不说废话。

  5、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答题踊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态度得以体现,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遗憾:教学中一下细节打磨不够,强调不够;板书较少;对做得好的学生缺少表扬等

  通过参与这次讲课,使我得到了锻炼,尤其是听课老师中肯的评课,让我收获颇多,将受益终生。希望今后有机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诱导公式教学反思 3

  1.本单元是在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的推广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知道了在直角坐标系中,终边相同的角有很多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前提下,求任意角的三角值的问题。本单元的内容是根据中职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结合了中职学生的特点共介绍了五组诱导公式即分别叫诱导公式一、二、三、四、五,分三个小节的编排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本着减负的思想又比传统意义的中职教材减去了互余的诱导公式(诱导公式六)的教学内容,重点是要求学生会用公式来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2.首先,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很容易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是相等的而导出诱导公式一;公式的应用就是在保证终边不变(同一三角函数值不变)的前提下,角可以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相应的变换(大变小,小变大都可以)。在诱导公式一的例解应用中,教师运用了两种解题思路进行解题:解法1.直接运用公式把已知角写成“或(),<”的形式进行解题;解法2.是在充分理解了公式的基础上,把已知角减去或加上或()。这样的教学思路与传统意义是不同的,他让学生进行充分地对比、分析、思考,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解题。但不管哪一种方法,始终要把握的要点是“角的终边不变,同一三角函数值也不变”。从而让学生透彻理解公式,以便真正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解题。

  3.其次,在教学中,利用数形结合法,采用最直观、最形象的教学手段,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介绍了诱导公式二、三、四及五的推导。在直角坐标系里,把所给的角利用旋转的方法画出来,然后直接找出所需的对应角。当然这也是一种最笨重的方法。这对基础较差、理解力不强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最可行的方法,特别是运用课件进行教学,学生能直观、形象地掌握该诱导公式。课本内容上还将公式一和四合并为一组及公式的记忆口诀,这为学生学好本单元内容,提供了快捷之道。

  4.由于传统习惯等原因,学生往往喜欢做用角度制表示的角,而用幅度弧度制表示的角则容易出错,所以要注意两种制度的互换,并且相应地要求学生写出这五组诱导公式的角度的表达形式。

  5.本单元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推导过程外,最主要是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数形结合地研究诱导公式,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研究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研究这些问题”,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渗透其中。

  诱导公式教学反思 4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观察,从而得出锐角与一般角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单位圆定义的三角函数,找到他们的关系,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对诱导公式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也使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我始终注重"以学生为本",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合作探究,以集体的`智慧去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加以引导、点评、小结,争取良好效果.本节课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从“灌输式”到“引导发现式”的转变,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合理有效,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程度有差异,所以如果在习题的设计上有点梯度会照顾的更多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效果会更好。

  诱导公式教学反思 5

  根据课题组和学校教学工作的安排,于3月份在学校录制了一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开课,现将本节课的成功与遗憾之处总结如下:

  本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均有收获的原则,本节课设置的内容相对容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掌握诱导公式并运用之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学习重点是掌握诱导公式,能观察分析公式的特点,明确公式用途,熟练驾驭公式;学习难点运用诱导公式对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在课题研究阶段,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根据学生现状设置了导学案。导学案的知识预习和回顾部分设置以填空题为主,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前小测部分设置的习题针对知识点设计一些较简单的习题,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轻松完成,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对数学的`恐惧;合作探究部分这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一些题目,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可以解决部分内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全部内容,有部分难点解决不了的部分教师给于适当提示。通过本节课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同学已经基本适应了这种模式,同学的积极性也慢慢调动起来,能够在小组交流活动中大胆发言,表明自己的观点,敢于在黑板前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合班级的加分制度,增强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宰。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遗憾:上课时因为紧张没有在黑板上书写课题,教师基本没有板书,没能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这对高一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能做到真正放权,还是讲的多,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学生的板书不够规范,安排不够合理,在板演过程中有的小组没能写清题号和组名。

  课堂检测环节中学生大部分能完成本节课内容,课堂小结学生的发言给我一个惊喜,充分说明学生是有真正参与课堂的,有自己的想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放权,还课堂给学生,充分的相信学生。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诱导公式教学反思 6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观察,从而得出锐角与一般角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单位圆定义的三角函数,找到他们的关系,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对诱导公式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也使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我始终注重"以学生为本",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合作探究,以集体的智慧去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加以引导、点评、小结,争取良好效果。本节课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从“灌输式”到“引导发现式”的转变,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合理有效,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程度有差异,所以如果在习题的设计上有点梯度会照顾的更多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效果会更好。

  诱导公式教学反思 7

  在12月4日的青蓝筑基青年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中,我以人教A版第五章第三节中的《诱导公式》为题进行了公开课展示。此次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以下是对开课前筹备阶段和评课阶段的回顾与反思。

  一、筹备阶段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四,是三角函数的主要性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诱导公式一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公式二至公式四为下节课研究公式五,公式六以及以后的三角函数求值、化简打好基础。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圆的对称性的“代数表示”,利用对称性,让学生自主发现终边分别关于原点或坐标轴对称的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使得“数”与“形”得到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诱导公式的学习和推证过程还体现了三角函数之间的内部联系,是定义的延伸与应用,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锐角三角函数,对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对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以及其诱导公式的理解还处于较为抽象和陌生的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基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逐步引导他们构建新知识体系,通过实例和图形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三)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首先确定了教学目标:

  1.从三角函数的定义出发,借助单位圆关于原点的对称性,能推导正弦、余弦、正切,发展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素养;

  2.通过类比公式二的推导过程,能自主探究,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得出公式三、公式四,获得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3.通过建立公式一~四之间的联系,能利用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会用公式一~四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发展数学运算的素养.。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复习三角函数定义与诱导公式一,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为新知识学习铺垫。2.从生活对称现象引入圆的`对称性,引导学生探究终边相同角的三角函数值关系,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欲。

  3.以问题分解与答案整合方式,引导学生于图形找规律,依定义归纳出诱导公式(二)培养多种能力。

  4.探究诱导公式(三)和(四)时,组织小组讨论与自主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提升合作与自主学习能力。

  5.凭借例题讲解和课堂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诱导公式在化简求值中的应用,及时反馈并纠正问题。

  6.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推导过程与应用要点,构建知识框架,强化理解与记忆。

  (四)备课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

  在备课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易于理解和接受;如何设计例题和练习,既能涵盖知识点,又能体现层次性和梯度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我查阅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观看了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同时,我与同组教师进行了多次的研讨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和完善。

  二、评课阶段

  (一)数学组老师评课

  在公开课结束后的研讨环节,数学组的老师们悉心地为我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系列极具价值的意见与建议。

  在问题设置方面,需进一步提升精准度,巧妙地收窄问题的回答范畴,确保学生能够沿着预期的思考路径,精准地给出设想中的答案,从而保障学生在正确的思维轨道上稳步前行,高效地汲取知识。

  在课堂设计环节,应着重强化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剖析与精准提炼,大刀阔斧地简化课堂架构,将关注点聚焦于学生思维的萌发与演进过程,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培育上,力求打造简洁高效且逻辑严谨的课堂模式。

  在探究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更大程度地将课堂主导权交予学生,积极鼓励更多的学生踊跃表达自身见解与思考成果。教师则应适时转换角色,退居幕后成为敏锐的观察者,仅在学生陷入困惑与迷茫时,恰到好处地予以启发与引导,助力学生突破思维瓶颈。

  至于课堂互动中,需要提升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关注度,依据学生的实时反应,迅速且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借此显著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确保教学活动紧密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实际学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自我反思与改进措施

  结合数学组老师的评价意见,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

  在问题设置上,以往的提问方式较为随意宽泛,未能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路径,致使学生难以精准把握思考方向,答案常常偏离预期。例如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教学过程中,若能针对终边对称角的正弦、余弦值关系进行精准提问,学生便能更高效地展开思考与探究,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设计方面,我曾经过度追求教学内容的丰富全面,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教材核心内容的深入剖析与课堂教学的简洁性。过多的内容堆砌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削弱教学的深度与效果。今后应深入精研教材,精准提取核心要点,构建简洁明晰且逻辑严谨的教学框架。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围绕教材中的典型素材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探究,尽量避免引入过于繁杂的课外案例。

  在探究环节中,我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信心不足,时常出现过度干预的情况。事实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蕴含着巨大的学习潜力,应当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能够自主主导探究过程并积极表达自身的观点与见解。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可将其巧妙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正,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成长。

  在课堂互动方面,我对学生反馈信息的敏感度较低,未能及时依据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互动应当是双向动态的过程,教师需要时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在三角函数化简练习环节中,若发现学生出错较多,教师应及时深入分析原因,或重新讲解易错知识点,或适当降低练习难度,确保教学活动能够紧密契合学生的学情实际。

  总而言之,此次公开课使我深刻认识到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聚焦问题的精准设置、课堂的简洁高效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以及课堂互动有效性的提升等关键方面,持续不懈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精心营造优质的数学学习环境。

  诱导公式教学反思 8

  1.关于设计定位的反思

  就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来说,教学设计定位时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种倾向:其一,定位于知识的学习,学生知道存在一些公式,可以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进行一些转化。其二,定位于公式的学习,学生努力分析和总结各组公式的形式规律,背诵“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等口诀,追求灵活运用等解题能力的提高。公式理解强过公式记忆。关于公式规律的总结和口诀的记忆,当然很重要,但这不是第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此外,采用本课的利用对称性的方法来学习诱导公式,可以通过图形的对称性来形象记忆,可以减轻学生记忆负担,规避死记硬背现象的发生。其三,聚焦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强调对公式产生的过程的深入理解。其四,在关注知识学习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领悟。本课主要涉及数形结合、从一般到特殊或从特殊到一般、模型思想、化归思想、追求简易等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认为新授知识是很重要的,而数学思想方法是蕴含其中的,应该潜移默化地渗透,不能贴标签,更不能因为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而喧宾夺主地过渡渲染。

  2.关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1)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从问题2出发,发现关于y轴对称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从而总结出研究线路图。从对教材的分析来看,教材将三角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来定位,力图在单位圆中借助对称性来考察对应点的.坐标关系,这样处理的好处是简化了任意角的象限分类和化归,起到了利用直观的对称这个工具和研究手法去研究诱导公式的变化规律的目的,揭示了代数和几何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2)α任意性循环上升。在这节课中,角α的任意性是一个教学难点,为此我们设置了三个点:

  (1)问题2中非30°不可吗?任意角α行不行?

  (2)几何画板拖动演示感受角α的任意性。

  (3)习题中进一步深化学生认识。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对这个问题还会有进一步的认识。事实上,有许多同学在一开始是将角α当成锐角去处理的,但我在教学中不过分强调角α的任意性,因为对待数学知识的教学不能一步到位,不应毕其功于一役,而应循环上升,力求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3.关于问题串的设置调控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教学设计成以一以贯之的问题串形式,通过这些问题串起相互关联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发展认知。我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将问题的难易程度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问题的设计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得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设计从解决的难度来说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使得不同的学生尽量愿意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通过问题串的这个脚手架便于组织教学,并和学生形成互动,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网状知识联结。实践证明,问题串的使用让教学组织有章可循,内容推进自然而不造作,完整而不破碎。

  诱导公式教学反思 9

  《诱导公式》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会借助单位圆及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四组诱导公式,并能运用所学四组诱导公式进行求值、化简与证明,还能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与转化思想,提高自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角函数这一章的内容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公式多,尤其是诱导公式这节。教师们往往会让学生通过强化记忆,甚至默写、罚抄,再反复操练进行记忆,认为熟能生巧,做多了自然就会。然而内容的复习具有阶段性,短期内可能有效果,但时间一长,就渐渐淡忘了。而且只让学生背公式、默公式,而对三角函数中知识的发生过程则一带而过,会使得学生对三角函数这章最本质的东西没有概念。因此教师应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如复习三角恒等变换时要让学生理解公式的作用——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负角的三角函数、公式间的内在关系、使各公式之间形成公式链、通过公式间的内在关系的复习,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前面所学内容,还培养了学生换角的.思想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学上的化归思想,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将知识链接化、网络化的学习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因此,在进行情境引入时,我特别注重诱导公式的生成过程,特别是将锐角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推广到任意角的这一过程。一方面可让学生根据角和终边的关系得到此公式,另一方面,也可与后面的三角函数奇偶性联系起来,更方便学生掌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下意识地将角放在直角坐标系下进行研究,也就不会错过一些直接、简单解决问题的的方法。

  诱导公式教学反思 10

  昨天上午第二节,学校主抓教学的孙校长带领教务主任及本校数学组全体老师,突然“袭击”了我的课堂,上课前十多分钟方才通知我这个数学教研组长,10多分钟的时间里既要组织数学组的老师们按时进入我的课堂,又要大脑高速运转思考:这么多的老师突然来听课,如何让这节课上出新意?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迹,回想自己平时教学这节课,一般是引领学生一组一组公式按部就班的推导,然后巩固应用,这样上的结果是要引出所有的诱导公式需要时间较长,大约需要三节课的时间,而本次教学面对的对象是艺术班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这样教学拉的战线似乎还要更长,按以前教学的思路行走,学生虽然学的不错,但总觉得自己的课堂少了点什么?是学生对诱导公式的整体把握吧?自己虽然也觉得有点说不清,但还是在头脑中苦苦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有序的把所有的诱导公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对诱导公式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为此,我决定在本节课中探索一条有序呈现所有公式的道路:

  一、对所有诱导公式有序呈现的反思: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艺术班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整体数学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这个班的学生大多具有爱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本节课我决定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是学习三角函数的重要公式之一,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与锐角α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且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为基础,利用单位圆和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三角函数的五组诱导公式,即有关角k·360°+α,180°+α,-α,180°-α,360°-α的公式,并通过运用这些公式,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从而渗透了把未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的化归思想.这节课的重点是后四组诱导公式以及这五组公式的综合运用.把这五组公式用一句话归纳出来,并切实理解这句话中每一词语的含义,是切实掌握这五组公式的难点所在.

  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预想,上课一开始,我首先从三个方面复习铺垫:

  1、复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

  2、复习诱导公式一:角α与k·360°+α(K∈Z)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3、着重复习锐角α与各个象限内角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并引领学生从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来探讨锐角α与各个象限角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如角α与第二象限180°-α(逆时针)、-180°-α(顺时针)之间的关系式;α与第三象限180°+α(逆时针)、-180°+α(顺时针)、α与第四象限360°-α(逆时针)、-α之间的关系,这样为后面引出所有的诱导公式做了极好的铺设!

  这样我从终边落在各个象限的角与锐角α之间的关系入手,试图把所有的诱导公式囊括并有序的铺设在各个象限之内,如把教材中没有出现,而在课后习题中却频繁出现的(-180°-α)与α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式纳入到第二象限之中与180°-α一同探究出来,把-180°+α与180°+α一同放置在第三象限共同探究,把360°-α与-α一同搁置在第四象限共同研究,这样从不同的维度(顺时针和逆时针)探究诱导公式,能把教材习题中所出现的所有诱导公式都囊括其中,并把这些公式按象限的呈现顺序来进行探究归类,使学生感觉很好记忆,感觉效果挺好!这应该是我执教本课的一个亮点。

  教学时,我首先从探究入手,利用圆的对称性及三角函数定义,和学生一起推导出了终边落在第二象限的角与α之间的关系式,即教材中的第三组诱导公式,然后让学生类比公式的推导过程自己动手推导公式二和四,关于180°+α与-α的诱导公式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在推导这两组公式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寻求"180°+α与角α的终边"及"-α与角α的终边"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完成公式的推导。

  在学生探究诱导公式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思考:由角的终边的某种对称性,导致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也具有相应的对称性,这样就产生了“-α ”、“ 180°+α”、“180°-α ”、“360°-α”等诱导公式,我们知道,180°-α 角的终边与 α角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180°+α 角的终边与α 角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α 、360°-α” 角的终边与α 角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所以180°-α 、180°+α 、-α 、 360°-α各角的三角函数值与 α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绝对值相同,符号由各角所在象限的原三角函数的符号来确定,诱导公式看起来很多,但是抓住终边的对称性及三角函数定义,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学生也就不难记忆了.

  在教学中,我始终相信提供给学生的记忆方法重在理解、重在逻辑、重在思考,始终把变换思想贯穿始终,注重将数学思想渗透于知识的传授之中,让学生了解对称变换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用对称变换思想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对本节课教学方式的反思

  本节课由于我采用自主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发现。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我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面对问题,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触发了,求知欲也十分强烈,大家都跃跃欲试,争着进行推导.当师生共同推导出第二组公式时,马上提出对于 与 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如何推导,这时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大家竞相发言,课堂高潮跌起。待同学们弄明白后,我又及时引导学生推导第四组公式,最后从特殊到一般,问 与各个象限之间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如何,最后总结出:“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整个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升华。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优秀生往往反应比较灵敏,教师的问题都让他们抢去了。学困生自卑感更严重了。讨论问题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讨论而讨论,要以问题解决为目的。

  传统的“严密性”应该受到挑战。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在学生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有的学生不参与讨论,有的虽然参与小组合作了,却不积极发言。合作学习还是没能真正地开始实施。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感受到: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设计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

  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要求。

  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和交流,去发现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并通过小结和评价,把知识进行内化。

  总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实现课改的目标,当是我努力的方向。

  然而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度不高,本人认为,我的干预(讲解)还是太多。

  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用全新的理论来武装自己,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效。

【诱导公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乘法公式》教学反思08-16

倍角公式教学反思06-14

《完全平方和差公式》教学反思06-02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08-03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9-06

教学的反思08-21

教学的反思03-14

教学反思06-30

教学的反思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