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04 22:44:5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反思1

  《姥姥的剪纸》是作家笑源的作品。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透过剪纸我们感受到平凡普通的农村老太太的不平凡,姥姥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这“我”的心,课文配以插图,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课文是是一篇情感类的文章,我的教学以指向内容的阅读教学为主。指向内容的阅读教学,不是流水账的教学,不是逐段逐段字地讲解,“指向内容”的内容应当有选择性。

  如何选择内容来教学呢?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内容不交,教师教了学生也不懂的内容不教,学生不懂但是教了能懂的知识要教。就拿《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对于姥姥剪纸受欢迎的表现,学生自己会掌握,教师只需要提问学生解答即可,但是受欢迎的原因,学生能说出具体的,却不会概括总结,因此需要教师教学指导概括;再如在如何刁难姥姥,学生一眼就能看到明白,“喜鹊登枝”如何精致,学生也能找到,但是后者对已理解姥姥剪纸技艺的精湛这个线索有辅助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提及,而前者可忽略;还有对于姥姥剪纸所传达出的情感,是后半部分学习的重点,因为情感隐藏在字里行间,需要学生体会文本内容,因此后半部分应重在朗读,让学生读书体会,而不是教师一味讲解灌输,但是新教师的我似乎在这块教学生仍功力尚浅,有待进步。

  指向内容的.阅读教学,还应当注意方法的选择,如何选择呢?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点:一、重点语段注重朗读。朗读应当注意方式的多样化、趣味化,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乐意去接触文本,从朗读中观察学生是不是有所体会。朗读方法选择上,需要学生找关键语句的可以选择默读,便于安静思考;需要注意角色情感的,可以分角色朗读,特别是一些对话类的文本;需要有感情朗读的,教师可以范读,让学生有模板可以效仿;需要集体感悟的,可以齐读,特别是一些表现壮阔的语句,齐读会更有气势。

  二、关键词语理解,可以让学生学会查字典,但是最好是能让学生学会字面解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是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训练,也是理解课文的一个环节。如《姥姥的剪纸》中国的“耍赖”、“调皮蛋”等,原本贬义的词语,在这里却能褒用。

  指向内容的阅读教学,对于文中精彩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教师也应当提炼,让学生学习,并利用小练笔来运用,这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部分。比如《姥姥的剪纸》中的夸张、比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等。

  以上便是在教学《姥姥的剪纸》后的一点思考。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反思2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他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这么一个慈祥、勤劳、剪纸技艺精湛的姥姥,深受学生的喜欢。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抓住“剪纸”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人物形象,比如“神”、“啧啧赞叹”、“熟能生巧”、“拴”等,让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感知姥姥的特点。再比如“数九隆冬剪……甚至摸黑剪”这句话,通过分析其中的几个剪,让学生通过想象表达,体会姥姥的勤劳。

  教学过程中,我还随时穿插口语表达训练,比如通过文中的三幅图,请学生想象,并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数九隆冬剪……甚至摸黑剪”,姥姥还会在什么时候剪?等等。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反思3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之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20xx年11月3日我非常有幸聆听了陈叶青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紧紧抓住“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这条线索,带领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片断一:

  师:“刁难”是什么意思?

  生:故意为难别人。

  师:文中的刁难是指——

  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黑剪窗花。这就是一次“刁难”。

  师:挑剔

  生:在细节中过分的找毛病。

  师:耍赖

  生:使用无赖的手段、抵赖。

  师:调皮蛋

  生:顽皮

  师:为什么文中用这些词语?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反衬了姥姥剪纸的技艺娴熟……

  反思:对于以上四个词语的理解,光理解词语是浮于浅表的,陈老师并没有停住,而是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的效果”。课文是“姥姥的剪纸“,作者着力描写的主要对象自然是姥姥。可作者为什么要花上较多的笔墨,用上“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词语,来表现“我”的顽皮、淘气甚至于近乎无赖呢?陈老师切入时机,引导学生理解这里运用的是反衬手法,目的`还是表现出姥姥的剪纸技艺,“我”的“刁难”、“挑剔”、“耍赖”,有力的证明我是个“调皮蛋”,而我越是调皮捣蛋,越是能够显示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其高超的剪纸技艺,非同寻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令人由衷赞叹。另外,“我”的“调皮蛋”形象地表现了“姥姥”的温顺、敦厚和慈祥。陈老师这样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渗透了学法指导。显然,教者的处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片断二:

  师:“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

  生: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从中找到窍门。

  生:姥姥如此熟练,因为老是不断地剪。

  生;姥姥“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就是对“总剪”的具体说明。

  师;“准头”的意思?

  生;心中有数

  师:出示练习说话:

  熟能生巧,总,。

  生:熟能生巧,总背,就能默出来了。

  生;熟能生巧,总学习,就能考上大学了。

  ……

  反思:陈老师这样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很好。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熟能生巧,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从中感悟姥姥的话是经验之谈,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姥姥为什么如此熟练,下面的“总剪”二字透露端倪,因为老是不断地剪,岂能不熟练?手都有准头了,因为总剪,再熟练不过了,日久天长,剪起来就心中有数,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要注意什么,剪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岂不是有了准头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明白。而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我觉得学生的说话练习还需老师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纸那样,因为不断地练习,反复地实践,达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从而进一步体会姥姥的话中寓意!

  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向陈老师学习,就《姥姥的剪纸》这课,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的道理,同时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反思4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反思5

  在教学苏教版《姥姥的剪纸》时,我把难点和重点定为: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让情感在朗读和体验中升华。

  这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以下三个环节:初读文本,走近姥姥——品读感悟,走进姥姥——读背结合,升华情感

  第一环节:初读文本,走近姥姥

  播放剪纸的图片,配上高山流水的音乐,简介剪纸。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姥姥的剪纸,去认识这位可亲可敬的姥姥,重温那浓浓的祖孙亲情。

  我通过图片再现姥姥的剪纸,让学生从剪纸图片中感受到姥姥技艺的高超。抓住第1自然段的“都”字,抓住邻居的啧啧赞叹声来让学生感受姥姥的剪纸技艺是多么的“神了”!再通过姥姥摸黑剪出“喜鹊登枝”这件事,感受姥姥剪纸技艺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通过理解“刁难、耍赖”等词感受作者的顽皮和姥姥的爱孙之情。学生在朗读和感悟后,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认识了这位技艺高超、可亲可敬的姥姥。

  第二环节:品读感悟,走进姥姥

  让学生自由读7-12自然段,找出我与姥姥的对话,然后再利用课件展示牛兔图让学生结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劳、兔的顽皮,看到图想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最后抓住姥姥与作者的对话进行朗读训练指导,一个对孙儿关爱有加的姥姥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抓住两幅画面,进行朗读感悟、想象,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而感受姥姥对“我”的疼爱、呵护。

  第三环节:读背结合,升华情感

  通过抓词语“定定地”、“出神地”,读出姥姥内心又是希望朝夕相处的孙儿能留在身旁,又想让孙儿去更广阔的'田地发展的矛盾心情。姥姥舐犊情深,对儿孙们是如此的牵挂深深打动了作者,也使读者的内心也掀起了情感的波澜。

  好的语言、动情的话语就应该让孩子能当堂积累下来,让学生把课文段落背诵下来,这样既积累语言,有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领悟。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反思6

  《姥姥的剪纸》一课,我把重点和难点定为: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学课文前,通过学生回忆自己跟姥姥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质疑问答,以学定教。如此一来,带着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走进课文。本文并不是单纯写姥姥的剪纸,而是透过写剪纸来诠释姥姥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了解姥姥的剪纸的段落里,我通过让学生朗读,结合关键词句谈体会,感受姥姥剪纸的高超技艺,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无可挑剔”等语句,感受那么多人喜欢姥姥的剪纸,称赞姥姥的剪纸,作者当时内心的自豪与骄傲,体会姥姥剪纸为什么那么“神”。然后在作者“刁难”姥姥的那一部分,我出示了“喜鹊登枝”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剪纸的细微处,由此联想到姥姥的手艺之精巧。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考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更加佩服。

  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围绕剪纸,让学生把7—12自然段中具体描写“牛兔图”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并为剪纸起名字,用自己的话说说剪纸的内容。我还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并进行换位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如果自己就是姥姥,也要剪纸,还会剪什么内容的牛兔图?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想象明白到,无论怎么剪,无论老牛和小兔的形象怎么改变——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这样顺其自然,学生就会明白牛代表什么,兔代表什么,这牛兔图的剪纸代表的是作者和姥姥生活场景的再现。

  最后一幅剪纸,通过抓词语“定定地”、“出神地”,感受姥姥内心又是希望朝夕相处的孙儿能留在身旁,又想让孙儿去更广阔的田地发展的矛盾心情。姥姥舐犊情深,对儿孙们是如此的牵挂深深打动了作者,也使读者的内心也掀起了情感的波澜,所以最后一部分配乐朗读,很多孩子有感而发,甚至有的眼含泪花。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反思7

  本学期,我执教了《姥姥的剪纸》一课,课文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我们全体师生佩服不已,姥姥和作者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又让我们感动,我们都久久地沉浸在这份亲情之中……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剪纸离孩子较远,课堂上教师如果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画面中,优美的音乐中,做到目观其行、耳闻其声,快速进入课文情境,借此学生对自己家人表达感恩之意。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抓住这个主线,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我们知道,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一、借助声像设备,感受剪纸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作用于视觉、听觉的刺激最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当视听感官并用时,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因而上课伊始,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惟妙惟肖的窗花,并配上动听的音乐,学生一下子进入那剪纸的情境中。

  在优美的乐曲中,我让学生走进文本,寻找姥姥剪纸“神”的语句。在品读这些语句时,配上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适时出示“公鸡打鸣、母鸡下蛋……喜鹊登枝”等剪纸画面,对课文重点语句进行品读。

  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生动的视听画面,让学生与文中的姥姥对话。让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把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评价中把课文读懂、读细、读出感情。同时读懂了姥姥用精湛的剪纸技术,剪出了乡村的吉祥,为乡亲们送去了祝福,使整个屯子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与和乐。

  二、展现优美画面,品析祖孙情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这样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姥姥的剪纸》一文语言生动,富有诗意,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品赏。在教学时,运用相应的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语言环境,细细品味文章。如在教学“祖孙情浓”一段时,我引导学生自主朗读,相继找出“A、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B、一头老牛和一只小兔子在地上啃食青草。C、: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乱跳着远去的小兔子。“等姥姥剪纸“拴住”了作者的语句。然后适时为这些句子配上相对应的.视听画面,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明白姥姥对小孙子的浓浓爱意。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发言。

  在发言中,我对着多媒体画面引导学生抓住“拴、缠”等词语去品味小作者顽皮、可爱,对姥姥的依恋;品出姥姥把全部的心血和爱全部倾注在牛和小兔的剪纸里,从而感悟出姥姥对小孙子的关心、疼爱、默默奉献;品味到小作者的快乐童年;品味到浓浓的祖孙情;品味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让情感熏陶和人文滋润落到实处。

  三、启发开拓想象,表达感恩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用好语言这个工具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姥姥的剪纸》一文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因素,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姥姥与作者生死离别的视听画面,并配上《感恩的心》乐曲,让学生用“假如我就是文中那位小孙子,面对即将离世的姥姥,又忆起与姥姥在一起的童年生活,此时此刻会对姥姥说些了么呢?”这个设想进行遐想。这时,形象、声音齐全,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沉浸其中,体会意境,余味无穷。学生联系课文,插上想象的翅膀,情动而辞发。每一种设想自然精彩极了。

  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的形象营造出的氛围,让学生从中体验祖孙情深,很多学生由文中的姥姥联想到自己的姥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恩教育,此时老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课后观察或回忆姥姥对自己关爱的语言、动作或点滴小事,用手中的笔表达对姥姥的依恋与感恩之情。让文本教学与生活紧紧相连,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陶冶,不仅发展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现代语文教学,呼唤以人为本,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其自觉学习的能动性。而巧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教学中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种刺激,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因而我们应把握住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入情。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反思8

  在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披文入情 环环相扣

  经过这反复思索,我将落脚点放在“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和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上。把握了这个重点,就以“神”为线索展开教学,我采用圈画关键语句、读、批、悟、谈等方法进行了有效的突破。上课就按着“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感受姥姥的技艺高超;“姥姥是如何练就这一手绝活的”——让学生知道姥姥不光是在剪纸,也是在用剪纸教育我,感受姥姥对我的疼爱;“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么多呢?”——进一步感受姥姥把对我浓浓的爱倾洒在一幅幅剪纸中。这样学生就深刻体会到姥姥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二、利用好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虽然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使用电子白板的机率不是很高,但我还是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使用电子白板中的“笔”圈画重点词“剪”,通过反复引读,体会姥姥剪的时间长、次数多;使用放大镜效果出示“乡亲们对姥姥赞叹的话语”,放大镜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富有教学机智,注重课堂的生成性

  本来板书“神”是在教学完1-3自然段后请学生概括,课堂上有一位学生在读相应的句子时就把这个字读好了,我就相机板书。

  对“拴”的处理,我认为也较为到位。结合当时是“密云多雨的盛夏”的危险和作者的活动,文中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的“拴”,引出课文中的“拴”,与学生进行热烈地讨论“课文中用什么拴住了什么”,经过追问明白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的身体,更用剪纸拴住了我那颗贪玩的心……为领悟祖孙俩那浓浓的情作好辅垫。

  在快要结束课文时,因时间还有多余,我就灵机一动,增加了一个板块“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谁?说说你的理由”,将感恩教育推向了一个高潮,学生在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孩子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四、板书既体现了人文性,又体现了工具性。

  “神”这一个字是对姥姥剪纸的'高度概括与浓缩:姥姥的.剪纸的神奇不仅在于本身剪纸技艺的高超,更在于她把对外甥的爱倾洒在一幅幅剪纸中,让作者的心境与梦境都变得有声有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是学生习作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对例文写作方法的剖析,目的在于让学生今后习作中使用好这个方法。

  五、让学生敢于提问。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班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非常强,据此,我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在欣赏姥姥的多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后,请学生提问,并顺利成章的引入到了下文的学习。

  但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1、在处理“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 时,因课前对此部分的教学时间估计可能会比较长,因此课上想抓紧时间。所以当学生结合“一张普普通通……要什么便有什么了”回答到“技艺高超”,我就急于让学生谈“还有哪些地方也体现了技艺高超”,而没有让学生很好的体会这句句子: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姥姥却无所不能以及讲正面描写,到后来才补上去。

  2、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精彩,理解到位,感悟深刻,但在朗读上不能很好的将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情感朗读中,今后在指导朗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此外今后将进一步研究电子白板,尽量让学生上台使用电子白板,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我想如果在以后的课堂中,教师用心地解读教材,努力挖掘课文的训练点,精心设计,争取让每节课都精彩。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教学的反思12-21

教学反思06-30

教学的反思03-14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12-15

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01-30

池上教学反思02-08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2-09

《寒号鸟》教学反思01-10

《清明》教学反思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