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做个减法表》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个减法表》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个减法表》教学反思1
本课时的教材地位是: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但减法中的各部分之间的名称还没有认识,是在第五单元的时候才认识。另外,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会了初步的分类,按加减分和按得数分。基于这种情况,本课时的设计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二是发现减法表中的规律:横着看,每一行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减去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从左到右,得数一个比一个少1;竖着看,每一竖行,从上到下,减号前面的数每次都增加1,减号后面的数也是每次都加1,得数都相同;斜着看,都是十几减同一个数,从左到右,减号前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少1,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少1。
虽然我自己也是刚教完一年级,但是这次的备课与授课,我发现,每一份教案从课本走向学生,从理论走向实际,都是在不断的质疑与解疑下通透的。本周我上的这个内容,从一年(7)班、一年(6)班的试上课,到一年(5)班的正式开课。其实我自己是在与不同的学生对象交流中悟出教材的编排意图的,也真正理解教材定下的教学目标,进行不断地修改教学设计中的各环节。
下面我就结合所上的三个班级,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如下对比与反思。
一、口算练习,导入新课。
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三组口算题(一组减号前面的数相同的,一组减号后的数相同的,一组得数相同的)进行开火车的练习。一年7班的学生能比较快速说出口算得数,但由于课件中没有呈现算式,只是师生的口头交流,学生没法很快发现每组算式的相同点。一年6班的学生有了课件中的呈现,很快说出每组的相同点,但是由于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被减数、减数和差要在本册第五单元才正式介绍,所以个别学生会把减号后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即被减去的数),我没有及时理会学生的说法,以为学生会认识减法算式中的三部分名称,就纠正学生说被减数是在减号前面的数,时间稍微停顿一些。一年5班在开火车的时候,是不是因为后面坐的听课老师很多,加上我有点紧张,教师语言与表情影响了学生,每组算式开下来都不顺利,如12-4等于几,叫到的学生说不出来,这时我有让其他学生来帮忙,并说出破十法的思考过程,但是第二组中又有一位学生说不出得数,此时我又让其他学生来帮忙说出用“破十法”计算的过程,时间比较拖拉。在说出各组算式的特点时,所设计的三组算式第三组是得数教是7的算式,不巧第一组和第二组也各有一个算式得数是7的,这时有的学生就横着看。
二、动手分类,寻找整理的标准。
这个环节我是在小结第一环节后,用语言引导学生可以按三种不同的'标准(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得数相同,减号后面的数相同)进行分类整理,一年7班没有适当的引导,大部分学生是按第一种分法和第三种分法,在一年6班试上时,我面对全班学生提醒了一下:可以先算出得数。不想一经这样提醒,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按得数相同来分。上一年5班前,我们也做了一个分析,按学生年龄特点来看,第一种和第三种分法是占大部分的,减号后面的数相同这种分法人数最少。全班交流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己上展示台展示分法,是为了让学生有个对比,怎么排列有序,有序排列有什么好处。这种作法在一年5班体现了比较清析,为第三个环节做好铺垫。
三、整理表格,感受算式间的联系。
当对学生提出独立完成书上第17页减法表的填空时,我这时才引出课题——做个减法表,时机比较合适(板书的安排比较满意的。)。三个班下来,发现大部分学生是横着写,这样比较快,有一部分学生是想从中间下手的,比较慢。一年7班、一年6班在交流——说说算式与算式之间的联系时,学生说得不是很清楚,才想到要在课件上文字体现规律,但是发现一年5班学生想要全部说得很完整还是比较不够的,但是一年5班的孩子很积极,在交流完横着看的规律后,学生竖着看说不好,于是才让学生同桌说一遍的,但效果还是不是很好。
四、拓展练习、学会应用规律。
抛给学生这三个开放式的算式,旨在运用算式与算式之间的联系,学生写出多种算式。时间比较仓促,设计是留为作业。
五、谈谈收获,全课总结。
不同的班级能说出的收获是不同的,因为每一次课上完都做设计上的调整,但是一年5班的学生能说出“按顺序”,我觉得本课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当然,最后的公开课上还是存在着不足:
1、教师的语言比较啰嗦,不够简练。
2、时间安排上不是有欠思考。
3、虽有一定的教龄,但是教师还是比较紧张的,课一开始这种紧张气氛就影响了学生,在课一半后,逐渐进入状态,学生的积极性也在不断的提高。
4、课堂中生成的部分,教师的处理能力还是有待提高的。
《做个减法表》教学反思2
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但减法中的各部分之间的名称还没有认识,是在第五单元的时候才认识。另外,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会了初步的分类,按加减分和按得数分。基于这种情况,本课时的设计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二是发现减法表中的规律:横着看,每一行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减去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从左到右,得数一个比一个少1;竖着看,每一竖行,从上到下,减号前面的数每次都增加1,减号后面的数也是每次都加1,得数都相同;斜着看,都是十几减同一个数,从左到右,减号前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少1,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少1。课一开始,第一环节出示了20以内的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然后对这些算式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在分类整理时,学生有按得数、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减号后面的数相同进行分类的,还有按算式卡片的颜色、单双数进行分类的。第二环节学生先独立完成减法表,再进一步发现减法表中的.规律。通过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是横着写,这样也比较快,而有一部分学生想从中间下手的,反而降低了速度。在之后交流减法表中的规律这一环节,学生虽然有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但总体表达都不是很清晰,可能是由于一年级年龄小的缘故,但孩子们是能发现其中的规律的,对描述规律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本堂课我觉得我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课堂上语言不够简练。教学环节时间安排不合理,第一环节“按标准分类整理”用时太长,用了30分钟左右,刚开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随着课堂的深入,有部分孩子出现走神现象。第二环节时间太紧,只剩10分钟时间完成减法表,交流发现的减法表中的规律,没能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交流。如果第一环节时间能够把握好,把教学环节时间合理把握分配好会相对合理。
2、孩子在说分类进行整理时,有提到按“从小到大进行分类”,从小到大不是一种分类标准,属于排序,没有及时引导孩子把思路转化为分类,此时如果能及时引导孩子观察减数,发现可以减数相同的可以分成一类会更好。
3、在给算式进行分类时,孩子思维比较活跃,想到的分类标准比较多,可以尝试给孩子一个分类的范围,问题要有针对性,按数学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例如得数相同、被减数相同,减数相同等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课堂上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4、提问方式有点单一,一对一提问较多,个别孩子没有关注到,和全班集体交流较少,如果提问方式形式多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部分,处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做个减法表》教学反思3
《做个减法表》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20以内)》的最后一课时。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整理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对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算式的分类整理,这是学生第四次经历整理算式,其目的是进一步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整理减法表,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体验有顺序地思考方法,体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同时感受整理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首先给出了一堆凌乱的算式卡片,同时还给了一个不完整的减法表。而这个减法表中的算式不是按规律给出的,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再根据自己整理减法算式的经验来完成减法表,得出完整的减法表。
首先,我们进行了5分钟开火车的口算练习,并出示相应的算式卡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点,请学生汇报。学生根据共同点找出两组算式摆在一起,顺势我就提出问题:怎么给这些算式排队?排列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对于这两个问题非常感兴趣,经过小组讨论,他们得出了三种不同的分类整理的方法:得数相同的分一类,减号前面的'数相同的分一类,减号后面的数相同的分一类。接着,我请三位同学一起上来比赛,按照三种不同的标准来排列。这种动手操作的游戏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他们在竞争的加油声中,将整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分类整理好后,及时给与学生鼓励与评价,同时指导学生把这些算式进行有序排列,让学生在排一排的过程中体会有序排列的优越性。然后,利用这些排列好的算式,和学生一起完成课本上的减法表。最后,和学生一起找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从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方面展示规律,同时配与课件演示,让学生更形象、更直接的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体会有顺序的思考方法。
在整理减法表的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了不同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整理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做个减法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鹿的减法教学反思12-02
减法的认识教学反思01-19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3-02
《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1-18
连续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11-30
加减法估算的教学反思01-30
6加减法教学反思01-11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2-14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11-17
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