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08 13:38: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1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不仅是信息社会的要求,还能更好地体现学科间的相互整合。

  在课堂上,让孩子朗读大段的资料,十分费时,而且资料中有有些科学知识学生一时半会儿还弄不明白,并没有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互补的作用。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我想资料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以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总有孩子说:“老师,我家没电脑。”似乎,上网成了搜集资料的唯一途径。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课文,如《鲸》,《最后一分钟》等,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作为课前预习一部分,有许多孩子带来了色彩鲜艳的图片,科普杂志等,在一起交流,从而使他们明白,上网查资料比较快捷,但身边的书籍,报纸等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好帮手。此后,孩子们也就不再为家里不能上网而苦恼了,相反,他们查阅工具书的时间反而多起来了。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2

  今天教学《一分钟》这一课。上课时,我掏出一块手表扬了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一节课有多长吗?”孩子们齐声回答“40分钟。”“那一分钟有多长呢?”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么回答。我说“这样吧,你们闭上眼睛,我来计时,感觉一下一分钟的长短。”于是,孩子们都闭上了眼睛,等待一分钟的结束。

  教室里静悄悄的.,一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我问孩子们对一分钟有什么感受。有的说一分钟有点长,有的说一分钟很短。我让大家选择一件事来做,看一分钟能做多少。

  一分钟之后,有的写了十几个字,有的削了一支铅笔,有的读了一篇课文,有的什么也没做。这时,我再问孩子们:“你觉得一分钟很重要吗?”抓紧时间做事的学生说:“我觉得一分钟很重要,因为利用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而那些没做事的就无话可说。我小结说:“孩子们,一分钟并不长,但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在一分钟里,你珍惜时间,可以做很多事;你不珍惜时间,就可能误很多事。不信请你读课文《一分钟》,看看一分钟引出的故事吧。”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饶有兴趣地读起课文来。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3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课文内容较为通俗,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课教学设计努力体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读的情境,在读中感悟,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融,进而读出感情,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反思:

  通过《一分钟》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阅读对话理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如,学生对“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认为元元做事很麻利,他很爱学习;对“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他的安全意识很强;对“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遇事肯动脑筋,能自己想办法战胜困难,没车也要走路去上学。这些都是学生用心读书得来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视的体验。

  2、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享受阅读生活,增强阅读能力。《一分钟》课文后的“读一读”提出的要求是“朗读课文”。这个提示点明了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间的重要,体会时间的宝贵。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生疑,在读中释疑,不断提高阅读效果。

  3、实实在在地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应紧紧结合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本课的教学,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学生有了这份情感,必然能自觉做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4

  (1)诗歌教学一直是我想认真揣摩的一个教学切入点。

  从《山城的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再到这次的《最后一分钟》,我进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尝试。教学中,我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训练中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电化教育创设情趣。一张香港回归的震撼人心的画面,一段教师声情并茂的旁白,把学生引到了1997那个刻骨铭心的一分钟,孩子们也明白了这一分钟的珍贵,深入探究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朗读贯穿始末。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桥的一头是课文,另一头是学生。读着读着,沿坡讨源,据文入情,神游其中,增进理解。可以说,朗读犹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指挥棒。在教学中,利用初读,逐节理清文章脉络;运用细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读,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启用熟读,把诗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积淀语感。

  3、选择课外阅读。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相当丰富。在课前预习设计上我并没有让学生的情感有所侧重,而是就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进行收集。课堂上,学生收集的丰富的课外资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课外资料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当大,精神营养丰富,道德质地醇厚,感情成分饱满,适合时代需求,使孩子们真正感受假、丑、真、善、恶、美,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进步意识,提高学生素质。

  但是教学只有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才能发现理论与实际的磨合口。课上完,细节的思索却不断。

  1、孩子对香港的过去和一分钟的体验了解甚少,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缺乏收集资料的渠道,所以在设计导语的时候我穿插了很多的课外资料,加深孩子对香港的印象。所以上课时是否会感觉课堂上教师的导语过长,教师的语言过多?

  2、对于文本的理解真的非常难,作为教师,我都读了教下10遍。我想,逐字逐句推敲反而会破坏文本的整体意味。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我认为对香港过去的痛苦和这最后一分钟的激动能有迷糊的印象就达到了我想要的目标。因此,我重点抓第2、3小节,用板块对比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的目标设计,是否会浅化了文本的意味?

  3、这一个单元的课文对于课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并让学生在资料上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略读课文,注重能过的是方法的积累,用资料来冲击情感。我想,我们还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不同的尝试。这种没有情感指向性的材料收集尝试会不会让学生的情感寄托有所偏差?

  (2)在《最后一分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

  透过这些诗句,读出那激动、自豪的感情和热切欢迎之情。并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去体会。如联系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禁品加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长期割让给英国。虽然有血气的华夏儿女奋力反抗,但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与心头之恨。而在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香港回归祖国,是祖国日益强大与繁荣的有力见证,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这一刻,无数的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此时创设情境再一次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使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手段。因此教学时我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即注意小节之内以及小节与小节之间的停顿;向学生明确:有的诗句读的语气要高昂,有的诗句读的语气要沉重;有的要读得坚定有力等等。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我又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读、评议;找差距等,进行读的指导,达到读的目的,读中也促使学生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学生读的兴趣较浓。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5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腾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之中了。教学诗歌,朗读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可以说,朗读犹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指挥棒。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各种朗读法:利用初读,逐节理清文章脉络;运用细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读,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启用熟读,把诗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积淀语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毕竟这一历史事件学生还是比较陌生,大家对很多地方还不理解,有的同学就提出“‘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第1997页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铸进我们的灵魂。’中的‘1997页’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同学提出“呼喊一般是大声地叫,为什么诗中却说‘轻轻地呼喊’呢?”也有的同学问“为什么说‘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呢?不是自相矛盾吗?”不得不佩服同学们质疑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不就正好体会了了香港回归祖国后,全国人民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不就正好回顾了香港的屈辱历史,不就展示了全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愿吗?一切要解决的问题都因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可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学生在质疑后能想办法释疑那就更好了。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6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本课时我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识字,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有长处也有不足之处。

  一、在本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好:

  1、识字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认识“钟、零”等9个生字,为了让学生快速并且有意义的.识字,我设计了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去掉拼音认识生字,在词语中认识生字,在句子中认识生字四个环节,并且还设计了3个游戏环节巩固生字。学生在本节课上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参与度较高,认识生字效率比较高。

  2、课堂用语。

  教师的课堂用语在一节课上是比较重要的,一句话一个词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效果。在课上,我尽力地运用各种表扬用语鼓励学生以及赞扬学生,并且使用不同的语气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精神面貌。

  教师走进教室的精神面貌会给学生不同的感受。你的心情好与坏学生都能够从你身上感知出来,所以不能带着任何负面情绪上课,并且在课上还要富有激情,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学习。在这方面,我做的比较好。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课堂导入。

  本节课我一一个游戏导入,虽说学生参与度高,但是与本节课接下来的内容衔接的不是很好,甚至没有什么意义。

  2、时间分配。

  在时间的分配上没有把握好,在识字部分花费的时间有点多,导致本来设计的将生字带回课文里再读课文环节没有完成。

  3、组织课堂。

  虽说学生在这节课上参与度较高,但是在关注学生,组织课堂方面没有做好,甚至没有花费时间在课堂管理上。

  这一节课,让我收获颇多,让自己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让自己看清了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7

  《一分钟》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正式上课以前,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难点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我趁机和学生交流汇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只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个绳,能踢个键,能写个字,能算道口算,能读个字的文章等。这时,我又告诉孩子们,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写下了许多诗句谚语来警示人们,把你们收集的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在课堂的结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几条,送给学生。

  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8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元元的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因为他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徒步去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这篇课文讲的事情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生动、有趣的导入。

  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进入课文,以至受到教育。我在教学时,设计了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今天早上我和陶老师争吵。孩子们立即兴趣大增,一个个好奇地等着我揭晓答案。甚至还有孩子忍不住问我:怎么回事啊?为什么争吵啊?于是我笑着揭晓答案,有一道题引起了我们两个老师的争吵:一 = 20 我板书在黑板之上,孩子们立即轰堂大笑,一个个发表自己的看法。“前面的‘一’是语文里的,后面的‘20’是数学里的字,怎么可能相等。”“‘一’里面有一个‘1’,‘20’里有20个‘1’,不可能相等。”??孩子们从语文和数学的角度,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就是没有小朋友站在我这边。这时,我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孩子们自读课文的兴趣比以往更浓厚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有模有样地朗读起来。这时,我欣喜地发现,好多孩子是一边读课文一边露出微笑的,这抹笑不是因为他正和同学偷偷地玩,而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学习的快乐!

  读完课文,很多孩子对我喊着:我发现了,一是等于20,在我的提醒下,孩子们得出了多睡了一分种导致迟到了20分钟的结论。

  (多睡)(迟到 )

  一分钟=(导致) 20分钟

  借助板书,孩子们轻而易举地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了出来,在轻松的学习下整体感知了整篇课文,对课文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融入情境,身临其境。

  理解课文时,我一直让学生以自己是“元元”的角色进入课文。感受正在贪睡时,闹钟突然想起,自己的`讨厌,读出了元元的庸懒。元元遇到了第一个难题,“他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元元,你都可以走过十字路口了,结果这时,红灯突然亮了,这时候,你在想些什么?”生:“我好倒霉啊!”“天哪,红灯啊,你怎么偏偏这时候来啊。这下我要迟到了吖!”是啊,所以他叹了口气,还没等我说完,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苦着脸,“唉!”这时,我眼前一亮,多好的生成啊,所以我急忙抓住这个闪光点表扬了他们,并鼓励他们在朗读时,可以把这个“叹气声”读进去,竟读得出奇地有味道。

  三、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二十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四、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难点。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二十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我趁机和学生交流汇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只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 )个绳,能踢( )个毽子,能写( )个字的文章等。这时,我又告诉孩子们,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写下了许多诗句谚语来警示人们,把你们收集的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 在课堂的结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几条,送给学生。

  时间就是金钱——富兰克林(美)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萧绎(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兰克林(美)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培根

  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9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语言凝练,语句含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初读反馈,几乎一无所知。课前预案推翻,以“读”为核心,重新作了尝试。

  1、初读降低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口。

  2、轻声细读,用更精练的词语概括每一节的'内容:

  倾听、等待──升旗、自豪──联想、屈辱──迎接、展望。这样一来,诗歌的线索就非常明了,为理解诗句降低了难度。

  3、精读感悟:

  “让我拉住你的手”──拟人化,亲切动情。“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激动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欢乐”──联想到屈辱的历史,如今的扬眉吐气尤显珍贵。“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表达对香港回归的欢迎祝福。

  4、联系实际,补充资料,进一步深化主题,激发爱国情怀。[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赵飞华]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10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语言凝练,语句含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读”为核心,作了如下尝试。课前,我首先把本课的目标板书在黑板上。内容如下:

  1、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自读阅读链接,理解课文题目。

  首先,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自读阅读链接,自己理解“最后一分钟”是指哪一分钟?然后指名回答,最后一分钟是指1997年6月30日23点59分—1997年7月1日0时0分,这一分钟。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指名生答:这是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此时此刻,中国人的有着什么样的特殊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二、了解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弄清本课的意图。

  三、自学课文,尽量完成目标。

  学生自读,标画,尽量完成目标,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自由读,比较读,男女生分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使读的层次性不断地推进提升,学生在读中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溢于言表,回顾香港屈辱历史时,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就在这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学生仿佛看到“那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那深入骨髓的伤痕”、“那铸进我们灵魂的血和刀光。”此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真正做到读中解惑,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浮想联翩,他们仿佛已成了人群中的一份子,就站在现场看着国旗缓缓升起,学生有了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丰富的情感积蓄,让学生的表达做到了言真而意切。在谈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员时,学生谈的特别好。学生逐渐做到了在理解、感受、品味中挖掘语文的语言因素,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11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重点是要求学生会认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熟练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元元多睡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心中很懊悔,从而让学生知道一分钟的重要性,学会更加珍惜时间。

  在导课时,学生提到一分钟很重要,我应该举几个简单的事例说明一下,这样会显得恰当些,课堂上随时挖掘有意义的信息是很重要。

  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我认为本课的着重点是识字,应该在课堂上突出识字的教学重点。识字本来是比较枯燥的,学生接受比较被动,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生字,培养识字兴趣这方面做得不够,我先分组拼读我会认的生字,紧接着默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再分组读,这时学生读得有点乱,草草的进入到写这个环节,如果添加看谁能再给生字组别的词这一环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谁再能用词说一句话,就给一部分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很积极的去思考、发言。

  在描红写字之前,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其次在边看边说用手在空中写我会写的'字的笔顺和结构,最后再动笔描红书写。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讨论识字方法,比我预想的要精彩许多,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孩子们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很活泼。如果这时让学生四人以小组交流一下方法,那课堂效果会更高。在让学生动笔写字之前,如果再设计一个观察田字格生字的环节,就是让孩子们先不要动笔去写,而是先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占格位置,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经过观察交流,学生在动笔去写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沉稳,写得就有效果。

  在朗读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本文中一分钟具体指什么?”这个提问应变换方式,应该这样说,在本文中元元干什么事情用了一分钟,这样学生一口就能回答出,效果要好一点。给学生的问题很关键,一定多思考符合学生的思维。

  学习了本课,让学生知道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一分钟时间可以干很多事情,同学们干任何事情都不能因小失大。

  实实在在地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应紧紧结合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本课的教学,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学生有了这份情感,必然能自觉做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12

  《一分钟》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今天,我给学生新授了《一分钟》。由于我刚刚参加工作,对二年级学生的知识面、理解能力的大小,还不能完全地了解,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我由一分钟本应该等于六十秒,但元元却让一分钟等于了二十分钟,这个小问题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揭开了本节课的序幕。接着,我又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生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很顺利。下一个环节是整节课的中心环节,及整体感知课文。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几个问题:

  首先,我让学生带着“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读课文。我在给学生提问题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认为自己能理解的问题,学生们应该也能理解。正是因为我的这种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思想,使大多数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不理解。因此,他们在读课文时,并不能很好的感知课文,也就使这个教学环节失去了它本身的教学作用。

  其次,我让学生听范读的'录音,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划出来再说说为什么这部分给你的感受最深。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把整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把握,而丧失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的,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我自身的理解出发编设问题。学生能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但大多数学生找不到点子上,而我由于刚刚参加工作,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根本驾御不了整个课堂。由于以上两个原因,使整节课也就无法向下进行。这是我这节课最失败的地方。

  再次,本节课主要就是通过朗读来体会元元的心情,从而教导学生要珍惜时间。在这个环节中,我本来设计的是,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虽然设计的很好,可是由于在教学时,对学生放手放的过大,以至于出现了网放出去了,却收不回来的现象,正因为上述的问题,使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元元的心情,学生体会不到元元的心情,自然也就不能理解为何要珍爱时间。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一、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时间:

  课本第-页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故事《一分钟》

  思考:那个青年人从著名教育家本杰明那里受到了什么教育?懂得了什么道理?

  二、导入新课《7 一分钟》

  看配音课件动画片或图片《一分钟》,边看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元元为什么后悔了?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圈出意思不懂的词语。

  (二)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一个人读时,另一个同学注意帮助纠正错误。

  (三)当热心的小老师,提醒小朋友哪些字易读错?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这些生字?

  (四)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四、感悟课文,明白道理。

  (一)读课文,讨论。

  1、读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课文的哪些句子具体写了元元非常后悔?挑一句来把它读好,读出自己的体会。

  3、指导朗读,体会学生找出来的这几句重点句。

  (二)学生表演读全文(先自由准备,再上台加上动作表演读)。

  (三)说说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练习: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一)用开火车读,做送信的游戏,猜字谜等多种方法认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二)共同做组字,组词游戏。

  如:口—合—哈(哈欠);门—市—闹(热闹)

  二、指导写字。

  (一)整体观察,找出规律。

  (二)按照规律,有代表性地指导哈、闹、迟三个生字。

  (三)师范写,学生跟写。

  三、再读课文,拓展练习。

  (一)读课文,小结。

  (二)拓展练习。

  1、课文开头老师讲的《一分钟》的故事中,那个年青人通过本杰明的教育,懂得了“一个人只要把握住生命

  的每一分钟,就一定会有美好的一生”的道理;课文中《一分钟》的故事,也使我们明白了“时间是宝贵的

  ,我们要珍惜时间”的道理,那我们能不能模仿这两个《一分钟》的故事,也来编一编第三个,第四个《一

  分钟》的故事呢?

  2、元元明白了“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的道理,那元元明天会怎么做呢?请你按照自己的想法,续编

  故事,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3、学生自主选择《一分钟》或《元元的明天》,编写故事。

  4、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我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

  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

  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

  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

  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

  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

  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在课堂的结尾,我把自

  己收集的几条,送给学生。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时间就是金钱。 ——富兰克林(美)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 ——萧绎(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兰克林(美)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培根 (英)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14

  《一分钟》是二上年级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三篇阅读课文,讲述的是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的故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学生丰富的课内课外生活,为了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调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我决定用以下四个步骤来展开教学: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二、实践参与,走进生活,体验一分钟。“短短的一分钟能做什么呢?”对于小孩子来说,可能并不知道能做什么,能感受到什么,可能也不知道这一分钟有多么宝贵、有多么快乐、有多么幸福、多么短暂,或者有多么痛苦、多么恐怖、多么漫长。。。,因为,他们并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和经历。因此,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经历这“一分钟”,体验一分钟:

  活动一: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通过采访写字最快和最好的两位同学给学生渗透做事情在追求数量的同时质量也同样重要的道理。

  活动二:“请小朋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间一分钟。”现场活动后让学生记录活动结果,为后面的二次活动埋下伏笔。教室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短短的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情。

  活动三:学生、老师展示课前调查的有关“一分钟能做什么”的真实事例,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一分钟的作用可真大。

  三、多媒体课件辅助,情景渲染,提升认识通过展示学生身边的图片,在课堂上产生一种震撼的效果。学生通过直观的图象和激烈的讨论,情感的体验再一次得到深华。同时,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体验,达成了唯一的目标,那就是对时间有了更深的.体会,感悟到时间的价值: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生命······)

  四、实例对比,巧用一分钟既然时间如此珍贵,那么渗透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在这里就很有必要了。我在让学生反思自己第一次展示中是否做到珍惜时间,能否挤出时间来之后,进行自我挑战看看两次展示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加快了速度,抓紧了时间,效率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并在二次活动之前,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并不是图快,而是要取得真正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得到更多的收获。

  语文《一分钟》优秀教学反思3

  来到白旄我接了二年级的语文,由于好几年没有教语文了,有些不知所措。

  正好镇举行语文讲课比赛,我也报了名。我讲的是《一分钟》,这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足很多。

  游戏导入,上课前,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让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问: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在学生回答后,我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

  在讲课的时候,学习生字用的时间太多。过渡语不知怎么说!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后,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不是非常到位,所以在课文中学生不能点出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和学生交流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几个绳,踢几个毽子,能写几个字,能做几道题。这时,我又告诉学生,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在这方面学生理解的很好。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课堂的结尾,送给学生。

  时间就是金钱。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经验我感到有难,我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继续学习!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15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国人们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鉴于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朗读为主的教学方式。

  在授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被割让的屈辱历史以及割让后香港人民的苦难生活。课程伊始,先介绍现本诗的格局,首节为引子,将香港拟人化。接着,让学生快速读文概括后三节的`内容,并结合自己对历史的了解讲讲诗句“我看见,虎门上空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应该怎么理解。然后,分小组自由读诗,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之后,朗读汇报,教师评价并指导。这个环节我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指导感情的处理——第一节应读出激动的心情,第二节要的读要配合内容的“慢镜头”描述,但不是单纯的缓、慢,而是有层次有节奏的读。第三节要读出百年的沧桑,声音要沉缓,但在结尾“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要读出屈辱散尽后的激动。第四节要读出盼望香港回归的急切以及香港回归后对她的无限期望。这一环节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汇报一段,教师指导一段,然后练读。最后,让学生分小组练读全诗,然后比赛。

  我觉得,用朗读去调动学生的情绪比单纯的说教要好的多。况且这篇诗歌叙述的历史事件对学生来说很遥远,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透历史。因此,在大致了解历史的基础上用朗读引出感情我认为是比较适合这篇课文的。

【语文《一分钟》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反思12-24

语文教学反思07-03

语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5-11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4-20

语文《燕子》教学反思04-29

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1-08

中考语文的教学反思10-20

观潮语文教学反思02-05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12-04

语文给予树教学反思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