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跑了》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27 22:06: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黑板”跑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

  匆忙之中,我上完了《“黑板”跑了》这节教研课。同事们有的说上这节课需要勇气,有的说这是一节语文味很浓的课。听完大家的意见,自己又仔细琢磨了一番,感触很多:

  第一,“语文味”是课件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第二、教师要善于发现。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时用两只眼睛去看,一只眼睛看书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通过字面读出文字里包含的东西,这是高层次的读书。我们经常说把发现留给学生,要让学生发现,老师必须善于发现,发现文本中潜藏文字里包含的东西。第三、语言文字的表达要准确。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的规范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不仅仅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会对学生的持续性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我在对拓展词语的教学设计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还欠周全。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要慎重。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2

  今天上完了《“黑板跑了”》一课,感触最深的是:

  本课讲述了物理学家安培的一则趣事,小中见大,让我们了解真正的科学家所具备的.素质和精神。安培被称为电动力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甚至电流的单位名称也用其名字命名。

  导入时,我决定从介绍安培入手,别出心裁地让学生做了这样几道数学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鸡蛋约重50()一块黑板约长4()

  一张课桌价值约50()一节课时间是40()

  学生好奇极了!语文老师怎么让我们做起了数学题来?不过这些题目显然对孩子们来说太简单了,孩子们答对后很好奇:老师究竟要给我们上什么呢?

  我追问:我们刚才填的这些单位名称有的表示重量,有的表示长度,那你们知道电流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这个问题把学生给难倒了,他们个个面面相觑。

  我在黑板上板书:“安培”。

  孩子们大声地读着,陆庆一不解地问:“这是人的名字,人的名字怎么会是单位名称呢?”

  “是呀,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要把他的名字作为电流的单位名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培的故事。

  这样的导入,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3

  上完《黑板跑了》这一课,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值得我再好好再思考思考:首先,我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目的是为了引出生字的教学。这一方式虽然好,可细细想来,四个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多了点。我以后可以考虑简单的问题由老师口头提问,特别重要的复杂的'问题再列在黑板上,这样,既能让学生集中精力思考,又可以使学生领会文章的重点及中心。其次,总以问题引出生字的方法似乎单调乏味了点。我是不是还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导出方式呢?如设计些字谜、编些儿歌等引出字的教学 以上的反思,想必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促进作用!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4

  通过选择学习方式与合作学习方式的引进,打乱了严谨、封闭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宽松的、合作的、自我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究,更能促使学生思维的灵动、开放、创新。同时通过多向评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独到和深刻。如评价表演时学生对于大街情境的补白:表演车子的同学来回穿校还不时发出喇叭鸣叫声,行人三三两两说话,有商人叫卖声,有路人还价声……这样的表演使得文章所描写的平实的生活场景一下子生动形象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对于人物神态动作的.补白:表演安培的同学低看头、故看眉,不时还揉一下太阳穴,嘴里还在喃喃自语,这表演逼真传神地再现了一个专心思考、沉浸于自己思维中的科学家。在这样表演的基础上如果能配以朗读不就更多彩了?学生的演、读、评,极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感悟了语言,体会了人物的思想。

  在低年级教学中,表演环节的创设不光为了激活课堂气氛,更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而服务的。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检查到学生懂得了安培心算题目的入迷,懂得了他看见黑板的喜悦,懂得了他把马车车厢后壁错当成黑板的原因,在灵动地交流评价中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到安培这种忘我钻研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安培会随身带着粉笔?我让学生联系课文,反复诵读。最后,这个学生自己得出了答案——因为安培搞研究非常专心,专心到需要随时演算。他随身携带粉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培的钻研精神。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5

  老师板书:黑板跑了。

  师:请你们自己读一下这个课题。

  学生读后,师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感觉?

  我觉得很好奇!

  我感到很奇怪!

  师: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让听的人感觉很好奇!

  指名读(三个)再齐读。

  师:那你在好奇什么呢?能不能说出来?

  黑板怎么会跑呢?难道它像我们人一样有腿吗?

  黑板是怎么跑的?

  黑板为什么要跑?

  黑板准备要跑到哪里去呢?

  “黑板”两个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师:你可真细心,这个引号别人可都没有注意哦!看来你们非常好奇,想不想立刻去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师:好,请你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可以轻声朗读,也可以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想问题。

  师:你愿意回答哪一个问题,就回答哪一个!谁先来呢?

  我知道黑板为什么会跑,因为他不是黑板而是一辆马车的车厢后壁,马车跑了所以黑板也跑了。

  师:非常正确,也说得很完整!还有谁来回答?

  因为黑板是马车,所以它有车轮,所以就会跑了。

  黑板加引号是因为这不是真的黑板,是假的。

  师:哦,你真会动脑筋!那你还知道在什么时候要加引号吗?

  在说话的时候,就是要把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师:非常正确,你真是个有心人!还有谁来回答?

  黑板因为是马车,还是人家的马车,人家要走了当然要跑了!

  师:你怎么知道是人家的马车?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读课文,“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 ``~在‘黑板’上演算起来。”这个马车是在街道旁边的,安培是在街上走的,所以是人家的马车啊!

  师:那跑到哪里去,谁知道吗?

  不知道!

  师:是呀!一辆街上的马车的车厢的后壁被安培当成了黑板了,而且是活的会走路的`黑板!

  我想刚看到这个课文题目的人,心里都会十分地好奇!我让孩子们读一读这个课题,把孩子们那种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充分调动起来。而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我在这里让学生有充分地思考时间,让学生去想去问。然后再自己读课文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学会分写和解决这些问题。也许这里缺少对分析的指引,但学生在读,在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里我充分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只是这些问,还只停留于在课题,其实更应该涉及到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我们常常把自己认为应该有疑惑的地方,强加于孩子们的头脑中去,让其也在这里存疑,然后再解决这些所谓的疑惑。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在这里感到疑问,即使是相同的地方,每一个孩子的理解也都不相同。所以我认为,让孩子学会问,善于问,敢于问,来培养孩子主动探究,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实现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6

  在《“黑板”跑了》这一课中,我就做出了一定尝试,表现在:循序渐进式的阅读要求,有梯度地引领学生读好课文、理解词语。

  在解读课题、质疑课题以后,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出示了第一遍读课文的要求:

  (1)自己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确;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理解生字词以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这一次的要求比第一遍时要高一些,要求学生能把课文读流利;第三遍读课文的.要求是默读,并讲清默读的要求,要求学生不发声地边读边想,“黑板为什么会跑了?”“黑板上为什么加引号?”这样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读课文,层次比较清楚,学生也能在老师有意识的安排和引导下顺利地读通课文、读顺课文。而且还能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了桃子,在每一阶段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层次性的教训学不仅体现在课文的朗读指导上,在词语的教学中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我出示四组精心设计的词语,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生字以及词语的音读正确,然后去掉拼音,用开火车的形式抽读词语,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理解词语,从而达到读好词语的目的。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7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学贵有疑。乐于思考的学生,其创造思维能力和推理想象能力,乃至合作交流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等都会有较明显的提高,久而久之就会善于思考。思源于疑,所以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起掌握确定的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更需要。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质疑的机会很多,方法也多种多样。作为教师,应加以适当引导,使学生的质疑最有价值、最有效果。

  一、针对课题质疑,激发探索欲望。

  发现是创造的开始,疑问是智者的明灯。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围绕课题质疑问难常常是打开文章“窗户”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学就应当从这里切入。

  如在教《“黑板”跑了》一课,板书课题时,我故意将引号漏掉,学生读了课题,不约而同指出引号忘了加,我随即质疑,这里的引号可以不加吗?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说出题目里的“黑板”,不是我们常见的教学用的黑板,而是另外一样东西——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是被一百六十多年前法国的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当作黑板了,所以,就要在黑板两个字上加了引号。这样就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二、在读文中质疑,激发学习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读中感悟。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可以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思维定势,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充分挖掘学习的潜力和动力,唤起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教学由“疑”开始,直奔要点,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不在旁枝细节上兜圈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在《“黑板”跑了》一课的教学中,在讲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时,我先放手让学生默读,并提出要求: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可以看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的语句,用——画出来。

  2、边读边想,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课文,然后交流:你对哪个地方有疑问,请你把那儿读一下,再提出你的问题,有同学附疑,就到黑板上做上记号。

  当时有学生提出:

  1、街上很热闹,安培为什么好象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

  2、安培为什么会把马车车厢的后壁当成黑板的呢?

  3、“黑板”在向前移动,安培为什么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竟还能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呢?

  ……

  以读生问,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从课文中质疑,又在读课文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够不断深入地理解内容,体会蕴涵的感情、哲理。

  我以上黑板做记号的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意识,学生为自己的发现而喜不自禁,为自己上黑板做了记号而自豪。

  学生在质疑问难中通过反复揣摩,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其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思维能力得到了加强。

  三、在质疑后释疑

  对于学生的'课堂提问,教师要因势利导,巧妙转移,使学生的疑问得到解答,释疑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以疑答问。街上很热闹,安培为什么好象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于是我利用学生的“疑”反问道:“这么热闹的大街,安培既不是聋子也不是瞎子,怎么会好象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抓住“好象”一词,让学生体会到安培当时心里一直想的是数学题,没有留神周围的行人、车辆,说明他非常专心。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中心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自然。

  2、启发诱导。安培为什么会把马车车厢的后壁当成黑板的呢?这么粗心的人怎么会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似乎还真矛盾,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片刻,学生不难得到答案,正是对科学研究的专心造成了他生活上的粗心,概括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的品质。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培养自主探究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教师要予以积极引导、鼓励。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并教给他们解疑的方法,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大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8

  上完《“黑板”跑了》这一课,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值得我再好好斟酌斟酌:

  首先,我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目的是为了引出生字的教学。这一方式虽然好,可细细想来,四个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多了点。我以后可以考虑简单的问题由老师口头提问,特别重要的复杂的问题再列在黑板上,这样,既能让学生集中精力思考,又可以使学生领会文章的重点及中心。

  其次,总以问题引出生字的方法似乎单调乏味了点。我是不是还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导出方式呢?如设计些字谜、编些儿歌等引出字的教学。

  再者,“移”这个字解释得不够到位。我让学生上讲台把这叠书从讲台上移到A同学的课桌上,虽然这个方法简单学生也乐意接受,“移”这个字的意思也正确,可我忽视了一点,没有在课文提供的`语境中解释。在这里,“移”是转移,而在文中,“黑板”向前移的“移”是移动的意思。显然,我当时提问就出现了偏差。

  以上的反思,想必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促进作用!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9

  一直以来为学生不会阅读、写话而苦恼,天天在学习课文,读词认字,但是理解和表达能力却让人失望。常常埋怨学生笨,怎么学了的词就不会用呢?今天我才知道,真正笨的是我,是我没有让词语在学生心中活起来。书上的铅字本来就是没有生命的,甚至是枯燥的。我们喜欢读书是因为我们有能力把它变得生动形象,或者是能通过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我们能熟练地运用一些语言是因为我们积累了它,而且知道它在什么地方能表达什么意思,在需要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而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没有这种能力。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训练。

  “聚精会神”是本课一个相当重要的词语,课后要求结合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再找几个关于专心学习的成语,做成小书签。但是,上本课的时候,我没能让这个词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只是找了个近义词换词理解了一下。课后,我觉得自己处理得太草率了。看样才能让这个词语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呢,我觉得应该做这样几件事:

  1、聚和会都有集中在一起的意思,这个词语是说把精神集中在一起。

  2、出示句子,请学生读。此时,安培的精神集中在什么事上?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试着把这个情景演一演。

  4、再找几个关于专心学习的成语,把它替换下来,放到句中读一读。

  也许这样一来,这个词语就会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吧!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0

  《“黑板”跑了》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在一边散步一边思考数学题,错把马车车厢的后背当成“黑板”的事,反映了他专心研究科学的可贵精神。本课内容生动易懂,叙事层次清楚,有利于学生学习默读、复述故事。根据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练习复述。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从课题设疑: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跑了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学时抓住“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一中心句来理解全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多提出疑问,再联系课文,在小组中交流,互相学习。

  我在课堂上一直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抛一个“绣球”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说,尽情地讨论,尽情地争辩……哪怕花上再多的时间也在所不惜。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主要抓住:“安培知道黑板在动吗?“你觉得安培傻不傻?”这两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鱼钩一样勾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也就最活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正是这样,我的学生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争辩”,我的学生慢慢地绽放着自我的风采:活跃、大方、睿智、善辩。

  回想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想起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我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目的是为了引出生字的教学。这一方式虽然好,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多了点。总以问题引出生字的方法似乎单调乏味。我在生字的教学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我是不是可以采取更有趣、更灵活的方法,如猜字谜、编生字儿歌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的反思对于提高我的教学水平一定大有帮助。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1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法国 散步 街道 计算

  黑板 思考 移动 热闹

  ⒉、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安培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非常专心)

  二、精读训练

  ⒈、整体感知。

  有一天,安培在街上散步,他仅仅是在散步吗?我们到大街上去看一看。

  出示挂图,听第2-5自然段录音。

  出示口头填空:这部分写安培,错把当成 的事。

  ⒉、精读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看看安培到底在干什么。

  ⑵交流。

  (安培在散步时,还在专心思考问题)

  句式训练:用“一边……一边……”的句式练习说话。

  ⑶问:他的专心表现在哪儿?自由读,思考。

  ⑷指导朗读。

  重点读好“好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这一句话。(板书:好像)

  ⒊、精读第3自然段。

  ⑴自由读。

  ⑵思考。

  安培此刻一心想的是解答这道数学题,大家默读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安培在专心致志地思考,把它们画出来。

  ⑶交流:

  ①“在自己衣襟上划呀划的”,哪有人散步时在衣襟上划呀划的,路人不是要笑吗?从这儿看出安培这会儿很专心。

  ②“太好了!”“高兴地走过去”,如果安培不是专心致志地思考,他不会看见这块黑板就高兴成这样儿。

  从这些词中可以看出安培发现这块黑板时心情怎样?(高兴)(板书:高兴)

  ③“从口袋里掏出粉笔”看出安培很专心,还随身带着粉笔。

  ⑷指导朗读第二、三句。

  抓住“特地”“太好了!”“高兴地走过去”读出安培喜不自禁的心情。

  ⑸谁能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最能概括这一自然段意思的'句子?

  (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起来)(板书:在“黑板”上演算)

  ⒋、精读第4自然段。

  安培正在专心致志地演算着,可算着算着,这块“黑板”动了起来,安培这个时候是什么样子?

  ⑴自由读,同桌练习表演。

  抓住有关词语,表演好安培的动作、神态。

  (板书:不知不觉)

  ⑵指名表演。评价。

  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慢慢地向前移。

  ②安培的话要让人听出很着急。

  ③安培是“不知不觉”地跟着走。

  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他当时的样子。(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板书:聚精会神)

  ⑶指导朗读。

  ⑷根据评价,再次表演。

  ⒌、精读第5自然段。

  指名读,问:这块“黑板”是不是真正的黑板,它究竟是什么?

  三、总结课文

  ⒈、四人小组讨论:课文写的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⒉、交流。

  ⒊、填空说话,领悟道理。

  安培研究科学非常所以成为;拜秋为师学棋的一个学生学习时;所以成为 。

  ⒋、教师总结: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在街上一边散步一边思考数学题,错把马车车厢的后背当成了“黑板”,他研究科学是多么的专心呀!我们小朋友一定要向他学习,记住做任何事都要专心。

  四、课后反思:

  低年级教学中,表演环节的创设不光为了激活课堂气氛,更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而服务的。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检查到学生懂得了安培心算题目的入迷,懂得了他看见黑板的喜悦,懂得了他把马车车厢后壁错当成黑板的原因,在灵动地交流评价中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到安培这种忘我钻研的精神。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2

  改变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真理的代言人,是知识的化身,学生与老师不容争辩、同学间答案一致,观点相同,无须争辩的局面。“真理越辩越明。”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个体间存在着差异,不同的个体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碰撞,甚至摩擦,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理由,进行辩论,多些学生争辩的声音,与老师争辩、与教材争辩、与同学争辩,在争辩中明理,在争辩中激情,在争辩中反思,引起新的认知冲突,从而对自我认知进行整理、修正和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与发展。

  我在课堂上一直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抛一个“绣球”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说,尽情地讨论,尽情地争辩……哪怕花上再多的时间也在所不惜。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主要抓住:“安培知道黑板在动吗?“你觉得安培傻不傻?”这两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鱼钩一样勾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就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也就最活跃。此时,在教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一个个进入了“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中,探讨问题情绪高涨,唇枪舌战,甚至争到面红耳赤……“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这种无所顾忌的各抒己见的场面,竟使本堂课高潮迭起!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不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具体的阅读,有着各自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在读书中出现学生独立自主的不同的感悟,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语文课堂推崇真实,允许“实话实说”;鼓励争议,允许“自我表现”;倡导创新,允许“挑战权威”;激发想象,允许“异想天开”。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变成“任鸟飞”的蓝天,“凭鱼跃”的大海。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3

  讲《黑板跑了》这课时,我抓住了专心这个词语。

  1、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时刻围绕这个词语展开讲解。我让学生在第2自然段中,找出表现安培专心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

  2、没有听见什么,没有看见什么。与上文车辆、行人联系起来。

  3、接下来的课文中,无论是安培把弄错了黑板,还是情不自禁的话,还是最后的发现真相,都充分证明了安培的专心。

  指导学生想象他的动作、神态,理解聚精会神、换其他词语。

  让学生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内容,对安培产生敬佩的感情,同时也知道想要有所成功,必须向他一样,专心致志。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4

  今天上午刚刚上完了一堂校内公开课,课题是《“黑板”跑了》,是苏教版第四册语文书中的一课。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一次在街上竟把马车车厢的后壁当作黑板来演算起来的故事。

  因为是第一课时,又是二年级教材,所以,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书写“衣、考、而”三个字,认识考的偏旁,读通读顺课文。教学中,我始终把生字教学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识字、写字教学仍然是这个学段的教学重点,又是第一课时,所以我花了大量时间。分别采用了“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生字、指导学生读生字字帖、描红仿写重点生字”等方法结合“个别读、抽读、开火车读、分部读、齐读、带读”等形式,尽量让学生个个都会认会读会写,且尽量写端正。从学生的书写反馈来看,绝大部分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之后,我又从课文中提炼出几组词语(走过去、一会儿、手指头、演算起来、找个地方等)指导学生读好轻声,意在通过这一环节把含轻声的词读好后,就能为后面读好还有这些词语的句子作准备。从课堂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出这些词语。最后出示较长的句子,指导学生把句子读通读顺,为把课文读通读顺作准备。并且有意识结合第一个句子,设计了一个换句型的练习:“法国有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叫安培。”可以换成“安培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然后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著名、专心”的意思。旨在培养学生结合上下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应该说,所有的初衷都是良好的,但是,实际教学后,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课堂上出现了明显的教学失误:“考”的部首可以叫“老字头、考字头”或者叫“老省”,然而,我却说成了“考省”,实在是不应该。

  其次,教学时间的调控与分配不合理,前面教学生字部分教学节奏有点拖沓,虽然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但是这个目标并不是非要靠冗长的教学时间来完成的,如何节奏明快而又学生高效是我接下来要思考和探寻的。不过也千万不能为了节奏快而让学生走过场。

  再次,整节课课堂语言与学生间有距离,没有和学生完全的融合在一起,语言不仅仅在亲和力上有所欠缺,更重要的是语言内容的指导性、引领性、启发性不够,我想改变前者较易,改变后者需做到“熟和足”才行,即教材熟、教案熟、学生熟、储备足。

  一节公开课过去了,虽有美丽的设想,却留下了诸多的不足,然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有些不足可以很快予以改正,有些则需要我长期不断锻炼自己才可能解决。

  要走的路还很长啊!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5

  昨天的天气预报最高温度:29度。已经是夏天了,这样的天气很好,就像昆明,美中不足的是天空中还是被云层笼罩着,第二节课应该上《“黑板”跑了》的第二课了,在对昨天的课进行回顾之后,请覃小倩来朗读了第二自然段,这段时间,覃小倩转变了许多,所以,我有意识地树立她的自信,她果然读得很有感情。

  我拿出了卡片:考。在组词之后,我问道:“这个字是什么偏旁呢?”“老字头。”“那好,咱们一块来写这个新的.偏旁。我们以前学过的老字就是这个偏旁部首。”“老师,还有一个字。”没有转头,就知道一定是杜杨洪,他的答案绝对不正确,可转念又想,真正关注每一个孩子,也应该包括他,于是,我朝他点点头,“老师,还有一个‘专’字。”孩子们都发出一阵哄笑,周欣龙更是流露出不屑的表情,杜杨洪的头低下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受打击了,所以他没有更多的举动。

  我以前怎么从来没有考虑呵护他的心灵呢?只是用自以为正确地方式去教育他。我把“专”字也写在黑板上,而且就写在“考”字的旁边,孩子们都感到很奇怪,“你有什么发现?”“我发现这两个字有点像。”“是啊,虽然它们俩的偏旁不同,但也很相似,我们要谢谢杜杨洪。”大家的目光中又变成了敬佩,大家都在认真地书空笔顺,杜杨洪的声音最响亮。就是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他学习这门功课的态度。

  也许以后,他会忘记这堂课,也许,他期末考试还是不能及格,但是,我会永远记住这个瞬间,退一步,真的会海阔天空。

  这时,不知什么时候,阳光已悄悄地跑进教室,斜斜地照在靠窗的孩子们身上,阳光下的孩子们显得更可爱了,你给一点阳光,他真的就能灿烂。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教学的反思12-21

教学反思06-30

教学的反思03-14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12-15

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01-30

池上教学反思02-08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2-09

《寒号鸟》教学反思01-10

《清明》教学反思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