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08 11:21:3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老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同学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同学自读导语局部,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同学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考虑: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孩子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同学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和”,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同学不能择要点而讲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身概括地讲。我想大局部同学处于这种状态。

  二、同学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同学,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身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同学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同学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干让同学更好地走进文本。

  看来,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远啊。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2

  由于这课是选学课文,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的阅读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中得知,做人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能言而无信。所以我基本放手都有学生自己去解决。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

  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因此在说到最后我结合自己班级的孩子的行为,让他们说说自己身边的守信的事,让说的孩子知道这品质的`高尚,让被说的孩子知道,原来自己这样做在别人的心中是个那么的好,从而教育他们要做到诚实守信。

  二、是关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参与面很广,发言很积极。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3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期间加以学法指导。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抓词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接着,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然后,分角色演一演、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来描写。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础上我安排讨论理解,明辨是非。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不足之处:阅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如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4

  一、略读课文中课后资料袋和阅读提示的运用,但没有做到充分的运用

  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思考“我”指的是谁,已经预习过的学生很容易会说出是宋庆龄。我接着问学生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物吗?然后出示课后资料袋让学生认识认识她。学生读完后,我匆匆总结引出下文。

  其实,在这个环节,学生对宋庆龄只有一个初浅的认识,在学生自己读完资料袋之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现在所了解到的,这便形成了一个二次印象。可以做到加深了所有学生对宋庆龄的印象,也便充分运用了资料袋。

  二、三年级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应在各方面突出介绍

  在初读课问的环节,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这同时,可以板书略读课文的标记*,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形成以后看到这个标记就知道这是略读课文,真正了解略读课文各个方面的特征。

  三、运用人物联系说故事的内容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再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四、品读守信环节

  引导学生站在庆龄、爸爸和妈妈的角度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我起初的步骤是:品读守信的'句子——品读宋庆龄很想去伯伯家的句子——品读妈妈的感慨。

  修改后的步骤是:品读守信的句子——品读宋庆龄很想去伯伯家的句子——再一次品读守信句子——品读妈妈的感慨

  先品读守信,再品读想去的句子,然后再一次回过头来体会庆龄这么想去的心情下,却有那样的行动,即再一次品读体现她守信的话语与动作,效果更佳。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她在多么想去的亲光下最终却因为和别人约好了没去,这种品质是多么的可贵。

  五、品读妈妈的感慨,宋庆龄的最后的反映

  首先让学生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并且在这过程中指导同学们朗读。再抓住妈妈望着她笑了笑,妈妈为什么要笑呢?学生会畅所欲言,因为妈妈也被宋庆龄的这种守信的品质打动了,妈妈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感到欣慰。

  最后,庆龄听了妈妈的话,甜甜地笑了。庆龄为什么又甜甜地笑了呢?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当时庆龄没去盼望已久的伯伯家,但是她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她信守了自己的诺言。

  六、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谈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一说:告诉我们宋庆龄很守信。学生二说:告诉我们要向宋庆龄学习守信。其实大家说的都是一个意思。这个环节不需要叫这么多同学来回答。或者直接去掉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答案和明显,而且在之前的环节都有说到过。

  七、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或者朋友身上的关于守信的故事

  学生在畅谈的时候,很明显有点死板、有点刻意,更有点遍故事的味道。所以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下课之后再说给同学听一听。

  八、课堂纪律还是一个问题

  三年级的孩子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这比干巴巴地说哪个学生不认真、纪律不好,效果会好多了。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5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由于三年级上学期是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还不是特别明白。所以,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感染和教育,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

  教学时,我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我设置的问题有:“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她父母是怎么劝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针对“宋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接着进行拓展延伸:“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不同的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同时,像这种融合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课文伺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6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

  二、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己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看来,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远啊。

  自主阅读,读中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认识课题上的“※”,明白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紧接着提出这篇课文与前面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要求?顺势向学生讲述略读课文的要求:要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运用“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这样一道能引起学生多元反应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宋庆龄诚实可信的可贵品质。经过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7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这有待于平日里的训练。

  二、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看来,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远啊。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8

  《我不能失信》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的一个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格。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出示了成语“一诺千金”,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它的意思,我告诉学生这个成语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学生自己读课文,学习课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到了能表现宋庆龄“一诺千金”的地方,组织交流感受,水到渠成地悟出了课文的道理。这节课实现了略读课文的教法,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出奇地好。最后,我布置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先谈谈自己生活中遵守承诺的事情,几个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先说,然后大家练写随笔。随堂指导中发现,很多孩子都写出了自己的想法,纷纷表示也要学习宋庆龄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两点思考:其一,思想品德教育应该贯穿于我们的教学活动,正所谓生活处处皆德育。其二,抓住每个单元的略读课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略阅读的乐趣,正所谓该放手时要放手。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9

  我课前浏览了课文。本课阅读的重点是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难点是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学完本课我反思了:

  一、阅读课文的教学重在“放”。

  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本课语言朴实,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是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体现出来的。因为在学习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灰雀》时,对本组的四大名人之一的宋庆龄作过一些解释。所以这环节,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通过自己所搜集的故事去感受名人,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我巧妙地出示了两个词“失信”与“守信”。并串句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守信胜过有名气,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毁了你一生的名誉。”“一个可爱的人不仅要有漂亮的外表,更要有美丽的心灵。

  这个环节,我并没有出示与课文有关的阅读要求。而讲述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诚实守信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它是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我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因为我的讲述学生颇感兴趣。教室里争着讲故事的场面活跃了课堂。有个男孩讲到:星期天,他和小伙伴约好一起回家,结果小伙伴先放学走了。可自己又不知道,就在校园里等呀,找呀,更生气的是那小伙伴回到家状告自己在学校里玩,妈妈拿着条子来接他回家,回到家还着打了。因为这他和小伙伴不一起玩了。我追问了学生,听了这个故事想明白什么?(一个女孩说:“诚实守信是友谊的桥梁,它需要耐心呵护。)说的真好。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孩子们非常愿意去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圈、点、画、批、写”等阅读方法。我出示小黑板,有关课文中的词语串联:高风亮节、心明眼亮、飞蛾扑火、扑朔迷离、信口开河、信誓旦旦、通风报信(拓宽学生阅读面。)

  班上大部分学生能通过“朗读,默读、选读、跳读”等方式,在读后写体会。(有个小个子女孩,她写到:读完本课,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奶奶小时候“吕行”(履行)自己诺言的故事。这个故事赞扬了宋奶奶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读完这课,我想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因为不讲信用而伤感情,伤友谊。那是……)还有孩子这么写到:难怪宋庆龄之所以能成为……是因为她小时候就懂得怎样做一个让人尊重的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讲信用,尊重自己。比如文中讲到……(这孩子用中心直面开头,真的很不错的。)

  二、阅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忽视“读”“悟”“写”。

  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阅读课文。也正是老师在前几篇课文阅读感悟中有了方法怎样去体会文字与故事的快乐。本单元都是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在阅读与写作的引导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模式达到妙笔生花。为此,人物之间细节的动作神态往往是文章的亮点,也正是作者文笔妙用的技巧。

  比如,本文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很深,却能让读者透过这仅有的几个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还是有难度的。在这里我出示了文本内容,“当父亲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时庆龄、把手抽回来。”这个动作弥补了人物语言所未能达到的效果,更直截了当地表明了庆龄的态度。还有文章结尾处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这是对自己选择留下来的.肯定,同时也突出了人物的品质。出示文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怎样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呢?

  下面安排了学生口述“自己最熟悉的人”。为了学生不受概念所压,我出示了说话题目“我的班主任老师”“我喜欢的人”“我的同桌”“妈妈失言了”“老师笑了”等。(这个环节学生表现不错的。班上有个成绩差的孩子,他说的文题是“老师笑了”他说到:那是读一年级时,我是一个连降两级的学生,没有哪个老师喜欢我,更没有哪个老师对我笑。自从来到了王老师的班上,王老师常常把笑容送给我。那是放学了,老师把没写好字的同学留下来重写,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这时,老师来到我身边,伸手握住我的手写字,这时老师像被什么东西吓坏了,说:“孩子,你的手……?”我的手,听外婆讲,我的右手,是有5个拇指,但是我的大拇指长在十指的骨节上,医生说,必须剪掉,就这样被剪掉了。从此我就只有四个手指写字,总是握不住笔,所以写的字很丑。我望着老师,连忙来擦掉这些字,老师一手抓住了我的小手说:“孩子,别擦掉这些字,你的这些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字!”然后,老师摸着我的头,甜甜地笑了。(这孩子说的是千真万确,我在不了解时,没少让他重写,还撕过他的本子,现在,这孩子的字是班上较为漂亮的字了。)

  让孩子们相互交换习作,画出小习作中表动作的句子,并学着旁批。(这是体现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揭示简单的写作技巧,要把握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所要表现的主题。在写作的过程中,要选择能表现主题的动作进行描写,与表现是题关系不大的动作可以少写,甚至不写。在具体的动作描写时,还要注意用词准确,而且要符合实际。比如,体现一个同学在发本子的过程中的自私心理时,引导学生可以对人物展开适当的动作描写:小红发现自己的本子有一页很脏时,她瞥了一眼同桌,眼珠一转,故意把同桌的橡皮碰到地上。当同桌弯下腰去捡橡皮时,她连忙把自己的脏本子换给了同桌。同桌捡完橡皮,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冲同桌微微一笑。(例文中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更进一步的训练学生能这样的表达人物动作描写的技巧。

  安排学生写一写“我的同桌”(学生表现好,有的学生边写边笑,小孩儿之间的事有趣又可爱,他们怎么想就会怎么做,只要鼓励学生怎么做就怎么写一定会生动的。)

  三、阅读课文的教学抓关键词与“习作模式”。

  本文最生动的是人物对话,这给学生习作引领的是一种模式。怎样理解人物的对话?本文的问话和答语较多,充分体现了宋庆龄和父母当时的所思所想,引导学生在理解人物的对话时,要抓关键性的词语及提示语来理解。如,出示例句“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奇怪”和“怎么”可以看出父亲的疑惑和慈爱。又如,“‘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两个“不行”说明宋庆龄已经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学生还可以进行互相交流,来理解人物的对话,从而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在这过程中,结合学生习作片断说明,读书更不放一难,要懂得关键词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总之,阅读课文的教学,首先的教学思想得“放”“围”“总”“评”“写”等让阅读课真正落到实处。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0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成功之处:

  三年级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在初读课问的环节,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这同时,可以板书略读课文的标记,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形成以后看到这个标记就知道这是略读课文,真正了解略读课文各个方面的特征。

  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再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不足之处:

  上课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学习要求,这一项学生完成得很不错,于是我根据学习目标让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学生站起来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学生不能简明扼要的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改进措施: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有些同学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这有待于平日里的训练。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1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一、课前让孩子们搜集关于宋庆龄的一些小故事,初步了解这个名人。很多同学都准备了,还都写在了纸条上,所以课堂上讲的都很自信。能够通过自己所搜集的故事去感受名人、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对学习课文的内容也有了更多的铺垫。

  二、在检查词语的时候,有意识的设计了一对反义词,“守信”和“失信”,通过找反义词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了失信的意思。突破了词语的难关。

  三、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以读为本,通过大声朗读、默读、赛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朗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文本中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宋庆龄美好的人格品质。学生也就是在一次次美妙的朗读声中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是三年级一个重点,要教会孩子能够通过理解词语来理解课文。所以整堂课我就是让孩子们找词语来感受宋庆龄的品质,孩子们找的相当好,理解的很到位。

  五、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是三年级又一个重点,如何让刚刚踏入中年级的孩子掌握这个能力,教师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首先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们说的是五花八门,但我不加评价,通过学习课文后,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就说的比较到位了。说明需要给孩子一个阶梯,让他们顺着梯子才能爬上去。

  另外有一点,语文学科应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渗透在一起。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学生对如何做人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2

  《我不能失信》是我们进入三年级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又引导学生重新回顾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尽量让学生能够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能读懂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时针对这节课问题的设计比较好。本文的故事内容比较受学生的喜欢,也非常容易理解。在初读感知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小问题:

  1、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接下来,我让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加深理解: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不去?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在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大多能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后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倾听学生的学习效果,时间久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3

  课文《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一:

  本课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的一个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格。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打算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出示了成语“一诺千金”,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它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一诺千金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后,就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学习课文,最后大家又在“一诺千金”的说话联系中结束学习。一节课下来,我少说了一半的话,但学生学习积极性却很高,效果也出奇的好。课后,好些学生在随笔中写了自己的想法。如:今天,我学习了第八课《我不能失信》,知道了宋庆龄为教小珍叠花篮没去伯伯家,她是一个守信用的人,我也要像她一样做一个守信用的人。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二是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

  课文《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二: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珍惜友谊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并让学生进行表演,从学生的表演中,引导学生思考: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她父母是怎么劝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二是关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

  课文《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三: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原本我是设计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

  所以第一课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又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文《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四:

  这次的课堂主要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互提问题、感悟句子。总的来说,这三部分中,学生最感兴趣、完成得最好的就是互提问题缓解。在先学中,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了三个问题。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再把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因为自己是出题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希望通过自己的题目考倒同学,所以学生想出了很多细节的问题。而这些细节是在略读课文的课堂上无暇兼顾的。因此,把这些细节还给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能更加理解文章的内容。但这一环节有一个缺点就是有些学生出的问题游离于课文本身,延伸到课外,这在往后的指导中要多加引导学生从文本挖掘问题。

  在概括主要内容时,我发现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很多学生都不能简单概括,而是把整个故事复述一遍。在后面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主要内容,掌握概括的方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是直接告诉学生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去概括,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事情的六要素,初步形成事情的完整概念,还是让学生自己去摸索,通过多次自己概括逐渐从复述故事进步到概括内容,自己习得方法呢?但让学生自己习得,对于后进生而言难度是非常大的,到底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在感悟句子中,学生基本上抓住宋庆龄的语言、动作去感悟她是个守信用的孩子,而我根据学生的交流,顺势点明这属于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并跟习作教学联系起来,提醒学生写好这件事就要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与第二次习作的要求相呼应。在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中,最让我惊喜的是学生逐渐能把握“从中我想到了什么”的回答方法,许多学生想到了有关守信用的四字词和名言甚至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学生的这些欣喜的改变,让我真正做到了生本中以读引读的理念,真心希望学生通过这个环节能够积累更多的词汇、名言等。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4

  当决定参加镇级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之后,我就默默思考选择什么样的课题来参赛。虽然每年都上一堂语文课,或参加一师一优课评选或完成每年一次的校际公开教学任务,但是已经有7年没有担任语文学科教学,对语文课堂有很大的陌生感;由于普通话水平较差,课堂语言本来就不是很流畅,间断7年没在课堂实际操练,课堂语言的生疏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参加这次比赛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贵在参与,贵在给青年教师起一个带头作用。不过,我只要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好,不仅对别人更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这也是做人诚信的表现。

  优质课比赛结束了,但是我的学习、反思没有结束。回想这节课,感触颇多,为更好地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不断提升自己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给自己一个交代,现反思如下:

  一、选课细细思量

  虽然很久不担任语文学科教学,但是我一直关注小学语文学科的发展,坚持阅读报刊或者公众号上关于小学语文教改、教学方面的文章。以前一直担任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熟悉,但是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逐渐使用,我对此套教材不是十分了解。幸好3月份我参加了部编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网络培训,对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编写思路、特点、教学建议及单元结构有了初步了解。于是,我决定在三年级下册中选择一个教学内容来参加比赛。我知道,语文教学比赛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的。

  为了完成好这次比赛,我提前认真阅读了部编版3年级的教材,把参加部编教材小学语文网络培训的笔记再次温习一遍,同时再一次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有了这些知识储备之后,我决定上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的故事,突出表现宋庆龄诚实守信高尚品格。不能失信一直是我做人的原则,答应了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办到;承诺别人的事情一定要想办法完成。我觉得选择《我不能失信》这一课很好。

  二、备课厚积薄发

  选好课题之后,就要开始备课了。利用课余时间,我把《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进行了多次阅读,有大声朗读,有默读,还与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进行对比阅读,基本弄清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编者的编排意图以及该文在单元系列中的地位和作用。于是就开始撰写教学设计。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即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从教几十年,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格式也算是轻车熟路,尤其是需要结合学情依据教材地位来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初期,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现在我发现很多报刊杂志上刊登不少专家、学者的教学设计,没有将三维目标刻意分开来,因此我也就没有拘泥于这样的格式了。我具体确定了4个教学目标,除了依据课文导读和课后生字确定学习5个生字和理解重点句子含义之外,我还确定了“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练习写人物对话”和“运用朗读、默读、浏览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两个承前启后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这两个目标,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关于“人物对话的朗读、人物对话提示语的写法”等知识,还为学生下一节课单元训练中“怎样写一个熟悉的`人”的习作做了铺垫,更是为学生今后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打基础的,所以这两个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就要有设计感,细心认真谋划好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啊,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学设计是关键。因此,我非常认真对待这次比赛的教学设计,注重教学过程的安排。我设计了“问题激趣,导入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体会主题;学习对话,训练能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布置作业,课外拓展”这六个步骤,而且每一个步骤都确定了大概的时间,同时还安排了两处的机动,避免课堂生成遭遇预设不太一致的尴尬。教学设计初稿完成后,反复推敲了几次,进行了多处修改,尤其是板书的设计和第四环节“学习对话、训练能力”的预设,我反复修改。最终,我利用3个晚上(白天迎接县教育局巡察和担任评委)在忙碌中将教学设计的文字版完成了;根据教学设计(我没有借鉴网络上课件),利用2个晚上将ppt课件做好了。终于在比赛的前三天完成了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我心里不免一阵轻松。要知道,一节语文比赛课,完成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制作也就完成了40%任务了。

  三、课堂以生为本

  我虽然上过不少的公开课,也上过很多次比赛课,甚至在省外千人会场做过分享或讲座,但我一直认为,上一百次公开课就一百次紧张。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情况不是十分了解,因此,我对此做了一定的预设,提前也多次熟悉了教学设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心想,这次比赛我不能太差,虽然一等奖拿不到,最少要拿一个三等奖吧!等到周二上午第一节课来到江河小学三年级教室准备上课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上课铃没有响起我就走进了教室。本来我最初的预设就是“踏着铃声走进教室,踩着铃声走出教室”的。因为紧张,所以抛弃了预设。现在想起来,觉得真是不应该啊!

  新课导入环节,我根据借班上课对学情不了解的情况下预设一个突出表现同学们以前听课的规范要求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同学们上课兴趣,同时告诉学生这节课如何做好听课的规范,对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养成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过渡语也很不错,与课题“我不能失信”很好的联系起来,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个开课的环节我很好地进行了“备课”——上课前练习了好几遍呢,所以自我感觉很好,而且普通话也不差,过渡也很自然。

  课堂进入第二环节之后,一位同学在拼读生字“歉”时,把拼音作为三拼音节“q-i-an”来读的,读出来的字音肯定不对。为了帮助这位同学纠正这个错误,我花去了一定的时间,让他一遍又一遍进行拼读“q-ian”,终于学会了,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在分析了解课文的时候,我预设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课文写了几个人物?”,在提问时,出现了两种答案:一种说是五个,一种说是六个。我知道课堂教学进行到这里,时间远远超过了预设,如果我直接给出答案5个,很快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可是,我一直坚持课堂教学需要心中有爱、目中有生的教学理念。于是,我就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别说出文中描写的人物。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个学生说六个任务中“女儿”也是一个,其实“女儿”和宋庆龄是同一个人。为了帮助学生认定文中的“女儿”和宋庆龄是同一个人,花费了很多时间才使学生弄明白。虽然这样两次讨论和交流,对后面的教学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我认为还是值得有必要的。

  四、课后听录音知得失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本来这次优质课比赛,我是准备完成多项任务的,其中一项就是一师一优课比赛的课堂教学视频的录制。当我完成教学任务走出教室来到楼下办公室时,江河小学教导处汪主任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徐老师,你的课只录了7分钟。”一开始我以为是开玩笑的,后来他说,手机放在三脚架上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黑屏了,所以就没有录成功。事已至此,我也就开玩笑说:“因为我长得黑,手机录着录着也就黑屏了!”幸好,上课的时候我用自己的手机录音了。

  听着自己上课的录音,感觉很别扭啊!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发现自己的课堂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过渡语不简洁,口头禅“啊”用的较多。每一个环节之间过渡不自然,过渡语言单调,大多是“接下来……”和“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啊,这个”等口头禅较多。

  二是蹩脚的普通话让人忍俊不禁。哎,听着课堂教学的录音,发现我的课堂语言真的很差,普通话很不标准,除了开课时的几句话还不错外,经常出现土话,比如把“刚才”读成“江才”;很多语调不对,后鼻音不到位,没有儿化音或变调,听起来十分别扭啊!

  三是这节课的教学节奏没有把握好,时间分能配上前松后紧,导致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完成。没能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肯定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前面2个环节就用去了20分钟,占用了课堂的一半时间,导致在“学写对话 训练能力”这个重点环节的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本来在备课时我就预设了自己写的两段对话,在课件上插入了超链接,因为时间关系,只好忍痛割爱,舍弃没有展示了。没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对话的写法,更没有为后面写人习作的训练打下基础。由于时间关系,后面的几个环节都是紧赶慢赶的一带而过,让学生觉得似在空中漂浮一样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四是课件上出现明显错误。本来在第五环节即“总结课文 升华主题”中,我想“照应开头”,让课堂形成一个“总分总”的教学过程,于是把教材中“学习提示”上面的一句话“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打在课件上,没有想到在录入时将其中的“其”字漏落。当课件一出现这句话,学生马上就发现了,大声提出说:“漏掉一个‘其’字”。虽然我很机智地应对了这个错误,但是这是一个低级的错误,的确不应该发生啊!

  总之,这节比赛虽然评委所打的分数不低,但是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不满意。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要努力践行,不能失信于学生,更不能失信于自己!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5

  这一堂课,学生的自我检讨,自我批评,为我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它形成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链条,焕发了生命活力,引发了学生对反应比较激烈的问题进行讨论。面对一片指责声和孤零零的被指责,我能用呵斥或置之不理这样简单的方式来处理吗?不,那都是庸师之举。一方需要民主,他们有话要说;一方需要关注,他渴望抚慰、呵护。简单的处理方式只会让动态链条断开,让被指责的一方受到伤害,能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吗?。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要珍惜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地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蹲下来看学生,教师不再高高在上,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想说、爱说,敢说,思维处于亢奋状态。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04-19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12-15

我不能失信教案04-19

我的教学反思08-11

我选我教学反思04-09

《我选我》教学反思06-08

《原谅我》教学反思06-06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0-12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