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电磁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磁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磁教学反思1
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就要对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科学的猜想,电磁感应的教学反思。但“怎样做才能使磁生电”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还需利用奥斯特实验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和方法启示,架起原知识与新问题间的桥梁。
奥斯特研究的是电生磁,他在导线两端接上电源,使导线内的电荷定向运动起来形成电流,提供了生磁的前提条件;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他用小磁针进行检验;把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下,建立起电流与磁针的联系。现在,我们研究的是磁怎样生电,需要什么器材?该怎么办?大胆地猜一猜。有效的引导和启示,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许多猜想:有的猜拿一个磁铁,把导线直接放进去,用与导线串联的电流表来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有的猜把导线缠绕在磁铁上才行;还有的猜让导线在磁场中运动起来,电流表指针才会偏转。
学生们利用所给和自选的实验器材,按照自己和同学们的猜想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能发现许多产生电流和不能产生电流的'具体做法并在班上展示交流。教师把各种做法中磁体的放法和导体的运动方向用课件展示出来。
教师在原课件中加上磁感线,再进行动画演示,并要求学生把导体运动的情况和磁场方向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争取能用一句话准确地表示出来。由于课件把本不存在的磁感线形象化了,降低了学生空间想象的难度,学生易得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有感应电流,从而认识了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教学反思2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步入教学岗位已经接近三年了,在我从一个学生变成一名教师的巨大角色转换中,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注重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注重反思教学中的缺漏、注意做好对学生和引导和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但毕竟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应变能力还很欠缺,教学中还是经常快乐并失落着。短暂的三年中的所感所想,远远超过了我之前漫长的二十三年。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每上完一节课,都会有很多感受,有源于传授知识的喜悦、有对重点突出和难点突破的成就感、当然也有对课中遗漏每个细节的遗憾、有对部队学生有厌学情绪的不解、有对没有处理好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的沮丧、有对课堂效率不高的忧虑??
课前,我憧憬着一堂圆满课堂的出现,也为之会做不懈的努力,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我会为即将要上的章节做好尽可能充分的准备;课后,我体会着该课教学的得与失,并记录自己的感受、评价和修订,累积一些教学中的优与差,以提高今后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
今天,刚刚结束对选修1-1第三章《电磁感应》的教学,跟平常一样也有很多感想。现结合我的感想,对本章的教学做一个反思和总结。
电磁感应虽然是本单元的重点,但并不是难点,因为在初中学生对电磁感应知识就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依照教材顺序按部就班地由教师演示、归纳、概括,尽管学生也能接受,但他们就有可能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试图改变这种弊端,在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上以学生为探索者,教师做引路人。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演示作手段,问题为线索"的构想,采用引导探索式教法来进行教学。 试图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不断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适时点拨。例如在引入新课时启发学生用逆向思维去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当探索多次失败时,启迪学生要持之以恒;当探索成功时,则简明扼要地概括研究问题的思路。把学生从纯知识的学习导向知识、能力、思想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发表的各种意见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便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设想毕竟是设想,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却很不能把设想的好教法都应用好,课堂中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开始时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老师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个问题上我做的还很不够。有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打瞌睡。今后可利用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少数学生可能存在学习障碍,实验不能按时按量完成,教师在课堂上要对他们予以足够的注意和指导,并在课外进行适当的辅导,如果教师能够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用科学的魅力吸引学生,不仅能较好地防止后进生的厌学、怕学心理出现,而且能让学生不断地享受探究学习的快乐。
其次, 课堂中还是没做到敢于“放”,善于“引” 。这堂课在学生探究方法上和时间可能不够的问题上会比较突出,三个探究实验能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科学引导密切相关。如果“放而不引”,流于形式,不仅教学时间不够,学生也可能“玩无所获”,如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次数较多,操作中易出现如电路故障、方法不合理等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不可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适当“导”而不是“包”,对失败的学生多鼓励,培养学生面对失败不气馁的优良品质。
最后,我对初中物理教材和高中物理教材的研究还不够透彻。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虽然现阶段,我在教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我不会气馁,我知道教学有规律可循,有好方法可循,有好经验可循的,我相信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在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会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不断的具备一些教学艺术,相信自己可以茁壮成长。
电磁教学反思3
一 教学背景
电磁感应是高中电磁学的主体内容,并且在上课的过程中实验较多,学生对实验容易造成混淆,所以在上课时我根据教材,做了三个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层层点拨下得出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总觉得结论的得出比较牵强,学生在课堂中看老师做演示实验,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也不广,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在进行教学。针对这一问题,试讲后我又重新进行了备课,尝试通过创设情景、提问设疑——学生实验、合作探究——讨论归纳、巩固提高,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在介绍了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一些事迹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否产生电呢?为了让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有个感性认识,接下来我用手摇发电机演示了灯泡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同样也能发光的实验,并介绍手摇发电机的构造,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实验中使小灯泡发光的原因,并得出利用磁场可以获得电流的结论。为了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我提出了问题:如何利用桌上的仪器得到感应电流?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分析,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操作。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我深入学生进行指导,启发并参与讨论,把握方向,同时掌握时间。
学生通过实验,大多数组能够感知电磁感应的现象和产生感应电流的'各种方法,接下去就是要启发学生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进行思索。我尝试将以上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动画模拟重现实验,并指导学生将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罗列在表格中,通过表格让学生提炼共性,协助建构形成电磁感应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我提出了以下这么些问题。
1、磁铁从线圈插入、拔出过程中,哪个物理量发生了变化?怎么变?
2、实验②哪个物理量发生了变化?怎么变?
3、是不是B发生变化了,就有感应电流产生呢?
4、用蹄形磁铁产生磁场,把导体和灵敏电流计组成一个闭合回路,我让闭合回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有没有发生偏转?说明什么?
5、为什么B没有变化,也会有感应电流产生呢?
6、感应电流的产生与B、S两者都有关系。什么物理量能把B和S联系起来?
7、是不是只要变,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并利用表格(如下图),把三个实验产生感应电流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和初步分析进行汇总,引导学生从个性中寻找共性,比较有感应电流和无感应电流的情况,使学生自行发现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二、分析反思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感应这一章中的第一节课,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并得出了结论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本节内容使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活动,达到了锻炼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的能力。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汇总三个实验的操作方法、现象和初步分析,并通过一些问题让学生从表格中寻找共性,充分调动了师生的互动、交流与沟通,使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通过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地研究态度的教育和德育教育。
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控制,时间安排上存在不确定性。另外对于这堂课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这方面还不够理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争取更大的突破。
电磁教学反思4
一、教材分析
课本从4个层面介绍了电磁感应——定性了解定磁感应现象、掌握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判定规则和定量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了解电磁感应的两类情况、了解电磁感应规律在自感涡流电磁阻尼电磁驱动中的应用。
教材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等的处理,全部是从唯象的角度,而且全部是拿磁通量来说事;但实际上,电磁感应存在两种本质完全不同的情况,而且谈论磁通量必须有一个回路,可是一根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却没有回路。这种处理,实际上给学生造成了许多理解和应用上的困难。
不过,教材利用第五节做了一个补充,那么,一轮复习,笔者认为就应该纠回正常思路,先分两种情况说明,然后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条件、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规则和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的磁通量表述。
另外,一轮复习,第一讲承担着全章知识内容的引领作用,因此本讲可以将本章所涉及的大部分关键模型拿出来与学生见面。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自主复习了教材,并自主完成了第一讲资料前后的填空、辨析和例题、练习,对本章、本讲所涉及的内容和题型都有了较为熟悉的了解。
但是,从练习的完成质量来看,学生对电磁感应的实质、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的综合应用都存在明显困难,这需要老师引导梳理和透彻理解本讲内容、并分类讲解楞次定律的应用思路和技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磁通量及其变化的计算方法,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深刻理解楞次定律并能够熟练、灵活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一起重新整理知识脉络,从而加深对本章本节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对练习题的归类分析,从而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深入学习本章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1、磁通量及其变化; 2、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3、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媒体
PPT多媒体课件,《与名师对话》一轮复习资料
六、教学时间
七、教学反思
1、本讲第一部分内容——知识串讲部分,结合PPT课件讲快一些,因为特殊原因我的课件未能用成,导致知识串讲部分没有讲完。
2、有教师反映,感生电动势的讲解超纲——高考不考,一轮复习就不应该涉及。
3、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的难点,从后续几讲练习完成情况看,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楞次定律这里。
电磁教学反思5
新的科学课程规范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按新课标的要求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同学求知欲望。实验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同学为主体,它要求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将同学“动起来”,
因此我设计由魔术引人,使同学对电磁铁发生好奇,想知道电磁铁的秘密,充沛激发同学探
二、引导同学探究、实验、分析,发现规律。通过教师演示制作电磁铁,让同学初步了解电磁铁的构造,同时也激发起同学参与制作、实验的愿望。通过实验前的“温馨提示”,对同学分组设计实验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强调同学充沛利用观察与对比实验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加以巡视和指导,减少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让同学有充沛的时间去动手去实验、观察、探索,体验胜利的喜悦,增强实验的效果。实验后让同学汇报与交流评价实验结果,使他们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努力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与错误。从而使同学通过实验、汇报、交流评价等环节学会了制作电磁铁,同时也知道了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三、反思电磁铁的应用,使同学认识升华。科学来源于生活,必将回归生活,只有将科学课与生活紧密结合才干体现出科学课的真正价值。通过电磁起重机与电磁吸盘的影音资料,让同学在轻松的氛围下知道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深化其对电磁铁原理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引导同学探索电磁铁的其它用途,提高同学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四、以发现和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起点。这节课,教师鼓励同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还注意了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同学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另外,教师还注意了对同学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并让同学通过比较,选择适合自身探究的问题。
五、注重同学科学探究的过程。这一课是通过同学“动手做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的。通过“提出问题——猜测和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了同学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的课程规范还要求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这一方面也有所体现,主要表示在以下几方面:
1.这几个活动中,培养了同学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意见、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2.通过科学课的学习,提高了同学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3.在这节课的开始,由于魔术的引人,同学对磁铁发生了好奇,想知道关于磁铁的秘密,于是提出了很多问题。什么都想知道,这是一种积极的科学态度。
电磁教学反思6
本节内容在旧教材中都是选学内容,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教材却充分挖掘了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学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趣味性、实验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电磁波教学反思。体现出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相比之下,旧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在概念的引入上比较直截了当;新教材则更注重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由于学生可能对“电磁波”这个名词还有些陌生,并不能深入体会到电磁波的存在。根据教材内容在安排本节时,是由学生身边生活事例来引入新课的,并通过事例和演示实验的方法,注重让学生在从身边的知识、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到新的、未知的世界这一思想。如在看电视时使用电吹风会出现的现象和在电脑前使用手机会出现的现象,让学生来感知。在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活动,其中一项就是查阅相关资料,使他们对电磁波有初步了解。另外与旧教材相比,新课标要求学生对波长、频率和波速三者的关系有初步认识,并不要求学生深入掌握这三个物理量的定义采用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并根据学生搜集的有关电磁波的材料让学生来谈谈,电磁波的利用和危害以及防护的小常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本节内容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学习无线电知识,做好了铺垫。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物理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更生动的了解知识。
电磁教学反思7
满意之处:
1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由于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想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几种因素,最终让学生确定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即: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是否有关,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的探究全过程。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现象产生问题,再由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并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不断地充实自己原有的认知,并合理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在整个活动中,进行适时的指导与提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对磁铁可能不陌生,但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动却是第一次接触到,对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学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头针数量的多少的过程中,学生心中存有疑问:到底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呢?我想,在实验过程中,数大头针的数量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活动,因此在数大头针的过程中,他们心中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期待!
不足之处:
1、两次的小组讨论,用去了很长时间,在猜测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时,可以直接提问,让学生在倾听中互相补充、促进。
2、学生通过实验后,可以让每一个小组自己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尝试写一写结论,再对比每一组的实验结论,以此加深学生对结论的认同感。
3、课前几分钟时间,可以结合教科书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电磁铁在现实生活在应用,提高他们探究的兴趣。
电磁教学反思8
一颗久悬的心终于放下了。全市公开课,对于我来说,这是第二次了。虽然在开课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现在终于过去了。而且对这节课的评价还不错。这颗绷紧的心终于平缓了许多,但是回头想想,还是有点后怕。开这样的公开课,二十多位同行坐在后面听课,确实令我紧张,我告诫自己,一点错都不能犯,因为我代表的不是我自己,而是盐阜中学。当然,开全市公开课,自己也有了多方面的进步。
首先:心里素质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说句心里话吧,教师这个职业确实很苦,教师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呀,来自社会的压力,来自同行的压力,来自学生的压力等等。难怪我们有的学生说:“我才不当才老师呢!太苦了。别人下班后就可以忘记上班的事情,让心彻底的放松下来,而我们教师却没有真正的下班时间。我连躺在床上还在想,这个问题怎样表述,这道题目该怎样分析,才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心里全是工作的事。当然对这一节课的上法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我真的很感动,因为这堂物理公开课不是我个人去上的,而是我们整个物理教研组每一位老师的心血,我真的感谢每一位对我悉心指导的教师,他们将自己宝贵的经验和通达的智慧无私的奉献了,如果说这堂课是一部电影,那么我是演员,而他们是导演、编剧———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之所以深爱着这项辛苦的.职业,正是因为他们这样无私的奉献令我感动,所以我将无怨无悔的坚持着我们的职业——教书育人。
最后,这次公开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在理论上,我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已超出了其本身。在这里,我学到了教育的机智,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不一定要从头到尾按科学的定义和步骤来交待,讲清一个问题更需要从一个新的高度来看问题,从外面看,旁观者清吗!可以利用形象的例子补充在知识讲解之后,将对学生的理解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育理论上我也明白了,在任何时刻与学生交流用具体的事例会比抽象的总结有用有效。
这次公开课让我知道,值得我学习的真是太多了,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要通过开公开课、听课等等各种途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电磁教学反思9
本课属于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内容,课本上分为电磁铁的磁力(一)和电磁铁的磁力(二)两课,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将两课的内容综合合并为一节课。在完成第一次授课以后,有很多值得我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反应十分迅速,我能感觉到他们的紧跟了我上课的节奏,因此一堂课上下来,过程相当流畅,我以为我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当教研组老师们一起研讨时,回过头细细想来,我发现我这堂课还是有一些问题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教案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还要再进行改进,尤其教学目标要清楚本节课的几个知识点,评价任务应该与教学目标一一对应。
其次是教学过程,可将板块1的课堂回顾和板块2的图片导入整合,甚至可以联系前一节课制作电磁铁时测试发现吸引大头针个数有多有少制造疑问,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入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筛选,学生有的时候思维天马行空,提出的问题可能价值不高,或者难于探究,这时候要选取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再进行接下来的假设。在学生分组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时,我在上课时,事先在给学生分实验材料时就已经替学生安排了他们要探究的因素,但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关注“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因素进行探究的做法显然对学生的关注更高,对课堂上没有小组选择某一因素这样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时,需要教育机智,鼓励学生和我一起挑战一下该因素。
当学生汇报交流时,分别让汇报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互相提出要求,如:“你对同学们有什么要求?”、“大家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其他学生可能就会要求汇报的学生声音响亮,表达清晰;而汇报的学生则会要求其他学生保持安静,认真听取汇报。通过这一环节以期达到更好的汇报效果。当然,在学生分不同因素实验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在汇报时先在实物投影下演示,再说明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这样可以让学生两种因素都有所发现。
对于教材最后的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的部分,这是对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应用,在课堂上是有必要出现的。此时再出示电磁起重机的图片,由此引入制作强力电磁铁更为恰当。若时间充裕,可让学生利用课上已有材料尝试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当时间紧迫时,作为课后拓展,让学生课后尝试做一个强力电磁铁。借用周校长的比喻,上好一堂课就像开车,有起步有加速也有刹车,我们要学会刹车,一节课刹车要刹得住。尤其是作为新教师,在上一节课时,由于时间节奏把握不好,往往一节课上不完,这个时候就要求收放自如,能在合适恰当的地方结束本节课内容。
我们教研组一起对我本节课的研讨,让我受益匪浅,上了一节课自我满足是远远不够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家一起研讨时,往往能发现我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上出一堂优秀的课就像打造出一把好剑,需要经过不断的敲打、淬炼,才能让打出的“绝世好剑”熠熠发光。
电磁教学反思10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从知识发展来看,它既与电场、磁场和稳恒电流有紧密联系,又是后面学习交流电和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它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鉴于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都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本授课录侧重在新课教学中如何在新情景中应用旧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新概念和获得新知识,并尽量利用该课的特点,培养相应的能力.
3.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授课中不区别感应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教案中着重揭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公式ε=Δφ/Δt的建立过程、物理意义及应用.而公式ε=Blv只作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特定条件下推出的表达式.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分清主次,减轻学生在认知上的负担,又不降低应用上的要求.
4.本课题的内容和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类比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极好机会.在设计教案时,结合教学进程对能力培养尽量作了渗透.但鉴于是新课教学,且只有两课时,故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感应过程的深层次矛盾和规律(如电磁转换中的正负反馈并存、能量转化与守恒原理的体现,以及电磁学过程与力学、热学知识的结合等)均未在本授课中揭示,这些问题宜放在综合复习和练习课中去解决.
5.为了在新课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教案在配置公式ε=Blv⊥方面的练习,是有意削弱了的.课堂练习只安排了画瞬时感应电动势的示意图,而把讲课的重心放在公式ε=Δφ/Δt上.考虑到ε=Blv⊥=Blvsinθ中,要识别θ角,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常常要作透视分析与转换,打算安排专门的习题课,对学生加以训练.在教学初期,只安排θ=90(即ε=Blv⊥)的练习.
电磁教学反思11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过程。我认为这是科学课的重点,也是和其他学科的区别所在,它并不在于传授知识点而是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会处事的方式,培养一种科学的意识。
学生都希望做一个磁力很大的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所以做实验寻找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设计用两课时间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比较深入地探究哪些因素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并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作出我们的假设。在这一步骤中,我让学生寻找所有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可能因素。在全班列出一张假设因素表,推测什么因素可能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第二,设计实验,检验假设。本节课安排全班共同检验一个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过程分为制订计划、交流计划、实施计划,重点思考如何在对比实验中控制条件的问题。扎扎实实地经历这个过程不但是检验这个假设的需要,也为下节课学生更独立地检验其他假设打下基础。
对比实验强调的是对变量的控制,早在四、五年级时学生就已接触过对比实验,对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也已基本掌握,因此,本课指导设计对比实验的重点不是一步一步具体指导,而是在学生自己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考虑得更周密、更科学、更细致,从而使取得的数据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为此,在学生完成研究计划后,安排学生交流、展示研究计划,并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研究计划质疑,阐述自己的想法,在研讨中逐步完善研究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应注意的细节,如:先做哪个实验?做几次?为什么?一个实验完成后需要把线圈拆下来吗?圈数多绕不下时怎么办?按怎样的方向绕?等等,目的是使实验时尽可能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其它条件都不变,确保所取得的数据的科学性。
《电磁铁的磁力(二)》是在上一课学生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假设后,及对“线圈多少与电磁力大小的研究”之后所开展教学活动的继续。这节课开始我主要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线圈多少与电磁力大小的研究”的实验。接着从书上的插图明确本节课所要验证的假设。然后选择一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方案并交流实验的注意点。再进行实验,最后汇报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纵观本节课的教学,现就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科学概念的定位
教参要达成的科学概念是“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有关:电流强则磁力大,电流弱则磁力小。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考虑到要设计强磁力电磁铁的原因,我在预设中增加了“3、线圈与铁芯的距离近,电磁铁的磁力就强,线圈与铁芯的距离远,电磁铁的磁力就弱。”这一科学概念。从上课的效果来看,这一概念的增加显然要求过高,目标难以达成。虽然教师在设计中通过反问学生“实验中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吗?”试图引出“线圈缠绕应从钉帽开始”,“线圈数尽可能多绕”,“用铁芯去吸大头针”及在分组实验中指导分别从“用铁芯顶端靠近大头针去吸”和“用铁芯斜着插入大头针去吸”,但由于实验要求过高,学生既不能考虑到这些细节,操作也难达到这个要求。以至从汇报的实验数据上不能得出结论。
二、实验材料的准备
教材运用四张图片提供四个实验材料,其中用线圈管验证“线圈粗细与电磁力大小的关系”学生不能理解其目的。因为图中线圈管除了粗细不同外,还有材料的'不同。在准备中虽然教师替换了这一材料,用不同口径的自来水管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本班学生在上一课的猜测中压根儿没考虑这一因素,还是不能明确这组实验的意图。从上课情况看,启发学生明确实验材料的意图耗时过多,加之实验操作难度过大,所以这一组实验不应该按教材来教,如删去这组实验,课堂不但能节省时间,课堂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三、对学生的实验指导
本课的四个实验之前,老师自己作了操作,发现了实验中容易出问题的几个地方,在课中运用“实验中你将如何保持条件不变?”,“各小组线圈数绕多少较合适?”,“做电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关系时,从哪个线圈管开始绕线较好呢?为什么?”,“做电磁力大小与铁芯长短关系时,从哪个铁芯开始绕线较好?为什么?”这一系列反问虽然各细节都考虑到了,但学生不能理解这么到位,导至教师讲解过多,耗去了不少的时间。要解决这一矛盾,我想是否可将线圈缠绕放在课前的教师实验准备中去。这既处理了指导过细,费时过多的情况,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导线的长短粗细及材料”也必须保持不变这一在实验室“只用一根导线”的思维定势。
四、对学生数据的引导
对“电流强弱对电磁力大小的关系”这个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有关:电流强则磁力大,电流弱则磁力小。”这一结论是一目了然的,但对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这一科学概念建构不能到位。在做“线圈粗细”这一实验时,学生对于细节把握不够,导至认为与电磁力的大小没有关系,因为每个小组得到平均摊吸起的大头针个数均为0。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吸到一半但没吸上来的大头针忽略不计造成的,还有可能是在通电之前没插上铁芯,导至电路短路。“铁芯粗细”,“铁芯的长短”两组实验中数据有得“铁芯短,电磁力强”,有的“铁心短,电磁力弱”;有的“铁芯粗,电磁力强”,有的“铁芯细,电磁力强”。面且数据反差大,学生已产生了矛盾的冲突,但教师自身对各要素的匹配问题科学概念把握不准,以致引导教学目标备注不足,引导不到位。
五、材料发放的层次
平时教学中,学生的好动心理对于教师的教学时是个难点,所以很多教师在计划讨论结束时,才把实验材料发放到学生手上才开始实验。在本课中,担心学生“保持不变因素”考虑不周,故而把材料与研究计划开并发放,以便根据材料来制定计划,然而事与原违,学生并没有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急于动手,并没有合作制定研究计划。“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一点也不错。在科学实验中,学生好动,急于去动手,是进行科学实验活动中每个教师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在实验中材料的发放可以多层次,有的一次到位,有的分几次到位。比方本课中,电池可以在制定计划后发放,学生就不会急于去动手,而忘记合作制定研究计划。
电磁教学反思12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都采用最习惯、最常见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么多年来,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沿用至今,自然有它的优势。但是它却很“偏心”: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结果而不重过程??这一切都妨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怎样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我组教研活动讨论和探索的重点课题。对于物理这门课程,很多人都认为这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科。要想搞活课堂气氛、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比较困难。在此,我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一节公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反思。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我们可以在继承的同时加以“改善”。我觉得我们要“改善”它,首先要重审学生、老师和书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角度来讲,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起指导作用,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书本是知识、信息等的载体。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恰恰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相违背。所以,教学模式的“改善”甚至“改革”已刻不容缓。
这三者关系理清之后,对于像我这样毕业不久的新教师来说,当务之急自然是向老教师多学习,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授课优点。
因此,我在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公开课之前,先后听了我们组董老师、刘老师和两位潘老师的课。他们的课精彩纷呈、各有千秋。董老师上课教态自然亲切,语言准确、比喻生动;对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有启发性。所以极易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气氛活跃。刘老师对问题的阐述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整节课排版紧凑、环环相扣、内容充实。老潘老师教学功底扎实,能够完全有效地掌握课堂教学全过程,用生动的语言引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用简洁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领学生逐层深入的学习知识。小潘老师对课程内容娴熟、运用自如;板书安排合理、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要向各位老师好好学习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继续积极听课,认真捕捉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取长补短,将老师们的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更好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接下来是我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主要步骤。
上课之前,先发一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学案。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知识储备、预习填空、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预习填空一般情况下是给学生课前预习时做的。不过鉴于我们职业类学校学生主动性不太高的特点,故把这一环节放到课堂上来完成了。
开始上课后,第一步先和学生一起把学案上的“知识储备”完成。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必备知识,也是对以前有关知识的复习,也方便引出感应电动势的概念。所以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步,顺理成章的引出感应电动势的概念,引导学生一起学习相关的知识,并做好学案上相应的几个题目。这段内容比较简单,直接讲授,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和掌握。
第三步,当堂演示两个相关实验,并要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我之所以比较重视实验,是因为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绝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都由实验归纳得出。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实验比较感兴趣,所以做好物理实验,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心理上的愉悦,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有利于否定思维定势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角度讲,物理实验就是给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用以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第四步,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的?感应电动势究竟和哪些因数有关?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用几分钟的时间自学书本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一段内容,并且要求他们在看书的同时做好学案上配套的几个知识填空。
第五步,自此,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相关知识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的同时,我再加以讲解本节的主要内容,这样能使学生更全面、更透彻的掌握新知。
第六步,趁热打铁。取书上的两个典型例题,认真分析和讲解,巩固新知。 第七步,回到学案上,让学生当堂完成第三部分内容“课堂练习”。可叫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其中的计算题,并让其他学生去发现他们解题过程中的错误之处。
第八步,布置作业。布置的作业,可分A类、B类和C类题目。A类题目是一些常规题,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B类题目偏难,基础差的同学可不做;C类是一两个思考题,为了给学生拓宽思路而设。
以上就是我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公开课的“八步曲”。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想立足与一些好的教学理论的基石上,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同时,把自己定位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情景,使学生自主学习。
当然,毕竟我还是一个缺乏教育经验、缺少教学技能的新教师,值得我去学习、研究和探索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而且教学模式的改善或者改革又谈何容易。我觉得只要我在探索的道路中能不断的前进,哪怕步伐很小、进步很少,还是值得继续努力的。安拖?法勃尔?多里维说:“人类是一种使思想开花结果的植物,犹如玫瑰树上绽放玫瑰,苹果树上结满苹果。”我相信,终有一天,我在工作中也会开花结果的!
电磁教学反思13
一、对教学目标的再认识
1、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使学生认识感应电动势,了解如何表示磁通量变化得快慢。
2、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通过实验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会利用该定律分析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学习类比推理方法和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寻找物理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对教法和学法的分析
本节课属于典型的探究实验课教学,但教学对象为基础薄弱理科生,故在教法上更需重视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主要采用探究实验法和谈话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和多媒体搜集信息的特点进行。在学法上,主要通过学生对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提出猜想,提出问题:影响感应电动势的可能因素有哪些?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协作并共同操作,从而领会探究学习方法。学生在通过对现象的讨论,最终归纳出正确结论,从而领悟类比、演绎、推理和归纳物理规律的方法。
三、对教学过程的把脉
1、通过回顾电磁感应现象中的三个实验,复习“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引入新课,但通过单独提问时出现问题,学生在课后显然不会认真复习,回答问题时,总是似乎明白,但却说不到关键点上,在教学中不得不再详细复习这部分知识,耽误了过多的时间,这是教学的实际情况与设计出现了较大的反差。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本节教学容量较大不提问,而由老师对知识做简单的梳理,直接引入课题,就能腾出好多时间,出现问题还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不足。
2、关于本节探究实验的设计,教学结构整体的设计是比较到位的,也反映了自己对探究式教学法的领悟有较大的提升。但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细小的问题,如应在讲台上准备一个实验台,以増强实验的可视性,还要注意板书的设计与书写。本节课的设计还贯穿了一个思想,从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现象发现物理题材,尝试着预设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物理概念规律,并最终将概念、规律用之于社会生产实践,即生活——物理——社会。如在引入时指出我们现在的生活离不开手机、电脑和各种家用电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大大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这些都需要有源源不断的电力供给,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奏响了电气化时代的序曲,然后说明本节课学习的目的。
在学生归纳得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后,引导学生思考:从能量的角度看关于电能的产生所涉及的问题,例如,风力、水力发电:机械能———电能;火力发电:内能———电能;电池:化学能———电能等,都体现了这种设计思想。总之,本节课注意体现平行班教学的特点,重视物理思想与学习方法教学,在习题的处理上也更加注意方法的提示,未进行简单地书写,今后仍需继续努力。
电磁教学反思14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按新课标的要求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实验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它要求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动起来”,因此我设计由魔术引人,使学生对电磁铁产生好奇,想知道电磁铁的秘密,充分激发学生探二、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分析,发现规律。通过教师演示制作电磁铁,让学生初步了解电磁铁的构造,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参与制作、实验的愿望。通过实验前的“温馨提示”,对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强调学生充分利用观察与对比实验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加以巡视和指导,减少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动手去实验、观察、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实验的效果。实验后让学生汇报与交流评价实验结果,使他们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努力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与错误。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汇报、交流评价等环节学会了制作电磁铁,同时也知道了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三、反思电磁铁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升华。科学来源于生活,必将回归生活,只有将科学课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出科学课的真正价值。通过电磁起重机与电磁吸盘的影音资料,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知道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深化其对电磁铁原理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探索电磁铁的其它用途,提高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四、以发现和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起点。这节课,教师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还注意了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另外,教师还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并让学生通过比较,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五、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这一课是通过学生“动手做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的。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还要求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这一方面也有所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这几个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意见、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2.通过科学课的学习,提高了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3.在这节课的开始,由于魔术的引人,学生对磁铁产生了好奇,想知道关于磁铁的秘密,于是提出了很多问题。什么都想知道,这是一种积极的科学态度。
电磁教学反思15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学会从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本节课《玩转电磁铁》是从电动玩具的电动机引出电磁铁,使学生从一上课就已经知道电磁铁在哪方面有应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兴趣。通过电磁铁在通电情况下能吸引大头针,断电大头针会掉下来,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受条件限制;通过电磁铁在通电情况下能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说明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在实验中学生能从实验现象中说出电磁铁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老师的提醒下同学们又组装不同的电磁铁来证明电磁铁的两极可以改变。实验做完后同学们不仅总结了三个实验得出的结论,还引申到把电磁铁和磁铁进行比较。
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认真学习,我回忆了一下发现是他们在“玩”电磁铁时激发的兴趣。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学生真的能在“玩”中学知识,看来在以后的科学课中我要放手让学生去“玩”.
【电磁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电磁铁教学设计02-28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教学的反思12-21
教学反思06-30
教学的反思03-14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12-15
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01-30
池上教学反思02-08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