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教学反思1
钱塘江江大潮浙江省,真正能到过钱塘江的小朋友很少,能有幸看到“天下奇观”壮景的小朋友更少。因此,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真正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之威,咆哮之势,感受到大潮的动态之美是教师教学预设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感悟课文内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着重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教学时,我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有关“潮”的句子,朗读并感知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和描写方法。在学生初步感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之后,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惊叹大潮的奇观,然后回归整体,朗读背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明显地感到,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认识逐步加深,赞叹、惊讶之神逐步显现。
二、以“声”、“像”辅助释疑解惑
在教学过程中,电教手段的适当运用,能创设情景,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在本节课中,对于“闷雷滚动、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的理解,在学生初步了解之后,媒体配以声音,对“如线的潮、横贯江面的潮、如墙的潮和如万马奔腾的潮”的句子的教学时,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媒体配以相应的画面,帮助了学生理解,促进了学生朗读,感觉效果较好。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想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这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读法:课始的教师激情朗诵;课中学生的自读和齐读相结合;理解后的感情朗读和课尾的背诵。读的形式多样,以读引思、以读促思、读思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语文课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都拥有残缺的美丽。下课之后,我总觉得在品词析句的时候处理过于琐碎,有损于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四年级教学反思2
今天,聆听了刘校长执教的一节寓言教学《扁鹊治病》,感触很深。学生学得自然充分,老师导得恰到好处,顺应了孩子的读书规律,真正还原了孩子本真的阅读过程,给每一位听者如沐春风的感觉。我觉得刘校长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与大家共勉:
1.读课题,能读出猜想
一个好的阅读者,看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名字,头脑中一定会产生许多猜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孩子看到题目,要学会从题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依据信息读出猜想。刘校长出示课题《扁鹊治病》后,及时问孩子,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知道什么?从课堂实践看,孩子的猜想涵盖了文章的每一个角落。如:扁鹊是谁?谁生病了,病得怎么样?扁鹊怎样治病?病人的病好了吗?多好的猜想呀!我们今天能让学生这样去做,明天也这样,后天还这样,日日都这样,孩子是不是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看到题目头脑中要有猜想。有了猜想就拥有了阅读期待,带着期待读文本,孩子会在读书中不断地验证、修正自己的猜想,这样阅读的过程是快乐的。
2.初读文,读出感受,整体把握文本
一个好的阅读者读文章应该是没有杂念的,应该像喝茶聊天似的。我在读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随笔》这本书时,记录了这样一句话.“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读完这句话我在想,现实中的阅读教学不就是让孩子在还债吗?琐碎无效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孩子一个接着一个去回答,上完了一节阅读课,就像跟着老师到迷宫中走了一圈,还是迷迷糊糊,下次进去自己还是出不来。试想我们老师像谁?像不像黄世仁逼着杨白劳交租子。虽说有点夸张,但我想孩子就是这样的心情。怎样做能更好些呢?看了题目有了自己的猜想,就带着猜想去读吧!此处刘校长什么问题也别提,就让孩子把自己当做一个最真实的阅读者。这样去读,读过文章的感受应该是丰富的。这就是我在执教寓言的第二个环节,让孩子敞开心扉和同伴们交流。孩子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我课后梳理了一下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大致有这些:蔡桓公这个人太固执了;扁鹊这个人很执着;扁鹊的医术很高明;为蔡桓公感到惋惜等等。刘校长不就是在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吗?怎样培养孩子语感,是不是应该让孩子放松心情,不带着任何压力去阅读,久而久之,语感不就有了吗?
3.精读文,读出理解
真正的阅读者,再读课文,一定像品茶一样,喝一口停一停,“吧嗒吧嗒”嘴感觉一下茶的味道。这样才能越品越香,一杯茶下肚,茶的余香也就品得差不多了。因此,我们和孩子再读文本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遵循文脉,读过一节停一停,回过头去想想这一节说的是什么,自己都读出了哪些理解。读过两节三节,又把两节三节连起来回想一下。刘校长在与孩子阅读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是这样做的:读过第一、二节,让孩子充分交流自己读出的`信息和感受。刘校长只是针对孩子的阅读结果不断地点拨,提升,尤其是注重引导孩子读懂情节,读懂人物的性格特点,进一步达成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读过三、四节也是如此。
当刘校长引导孩子读到此处时能及时停下来,让孩子把这几节联系起来读读,看看能读出什么?有没有新的感受?这样阅读,孩子不会停留在片面的一段话中,而是能学会上牵下联,能站在整体去思考,会对事件的发展和人物形象有新的理解和感受。读过五六节后,学生的感受实际就丰满起来了,刘校长让孩子站在主人公的角度读懂人物心理,站在读者的角度读出自己对人物的评判。
4.联生活,读出寓意
我们经常教导孩子读过别人的书后,一定要想想自己的生活。刘校长执教这则寓言也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激发孩子的生活体验,其实说出了生活体验也就读懂了寓意,从而达成寓言启迪心智的教学价值。课堂上,孩子谈的还是比较全面的,有的想到了写字时的坏习惯,有的想到了马虎粗心大意的小毛病,有的想到了弹琴,有的……孩子将这些生活经历都谈了出来,寓意就不言而喻了。最后再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读后的启示,应该是水到渠成了。
5.细盘点,梳理方法
我们的教学应该让孩子养成一种盘点的习惯。一堂寓言教学结束后,孩子再遇到寓言应该如何去读,孩子心理清楚吗?我想部分孩子可能会记住一点点,过了几天也许就忘了。因此,最后一定让孩子说说,如果再给你一则寓言,你打算怎样去阅读呀?让孩子梳理出这节课读寓言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存在的问题:
联系生活读懂寓意环节教师处理略显拖沓,致使课堂超时。
四年级教学反思3
1、全文共节,前三小节转折、条件关系的句子表明小草虽渺小却为天地间献一点绿色,作一丝奉献,而且向大自然的索取很少。朗读这三小节时,前半句的声调要抑,读出小草自责的'心情;后半句的声调要扬,表达出小草的奉献精神。第四到第六小节描绘了小草在防洪、固沙及美化环境方面的贡献。第七小节描绘了小草蓬勃的生命力,要用坚定的语气来读,表现出小草的自豪和生机勃勃。
2、在讲授四、五小节时,学生对小草“防风、固沙”的贡献认识不足,感受不深。教师应该结合实例,对小草的这些作用适当介绍一番。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汇报时,基础差些的同学,进入讨论角色有一定难度,更不懂什么是自主学习,回答问题不全面等等。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培养。应将后进生合理分配到各组,实现优秀生带后进生的自学模式。生让学生从不懂向懂一些去转变,然后懂得更多,一步步走向发展。
4、课堂纪律的把握,有待以后进一步实践、总结、加强、改进。
四年级教学反思4
这个学期,学校为照顾怀孕的我,又一次安排我教四年级数学,虽然已经是第三次教学四年级了,但是面对这么多新面孔的学生,心里依然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所以在教学上,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现今半个学期即将过去,下面谈谈这半个学期在教学上的得与失。
一、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本学期有幸参加了区内青年教师的数学教研活动,但不管是上公开课也好,还是平常的"常态课",我始终有一个感觉,自己对课堂如何把握、对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对如何准确严密的使用数学语言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尤其是在对教材、教法、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的处理以及和学生的融合等方面。
二、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经过近半个学期的接触,我发现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课堂纪律得不到保证。这个学习态度包括他们平时上课的表现和对待作业的态度。有些学生对自己参与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无所谓,上课吊儿郎当,想听就听,不听就干自己的"事",做小动作、找旁边的.同学讲话,自己不认真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待作业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审题上不够细心,解题时书写不够规范。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谓的"懒汉",课堂作业不及时完成,回家作业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
三、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好表率。小学生很会看样,他很会关注老师怎么做,我经常听到有学生说"老师说话不算话,答应我们的事自己没有做到"。是啊,教师可能是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学生,但这样的事情不能出现太多,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当然也不要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该完成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让学生有拖拉的不良学习习惯。
改进措施:
1、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尽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2、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3、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辅导,鼓励他们,还可以让他们自己找互帮小组,进行比赛学习,激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后阶段我才用了后,效果还是很好的。
5、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堂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年级教学反思5
一晃眼一学期过去了,回顾这半学期的点点滴滴,真的很惭愧。虽然也尝试着努力去做,但是发现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
开学初,我就与科任老师协商好,如何共同配合教育好这个班级。每个人都清楚,一个良好的班风能带促使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形成。
1、在班级管理上,这学期还是沿用以前的办法,但是发现一年多来,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麻烦,而且科任老师的课纪律不容乐观,于是也进行相应的改革,但是因为执行的时候不够严谨,于是造成一些调皮的学生出现了反复,不稳定。
2、在班干部的培养上,这学期的一些班干部还是较团结的,因为班干部的管理力度较够,加上班科任老师配合默契多了,于是这半学期的文明中队的奖旗就能获得了。在这点上,我最大的收获是,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让他们感到被重用的感觉,让他们能为班级做点实事。
3、在完成作业方面,是比上学期有所进步,这一个除了要得益于作业登记本的设立外,当然组长的责任心也是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小老师在发挥的作用,这学期有八个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与八个学习优秀且乐于助人的学生结对子。在他们的帮助与督促下,这些同学的作业认真多了,上交的次数也多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了。
4、从考试成绩来看,还不够理想,仔细分析了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
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如果说从班级管理上,我个人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学生的事是事无巨细的,而我所能给学生的时间却非常有限。许多小问题没有及时的解决,结果堆积得越来越多,突显出来的问题就比较多。虽然在在互帮互助学习小组中,有一小部分的学困生在有责任心的同学帮助下,有所进步的。但是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还需要今后加以努力引导!
各科教师的配合要越来越有默契,对于教育学生的事尽量先沟通后实施,对学生进行同步教育。对于特别调皮的学生,一定要调动家长的作用。所以我想下半学期,在家校配合上,要多下功夫。
总之一句话:用心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成为老师的朋友。让师生之间、家校之间能步调一致,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四年级教学反思6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篇阅读课文。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和同学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要在短短的一节课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很高的教学效率,的确很难,尤其是对于我这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
像这样的阅读课,我一直很头疼,时间短,内容丰富,经验不足的我往往会占用两个课时,既浪费了时间,效率又不高。为了教好这一课,我在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今天就要上这一课了,我心里仍然感觉没有底。上课铃就要响了,就在去往教室的路上,我的脑海中突然有了一种新的思路,年轻人,为何不敢试试?于是,就在我走进教室的一刹那,推翻了精心准备的教案。
课前我让学生读了不下5遍的课文,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难事,在上课前,课文生字孩子们基本掌握了,课文也基本读通顺了,对于文章的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有了这样的基础,上课时我先让孩子们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理清思路,概括文章要点。接着,我让学生再一次回到课文中,“默读思考: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孩子们在仔细地读,认真地思考。教室里安安静静,不好,问题有点难度,孩子们一时没反应过来,心里明白,想表达却又表达不出来。子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是时候了,我换了个问题引导:读完后,你有什么话要对文章的主人公魏格纳说?教室里仍然很静,过了一会儿,一名同学举起了手,我鼓励道:“我想还有好多同学想说,只是怕说得不好,难为情。”这一下切中了要害,下面有人开始窃窃私语,我继续:“不要怕,没说,你怎知道自己说不好,大胆地谈一谈你个人的看法,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不定你的见解还很独特,试一试?”就这样,两位,三位……又有七八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是时候了,我叫了一名同学。
他答道:我想对魏格纳先生说:“你真伟大。”
“你在魏格纳后面加上先生,说明你很佩服他,尊敬他。你读懂了课文,是啊,他很伟大,你在由衷地赞美魏格纳先生。他有一个伟大地发现。真正读懂了课文,读文章就应该这样读,把它读懂,读出文章中没直接写出来的。”我鼓励道。
我又叫了一位同学。她答道:“我觉得魏格纳是一个很细心的人。”我及时纠正了她的回答方式:“魏格纳先生,你是一个很细心的人。”
“是呀,就这样一幅在墙上不知挂了多少年的普通地图,魏格纳先生硬是从这样一张不起眼的'地图上做出惊天动地的文章,有了轰动世界的发现,很仔细,你也很仔细,发现了魏格纳这一优点。”我鼓励道,其实是为其他同学提醒。
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启发,小手一只只举起来了。“耐心”、“认真”、“执着”、“勇敢”、“不轻易放弃”……一个个跃到了黑板上。一个孩子在理解“勇敢”时稍有偏差——他认为魏格纳勇敢在都住院了还工作。我加以引导:“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出他勇敢,不错,观察很仔细,魏格纳很勇敢,他勇敢地面对权威,接受挑战;他勇敢地去世界各地去探索;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一方面将学生的思路引入正确的轨道,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地是给他以自信,今后更加有信心去探索,去发现。
课在一步一步进行着,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继续问道:“正因为魏格纳先生有这样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才有了轰动世界的大发现。那么,他在那张世界地图上究竟发现了什么呢?从课文中找出原话读一读”。紧接着:“以前有人发现这个问题了吗?”由于刚才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回答非常踊跃,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我引导他们说话要讲究依据,孩子们再次深入文本,通过教授的话找到了依据。
“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有魏格纳的成就呢?”答案显而易见,文章中心出来了,魏格纳的勇于探究的精神,永不放弃品质,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决心呈现出来了。
紧接着,我出示了一幅漫画,思考:“挖井人为什么老也挖不到水?他缺少了什么?”缺少的正是魏格纳先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优良品质,拓展了孩子们的思路,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就这样,文章的主旨把握住了,孩子们已经真正体会到了。返回一开始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下,孩子们有话说了,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我再次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一方面让学生更加了解魏格纳,更重要的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抓住两个句子重点体味: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课上完了,我长舒了一口气,因为,我从孩子们的眼中发现,他们越来越喜欢语文了。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阅读文本为教学主线,以解读文本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正因为我始终把文
四年级教学反思7
最近,我执教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第23课<<春联>>,教后通过自己的反思,同行的探讨,专家的引领,对这课及语文教学又有了些新的认识。
《春联》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课文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作用,内容以及特点。在课文的精读阶段,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语言文字,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突现三方面的特点:
一 重视学生的自主感悟,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的设计还是应该围绕他们而开展。在导入课文后,我就放手让学生们自由地朗读全文,让他们自主地学习课文,分析课文时也以学生的思路为线索,机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春联内容的理解,也以他们的自读自悟为主。
二 重视教法,由扶到放
有句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在分析春联内容的时候,我选择两条春联重点品读,着重分析,另外的两条则由学生同桌合作学习,再以汇报学习成果的形式交流。实践表明,学生能很好地自主学习,他们也品尝到了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 以文为本,以读促析
语文是姓语名文的,尽管本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文章,但在教学时仍要围绕课本而进行,领略文中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对学生进行程度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对仗""声律美"这些内容较为烦琐,理解起来也有困难,那么就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主,以读促析,以读促悟,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四年级教学反思8
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时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细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反复品味,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这篇课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耐人寻味,如“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绿色到处泛滥”“我用手扒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赏析,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努力达到增强学生语感,积累语言之目的。教学时应以读为主线,特别要注重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之后,又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读出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由于经验不足,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正:
1、教师放手不够,担心学生找不出说不到。
2、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时未能把握好课文的两条线索,忽视了两条线索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体会上有困难。
3、学生的朗读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到文本情境中。
整改措施:
1、紧紧抓住两条线索之间的密切关系,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2、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3、遵照略读课文的要求,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四年级教学反思9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还没有上这课时,我真担心学生没有兴趣学这篇课文,因为这样说理性很强的文章他们从没有接触过,该怎样调动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积极性呢?于是上网寻找了相关资料,觉得可以在比较中学习这篇文章,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找出表达作者对勤奋观点的句子,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作者的主旨。疏通完这些后,我让学生寻找他们两个主人公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弟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明,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样比较以后的学习,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道渠成了。最后初步体会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后,在课文结束时让学生说说关于“勤奋”的名言和根据生活实际说说同学中勤奋学习的故事,拓展学生的知识。
不过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够的:首先是感觉课堂上某些过渡不够自然,语言不够精炼。其次是在交流相关“勤奋”的名人名言时,学生的积累太少。故在今后的课前预习方面要引导学生做得更全面一些,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积累知识的能力。
四年级教学反思10
核心提示:《锁不住的心》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现代诗。诗歌以儿童和妈妈对话的方式表达孩子热切的渴望自由,渴望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去获取知识。可是孩子们的这种渴望却受到了家人们的束缚,被无奈的关进屋里,老老实实的在...
《锁不住的心》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现代诗。诗歌以儿童和妈妈对话的方式表达孩子热切的渴望自由,渴望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去获取知识。可是孩子们的这种渴望却受到了家人们的束缚,被无奈的关进屋里,老老实实的在屋里看书做作业。就这样,孩子们不能亲身去大自然中玩耍,只能通过屋子里的一些日常用品来发挥想象,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就这样,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孩子们通过种种办法和大人们进行抗争,以此来唤醒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
课上,我留给学生们非常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读,从读中感悟。学生们读的非常认真,也非常的投入。文中孩子的生生倾诉已经触动了学生们一直以来压抑太多的.的对家人们的不满。此时此刻,学生们仿佛把自己积压在心底的太多不满,统统的释放出来,自己感觉舒服极了。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我留给学生们发泄的机会,把自己曾经和家人之间产生的矛盾向大家说一说,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诉说和家人之间为了玩耍和学习方面的发生不愉快。每个学生们说的都很激动,也道出了对家人这种束缚表示强烈的不满。
课后作业中,我让学生们把今天学的课文读给家长听听。还要从日记中写出对自己父母或老师要表达的建议与不满写出来。第二天我认真的看了看学生们的日记,从中有的学生写出了对老师留作业不适当表示不满,都说家庭作业太多,在学校没有活动的时间,说上学非常累厌倦了等等。了解了这些以后,我和其他老师进行了一番沟通,改进了很多以前的学习措施。尽可能留给学生们属于他们的空间和自由。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快乐的进行学习。
四年级教学反思11
作者实行“提出设想《验证设想》得出结论”的这种从开始导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来明确指导学生学习研究的方法,本课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观点并提出几个改进建议。
从开始的导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提出设想《验证设想》得出结论”来明确指导学生学习研究的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能有条理的进行研究。数学广角的教学本身就是让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这点在我的课上应该是体现了。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选择最优化方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
2、烙饼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从实践操作到探索结果,从直观的实验到抽象的思维,再到深入探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3、立足于教材,但又发展了教材。
需要改进的方面:
1、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交流时,要让学生更清楚的知道发言同学的观点产生的原因。
2、发现规律的过程还可以花更长的时间,让学生再多烙饼,更清楚的明白单数的饼和双数的饼的不同烙法。
3、教师的语言还可以简练些。
四年级教学反思12
《大雁湖》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歌曲中通过对美丽的大雁湖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感受。歌曲为2/4拍,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因为本课所学的歌曲是蒙古族民歌,这节课我以游览内蒙古风景“大雁湖”为主线,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蒙古族风俗人情、音乐及舞蹈,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里,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的情感主题----爱家乡。
一开始我就播放以《大雁湖》歌曲伴奏为背景音乐、表现蒙古族人民风俗习惯和大雁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的幻灯片,让学生在温馨氛围中了解蒙古族及感受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音乐。同时以“大雁湖”为原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湖泊,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认真学习,用自己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所学到的知道来灌溉土壤,让它开出繁花朵朵,使这个了无生机的湖泊变得和歌曲中的《大雁湖》一样,引来美丽的鸟儿。把单调的课堂评价变成了一幅实实在在的风景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并能在评价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本首歌曲结构短小,内涵深刻,感情真挚,但因为有切分节奏的反复运用与出现,使歌曲曲调委婉,并不能让学生朗朗上口。所以在读歌词的环节中,我把带有衬词的“光啊哈嗬”这两小节提出来着重指导。从一路的朗读歌词到词曲演唱,孩子们始终被美妙的歌曲本身所吸引着。末了,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蒙古风情,我加入了蒙古舞蹈基本动作的学习。在学习之前,我先告诉学生,蒙古舞蹈的动作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然后展示几个舞蹈动作,让学生来猜舞蹈动作的出处,这样的一种互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和学习的欲望,他们十分愿意接受。虽说四年级的孩子显然不再像低段的学生那般放得开,有了害羞的情愫,但我始终觉得,只要讲台上的老师也真正放开了自己,音乐的氛围是可以传染的,如同今天这堂课,他们能随着音乐,合着拍子大方地舒展着自己的身体,我看他们律动得一点都不比我拘谨,反而很快活很意犹未尽。最后的拓展部分我由蒙古族人民介绍美景“大雁湖”,引出我们介绍我们的家乡----夷陵区,聆听并轻声哼唱《这是一个好地方》,渗透“爱家乡”的情感主题。
这节课学生和我都很尽兴,上的十分的顺利与流畅。但是,在指导歌曲难点“光啊哈嗬”这两小节节奏时,我重点只引导学生读出了节奏,但这两小节的旋律在音高上还有一个大跨度的大跳,我却没有更深一步的加入旋律的演唱,所以到最后,很多学生都没能用准确的音准唱好这首歌曲,这也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歌曲深度的挖掘,歌曲细节的处理,做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让我的课堂不仅要充满欢歌笑舞,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高效率的汲取音乐营养。
四年级教学反思13
作文教学,想让学生张口说话,需要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中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才能真正的解决学生作文中“无话可说”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那么在设计这堂课时,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极大的兴趣,再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和适合场景的音乐,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习作成为学生心情自由宣泄的.平台。
在教学中,老师讲的很少,学生说的也少,主要是用课件展示学生很熟悉的场景的图片,再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回忆与妈妈之间的点点滴滴,然后挑出最令自己感动的一件事情来写一写。
在学生写作时,重点帮助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当他们思路阻塞时,帮他们疏通思路,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他们遣词造句方面多加引导,使他们的作文锦上添花。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容易忽视。妙文千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课堂上,要有修改作文的环节。本来在设计教学时,我还设计了组内评议修改、集体修改等多种方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和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了作文质量。但根据学生写作的速度,所以我采取的是学生自我修改的方式。
当然每一堂课都会有遗憾,在教学之前,我就想着这样的课要用扩音器,但后来没有用。结果在上课时我感觉讲话很吃力,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声音也出不来,使得集体评议这个环节省掉了。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课堂永远是生动的,只要用心,每一节课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自己今后在课堂教学方面会多多研究,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课堂精彩。
四年级教学反思14
课文所描写的内容因为与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学生不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振,所以在教学上我先播放了颐和园有关的教学视频,先给学生做一个铺垫,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对颐和园有个大致的了解。
我设定的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因此在环节设计上,先让学生整体感知颐和园的“大”和“美”,在这样的感受的基础上,再理一理本文的写作顺序,抓住每一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强调按游览顺序写作的方法。在这些的基础上,再突出课文的3、4自然段,也就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万寿山部分。在重点部分,又穿插一些课堂中的小练习以及背诵、小练笔,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巩固。
像这种写景作文,应该是读和悟结合得非常好的.,可是在真正教学过程中,我又犯了老毛病,为了上完内容而上课,追着时间跑,没有好好地处理好读与悟,再悟再读的关系。这样所导致的一个最大的后果就是,学生对昆明湖的静与绿的感受不到位,感受不到位,那么后面的再读再说就一个个地脱节了。直接导致后面的“滑”与“划”的区别与好处也理解不到位。
而且我总是会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上课,总是匆匆讲完,很少让学生有机会能和文本对话,这是大忌吧。语文本来就是师生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而这点,我做得不够到位。在本课中,讲到昆明湖的静和绿时,真该多给学生点时间,放下教学速度,让他们自己带着理解与体会,边想象画面边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感受昆明湖的静和绿。
还有我的备课似乎总是局限于自己设定的框架里,单一的线条感,学生一没按照这样的顺序出牌,就满盘皆乱,用其他老师的话说,就是喜欢把学生塞进我安排好的步骤中,带着他们往东往西,而不是顺着学生的方向。
同时,对于一篇课文,似乎大家都只是流于表面,没有很深层次的去挖掘。我自己没有深层次地去挖掘,学生也没有深深地沉浸在其中。自己总是问,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这么懒,都不动脑筋,我想这和老师也有关系吧。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刻,对学生内心情感的挖掘不深入,只是浅浅地就满足了。大家也只是交流交流词句的好坏,没有达到真正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流。
还有一些就是本文中的一些知识点没有落实,比如说表示移步换景的句子同时也是过渡句,这个没有好好落实,甚至没有提及。同时,课文第4段是按照方位顺序写的,小练笔也是根据方位顺序,可是这两者却没有适当的提及,适当的联系起来,而成了孤零零的两个孤岛,毫无作用可言,甚至学生也根本想不明白,用不起来。
不得不说的是我的一个不足,教师语言语调上的变化,可能跟我看的视频有关系,视频中那些老师的声音都是温柔可亲的,不自觉的我也变得温柔可亲了。但是整体的基调不能改变我的声音缺乏抑扬顿挫的事实。还记得上次在我们学校比赛的《掌声》,其中第一个老师的语音语调,教态给我印象很深刻,让我非常喜欢。但是师傅们又说上课要有激情,这个激情具体指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一种忘我的状态吧!而不是刻意地表演!
四年级教学反思15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本事,用自我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经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到达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一小组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经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我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期望自我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本事,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学完这篇课文我设计了一个作业,创设情境,补充对话,让学生写写自我在生活中如何将心比心,去帮忙和宽容别人。第二天,当我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感触还挺多的,异常是部分学生的心得体会让我爱不释手。学生联系自我的生活经验去谈自我对将心比心的理解,说得很好。我想经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必须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学生的心里话让我不由得也反思起来,作为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将心比心不也显得尤为重要吗?以往我们也做过学生,也明白当学生的辛苦,过去我们也有令教师头疼的时候,也曾对着作业喊累,也有偷懒的时候,当然还少不了犯错……此刻我们的主角不一样了,是教师了,慢慢的这些经历也就淡忘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当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能够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教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欢乐多了。
【四年级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四年级美术教学反思11-13
四年级科学教学反思04-14
四年级《白鹅》教学反思07-21
语文四年级教学反思07-07
四年级母鸡教学反思12-18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教学的反思12-10
教学的反思12-21
让教学反思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