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3 12:26:45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教案模板合集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语文教案模板合集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2、掌握本课10个重点生字的音、形,理解本课重点词语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2分钟)

  朦胧诗: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星星变奏曲》是江河写的一首朦胧诗。朦胧诗有一个很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在本诗中,作者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等,这样使得这首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_光明,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黑夜中闪现的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全诗由两节组成,每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整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二、检查预习,双基训练。(5分钟)(学生课前完成,上课时小组互评。)

  1、重点字识记。

  静谧 憧 憬 劫 难 闪烁

  m 足珍贵 nng 望 寂m f 盖 冻jiāng

  2、重点词语掌握。

  静谧: 憧憬: 劫难:

  3、文学知识。

  本诗作者是 ,作品选自 。

  三、合作探究,理解品味(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学生展示。)

  (一)有情感地朗读本首诗。

  (二)学生读文探究,思考、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答: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答:

  3、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答:

  4、朦胧诗有一个很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在本诗中,作者用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的物象有哪些,用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又有哪些?这种物象的运用在写作中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表达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5、“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答:

  6、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答:

  7、试着在自己的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概括这首诗的主题(结合课文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关于本诗的写作背景)

  答:

  四、课堂小结(3分钟)(教师或学生总结。)

  五、反复朗诵。(7分钟)(学生朗读,小组进行朗读比赛展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大家已经学过了他的不少诗篇,同学们能背诵出来吗?

  (学生有表情地背诵《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早发白帝城》也是李白的著名诗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3、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4、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一路上,他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三、指导自学

  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2、正确、流利朗读本诗,体会诗中诗人的心情;

  四、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组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出示课件“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同学们看到画面有什么感受?

  7、诗人站在船头,耳边响起猿猴的啼叫,这一处的叫声还没有停,由于小船飞速而下,诗人又听到另一处猿猴的叫声,两岸猿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真快。在这一行诗里,诗人间接地用“啼不住”突出船快。同学们能体会到这一点,真不简单!船真的像诗中描述的那么快吗?

  (是诗人的感觉,诗人觉得船走得很快。)

  8、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老师给同学讲个故事吧:公元759年3月,诗人因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夔州白帝城时,传来皇帝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诗人欣喜若狂,拨转船头,放舟东下江陵,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9、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10、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弄懂诗句的意思后,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流利地朗读全诗。(学生朗读古诗)

  11、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感情,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从“彩云间”我体会到,诗人得到免罪的消息后,十分兴奋,因此觉得环绕在彩云之间的白帝城特别漂亮。

  (猿声悲啼本来是使人很不舒服的,但是此时诗人却觉得猿猴的啼叫是在为他欢呼,向他辞行,可见诗人多么高兴。

  (诗人此时的心情,不但兴奋、激动,而且舒坦,他乘坐在轻快的小船上,欣赏着祖国美丽的山河,想到就要回到家乡,见到亲人,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真是妙极了。

  12、重获自由的诗人心情无比愉快,他已顾不得描写两岸的山光水色了。在这愉快心情的映衬下,江水流得特别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达了;小船也显得特别轻快,在猿猴的叫声中,越过了万重高山。

  这首诗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感情丰富。来,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试着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愉快心情。(学生自由感情朗读)

  13、指名读,评议。

  14、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人愉快的心情吧!(播放音乐)背诵。

  六、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火把节的来由,感受节日喜庆的气氛。

  教学重点:

  了解火把节的来由,感受火把节欢快、热烈的气氛。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火把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课前大家都搜集了很多有关白族火把节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展示资料)

  2.同学们对白族火把节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随着白族作家那家伦走进《火的节日》。板书课题:火的节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同桌互相帮忙解决。

  2.出示下列词语,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船舷祭奠寡不敌众气氛婴儿喷香

  其中容易错误的读音,提醒大家注意

  船舷(xián)喷(pèn)香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气氛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重复句式,可以渲染气氛)

  2.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火把节的哪些方面?(火把节的来由、火把节的经过)

  3.简单说说火把节的来由。火把象征着什么?为什么?

  4.火把节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仔细阅读课文7—1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能体现火把节欢快、热烈气氛的词语或句子。

  5.学生反馈。指导朗读重点句段。

  句子:啊,整个村子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彩旗飘动,红灯闪烁,鞭炮声和锣鼓声此起彼落。

  段落:夜幕降临……爱美的姑娘……爱甜的小伙儿……贴着喜字……

  段落:在鼓乐和欢呼声中隆重的点火把的仪式开始了,……抢……

  6.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情节和大家分享。

  (可以读原文,也可以边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边用自己的话说。)

  四、作业

  1.抄写8个要求会写的字,想想哪些字容易写错。

  2.搜集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同桌检查,反馈:哪些字错得比较多,错在哪里,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字记住吗?

  2.回顾课文,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火的'节日?

  3.说说火把节过程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

  二、分析写作方法

  1.学生总结课文的叙述顺序。

  火把节来临——火把节的由来——火把节的经过(扎火把——点火把——撒火把)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条理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三、交流资料,练习写作

  1.同学们搜集了很多有关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请按照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搜集的资料。

  2.全班交流。

  3.小练笔。

  大家搜集了很多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的资料,为了让每个人都对这些节日有所了解,我们班准备整理出一本传统节日知识读本,供大家课余传阅。下面请把你搜集的节日详细地介绍给大家。可以仿照《火的节日》进行介绍。

  四、总结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见证。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远非我们课堂内能讲完的,希望同学们课余能博览群书。

  板书设计:

  火的节日

  欢快 火把节来临

  热烈 火把节的由来

  火把节的经过(扎火把——点火把——撒火把)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过程

  一、诵读

  ①自由诵读全诗,标注生字字音。

  ②小组分段齐读,教师辨正字音。

  ③自由吟诵全诗,画出动人诗句。

  二、内容

  ①概括诗作内容

  ②抓住声音描写

  三、诗眼“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明确: 琵琶声是媒介

  彼此心声有共鸣

  点拨:

  “我” 听 琵琶声(比喻) 识 琵琶女

  帝京朝臣 长安倡女

  江州司马 (谪居卧病) 商人妇(独守空船)泣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四、你怎么理解“司马青衫湿”,诗人的眼泪是为什么而流?

  ①学生讨论

  ②个别回答

  ③点拨:官场失意、人事茫茫;远别亲人、他乡孤苦;朋友离别、相见无期等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

  五、分角色诵读全诗。

  六、布置作业:

  有人对“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有不同理解,认为千百年来人们都这句诗当作对琵琶女害羞、矜持的神态描写不符合诗人本意。理由在于:

  ①琵琶女早年学成琵琶,以卖艺为生,当众表演已成习惯。

  ②一曲终了,和诗人没有充分的'交流了解而自述身世及内心隐秘,可见其性格外向。

  ③唐代社会风气开化,男女大防并不严格,琵琶女虽为有夫之妇,礼教束缚不会成为她心头顾忌。

  ④在白居易的小序中说琵琶女“曲罢悯然”,足见她内心忧郁、惆怅、凄苦,结合其身世不难看出琵琶女此时正处于失落、后悔、孤独、厌倦的情绪中。

  所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主要是她不了解诗人,不愿表演供人作乐,

  自己衷肠无法倾诉,没有知音的郁郁寡欢的心理折射。对此种意见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短文谈谈。

语文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的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2、发展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了解噪音对人的危害。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纸制品(纸杯、纸盒、纸片)陶瓷类(碗、杯、盘子)金属类(脸盆、茶壶、锅盖)塑料(积木、杯、响板)杂货类(青菜、木头、布)

  三、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声音。

  (1)一起唱《幸福拍手歌》引起兴趣。

  提问:刚才唱歌的时候,你们身体上的哪个部位发出声音呢?除了手和脚能发出声音外,我们的身体的其他部位也能发出声音吗?

  (2)幼儿利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玩出不同的声音。(幼儿自由探索)

  (3)出示空瓶,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你们能不能用空瓶子会发出声音呢?(幼儿自由探索搓一搓、碰一碰、捏一捏、挤一挤等制造声音)提问:声音好听吗?如果配上音乐会怎样呢?

  教师小结:我们运动起来的时候,会发出声音,不动时不会发出声音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第一次探索。(利用不同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提问:你刚才玩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它会发出什么声音?你们觉得好玩吗?

  3、第二次探索(感知并区分噪音与乐音)。

  (1)教师提出要求:你们再去玩一玩,找一找,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你喜欢的,哪些是你不喜欢的,为什么?(让幼儿演示手中的物体并告诉幼儿不好听的.声音是噪音,好听舒服的声音称它为乐音。)怎样做能让这些噪音变的好听一点呢?(幼儿自由讨论:如轻轻敲、有节奏的敲)。

  (2)播放《幸福拍手歌》的音乐,将自己手中的材料当成乐器(轻轻的敲)与音乐一起演奏。

  (3)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噪音让人不舒服?对身体有哪些坏处?

  教师小结:好听的声音乐音会使人听了心情愉快。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教育幼儿平时在游戏当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

  延伸活动:老师带你们到外面再去找一找声音好吗?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解读:

  课文记叙了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表现了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严谨作风,同时揭示了这仪发现的重要意义。全文共4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综观全文,结构紧凑,逻辑严密。考察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既是文章的线索,也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课文将二者融为一体,在有趣的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也是复述课文的难点所在。因此,要帮助学生了解第二自然段中要么要么句式和第三自然段中的因果关系复句并试着仿照例句说话。

  相关材料

  达尔文(18091882)英国人,著名博学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代表著作《物种起源》。达尔文生于医生家庭,从小热爱大自然,喜欢收集贝壳和动物标本。1831年底,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了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每到一处,他总是认真进行地考察。经过多年的研究,他发现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以后,达尔文还发表了几部有关进化论的重要著作,对生物学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学生经验:

  动物,相信对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课前可布置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昆虫,看看有没有新发现,以激起对课文内容的共鸣。学生对达尔文了解甚少,但对科学家这个概念已存在一定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因此,教学是可从科学家这个概念出发,来引领学生了解达尔文的具体形象。

  目标预设:

  1、学会容、易、研、究四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写端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3、初步领悟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作风。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初步领悟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

  图片、卡片、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读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学生齐读。

  谁能读好有趣?指名读再次齐读。

  教师引读: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有一次,他乘船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那他发现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学生回答,

  随机出示句子: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教师划出要么,要么,奇怪。

  3.你能不能给要么换的词呢?指名回答(或者)

  4.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把奇怪的语气读出来?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三、精讲第三自然段

  过渡:那怎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的呢?学习了第三自然段就知道了。

  1.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思考黑板上的问题,可以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问题:课文写了几种昆虫?它们的结果怎么样?)

  名称

  原因

  结果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将图片(翅膀特别大的 没有翅膀的 翅膀小的)与卡片(生存 消失)贴在表格相应位置

  3.那是什么原因产生这种结果的.呢?再次读课文,同桌之间说一说。

  4.集体交流,教师随机贴卡片(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 顶得住大风 顶不住大风)

  5.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一种昆虫的结果以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说一说?指名学生回答

  6.现在我们来当一回这昆虫,好不好 ?女生做没有翅膀的昆虫,男生做翅膀小的昆虫,翅膀大的昆虫我们一起来读。(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读)

  7.那达尔文是不是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从哪儿知道的?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句子: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他花了很长时间?指名回答,教师划出反复终于

  8.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看来达尔文为了找到答案花了很长时间和精力,我们小朋友在学习上也应这样,才有所收获。

  9.现在哪个小朋友能将这3种昆虫的结果以及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完整地说一说。

  指名回答。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读:这就是有趣的发现,为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齐读

  五、教学生字:

  1.出示卡片:

  容 易 研 究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书写是有什么要注意的),请告诉大家。

  集体交流

  2.组词

  3.描红

  六、作业

  完成《习字册》中的容,易,研,究 四字的描红,仿影,临写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个性化行为,它是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在阅读实践中,应坚持以“读”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积累,我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共鸣的学习过程,突出“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的设计特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读文音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三、细读解疑,品读感悟

  1.师:林海音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17自然段,标出关键句段,体会小海音是如何犯下这个错误的,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个错误的,父亲是什么态度?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思考“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汇报读文、自学情况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父亲打我很狠?

  师: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我”很狠?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仔细体会。

  (1)课件出示:“爸气急了……我挨打了”

  A.生读,标出表示打的动作、声音的词语:拖起来、抄起、倒转来拿、一抡、咻咻,体会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B.师:父亲在盛怒之下,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的一抡,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肤上,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感情读读这句话。

  (2)课件出示:“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我是怕同学们看见了要耻笑我”

  A.师:当小海音哭泣着坐在车上,检查着红肿的伤痕,她是多么伤心,多么难过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B.师:难过之余,小海音还要把伤痕遮起来,她怕同学看见了会耻笑她。她是多么委屈呀!再读

  C.师:伤痕刺痛着小海音,当她再次注视着这些红肿的伤痕,不禁想到,别人家的爸爸像宝贝一样宠着孩子,而她的爸爸竟然下手这么狠,她真是有些怨恨父亲了。再读

  2.解决第二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出手这么狠地打我呢?

  (1)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A.生读,体会以前小海音就天天迟到,今天因为下雨,竟然不想上学,要逃学了,这些表现让父亲忍无可忍。

  B.生再读,抓住关键的字词体会,父亲为什么会狠狠地打我?

  吓了一跳——说明太晚了,太不像话了。

  硬着头皮——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可还在找借口。

  居然没挪动——知道一个字的命令可怕,还不挪动。

  (2)师:吓了一跳的妈妈来催促小海音去上学时,她提出了不上学的要求,爸爸瞪着眼,让小海音快起时,她还在硬着头皮为自己找借口,明明知道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可小海音还是没挪动。同学们猜一猜,小海音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3)师:是呀!不去就不去吧,才一天,这么小的孩子,没什么吧?可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地打她呢?体会: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狠狠的打“我”。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边读边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

  (4)师:小海音挨打了,她委屈,她生气、她怨恨,她不解,那么她究竟该不该挨打呢?请大家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来谈谈你们的观点。

  学生的观点可能有两种:

  A.不该打

  ——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小海音会多么害羞呀,这是多么难为情的事啊。

  ——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一点也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B.该打

  ——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该打。

  ——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她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该打。……

  3.解决第三个问题: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师:父亲狠狠地打了小海音,后来又赶到学校来给她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给“我”送东西的段落读一读。思考:父亲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

  (2)生读,交流。

  下过雨,怕我冻着,没吃早饭,怕我饿着,所以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

  (3)师:当父亲听着我痛苦的哭号,当父亲想起我红肿着的伤痕,哪里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亲,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带着他深深地关爱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的看着“我”穿上夹袄,轻轻的地给“我”两个铜板。这就是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深沉的父爱。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小海音,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4)学生交流。

  (5)师: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小海音能发生如此的变化,受父亲的影响很大,除了父亲的影响,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二、配乐朗读,升华主题

  1.师:因为小海音读懂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所以她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由此改变的还有小海音的未来和人生。

  2.师生合作感情朗读课文。

  3.师:学完课文,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三、联系现实,拓展学习

  1.师:这篇课文是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节选,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原文。发放材料《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阅读。

  2.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师补充叙述林海音的文学成就,课件出示:

  林海音在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1)体会林海音后来能取得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与父爱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2)训练语言表达:能不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对父爱的认识?

  父爱如山,父爱如大海,如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3.师:读了这篇文章后,老师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面对错误,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找借口给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和推脱,也不能去指责别人帮助你的方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错误,虚心地接受和认真地改正错误,把缺点变为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写一件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要求写出父亲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写出你是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的。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有关头部器官的词语,并积累有关的4个成语。

  2、巩固部首的方法,能熟练运用部首查字发独立识字。

  3、理解部分成语的意思,并能积累有关数字的成语。

  4、自主阅读短文,在阅读中巩固认读生字,了解文章内容。

  5、能开展自主识字活动。

  6、熟记名言。

  7、学会写带有口字旁的字,注意它在田字格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各种方法巩固和积累字词。

  三、教学过程:

  一、你来指图,我来认读

  1、出示有关头部器官的词语

  学生进行抢读词语的练习

  2、出示卡通人脸

  请学生用直线把词语和头部器官图连起来。

  游戏:同桌两人一个指自己的头部器官,一个读词。

  3、出示带头部器官的成语和图,请学生认读。

  4、谁能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小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也是带有头部器官的?

  二、为字宝宝找门牌号

  1、出示六个字,学生认读。

  2、把部首圈出来。

  3、小组合作:帮助它们在字典公公的家中找到门牌号。

  4、集体交流。

  三、积累成语

  1、试着把书上的这些带有数字的成语补充完整。

  2、读一读,记一记。

  (1)说说这些成语中,你了解哪些?从哪里了解到的.?什么意思?

  (2)小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数字的成语?

  (3)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说得多?

  四、朗读短文,完成练习

  1、自由读短文

  2、交流

  3、完成短文后面的练习题。

  五、送贺卡

  过渡:教师节快到了,同学们做了许多贺卡给老师,你喜欢吗?请读一读卡上的内容吧。

  1、学生自由读,相互交流读。

  2、你想送什么样的贺卡给老师呢?请你挑选其中的一张,并大声读一读。

  3、游戏:送贺卡

  六、熟记名言

  1、自己轻声读通名言

  2、说说你知道哪句名言的意思?

  3、试着背背。

  七、在田字格里写字

  1、说说这些字的特点?

  2、学生讲解口字旁的字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位置

  3、写字,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10-11

语文教案07-25

语文树教案12-16

语文教案(经典)08-31

语文教案08-14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精】语文教案09-17

【实用】语文教案09-28

语文教案[实用]10-03

(通用)语文教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