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语文教案合集十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和一个部首“丬”。
2、能正确的读写这些词语,并能准确的掌握词语的搭配。
3、了解这些运动项目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积累有关体育项目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体育课,你在体育课上都做些什么呢,无论我们
是跑步和还是做操,都是让我们的的身体更健壮
板书课题 《让我们更健壮》。
1、引出(壮),部首“丬”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这个偏旁的字。生组词。
出示(健壮)词,认读(健)学习“健”字。采用比较法,把“健”和“建”在字形和字义上作比较,扩词组词。
2、用(健壮)说一句话。
3、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和一个部首“丬”。
(2)能正确的读写这些词语,并能准确的掌握词语的搭配。
4、出示自学提纲。
(1)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拼音正确读出每种体育运动。
(2)同桌相互合作识记生字。
二、自学探究5分钟
三、精讲提炼
1、同学们,你在文中都看到了哪些体育运动?你能正确读出来吗?
课件出示词语。
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多种形式认读词语。
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2、接下就让我们走进体育世界,说一说你都认识了那些体育运动。
(1)出示打羽毛球。
读词语,认识羽和球,“羽”用字理识字来记,“球”用形声字来记打篮球。
用组词比较的方法区别“篮”和“蓝”打棒球。
师讲解棒球特点,学习“棒”木字族的字。
篮球、羽毛球、棒球、这三项运动在玩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打)。通过观察,发现特点,学习生字“打”。理解字义、扩词。利用字谜感受形声字特点学习“球”。
(说一说你都见过什么球,女排球在世界夺得五连冠,足球至今还没有在奥运取得成绩。)
(2) 出示踢足球。
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来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学习“踢” 动作识记。
(3) 出示投标枪。
学习“投”和“标” 给“标”扩词。看图 坐一坐 看谁做的更像。
(4)出示掷铅球。
做动作理解。
(5)出示拳击。
告诉学生这是中国第一位拳击世界冠军邹市明,学习“击” 第三笔是竖。
(6)出示跳皮筋。
说说跳皮筋的乐趣,学习“筋” 筋疲力尽。
(7)出示练武术。
学习“术”。
(8)出示溜旱冰。
区别 “汗和旱、汉”。
我们战胜了干( ) 今天天气真热,我们留了许多( ) ( )族人真多。
(9)出示玩单杠。
学习“杠”。
四、复习巩固
同学们边看图就认识了这么多的字,如果离开图你还认识吗。
1、抽读生字卡片。
2、齐读词卡。
五、给生字分类。
按结构分类。
六、指导书写。
壮 球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课文说明】
穿着傣族的节日盛装,踩着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敲打着欢快的象牙鼓,泼洒着充满祝福的清水。啊!多么快乐的泼水节!1961年的这个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难忘。这篇文章讲的就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识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知道傣族吗?它有什么风俗呢?
(板书:泼水节)
1961年,周总理来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
(板书:难忘的)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傣族,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场面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找出文中要求学会的和会认的字,用圆圈和横线标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
3、小组合作练读生字。
4、用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5、同桌之间合作读文。
(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方式,如轮读,齐读等)
三、精读课文
1、自读自悟,学习1、2自然段:
⑴ 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⑵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弄清泼水节的时间以及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⑶ 指导读好人们高兴的心情。
2、导读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读,思考:人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⑵ 从这些欢迎的场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赶来”“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等词句中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欢迎及热爱 )
⑶ 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迎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3、导读4、5自然段:
⑴ 设疑:
周总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⑵ 小组合作学习4、5段:
划出有关句子,相互读一读,说一说。
⑶ 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相机理解“祝福”一词,想一想,总理和傣族人民会互相祝福什么呢?
⑷ 交际互动:
师演总理,生当人民,互相祝福。
⑸ 引导学生设疑讨论:
姑娘和小伙为什么会流下幸福的热泪?
指导朗读“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的呢”。
⑹ 你们想看看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吗?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
指导朗读:让我们把人们的欢乐心情给读出来吧!自由练读4、5、6自然段,再选择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们听听。
4、导读7、8自然段:
师述:在这一天里,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样,他们泼啊、洒呀!他们笑哇跳哇!这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多么难忘的时刻呀!让我们也一起记住1961年这难忘的泼水节吧!齐读7、8自然段。
四、扩展升华
1、课后查资料,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小组内交流。
2、收集周总理的故事,读一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教学难点】
诗中的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用具】
生字卡、绘画工具、小黑板。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生日。生日这一天,咱们都要好好地庆祝一下。那么有谁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呢?(指名说)祖国妈妈过生日了,想不想给祖国妈妈庆祝一下呢?好!让我们欢欢喜喜地来给祖国妈妈过生日吧!(板书课题)。并认识“庆”字,注意它是鼻音,组词:重庆、庆祝、大庆、喜庆。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自身今年有几岁吗?哪有谁知道祖国妈妈今年有几岁?祖国妈妈是在1949年正式“出生”的,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伟大的领导人毛主席在天安门前向全世界人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啦!”从此,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的好日子也开始了。为了记住和庆祝这一个伟大的日子,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了举国欢庆的国庆节。(板书:欢庆)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同学边听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
(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豪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示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2、同学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3、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自身读得不熟的地方就多读几次,遇到自身喜欢的地方也可以多读几次。)
4、指名读文,教师适时的加以指导并给予鼓励。
5、男女生互相接读课文:男生读上半句,女生读下半句,读完后交换。
三、赏读课文
1、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此时教师要指导同学读出每一句诗的感情来,让他们在读中升化出爱国之情。当某个同学说出自身喜欢的诗句时,教师请其他喜欢读该句的同学站起来和这个同学一起读。)
2、读、议课文:
⑴出示小黑板上的问题:
①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知道课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的欢庆局面?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身的话说一说。(有田野、枫林、蓝天、大海)
②除了课文中的这些欢庆的局面,你想还有哪些欢庆局面。(鼓励同学各抒己见,这里是扩展同学思维的地方,教师要重点指导。)
⑵四人小组讨论、互评,教师巡视点拨,同学评出优秀解说员,分别上台说给大家听。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4、在同学熟读之后,可让同学给课文配插图和图片,并结合插图背诵课文。然后自选伙伴,把这首诗背给同伴听,请同伴为自身的朗读、背诵进行评议。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把你想对祖国妈妈说的话写下来,读给自身最好的朋友听。或者画一幅祝福祖国生日的画,并在画上写上几句心里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一个同学唱一唱歌颂祖国的歌。
2、背诵课文(选出几张同学给课文配的插图相机贴在黑板上)。
3、小朋友们,你知道田野,枫林,蓝天,大海在这里代表了什么吗?(它们分别代表了祖国的成绩,红旗,和平,全国人民的歌唱声。)
二、认识生字
1、自身看一看课文中的生字,哪些字自身有巧妙的识记方法,哪些字自身觉得认识起来很困难?(等会儿仔细听别的同学的`识字方法。)
献:南方的小狗都来给祖国妈妈献生日礼物了。组词:贡献、奉献、献给。
帜:翘舌,与“识、织、只”的区别,组词:旗帜。(注意提醒同学区别旗帜和旗子两个词语。)
洁:与写字相结合起来教学。组词:洁白、清洁。
奏:平舌,与“春”的区别,组词:演奏,奏乐。提醒同学认识“奏”这个动词。
曲:两竖要伸出头,与写字结合教学。“曲”在课文中读第三声。教师有必要将“曲”的多音写出来。(qu歌曲,qu弯弯曲曲。)
亿:与写字教学结合。
2、在充沛认读之后,可结合课后“读读写写”练习巩固认读,给生字组词。
3、采用各种形式巩固生字认读。(开火车,小老师抽卡读,指名组词读,同桌互相抽读,齐读。)
三、写字指导
1、书写前,建议引导同学先观察字形,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
⑴“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
⑵“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⑶“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
2、要写的字有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提示同学注意它们的结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可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⑴“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
⑵“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
⑶“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旗”字笔画多,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
3、生描红并书写。
4、听写词语:
欢庆 亿万 旗帜 棋子 歌曲 祖国 乐曲 清洁 祖先
洁白 十亿
【板书设计】
欢庆
田野 献 果实
枫林 举 旗帜
蓝天 飞 鸽子
大海 奏 乐曲
十三亿小朋友庆祖国的生日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一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希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课文中“我”的外貌,体会不同身份人物的不同穿着和外貌。
教学的重点:
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的难点:
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我”的外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看过那些鲁迅写的作品和有关与他的故事。(生说……)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出示课题“少年闰土”本篇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二、启发定向,选择目标。
老师引导:请大家根据课题,想象课文中的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列举,老师归纳出主要问题:
A:课文写了少年闰土的那几件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B: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
C:根据单元目标,课文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我们采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含义又是什么?
D: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感知,小组合作,自主释疑
1、选择几个问题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
2、选择自己最喜欢交流的小伙伴,讨论自己学不懂的生字和新词。
3、在老师发下的卡片上,选自己认为最难的生字和新词,说说那些地方需要注意,那些需要提醒同学们,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点交流一些不常见的字词(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祭祀忙月秕谷鹁鸪……
四、作业
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生字、新词抄写的遍数。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
1.引言:有两句诗写的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身处江南,你们注意过江南水乡的小镇么,那里的早晨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小镇的早晨
3.配乐讲解:在我国江南水乡,有许多古朴的小镇,那里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你们瞧,这便是世外桃源,它就是这众多小镇中的一个。这里的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了。请大家在江南特有的乐曲声中,默读课文,想想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媒体出示图片)
4.板书:恬静热闹紧张
二.学习第二段
那一段说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呢?想一想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从结构上看是个什么段式?从那些句子中体会出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按顺序找找)
1.第二句,读一读板书:(河面)
2.第三句:读一读板书(船)
谁能告诉大家那些词说明船很多。请划出来。(“各式各样”
“一只紧挨一只”,“停满”)你们找的真不错。来,你们这几个同学上来当船,快,你们一只紧挨一只。同学们,瞧,各式各样的船一只紧挨一只。
3.第三句:你们觉的格外醒目的是什么船。为什么乌蓬船格外醒目呢?我们来把三,四两句读一下,读出有趣!(有趣的朗读)
老师不明白了,这么多的船怎能说是恬静的呢?其实两句话中有一个字告诉我们“恬静”聪明的孩子肯定会发现的,仔细找,把它圈出来。
(停)对啊,这么多的船如果都在开,肯定很热闹,现在都停着,所以就显得格外的静。现在请大家再读一下这两句话,要读出(静)
3.现在这一段中还剩下地五句话,老师觉得你们自己肯定会学得很好。请
你们就象刚才一样把表示恬静的词找出来。呆会儿你来当老师,你来向大家介绍为什么选这个词。
读第五句话(要读出静)
3.一起读第二段(填空)(老师通过你们的'读,的确感受到了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这安静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一种美)。小镇的早晨还有一个与恬静相反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一直以平等的身份,引导孩子自己去研究课文,让他们在不断的发现中,体验成功,因为教师的指向明确,梯度不高,学生稍做努力就可以达到。这样的设计让全体学生都能进入学习。在一次次的达成中,不断增强学习情趣。特别是中间插进“一只紧挨一只”的直观游戏,让孩子进入兴奋,那么接下来的课文朗读和说话练习会显得更有情趣。
三.学习第三段。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三段。想想这一段在结构上与第二段有什么相同之处?是围绕那句话写的?从那些词句中看出来?
2.现在请你们发挥想像,来学学赶集的农民怎样夸着“自己的产品价廉物美”。(一个当农民,一个当顾客)请两个同学上来夸夸。
3.刚才你们感受到热闹的情景了么?读第三段。
四.拓展阅读
我们感受了小镇早晨的恬静和热闹,让我们去看看城市的早晨吧!
请模仿小镇早晨的写法来说说城市早晨的宁静和喧闹。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4.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不迷信权威的科学事例;课件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最好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心中有最好的老师吗?那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2、每个人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都不同,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认识一位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把板书补完整,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读,初读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我们应从哪些问题入手去读懂这篇课文呢?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3﹑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1)检查生字词。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文中有一句话是作者评价怀特森先生的句子,请找出来。
出示句子: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全班齐读这个句子
三、再读课文,走近“最好的老师”
1、怀特森先生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举动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1至5自然段,边读边用“____”画出有关的句子。板书:举动
2、学生边读边思考
3、反馈交流
(1)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猫猬兽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
板书:编造“猫猬兽”
(2)我们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并按照课堂笔记答卷,却得都得了零分。
板书:测试得零分
(3)我们这次测试的零分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里。
板书:记入成绩单
4﹑怀特森先生是怎样编造“猫猬兽”的?从文中找出句子。
5﹑交流。
怀特森先生不仅编造了这种动物的名称,还说出它的生活习性及灭绝的原因,并且还把头盖骨给同学们看。
(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可他讲授的时候却是“侃侃而谈”。结合插图理解这个词)
6、面对老师这样出人意料的举动,他的学生们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出示句子: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试?怀特森算哪门子哪门子老师? 指导朗读。
四、细读课文,走进“最好的`老师”
1、可就是这样一位让人可气又可恨的老师却成了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这样做有何目的呢?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出作者认为怀特森是他“最好的老师”的依据,用“﹏”画出来。并根据前面的内容完成填空。 板书:目的_小精灵 儿童网出示:学着用怀特森先生的语气解释他的做法。
我之所以( ),是希望( )!
3、集体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板书:具有……具有……
吸取教训
逐渐……逐渐……
不要……不要……
4、引读
(1)虽然怀特森先生故意编造“猫猬兽”的一切来忽悠学生,欺骗学生,但是作者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让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2)虽然作者和他的同学们在测试中都得了零分,但是作者仍然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3)怀特森先生虽然把班上所有同学的成绩都记入成绩报告单。但是作者仍然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让我们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4)怀特森先生就是用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出示句子: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5)怀特森先生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终身受益。
5、怀特森先生不愧是一位——(齐读课题)。
五、实话实说,理解课题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认为他是不是你最好的老师?
2、其实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一个这样的老师》,而《我最好的老师》是编者改动的,那么编者为什么要改这个题目呢?谈谈你的想法。
3﹑出示收集的有关科学精神的故事。
六、总结课文,体会写法
1、科学课是探索真理的一门课程。在科学研究上特别需要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懂得什么呢?(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课文。)
2、这样一位教学有方的老师,培养出了这样一位学生,这就是本文的作者——美国著名的作家大卫·欧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介绍他的老师呢?
2、写一个用一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片段。
七﹑课外练习。
(1)选取一个典型的事例,来介绍一位你最喜欢的长辈,注意写清你为什么喜欢他(她)。
(2)课后继续查阅,收集关于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21、我最好的老师
举动 目的
编造“猫猬兽” 具有……具有……
测试得零分 吸取教训
记入成绩单 逐渐……逐渐……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的思乡诗。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常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它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的词。
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选编这三首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体会,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味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路点睛
思路一: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思路二:按顺序一首一首地进行教学,要有导有放,以第一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二、三首诗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来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4.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泊船瓜洲》)
学习提纲
1.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泊船瓜洲》这首诗,注意间、数、重、还的正确读音。
3.《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4.间的意思是();数重山的意思是();第一、二行诗的意思是()。
5.绿的意思是();还的意思是();第三、四行诗的意思是()。
6.诗集中集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称为诗眼。默读诗句,勾出诗眼,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7.讨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又可以换成哪些词,与原句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一、古典音乐创设古诗情境,背诵怀乡古诗词。
二、明确古诗学习方法:解诗眼解词理句连意体情。
三、初读课文,落实字词。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音:间、数、重、还。
四、自读自学学习提纲3.4.5题,理句连意,说说古诗大意。
五、导读导悟重点、难点、疑点及诗眼,体会思想感情。
1.质疑问难,解决难点、疑点。
2.抓住诗眼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联系全诗想象意境,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之情。
六、讨论绿又的准确、生动,领悟作者用景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练习提纲
1.背诵、默写古诗。
2.合理想象,把《泊舟瓜洲》改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3.积累一首思念家乡的古诗,说说诗句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七、改写古诗,积累古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第四自然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6.鲁班和橹板
看竹篙撑吃力
盯想鸭子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橹板扁形省力快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生字、口述故事。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鲁班
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写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
a.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指名读第三、第四自然段,想想:鲁班怎么想到橹板的样式的?哪几个词告诉我们他看得很认真?
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
4,练习口述《鲁班和橹板》的故事。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口述故事。
3.学习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第三课时
一.指名认读生字词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三.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四.总结谈话
1.鲁班怎么发明橹板的?
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五.作业
抄写生字。
(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学教程:
一、揭示课题
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鲁、板。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18个生字。
3、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4、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读。
(4)巩固识字。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问句。
(3)做动作理解“盯”,“默默”。
(4)巩固识字。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
(3)巩固识字。
四、布置作业:
五、小结
六、教学后记:圆和园会混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鲁班看到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就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接着课文的第3自然段写鲁班看到鸭子用脚蹼拨水,这和鲁班找到好办法有什么关系呢?
二、继续读文、巩固识字
1、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
(3)课件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
(4)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巩固识字。
2、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
三、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的写法。
2、交流并质疑。
3、示范、指导。
4、描红、临写。
四、小结
五、教学后记:
学生学会了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课件出示2)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课件出示3)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课件出示4)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课件出示5)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课件出示6)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三、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7)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娲、隆、塌、扎、熄、冶”,(课件出示8)指名拼读。
(1)读准“隆、扎”的读音。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课件出示9)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10)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山顶上,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课件出示11)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板书:起因: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六、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板书:经过: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七、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课件出示12)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板书: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八、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人们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板书:爱心吃苦勇敢)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十、拓展延伸(课件出示13)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了我寻找修鞋姑娘,然后写了我的修鞋经历,表现了修鞋姑娘善良、真诚的品质。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与善良。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作者的修鞋经历,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从而影响自己的行动。
教学难点:
从我对修鞋姑娘态度的变化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请你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点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词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划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点评: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和修鞋姑娘之间的故事,你对这两个人有怎样的认识?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认识。
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深入理解语句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
有感情朗读,注意要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特点。
(点评:教学中直奔重点,把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对两人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的真诚。)
着眼重点,诱导突破。
找出文中表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词语。从作者的态度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朗读,注意体会感情。
(点评:作者态度的变化从侧面展示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内心世界,抓住作者态度变化这条线索,也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修鞋姑娘的品质。)
回顾课文,总结学习收获。
课文学完了,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点评: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从我这一角度来谈,也可以从修鞋姑娘这一角度来谈,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感受即可。)
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摘抄课文中最使你受感动的语句。
第二课时
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评:既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领悟本文的写作特点。
默读思考,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得的地方?
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为表现修鞋姑娘的品质,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谈谈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对自己的启发。
(点评:课文是指导学生写作最佳的范文,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下面的小练笔做准备。)
小练笔。
1、练习写小片段。要求通过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
2、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点评: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作业
修改小练笔。
预习下一篇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教案01-02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27
小学语文教案【荐】01-24
小学语文教案【推荐】01-24
【精】小学语文教案01-25
【热】小学语文教案01-26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1-24
小学语文教案【精】01-20
小学语文教案【热】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