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大班科学教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班的小朋友因为年龄小,所以存在着好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年龄特点。为了激发小朋友的兴趣爱好,根据他们的需要,依据课改纲要的要求,按照在科学游戏环境创设的时候要遵循的原则及建立科学区域游戏的时候要遵循的原则来设计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技能目标: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3、情意目标:激发探索光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其重点是:让孩子感受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难点: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能清楚地表述是一件很难的事。
活动准备
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以及各种玩具;“我的新发现”记录图、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导入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准备了什么材料?(各种颜色的布、纸。)
2、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光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5、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我的发现”图表上。
分析:教师让幼儿在用手电筒和布、纸玩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尽管幼儿观察到的变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过他们个体经验的整合,以及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完善,使探索的结果全面而细致。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还带来了什么?(是各种各样的玩具)
2、讨论:玩具、手电筒一起玩一玩,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3、实验: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电筒一起玩,光变出了好多小汤圆;光变出了一朵花,手电筒动花也会动……)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不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
5、幼儿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并在“我的发现”图表上记录新发现。
分析: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幼儿猜测一实验一再猜测一再实验的矛盾冲突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
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起表演。
五、活动结束,幼儿快乐地离开大厅。
活动延伸
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
教学反思
刚开始进行“彩光变变变”活动时,我和小朋友都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和小朋友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
最初,我是一厢情愿地投放了手电筒、颜色鲜艳的皱纹纸,并预设孩子们会喜欢的活动过程,可结果让人失望,孩子们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是什么原因呢?我把遇到的问题请教听课的老师,希望通过集体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教师们建议我不妨先观察小朋友们所感兴趣的东西,再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深层次地挖掘。于是我潜下心来观察思考,发现孩子们对“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很感兴趣的,可是因为我投放的材料太单一,而我又讲的过于投入,小朋友们很快就发现了规律,才造成了活动的停滞。于是,我物色了大量能让手电筒光改变的材料,如糖纸、各色布、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片等……亲自试验,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不仅颜色变得鲜艳漂亮,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这些新发现使孩子们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事实证明,追随孩子们的兴趣,根据孩子们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在运动会跳绳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跳绳计数的结果产生了分歧,原因在于跳绳计数方法不对,计数结果不准确,孩子们觉得不公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已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为抓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并以此作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的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3.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
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
2.难点: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观看录像,进行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请你们看一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看完录像后提问:
(1)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
(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
2.第二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
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儿?
(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
3.小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取一根跳绳。幼儿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方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
(2)集体分享
a.分享探索过程,如:
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
b.分享计数方法,如:
看跳绳小朋友跳动的脚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起伏的头计数;
看跳绳小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
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c.讨论计数注意事项,如:
跳与数要对应上;
踩绳或一脚跳过另一脚没跳过,不能计数;
记清楚小朋友跳过的数,再往下接着数,并说出最后计数结果。
4.分组学习跳绳计数,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跳绳记录方法,还可以探索和发现新的方法。
5.讨论:还有哪些运动项目是通过当场计数来统计结果的?
如:幼儿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戏;体育项目中的`足球、排球比赛等。
6.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运用计数方法解决体育比赛及生活中的问题,如值日生发碗筷、取午点等,并用绘画、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和同伴分享、交流。活动反思
首先,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
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通过探索“跳绳计数方法”的活动,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幼儿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及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其次,活动过程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
第三,活动过程体现了《纲要》和《指南》倡导的以幼儿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幼儿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由“教授”转变为“支持”和“引导”。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和用途,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发现。
2、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意识,启动幼儿主动探究问 题的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机广告的报纸、关于手机资料的书籍、记录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嘉兴手机城群众抢购手机的画面
2、多媒体出示一群人在车上、家里谈论关于手机的话题
3、投影出示关于手机广告的报纸
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一些录象、投影都与什么有关?;你对手机熟悉吗? 你对手机又知道些什么?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让幼儿畅所欲言。把对手机的一些了解由教师汇总(用表格形式)
二、揭示本次活动主题,布置任务
1、师:小朋友,刚才大家都说到你对手机的一些了解,但关于手机的知识还有很多,例如:发展史、机型、品种、使用注意点等等,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手机的问题。
2、发放填写关于幼儿想了解手机的哪些知识的表格
3、集体汇总,确立研究小组预设成立四个小组。
4、幼儿共同讨论、寻找合作伙伴——进行问题的'解决
5、展示幼儿活动的成果
三、教师总结:本次幼儿活动情况。
活动反思:
手机是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而且手机的样子和功能吸引了很多很多的孩子。他们非常喜欢、爱不释手,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满足每个不同幼儿的合理需要。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生动活泼的主动活动,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气温、天气、水文、植物动物的生活、农业生产、人的生活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比较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当地的气温、天气、河湖、池塘、植物生长情况、动物的出没、农业生产、人的衣着等,与春天相比有什么变化。
2.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提问:谁能说一说春天有什么特征?(可以用歌谣回答。)
2.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
3.讲述: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夏天有什么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比较图中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大(也可以看课本第16、17、46、47页的插图)。
(2)分组观察、讨论: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认识夏天的一般特点,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夏天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当地夏天的特征。
①天空有什么不同?(夏天的天空多云。)
②树木有什么不同?(夏天的树叶茂密,桃树结出了桃子。)
③田野里的庄稼有什么变化?(玉米长高,小麦成熟,开始收割。)
④河岸、河水有什么变化?(河岸长满绿草;河水增多,水中荷花开放。)
⑤人的衣着有什么变化?(换了夏装。)
⑥孩子们在户外玩什么?(游泳)这说明夏天的天气怎样?(变暖。)
(4)观察课本第18和48页的图。
(5)分组讨论:每幅图说明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夏天与春天的不同。(可参照下表中的内容进行小结。)
2.比较当地的'夏天与春天的不同
(1)讲述:课前,你们观察了我们这个地方在这个季节的自然情况,下面来汇报一下。
(2)汇报观察结果:
认识当天夏天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①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个同?
②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图中的夏天有什么不同?
(以上两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系统进行比较,可以分别提出一些问题──天气、河水、树木、庄稼、鸟、昆虫、农业生产等进行比较。)
(3)教师小结:各地夏天的一般特征是相似的,但具体的特征(例如天气热的程度、什么树开花、什么庄稼和果实成熟、什么鸟飞来等)有所不同,夏天到来的早晚、延续的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在我国,一般来说,南方夏天到来的早,延续的时间长,天气特别热;北方夏天到来的较晚,延续的时间较短,天气也没那么热。
这个问题的讲解,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天的共性及地方性,避免教学的局限性。
(三)巩固练习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夏天的特征。
2.学习歌谣──夏天
此歌谣只能反映夏季的一般特点,教师可以参照此歌谣,根据当地夏天的特点重新编写。这样,学生学起来更亲切,更有意义。
夏天天气好炎热,
天气多雨河水多。
柳叶茂盛桃子熟,
野草开花满山坡。
布谷鸟在树上啼,
蝉在树上高声歌。
玉米长高麦收割,
小孩游泳乐呵呵。
(四)布置作业
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随着季节的推移有什么变化。
教学参考知识
夏天的特征
(1)夏天天气炎热,有时会下暴雨,天亮得早,黑得晚,白天长,夜晚短;
(2)夏天,各种昆虫,小动物都出来活动,许多鸟开始脱羽毛,有许多兽的毛也脱落了;
(3)夏天,植物生长十分茂盛;
(4)夏天是农民最忙的时期,他们要进行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劳动;
(5)夏天,人们穿浅色和单薄的衣服,许多人都积极参加游泳活动。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是以“夏天”这个主题开始的,考虑到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让他们总结夏天的特色似乎很难,所以我用音乐、图片、想象、语言为孩子提供说夏天的素材,孩子的听、说、想、读等各种感官均被调动起来,孩子的表达欲增强了。
孩子很喜欢音乐,当他们听音乐时是如此地专注,听到昆虫的鸣叫甚至能联想出夏天里的小动物的叫声,生活,孩子的课堂一下子扩大了;当说比喻句时,孩子起初似乎不知从何说起,后来和大家一起看图片,终于思路打开,侃侃而谈,如“彩虹像一座桥,彩虹像滑梯,彩虹像发卡”等。孩子在学习有感情地朗读的同时,还了解到雨前的小动物的变化,大自然的变化使幼儿感觉神气,更多了几分探究的欲望。
孩子特别喜欢背诵文章,对字并不敏感,不习惯阅读,我们要逐渐地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喜欢读书。在背诵时,我们可以加上动作,既增强了幼儿对短文的理解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第二课时我会采用此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1-05
大班科学教案11-19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动物家族》06-0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4篇05-09
乌龟跳舞大班科学教案08-1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3篇04-10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5-10
大班科学教案15篇11-20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3篇05-07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3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