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班教案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每只手上有五根手指。会说五根手指的名称。
2、 能正确理解词:两只,一双。
3、 了解手的作用,知道要保护手。
活动准备:
字卡“两只,一双”。
图片:一双小手,一只大手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师:看,陈老师伸出来的是什么呀?
幼:手
师:请小朋友把你的小手伸出来跟陈老师一起做游戏
游戏:听我说,跟我做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放下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前伸。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后伸。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
二 基本部分
1、知道人有两只手,两只手的大小一样,也叫一双手。
(1)师:刚才啊我们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游戏,现在请你数一数你有几只手?
老师请幼儿数一数自己有几只手(两只手),
幼:两只 (教师出示字卡“两只”)
(2)知道两只手也叫一双手
师: 小朋友都有两只手,比一比你的两只手是不是一样大的?你是怎样比的?(请幼儿自己先探索方法,再教给幼儿比的方法,将手掌合起来,手指对手指)
小结:小朋友都有两只手。两只手是一样大的,所以它又有另外的名字叫一双手。(出示字卡“一双”)
(3)举手游戏:老师说“一只手”、“两只手”“一双手”请幼儿举手。
2、数一数,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从拇指开始,按次序进行,口手一致地点数,数好后再换一只手数。
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请你数数自己的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
小结:每只手上有五个手指。
3、学习五根手指的名称。
(1)师:我们的五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你的五根手指长得是不是一样长?(让幼儿自由讲) 找出你最长的手指,并把它捏住。老师介绍:“这个手指长在中间,所以叫它中指。”
老师伸出大、小拇指,问幼儿:“哪个大,哪个小?”(引导幼儿说出大拇指与小指)
老师伸出一个手指点东西,介绍:“点东西的手指叫食指”。
老师介绍:“还有一个手指没有名字,我们叫它无名指。”
(2)小结:刚才呀我们认识了自己的五根手指,知道了它们的名字。最长的手指呀叫---中指;大的粗的叫----大拇指;小的细的.叫----小指;点东西的手指叫----食指;没有名字的手指叫----无名指。
操作:***请个别幼儿上来根据老师所报出的手指名称找出相应的手指
***请个别幼儿上来根据老师指出的手指说出相应手指的名称
(3)以游戏形式巩固。
休息:现在呀我们要请我们的手指休息了。大拇指睡着了,食指睡着了,中指睡着了,无名指睡着了,小指睡着了,我们都睡着了。
看看谁不见了:我们的手指休息好了,要起来和我们的小朋友玩捉迷藏了(教师任意按住一根或几根手指请幼儿猜猜谁藏起来不见了,巩固对手指名称的认识)
手指变小动物:我们的小手本领可大了,除了可以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我们的手指还可以变小动物(启发幼儿手指可以变哪些小动物)
三 结束部分
(1)手的作用。
师:大家都有一双手,那么手有什么用处呢?(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考虑)
我们的小手能拿东西、洗脸、刷芽等。
(2)保护手。
师:手的本领很大,能为我们做许多事,假如我们没有了手,会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手。不要用刀子或剪刀把手弄破,不要咬手指头,勤剪指甲,勤洗手,冬天还要擦护手霜、戴手套等。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蔬菜的大小。
2、认识一些常见的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体验操作的快乐,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瓶子一个、水果盘一个、水果盘里事先放好每一种蔬菜、各种工具各一个、然后用布盖好。
学具:1、各种蔬菜:包菜、茄子、大蒜头、黄瓜、挖有小洞的西红柿、胡萝卜,各种蔬菜混合摆放。
2、各种工具:汤匙、剪刀、玩具小刀
3、各种瓶子、泥工板
4、抹布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感知各种蔬菜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盘子里装的是什么?(教师揭示盖布)问: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二、思考如何使蔬菜变小
1、这些蔬菜想躲进瓶子里玩“捉迷藏”,让它们的`妈妈来找它们。(教师边说边演示把长长的黄瓜放进矿泉水瓶口),你们说这些食物能躲到瓶子里去吗?为什么?
2、怎样才能让蔬菜进瓶子里去呢?
3、你认为哪些办法最好?
三、操作活动:蔬菜变变变
1、讨论:除了用嘴咬、用手掐或折这些方法外,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的工具,它们叫什么名字呢?(逐一出示剪刀、汤匙、小刀,让幼儿说出工具的名称。)
怎样使用小刀呢?使用小刀、剪刀时要注意什么呢?
2、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蔬菜变小,并放进瓶子里,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使用各种工具。
3、师幼共同讨论:
你是怎么把蔬菜藏进瓶子里的?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进一步尝试、研究用剪刀、小刀、勺子这些工具还能把什么变小,有些东西如石头、木材、泥土、玩具等材料用这些工具不能变小,那该怎么办?
小班教案 篇3
计划:
(一)动作简单且有一定的情趣
(二)舞蹈要有一定的情节内容
(三)音乐欢快、节奏鲜明、结构脉络清晰、情绪风格特点突出
(四)让孩子们参与舞蹈动作的创编
实施:
1、把舞蹈的内容讲给孩子们听。每个舞蹈都有它表现的内容。因此在排练之前要象讲故事一样把舞蹈的内容告诉给孩子们,这不仅会提高孩子们跳的兴趣,还能促进他们对某个舞蹈动作的掌握,如我们在排练《小毛驴》时,告诉孩子们,他们是骑着小毛驴去赶集,手里扬着鞭子可神气了,可是半路上摔了个大跟头,弄了一身泥,孩子们听后都哈哈大笑,并且争先恐后要跳这个无,因为他们了解舞蹈的内容,有了学的兴趣,也就爱跳爱动了。
2、排练中多以鼓励、表扬为主。孩子们的`感情比较脆弱,心理承受力差,在排练过程中切记说一些有损孩子身心健康的话,有时学个新动作,孩子们一时学不会,我们不要急于求成,要耐心鼓励安慰孩子,因为此时此刻他们可能会比老师还要急,如果这时我们说一些伤害自尊心的话,他们不仅学不会,还会对学舞蹈生恐惧感,严重的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在排练中,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多鼓励、多表扬,这样他们才会爱学,才会喜欢舞蹈。
总结:
孩子们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舞步及一些其随意的舞步:滚动步、进退步,如:小碎步、小跑步、踵步、双脚一齐跳、小丁字步、连续跳等。我们在给小班幼儿排练节目一般在半小时左右,他们在这个时间内能认真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走下讲台来,用他们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以上是在小班舞蹈教研上的一些总结,在这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小班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使幼儿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基本内容。
2、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3、学习词:太轻、太响、太快、太慢。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花猫,
问: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呀?(小花帽) 对了,小花猫今天要去参加小动物们的唱歌比赛,你们想不想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得了第一名呀? 今天,老师讲个故事,名称就叫唱歌比赛(幼儿学讲)
二、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要求幼儿听清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得了第一名?
听故事提问:
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2、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是裁判员。
3、谁得第一名,为什么(幼儿议论小猫唱得好在哪里,不下结论)?
三、听故事录音,老师按故事内容操作图片,幼儿视听结合,
听清小鸡、鸭子、小狗、小鸭是怎么唱的,不好在哪里?小猫是怎么唱的,好在哪里?
四、老师边讲故事,边提问:
1、师:“叽叽叽、叽叽叽”这是谁的叫声,小兔说:小鸡唱的怎么样?(学习词:太轻)幼儿模仿小鸡的叫声。
2、师唱:“呷呷呷、呷呷呷”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鸭子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响)幼儿大声模仿鸭子的叫声。
3、师唱:“汪汪汪、汪汪汪”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小狗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快)幼儿大声模仿小狗的叫声。
4、师唱:“咩咩咩、咩咩咩”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小羊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慢)幼儿慢声模仿小羊的叫声。
5、最后轮到谁?(小猫)师唱:“喵喵喵”,小白兔说小猫唱得怎么样?(学讲:不快、不慢、不响、不轻)谁得第一名? 幼儿用最好听的声音模仿小猫的叫声。
五、幼儿分组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进行唱歌比赛,老师作评判员,
“小白兔”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并教育幼儿以后唱歌要向小猫学习,唱得不快不慢,不响也不轻。
活动评析:
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本教案,从教材的选编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种动物的各种叫声,接受了唱歌时声音应唱得不快不慢不响不轻的道理;把语言、常识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即加深了幼儿对故事本身的理解,又有效的提高了常识活动的能力。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两只一样的气球,一把椅子
玩法:
1、告诉孩子游戏的玩法、规则、观察的重点。
2、把两只气球吹起来,一只吹得大些,一只吹得较小,用线把气球口扎好。孩子观看,哪只气球在空中飘的时间长。
3、妈妈两手平举,各拿一只气球,从一个高度同时松手放下两只气球,让孩子观看,哪只气球在空中飘的时间长。
4、孩子模仿妈妈站在椅子上放气球。
获得经验:
初步了解空气的浮力
提示:
空气像水一样,有浮力。相同物体表面积大的,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大,所以大气球飘的时间长些。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读加法算式题,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算式题配对,体验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幼儿剪纸灯笼、5以内加法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在中国的许多节日里,大家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剪了许多不一样的红灯笼,把它们串成一串灯笼。今天,我们将这些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
1、认读加法题:1+4=5,4+1=5,2+3 2 5,3+2 2 5
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有数字、有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
认读数字:每个数字和符号都有名字的。幼儿认读算式题中的数字。
符号:“+”名字叫“加号”,“=”名字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2”读“等于”。
认读每一道算式题:1加上4等于5。1、4、5各表示什么意思?
2、共同选择一串灯笼,请幼儿找一道算式题,说说算式题的`意思。例如“一盏红灯笼加上4盏绿灯笼,等于5盏灯笼”,“4盏小灯笼加上1盏大灯笼等于五盏灯笼”等。
三、看灯笼找算式题
1、我们剪了许多灯笼,每一串是几盏灯笼?找找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能不能用这些加法算式题和灯笼做朋友?
3、幼儿操作:观察各串灯笼,分辨它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四、认读交流:
1、认读每一串灯笼下面的算式题。
2、找一找一串灯笼下不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3、找一找两串灯笼下相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4、寻找不同灯笼下挂着的相同算式题,体会相同算式题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3+2=5既可表示3盏大灯笼加上2盏小灯笼,也可表示3盏圆灯笼加上2盏方灯笼等。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熟悉故事内容,初步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学会简单复述及情节对话。
活动准备:各种头饰。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1、课前导入: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公鸡狐狸猫鸟的模仿动作进入教室,突然出现公鸡的叫声. 小朋友们,听,谁在叫?让我们去看看好吗?
2、幼儿欣赏故事及动画,初步了解故事的情节。
(1)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中有谁?
逐一出示猫、画眉鸟、公鸡、狐狸的图片及字卡,初步认识汉字猫、画眉鸟、公鸡、狐狸。
(2)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通过动画理解故事重复式的结构情节,了解公鸡贪吃、狐狸狡猾的人物特征,丰富幼儿词汇.
(1)狐狸想抓公鸡它是怎么骗公鸡的?怎么说的?引导幼儿说出狐狸夸公鸡漂亮,还要给它吃的,公鸡上当了,探出头,结果被狐狸抓走.
(2)公鸡被救回来后猫和画眉鸟是怎么叮嘱公鸡的?狐狸一开始是怎么骗公鸡的?公鸡上当了吗?狐狸见公鸡没有上当又想了什么办法?它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说出狐狸用旧办法骗公鸡不成又想了新办法骗公鸡,说不给它吃的,公鸡贪吃就上当了,结果又被狐狸抓住.
(3)当猫和画眉鸟再次出门是怎么叮嘱公鸡的?公鸡记住了吗?它为什么又上当了?引导幼儿说出狐狸很狡猾,它知道公鸡贪吃,用旧办法骗不了公鸡,就又想了一个新办法骗它,结果贪吃的公鸡又被抓了。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公鸡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
(4)最后猫和画眉鸟是怎样救出公鸡的?
3、通过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请个别幼儿分别扮演角色,其他幼儿和老师讲述故事。
4、结束部分:集体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让幼儿学习理解故事并进行初步学习对话,我以公鸡的`叫声引入,由于现在很多孩子对家禽都不是很懂,然后让幼儿对公鸡的印象更加深刻,问问孩子们你们见过的公鸡长什么样?然后出示公鸡的头饰,头饰激起幼儿兴趣,再利用一体机让幼儿观看视屏并听故事,一体机播放故事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电脑讲的故事比我们老师讲的更深动,印象更深,一堂课下来孩子们上课的激情还是很浓厚的。
小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三至四岁的孩子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越来越感兴趣,在设计此活动时,我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题不宜太难,请幼儿对物品按数量多少进行分类,用点卡表示数量,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操作、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幼儿的知识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
活动目标:
1、能将各种物品按数量多少进行分类,并用点卡表示数量。
2、初步养成收拾整理的习惯。
活动准备:
积木若干 水果若干 蔬菜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数数积木有多少。
⑴积木分一分,教师出示一筐积木,我们来玩积木了,可它们怎么跑到一起去啦!怎么办呢?请一名幼儿将积木分类、分开摆放。
⑵每种积木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怎样才能让大家不用数一下子就知道它们的数目?教师引导鼓励幼儿提出用点卡表示积木的'数目。
二、分水果、分蔬菜。
⑴介绍活动。教师:这里有许多水果、蔬菜宝宝都还没有分,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⑵幼儿个别操作:幼儿将一篓里的水果、蔬菜分开,并数一数没一种有多少,用相应的点卡表示。教师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说:X个玩具用点子X表示。
三、幼儿集体操作:
每组一篓玩具,请幼儿用玩具找点卡。教师讲评。
四、送玩具回家。
我们现在送水果宝宝和蔬菜宝宝回家吧。
请幼儿把自己分的玩具送到相应的地方。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教案12-24
小班教案:房子11-29
《声音》小班教案12-18
小班安全教案10-29
小班常识教案03-31
小班健康教案08-09
小班综合教案09-02
小班安全教案02-15
小班音乐教案01-04
《滚球》小班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