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9-13 16:11:15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7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会正确地叙述图意,理解“求和”“求剩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图画应用题.

  2.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识图,理解图中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学生开火车口算:8以内的加减法.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投影出示下面两题:

  师:第一题为什么用加法?第二题为什么用减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1(花图).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求什么?

  指名回答.(花瓶里有5朵花,花瓶外有3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问:图上哪一部分不容易看出来?(花瓶里的`花的朵数)

  说明:当图上的物体数量比较多或者物体间相互遮盖的时候不容易数出它的个数,这时候题中会给我们标明是多少或者能够让我们根据题中给的条件算出来,这道题就给我们标明了数据(板书:5朵).

  师:下面就请你们自己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集体说图意.

  问:要求一共有多少朵,怎么想?

  (要求一共有多少朵,就要把花瓶里的5朵和花瓶外面的3朵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谁会列算式?

  板书:5+3=8

  问:5+3=8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什么?3和8呢?

  (2)出示例题图2(小猫图).

  师:请你们自己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在学生独立说的基础上指名说图意.(一共有8只小狗,跑了2只,还剩几只?)

  问:还剩几只?(6只)你是怎么知道的?(算的或数的)

  师:当数量比较多或者数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计算的方法来解答.

  问:谁来说说这道题怎样列式解答?

  板书:8-2=6

  问:8-2=6表示什么意思?8表示什么?2和6呢?

  2.教学做一做

  (1)投影出示蜗牛图

  指名说图意,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列式,老师板书:6+2=8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

  (2)投影出示小猪吹泡图

  学生试着自己说图意,然后独立解答.

  指名列式,老师板书:8-3=5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8表示什么?

  3.总结质疑:

  师: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习的图画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图画应用题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46页的第14题,然后投影订正.

  2.摆一摆、说一说

  两人一组,一人摆学具,一人说题意列算式.

  3.看算式编题

  出示:3+5= 8-2=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编题,指名回答,大家当裁判.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2、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

  线段大小比较,线段的性质是重点。

  知识难点

  线段上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是难点

  教学准备

  棉线、中国地图等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

  1、多媒体演示十字路口:为什么有些人要过马路到对面,但又没走人行横道呢?

  2、讨论第124页思考题:

  学生分组讨论: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如果要你选择,你走哪条路?为什么?

  在小组活动中,让他们猜一猜,动动手,再说一说。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

  为什么?

  小组交流后得到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结合图形提示:此时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3、做一做:

  测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之间的距离。

  (小组合作完成)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1.课件、题卡。

  2.课前准备:各小组用几种颜色的花设计一个布置花台的方案,可选一种或几种颜色,让学生自由发挥。

  3.回家收集爸爸或妈妈的年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五一”节快到了,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小朋友设计了布置花台的方案,现在就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朋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朋友的`设计都挺棒,我们看得出来这些花的排列都很有规律。确实,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是很多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吗?(板书: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构

  1.教学例1

  教师:小朋友喜欢旅行吗?假如“五一”到了,你和爸爸妈妈去旅游,从重庆出发,去大约300千米远的成都。

  多媒体出示地图,动画演示出行的过程。

  再在电脑上出示:

  重庆到成都大约300千米

  已行路程(千米)100剩下路程(千米)

  教师:已行100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样填?

  将教科书例1出示

  已行路程(千米)100150250

  剩下路程(千米)200〖4100

  让学生完成书上第66页例1填表,可独立填,也可讨论合作填。

  学生展示自己填好的表格,并谈一谈自己的填法。

  教师:根据自己填写的已行路程,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1:行100千米,剩200千米;行150千米,剩150千米。

  学生2:已行的路程越少,剩下的路程越多。

  学生3:已行路程多50千米,剩下路程少50千米。

  教师:说得好,已行的路程不断增多,剩下的路程就不断减少。

  2.教学例2

  教师:小朋友旅行得真快,下面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笑话。

  小明今年8岁,小华今年9岁。小华对小明说:“我比你大。”小明不服气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明年满9岁,就和你一样大,后年就比你大了。”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他们说的实际上是有关年龄的规律,下面我们探索年龄的规律。请小朋友将收集到的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年龄填在题卡上。今年5年后10年后()年后父(母)(岁)学生(岁)相差(岁)

  (1)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表格怎样填,说说这样填表的道理,展示填的结果。

  (2)观察所填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应用

  (1)刚才大家探索有关年龄的规律,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对手指的游戏。教科书第67页课堂活动第1题。

  (2)教科书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

  (3)●○●●○●●●○●●●●()将图填充完整后,串好可以送给最喜欢的、最要好的朋友。(蕴含情感教育)

  (4)玩一玩数学接龙游戏。

  可以小组或全班一起玩,例如第1个人说一个数2,后边的人接着说比前一个多3的数。

  也可以由大数递减为较小数。

  四、小结

  小朋友玩得开心吗?“五一”长假小朋友会过得非常快乐。老师知道,今年5月1日是劳动节,明年5月1日小朋友会过什么节呢?小朋友,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是很多的,只要大家认真观察、思考,就能发现更多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本单元教学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共36道题。分9加几(8道题),8、7加几(13道题),6、5、4、3、2加几(15道题)三段编排。

  1.算法多样化是本单元教材最显著的特点。

  (1) 学习算法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接受算法;另一种是经过独立思考、个体探索,创造算法。传统数学教学采用第一种教学方式,把成人认为最好的算法教给学生。这样的教学精讲多练,使学生具有很强的计算技能。但是对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明显不足的。新课程提倡后一种教学方式,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鼓励他们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的算法。由于生活背景、思考角度和利用的资源不尽相同,学生的算法必定是多样的。算法多样化是学生群体积极主动地思维,个性充分发展的表现。绝不是把多种算法一一教给学生,更不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道题。

  (2) 新的计算教学可以是这样的过程: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计算愿望,主动搜索并提取相关的知识与经验。教师用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激活已有经验。帮助学生收集操作材料。学生把有关的知识、方法、经验按某种策略有序地组织起来,算出结果。教师保障学生操作学具、独立思考所需要的时间。帮助解决操作和思考中的困难。学生间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思考,在相互评价中确认或修正自己的算法。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呈现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借鉴。学生选择适宜自己的方法进行同类题的计算。教师允许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算法。选择时期引导部分学生改变或提升原来的算法。

  (3) 客观地说,学生的各种算法之间是有差距的,甚至个别算法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因此,在提倡算法多样,允许学生选择算法的同时,要引导他们优化算法,提高思维水平和计算能力。优化算法不应是教师否定学生原来的算法,告诉他们怎样想、怎样算。如果这样优化,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机械接受学习,甚至挫伤学习积极性。优化算法的主体是学生,首先要感觉自己的算法存在不足,如过程麻烦、速度不快等,产生优化算法的内在需要。然后借鉴、吸收他人算法中的先进成分,改造自己的算法。教师的作用体现在促成内在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同伴的算法,鼓励学生改进自己的方法。

  2.通过9加几的教学,使学生基本学会凑10的思路与方法。

  第86~89页教学9加几,一共八道题。例题和试一试各教学一道,其他题都在想想做做第1~3题里教学。八道题的计算思路是相同的,教学方法是有变化的。

  (1) 例题着力把学生引上凑10思路。先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凸显认知矛盾,再让学生探索得出一共多少个桃的方法,然后形成9+4的计算思路。

  ① 学生能在图中很快看到13个桃,但是,他们不会注意得出13个桃的方法,这是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例题的目的不是得数,是算法。因此,组织学生交流前,要安排他们想一想,13个桃是怎么知道的,理清楚自己数或移的过程。还可以与同桌相互说说,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② 可以这样算不是教给学生一种新的算法,是引导他们对各种方法进行数学化思考。

  凑10是计算进位加的策略,是各种方法的共性。把盒子外面的1个桃移到盒子里面是凑10;一个一个地数,也要先数满10个,再接着往下数。找出各种方法中凑10的共同点,能突出凑10策略,有利于学生数学地思考。

  怎样凑10是技巧,要让学生理解把4分成1和3的原因,才可能把这样的思路迁移到其他9加几的.计算中去。

  (2) 让学生应用例题的方法计算9加几的其他题,逐步提高凑10的水平。

  ①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2题,都先圈出10个(或看出10个),再用凑10的方法算。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考,积累凑10经验。学生往往在圈10个的时候就看到了得数,不再经历计算过程。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要求他们填算式下面的方框,体会凑10的算法。这种形式在初学进位加法的时候有组织思路的作用,要注意学生填数的次序,绝不能颠倒和混乱。

  ② 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借助题组体会,计算9加几的过程可以看作连加的过程,9+1是连加的第一步。从而对凑10有更清楚的体验,计算思路超越填方框那样的模型,显得有条理和比较顺畅。

  ③ 整理九道9加几的算式,先计算9+1,再依次计算9+2、9+39+9,学生能有许多体会。如9加几的进位加都可以通过9+1+计算。又如,加号前面的数都是9,加号后面的数大1,得数也大1。这些体会能使计算思路简捷、灵活。

  3.教学8加几和7加几,进一步掌握凑10法,并鼓励学生应用其他经验计算。

  8加几和7加几的题共13道,分别在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里陆续教学。

  (1) 例题先摆小棒再计算,把9加几的凑10策略迁移过来。由于两个加数分别是8和7,有些学生会把8凑10,也有学生会把7凑10。在交流中出现两种凑10的方法,既教学了8加几,也教学了7加几,而且提升了凑10的水平。

  先用小棒摆一摆,是为了体验凑10的活动与过程。如果看图画里的喇叭,可以知道一共15把,但不容易获得进位加的体验;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8+7的抽象计算,思考难度又过大了一点。先摆小棒,能把9加几的进位经验迁移过来,为获得8加几(或7加几)的计算思路搭建平台。

  教材突出怎样想的,让学生先在算式下的方框里填数,整理计算思路,然后交流。要让学生看清楚,8和2凑成10,应把7拆成2和5;7和3凑成10,应把8拆成5和3。

  (2) 试一试里有两个教学内容,一是巩固凑10法,体会凑10的技巧是灵活、多样的。二是引导学生从9+7=16得出7+9=16。

  从相关的算式推理也是一种计算策略,它的特点是利用已知得出未知。教材安排有三点理由: 第一,推理过程简单,速度快,学生喜欢。第二,9加几是进位加法第一段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是可利用的资源。第三,按9+7与7+9这样的关系,36道进位加法可以编成20组,其中16组各2道,还有4组各1道,编组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在10以内加法一图两式中,学生已有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相同的感性经验。那时,两道算式是并列关系,都是根据图意写的。现在要把两道算式变成因果关系,才能组织起推理过程。这是教学中要注意的一点。想想做做第4题是为学生体会因果联系,进行演绎推理而设计的。

  4.教学6、5、4、3、2加几,鼓励学生选用适宜自己的算法。

  进位的6、5、4、3、2加几一共15道题,从下表可以理解教材的编排。

  教学内容:

  6+96+86+7

  5+95+85+7

  4+94+84+7

  3+93+8

  2+9;

  6+65+6

  6+5

  已有基础:学生能口算9加几和8、7加几;前面没有接触

  教材安排:

  试一试略加引导,想想做做中掌握;在例题和试一试里教学

  (1) 例题教学要以凑10法为主,因为6+5和5+6都是这一段里的新知识。至于怎样凑10,喜欢怎样就怎样算。

  (2) 试一试里的6+6,可以凑10算,也可以从6+5、5+6、5+5这些加法推出。4+9和5+8的算法应由学生自主选择。如果凑10,要让他们体会拆小数、凑大数稍方便些。如果选择9+4、8+5推理,要鼓励并使更多的学生应用这种思路,但不要强求全体学生都这样想。

  (3) 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进一步体会调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是相同的。第2题继续引导从大数加小数推理相应的小数加大数的得数,使教学的进位加法题能算得又对又快。

  5.结合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继续教学求总数的加法问题,通过下面五点提高学生的能力。

  (1) 整理条件。第89页第7题先说一说在图中看到的信息,再填一填,体会要有条理地一个一个讲清楚信息。在解答第93页第7、8等题时,应坚持进行说条件和问题的练习。

  (2) 用表格呈现实际问题。第93页第9题的表格里有三个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看懂表格里的各个数据,完整地说出每个问题的条件与问题。解答以后,还要比一比三个问题的计算方法,明白求一共有多少都是把大班有的和小班有的合起来,初步体会数量关系。

  (3) 根据问题选条件,根据条件选问题。第96页第4题,三幅图表示三个条件,每解决一个问题只使用其中两个条件。第99页第9题里也有三个条件,每选两个条件都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这些练习能让学生体会条件与问题是相关的。

  (4) 改变问题的陈述。第98页第7题的问题是现在有多少个?第99页第11题的问题是小明最少有多少枝蜡笔?最多有多少枝?这些问题仍然是加法问题,表达中没有一共这个词,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5) 用同样多间接地表达条件。第99页第8题,一班花坛里花的朵数在图中数得,二班的朵数不直接说出来,也无法在图中数,用同样多隐蔽地表达。略微增加思考的难度,使实际问题具有挑战性。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课本第28-29页的例5和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2.能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来看一幅画,楼老师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

  孙悟空找来4个西瓜,说每人分一个。猪八戒非常积极说:“我来分。”贪吃的猪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馋了,他想反正有4个我吃掉一个吧,就这样他一个又1一个把4个西瓜全吃完了,这下他怎么分给孙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二.新课

  1、西瓜一个都没有了,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谁会算?

  0÷3=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就得想几和3相乘得0。

  再让学生想一想:0÷2=?,0÷4=? 0÷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2、出示例题6

  309÷3=

  (1)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

  (2)当学生计算到十位时,教师重点指导: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数3相乘得0,0减0得0。

  (3)计算完毕后,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学生用虚线圈起来。

  (4)问: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5)现在,我们把这题用简便写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学板演)

  (6)巩固算理:

  ①404÷4=11。讨论:这题的结果正确吗?商中的两个“1”应在什么数位上?为什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应该怎样改正?

  ②做一做:

  402÷2 609÷3

  汇报、交流

  3、420÷3=

  先由学生独立试做。

  汇报、交流

  明确: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4、试一试

  750÷5 980÷7

  对比例两题,今天学习的除法有什么共同点?(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运用2,3,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可爱的小青蛙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第18页至第19页)。它是学习了2,3,5的乘法口诀之后安排的一节综合练习课。教材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饶有趣味地熟练应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他们能从教师出示的图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具有一定的互评意识。全班学生学习数学普遍感觉轻松、愉快,上课思维活跃,勇于回答问题。在一年的小组、同桌讨论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都有所提高。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师:小朋友,你们说世上谁最好?

  生:妈妈。

  师:老师知道你们都很爱妈妈。有一群小蝌蚪(出示许多带有算式的小蝌蚪图片)也很爱它们的`妈妈,但是妈妈去捉害虫了,它们找不着,怎么办?(出示贴有6,18,12的青蛙图片的小黑板)

  生:(纷纷说)我去送它,我去送它。

  师将算式卡片发给学生,大家按座位的顺序将写有算式的小蝌蚪送到妈妈身边。(这时录音机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贴完卡片,学生争着发表意见。

  师:咱们一起检查吧。要求看算式,说口诀。

  在39这张卡片处,学生互相对视,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情,都说找不对,却不知怎么办,这时老师从课桌里抽出一张写有数字27的青蛙图片,学生高兴地说:就是它,就是它。

  师:(指着算式请全体学生把三九二十七的口诀说出来)妈妈找到了,你们知道在找的过程中,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帮助这些小蝌蚪吗?(生争先恐后发表意见。)

  (师板书:乘法口诀)

  (二)接力赛(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师:下面我们用乘法口诀来进行接力赛。(出示三块小黑板,上面各有几道用白纸盖着的算式。同时宣布比赛规则。)全班分成三组,用红、黄、蓝三色粉笔作为各组的接力棒。各组的第一位同学撕下算式上的白纸并写出得数后,将接力棒传给第二位同学,依次顺延直至所有

  的算式全部算完。以速度和正确率决出优胜组。

  随着一声开始,各组学生都投入到紧张的比赛中。

  比赛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师生共同检查每组所写的算式,同时说出口诀。老师给优胜组同学每人奖励一颗小星星贴在头上。

  (三)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你们会用口诀做算式。看着这幅图,(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2题的教学楼)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有多少扇窗户。

  生2:我想知道这座楼有多高。

  生3:我想知道楼里有多少学生。

  师:大家提的问题可真不少,谁能用口诀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

  我能,我能,许多小手举起来。

  生1:我看到图上画了五层楼房,每层有8扇窗户,五八四十,就知道有40扇窗户。

  老师进行引导,用手指大门。

  生1:(大声说)三十九扇窗户。(老师对他翘起大拇指,奖励他一颗大星星,全班同学一起夸他。)

  生2:我觉得有多少同学这个问题好像不能用口诀来解决。

  师:如果每班的人数都一样时。(拖长调)

  生:可以用乘法。

  师:怎样用乘法?

  生:还要数数有几个班。

  师:每班人数都一样吗?

  生:每班人数不一样时要用加法计算。

  师:现在我们不知道每班的人数(指着黑板旁的问题库),怎么办?

  生:放在问题库里。

  生3:你如果告诉我每层楼有几米,我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出楼房的高度。

  师点击课件,出示每层楼房高约3米。生齐呼:三五十五,楼房高15米。师指着约,学生们又说楼高约15米。

  师:你能把这道题的计算过程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吗?(学生们拿出本子来做,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师:(出示课件,教材第19页第3题)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谁在干什么?

  生1:小熊买玩具汽车。

  生2:小象是售货员。

  (课件显示小熊和小象的对话。小熊:3张5元,1张10元。小象:正好。)

  师:你们仔细观察图以后,同桌分别扮演小象、小熊进行对话。

  师: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熊买一辆玩具汽车花了25元。

  生2:我知道这辆车的价钱是25元。

  生3:小象不用给小熊找钱。

  生4:每辆这样的玩具汽车价钱都是25元。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在这次购物活动中,我们又一次用到了乘法口诀。现在快快把这个过程写在本子上吧。

  师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35=15+10=25(元),随即把它写在黑板上。

  师:这个算式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325。应分步列式:35=15,15+10=25。)

  (这时,让学生趴在课桌上稍作休息。老师将写有教材第24页练习一第1题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从中提出哪些乘法问题?能解决吗?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师:刚才我参与了几个小组的讨论,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不少。老师这也有几个问题,看看和你们的问题一样吗?

  课件出示问题:

  (1)买体育用品花了多少钱?

  (2)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

  (3)买玩具花了多少钱?

  师:把你的计算口诀告诉同桌。(同桌交流后,用课件显示计算过程和口诀。)

  (四)师生共同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能用乘法口诀算出我家住的楼有多高。

  生2:我买东西能用乘法口诀算账了。

  生3:我能很快地算题了。

  师:这节课你们学的东西真多,把2,3,5的乘法口诀运用得又快又对,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19页第4题

  〖教学反思

  1.从生活引入,密切联系实际。

  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规律,留意身边的事,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2.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呢?你能解决吗?你怎样列式?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每个人都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枯燥的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融入到有趣的数学活动之中,使智慧的火花越燃越旺。

  〖案例点评

  执教教师能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重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潜能,也尊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创设出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问题,使枯燥的数学变得亲切、生动、有趣,也使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丢下一颗小石子,你们会发现什么?

  生:水纹是圆形的。

  师:像这样的现象我们随处可见(播放课件),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进入圆的世界。

  二:操作画圆

  师:要想认识圆首先就得会画圆,同学们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圆规试着画出一个圆吗?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画的圆不是很圆,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边说边演示并总结出圆的画法。

  三:认识圆

  师:把你手中的圆自由的对折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集中在了一点上。

  师:这一点在什么位置?

  生:圆的中心。

  师:圆中心的一点也就是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心,用字母r表示半径,用字母d表示直径。

  师:还有什么其它发现吗?

  生:所有折痕都通过圆心。

  师:请同学们任意选一条折痕把它画下来。再仔细观察一下圆内的'这条线段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象这样的一条线段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直径。用字母表示。

  师:自己圆上画一条半径,并用字母表示。

  师:请同学们做一做有关直径和半径的练习题。

  师:请同学们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并且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提示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课件出示问题)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里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无数条、都相等、

  如果学生没说同一个圆里,老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说同一个圆里。

  四:小结收获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1-28

小学数学教案09-01

【精】小学数学教案08-23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08-04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9-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三篇10-1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9-08

小学数学教案15篇08-19

小学数学教案(15篇)09-3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6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