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教案1
教学过程
引 言:
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请同学观察金鱼藻在光下放出氧气这一现象。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气体的成分,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假设,并思考验证方法。(可提示学生:氧气能够助燃。)师生双方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对气体的成分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教师利用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请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把点燃的蜡烛和活着的小白鼠分别放进密闭的容器,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死掉?
2.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与绿色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
3.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
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并让学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结论。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大胆的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科学作风。
探究活动:教师出示讨论提纲:
1.这个实验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现别的变量?
2.如何确保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
3.你认为对照实验应该如何设计?
4.你准备选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应用?
学生根据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因为本实验设计难度较大,需注意的问题较多,所以教师在此通过讨论提纲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然而本实验又是本册书中最后一个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能较为独立地完成探究活动,以考察学生对各项综合技能的运用情况,所以教师出示讨论提纲后并没有在全班给予统一答案,而是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独立设计井完成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在教师主持下学生交流探究报告,教师与学生根据讨论提纲共同分析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及严谨性。教师对每个小组实验的合理方面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的,与其他小组一起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请他们在以下三种方案中做出选择:(1)否定原来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2)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做一遍,检验自己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3)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交流结束后,教师请每一个小组的组员对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并结合教师的评价作为一个阶段性成绩收录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光合作用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和地点)请学生讨论后根据光合作用的实验对光合作用做一个初步的小结。(学生归纳)教师进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利用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后,教师请学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来分析,同学们能阐述一下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产生氧气供生物呼吸,把太阳能转化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教师对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后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种种好处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着教师出示129页的系列数据请学生比较分析。(学生比较分析,对于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
1.碳-氧平衡会被打破吗?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会打破碳-氧平衡?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
2.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对生物圈造成什么影响?请你预测一下。
(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发言交流)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性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师利用逐一展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出的果实。请学生分析植株结果情况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它们这种差异与光合作用的内在联系。(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合理密植会使植物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不会造成浪费。)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你知道农业上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吗?(学生思考回答)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认识了光合作用了吗?你知道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了吗?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再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独立设计实验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本章完成了对光合作用全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但又不是对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的简单完善,而是从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所起的重要作用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光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本章安排了一个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全这程探究,难度较大,特别是对探究方案的设计要求较高。提倡学生在讨论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的前提下,独立完成。
教学重点:①认识光合作用。②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探究活动的设计。课时安排:本章内容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
三、教学准备:金鱼藻在阳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装置及卫生香(或竹签);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所做的三个实验的课件(或图片);展示光合作用公式和示意图的课件;设计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和联系的表格。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通过生物呼吸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学生产生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仍然基本稳定的悬念。引起他们对碳----氧平衡问题的学习兴趣。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可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观察光下金鱼藻放气泡的实验(课前进行),让学生思考光合作用除了能制造有机物还能制造什么物质?引导学生作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课堂上进行),推测金鱼藻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光合作用原料的教学,首先,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普得斯特利的三个实验。然后,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得出光合作用不但能产生氧气,而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二氧化碳真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须的吗?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由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限,建议教师作如不的提示:
①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②保证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
③教师也可把自己的实验装置粗略的给学生进行介绍,从而降低探究的难度。本探究活动,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明确原理和方法,课下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让学生讨论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总反应方程式,并引导学生根据光合作用的概念,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碳---氧平衡会打破吗?我们应当怎样预防?
②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根据课本131页练习题1,教师列出表格让学生填写,从而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认识。
2、案例的设计思路:按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进行学习,再把所得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通过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②用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件(挂图标本)等直观教具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难点。然后,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得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吸收二氧化碳的结论。
③让学生根据以上的实验和探究结论,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方程式。
④把光合作用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五、案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一个人平均每天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60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任何生物的呼吸作用,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感到缺氧呢?
2、新授:
(一)合作用产生氧气
①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请同学们观察金鱼藻在光下放出气体这一现象。
②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该气体是什么气体?学生思考后作出假设(教师提示:氧气能助燃)
③根据课本方法(或学生提出的方法)验证气体的成分,并得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结论。(让学生回答)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然后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点把燃的蜡烛和活着的小白鼠分别放进密闭的容器,它们为什么熄灭死掉?
②点燃的蜡烛和小白鼠与绿色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的到了什么?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注意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科学作风。得出结论之后,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
③二氧化碳真的是绿色植物所必须的吗?(以此导出“探究活动”)探究活动:首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A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各是什么?
B如何确定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
C你准备选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应用?
D你认为如何设计这个对照实验?通过讨论可降低探究活动的难度,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由于这是教材中最后一个探究实验,难度也较大,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考察他们的综合技能的运用情况。然后在教师的主持之下,学生交流探究报告,师生共同分析各小组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和合理性,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和装置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完善方案后,再重做一遍,检验自己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
(三)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公式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并填写下表:(光合作用部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原料能量变化进行条件发生部位产物意义
②让学生通过讨论对光合作用做一个初步的小结和归纳。③教师展示光合作用公式和示意图的课件,进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并板书光合作用的公式。
④请同学们根据光合作用的公式思考并讨论,光合作用对生物圈有什么意义?(讨论后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氧气、能量)过渡: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的种种好处之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
(四)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首先同学们看P129页的系列数据并进行分析,对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性进行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
①碳——氧平衡会被打破吗?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②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③请你预测如果环境中二氧化碳过多,会对生物圈造成什么影响?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学生对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五)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教师展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出的果实,请同学分析植株结果情况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并组织讨论:合理密植的道理有哪些?(讨论后回答:①能充分的利用光能②通风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教案3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学过程引言: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第一部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请同学观察金鱼藻在光下放出氧气这一现象。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气体的成分,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假设,并思考验证方法。(可提示学生:氧气能够助燃。)师生双方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对气体的成分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请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把点燃的蜡烛和活着的小白鼠分别放进密闭的容器,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死掉?2.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与绿色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3.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并让学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结论。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大胆的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科学作风。
探究活动:教师出示讨论提纲:
1.这个实验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现别的变量?2.如何确保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3.你认为对照实验应该如何设计?4.你准备选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应用?学生根据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因为本实验设计难度较大,需注意的问题较多,所以教师在此通过讨论提纲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然而本实验又是本册书中最后一个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能较为独立地完成探究活动,以考察学生对各项综合技能的运用情况,所以教师出示讨论提纲后并没有在全班给予统一答案,而是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独立设计井完成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在教师主持下学生交流探究报告,教师与学生根据讨论提纲共同分析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及严谨性。教师对每个小组实验的合理方面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的,与其他小组一起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请他们在以下三种方案中做出选择:(1)否定原来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2)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做一遍,检验自己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3)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交流结束后,教师请每一个小组的组员对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并结合教师的评价作为一个阶段性成绩收录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光合作用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和地点)请学生讨论后根据光合作用的实验对光合作用做一个初步的小结。(学生归纳)教师进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利用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后,教师请学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来分析,同学们能阐述一下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产生氧气供生物呼吸,把太阳能转化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教师对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后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种种好处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着教师出示129页的系列数据请学生比较分析。(学生比较分析,对于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1.碳-氧平衡会被打破吗?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会打破碳-氧平衡?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2.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对生物圈造成什么影响?请你预测一下。(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发言交流)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性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师利用课件逐一展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出的果实。请学生分析植株结果情况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它们这种差异与光合作用的内在联系。(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合理密植会使植物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不会造成浪费。)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你知道农业上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吗?(学生思考回答)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气体变化;
②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2、技能目标
通过分析、设计实验完成本节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感情。
【重难点】:
重点:
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难点:
设计并分析“检验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教学准备】:
视频、二氧化碳检验装置、氧气检验装置、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我们脚下的地球如同一艘大船航行在宇宙中,有着稳定的生态系统,多少亿年来这船上的生命生生不息,没有因为物质耗尽而崩溃。未来人类一定会离开这个摇篮,进行载人深空探测和地外星球定居与开发。想象一下,现在我们把门窗都密闭,教室就是我们长时间、远距离乘坐的宇宙飞船或太空基地,一段时间后最先出现的会是什么问题?又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
师:如果我们现在就把教室密封,由于大家的呼吸不断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不要1天时间,最先出现的问题是缺氧窒息。这是因为教室这个密闭系统里只有人和一些微生物,缺少绿色植物等构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下面,我们观看新闻视频(“长期载人航天飞行环控生保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http://tv.people.com.cn/n/20xx/1203/c61600-19777895.html),我国的科技工作者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请认真观看,准备回答两个问题:
1、实验舱中如何做到水利用的平衡?
2、实验舱中试验者呼吸所需的氧气来源、排出的二氧化碳如何解决?
学生回答
师:全世界的生物呼吸和燃料燃烧消耗氧气平均为10 000千克/秒,而我们生活的大气层中氧气只占21%,按照现有的消耗速度只能维持3 000年,可是,许多年过去了,而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并没有减少,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师:在初一,我们已经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请回忆一下光合作用是怎样的过程。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光合作用: 光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料中的二氧化碳和产物中的氧气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物圈碳——氧平衡”所涉及的两种物质,下面分别进行探讨。
【探究一】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师:先探究二氧化碳,生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后,能够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吗?这就要通过实验来探究,探究如何“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这个实验有几个变量?回忆一下上一节课“叶的蒸腾作用实验”有几个变量,变量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指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性原则。这个实验的变量有两个:“光照”和“植物”。
图片展示实验设计,分析探究结果。
【大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
在小环境中通过实验,我们探究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那么放眼整个现实世界: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氧气的平衡,绿色植物又起怎样的作用呢?请看图思考,讨论:
1、生物圈中的氧气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样进入生物体内的?
3、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重要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板书:
呼吸作用、燃烧等
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一个人一天平均吸入25千克空气,消耗其中约1千克氧。当空气中的氧含量下降到7%~8%时,人就会昏迷、窒息、甚至死亡。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1公顷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从19世纪后半叶起,随着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迅速增多,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已经出现超出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趋势。要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方面,要寻求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绿色植物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了。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空气永远清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 参加绿化校园或社区活动,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结束:
课后拓展练习:请你预测一下,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再继续增多,将会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什么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教案5
教学过程
引言: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请同学观察金鱼藻在光下放出氧气这一现象。
2.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气体的成分,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假设,并思考验证方法。(可提示学生:氧气能够助燃。)
3.师生双方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对气体的成分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一)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
1.请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把点燃的蜡烛和活着的小白鼠分别放进密闭的容器,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死掉?
(2)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与绿色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
(3)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
2.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并让学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结论。
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
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大胆的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科学作风。
(二)探究活动:教师出示讨论提纲
1.这个实验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现别的变量?
2.如何确保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
3.你认为对照实验应该如何设计?
4.你准备选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应用?
学生根据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
因为本实验设计难度较大,需注意的问题较多,所以教师在此通过讨论提纲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然而本实验又是本册书中最后一个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能较为独立地完成探究活动,以考察学生对各项综合技能的运用情况,所以教师出示讨论提纲后并没有在全班给予统一答案,而是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独立设计井完成探究活动。
(三)探究活动:在教师主持下学生交流探究报告,教师与学生根据讨论提纲共同分析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及严谨性。
教师对每个小组实验的合理方面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的,与其他小组一起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请他们在以下三种方案中做出选择:
(1)否定原来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2)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做一遍,检验自己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
(3)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
交流结束后,教师请每一个小组的组员对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并结合教师的评价作为一个阶段性成绩收录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光合作用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和地点)请学生讨论后根据光合作用的实验对光合作用做一个初步的小结。(学生归纳)
教师进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利用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后,教师请学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来分析,同学们能阐述一下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产生氧气供生物呼吸,把太阳能转化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
教师对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后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种种好处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着教师出示129页的系列数据请学生比较分析。(学生比较分析,对于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
1.碳-氧平衡会被打破吗?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会打破碳-氧平衡?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
2.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对生物圈造成什么影响?请你预测一下。
(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发言交流)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性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师利用课件逐一展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出的果实。请学生分析植株结果情况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它们这种差异与光合作用的内在联系。(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合理密植会使植物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不会造成浪费。)
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你知道农业上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吗?(学生思考回答)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认识了光合作用了吗?你知道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了吗?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再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光合作用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讲解实验过程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得出的产物是?那如果没有了阳光,植物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还能生成有机物吗?我们进行就通过实验验证一下。
提前布置了学生把纸片遮住叶子的一部分,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所以实验开始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并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
1、把植物放在黑夜中处理一个晚上。(但因为场地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做到这一步,为什么要做这一步?)
2、用黑纸片把叶子一部分遮盖。(为什么)
3、摘叶去纸放于酒精中加热,使叶绿素溶解。(为什么是酒精而不是水?)
4、清水漂洗,把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碘液,观察现象。绿叶,阳光,水,二氧化碳
氧气和有机物
学生提前把纸片放在叶子上,上课时把叶子拿回实验室继续实验。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分析实验结果叶子中有黑纸遮盖过的地方没有蓝色出现,而没有被遮盖过的地方,变成蓝色。
经验证明,淀粉遇碘后会变成蓝色,那么你们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1、不遮出处变蓝色,证明叶内有淀粉生成
2、遮光处没有变蓝色,证明叶内没有淀粉生成
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参与才能制造出有机物。
得出结论:叶子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光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书本P121
注意: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仅是绿叶,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都可以。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于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不只是产生了有机物书本P128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解释各实验步骤的原因1、蜡烛和兔子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
2、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蜡烛。
3、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兔子。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教案】相关文章: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12-26
低碳环保标语01-24
绿色低碳口号02-01
初中一年级生物说课稿《生物圈中人》06-09
环保低碳活动总结12-20
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05-06
低碳生活建议书03-22
低碳环保倡议书03-29
低碳生活倡议书01-11
低碳生活宣传标语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