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4-06-30 15:01:3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73页例4、第74页例5、第78页练习十六T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00以内的物体个数,建立10000以内数的概念。

  2、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认识计数单位“万”。

  3、会读写10000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能说出100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4、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认识10000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数的组成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10000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大数的价值,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认识100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学习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学习准备:多媒体,计数器等。

  课前预习:

  调查生活中比1000大,比10000小的数据。

  教学流程:

  一、预习反馈:

  1、学生汇报数据。

  (1)学校操场跑道一周是250米。

  (2)小军家里到学校的路程是685米。

  2、揭题:

  看来生活中还有许多比1000大的数,你想知道吗?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件出示,学生试读,揭示课题并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课件出示木块图)

  (1)数小木块。(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一千一千地数。)

  师:“这个方木块是由1000个小木块组成的,这些小木块可以用哪个计数单位来表示?”

  然后边出示方木块,边带领学生数数,当数到九千时,师:“再增加一千是多少?”

  引导学生推想出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并指出“万”也是计数单位,表示万的数写在万位上,万位在右边起的第五位。(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2)用计数器数。请学生利用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没学具的可以在教具上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练习数数(书上第75页“做一做T2”)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九百九十四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2)从九千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要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

  (3)从九千九百五十起,十个十个地数到一万。

  当数到一万时提问:该怎样拨珠?教师可在讲台上演示,使学生明确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

  3、教学例5

  (1)出示木块图,师:这些木块里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2)用计数器拨出这个数(或在计数器纸上画出这个数)。

  (3)这个数是多少?你能写出来吗?怎么读?

  (对应计数器或数位顺序表板书:2356读作:二千三百五十六)。

  4、教学数位顺序表。提问: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从个位起,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数位顺序表,帮助学生记忆。

  三、巩固练习

  1、第75页“做一做T1”(写出下面各数,并读一读,再说说数的组成。)

  (1)学生独立写在书上,同桌互读一次并说说各数的组成。

  (2)指名汇报。(汇报同桌刚才是怎么读?怎么说的?)

  2、第78页“练习十六T1”。

  课件出示,指名读一读各数。

  四、全课:

  你有什么收获?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2

  一、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之间的交流与交往亦越来越密切,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更为重要的是内容上的交流与交往。作为服务于社会需要的学校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这一变化,就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模式,使学校教育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好地实现服务于社会的教育功能要求,城市与农村学生“手拉手”交流活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教材作为实施学校教育的载体,敏锐地把握了时代与教育的这一变化,以学生具有感性经验与浓厚兴趣的“手拉手”活动作为素材,较好地实现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有机融合。正像上一个单元“野营”一样,对于参加过“手拉手”活动的儿童来讲,可以回想起当时参加活动的场景,重温当时活动的感受,找回可能已经渐渐远去的那份情感;对于没有参加过“手拉手”活动的儿童来讲,可以激发他们参加此类活动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5个信息窗。依次是:

  来到城市--参观学校--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美好回忆

  二、单元知识分析

  1、知识基础。有两个重要基础--2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数的认识。

  (以下画阴影部分为与本单元有紧密联系的内容)

  一年级上册:

  10以内数的认识:序数、基数、<、>、=。

  11--20各数的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10个一是1个十、十几里面有1个十和几个一、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数的认识:百位,个位、十位、百位的顺序、10个十是一百、读、写100以内的数、读写规则(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

  2、教材的地位。有三点: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开始阶段与结束阶段;

  是数的认识领域的扩展;

  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3、知识构成。共设有5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

  信息窗1:计数单位千的认识,千与百的关系,千以内数的读写法。

  信息窗2:计数单位万的认识,万与千的关系,万以内数的读写法。

  信息窗3:数位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数位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认识近似数。

  信息窗4:估计。

  信息窗5:整百(千)数加减法,几千几百(整百数)加减几百。

  三、单元教材解读

  (一)信息窗1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农村学生进城后的所见所闻。农村学生来到城市里,一切都是新鲜的,所以要参观城市里的各个方面,如图中所示,从对下车人数众多、广场上停车数量众多的好奇,到高大居民楼住户人家、花坛花盆数的了解,这都反映了农村学生来到城市以后的喜悦心情。另外,图中同时也呈现了城市与农村学生“手拉手”的景象,以上这些参观,都是以“手拉手”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与本单元的主题相吻合。

  2、情景图中的信息。

  每一幅画呈现一个数学信息:

  火车--下车的大约有一千人;

  广场--有三百多辆车;

  楼房--楼上住着五百二十五户人家;

  花坛--八百零八盆花。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红点,1个绿点,共3个例题。

  第一个红点:一千是多少?认识计数单位“千”。

  第二个红点:怎样写五百二十五呢?学习千以内数的写法。

  绿点:怎样写三百和八百零八呢?学习千以内数的读法。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数感的培养是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把教学定位在仅仅会读、写的层面上,不仅数感不能建立,而且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也得不到培养,同时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是价值不大的教学。试想一下,学完了“一千”这个数以后,学生不知道“一千”有多大,不知道“一千”与生活中的哪些背景相联系,不能用“一千”来描述生活中的事件,这样的教学显然价值就会降低。

  (2)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尊重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积累的经验。个位、十位、百位的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的认识以及计数单位之间的坦率关系是学生学习“一千”的重要知识基础;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读写是学生学习千以内数的读写法的重要知识基础;生活中可能积累了读写大于百的数的经验,也是教学中可以利用的重要教学资源。另外,从学生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来看,在20以内、100以内数的认识与学习中积累了一些学习数的读写的方法,如十进制计数思想,更是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3)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建立“千”的意义表象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既“千”与百、十、一(个)的关系(通常所说的进率),“千”与生活中哪些生活事件的背景有关系等。

  (4)情景图隐含的情感的提炼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开始,要把学生参加此类活动的感受表达出来,把学生乐于参加活动的心情表达出来;同时,要通过对情景图的描述,如图中人物的表情、心情等,让学生与图中人物融为一个整体,产生情感的共鸣--我就是图中的一员。

  (5)课前调查与实践是学习的重要基础。试想一下,如果学生没有对“一千”的了解基础,学习将会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让学生收集、调查生活中事件与事物数量的信息,以便上课时进行展示。

  学校人数

  电影院座位数

  你们村的人数

  《新华字典》的页数

  家长的工资数

  你写一篇作文的字数

  每年天数

  药瓶装药片的粒数

  操场有多长

  ...

  ...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红点一:一千是多少?活动与表象--抽象与升华--解释与应用。

  这个问题解决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这也是例题教学最后要帮助学生抽象与升华的东西。但如果把教学定位在“讲解与告诉”的层面上,即使学生记住了结论,也不能算是达到了教学目标,因为学生还不会使用“一千”来表述与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因而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若干个熟悉的背景,通过对这些背景的描述,来达到理解与会用的目标。

  活动与表象--为学生提供如教材所示的正方体学具材料,每行有10个小正方体,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一百,二百,三百......九百,一千,10层有1000个小正方体。

  为学生提供稿纸观察,每本稿纸有100页,一百,二百,三百......九百,一千,10本稿纸有1000页。

  抽象与升华--借助于计数器的帮助,对1000进行数学上的解释与升华。在教师的引领下在计数器上完成从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的拨珠练习。最后对“一千”进行抽象: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解释与应用--指对学生调查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与一千的比较,从而建立起一千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这也是对情景图中的“大约有一千人”的回头解释。

  红点二与绿点: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怎样写八百和八百零八呢?

  尝试与交流--抽象与升华。

  尝试与交流--首先让学生尝试去写这几个数,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能借助于已有知识和经验写出来,尽管学生可能还不能进行解释。

  抽象与升华--

  一百二十五里面有1个百、2个十和5个一。

  三百里面有3个百。

  八百零八里面有8个百和8个一。

  通过对上面三个图的对比观察与比较,引导学生抽象:写数时,按照计数器上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读数时,百位上的数是几就读作几百,十位上的数是几就读作几十,个位上的数是几就读作几。

  (二)信息窗2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上一个信息窗是描写的农村学生来到了火车站,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本信息窗描写农村学生来到联谊学校进行参观。图中的背景是漂亮的学校楼房,与现实生活中城市学校的面貌相吻合,另外图中选取了具有典型城市学校特色的微机室与图书室作为背景。图中的情节以上述三个背景来展开,既隆重的欢迎仪式,参观微机室,参观图书室。

  2、情景图中的信息。每一幅画呈现一、二个数学信息:

  操场--一千五百多人;

  微机室--电脑六千零五十元;

  图书室--大约有一万册图书,有一千二百五十六本杂志。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红点,1个绿点,共3个例题。

  第一个红点:一万是多少?认识计数单位“万”。

  第二个红点:怎样写一千二百五十六呢?学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绿点:你会写一千五百、三千零五十和六千零五吗?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数感的培养是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2)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建立“万”的意义表象是教学的重要策略。

  (3)情景图隐含的情感的提炼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4)课前调查与实践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可以让学生收集、调查生活中事件与事物数量的信息,特别是用“万”作单位的大数,以便上课时进行展示。

  (5)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读数的知识体系同样也是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本信息窗学完之后,学生实现了数的认识的第四次飞跃--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万以内,有必要进行数的认识的梳理,如读写数的法则、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等。通过对新学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建立起稳定的认知结构体系。

  (6)借助于计数器,通过对计数器上的数的读、写,从而抽象读写万以内数的读写规则,抽象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重要策略。因为对于学生来讲,大数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通过计数器的演示,可以把这些数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学生在思维时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模型。

  (三)信息窗3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

  前两个信息窗描写的是农村学生来到城市进行参观的景象,按照事情发展的规律,城市学生就应该去农村进行回访,本信息窗描写的就是城市学生乘车来到农村,参观果园、养殖场和彩蛋场的情景。

  2、情景图中的信息。

  每一幅画呈现一个数学信息:

  果园--苹果树有950棵,梨树有1200棵;

  养殖场--鹌鹑有895只,鸽子有806只;

  彩蛋加工厂--动物彩蛋有530个,脸谱彩蛋有495个。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红点,共2个例题。

  第一个红点:哪种果树多?学习数位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第二个红点:鹌鹑与鸽子谁多?学习数位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认识近似数。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建立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模型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可以从数位的多少来判断,也可以借助于一个标准数来比较,还可以从数的组成方面来比较,这些都是大小比较的方法,既大小比较的思考模型,一旦这个模型建立了之后,学生就会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认知体系是教学的重要策略。10以内数的认识中学生学会了使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学会了进行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就知识体系来看,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与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不论是思考方法还是比较方法都是相同的,学生完全可以把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迁移过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把新学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体系之中去。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具有的知识基础与方法经验,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因为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保障。

  (3)计数器的使用是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的重要保障。对于部分思考能力差的学生来讲,尽管教师能够把道理讲得清楚明了,但总不能使这部分学生满意,如895与806的大小比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在计数器上完成806到895的拨珠累加,就把抽象的说理变成了学生看得见的动作,这样的训练对于后进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在此基础上进行大小比较的理性分析,就把抽象的东西变成了具有形象思维支持的表象。

  (4)情景图隐含的情感的提炼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故事是情感提炼的好方法。

  (5)例题教学的程序:猜想--验证--反思--升华。

  以例一为例:

  猜想--引导学生把“哪种果树多”这一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并用数学算式进行抽象。相信学生能够运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初步解决问题。

  验证--对最初猜想的准确性进行探究,既让学生说明为什么1200大于950。引导学生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活动。可以预想到的验证途径有三种:既可以从数位的多少来判断,也可以借助于一个标准数来比较,还可以从数的组成方面来比较。

  反思与升华--对于学生可能想到的三种探究途径都可以利用计数器这个工具来帮助。这个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从数学的高度加以抽象,也既从数位的多少来进行判断。当然,作为解决问题(算法)多样化的要求,作为学生个体思维个性化的需要,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其它的方法来思考,但作为思维简洁化的要求,通过数位的多少来判断数的大小是技能形成以后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6)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先解决问题,再抽象概括。

  (四)信息窗4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

  上一个信息窗描写城市学生去农村进行回访,乘车来到农村,参观果园、养殖场和彩蛋场的情景。作为探究农村变化的需要,还应该去学校近看一看。本信息窗描写的就是城市学生到农村新建的学校、菜地、苗圃参观,体验生活的情景。

  2、情景图中的信息。

  特点:以隐性的方式呈现各类信息。

  学校--做操的同学有6行,每行16人;

  大白菜--有8畦大白菜,每畦中大白菜的数量为:每行6棵,有6行;

  树苗--有8行树苗,每行有7棵。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1个绿点,共2个例题。

  红点:大约有多少学生在做操?学习通过估一部分来推想全体的估计方法。

  绿点:大约有多少棵大白菜?学习借助一个标准数来估计的方法。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建议第四个信息窗与第五个信息窗进行调换。

  (2)建立估计方法的思维模型是教学的重点。面对一个新的生活情景,估计情景中数量的多少,一般来说有三种方法:一是借助一个标准数来估(如绿点问题及自主练习中的第二题),二是估一部分来推想全体(如红点问题),三是用估算的方法(如情景中的“有多少棵树苗”)。由于生活情景变化的多样性,不同的情景总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估计策略,这个策略的选择就是估计方法的思维模型。

  (3)运用综合法进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策略。如上所述,建立估计方法的思维模型是教学的重点。那么这个重点内容的掌握如果仅仅依靠教材中的一个例题是不能实现这个目标的,因而要通过对多个例子进行分析,找到解决同样情景估计的方法,这就是综合法。

  (4)及时补充例子同样是教学的重要策略。要在例题教学的基础上,及时补充与例题类似的情景,并通过对几个情景解决问题(既估计方法)的对比分析,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也既思维模型。

  (5)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在现阶段,学生的知识基础有两个:一是百以内数的认识,二是乘法口诀。如果教学超出了这个范围,必然会使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既教学不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不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

  (6)例题教学的注意事项:

  红点:估计与猜想--方法与模型--抽象与升华。

  估计与猜想--当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以后,让学生估计一下做操的学生有多少人。这个阶段要把握的目标是:不要求学生精确估计,学生可以是漫无边际地去估,目的是能够引出探究估计方法的必要性。

  方法与模型--一是认真分析情景,既对情景中的数量信息进行抽象,如每行有多少人,共有几行,这是学生可能首先要想到的问题,我们不妨就让学生来完成数一数情景中数量的活动。二是列式,当学生面对16×6这个不能解决的算式时,探究其估计方法的必要性就会应运而生。三是情景图的表象,教师引导学生想到可以用16×6的点子图把情景表示出来。四是引导学生想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先把一部分估计出来,再算全体是多少,可以引导学生想到把点子图分为两个部分,通过对其中一部分的估计来推想全体。

  抽象与升华--首先补充类似的情景例子,解决每一个情景中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既引导学生总结出“先把一部分估计出来,再把总数估计出来”。

  绿点:认真分析情景我们不难发现,如果要求8畦大白菜的数量,可以用6×6×8=288棵。如果用估算的方法来求,计算的第二步36×8要用40×8显然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所以此情景必须要进行改变,变成可以用100以内的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变成“有3畦大白菜,每畦有4行,每行有8棵”这样的情景。

  教学时可以借鉴上述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首先在黑板上用点子图把每畦大白菜的数量模型表示出来,引导学生想到:用乘法不能计算的时候用加法的估算方法加以抽象:30+30+30。在补充有关例题前提下进行估算方法的梳理:先估算一部分,然后再算出全体是多少。

  引申:大约有多少棵树苗?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时,可以用下述的语言进行描述: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进行估计,既运用以前的学过的方法,用乘法口诀进行估算。

  (7)自主练习:

  第一题:题目必须要改变。变成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或用乘法口诀能够估算的问题情景。

  第二题:是借助一个标准进行估计。在目前学生水平上,此题是一个较好的题目。

  第三题:题目是估一部分来推想全体。在计算方法上不妨引导学生想到:2个百+2个百等于4个百,就是400,大约还能放400盆花。

  第五题:解决方法有两种:一是估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3×10和17×9,这是学生首先可能想到的方法。当这种方法不能求得问题结果的时候,引导学生想到第二种方法,既先估一部分,再估计全体是多少。

  (五)信息窗5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

  本信息窗作为单元的结束部分,照应了前面几个信息窗中的情景,以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分别回忆的形式呈现情景,与现实生活相吻合。作为“手拉手”建立友谊与情感的这样一个大的集体活动,有许多可以回忆的事情,有些事情可能是终生难忘的。在单元学习的结束,呈现这样一个情景,确实能够起到激发儿童学习欲望作用,同时也便于从情景中发现数学信息,激发儿童探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性。

  2、情景图中的信息。

  特点: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信息。

  候车厅:第一候车厅有1200人,第二候车厅有800人;

  牧场:白羊有50只,黑羊有120只;

  城市运动会:老年组有500人,中年组有1400人,青年组有20xx人;

  鱼塘:鲤鱼有300尾,鲢鱼有400尾。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红点,1个绿点,共3个例题。

  红点一:一共放养了多少尾鱼?学习整百数的加法。

  红点二:鲤鱼比鲢鱼少多少尾?学习整百数的减法。

  绿点:第一候车厅比第二候车厅多多少人?学习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对“手拉手”活动的美好回忆是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第一个信息窗回忆过来,回忆在“手拉手”活动中都是到过什么地方,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情。在对几个情景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本人就是情景中的一员,让学生的情感确实能够投入到情景中去。为了能够使教学更加精彩,教师要事先写好数学故事,在引导学生描述的基础上用故事作为此环节的结束。

  (2)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及方法要作充分估计。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这是学生学习本信息窗的知识基础。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同样也是学习本信息窗可以利用的教学因素。

  (3)学生学习的难点分析: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习的一些新的东西,抽象出数学上的认识,一般来说就是难点。本信息窗的难点是使学生理解整百数加减法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的算理。清楚了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找到教学活动的最佳途径。

  (4)计数器是帮助学生建立此类问题表象与理解计算算理的好工具。

  (5)例题教学的注意事项:

  红点一:猜想--验证--反思--升华。

  猜想--提出问题后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既让学生把300+400的得数猜想出来。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相信学生是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的。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能够引导学生大胆地把他们自己猜想的得数说出来,不要求学生能够把算理表述清楚。

  验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于计数器的帮助,探究300+400的得数是不是得700。也就是说,利用手中的工具,把以上猜想出来的结果用学生能够看得见、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验证,对以上猜想的结果确信无疑。

  反思与升华--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300+400得700,既从数学的高度对计算的算理进行抽象与升华。既“3个百加4个百是7个百,7个百是700”。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要把这个算理用语言表述清楚明了。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3

  课题:

  拨一拨-读、写万以内的数,处理课本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

  学具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五个学生分别戴着头盔(头盔上写着计数单位)入场,一个小朋友说,我们五个是亲兄弟,谁能帮助我们排排队?让学生到上面排一排并说一说自己排列的理由。(指导学生按数位顺序表排列)

  2、个位上出现数字8、十位上出现数字9、百位上出现数字1,并按照数位顺序排成一行,一生说:我们三人站在一起,就是一个大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读出这个数吗?学生试着读一读。

  3、老师:你能接着读出五个数吗?学生试着读一读。(重点让学生说读到199时,自己是怎么想的。)

  4、揭示课题:刚才我们学会了读大数,这些大数应该怎样写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读写大数。板书课题:读写万以内的数

  二、自主学习新知。

  (一)一个一个数数。

  1、老师读数:二百九十八,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借助计数器读一读。

  2、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百零二,并把它写出来。

  学生先借助计数器独立完成,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一个小组汇报,可以在计数器上边拨数,边读数,并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其余小组进行质疑。

  重点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读数、写数的,对于数的中间、末尾有0的数又是怎样读写的。

  4、老师小结:读数时,数的中间有一个0,要读出来,数的末尾的.0不读。

  写数时,数的中间和末尾有几个0,都要写出来。

  (二)一百一百地数数。

  1、老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八百,学生试着读一读。

  2、一百一百地数,边拨边数,数到四千一百。(学生先自己拨一拨,数一数,再同位之间一人拨珠,一人读数)

  3、班内汇报交流。

  一人拨珠,分别拨出三千八百、三千九百、四千、四千一百,指定学生读出来。

  4、写数。

  老师拨出上面的几个数,学生独立写出来,反馈时让学生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写。

  5、老师小结:读数时,数末尾的0一个也不读,写数时,哪一位的末尾一个数也没有就对着那一位写0。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千以内的数的读、写,提高对千以内的数的.理解能力。

  2、在实际情境中,能熟练的利用千以内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身边的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千以内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提高对千以内数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

  四、练习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5

  教案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第三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抽象概念理解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学生已有的对“个、十、百、千”四个数位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从具体的形到抽象的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1.数形结合,层层递进,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从情境图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的应用,接着让学生以正方体木块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再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最后引导学生整理并制作数位顺序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探索数位顺序表的应用价值。

  2.由直观到抽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通过数星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数数,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正方体木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计数器 数位顺序表

  学生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体会“大数”。

  (1)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看,这是我们的校园,请你们来读一读校园里的这些数吧。

  (2)学生尝试读数。

  (3)引导学生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图,并读数: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比千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一)教学例5。

  1.复习数数的方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学过哪些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学生集体汇报已经学过的数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数正方体木块。

  (1)引导学生先观察例5中的正方体木块,然后数一数。

  (2)学生集体交流数数的方法。

  (先十个十个地数出一百,再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正好是一个大正方体木块,然后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师生归纳: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板书)

  3.在计数器上从一千拨到一万。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数位。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拨一拨,并思考:当拨到九千时,再增加一千是多少?又该怎样拨珠呢?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同时引导学生边拨边数,使学生明确:9个一千再加1个一千是一万,我们拨到九千后,再拨一千,应该把9去掉,并向前一位进1。

  (4)小结:计数单位“千”的前面是“万”,万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4.整理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借助计数器想一想这些数位的排列顺序。

  (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组织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制作的数位顺序表,并说一说制作数位顺序表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数位顺序表要从右往左,从低位到高位依次排列)

  (5)指导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568和302,并读出这两个数。

  (6)小组讨论数位顺序表对写数、读数有哪些帮助。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5、例6 P82—84页。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主要内容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内容包括:例5(数数、认识“万”及数位顺序表)和例6(数数,数的组成)。

  对于整数的认识,教材是分4个阶段编排的。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本学期将认数范围由100以内扩展到万以内,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三个阶段;在四年级上学期,认数范围由万以内扩展到亿以上,学生学习大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主要内容。因为这一阶段的认数,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的表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数位、各个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值等,学生也将认识从“一”到“万”的计数单位,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数级。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它不仅是认识更大自然数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数感非常重要的素材。

  为此,教材的编者非常重视本课时的内容编排。在内容上,本课时继续突出了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使学生能在用计数单位计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从而使认数知识逐步积累。同时,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形式已经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但在抽象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借助大量的形象感受,因此,教材充分借助了直观图、带数位的计数器等,让学生借助形象感受时适当地进行抽象,让学生切实打好基础。

  (二)教材编写特点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新教材在本单元的编排上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1、注重让学生经历运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数(shù)来源于数(shǔ)。因此,学生认数离不开数数的过程。教材在编排上,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如,例5就是让学生借助前面例1学过的计数单位“千”数数,既认识了计数单位“万”,又体会“十进制”。紧接着的“做一做”,学生在已有数数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计数器边拨珠边数数,让学生分别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再次感受十进关系。

  2、注重借助多种模型,由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离不开直观的模型。“形”作为学生学习的载体,能将抽象的数形象化,可以较好的沟通数的意义、数感的培养。为此,本课时教材提供了小方块、带数位的计数器、星星图、明信片等模型,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掌握数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

  3、注重数感的培养。

  课改以来,从《标准(实验稿)》到《标准(20xx)》,从教材到教学,都非常注重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本课时专门安排了例6、第84页“做一做”第一题这样的例题和练习来体现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到相应的数到底有多少,并使学生通过交流从多角度去理解数,进而强化了直观感知的数和抽象数之间的联系,落实了数感的.培养。

  4、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加强数与生活的联系。

  从数量抽象到数,离不开直观的现实情境。在编排时,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更大的数的引入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的意义。例如教材第82页的情境图、例6的星星图、第84页的明信片都蕴含了丰富的数字信息和数学问题。既是学生体会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又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进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建立计数单位“万”的概念,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接近整千、整万“拐弯处”的数数。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100以内各数的认识,在本单元前4个例题中已经认识了1000以内各数,对“十进制”、“数值制”有了一定的理解,对计数单位、读数、写数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课时的学习打好了重要基础。

  由于本时期的学生,思维形式已经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直观图、计数器等模型,让学生借助形象感受时适当地进行抽象,从而切实地打好基础。

  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与错误分析,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认识计数单位“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2)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实际进行估数,发展数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复习引入

  二、贴近生活,建立数感

  三、回顾整理,巩固练习

  四、提供空间,总结延伸

  五、课后练习,灵活运用

  五、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习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万以内数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素材,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我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万以内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顺序”,我结合计数器的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上一千,当数到九千时,要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该怎么拨?”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百位有10个珠时,10个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个珠,要向千位进1,依次类推数到九千时,学生就自然知道怎样拨珠。这样通过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

  二、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以类比促迁移”的教学策略,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实现新知识的同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结合计数器从一百数到一千告诉学生可用一、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来数数,让学生弄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又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例题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这样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由此及彼地获得新知,既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万以内数的数数、组成”,我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数数活动。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一千一千地数”之后,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百、千、万为单位的数的感知和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六、案例研讨

  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的学习。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是本课着重研究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1、确定目标,注重双基的教学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双基”的要求,让学生能数清万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万”的概念并认识数为顺序表,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同时,注意情感、态度的培养,结合现实,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讨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性心,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空间,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本课如果再简单的交给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已不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了,因此,本节课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建立的数感上,让学生自己得出10个一千是一万。整个过程重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脑思考、开口数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只有教师放手让学生操作和探索,才能有学生的自主构建的可能,才能有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能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会有主动的体验。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方式。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着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会想到需要新的计数单位“万”。当学生的思维处于萌芽状态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这个过程自然渗透了“10个一千是一万”。通过拨一拨、说一说、数一数、填一填,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观察和交流。这一切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4、有效地运用了教学手段

  在教学以内数十进制关系时,学生在前面认识千以内的数时已经数过小方块,知道一个大正方体由一千个小方块组成,并知道千以内的数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这里老师又巧妙地利用课件展示一千一千地数小方块,然后又用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使得学生对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更加清晰。同时,老师借助“计数器”,把数数、写数、读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你还记得那些有关数的知识?能大声的说给同学们听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二、自主探究。

  1、认识计数单位“万”。

  (1)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问:这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继续拨,学生数2000、3000......9000,再拨一颗,问:现在是几个千?你知道这是多少吗?我们知道在一个数位上满了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把千位上的十颗珠换成万位上的一颗珠),这就要用到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万”,它所在的位置也就是“万位”。

  (2)问: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那几个数位?你能完成这个数位顺序表吗?(课件一)学生开书P17,独立填表,完成后汇报。问: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

  (3)感知“一万”。问:你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用过“万”这个计数单位吗?你们觉得万这个计数单位大不大呢?你知道“一万”究竟有多少吗?然我们来看看吧。

  A、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获得了女子10000米跑的冠军。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吗?(25圈)(课件二)

  B、我们学校有多少人?(1084)想象一下,一万人大约有多少?(10个我们学校这么多人。)(课件三)

  C、一张纸非常薄,10张纸叠起来大约厚1毫米。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厚呢?(1米)(课件四)

  D、如果每秒数一个数,连续不停的数,数到一万,大约需要多长时间?(3小时,就是同学们从上早自习起到第三节课下课那么长的时间。)(课件五)

  2、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1)认、读、写几千几百几十几

  教师一次在计数器上拨出2个千、3个百、6个十和5个一。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千位上的“2”读作“二千”,百上的“3读作”三百“,十位上的”6“读作”六十“,个位上的”5“读作”五“。)学生齐读一遍。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师讲解:千位上写2,百位上写3,十位上写6,个位上写5。)

  练习:师在每个数位上再添一个珠。问: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3个千、4个百、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试读写,一生汇报,一生板演。

  (2)认、读、写万以内中间有0的`数。

  A、去掉百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7个十、6个一)。

  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你能读出它是多少吗?(强调:百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读作”零“。)你能写出来吗?(一生板演)

  B、去掉十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6个一)。

  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应该怎样读?

  学生试读,指名汇报,强调: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

  练习:师写出6003,让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和读法。

  (3)独立练习P19”试一试“(强调:末尾的0不读)

  (4)问:想这样的万以内的数,你们在生活中遇见过吗?把你们收集到的数据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读一读。(请几生汇报)

  (5)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

  A、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作”几“;

  B、如果每一个数中间出现了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

  C、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6)小结万以内数的写法。

  A、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起;

  B、如果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用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P20~21”想想做做“第1—6题。

  2、P21~22”想想做做“第8—11题。

  3、发散练习:按要求写数。

  (1)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2)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3)4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4)1个万、6个千、4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5)写一个比3205小的四位数。

  (6)写一个比9080大的四位数。

  (7)写一个最接近10000的四位数。

  (8)写一个比7839小2000的数。

  (9)写一个比6045大5的数。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8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使大数的计算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的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书感。

  三、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

  四、教学难点

  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

  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

  3、如何读写末尾中间有零的数。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8课时进行教学

  (38)课题一: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67页图,68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千",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三位数的数法

  教学难点: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电视机电脑学具计数卡计数器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调整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9

  教学目标:

  认识计数单位“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解决策略:

  引导学生运用正方体学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理解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同学们,城市里的学生也要到农村参加手拉手活动了,今天就让我们随他们一起到学校里看看吧!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看图提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解决“一万是多少呢?”的问题好吗?

  二、摆学具认识一万是多少。

  师:你认为一万是多少,谁来说一说?

  生1:我们村有一万多人,一万就和我们村的.人数差不多。

  生2:一万就是10个一千。

  生3:一万就是100个百。

  生4:2个5000是一万,5个20xx也是一万。

  生5:1个4000和1个6000合起来是一万。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利用学具盒里的学具摆一摆数一数。

  学生动手拨计数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倾听并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上节课的知识的学习,本节课将知识进行迁移,充分感知什么是“一万”

  三、教学读数、写数及数的组成。

  师:刚才的问题大家解决得非常好,我们再来解决另外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怎样写一千二百五十六呢?)。

  教师统一教授后,学生自行进行讨论学习,巩固知识。

  师:请同学们联系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试着在老师发给你的练习纸上写出这个数,谁想在黑板上写一写?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师:大家觉得她写得怎么样?

  学生互相评价。利用学生互相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再想一想,1256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1256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1256大家会写了,一千五百和三千零五十、六千零五会不会写?(板书)如果不能直接写出,可以先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然后再写。大家试着在练习纸上写一写,谁来黑板上写?

  师:1500中的“1”“5”各表示多少呢?

  学生相互说,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桌相互说一说3050和6005的组成。

  学生回答

  学生说,教师倾听并指导。指定一对同桌汇报说。

  学生试拨,教师指导。

  让学生动起来,多动口动手。

  作业设计:17、18页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课后小结: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0

  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感受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重点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课前独立学习支架

  课前我先学

  请收集3个万以内的数(不小于一千)

  试着把你找到的数(写其中的一个)在下面的数位表中写出来

  万 千 百 十 个

  写作

  读作

  这个数的组成

  二、课堂合作学习。

  1、组内交流课前学习结果,初步沟通学习收获。

  2、组间汇报、互动质疑。

  汇报完后提出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读作:二千三百五十六

  写作:2356

  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形成结论和方法。

  4、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3)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1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方块。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方块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第一次数的活动,学生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小组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二次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这个数比1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2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3

  教学目标:学生会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连接两个万以内的数。

  能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能动脑解决问题。

  初步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会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连接两个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什么地方参观吗?(学生自由回答)我们的同学也到了几个地方去参观,我们去看看。

  二、新授课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看图说说自己看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他们到果树园参观,看到了950棵苹果数和1棵梨树。到动物园,看到了895只鹌鹑,806只鸽子。到彩蛋制作处,看到了530个动物彩蛋和495个脸谱彩蛋。)

  2、看图和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3、解决“哪种果树多”的问题。(解决四位数和三位数比较)

  (1)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比一比1和950的大小就知道了。)

  (2)怎样比较1和950的大小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3)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在计数器上拨出数来比较;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与一个中间数进行比较......)

  (4)比较2356与680的大小。

  4、解决“鹌鹑和鸽子谁多”的问题。解决相同数位的两个数的大小。

  (1)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就是比较895月806的大小)

  (2)怎样比较895和806的大小呢?(学生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先从高位比,高位数大这个数就大;与一个中间数进行比较;与一个大数进行比较......)

  (4)比较6390与6590的大小。

  三、练习

  比一比

  女孩:我摘了122个桃子。男孩:我摘了97个桃子。

  学生写数,然后独立完成比较。

  四、教师进行课堂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1>950895>860

  作业设计同步学习与探究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2、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3、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4、结合实际进行估数,发展数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建立计数单位“万”的概念,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千、整万“拐弯处”的数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质疑问难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四、组织练习,当堂检测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4

  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第四册p66-p70)

  教材解读: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且对万以内数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和万以上的数数打下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这节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设计理念: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认识,我把本节课的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数的策略感悟上,具体体现在:1、结合现实的素材理解或解释数的意义;2、估计问题的结果,并判断结果的合理性;3、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同时,力图体现: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掌握百、千、万之间的十进关系。(2)认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3)掌握数数的方法,能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按顺序数万以内的数。(4)初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解决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百、千、万之间的十进关系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学生练习纸(1000颗星星)、计数器。

  课堂实录:

  (一)现场收集数据,揭示课题。(比100大的数)

  1、师:你能向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班的学生人数吗?

  生:我们班有50个人。

  师:这50就是一个数,你对这个数还知道些什么?(师边说边板:50)

  生1:50由5个十组成。

  生2:5在十位上,0在个位上。(师板:个位、十位)

  2、师:你能不能根据我们班的人数,估计一下我们段6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生1:301个。

  生2:1000多。

  师:老师告诉你一个准确的数,我们二年级一共有308人。(板:308)

  师:那你知道我们学校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吗?

  生:(摇头)

  师:我们学校有1749人。

  3、师:这308、1749两个数都比100要大,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一百大的数。

  师随机板书:

  十个

  位位

  54

  308

  1749

  (二)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师(出示一张星星图):这是一张星星图,凭你的眼力估计一下图上有几颗星星?

  生1:200颗。

  生2:1000颗。

  师:这张图上具体有几颗星星呢?那就让我们来个数星星比赛吧!

  (师板课题:数星星)

  2、师:比赛前先听清要求,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老师说开始才能数,停下时就马上停下,心里记住你数了多少?如果你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用笔作些记号,时间为2分钟。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开始。

  生开始数星星。

  3、师:谁来告诉大家两分钟里你数了几颗星星?

  生1:96个颗。

  师:有没有比他数的多的?

  生2:1000颗。

  师:数了这么多,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数的,好吗?

  生2(在实物投影上介绍):一行有10个,10行就是100个,然后一百一百地数,这里有1000颗星星。

  师:一行有10个,你是怎样数的?

  生2:一个一个地数。

  师:大家明白他是怎样数的吗?

  生:明白。

  师生一起小结:先是一个一个地数,再十个十个地数,最后才一百一百地数。

  师:看来,在数数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数数方法。如果让你继续数,你会用什么方法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

  师:为什么?

  生:这样数比较方便。

  4、师:接下来我们就用一百一百地数这种方法继续数这张星星图,每到100的地方作一个标记。(师在实物投影上进行示范。)

  生在自己的星星图上数星星。

  师:这图上一共有几颗星星?

  生(齐说):1000颗。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可以吗?

  生(齐数):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六百、七百、八百、九百、一千。

  师:通过刚才的数,我们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老师把你们的这个发现写在黑板上。(师板:10个一百是一千。)

  生齐读:10个一百是一千。

  5、师:一张纸上有1000颗星星,那2张呢?(边说边贴)

  生:二千。

  师:3张呢?

  生:三千。

  师(连贴5张)现在是几千呢?

  生:八千。

  师:再贴一张呢?

  生:九千。

  师:再贴一张呢?

  生:一万。

  师:一千一千地数,数了几个一千是一万呀?

  生:10个。

  师:同样,老师把你们的这个发现写在黑板上。(师板:10个一千是一万。)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们自己的发现。

  生(齐读):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三)感受一千、一万的实际大小

  师(出示100张白纸):老师手里拿着的这一叠纸刚好100张,看好了,(再出示500张白纸)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几张白纸?

  生1:1000张。

  生2:500张。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2:用100张的那一叠去估计。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100张白纸来验证一下。(师在讲台上进行验证)

  师(再出示1000张白纸)那这一叠会有几张呢?

  生1:10000张。

  生2:不可能,我觉得应该是1000张。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生2:用500张的那一叠去量。

  师:老师帮你去量一量,可以吗?(用500张的白纸去验证)

  生3:还可以用100张的那一叠去验证。

  师:按生3说的去验证。

  师:现在你知道这叠纸有几张了吗?1000里面有几个500?1000里面有几个100?

  生:1000里面有2个500,1000里面有10个100。

  师:请你想象一下,1万张会有多厚?

  生在脑子里想1万张纸有多厚。

  (四)认识数的组成及数位顺序表

  1、师:假如我们一位小朋友就是一颗明亮的星星,那我们全校就有1749星星,你能从你手中的星星图上数出1749颗星星来吗?

  生:(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们手中的星星不够。

  师:那怎么办呢?

  生:同桌合作。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同桌合作数出1749颗星星。

  生同桌合作数1749颗星星。

  2、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和你同桌是怎样数的?

  生(同桌到投影上介绍):这一张是1000颗,再到另外一张找700颗,再找40颗,再找9颗。

  师:1749里面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生:有1个千、7个百、4个十、9个一。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749来吗?

  生(齐答):能。

  师:先拨哪一位?

  生:千位。

  师:谁来说,老师给你当助手。

  生(生说师拨):千位上拨1颗,百位上拨7颗,十位上拨4颗,个位上拨9颗。

  师(指着计数器):我们说1在千位上,7在百位上,4在十位上,9在个位上。(边说边板:百位、千位。)

  3、师:你觉得千位前面还有数位吗?

  生:有。

  师:什么位?

  生:万位。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10个一千是一万。

  师(板:万位)万位的前面呢?

  生:十万位。

  师:对,万位的前面还有许多的数位(板:……),在我们数学里,把这些数位整理成一张表就是数位顺序表,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第67页。

  生:(看书自学数位顺序表)

  (五)数数练习,巩固拓展。

  师:刚才我们通过数星星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些知识来数数比赛,怎样?

  1、第一关:(1)从196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203。

  (2)从996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3。

  2、第二关:从200数到830,看谁数得快。

  3、第三关:不出声,默数从1300开始接着往后数10个数,你数到几啦。

  (六)课堂总结、评价。

  【反思】

  一、创设情境,增大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空间。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生活与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理念,更应该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懈的共同追求。本课教学中,数星星活动贯穿全课,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使枯燥的数字学习化为生动活泼的数星星活动。

  二、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

  教师抛砖引玉:“看到50这个数,你想到了什么?”“你能创造出百位左边的数位吗?”“这是一张星星图,凭你的眼力估计一下图上有几颗星星?”“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互动的;交流是涌跃的,成功的;学习是快乐的,激动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他们发现“数”的知识是有序的、活跃的;研究数的知识是有趣味的、有激情的;正如教师课堂内所说,学生“创造”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并理解了数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了探究层次的升华,自觉地建立了生动的数学模型。

  三、注重数感的培养

  培养数感,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理解数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等等是贯穿本单元学习目标之一。有理有据的猜测是培养数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参照信息,猜测本年段、本校学生人数,猜测一张星星图上的星星颗数,猜测一叠白纸的张数等,一系列的猜测活动,使“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因此,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极高。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把握住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并根据需要综合运用了有关的知识,估计出了相对合理的数据。然后,让学生感知与体验具体的数:想像10000张纸到底有多厚?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地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让我们做老师的概叹:千万不能小觑我们的学生!

  值得商榷的是:

  实践教学后,我在思考,“数感应该如何在各个课时教学中有序地逐步地渗透,它的度应该怎么掌握?如何来检测学生‘数感’形成的程度?”等问题,希望能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5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 准备练习。

  1、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309 420 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 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 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00这样的'较大数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学会认、读、写较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通过实际教学和反思,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写结合,正向迁移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数数,认识了个、十、百、千的数位名称、顺序,也知道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在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读写结合,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教材中的情境图给出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是怎么读的。这时老师因势利导提出:请你在计数器上拨出4589,说说是怎么拨的。

  学生回答后,师生一起总结出: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4就读四千,百位上是5就读五百,十位上是8就读八十,个位上是9就读九。接着,老师提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学生对照计数器理解了4589是由4个千、5个百、8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这时,抓住时机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这个数,指名学生板演,并说明:从高位写起,千位上写4,百位上写5,十位上写8,个位上写9。

  之后,及时安排巩固练习,如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学生把这个数的读法、写法写在纸上,写完后说说它的组成,同桌互相交流、订正。

  二、逐步抽象,突破难点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小立方体)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抽象出数这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

  例4给出一些小立方体,先让学生初步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教师再利用课件带着学生数小立方体验证估计数。先是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然后问学生,像4589这样大的数,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来数?(学生意识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教师用计数器演示,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先拨出一千,顺序数到九千时,问学生:九千后再添一个千是多少?怎么拨?学生有了满十进一的经验,就会类推出数到九千时,再加一千的拨珠方法。计数器的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加深对新计数单位万的认识,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起万位概念。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及其顺序,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最大的四位数是几?(9999)数中每个9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然后追问:如果这个数再加上1是几?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在计数器上拨珠,通过连续进位的操作,充分感受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复习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旧知的基础上,巩固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是由10个一千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据提示语作为读、写、计数器拨珠的综合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用问题说说我们学过的数位有哪些?你能按顺序给它们排一排吗?指导学生补充完成数位顺序表后,让学生在数位表上用自制数字卡片摆出老师或同学说的数,进行巩固练习。

  三、适当拓展,培养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0000这个数较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补充一些学习素材,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找大数,通过具体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如,用1万有多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实物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9-18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4-15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6-24

《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07-22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0-2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9-04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0-16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3-25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