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实用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简说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新春的勃勃生机让我们感到浓浓的春意扑面而来;“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形象地写出了教育事业的繁荣景象。这些对仗工整、语言优美的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适当了解一些对联和对子(对偶句子)的知识,不仅可以锻炼其遣词造句的能力,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本课借鉴了有关传统蒙书的结构和语言形式,把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不但引导学生识字,还蕴含着对对子的启蒙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对对子的知识不必过多讲解。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有主动积累对子的愿望。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呈现的方式:在学生借助拼音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中出现的本课生字留下,其余的字隐去。
2.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识的。
3.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先自主认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向老师或同伴请教,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汇报、交流。
4.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字音:“诚、实、招”读翘舌音,“赞”读平舌音。
5.通过拼字、贴词语等游戏巩固识字。
6.本课要求写的'字有五个是左右结构的,都应该写得左窄右宽。但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其中一些细微的差别:“短、对”二字,只是左边略微窄于右边;而“冷、淡、情”三个字,左边明显地窄于右边。教学中,可以把“冷、淡”二字结合起来进行两点水和三点水的比较。“热”字中间的一点不能丢掉,要提醒学生注意。
(二)朗读感悟
对子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语言形式,学生会很感兴趣。要充分利用学生喜读、爱记的特点,让他们反复朗读、吟咏、记诵,在读中感受对子的语言特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朗读对子要注意节奏感,韵脚要收得干脆,不要拖长。要读出词语的对应关系。
(三)实践活动
1.你还能说出几个对子吗?
2.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更多的对子。
3.找一找你的身边谁是这样的好孩子:勤劳,待人热情,诚实,虚心好学。说出他们的名字,如果能具体说说他们做的事情就更好了。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段一
巩固识字
1.拼字。
把合体字“骄、傲、诚”等每个字分成两部分,成为汉字部件。你能将这些部件拼成汉字吗?两名同学一组,看看哪一组拼得快。
2.“走迷宫”。
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迷宫。迷宫里有许多汉字,如果你能准确读出每个汉字,就能顺利走出迷宫。谁愿意玩这个游戏?选出部分学生参加这个游戏。教师点击鼠标一次,迷宫中就出现一个汉字,学生认读生字,直至走出迷宫。
3.看图贴词语。
出示有下列内容的图画:图一,两枝铅笔,一短一长;图二,两个小朋友,一个在热情地招待客人,另一个脸上表情很冷淡。词语卡片:长、短、热情、冷淡。学生看图,将词语卡片贴在相应图画的下面。
片段二
朗读感悟课文
1.教师范读本组教材的学习提示,学生整体感知本组教材内容。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练习自由读,要求:字音要读正确。
3.学生汇报朗读情况。
(1)指名朗读。对于学生读不准的地方教师要予以指正,并且鼓励学生加强练习。
(2)在小组内汇报朗读情况,读给同伴听。
(3)练习熟练朗读,要求读流利。
4.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5.读课文,练习背诵。
(1)指名朗读课文。分组朗读。全班齐读课文。
(2)练习背诵课文。
师生、生生合作对对子。学生自己独立对对子。
6.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在这篇课文里,你最喜欢哪些词语?请用铅笔画出来,再读一读这些词语。
(2)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
(3)你会读下面的句子吗?请试着读一读。
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指名读。练习背诵。
7.扩展活动。
谁还知道别的对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对话.
2、在对话中能够正确使用引号。
3、能够在生活中、故事中和看图想象对话。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对话,在对话中能够正确使用引号。
教学难点:能够在生活中、故事中和看图想象对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出示《狼和小羊》中的一组对话。
学生读句子,发现什么特点。(明白什么是对话)
2、对话与平时的句子有什么不同?(一般由两句话组成。有冒号和引号)
3、标点符号巩固练习。
小明说今天真热啊小红也说是啊都出汗了
4、能不能在《狼和小羊》中再找出一组对话,读听。
1、比比看,谁能在其他的课文中还能找到更多的对话?
2、同桌之间任选主题进行对话。
3、看图想象对话。
A、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查阅资料呢,你联系在平常读书中和同学们的对话,也来想象一下这几个小朋友会说些什么呢?
B、同桌之间互相商讨并练习。
C、学生汇报,同学品评。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离不开对话。我们不仅会运用了对话中的标点符号,还知道怎样对话,最关键的'一点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说的话,只有这样对话才能顺利进行。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
【课前预习】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1、字词
哀悼(dào ) 锲而不舍(qiè ) 勋章(xūn ) 锤炼( chuí)
阴霾(mái ) 孜孜不倦(zī ) 企求(q? ) 凝聚(níng )
战栗(lì ) 拓荒(tu ) 弥补( mí ) 不朽(xi? )
2、词语积累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建立(功绩)。
锤炼:磨练。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3、结构梳理:
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4、感情归纳:
(1)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5、主题概括:
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合作探究】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
答:人类探索本来就意味着冒险,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很有可能是灾难,但他们并没有害怕,而是义无反顾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者。
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答:此为例证明美国历史上就有 这样的传统,不怕失败,开拓进取,也为下文号召大家“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做好铺垫。
3、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理解这种“美国精神”的?
答: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绝不仅仅只属于美国精神,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学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情感目标: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
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
3、学习词语
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争先恐后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三、学习“救幼龟”
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
3、自由读第4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1)游人:紧张(2)向导:极不情愿
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5至8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书,批注。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五、小争辩。
1、学到此,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读
②这句放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多媒体出示)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正方:赞同反方:反对
六、启示。
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了这课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出示图片)
3、谁还知道这们的例子?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游人:紧张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
课时划分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雪景,质疑导入
1、配乐欣赏松坊溪雪景图,导入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3、带着你的疑问,让我们和作家一道去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松坊溪的雪景,让作家郭风印象深刻,他用非常优美的文字记录了那片雪景。让我们来读读他的作品,读了课文,松坊溪的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雪的?先写(下雪)时的景色,再写(雪止)时的景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开始欣赏美文吧。
3、课文哪些段写下雪时的景色?哪些段写雪后的景色?
三、研读课文,感悟景美
(一)研读“下雪了”一层。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雪中美景的段落,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最好能讲讲喜欢的原因,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感受。
2、朗读、交流。
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交流得也不错,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咱们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分别投影重点句子点拨:
(1)“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
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来读句子。抽读。学生相互评价,是否读出雪花的'美、雪的大。再全班读。
(2)“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岸。”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动感,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
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还会像什么呢?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看谁想得最美妙。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
(4)你们看,置身于这么美的雪景中,你们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下雪了……落在松坊溪上了”,读出欢快喜悦之感。
(二)研读雪后美景一层。
读书是做“学问”的,边学边问,边读边动脑。让我们来看看描写雪后景色的有关段落,把你喜欢的句子写一写、读一读、背一背,读出你的感受来,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来。
重点研读:
1、“我看见溪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发亮的白雪世界”是指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溪中映着雪白的世界,雪白的世界又在溪水旁,不禁使人想到“这样的山倒映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围绕着这样的山”的句子。这样美丽的画卷足以和桂林山水媲美。这不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吗?真是“画意在眼前,诗情在心中”啊!诗一般的文字怎么能让它只躺在书里呢?让我们美美地读读吧。配音乐朗读第9段(诗情画意,无限深情)。
2、水中还有小生灵呢,溪鱼又有什么特点?(多、美、活。)
小鱼儿们是那么漂亮,那么活泼。同学们,如果将你们自己想象成这一条条小鱼儿,那么你们在这么美丽的溪水里畅游,心情会是什么样的?你最想对你的家园松坊溪说什么?
3、为什么写雪后景色要写溪鱼呢?
这样描写使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蕴含着生机。鱼儿们使这原本恬静、雪白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了。鱼儿们,你们继续向前游吧,去饱览松坊溪周围无限的冬日风光吧。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呢?又能听到什么呢?请写下来好吗?
4、交流赏析。
5、同学们写得真棒,让老师身临其境了,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表达此刻的心情,这样吧,请允许老师用作者郭风的一首散文诗来表表心声吧。(师读散文诗)
四、积累拓展,读写迁移
1、这么美的雪景,这么生动的文字,让我们牢牢地记在心里吧!选择你最喜欢的句段读背。
2、教师配乐让学生有感情地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其他写雪景的诗文或作家郭风的作品,课后可办成小报。
板书设计
8 松坊溪雪景
下雪了:雪花 轻盈柔美
溪石 千姿百态
石桥 洁白如玉
雪止了:村庄 溪水 溪鱼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自主探究识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人们为什么感激这个小姑娘”。
3、理解并积累成语“筋疲力尽”“隐隐约约”,练习口头或书面造句。
教学重点:
感受小姑娘临危不惧、遇难不慌、能冷静、冷静、急中生智求生的乐观精神、不屈勇气。
教学难点:
懂得遇到困难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要勇敢的面对。
教学准备:
幻灯片,生字卡片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
师:《歌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1920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行驶在
海上的轮船倒霉与礁石相碰,海水迅速涌进船内,船沉了。许许多多的人在巨浪翻滚的海面上苦苦
挣扎,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不到10岁的小姑娘,她正大张着嘴,猜一猜,她在做什么?”
2、师:听到这,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同学质疑)在歌声后面加上“?”
3、过渡:是啊!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还敢唱歌?为什么要唱?这“歌声”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惑,去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假如有不会的词语可以问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检查生词
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清脆、激昂
倒霉、挣扎、筋疲力尽、绝望、聚拢、妇女
触礁、雾气笼罩、继续、突然、追寻、一根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力求突出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设计特色】
引入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入研读机制,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揭示课题,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谈谈猫。教师简介作者,让学生初步了解老舍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感受作者语言魅力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学生带着要求自学课文(拼读生字,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义,读通课文,想想课文意)。
2、流自学情况:课文写出了哪两种猫?多少只大猫,多少只小猫?是怎样大猫,又是怎样的小猫?随机形成板书:
(一只)(大)古怪
猫
(一群)(小)淘气
(在初读交流时,引出表现文章主线的板书,并借助这主线,为下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提供依据。)
三、
理解结构,概括段意。
抓住“大猫古怪”“小猫淘气”这条主线,引导学生研究:
①课文的分段;②段意的概括;③主要内容的归纳。
(以一条主线所发挥的三大作用,使初读者训练机理清晰、环环相扣,提高了读书效率。)
四、专题研究,理解课文。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合作形成“研读专题”,即怎样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任选你觉得最生动的一处讲析给大家听。
1、教师先指导一处以作示范,让学生明白应当怎样讲析。
2、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教师巡视指导,掌握自主研读情况。
3、小组或同桌合作,最后组织课堂交流;教师随机作点拨、深化和评价。
(教师重点指导一处范例以后,要着重引导学生自读。可以让学生“划”自己最喜欢、感受最深或最能体现作者对猫的喜爱这情的句子,‘圈’出这一句话中最能体现猫的可爱、作者爱猫的关键词,“研读”领悟这些关键词的特别含义,“赏读”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然后,把这个自读过程具体说出来参加交流。这样保证了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研读课文,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把反复诵读课文与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摆脱了以繁琐提问作情节分析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开拓了阅读教学的新天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他们可以挑自己最有感触的地方说。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性和自豪感,真正发挥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评点】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对读物按其不同个性、经历重新建构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研究性。本案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以一课一问(一个研读专题)取代了传统的情节分析、烦琐提问这一难以突破的课堂模式,把课堂时空真正还给了学生,以充分展示生命活力。(周一贯评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14
语文教案(经典)08-31
语文教案07-25
语文树教案12-16
小学语文教案01-02
(精华)语文教案09-23
实用的语文教案07-21
(合集)语文教案11-14
在柏林语文教案05-06
【必备】语文教案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