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纲要》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强调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让幼儿感受到大环境中的美,引导幼儿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进行制作或开展其他活动。根据《纲要》精神,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主动学习,用儿童的各种语言表示对叶子的喜爱,增加对叶子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表现他们的创意和审美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并通过组合构成各种画面,并能用拓印、压印、拼贴等方法制作叶子画。
2、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活动准备: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叶子。
制作材料:白纸、颜料、铅笔、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氛围,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秋天到了,你发现树上的叶子有什么样的变化吗?(请幼儿说说、唱唱、表演一下树叶飘落的情景)
2、引导幼儿观察树叶,进行合理想象。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并说一说它像什么。(幼儿自己寻找、想象)
例如:“这片银杏叶像什么?”
3、幼儿制作叶子画。(老师观察幼儿选用的树叶与表现的事物是否相符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合理构图,表现事物特征。)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自评。(倾听幼儿介绍,提出恰当意见。)
美术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2.技能: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3.情感: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用美术特有的方式来宣传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
难点: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创作一幅个性化的招贴画。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水的资料、带齐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并整理与教材有关的水的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小组作业展板,绘画材料及工具。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播放流水声,静静地听。设问: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2)引出课题。
2.观察感受。
(1)水不仅具有流动的美感,还有变化的美感——播放课件: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水的图片,描绘水的画面。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水的动态美与静态美,水色的无穷变化,水形状的变化多端,水纹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2)请学生分别用语言文字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下对水的不同感受。
3.欣赏讨论、启发思维。
(1)我们的艺术大师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了对水的感受,出示齐白石、凡高
的作品:欣赏并讨论他们是怎样来表现水的?
(2)也有好多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现水——用线、色、剪贴等等。
设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这些画面与生活中完全一样吗?它们为什么要这样来表现?你最想表现的是怎样的水?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把你的想法跟同学讲一讲。
4.表现与创新。
布置作业
(1)作业内容:表现你心中的水的形态。
(2)作业要求:
①可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一副表现水的作品。
②表现手法可不拘一格,不受所欣赏的方法的`限制。
③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创新意识。
5.展示与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一招贴画:
(1)说说这幅画中画了什么?猜猜它想表达什么?
(2)分析是利用什么创作手段来表达意思的,有什么特点?(写实加点夸张,画面简洁明了)
(3)讨论得出:这是在表达水没了,严重到水龙头都裂了,向我们宣传要节约用
水,引出——这是一张招贴画。
2.欣赏分析。
观察讨论:招贴画还具有什么特点?
引导了解:
(1)主要构成:标题、画面、可有文字辅助说明
(2)创作手段:利用联想、拟人、夸张等手法通过写实的、装饰的、抽象的、漫画的形式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主要特点:构图单纯、主题鲜明。
3.联系生活实际,获取创作素材。
(1)说说水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浪费水的现象
(2)小组交流:生活中 污染水的现象 ( 通过收集的材料利用事实和图片加以说明缺乏水的结果)
(3)教师运用课件展示图片小结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宣传发动大家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
4.展开联想,实践创作。
(1)欣赏范作及同龄人的作品,说说他们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学习并启发思维。
(2)选取素材,思考如何加工处理。
(3)展开联想,进行创作。(要求构思新颖、有创意)
5.大胆宣传,展示评价。
(1)把学生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在展板上,组成几块展板,引导找出给你最有震撼力的展板或个别画作,选出创意之星,并说说它的宣传效果。
(2)由创意之星解说创作感言。
6.引申拓展,感悟升华。
组织一次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
美术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中树木的多样性。
2、初步感受点线面的过程,着重体验线的疏密节奏。
3、以多元的创作方式,增强趣味感,初步掌握点线面三种技法。
活动过程:
1、欣赏树的图片或者到户外仔细观察树干的形状和姿态。
2、介绍写生的方法:用单眼和铅笔大致测量树木的高度和比例,席地而坐,将纸垫在本子上进行绘画。如果画错了,不用擦掉想办法修补。
3、幼儿进行创作,仔细观察树枝的姿态。
4、互相评价,孩子针对各自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商量过程中的态度以及作品的效果进行评价。
这是秋溢峰影主题活动中我班的一节个性化活动,在引导幼儿观察树木的纹理、形态的基础上尝试运用线条进行构图。线条可以比色彩、明暗、形状更容易让孩子把握对象的形象,所以教会孩子很好的运用线条画画很有必要。
案例:宣敏学小朋友迟迟不敢动笔,怕画错了没有橡皮擦擦,皱着眉头攥着笔一脸无奈的样子。
今天我选择用勾线笔进行绘画,不能用橡皮擦,很多小朋友很害怕画错所以迟迟不敢动笔,这个时侯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去画,并且对孩子说如果画错了或者画坏了,不要马上把线条擦掉,想一想,看看错在什么地方,是画长了还是短了,是画直了还是弯了。孩子发现问题以后,再在原来的线条上改画合适的线条,这样有利于以原坐标去画新的线条。
案例:胆小的李远哲观察到了一棵石榴树,树上有很多枝干,也长了好多果子。只见李远哲用一小段一小段的短线条进行连接,最终出现了一棵歪歪扭扭的树。
当孩子学习用线条作画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用短的线条,这样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这时候鼓励孩子大胆地画长线,别怕画不好,再尝试画第三条第四条。这样反复几次下来,李远哲画线条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针对孩子在空白处画错的线条和点,我建议孩子适当发挥想象,把这一处败笔转化为"神来之笔",徐广辉的树下背其他小朋友画了一道难看的短线,他哭着跑来告诉我:"老师!我的画背弄坏了怎么办啊!!"我看了一下,对他说:"其实这根线条在这里真像一片叶子的叶柄,我们来把它添成一片叶子吧!"于是这根难看的恶作剧线条就成了作品上一个灵动的亮点。
这是我们班小朋友第一次尝试户外写生,他们充满了新鲜感,画的也很认真,观察的很仔细,连树干上小小的洞洞都丝毫不差的描绘下来。希望在下一次绘画的时候孩子们能够尝试更多的线条形式,比如煤气管道、自行车、摩托车。
美术教学设计4
课题:万花筒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三年级上第二课教学参考资料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美术教学设计5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得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二、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三、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四、课后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美术教学设计6
本课教材就是以“小花饰”为课业,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小花饰这种装饰形式的多种用途,自己能够尝试做有用途的小花饰,并能够说出各种小花饰的特点。在这个过程种,学习制作小花饰的方法,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B.在展示小花饰、讨论其特点的过程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2)隐性内容与目标:A.在说小花饰用途、学做小花饰、分析小花饰特点的活动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用语言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小花饰的制作方法。(2)难点: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范作、剪刀、胶水、腊光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两份范作,观察这些小花饰是如何制作的?
2、让学生了解把彩纸当颜料,剪刀当笔,剪剪贴贴,也能做美丽的小花饰。
3、揭示课题:小花饰
二、发散思维,创设形象。
1、试着剪出自己想象的花。
2、多媒体演示花的构造和剪贴顺序。
(1)花瓣、花蕊、花叶的形状。
(2)先剪出花的'外形,然后剪贴花蕊,最后添加花瓣和花叶。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制作过程:折——起稿——剪外形——加装饰。
2、强调色彩搭配。
3、互相交流:鼓励学生创造出不同形象的花饰。
四、作业讲评,欣赏小结。
1、评选教室里最漂亮的小花饰。
2、花可以美化居室,渗透爱护花草树木、注意环境保护的教育。
第二课时
一、讲评上节课作业。
二、集体制作练习。
1、全班分成若干组,教师给每组发一张大白纸。
2、教师引导:我们每人都有一个美丽的小花饰,我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花篮或者一个大花园,好吗?
3、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活动。
(1)、拼摆练习,注意花饰的前后关系。
(2)、画面组合,设计创作。
(3)、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摆出各种姿态的花朵,注意贴的先后顺序。
(4)、贴好整体外形后,再粘贴相关的装饰物。
三、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创设情景展示作品,进行评选:整个画面的构图、色彩、前后关系等。
2、完成的作业可直接用于教室、墙报等的美化工作,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后记
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不同质感和色彩、不同材质的材料都应用了起来。缺点是有的学生选择材料太多,作品繁杂却不美观。
美术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同学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和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协助同学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山此让同学体验明度渐变可发生的纵深感和节奏美。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2.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 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发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同学色彩表示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学习色彩明度渐变的知识。
2.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 练习、观察
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工具?同学们喜欢用颜料作画吗?
老师现在要考考同学们,看大家是否忘记了色彩的调制方法。
请从颜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种颜色(除黑白灰),挤一些在调色盘里,然后把白色颜料拿在手里,多次与这种颜色调,每次加一点白色,用毛笔调匀,再依次练习,仔细看色彩用什么变化。(同桌两人一起调色练习,仔细观察色彩的变化)与平时调出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全部交流)
这种色彩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板书课题)
二. 介绍知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发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发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假如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调是指一个色彩结构的明暗和其明度对比关系的特征。整体的色彩是暗的,还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成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
依照孟谢尔色寺的明度色阶表,将色彩的明度划成十个等级,即存在10种
明暗基调。即:低长调、低中凋、低短调、中长调、中间中调、中短调、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全长调。
在高调中(亮色调):为了防止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强色相的对比节奏,这样可以增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
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现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
三. 欣赏
假如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做为表示手法的作品。
1. 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2. 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3. 欣赏优秀同学作品
四. 交流
欣赏了这些优秀的渐变画,你知道加入什么色彩调配才干调出明度渐变的效果?
师总结:只要逐渐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形成渐变,成为有序排列的明度渐变图案。
五. 创作
1. 老师示范:
教师用蓝色加白色、红色加黑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同学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局部同学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
2. 同学练习:
要求:1. 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
2. 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
六. 评价
同学优秀作业展示
1. 评出“最佳效果奖”。
2. 你能用自身的作品来说说明度渐变的特点吗?
3. 你的作品哪一局部表示得最好,哪一局部有待改善?
七. 延伸
寻找色彩的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六、教后记:
美术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
2、学生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回忆
1、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如:服装、日用品、食品等。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对肌理的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发展
1、教师出示不同肌理效果的图片。
(平面压印、磨印、拼贴等)
2、学生在欣赏和触摸的过程中了解肌理效果的制作方法。
3、启发学生。
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在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
三、创作指导
1、鼓励学生,用颜料拓印,用彩色铅笔、蜡笔磨印或选择自己的方法,选择一些物体把它们的肌理表现出来。
2、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自评、互评。
4、展示作品,制作展示墙,选出优秀作品。
四、总结
课后可以尝试出用剪、贴、添画的方法完成更有意思的画面。
美术教学设计9
随着21世纪我国中学美术教育探索的日益深入,传统的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的美术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当中学美术教师面对诸多要求而尝试新教学方式时,如何转变传统思维方式,进而找到设计教学的合理突破口,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是我们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下面,我从初中美术七年级上《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入手,就自己在该课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一谈我对美术教学设计原则的认识。
一、《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上的学习内容,课程目标要求利用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将造型技法与色彩技法运用到面具的制作当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和创作的关系,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捕捉和发现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
1.发现材料、认识材料、运用材料;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四)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演示;板书辅助教学;大量图片及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照片(自拍)及实物展示品;音乐素材若干等。
(五)教学设计过程
1.导入:
(1)师:我现在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答:面具)
(2)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做的么?(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以兴趣做先导,运用提问法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材料的发现与利用
师:再来看一些面具,能看出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么?(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在欣赏中,同学们发现面具的制作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开阔视野、了解有关面具的更多信息、拓宽创作思路。
3.面具的造型(板书)
(1)师:戴着面具表演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呢?你愿不愿跟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面具呢?(这时候我就告诉他们要作面具首先要了解人物特征:设计典型的面具形象。)
(2)欣赏影片《马兰花》(看完后,同学们分组讨论剧中人物,了解人物性格、特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造型更适合这个人物,比如说小兰,美丽善良,造型上是圆形的?尖形的?还是方形的?)
设计意图:了解剧情,让同学们脑海有很多的人物造型。
3.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板书)
(1)设计造型
引发学生思考: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选择材料
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时候以青铜、玉、陶为主,现代面具多用木头,还有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材料不同, 装饰方法也不同。根据材质可雕刻,可绘画,也可用纸浮雕的方法制作。
(3)设计色彩
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面具色彩丰富,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下面我们欣赏一些典型的藏面具吧,让我们测试,看看你对色彩与人物的特点把握如何!
(4)动手制作
制作方法:选、剪、折、弯、叠、挖、扣、贴、粘等等很多的手段。
制作过程:①确定主题;②画出草图;③选材制作;④加工装饰。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了解制作过程,设计出富有个性的面具,体现出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4.体验、展示、交流
(1)每组同学依次上台表演本组节目
(2)师: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或者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节目的表演活动,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性格,展示所制作的面具。表演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感受面具表演带来的乐趣。从活动中了解了他人,了解自己。
5.课堂小结
(1)我们所做的面具是对环境的保护—废物利用;
(2)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的感受,并且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
(3)欢歌劲舞、交流情感。
(六)教学评价: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表述出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正确的引导。
对教学设计原则的反思
第一,应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例如可以采用电影,录像 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第二,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蒋梦麟在谈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时曾说:“教育当因个人之特性而发展之。且进而至其极”。而传统的美术教育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因此,美术教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
第三,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过去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性和教材的局限性等因素,美术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要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应该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真善美的人格。
第四,应该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传统教学可以说是教师的事,新课程教学则是双方的事,它更注重双方的互动和沟通。传统美术教学技能也强调语言的应用与提问技能,但在课堂上常常缺乏互动与回应。因此,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感悟、对美术的热爱。 第五,应该实现评价的多样化。要打破以绘画测试一统天下的评价格局,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绘画基础能力的测量,也要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另一方面,还要提倡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当然,各位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评价方法。
以上是我对美术教学的一些反思。总而言之,革新美术教学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探求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求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反思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例如我在上《校园的春天》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有关标志设计的资料,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并结合2008年中国奥运会,展开学生们的兴趣被大大激发。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 ,我总结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些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画飞鸟》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知识基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
3 我在上课的时候 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 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4在课堂上我 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
美术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1册人美版美术教材第9课的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勺子的结构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设计勺子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知道勺子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勺子的外形、大小、材质、装饰与用途的关系,设计一个实用、有趣的勺子。
2、隐性目标:通过勺子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美观实用的设计意识。培养学生乐于观察身边用品的习惯,体会设计活动为生活带来的方便,感受设计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勺子的外形、大小、材质、装饰与用途的.关系,进行联想,添加、装饰,从而进行简单设计。
教学难点:勺子设计的新颖、美观、实用,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具准备:勺子,课件,示范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猜谜导入
今天,老师请了一位好朋友来一起学习。它的头大尾巴长,平时少干活,吃饭它抢先。猜一猜它是谁?
三、探究新知
1、认识勺子结构及历史文化
师:大大的脑袋叫勺头,长长的尾巴叫勺柄。课件出示以兽骨为材料的勺子、青铜餐勺?师: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把捡来的兽骨当做勺子,后来随着人们生活的需要,勺子变得越来越漂亮,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2、探究实用性、美观性形状、大小、材料与用途:随着社会进步,工艺水平逐渐提高,勺子也变得更加实用、更加精致,形状也越来越多样化。
a、说一说这些勺子的名字(汤勺、餐勺、漏勺。)
b、找一找:你们能帮助勺子找到合适舀取的食物吗?并说说为什么?
出示一组图:一锅粥、一碗粥第二组图片:一碗热腾腾的粥、一碗凉粥小结:原来勺子的形状、大小、材料与它们的用途有着密切关系,要体现实用性。
3、观察书上的勺子细节设计,大家一起来讨论:
(1)勺把上为什么钻一个小窟窿?
(2)这个勺把为什么是木头的?
(3)勺把上为什么有花纹?
(4)勺子上为什么有许多小眼儿?
总结:小小的细节设计,不仅让勺子变得漂亮,而且方便我们使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板书:美观实用
3、找一找(出示书中图片)你们能帮助食物找到合适舀取的勺子吗?并说说为什么?小结:勺子的形状、大小、材料与它们的用途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体现实用性。
4、探究美观性
a、出示课件,比较哪一个更好看?小结:花纹和色彩让勺子更美观。
b、欣赏设计独特的勺子。说说这些勺子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
5、渗透设计理念,激发设计兴趣。播放课件,欣赏勺子作品。
师:随着社会进步,工艺水平逐渐提高,勺子也变得更加实用、更加精致。老师收集了一些
勺子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小结:细节的设计,不仅让勺子使用更方便,而且让勺子变得更漂亮。
三、艺术实践
师:欣赏了这么多勺子作品,同学们一定想动手设计漂亮的勺子了吧,我们一起来设计吧!思考、讨论:说说你还见过哪些其他用途的勺子?说说你喜欢什么样的勺子?你准备怎么设计属于自己的勺子?
作业:按照你的想法设计自己喜欢的勺子,并向同学们介绍它的用途、大小和材质。教师巡视辅导:设计新颖美观;特点突出;创新使用材料。
四、评估拓展
1、评一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注意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鼓励。)我知道了勺子的形状与用途有关系。说一说谁设计的勺子即实用又美观。
2、欣赏勺子的创意作品。(课件)
a、会“藏”的勺子。
b、卡通形象的勺子。
c、会“计量”的勺子。
d、装饰性强的勺子。
3、学生可以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对勺子的联想,
同学们用勺子设计的勺子这么多、这么丰富,老师真是佩服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生活中除了勺子,还有许多的我们熟悉的东西,只要我们仔细、认真的去观察他,勤动手勤动脑,就能成最棒的设计师。
现在同学们把在家里带来的勺子展示出来,说一说自己家的勺子有什么特点?是用来盛什么用的?
美术教学设计11
1、王思雨:你是老师的小助手,你的画很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你的想象力很棒,继续努力!
2、吴佳旺:你是一个未来的小画家,你的画子是同学们的榜样,老师的骄傲,希望你继续努力,画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3、谢文西: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你的线条画的非常的好,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期待看到你更精彩的作品。
4、徐博文:聪明的你,很讨人喜欢。如果你给自己多一点信心,多一点细心,你的人生将会和你的画一样招人喜欢,散发光彩!
5、徐宏业:你是一个机灵活泼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从你的画中就可以看出你心细、认真。如果上课时积极点,相信你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6、徐鹏鹏:你是一个热爱画画的孩子,你的画总是很有创意,你是同学们的`榜样,老师特别喜欢你,继续加油!
7、徐熙淮:你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你的画总是能给老师很多惊喜。你是我们班的小画家,继续努力,加油!
8、徐增淼:你是一个聪明,思维灵活的男孩,让老师不得不喜欢你。在美术课上,你的表现总是很出色,你总能画出令老师惊喜的画,继续加油!
9、薛浩天:你是一个热爱画画的孩子,你的作品每次都让老师眼前一亮,老师希望你多多观察,多多努力,画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10、张兴旺:你是老师的小助手,你的画很有创新,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你的想象力很棒,继续加油!
11、张颖:你是一个热爱画画的孩子,你的画总是很有创意,你是同学们的榜样,老师特别喜欢你,继续加油!
12、张雨濛:老师特别喜欢你在美术课中那份认真,专注的学习态度,真是同学们的好榜样,继续努力吧!
13、章浩然:你平时能歌善舞,兴趣广泛,画画更棒,真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继续努力!
14、赵圣杰:从你的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你的想法独特,从中老师读到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再大胆一些,你会表现的更好。祝你假期愉快!
15、甄子涵:你的思想很有新意,是个敢想敢做的小男孩儿,肯动脑筋,会使你更加聪明。保持你的好奇心,这将是你创造的源泉。把你的聪颖与睿智用于创造,你将前程无量!
16、仲威:你是一个想象力独特的孩子,你的画总是很新颖,但仅有好的想法是不够的,还需加上一点耐心,你的画将会更好。
17、仲文杰: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你的线条画的非常的好,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期待看到你更精彩的作品。
美术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合作,体验探究、发现、创作的愉悦与成就感,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3.了解插图及其运用,作品设计新颖、独特。
教学重点:
在作文的关键段落画插图。
教学难点:
怎样用形象来表现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或主要形象。
教具准备:
收集带有图文的书籍,绘画工具等。
教学预案: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学生展示收集的图文资料(杂志、学生读物等)。
2.这些图文资料的特点是什么?(图文相配合)
3.你们觉得文字中配上图画美吗?为什么?
二、体验感受:
1.朗读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
2.要求学生可加上自己的联想来描述作品中印象最深的地方。
3.欣赏文学作品中配的'插图。
三、方法指导:
1.选择作文,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其他人的,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2.可画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画文中的精彩片段。
四、自主表现:
1.构思插图,鼓励学生将与众不同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
2.师巡视辅导。
五、课堂评价:
1.自评:谈谈自己构思中的得意之处。
2.互评:互相交流、欣赏、评议。
六、课后拓展:
除了给作文插图外,也可先画图再构思作文,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
美术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线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2.操作目标: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及其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教学难点:
尝试画出具有不同变化特点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教学准备:
绘画笔、纸、感受题纸、学生老师画家范作。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条
1.课件出示一张充满线条的风景照,让学生找找风景照中看到了哪些线条。
师:线条是美术中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变化多端的线条可以产生非常有魅力的画面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下“线条的魅力”(课件出示课题)。
2.师:除了刚才图中看到的线条,你还说的出其它的线条吗?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线条。
师:世上的线条有很多种,为了便于认识,我们可以把线条简单地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3.点击课件,一起与学生初步认识直线、曲线。
4.学生尝试表达对不同线条的感觉,初步感受线条的美感特征。学生拿出教师发予的线条感受题纸,经过自己感受,小组讨论,把对不同线条的感受书写下来。
反馈学生填写的感受,师也出示自己填写的感受。
5.师:其实,在我们身边,线条无处不在,我们来一起去找找大自然中的线条。课件附和音乐欣赏自然界中的线条,师生一起感受其中不同线条所具有的不同的情感表现。部分欣赏自然物:
花地——(平静、宽阔)——直线、水平线
梯田——(柔和、舒畅)——曲线
波光——(飘逸流畅)——网状曲线
海浪——(翻腾)——粗细结合的波浪线条
爆炸——(危险)——放射线
……
二、尝试画线
1.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2.尝试练习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3.反馈一些学生尝试品,简单评价。
4.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欣赏学习
1.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老师范作、画家作品以及其他学生的线条作品,交流感受,注意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等的.变化。
2.小结如何画好一张漂亮的线条画:
一张好的线条画,不但要画面完整,主体分明,而且画面上总会出现黑灰白的层次变化,黑灰白的层次需要做到线条的粗细变化、深浅变化、长短变化以及有疏有密的变化等等。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感受,也都需要用不同的线条去表现,这样才会产生好看的画面效果。
四、学生创作
1.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2.欣赏部分学生作品。在欣赏中评价学生作业中的优劣之处,对他们作业中的线条安排和画面完整性,作出评价。
五、总结许多同学刚才都有用线条表达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希望你们平时多留意观察身边的线条,画出一些更好看的线条画作品。
美术教学设计14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对生活中商品包装纸盒的再利用、再创造,运用加、减法及适当地美化装饰,变纸盒为家具,使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得到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前我让学生在家观察家中客厅、书房、卧室等房间的家具摆设,观察它们的样式、构造、色彩等,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开始上课时我通过“纸盒变魔术”的方法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课前收集材料和图片,通过课件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看起来更直观形象,特别是欣赏了大量纸盒作品后,对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有很大帮助。对于学习重点纸盒怎么变家具呢?首先应该找到纸盒和家具相似的地方——外形,通过外形的相似再找到纸盒和家具不一样的地方——具体造型和结构,引导孩子们从“同”和“异”当中找到纸盒变家具的.方法。所以我先让学生“知实物家具”,从同中找异,再“探究纸盒家具”。让孩子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课堂上讨论与交流、合作的环节中分工比较明确,整个活动每个孩子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创作,并探究出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方法,制作的家具让人眼前一亮,表现了学生很强的动手和创作的能力!在制作过程中,我看到孩子们的神情是那么地专注,始终都带着笑容,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在那一刹那,我突然感悟到,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是在享受学习,而不是一种负担,这不正是我们所想达到的教学效果吗。
从学生作品来看,大多数学生基本能掌握纸盒如何来变成家具,同学之间配合的也比较默契,制作出了床、沙发、桌子、柜子等一些家具,但有的同学手上的动作比较慢,到下课的时候还没有完成。优劣程度各有不同。在家具类型以及造型方面有的组内缺少新意。究其原因,对于结构复杂的家具造型,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或者对自己没有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时刻不忘记鼓励和支持学生,让他们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进行艺术创作。值得注重意的是个别学生带的纸盒比较厚,操作起来不容易剪断,孩子在用剪刀的时候容易伤到手,在手工课上要不断地提醒强调注意安全。
最后的家具展销会让学生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激起学生认真细致装饰家具的动力。
美术教学设计15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表现出不同形态的花草。
2.喜欢大自然,感受自然界花草不断生长的情景。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短片《小草》。
2.各色蜡笔、画纸。
3.相关欣赏作品。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欣赏多媒体短片《小草》。
师:小草是怎么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呢?我们来一起学学小草:有的直直地长,有的一扭一扭地长,还有的点点头、弯弯腰。
通过欣赏多媒体短片,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看到小革发茅生长的瞬间。
二、情境再现
师:这里是一片大草地,很多小草醒来了,都在使劲地钻出泥土,大家为钻出地面的小草拍手鼓励。
1)直直草:直直地用力钻出来
――幼儿试画直直草。
2)扭扭草:一扭一扭地钻出来
――引导幼儿回忆肢体动作,从想象过渡到画面。
3)弯弯草:变化方向地弯腰
――师生合作用肢体动作表现:小草这边弯弯腰,那边弯弯腰。
基于小班劭JL模仿性强、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通过跟着教师用肢体动作学学做做各种不同形态的小革,力口深了小班幺力儿对小革的认识。运一环节改变了教师讲解示览的传统教学方式,避免用成人概念化的圈戈影响劭儿,让幼儿自由地用自己的因戈来创造表现对小草钓感受,教师则退在一旁,敏锐观秦井适时推进。
三、操作尝试
师: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起来,小草们都急着要钻出来。今天我们都来做小草,赶快从泥土里钻出来。
1)小草小草快快长:引导幼儿添画各种不同形态的小草。
2)小草长得多又多:鼓励幼儿把小草画得密密麻麻的,变成草丛。
3)小草长高了,美丽的花儿开放了:鼓励幼儿换色画花朵。
教师“引导幺力儿忝画各种不同形态的小革,鼓励劭儿换色画花朵”,这一形戈为幼儿的创造留百了空间。当发现锄儿百新的原创图式时,教师及时引导其与同伴之间进行互动,为幼儿提供隐性学习的机会。
四、分享体验
观察作品上小草的姿势。
师:这是一颗什么草?这是一颗××草,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草的模样。
小班幼儿往往对作品的结果呈现不惑共趣,他们享受的是创作的过程。因此,利用游戏的方式――师幼各为游戏一方,教师指、幼儿猜,教师说、幼儿做,用充满游戏性的指导评价,使幼儿始终沉浸在分享结果的情境中。
活动解析
小议教师的作用:努力顺应和适时推进
随着天气逐渐暖和起来,春天的脚步渐渐走近孩子们的身边。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小草长高了、变绿了;柳树姐姐的头发长长了;美丽的花儿开放了;蝴蝶、蜜蜂也飞来了……孩子们喜欢春天的花花草草、春天里的各种小昆虫,喜欢亲近美丽的大自然。
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好看到《东方宝宝》亲子版20xx年第4期上有一则《小草》的素材,这首短小、朗朗上口的儿歌既十分适合小班的幼儿朗诵,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表现出不同形态的小草。于是,《小草快快长》这一小班美术活动应运而生了。
在前后几次执教、修改《小草快快长》活动教案的过程中,我对小班美术活动中教师如何做到“努力顺应”与“适时推进”有了更深的感悟与思考。
一、努力顺应幼儿认知特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
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问题情境无法做出积极的回应。因此,在小班幼儿美术活动中,应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采取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幼儿的自主表达提供原始的表象积累。
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小草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虽然他们平时经常在嫩绿的、柔软的草地上玩耍、嬉戏,但是他们对于小草的发芽及整个生长过程都是一无所知,非常陌生的。《小草》视频短片的运用就让孩子生动、直观地了解小草从发芽到长大的整个生长过程:我还根据画面中出现的小草的各种不同生长形态,及时地将小草内容的儿歌融人其中:“春天
来到了,小草钻出泥土了,直直直直往上长、一扭一扭往上长,点点头、弯弯腰,小草小草长高了。”这样一来,小草发芽生长的整个过程就在幼儿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肢体动作的模仿
根据小班幼儿依赖动作、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我为儿歌配上了相应的肢体动作。在我
(老师)的引导下,幼儿们积极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小草的各种不同形态。如:“直直草”――两只手臂交替直直往上伸,“扭扭草”――双手合十边扭动边住上伸,“弯弯草”――整个身体分别向左右摆动。通过这一方式,使幼儿从不同动作中感受到小草生长的不同方向,加深了他们对小草形态的认识,丰富了他们对小草的表象积累。
3.美感材料的提供
小班幼儿缺乏构图意识,作品比较单调、杂乱。需要老师在材料提供上进行精心设计,让幼儿体验美感。
我为孩子提供的欣赏材料,色彩和谐自然,视觉冲击力强,给幼儿一种美的感受和体验:在米黄色的大背景纸上贴有五个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褐色小土坡,每个小土坡上有各种不同深浅绿色的小草,有的是直直草,有的是扭扭草,有的是弯弯草……草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昂首怒放,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小草图。幼儿的画纸则是欣赏材料的缩小版,当幼儿完成作品时,幼儿的作品就呈现于欣赏材料的背景之中融为一体,给幼儿带来审美体验,获得愉悦。
二、适时推进,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1.启发联想,建立联系
由于小草在幼儿脑海中一般都是点点状、短直线状等单一的表象,因此启发幼儿联想:扭扭草像什么?弯弯草像什么?他们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像海浪、像妈妈的卷头发、像拐杖……这样的联想有助于他们在想象和表象间建立新的联系,有利于幼儿更有意识地进行表达。
2.幼儿在前,教师在后
这里指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不是一味地注重“传授”,不是机械地扮演“老师”的角色,而是“躲”在幼儿身后,先让幼儿尽情地表现。教师应避免使用单一图像的示范,而是尽可能地接受幼儿自己创造的图式符号,并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适时地推进,让每个幼儿都有一种成功的体验。例如:让幼儿尝试用笔画出各种不同形态的小草从土坡里钻出来的情景时,我及时发现并接受幼儿的原创图式。当发现有的幼儿在表现弯弯草时,其画很像一个小钩子,并解释为“这是点头草”,我马上肯定:“点头草就像在跟我们点点头,说你好你好!”当发现幼儿画的弯弯草都是朝着一个方向时,我也拿起了笔添加了朝另外一个方向弯腰的弯弯草。总之,及时发现并接受幼儿自己原创的图式并适时推进是提升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助推剂。
3.留有空间,鼓励创造
“小草长高了,小花都开了”我用语言提示幼儿欣赏作品中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花朵,深深地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幼儿们立刻迫不及待地画了起来。此时,我一边启发幼儿回忆曾经类似的绘画经验如圆圆花、车轮花等等,一边及时地将同伴创遣的新图式介绍给其他幼儿:“又开了一朵手掌花!”通过这一方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同伴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随着幼儿原创的图式越来越多,画面也更丰富起来。
以前我们总觉得小班的幼儿美术技能差、想象力差,画面单一。但若能激发小班幼儿自我表现意识的觉醒,我发现他们都有一种想要画画的强烈欲望。他们是天生的艺术家!既不受时空关系的束缚;也没有美术技能的清规戒律;更不受客观情理的限制。如果我们能接受并珍视小班幼儿创造的图式并加以适时地推进,那么小班幼儿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大胆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美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美术教学设计10-27
小班美术教学设计12-02
中班美术教学设计12-01
大班美术教学设计02-18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6-29
美术教学设计教学计划08-01
美术课教学设计12-07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2-15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