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8 07:03:3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猫》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猫》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猫》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猫的古怪特点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优美朴实,浅显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猫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动物,在不同孩子的眼里,猫各有特点,但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以及透过文字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对于初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

  1、文因情而生,语文教学要抓住“情”字,引导学生于“情”的体悟中与作者进行交流。

  2、语文是用来读的,在学习中,让学生于读中思考,在读中悟情,读中享受语文。

  3、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把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4、 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悟情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课文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3、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设计理念:新课标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以此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特点,确定以上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中年段学生在阅读中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此为依据,根据文本特点,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此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先谈猫

  同学们,你们熟悉猫这种动物吗?说说你见过养过的猫。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猫,这是一只怎样的《猫》?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老师从从学生见过养过的猫说起,让学生充分谈谈对猫的感觉,唤起他们对生活的感知,激发其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感知猫

  (一)师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可在文中找出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二)学生自读思考。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重点指导多音字“屏”的读音。

  2、说说文中概括写猫的句子,即文章的中心句。

  (设计意图:找出总写猫的句子,是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它是深入感悟的前提,是本环节应达成的一个主要目标。与此同时,这一环节的教学还注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这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

  三、精读细品 感悟猫

  (一)师谈话: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在你眼里这是一只怎样的猫?

  (二)学生交流汇报(在汇报时对猫老实、贪玩又尽职的.特点可打乱顺序)

  1、 读老实之猫 请同学读句子,突出重点词句“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读出猫的老实。

  2、 品贪玩之猫

  (1)大屏幕出示写猫贪玩的句子: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2) 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猫贪玩?(一天一夜 任凭……也)

  (3) 学习关联词“任凭……也”(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换个词,分别请同学朗读,相互点评,读出猫的贪玩。)

  (4) 品喜爱之情

  出示句子: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说它贪玩,的确是,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①比较两句的异同。

  ②让学生思考老舍先生在一个句子里连用三个表语气的词让我们感受到他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说的?

  ③老师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

  ④设境悟读:第二天,这只贪玩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先生把它爱怜地抱在怀里,一位邻居进来了,老舍先生对邻居说——一生读一位朋友来做客,老舍先生对朋友说——又一生读老舍先生还写下了这句话,想对所有的读者说——全班齐读

  3、 品尽职之猫

  (1)大屏幕出示写猫尽职的句子

  (2)点名读写猫尽职的句子,其他学生思考:从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猫的尽职?(屏息凝视 非……不可)

  (3) 细品猫的尽职

  ① 品词“屏息凝视”(通过学生做动作理解词语的意思;在做动作体会之后请学生用语言表达词语的意思;创设情景体会:猫蹲在洞口,一个小时过去了,它——生:屏息凝视师:轻一点,千万别惊动老鼠,两个小时过去了,它还在——屏息凝视 师:别出声,老鼠还在洞里,三个小时过去了,它仍在——屏息凝视)

  师:它就是这样,一连等了几个钟头,你体会到什么?(猫的尽职)

  ② 学习关联词 非……不可(换词; 用关联词说句子; 从关联词体会猫捉老鼠的决心和耐心)

  (三)师谈话:请大家看黑板,看看老舍先生家的猫,它是——(师指着板书,让学生说),这三个特点让我们感受到猫的性格很古怪?为什么?(让学生理解老舍先生通过写猫这种相反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它的”古怪“,表达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此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猫的老实贪玩又尽职的特点,体会文字背后所饱含的喜爱之情,并通过反复朗读表达喜爱之情。此外换词、用关联词语说话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四、迁移学法,细赏猫

  1、 总结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要求学生按照这种方法自主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2、 学生默读课文,看猫的古怪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3、 小组交流。

  4、 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品读人爱猫、猫亲人的重点词句:如品读 “蹭”“小梅花”等)

  5、 师生共读,抒爱猫之情 (配乐朗读,老师读总写猫特点的句子,学生读具体写特点的句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习得方法,自主学习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培养了学生边读书边动笔边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充分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五、边读边想,悟小猫

  1、师谈话:大猫是这样古怪又可爱,想不想看老舍先生笔下的小猫?

  2、大屏幕出示收集的淘气小猫的图片,让学生说感觉。

  3、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4、配乐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小猫淘气又可爱的样子。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的朗读是想象能力的一种培养方式,同时通过看小猫图片,从视觉上直观的感受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再一次激发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读课后链接,看看与课文中的猫写法有什么不同?

  2、回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读课后链接是学生对课文学习的一个对比阅读,从中感悟描写同一种动物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小练笔是本堂课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猫 古怪 温柔可亲 一声不吭

  胆小 勇猛

  猫喜爱之情

  小猫淘气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了文章的脉络。简洁的文字,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把握,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猫》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能读准多音字“屏”、“折”,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古怪”、“屏息凝视”、“任凭”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初步认识老舍语言平实、口语化的特点。

  5、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猫性格的古怪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A动物历来为我们所喜爱。作家笔下的动物更是特色鲜明,栩栩如生。第十三课中,丰子恺先生就通过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三眼一板的吃相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走近老舍笔下的猫,看看老舍先生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自己的猫的。

  B大家都喜欢动物,老师就先让大家来猜一种动物:“它步调从容,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吃饭时向来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而且还得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学生答)

  丰子恺先生通过严肃郑重的叫声、从容的步态、三眼一板的吃相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大作家老舍先生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自己的猫的呢?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走近老舍笔下的猫。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文中的生字词标出来,要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

  (1)出示“性格 贪玩 尽职 抓痒 稿纸 跌倒 撞疼 开辟”指生认读。

  (2)出示“屏息凝视 丰富多腔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认读,重点指导“屏”、“折”的读音。

  3、整体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丰子恺先生主要写了鹅的吃相,老舍先生主要写了猫的什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指生读出相应句子)

  (2)哪些段落写的是猫“性格古怪”?第四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

  三、探究“古怪”。

  导语:课文四个自然段中,有三个段落写的是性格古怪,看来这个“古怪”我们需要着重研究一下(板书:古怪)。

  1、指生试着解释“古怪”的意思。

  过渡:意思解释不好不要紧,我们先来读读这三段,读完后大家就明白“古怪”的意思了。

  2、指生读第一段,体会:这只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交流:你觉得这只猫怎么样?引导学生说体会,并读出相应句子,教师相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重点指导“贪玩、尽职”。

  贪玩:

  (1)引导学生读出相应句子。

  (2)课件出示“任凭谁怎么呼唤,他也不肯回来”。换词释义:“谁能把‘任凭’换成它的近义词?”(学生答)

  (3)创设情境,引发想象:“如果你是老舍先生,你会怎么呼唤?”(指生说)“自己不行,又有人来帮忙了。老舍会找谁帮忙呼唤?(家人、邻居、朋友)猫回来了吗?”(引导学生理解‘任凭…也不’的意思,体会猫的贪玩)

  尽职:

  (1)引导学生读出相应句子。

  (2)课件出示“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指生解释“屏息凝视”。

  (3)动作模仿,体会“尽职”。

  导语:“我们一起来‘屏息凝视’。屏住呼吸,瞪大眼睛,半个小时过去了,老鼠没有出来,它--------;一个小时过去了,老鼠没有出来,它--------;一连好几个小时过去了,老鼠没有出来,它仍然--------”(学生动作模仿,补充词语)

  过渡:“多尽职的猫啊,真是不捉到老鼠誓不罢手。谁来读读这句话,把猫的决心、尽职劲儿读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4、加关联词语,初步体会“古怪”。

  过渡:(看板书)一只猫给我们带来三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谁能在这三个词语之间加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连起来?

  (引导学生用“有时…有时、既…又”等关联词语将“老实、贪玩、尽职”连接起来,初步体会猫的“古怪”。)

  5、猫的特点还不止这三个呢!自由读2、3自然段,从中你有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后回答,教师板书: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胆小 勇猛)

  6、总结“古怪”。

  (看板书)现在你对这只猫有什么评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这种矛盾的性格就叫古怪。”)

  四、再读1——3段,体会“喜爱”。

  1、过渡:这么古怪的猫,老舍喜不喜欢呢?请大家再来读读1——3自然段,标出能体现老舍喜欢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标出相应语句。

  3、指生读出自己标出的语句,说出体会。

  4、(1)出示“说它贪玩吧”一句指读。

  (2)教师引导:“这句话中一连用了三个语气词,我们把这三个语气词去掉,看看是什么感觉?”(出示去掉语气词的句子指读,引导学生体会语气词中传递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老舍语言口语化的特点)

  (3)情景对话,进一步体会“喜爱”。

  出走一天一夜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把它抱起来,抚摸着它光滑的毛。家人看见了:“咱家的猫怎么刚回来?太贪玩了。”老舍说:“——”;邻居看见了:“你家的猫回来了,太贪玩了。”老舍说:“——”;帮忙呼唤猫的'朋友也来了,老舍说:“——”

  5、出示“踩印几朵小梅花”一句,故意将“小梅花”错打成“脏脚印”,学生指出错误后引导说出两词在感情色彩上的不同,并想象老舍的心理活动:“老舍正在专心写作,小猫跳上来踩上了几个脚印,看着稿纸上的脚印,老舍想——”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五、读第四段,进一步体会“喜爱”。

  1、过渡:性格古怪的大猫老舍都这样喜欢,猫小的时候老舍就更喜欢了。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读,指导。

  六、扩展阅读,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1、总结过渡:老舍先生抓住了猫的性格特点,写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其他作家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猫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片段,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2、指生读周而复的《猫》,引导学生总结出周而复是抓住外形和神态特点写猫的。

  七、作业

  课前交流中老师了解到大家都喜欢小动物,有些同学家中还养了小动物。课下大家也来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是自己家的,也可以是邻居的、朋友的。可以写它的样子、神态,也可以写它的性格。写完后在班内交流一下,看谁笔下的小动物最可爱。

《猫》教学设计3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及解读:

  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要:养成默读习惯,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针对以上要求,我将目标设计为让学生通过默读寻找文中三只猫的外形、性情、在家里的地位等信息,并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设计了“概括文章内容”的问题,本文故事情节比较容易理解,为了挖掘文章深层次的含义,我设计了“假设同样的事发生在第二只猫身上,‘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一问题,并让学生用第一人称与同桌交流,最后推文及己,拓展了“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误解别人或被人误解,说说你的经历和看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主旨有一个更为主观的理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不欺凌弱小、善待生命、遇事不主观臆断的主题。

  重点:通过默读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难点: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不欺凌弱小,善待生命、遇事不主观臆断的主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谜语导入和语言导入。

  谜面:像虎比虎小,日夜勤操劳,最爱捉老鼠,捉到就喊喵,打一动物。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文学家郑振铎先生,他家就是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却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郑振铎的文章《猫》。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不欺凌弱小、善待生命、遇事不主观臆断的主题。

  齐读学习目标。

  三、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猫》《欧行日记》《海燕》等。

  学生朗读。

  四、检查预习

  文章重点字词:怂恿sǒng怅然chàng蜷伏quán叮嘱zhǔ惩戒chéng芙蓉鸟fú róng妄下断语wàng畏罪潜逃qián

  开火车读,学生读错时予以纠正,读完齐读。

  五、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快速浏览全文,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提示:人物+事件+结果

  预设:“我”三次养猫的经历和感受,最终决定永不养猫。

  六、再读课文,体会细节

  默读文章,将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带给我的感受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来,或自己概括总结,并填写表格。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带回来的

  门口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性情

  很活泼

  更有趣更活泼

  不活泼、忧郁、懒惰

  在家中的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太注意它

  结局

  病死

  被过路人捉去了

  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

  带给我的感受

  一缕酸辛

  怅然的、愤恨的

  更难过的多

  学生默读寻找,最后举手发言。

  结论:我对三只猫的情感是不同的,对前两只猫的情感是“喜欢”,对第三只猫的情感是“讨厌”,但文章却略写前两只猫,详写第三只猫的故事,第三只猫的亡失带给“我”的感受也更难过的多,这一切都是因为它身上发生的一件事。

  七、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我”对第三只猫并不喜欢,但它亡失后,“我”却“更难过的多”,为什么?下面我们情景再现,细读芙蓉鸟事件,并思考以下问题,探究原因。

  1.案发现场什么情况?

  2.“我”为什么断定凶手是第三只猫?

  3.“我”怎样惩罚第三只猫的?

  二生朗读:15-29段,全班齐读30-34段。

  1.案发现场什么情况?

  预设:“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 “我”为什么断定凶手是第三只猫?

  预设:案发前:花白猫“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案发后:“嘴里好像吃着什么”。

  3. “我”怎样惩罚第三只猫的?

  预设:“我”拿起门旁的木棒打了它一下。

  4.我们大胆猜测第三只猫死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预设:被我打伤致死。

  所以,第三只猫死亡以后,“我”更难过的多的原因是。不仅是因为我看到芙蓉鸟死亡时,妄下断语,冤枉了它,惩罚了它,导致了它的死亡。

  5.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小组讨论,三分钟后发言交流。

  预设:“我”不会怀疑第二只猫,就算真的是第二只猫吃的,“我”也不会用棍棒打它。

  因此,造成这桩冤案的根本原因是,我对第三只猫存在偏见,这导致了“我”妄下断语,冤死了第三只猫。得知真相后,“我”的良心受到了谴责,因此“永不养猫”。

  八、总结全文,理解主旨

  联系全文,你从本文悟出了什么道理?

  预设: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九、畅所欲言,推人及己

  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误解别人或被人误解呢?说说我们面对类似事件时,应该怎么做?

  学生举手发言,班级共同探讨。

  教师寄语: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尊重他人,善待他人,你会收获更多,让我们怀着平等和宽容,善待一切生命。

  作业布置:随堂一、二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三个目标基本达成,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做了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很快就能找出三只猫的特点。

  同时本节课也存在着以下缺点:一、上课时教师情绪较紧张,从而无法带动学生,上课氛围不够活跃。二、在对“芙蓉鸟事件中‘我’的过失是在于‘我’的主观臆断,妄下断语”这一结论的探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出现偏颇,使得学生不能直观得出“我”妄下断语的结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猫》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怪、任凭、屏息凝视、变化多端、跌倒、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大猫的性格古怪,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对生活的热爱。

  4.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老舍。

  教师: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谈话: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我们先来听一首《学猫叫》,感受一下猫的可爱。

  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猫》。

  二、自学课文。

  △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做上记号。

  △检查字词学习情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

  △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哪些小节写大猫的,哪些小节写小猫的作为?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又写了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三、学习课文。

  第一部分——大猫(1、2节)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

  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自己读课文,找找有关的语句)

  3.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放幻灯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放幻灯①: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释:无忧无虑)

  △(放幻灯②: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放幻灯③: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释:尽职)(突出:"非┉┉不可┉┉")

  4.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6.根据板书指点: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可是)尽职

  指点: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呀,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7.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8.猫的古怪还表现在哪儿呢?再读课文,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读一读。

  (可划的词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

  这一小节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想、讲讲。

  自己讲书要点: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

  (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

  (3)写高兴,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突出有关词语:

  长短不同

  丰富多腔变化多端

  粗细各异

  (4)猫并无高兴与不高兴之分,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感情。

  9.指名读第二节,要把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四、巩固词语

  1、同桌检查读词语

  2、(出示: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五、讲读课文。

  第一部分——大猫(3小节)

  1.读第三小节:这一节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你们能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板书:怕、勇猛)

  2.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既┉┉又┉┉""虽┉┉但更多的是┉┉"

  3.现在我们来看1——3段,概括一下,课文是从几个方面写了猫的古怪,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__贪玩__尽职

  古怪__温柔可亲__一声不响

  __怕__勇猛

  4.指导: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这一句写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这叫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第二部分——小猫

  1你们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2、课文上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读第二部分: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好玩具;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以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小猫的可爱,你们感觉了吗?谁能根据照课文内容,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3.指名朗读。

  二、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说话练习:过去我们写动物,只懂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

  (提供导语:_____的性格实在_____,_______。)

  六、作业

  1、《课堂作业》中相关题目。

  2、各自练习背诵一、二两节。

  七、板书设计:

  猫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古怪贪玩尽职

  温柔可亲一声不响

  怕勇猛

  好玩具

  小猫也不哭

  更可爱胆子越来越大

  摔抱打

《猫》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贪玩、尽职、温柔可亲、勇猛、凝视、生气勃勃”等词语。掌握多音字:的、和、折、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总分式的构段方式,体会作者怎样具体生动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以及小猫的淘气可爱的性格,并体会作者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起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PPT课件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是有些古怪。”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读出“性格、乖巧、任凭、尽职、贪玩、勇猛、凝视、无忧无虑、温柔可亲、生气勃勃”。等词语

  2、认识多音字:的确暖和解闷没完没了枝折花落

  3、在读书中初步领悟总分式的构段方式,体会作者如何用具体事例来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是古怪”。

  4、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读通句子。

  课前活动

  【你说我猜】猜常见动物

  1、你说我猜常见动物

  2、小组学生比动作加语言提示,一个学生站在最前面猜动物成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做了一个猜常见动物的游戏。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动物是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或可爱,或勇猛,或温驯,我们因为它们的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喜欢它们。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各种形态猫的图片)

  认识吗?用刚才游戏的方法,详细描述一下,让别人能够猜出你说的这种动物。

  (训练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说出完整的话。)

  同学们表达的可真生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猫》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老舍先生。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他是我国杰出的语言大师,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文章。老舍先生喜欢动物,喜欢养花种草,他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中,来感受一下大师笔下的猫,看看他是如何把猫描述得栩栩如生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吧。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2、检查字词

  谈话:老师发现许多同学已经读完了,老师检查词语看看能过关吗?老师知道你们此刻很想把自己的所学展示给大家看的.。

  (课件出示)

  性格稿纸梅花蛇

  乖巧贪玩尽职淘气

  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屏息凝视生气勃勃

  的确暖和解闷没完没了枝折花落

  齐读两遍(正音)

  过渡:读得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很用心的学习了。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几组词语有什么特点?老师为什么要把它们这样归类?

  第一组是与猫性格有关的词语。

  第二组中学会词语的积累

  第三组:多音字

  (二)、检查课文朗读

  词语你们会读了,老师把词语放在句子里你们能读流利了吗?

  读下面的句子

  1、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2、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3、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4、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解释词语:根据上下文理解“无忧无虑、尽职、屏息凝视、枝折花落”先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出示正确答案。

  无忧无虑:忧是竖心旁,竖心旁的字跟心有关,尤,是读音。虑,是想,心不多想就是无忧无虑。我们看课文,猫成天睡大觉,什么事情都不过问,那就是无忧无虑。

  尽职:什么尽职?老师给你讲一个故事。(通过事例说明什么是尽职。联系上下文说明什么是尽职)

  屏息凝视:动作体会。

  (三)、整体感知

  (谈话)拿过一篇文章,我们就要先把它读准,读顺,读懂,这些工作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那么,现在的任务就是老师领着你们把作者写下来的文字好好读一读,看我们能读出什么来。

  一段长长的文字,有时候只是告诉别人一件事情,而一件事情,我们也可以写成常常的一段文字。朗读课文,看看在老舍先生的长长的文字里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吗?

  (古怪可爱。)

  三、精读古怪,体会特点

  老舍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他们家的猫的性格,出示幻灯片: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请你从书上找出来这两句话,并在书上用波浪线画出来。

  (生画课文)

  告诉老师这两句话在哪里?

  (在第一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的开头)

  同学们发现了这两个句子都是每一段的开头。这是一篇课文的结构,这种结构叫做总分结构。就好比是这样的,我说出一个结论,你还不明白,我给你举出好多例子让你听明白。我的结论是总,所举的例子就是分。我们来看一看老舍先生是怎样运用这种写法来写自己家的猫的?

  老舍先生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请同学们快速浏览1、2、3自然段,看一看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猫的性格?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用手中的笔圈出来画出来,注意学习语文时一定要养成拿起笔随时圈圈画画的习惯。

  小组讨论后汇报。(板书)

  A、老实贪玩尽职

  无忧无虑睡大觉出去一天一夜捉老鼠屏息凝视

  这几个词语多么矛盾啊,但是就是集中地出现在猫身上,所以老舍先生说,猫的性格实在是古怪。(齐读)

  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

  尝试用“……既……又……,……既……又……”,的句式来归纳猫的古怪表现。

  (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

  B、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

  用了几个动词无论说多少好话都一声不出

  蹭、伸、跳、踩、

  丰富多变的叫唤

  比较句子: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留下几个小脚印。

  有什么不同之处?作者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谁想把作者对猫的喜欢之情美美的读出来呢?

  C、胆小勇猛

  藏起来不怕虫、老鼠、蛇

  勇敢的男同学一起来读一读既胆小,又勇猛的猫吧。

  四、总结构段方式,体会特点

  今天我们学习猫的古怪性格是围绕那句话来学习的?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作者围绕这句话,也就是一个总起句,举出一些事例来具体描述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这样的表达方式就是总分式构段方式。

  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也有这一类的写法。

  课件出示《秋天的雨》《美丽的西沙群岛》片段

  五、课堂小结。

《猫》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前谈话)

  哪些同学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叫老舍,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在这篇文章里,老舍先生把猫写活了,这篇文章就叫《猫》。

  [板书课题:猫]

  我也喜欢猫,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猫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自主讨论)

  二、作者简介

  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其作品多取材于下层居民的生活,讲究情节的波澜起伏,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等。剧本《龙须沟》、《茶馆》等。文学成就是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三、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主识字,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

  性(xìnɡ)格(ɡé)凭借(pínɡ)贪心(tān)职位(zhí)稿纸(ɡǎo) 梅花(méi)跌倒(diē)开辟(pì)撞击(zhuànɡ)毒蛇(shé)

  古怪

  无忧无虑

  温柔可亲

  变化多端

  生气勃勃 (2)理解词义。

  尽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开辟:打开通道,开拓、发展。本课指小猫扩大活动范围,找到了玩耍的好地方。

  变化多端:变化多样。表现猫的叫声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富有变化。

  生机勃勃:充满生机与活力。文中表现猫的天真可爱、淘气顽皮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认知贯通

  1、读了课文,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猫?:既性格古怪又淘气可爱。

  2、结构梳理。全文共分成两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 第二段(第4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3、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 明确:一天一夜、任凭……也……

  4、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闭息凝视、非……不可

  5、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

  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6、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有何作用?

  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默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

  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明确:温柔可亲。

  这里的“几朵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思考: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 [板书:无论……也]

  明确:课文用一句“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表现猫的不高兴。 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胆小”与“勇猛”。 哪些词语反映了猫性格古怪的表现? 明确: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作者写大猫古怪、小猫淘气是讨厌它们吗?为什么?

  明确:不是讨厌,而是十分喜爱。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读懂课文是怎样写猫的可爱,理解“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巩固提升

  1、体会大猫之可爱。

  (1)下面我们要自己来分析理解大猫可爱在哪里。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第一段。

  ①挑你最喜欢、感受最深、最能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一个句子,画下来。 ②找这句话中的重点词。

  ③理解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为了帮助大家讨论,老师先和大家来学习一句话。(出示:“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①我们已完成了第一步,挑出句子。

  ②下面我们完成第二步,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 明确:“的确”、“乖”。

  ③第三步,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乖是什么意思? 明确:联系上下文理解为老实、听话。 我们什么时候用“乖”?

  明确:当对象是小孩子的时候。老舍把猫写成了小孩子,对猫多亲昵啊! 那再加上“的确”呢?

  明确:更加深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所以第三步“乖”和“的确”这两个重点词的特别含义是什么?学生连起来说一遍?

  ④初步体会。这一句虽然不长,用词不多,但深刻地写出了大猫的可爱,强烈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谁能把刚才我们四步学习过程具体地说一遍?

  (3)自主学习。同学们按这种方法读课文,选自己最爱读的一句话,细细体会,学习课文。

  2、体会小猫之更可爱。

  (1)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 明确:“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这一句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相比,说明成年猫可爱而小猫格外可爱。表现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具体写了哪些内容?画出重点词句。

  讨论后明确: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玩鸡毛、线团”、“摔跤”、“打秋千”。重点词句:“耍个没完没了”、“再跑再跌”、“撞痛了也不哭”、“摔跤”、“打秋千”。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

  明确:作者喜爱小猫,表现在“绝不会责打它”等词语上。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出它们的“生气勃勃”。结合课文理解“生气勃勃”。

  (4)是啊,满月的小猫是多么的淘气调皮、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所以更可爱,令人更喜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自由读第二段,读出你更喜欢小猫的感受来。

  3、同学们,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读懂了大猫古怪得可爱,小猫淘气得更可爱。在老舍爷爷笔下,猫是多么活泼可爱啊!祖国的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优美迷人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拿起笔来写一写?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写一段描写小动物的话。

  提示:要想写好小动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对小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2)要细致观察小动物,并能恰当想象。

  (3)要能找出小动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进行描写。

  三、句段解读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明确:这句话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集中概括。作者具体叙述了“古怪”的三个方面:一是有时特别老实,有时又特别贪玩,有时又非常尽职;二是高兴时极其温柔,不高兴时又极其冷漠;三是有时无比勇敢,有时又无比胆小。这样极端矛盾的表现集中在一只猫的身上,只能称其古怪。课文中还有“说它……吧,可是……”的句式,以及“任凭谁”、“的确”、“非……不可”、“比谁都”、“无论谁”、“什么都”等一些表明极端说法的词语,也体现出猫“实在有些古怪”的性格特点。这句话明贬实褒,表现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明确:这句话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语,突出了猫的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痛快快。

  3、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明确:课文通过写猫工作时认真负责,可以一连几个小时有意地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下定决心地等,来突出它是多么尽职;“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时的决心与耐心,突出地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

  4、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明确:一个“蹭”字表现出了猫和人之间深厚的感情,猫的动作温柔可亲,似乎是一个孩子在向大人撒娇。本来,踩脏稿纸是让人气恼的事,作者却赋予了它美的形象——梅花,可见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明确:“什么都怕”说明猫的胆子小,“总喜欢藏起来”说明它怕惹事。用“可是”作转折,讲它十分勇猛,连人见了也怕的蛇,都敢斗一斗。这些互相矛盾的行为,也正是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6、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明确:作者喜欢的花被小猫“折磨”得“枝折花落”,可作者却还说小猫“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由此可看出作者对小猫有多么喜爱了。

  四、课堂小结

  这只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有时很乖,有时又很贪玩,有时又很尽职,而满月时的小猫更可爱。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去读读其他作者笔下的猫,更全面地认识猫这一常见的小动物。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开始,因为学生们对猫很熟悉,绝大多数都见过,我先以问题导入,在教学中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然后我让学生先自学课文,让他们对课文先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我分两课时重点讲解并练习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作者风趣亲切、通俗流畅的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猫的特点,有层次地叙述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猫》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

  教学的重点: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语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污涩 ( )怂恿( ) 蜷伏( )惩戒( ) 怅然( )诅骂( )红棱 ( )

  2、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B、预警:预备警察

  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D、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2、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3、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过失

  四、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五、 再次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归纳: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六、延伸迁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板书:

  猫

  郑振铎

  “我”三次养猫的故事:1、2、3、

  态度:喜欢 更喜欢 不喜欢

  情感:酸辛 怅然 难过、自责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

  对人对事不能存偏见,要善待动物

  六、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3、写第三只猫被冤枉后的心里活动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猫》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文章构思精巧,意味隽永,针对文本的这一现状,我教学设计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更规范有效的语言训练,于是,我选择了“说读”这个课型。说读,就是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选择了三个话题:说猫,说人,说文。每一个话题,分说两个方面的内容:说猫,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说人,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说文,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

  整个课堂,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积累丰厚自然 。

  我觉得,这堂课我的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大胆尝试了课堂教学中的“无提问设计”。 从“提问”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碎问”,时时在问,问得密度很大,可以说已经不能称之为“提问”;二是“多问”,问得比较多,“提问”的质量不高;三是“主问”,只提出几个主要的问题,提问有深度,有牵引性,学生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最后一种情况,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问”,不使用提问来建构课堂,也不使用提问来组织教学。

  当然,在执教过程中由于有点紧张,各环节过渡还不够自然,在“品味”环节还觉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环节还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后的教学历练中有待进一步提高。

《猫》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学会品读文字的语言美。

  3、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4、探究文章的主题,形成同情弱小、尊重和善待生命情感和平等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品读语言,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形成同情弱小、尊重和善待生命情感和平等相处的观念。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的情感。

  2、探究文章的主题,形成同情弱小、尊重和善待生命情感和平等相处的观念。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法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先来轻松片刻,请同学欣赏一个短小的视频。(播放视频:1分钟)刚才同学们都被图片中的主角——猫的各种活泼而可爱的样子逗乐了。确实,猫是一种十分招人喜欢的小动物,很多人都喜欢养,著名的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也曾养过几次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他养猫的心声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污涩()怂恿()一缕()蜷伏()

  怅然()诅骂()红绫()惩戒()

  2、本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我”的三次养猫的经历。

  二、读课文,感知猫

  1、仔细阅读课文试从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等方面来说说这三只猫分别是什么样的猫?请用这样的句式说:我从第几段的这一句,看到一只的猫。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点拨:

  (一)第一只猫

  ①从“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看出是一只偏亮而活泼的猫。

  ②、从“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条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来看,这是一只活泼可爱的猫。

  ③、我从“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一两个小时的光阴”这是一只招人喜欢的猫。

  师总评:总而言之这是一只:可爱招人喜欢的猫。

  (二)第二只猫

  ①从“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这里可以看出第二只猫是一只活泼有趣的猫。

  ②从“我回家吃午饭,它总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可以看出它是一只通人性猫,它看见自己的主人回来了,就跑进去报告家人“我”回来了。

  ③从“有一次,居然捉到一直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音了”可以看出这是一只能干的深得主人喜欢的猫。

  (三)第三只猫

  ①从“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可以看出这是一直可怜的猫又不好看而且瘦骨嶙峋的猫。

  ②从“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以注意。”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忧郁而不讨人喜欢的.猫。

  ③“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可以看出这是一只“若有若无”的猫。

  ④从“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这是一只不受人喜欢的猫。

  四、细品文,悟情感。

  在分析中我们得知三只猫的特点和生存状况各不相同,但却无意例外地以悲剧结局,第一只猫病死了,第二只猫丢失了,第三只猫死亡了。面对不同的悲剧,作者有不同的感受和表现。请同学们小组相互合作,找出三只猫亡失后“我”的感受和表现的句子,并揣摩一下作者的情感。

  1、第一只猫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情感:失去心爱之物的难过。

  2、第二只猫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情感:对失猫感到怅然失落,对夺人所爱之人感到愤恨。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问:为什么好久不养猫?

  明确:养猫自然能够尝到快乐,但失去它的痛苦更难以承受,不想看到悲剧再次发生。

  3、第三只猫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过失的机会了!

  情感:深深地自责、愧疚!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思考: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为什么永不养猫?

  ①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

  ②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③“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

  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五、读故事,悟哲理

  1、我为什么会主观臆断,会怨苦一只不会说话的猫呢?我们在去探究一下悲剧发生的经过?请同学们再读17——28段。

  1、思考:我为什么认定一定是猫吃了鸟,有什么证据吗?

  ①猫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

  问:猫为何凝望鸟呢?

  羡慕芙蓉鸟的优厚的待遇,希望自己也能得到关爱或是想要与气做朋友,因为它很孤独。(学生言之成理都可)

  ②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一家人早就对猫的品格产生了怀疑,已经步行人它了所以理想当然地认为是它。

  ③“嘴里好像吃着什么”

  其实这许多看似确凿的证据都是我的揣测,并未亲眼所见!为何我就会那么武断地判了刑病惩戒了它,想想如果这桩命案发生在第二只猫的时候我会这样做吗?为什么?

  根本原因是:我对这只猫存在偏见。

  因为第三只猫是捡来的,因为它难看又忧郁,因为它的若有若无,所以他的罪状在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就成立了。

  2、从猫的冤案中你悟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①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推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②对人对事不存偏见,要平等地对待生命,

  ③要宽容、仁爱,同情弱小和无辜者。

  六、拓展:心灵日记——说一说

  1、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经历过“可怜猫”的遭遇或者做过伤害“可怜猫”的事?学了这篇课文后对于这件事你有何感想呢?

  2、学生畅说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七、结语: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弱小者(播放弱势群体的图片),在不合理的生活中,人们往往用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他们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却又无力反抗,面对我们生活中这样“可怜的猫”,希望我们都能给他们多点关爱,平等对待他们,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和谐。最后两句话送给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共勉:卑微的生命,更需要我们的爱护!让我们抛开偏见,向每一个平凡的生命致敬!

《猫》教学设计9

  一、这篇文章是散文还是小说?

  教学这篇文章,首先要思考的是它的文体。像散文?像小说?很写实,很有解读诱惑力。

  这篇作品很难把它当做小说来读,这就是郑振铎小说的特别之处。小说的最高境界就是觉得它不像小说,它是真的。作者的儿子郑尔康曾经回忆父亲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我家的猫,也有遇到灾难的时候……自从上述那两件‘猫的事件‘发生不久以后,父亲便写了他的《家庭的故事》的第一篇《猫》。”这说明,本文所记的并非作者亲身经历,借这件事来阐述自己对生命价值和人性的思考和态度才是本意。《猫》写在1925年11月7日,地点是上海。此前,作者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科学、民主、博爱”思想影响,但在那个时候,他思想上极度“彷徨”如鲁迅,看不清更找不到中国的出路。于是,1925年到1927年,他创作了16篇组成写实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猫》是其中的第一篇,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观照社会,审视人性。

  小说,我们就更能解释文章的情节设置的巧妙性与刻意性。为什么前两只猫那么漂亮,而且一只比一只有型?为什么“我”的难过会更加增多?为什么会有两只美丽的鸟儿?为什么第三只猫会特别注意并凝望它?为什么有只黑猫闪过,又正好捕捉到了小鸟还让我看到?为什么我觉得对不起第三只猫两个月后它又死去,而且是忽然,是死在邻居的屋脊上?为什么我最后永不养猫?

  小说,我们才能更深刻的思考文章的思想。它究竟要说些什么?

  二、文章在诉说什么?

  初读《猫》一课,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爱护弱小动物,关爱卑微生命这样的主题,学生们也能够很容易地在文中读出这样的主题。徐志耀老师在《启蒙生命的责任——郑振铎<猫>解读》中说:“我们在教学中这样一个问题常常无法回避:为什么作者在文本写道‘自此,我们家永不养猫’,如果仅仅是关爱弱小的生命,他完全可以如当今社会很多动物保护主义者一样,继续收留那些流浪的猫犬,用自己的关爱来弥补无心的过失。他没有这样做,说明文章的主题绝不应局限于这个层次上,其中还包含着作者更深层的思考。”最后一只猫虽然丑陋,可也是一个鲜活生动的生命,“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让我们感觉如此温暖,安静,美好。可是“我”却无情地去棒打它,甚至“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我”的暴怒、虐待,“我”的被针刺过的良心,“我”的妄下断语,没有判断明白带来的冤苦等,这个层面上的理解学生都能读出,文章也明明白白地写出来了。那么,教学要教什么?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教孩子能读出的东西(重温也是一种教学),更要教出他们应该要读出却还没有读懂的东西,而且,教法不是告知,是在教师的点拨下感悟体验最终收获。回到文章深处阅读,我们会问,针刺良心,刺出了什么?“我”严于律己、自我解剖又得出了什么?“永不养猫”的负罪感的`背后又是什么?人性的多面性!生命的平等、自由的诉求!维护生命价值的可贵!尊重生命的漫长的路,强弱之分的社会状态,人性中的凶恶、冷酷、残暴和阴暗的暴露提示着人性中善良、仁爱、公平、正义等美好一面的觉醒。文中的“我”剥夺了小猫的生命,“我”的忏悔和负罪又说明什么?过深的解读对初一学生而言,自然不适合,但一点都不去思考文本的深度,教学必然走向浅表化。我们应该教学生认识到:判断未明,勿轻结论;否则,既伤人,又害己。而且,我们还应该通过郑振铎先沉重的笔触去感受“一个时代知识精英对生命的尊重与高度的责任感”,语文,才是一种文字的精神的滋养和唤醒。

  三、“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

  第二只猫走失后,“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这里的“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引起了我的深深思索。第三只猫,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诉说,它不是也被这些“不知名的”夺走了所爱的东西吗?生命,尊严,平等,自由,价值等,这是猫的所爱,也是所有生命的必须。这些“不知名的”是什么?人性中的丑陋、阴暗面,自私,残暴,地位等等。这样一想,文章的情节被打通了,文章的理解也更加顺畅了。这堂课,我们就来找这些“不知名”的东西,就来思考“我们所爱的东西”,作者写作的目的就从这里亮堂开来。

  四、几只猫?

  文章写的是养猫的事情,但标题不是“养猫”,是“猫”。

  本来文本写的是“我”和四只猫的故亊。 “可是,绝大多数的老师却只讲前三只猫,好像文本中就没有第四猫一样,这说明我们语文教学文本解读问题是不小的。因为不讲第四只猫,就证明没有读懂这文,极大地流失了《猫》文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尤其是不能将此文上升到更加“有用”的境界。”(徐江《不能忽略第四只猫而且是“黑猫”》)徐教授说:“一个语文老师需尝试锻炼之,给初中生作出上述归纳以薰陶学生,使他们对文本内涵有升华性认知,为进入高中作操作性归纳打下基础。语文阅读所谓“感悟”者,此之谓也。当今阅读教学效果低下,老师少此意识、少此能力是重要原因之一。”这里的“尝试锻炼”,很让人感动。只为考试而教学的教学,最后必然只有一个冰冷的分数,而为语文能力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命质量而展开的教学,奠定的才是人生的基础(包括分数)。小说(或者就说散文),要读出更多的意蕴和深刻,教学,要让学生在文字中折腾?作者隐喻在文本里的是什么,猫仅仅是猫吗?

  小说要展示的是社会百态万象世相。

  三妹最爱猫,我呢,也“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可第三只猫丑,难看,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就不是真爱猫的真爱生命的人。而“我”的棒喝,“妻子”的怒骂,陌生人顺手抱走第二只猫等等,都足以证明人性中的负面因素。我们咒骂着抱走猫的人,却用自己的冷酷残暴和武断毁灭着一只猫。若不好好拯救,走出怎样的心灵污泥,我们未来的遭遇又何尝胜过那只死在屋脊上的猫?至于张婶,她最没地位,最是可怜,“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她自己不就是那只任人咒骂的可怜的猫吗?可是她,也“向来不大喜欢”比她更低一级的猫。这就是“我们”,“我们”也是猫!

  五、我的教学设计——xx

  1、三次养猫的共同点是什么?(亡失,难过)——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这个设计,有很强烈的阅读意识。既考量整体阅读,又需要归纳比较。

  2、找出三次“难过”的语句,从“更”“比”字的鉴赏中感受“我”的心情和文章的主要写作手法。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②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③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你证明能看出“更”难过?“比”又说明什么?

  (天灾——人祸——己过,“一缕酸辛”“只得安慰”“也”——“也”“好久”——“十分难过”“良心受伤”“永无”“永不”)

  “更”——文章的重点在第三只猫上,“比”——文章的主要写法是对比。

  我很喜欢这个设计,很轻盈,又很厚实,文章的结构、重心、感情和手法,都在其中。我为自己点赞!

  3、读第三只猫的语段,思考:是什么因素导致我妄下断语?

  ——阅读小说,就是要利用主问题挑起理解争端,多角度涵盖文本的内容和思想元素。这是我这堂课的最重要的问题,集中在第三只猫上,不去做三只猫的外形、习性、来历和地位等的比较(这些比较就是零零碎碎的寻找,缺乏思考深度,学生肯定找得出)。教学,要有聚焦点,要有发力点。课堂,是我们展开阅读碰撞的课堂。

  哪些因素呢?我想学生的回答有:猫的“凝望”(作案动机),猫的“好像”吃着什么,猫畏罪潜逃,现场鸟的死状,张婶的无言,妻子的咬定……(教学中,果然是这里呈现高潮,学生的解释多角度)

  学生容易忽略的是猫的被厌恶,这点其实很重要。它的“若有若无”,被人“不大喜欢”“觉得难看”,还有主观上的不改变自己不进取,“仍不改”,都为故事情节的推进设下伏笔。而这一点又可以回到猫的本来特点上,很自然地和前两只猫比较。

  这样,“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怎么理解“于是”中的情感?语言品味,感悟文字温度,在语言文字中寻找作者隐藏的东西。

  这样,借这个主问题,把教学引向重点,又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个性,关键是落实文中语言,回答要有文本依据。同时,这一部分文字中,多个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非常精彩很见性格,要引导学生反复读好,读出人物的特征为后面文本主旨理解做好铺垫。

  4、猫死了,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那猫一定也有要说的,如果你是那只猫,你想说什么?——小说体验阅读,为主题解读蓄势。

  5、第三只猫死了,按“我”的话说,“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夺走的是猫所爱的什么?“不知名的”又是什么?

  ——这里,开始为深化理解做思考了。“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良心的背后,什么在失去?这个问题指向很深。

  ——生命,猫死的是生命,但所爱的也被夺去了:尊严,平等,自由,价值,诉说和辩护的权利……不知名的是什么?是棍棒,是怒斥,更是我们人性中的凶恶、冷酷、残暴和阴暗等等。这样一思考,我们就慢慢地走向《猫》最要诉说的人性和生命观。

  6、文章还写到几只猫?

  ——黑猫逃走了,但逃不脱它的命运。张婶呢?我们呢?我们何尝不是这个世界中的渺小的猫?反思,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新鲜和美好”,才能发自内心地去尊重每一个生命。夏目漱石《我是猫》说:“得来不易的机会,会让所有的动物去做原来不喜欢做的事。”没有人是孤岛,无数的远方和行人都和我们有关!这个问题是一个借力打力的问题,源于文本,又进入现实,这就是文学给我们的力量!我努力想奉献给学生们的,”是我们对他们鲜活生命体的关爱,是他们在成长中应该获得的,在未来生活中应该具备的一些语文素养。“(xx老师语)

  附:课文是昨天晚上八点才知道的,以前从未教过这文章,毕竟在高中。时间紧,难免粗浅,但确确实实有我语文思考的印记。教完后,觉得“如果你是那只猫,你想说什么”这一小说体验式的阅读可以删去,直接奔到“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这一环节,并且在“生命”提示后,追问“猫除了生命,还有什么所爱的东西被夺去了”,这样课堂又会在思考阅读后掀起又一个高潮。《猫》真是一篇好文章,我相信我能教出更美的它来!——xx

《猫》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2、学习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完成小练笔。

  3、借助阅读链接,比较三个作家对描写猫的不同方法。

  教学过程预设: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读课文,已经认识了老舍先生家淘气可爱的小猫。长大后的猫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猫。

  二、读文,感受“古怪”的性格

  1、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看看谁能把这三段话读成一句话。

  2、交流,然后说说,你怎样理解“古怪”?

  3、猫是我们最常见的小动物,作者为什么说它性格古怪?默读1-3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理由,也可以在书上先批注上你的想法。

  4、交流:

  猫老实—贪玩——尽职

  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害怕—勇猛

  三、学习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

  1、我们为了语言简练一些,我尝试着把文章的前三个自然段做了一些改变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却很贪玩。说他贪玩吧,它却很尽职。它高兴起来,比谁都温柔可亲,若是不高兴啊,就会一声不出。它什么都害怕,有时候也很勇猛。

  同学们,我们来读一读这段话,多简洁明了啊,也可以把这“古怪”写完整。你怎么看?

  2、讨论,交流,通过比较发现

  虽然语言简短,但是,我们不能具体地感受到猫的性格。

  3、其实,在前面的文章《白鹅》中,我们也看到

  (1)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用这样具体的.事实写出了白鹅吃饭时的镇静、不慌不忙,鹅的高傲也在这具体的事例中体现出来了。

  (2)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母鸡)

  这一处也是具体的事实描写,写出了什么?

  4、指导小练笔:

  所以我们如果要写小动物时,也可以试着用具体的事实来表现它们的特点。比如

  我的小兔子太可爱了,————————

  小猴子真顽皮,——————

  爷爷家的大黑狗非常——,————

  5、展示,点评

  四、比较写法

  1、同学们,其实,不光是老舍爷爷喜欢猫,还有很多大作家,也描写了猫。请大家看课后阅读链接。

  2、默读这两段,然后把三个大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你会发现那些相同之处,或者不同之处?

  五、课堂总结

  1、谈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试着用上这些方法,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猫》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和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读、演、唱,理解快乐的真正含义,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服务他人,才会感到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劳动带来快乐,从小学做一个勤劳快乐的人。

  教学重、难点:

  从波斯猫与燕子、蜜蜂、青蛙的对话中理解快乐的真正含义,学做一个勤劳快乐的人。

  教学过程:

  一、 引出“不快乐”,切入课题

  1、展示课件1,出示波斯猫动态各异的照片,介绍它们是猫中的贵族,颜色多样,姿态各异,美丽可爱,深受人们的宠爱。这时,一只美丽的波斯猫愁容满面的走出来,它一边走一边自我介绍:我叫咪咪波斯猫,我一只眼睛是绿色的,一只眼睛是蓝色的。我长得美丽,深受宠爱,吃穿不缺,衣食无忧,可我每天却感觉不到快乐。

  2、学生回到课文,快速浏览第一小节,说说课文中的波斯猫和画面上的波斯猫是否一样感觉不到快乐?那它们该怎样去寻找快乐呢?

  (设计一组颜色漂亮、动态各异的波斯猫,让学生直观感觉到波斯猫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宠物。作为宠物,虽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但却没有感觉到快乐,进而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课题,为课文学习作好铺垫。)

  二、紧扣“找快乐”,辐射全篇

  1、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生自由读课文2-9小节,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不知道快乐的波斯猫都向哪些朋友请教了关于“快乐”的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后板书:燕子、蜜蜂、青蛙)

  2、朗读课文,感受“快乐”。

  (1)引导学生自由读2-3小节,我们先听听波斯猫和燕子的对话,用横线画出燕子说的话,想想燕子的快乐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衔泥造窝 快乐)

  (2)展示课件2:燕子一口一口从远处衔来泥土、树枝、杂草等,一边飞一边高兴的拍打着翅膀,一点一点造好温暖的窝。学生通过画面体会燕子造窝很辛苦,温暖的窝来之不易,寒冷的冬天,它住在温暖的窝里,觉得自豪、幸福、快乐。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对于劳动带来的快乐,波斯猫是怎么认为的呢?默读第3小节,用曲线画出波斯猫的看法。

  (4)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2-3小节,指导学生抓住燕子话中的“一口一口”、“温暖”、“很快乐”等词语,抓住波斯猫话中的“有什么快乐”、“也没什么快乐”等词语分别读出燕子的自豪和快乐的语气,读出波斯猫忧愁、看不起、不以为然的语气。读后请同学相互评一评。

  3、小组学习,自悟“快乐”。

  课文4-9小节与2-3小节的结构内容相似,因此教师要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式,老师在带领学生总结2-3小节学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前面的学到的方法组织小组探究,自学波斯猫与蜜蜂、青蛙的对话,可选自由读、分角色读、默读等多元化朗读方式,采用圈、点、勾、画等符号做记号,学生学习后,汇报交流学习结果。

  (读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悟情,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以充分朗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体会,加上看课件,谈感受等,学生对“快乐”有了进一步感受,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加以“扶”的教学方法。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学会学习,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

  4、品读重点句,享受“快乐”。

  在学习全文后,我们知道了燕子、蜜蜂、青蛙的快乐,现在,我们再次品读它们所说的话,一起来分享它们的快乐。展示课件3:

  燕子:我一口一口衔泥,造好了温暖的窝,睡在里面,觉得很快乐。(重点读好“一口一口”“温暖”“很快乐”,分享燕子用劳动造窝虽辛苦,但住得温暖、幸福,因而很快乐。)

  蜜蜂:我从千千万万朵花中采来花粉,酿成蜜,觉得特别快乐。(重点读好“千千万万”“酿成蜜”“很快乐”,分享蜜蜂用劳动为自己和人们酿造了甜甜的蜂蜜,因而它也很快乐。)

  青蛙:捉害虫、保卫庄稼是我最大的快乐!(重点读好“捉害虫”“保卫庄稼”“最大的快乐”,分享青蛙用劳动捉害虫,自己吃饱了,还帮农民伯伯带来了丰收,所以它很快乐。)

  (我设计多种形式、螺旋上升的读书活动,避免了繁杂的讲解,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兴趣盎然地读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习惯,而且读懂了文,读出了情。)

  三、 演、唱“快乐”,回归整体。

  1、(师)波斯猫不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得食物,就是不劳而获,或叫坐享其成,没有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不能帮助别人,它当然感受不到劳动带来的快乐,特别在文章的最后一小节,从波斯猫的两个动作:夹、叹气,体会它的哀叹,懒散,坐享其成的无聊,它当然体会不到燕子、蜜蜂、青蛙的快乐。

  请几个小朋友带上头饰分角色来演一演本课的故事,学生有兴趣的还可以课后在小组内分角色演一演。

  2、展示课件4: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让学生一起跟唱,进一步情感升华,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让学生通过演、唱活动进一步感悟快乐,结合文字、音乐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熏陶,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劳动观念。)

  四、围绕“我快乐”,课外延伸。

  1、学生讨论,学了课文,说说自己的劳动是什么,打算怎样去创造快乐?

  讨论后教师小结:劳动为自己带来好日子是一种快乐,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也是一种快乐,认真学习获得了好成绩也是一种快乐等等。

  2、既然这样,你想帮波斯猫找到快乐吗?续编故事《快乐的波斯猫》。

  五、板书设计: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波斯猫(图) 不劳而获 坐享其成 没有快乐

  找快乐

  燕 子(图) 衔 泥 造泥窝

  蜜 蜂(图) 采 花 粉 酿蜜糖 劳动创造快乐

  青 蛙(图) 捉 害 虫 保卫庄稼

《猫》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学生分析:

  猫,很多学生家庭都饲养过,学生和它们也发生过有趣的事情,所以学习本文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也能产生和作者相同的感受———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策略: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

  (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

  (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引入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入研读机制,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2、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老舍。

  教师: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最好能讲一下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我也喜欢猫,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猫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同学们学学猫叫。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吗,他也很喜欢猫,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步感知,理清脉络。

  读读课文,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有关“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小猫的活泼可爱。)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这两方面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讲读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讨论后明确:本段的重点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也是本段的总起句。)

  2、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

  (出示学习方法):

  挑:你最喜欢、感受最深、最能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一个句子,划下来;找这句话中的重点词。

  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

  读: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3、范例教学:出示:“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

  a、读读这句话,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的确,乖)。

  b、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乖是什么意思?(老实、听话。)我们什么时候用“乖”?(老舍把猫写成了小孩子,对猫多亲昵啊!)那再加上“的确”呢?(更加深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c、初步体会:这一句虽然不长,用词不多,但深刻地写出了大猫的可爱,强烈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这句话。

  4、自主学习:

  同学们按这种方法读课文,选自己最爱读的一句话,细细体会、学习课文。

  5、组内交流。

  6、汇报交流:

  它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重点词:闭息凝视:写了大猫捉老鼠的专心负责、全神贯注,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的样子,作者对大猫尽职精神的赞扬。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你抓痒。

  重点词:蹭:摩擦(你在什么时候谁那儿也蹭几下?)用蹭表现了猫对作者的亲近,作者对猫的喜爱,在作者眼里猫像一个撒娇的小孩。

  跳下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重点词:小梅花。把稿纸上脏乎乎的脚印比作美丽的小梅花,足见作者对猫的宠爱喜欢。

  (生交流一处,朗读体会一处。)

  7、小结第一段:课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写猫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课文写猫可爱的地方很多,可以说课文每一句都写出了猫的可爱,每一处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一齐读课文,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齐读第一段。

  8、体会小猫之更可爱。

  (1)、大猫已是如此可爱,而小猫更是可爱,请同学们按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段,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写出了小猫更可爱,作者更喜欢?

  (2)、交流:

  (3)、是啊,满月的小猫是多么的淘气调皮、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所以更可爱,令人更喜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自由读第二段,读出你更喜欢小猫的感受来。

  四、总结写作方法:

  同学们,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读懂了大猫古怪得可爱,小猫是淘气得更可爱。在老舍爷爷笔下,猫是多么活泼可爱啊!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优美迷人啊!想想本文在写作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五、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六、作业: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真丰富多彩。

  (4)教室真安静啊!

  板书设计:猫

  老实、贪玩、尽职

  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一性格古怪 胆小,勇猛喜

  ―――――――――――――爱

  耍个没完之

  二淘气可爱 摔疼了也不哭情

  摔交打秋千

  课后反思:

  1、阅读的过程是学生对读物按其不同个性、经历重新建构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研究性。本案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以一课一问(一个研读专题)取代了传统的情节分析、烦琐提问这一难以突破的课堂模式,把课堂时空真正还给了学生,以充分展示生命活力。(周一贯评点)

  2、合作探究,真切感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安排了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经过一番激烈地探讨学生们感悟深刻,发表了各自独到的见解。

《猫》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询问,燕子说衔泥造窝是快乐的,蜜蜂说采花酿蜜是快乐的,青蛙说捉害虫保卫庄稼是快乐的,波斯猫觉得这些都没有什么快乐,波斯猫还是不明白快乐是什么。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课文,从燕子、蜜蜂、青蛙的话去理解“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并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对快乐的不同看法。

  4.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学做一个勤劳、快乐的人,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1.认读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

  1.理解燕子、蜜蜂、青蛙的话,体会享受劳动成果时的快乐心情。

  2.理解波斯猫不快乐的原因。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二、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词语卡片、制作燕子、蜜蜂和青蛙的图片。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1.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以读为主,通过学生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合作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方式的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领悟课文。

  3.以学生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机会,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自学感悟分享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波斯猫图片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课件猫),说一说画上是什么动物?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波斯猫:它是猫中的贵族,聪明敏捷,喜欢安静,叫声尖细柔美,爱撒娇,天生一副娇生惯养的姿态,它的眼睛一只是蓝色,一只眼睛是绿色。喜欢猫的人们都喜欢养它。看一看它的表情,它快乐吗?

  2.揭示课题: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板书:11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3.齐读课题。提出不懂的问题:它为什么找不到快乐呢?它都去请教谁了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不会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4.巩固字词,积累词语。

  (1)认读生字卡片,扩词、强调字形。

  师:生字宝宝和同学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躲在生字卡片上,它要考考同学们,看看谁能把它们认出来?出示生字卡片。

  A.认读生字、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B.扩词说话。

  (2)积累词语

  师:生字宝宝夸奖同学们聪明,它出了难题考考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词语:软绵绵,忙忙碌碌,千千万万,)谁能说几个这样的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波斯猫为了找到快乐去问了哪些小动物?结果是什么呢!

  A.学生自由读书

  B.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练习用:“波斯猫为了找到快乐,它去问的小动物有,有,还有。”结果它还是。(教师随机板书燕子、蜜蜂、青蛙)

  2.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燕子、蜜蜂、青蛙的快乐是什么?

  A.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燕子、蜜蜂、青蛙的话,用“﹏﹏”画出波斯猫的`话。(出示学习方法:用“—”画出燕子、蜜蜂、青蛙的话,用“﹏﹏”画出波斯猫的话。)

  B.同桌交流反馈。同桌两人轮流读一句给对方听一听,看看你俩的意见一致吗?

  3.通过读课文,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波斯猫找不到快乐,于是去请教燕子、蜜蜂、青蛙,但还是没有找到快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快乐吗?什么时候最快乐?(学生交流)教师说出自己的快乐,和大家一同分享。

  设计意图:教师说出自己的快乐,目的是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这节课的学习,同时消除同学们因为那么多听课老师而带来的紧张心理。

  2.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歌,名字叫《劳动最光荣》(放视频音乐)请大家认真倾听。

  瞧!它们多么快乐呀,劳动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但是这只不愁吃不愁穿的波斯猫却从来不知道快乐的滋味,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继续来学习11课,齐读课题: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同学们愿意帮波斯猫找到快乐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徜徉其中,放飞心灵与文本对话,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塑造良好的人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就在第二课时引课时放歌曲《劳动最光荣》,让他们从歌声中感悟“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为后文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的教育。

  3.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生字词语,瞧!这节课他们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们还认识吗?(大屏幕出示词语:软绵绵、蜜糖、青蛙、衔泥等词语,开火车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4.我们还画出了波斯猫请教了哪些动物?结果怎么样?(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把燕子、蜜蜂、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5.评价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努力,我们收获了知识,感觉心里很快乐。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能够再接再厉,收获的更多,并且更快乐。

  二、品读感悟,体会“劳动创造快乐”。

  (一)学习2-3自然段。

  1.学习燕子的话

  (1)指名学生读燕子的话,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燕子的快乐是什么?它为什么觉得快乐?

  (指名交流,板书衍泥造窝)

  (2)教师范读燕子的话,学生体会:你能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燕子很辛苦)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一口一口)(教师将做好的词卡“一口一口”贴在黑板上,用彩色笔打上重点符号,请同学们拿出笔也标上重音符号。)还能从哪个词体会出燕子的辛苦呢?(天天、飞来飞去)

  (3)是啊,燕子一口一口衔泥多辛苦,但燕子却觉得很快乐,谁能想象燕子造好了温暖的窝,带着它的孩子们睡在里面快乐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让大家都来分享燕子的快乐。(指名读)

  (4)练习有感情朗读燕子的话,师引读:燕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它快乐的说:“”。(齐读)

  2.学习波斯猫的话

  (1)请同学们读波斯猫的话。

  (2)你能想象现在的波斯猫心里是怎么想的吗?(瞧不起燕子的衔泥造窝,得意、自满)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3)能读一读这句话吗?指名、齐读等多种形式。

  (4)同桌分角色读。

  3.总结学习这段课文的学习方法:这几段我们在学习上用了什么方法?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读、思、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大家已经把文章的重点分析出来了,现在引导总结出学习方法,为下面的学习指明方向,使同学们养成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学习方法的好习惯。

  (二)小组交流学习4-6自然段。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燕子快乐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方法,在小组内读一读蜜蜂的话。小组内交流体会:蜜蜂的快乐是什么?它为什么快乐?波斯猫又是怎么认为的?请大家用朗读表达出来。

  (1)学生在小组内读书,交流。

  (2)汇报交流(板书:采花酿蜜)(由一人读蜜蜂的话,说说蜜蜂的快乐是什么?它为什么快乐?再谈感受:你从中还体会到了什么?(蜜蜂采蜜很勤劳)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千千万万)(把“千千万万”贴到黑板上,打上重音符号,请同学们也标上。)

  (3)指名部分同学读:

  师:蜜蜂往返飞行10次,采集1500多朵花的花粉才能酿一滴蜂蜜,它多么不容易但它却又是快乐的!请喜欢勤劳的蜜蜂的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

  (4)指导分角色朗读:面对勤劳的蜜蜂波斯猫又是怎么认为的?请小组用朗读表达展示。要读出感叹句的语气:用瞧不起,轻蔑的语气读。

  A.齐读波斯猫的话;B.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三)自学7-9自然段。

  (1)学生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反馈交流。(板书:捉害虫保庄稼)

  (3)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体会青蛙和波斯猫的不同的态度。

  (4)指名读青蛙的话。要用肯定的语气读,表达出心中的自豪和喜悦。

  (5)波斯猫对青蛙的回答满意吗?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波斯猫的话?(指名读)要读出波斯猫的轻蔑心里,及对青蛙的回答很不满的态度。

  四、放飞想象,拓展思维

  1.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呢?请同学们想想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结合图片,想象波斯猫在主人家是怎样生活的,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把你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说出来。

  2.学生看完交流反馈。

  3.提问这是一只怎样的波斯猫?它为什么不快乐呢?(自由回答)

  4.所以说课文中的波斯猫最后找到快乐了吗?

  (1)齐读最后一段

  (2)波斯猫找不到快乐苦闷极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帮他找到快乐?请同学们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先在小组里说话,等会说给大家听。

  A.学生小组内交流

  B.指名反馈。

  五、谈谈收获,明白道理。

  学习本课,同学们懂得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只有靠自己的劳动才能找到快乐,还能从帮助别人中找到快乐,我们不能学波斯猫那么懒惰,不劳而获,要做燕子、蜜蜂、青蛙那样的勤劳的好孩子。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

  2.把自己身边快乐的事情讲给爸爸妈妈听。

  3.续编故事:找到了快乐的波斯猫。

  板书设计:

  11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

  燕子一口一口衔泥造窝

  蜜蜂千千万万采花酿蜜}劳动创造快乐

  青蛙蹦来蹦去捉虫保庄稼

  板书设计意图:

  通过重点词语的呈现,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整个板书简单、大方,让人一目了然,有实用性。告诉我们要学勤劳的燕子、蜜蜂、青蛙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快乐。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把小动物的语气通过反复朗读表达出来。

  二、表演:戴上不同动物的头饰表演故事情节。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清字形。

  2.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三姿。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学反思: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它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询问,最后还是不明白快乐是什么。而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从燕子、蜜蜂、青蛙的话去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教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以下的几点是我在教学中做得比较成功的:

  1.教态自然,优雅,对学生有亲和力,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板书大方,有实用性。

  2.以读为主,以学生为本。《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我就让学生通过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合作读、个人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来理解燕子造窝、蜜蜂酿蜜、青蛙捉害虫的辛苦。体会他们快乐,明白波斯猫为何不快乐及值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并且我在教学中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自己对“燕子、蜜蜂、青蛙为什么觉得快乐。而波斯猫却不觉得快乐”的理解。学生因为对课文熟悉了,有的学生就说:“燕子一口一口地衔泥来造窝,创造窝的过程很辛苦,所以他很快乐。”有的学生就说“燕子的窝是自己造的,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才得到的,所以它很快乐。”有的学生说:“蜜蜂通过在千千万万朵花中采来花粉,才可以酿成蜂蜜,他劳动得很辛苦,并且它的劳动创造出了成果,所以它特别快乐。”有的学生说:“蜜蜂辛辛苦苦造出来的蜂蜜,和大家一起分享,它觉得很快乐。”有的学生说:“青蛙一天到晚蹦来蹦去捉害虫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想到能帮助人们保卫庄稼,知道劳动有了回报,就觉得是它最大的快乐。”有的说:“波斯猫不劳动,总依赖主人给它东西吃,所以它不会觉得快乐的。”还有的说:“波斯猫整天待在主人为它准备好的软绵绵的皮沙发上,什么都不缺,它对燕子、蜜蜂、青蛙做的事情不敢兴趣,所以它找不到快乐”……这样,通过读、说,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3.让学生精读课文有关段落,学会品词品句,读有所悟。“抓住关键词语读好句子”是语文课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我教学《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时,我就让学生按要求找到句子并划出,然后让学生读通句子,读好句子,在读句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比如找到“一口一口”“千千万万”“蹦来蹦去”就让学生标出来,重读,这样学生就能把握词语表达的意思了。学生读得好,说得更好,一位女生说,她从“一口一口”体会到燕子衔泥造窝的辛苦;另一男生从“千千万万”感悟到蜜蜂采蜜酿蜜的辛劳,读时声情并茂。老师再用资料补充:一只蜜蜂往返飞行10次,采集1500多朵花才酿成一滴蜂蜜。此时,学生的情感油然而生,饱含激情的朗读至今另我难忘。有了以上两句句子教学基础,学生自然而然读出青蛙整天蹦来蹦去捉害虫的快乐情感,学生读好了句子,也懂得“付出劳动获得成果”的道理。整堂课上书声琅琅,体现了语文课堂的特点,突出了“以读为本”。

  4.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情感,受到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徜徉其中,放飞心灵与文本对话,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塑造良好的人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就在第二课时引课时放歌曲《劳动最光荣》,让他们从歌声中感悟“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为后文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的教育。

  在成功之余,还存在着缺点;

  1.教师课堂上教学语言有些重复,耽误了时间。

  2.复习引入时学生开火车读词语的时间也有些长,使课堂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状况。

  3.结尾总结时因为时间关系不够精彩,使学生感情升华上欠缺了一些促进因素。

《猫》教学设计14

  一、导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识记生字、词语。

  2、品读探究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重点)

  3、品味作者朴实深邃的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情感。(难点)

  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

  (一)基本知识学习

  1、查阅资料,简介作者

  2、记住“读一读,写一写”词语的读音、写法、意思。

  3、朗读课文,初步触摸不同的猫

  ①朗读课文,组内任选一部分最能打动你的段落来读。

  ②初读课文后,完成下列任务:

  A、在文中标出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B、填空:读第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所填词语应该符合课文的意思,并能在文中找到依据)

  C、按时间顺序将围绕着猫发生的故事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

  得猫—养猫—()—再()—再()—再()—复()—复()—复()

  (二)难点突破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根据前面勾画的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来比较)

  2、细读课文,重点阅读第三只猫

  按照理解填空:再读第三只猫,我读出一只的猫。(思考角度:①大家对第三只猫的态度是怎样的?②与前两只猫相比有什么不同?③不写前两只猫,行吗?)

  3、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①找出自己认为作者情感浓厚的句子,体会“我”的感情

  按照理解填充句式“读,我体会到”。

  ②学生朗读,小组同学评价(教师课堂指导朗读)

  (三)学法指导

  抓住故事情节和写作对象的特征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困惑所在:

  三、组内合作,收获分享

  (1)我们组讲解的问题是:

  (2)我们组讲解的思路是:

  (3)讲解中需要强调的关键点和重难点是:

  四、课前热身,自我完善:

  1、给加点字注音:

  郑振铎()涩()怂恿()

  怅然()蜷伏()惩戒()

  2、课文结构严谨,首尾呼应,请找出这两个句子是

  和

  3、重点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语速由舒缓而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用“对于,我想说”的句式表达一种看法。

  例: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对于,我想说: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课堂交流流程建议:

  导入——预习检测——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质疑小结

  (二)交流点拨:

  学习本文重点要放在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思想感情进行。探究,就是研究课文的抒情议论,探究作者究竟想说什么,讽喻的是什么社会现象,在哲理层面上是什么意思。

  六、课后练兵,体验成功:

  阅读“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到文章最后,回答:

  1、文段中的猫是指第只猫。文中与“妄下断语”相呼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2、文中“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刺我良心的针”有何深刻含义?表现了“我”的什么思想感情?

  含义:

  思想感情:

  3、为什么作者对这只猫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的亡失更难过?

  4、谈谈你对“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理解

《猫》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字里行间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了解作者

  播放生活中的关于猫的卡通形象,欣赏可爱漂亮的猫,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观看一组小猫照片,让学生说说喜欢哪只,为什么?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划出字词。

  相称(chan)郁(yù)闷一缕(lǚ)娱(yú)乐污涩(sa)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蜷(quán )伏惩戒(chng)怅然(chàng)

  三、整体感知

  1、通过这三只猫的比较,你们更关注哪只猫?为什么是第三只猫?(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默读15~34段思考,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如何对待猫的?

  四、课堂互动

  师生角色扮演(教师扮演今日说法主持人,学生们分别扮演郑振铎,三妹,张嫂,观众)师:这只小猫不仅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组的关注,因为这只小猫身上发生了三起命案。好,我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昨晚做了一个梦,一只遍体鳞伤的小猫向我哭诉,我要把著名作家郑振铎告上法庭,而且要求我代表它提几个问题,现在我已来到郑振铎家中,下面呢,我来采访几个被告。(教师一次对学生扮演的三妹,张嫂,郑振铎及观众进行采访。)

  对三妹的提问:

  1、听说你十分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喜欢小猫,是不是?你家里曾经养过几只猫,是不是很喜欢他们?

  2、为什么不喜欢第三只猫?

  3、可是小猫活着只是为了让人类感到开心么?

  对张嫂提问:

  1、听小猫说,是你把它带回家的,觉得它很可怜,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

  2、不过,当“芙蓉鸟”事件发生后,为什么没有站出来给小猫求情呢?对郑振铎提问:

  1、你是否确定是小猫杀死了芙蓉鸟,你有没有亲眼看到?

  2、那你凭什么判断他是罪魁祸首呢?

  3、当你看到小猫在嚼着东西的时候,你是怎样去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

  4、可怜的`小猫无缘无故遭到了毒打,再也没有回来?你是怎么想的? (观众朋友们,由于主人的偏见,一只小猫惨死了,这无疑是一件人间悲剧,面对这样的事,观众朋友们是怎样的看法呢?现在我来采访几位观众)

  提问:

  1、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2、你刚刚听了郑振铎先生的忏悔,你觉得小猫在天堂会原谅他么? (谢谢这几位观众朋友,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应该得到这么一个血的教训)

  血的教训: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要凭个人的好恶、死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的过失。

  五、文本研读,阅读训练。

  1、下面重点看文中抒发作者忏悔之情的句子(学生齐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情)

  2、个别学生朗读(播放背景音乐)

  3、分组讨论:

  A、我的什么过失使我的良心受伤了(用原文回答)表达了我怎样的品格?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达了“我”真诚、善良、知错就改的品格。

  B、第二只猫丢失时,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前一句表现了失去所爱之物后内心的气愤,后一句抒发了自己伤害无辜后,内心充满内疚悔恨之情。

  C、写前两只猫有什么作用?

  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后者命运的悲惨,也更突出“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

  六、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面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七、课外拓展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八、教师寄语

  懂得尊重和善待他人,你将收获更多。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对待一切生命吧!

【《猫》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猫》教学设计06-12

猫的教学设计08-06

《猫》的教学设计06-22

老舍猫的教学设计08-30

猫郑振铎教学设计09-06

《猫》教学设计15篇09-20

猫教学设计15篇06-06

《猫》教学设计(15篇)07-27

《猫》教学设计15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