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23 10:32: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高二化学教学设计优选(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化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高二化学教学设计优选(3篇)

高二化学教学设计1

  一、化学课程标准对原电池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原电池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体验化学能与转化为电能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二、本节内容和学情的分析

  本节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的转换、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电解质溶液、金属的活泼性以及物理中的电学等知识等,综合性较强。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学生在必修一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基础知识,在初中物理中也学习了电学最基础的知识,在知识层次上达到了可以学习电化学的'基础,在知识的理解掌握上应该较容易掌握。

  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构成原电池条件,初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会判断电子的流向,把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

  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与意识;让学生感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科学研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2、教学重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本质。

  3、教学流程:

  (一)【实验一】

  分别把锌片和铜片插入到稀H2SO4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

  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铜片上有无气泡产生?

  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实验意图:化学能能否直接转化为电能。思考要点:

  【学生讨论】学生激烈讨论的焦点问题有:

  1、铜片上的气体是什么?

  2、氢离子转变为氢气所需的电子从何而来?

  3、锌片有什么变化?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流表指针为什么发生偏转?说明什么问题?

  (二)分析现象掌握本质

  根据实验现象记录,阅读课本有关内容,作出分析,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反应的实质。

  1、电极反应式及电极名称

  锌片:Zn–2e-=Zn2+

  电子流出,发生氧化反应,称为负极.

  铜片:2H++2e-=H2↑

  电子流入,发生还原反应,称为正极.

  2、原电池原理: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从而产生电流,使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原电池反应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四、课后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化学能与电能》就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式新课。让学生从本质上宏观的视角上理解了原电池的原理,这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一步一步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理解掌握知识。

高二化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用途,掌握蛋白质的性质。

  2、介绍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和名称, 了解氨基酸由于羧基和氨基的存在而具有两 性的性质。

  3、使学生了解肽键及多肽的初步知识。

  知识技能:

  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性质;了解肽键及多肽;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初步掌握蛋白质的重要性质和检验方法;了解蛋白质的用途。

  能力培养: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使之正确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

  科学思想: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科学品质:

  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的科学态度、思想情趣得到陶冶;通过钟南山院士事迹、结晶牛胰岛素的成功合成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民族自豪感。

  科学方法:

  观察方法和科学抽象的方法。

  重点: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难点:肽键的形成。

  探究问题框架:

  1、氨基酸的性质(直接给出)

  2、蛋白质的性质(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介绍钟南山院士事迹。展示SARS病毒的电子图片,说明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蛋白质的知识。

  谈到蛋白质,我们首先来学习氨基酸。

  【板书】§1-3蛋白质

  一、氨基酸

  给出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设问】看以上氨基酸的结构式指出哪些官能团?

  (-NH2 氨基、-COOH羧基)

  【设问】那么什么叫氨基酸?

  定义:羧酸分子里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叫氨基酸

  聆听

  学生观察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的结构,总结归纳氨基酸结构特点。得出氨基酸的通式和定义。

  紧扣时代信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2、复习官能团与性质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解】氨基酸的性质

  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氨基酸结构中均含有-COOH和-NH2,应具有什么性质?

  (1)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NH2CH2COOH+NaOH→NH2CH2COO-Na++H2O

  试写出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2CH2COOH+HCl→Cl-+NH3+CH2COOH

  (2)脱水缩合

  1.书写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出氨基乙酸与氨基乙酸脱水的方程式。

  2NH22H2COOH→NH2CH2CONHCH2COOH+H2O

  【讲解】两个氨基酸彼此之间脱一分子水得到的产物叫二肽。许多氨基酸分子彼此脱水生成的化合物叫多肽。

  【板书】二、肽键和多肽

  【讲述】蛋白质在希腊文Proteios的意思是“第一”,即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

  存在:动物的肌肉、皮肤、血液、乳汁及毛、发、蹄、角等,或存在于植物的种子里。

  组成:蛋白质分子中含有C、O、H、N、S等元素。196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是科学史上的一大成就,可以说是科学史上又一“丰碑”。在认识生命现象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聆听

  观察答出:-COOH和-NH2

  练习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出氨基乙酸与氨基乙酸脱水而成二肽的方程式。

  聆听

  1、结构决定性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提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3、通过结构式推导性质。

  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蛋白质知识的`兴趣,创设悬念引入新知识领域的探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四、蛋白质的性质

  (指导学生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蛋白质的化学性质(见课件ppt)

  【设问】从本实验可得出何结论?

  (引出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概念)

  【板书】

  1.蛋白质的盐析

  2.蛋白质的变性

  【练习】比较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思考、讨论】

  1、误服重金属怎么解毒?

  2、为什么医院用高温,照紫外线,喷洒苯酚和酒精溶液消毒?

  3、为什么用甲醛保存动物标本?

  分组实验:

  完成实验报告

  学生结合实验分析、思考产生疑问

  练习

  思考、讨论

  (1)练习操作技能;

  (2)提高观察能力;

  (3)学会从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整理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主动学习知识

  加强掌握蛋白质的性质

  了解其它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3.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讲解】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检验蛋白质的方法之一,反应的实质就是硝酸作用于含有苯环的蛋白质使它变成黄色的硝基化合物。

  【设问】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检验蛋白质呢?

  【演示实验】分别灼烧:羊毛线、棉线现象:羊毛线燃烧时燃烧不快,火焰小,离火即熄灭,燃烧有蛋白质臭味,灰烬呈卷曲状为黑褐色结晶,用手指可碾成粉末;棉线燃烧无气味,烧后成灰。

  聆听

  学生观察、描述现象

  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练习】

  1、下列过程中,不可逆的是( )。

  (A)蛋白质的盐析 (B)酯的水解

  (C)蛋白质的变性 (D)氯化铁的水解

  2、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应加入( )。

  (A)甲醛溶液(B)饱和Na2SO4溶液

  (C)CuSO4溶液 (D)浓硫酸

  3.下图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时,断裂的键是( )。

  二、填空题

  4.蛋白质、淀粉、脂肪是三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其中______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这三种物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蛋白质→________淀粉→_________;脂肪→_________;在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子中,含有_________官能团。

  5.若将氨基乙酸和丙氨酸混合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得_______种二肽。

  【小结】蛋白质的性质

  (学生归纳总结后打出投影)

  1、具有两性;2、盐析;

  3、变性;4、颜色反应。

  反馈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是高考题可反馈出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后思维发展水平。

  通过填空题反馈大多数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问题的能力。

  培养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参考答案:

  1、C 2、B 3、C

  4、脂肪、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和甘油、氨基、羧基

  5、四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试管

  编号

  往装有蛋白质的试管

  中添加的试剂或操作

  现象

  继续往试管滴加入水后的现象

  1

  (NH4)2SO4

  2

  Na2SO4

  3

  (CH3COO)2Pb

  4

  CuSO4

  5

  Hg(NO3)2

  6

  酒精

  7

  甲醛

  8

  加热

  9

  浓HNO3

高二化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油脂的存在、组成、结构、重要性质和用途;

  2、了解肥皂的成份、工业制取原理和过程;

  3、认识油脂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进行科普教育;

  4、指导运用旧知认识新知的方法,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油脂氢化、水解的基本原理;结构决定性质原理的应用

  教学用品:投影仪、试管、胶头滴管、猪油、菜籽油、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等

  教学思路与设想:

  由于本节处于高二有机化学的最后,既具有探索新知,又具有运用旧知的作用。因此,本节教学从复习旧知识入手,由生活中的现象展开,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多回忆、多思考、多动笔,共同研讨中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油脂的存在组成结构性质用途为线索,最后总结重点知识、练习巩固结束课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1、请与出甘油及几种已学的高级脂肪酸的结构式(教师巡查)

  2、甘油与硬脂酸等能反应吗?试与出有关反应方程式。(一个学生板演,教师不作评价)

  [投影]1、硬脂酸甘油酯的结构(同右栏)O

  2、酯的通式:R—C—O--R/

  来自于:酸醇

  [讲述]其它高级脂肪酸也可发生类似的反应。从它们的结构看,应属于?类物质。它们是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动物脂肪、植物油的成份统称油脂。这节课就来探讨油脂的有关化学知识。

  [板书]课题,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56~157序言部分

  ·学生书写后,同桌交换指正。

  CH2—OH C17H35COOH(硬脂酸)

  CH—OH C17H33COOH(油酸)

  CH2—OH C15H31COOH(软脂酸)

  ·学生回答后,书写反应式:

  CH2—OH

  CH—OH +3C17H35COOH

  CH2—OH

  CH2OCOC17H35

  CHOCOC17H35 +3H2O

  CH2OCOC17H35

  ·观察投影订正写法,并与酯的通式比较。

  ·回答“酯类”。区别“脂”与“酯”的不同

  ·与生活中所见的实物相联系

  ·默读教材,对油脂作初步了解油和脂肪的区别

  检查对已学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调节课堂气氛。为“油脂”的结构作铺垫。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进入新课

  [板书]一、油脂的结构和组成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分析试写出油脂的通式。O

  [板书]通式:R1—C--O—CH2

  R2—C—O—CH

  R3—C—O—CH2

  [设疑思考]通式中R1-、R2-、R3-可以相同吗?一定相同吗?——教师不作评价,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57“油脂的'组成与结构”之第一、二段后回答上述问题。

  [板书]单甘油酯——烃基相同

  混甘油酯——烃基不同

  烃基饱和呈固态;烃基不饱和则呈液态

  ·试写通式

  ·订正各自的写法结果,作笔记

  ·带着疑问默读后,回答:

  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作笔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抓住事物共同特征的能力

  启发思考、调用旧知以获取新知,为“油脂氢化”埋下伏笔

  [板书]二、油脂的性质

  [激趣设问](1)炒菜时油脂遇水有什么现象?衣服上沾染油怎样清洗效果好?

  (2)它们体现了油脂怎样的化学性质?

  [边板书边小结]1、物理性质

  油脂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在0.9~0.95g/cm3之间),易溶于有机溶剂等.

  [边讲边演示]向猪油(或菜籽油)中分别加水和汽油的实验;指出工业上用有机溶剂提取植物油。

  [启发思考]从油脂的结构看,它们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回忆生活中的感性认识,议论:不溶于水——浮于水面上——熔化过程中挥发——有的有香味——用汽油清洗好……

  ·一同学总结,其他同学补充.

  ·记笔记

  ·联想酯的通性及萃取原理

  ·思考并回答(联系酯的通性)

  训练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进行合理的推理

  [板书]2、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①溴水分别与猪油、菜籽油作用;② KMnO4溶液分别与猪油、菜籽油作用

  [讨论]实验现象是?;这是因为?;它表明油脂具有?性质。

  [讲述]天然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由于高级脂肪酸的烃基不饱和而呈液态,因此,这样的油脂兼有烯烃的性质。

  [板书]2.1、油脂的氢化

  要求学生试写油酸甘油酯(单甘油酯)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检查后板书]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3COOCH+3H2 C17H35COOCH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不饱和烃基(液态)饱和烃基(固态)

  [投影]自制“硬化油的用途”胶片(内容略)

  [依投影图讲述]加成反应主要发生在油酸的烃基上,油脂由液态转变成固态,因此称为油脂的硬化,产物称为人造脂肪(硬化油)。硬化油的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以生产肥皂、硬化油、甘油、人造奶油等。

  ·观察实验现象。

  ·自由起立回答:①菜籽油可使溴水及KMnO4溶液褪色,表明它具有不饱和烃基;②猪油使溴水褪色(可能是由于萃取作用)、遇KMnO4溶液分层却没有明显现象,表明烃基饱和

  ·学生静听,把熟悉的知识与现象串联起来,深化认识。

  ·(在提示加成比例后)试写

  ·学生记,分析反应前后的变化。

  ·看投影,听讲述,记摘要,理解油脂硬化的意义与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精神,以及总结结论的表达能力

  训练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准确掌握油脂氢化反应的实质和特点

  进行科普教育,体会化工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设疑]如前述油脂属于酯类,那么它应该具有酯类通性的?性

  [板书]2.2油脂的水解

  [启发回忆]酯类水解的条件,要求写出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反应方程式。

  [板书]①酸性条件下的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3H2O ……

  C17H35COO-CH2

  [小结]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硬脂酸和甘油。强调该条件下的水解是可逆的。

  [设疑]怎样才能使油脂的水解进行的非常彻底呢?

  [师生共同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加碱——使生成物中的酸减少,促使反应物完全消失。

  [板书]②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3NaOH ……

  C17H35COO-CH2

  (留空格写“皂化反应”)

  [小结]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硬脂酸的盐和甘油。强调该条件下的水解是不可逆的,反应能够进行到底。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称为“——皂化反应”。

  ·议论,果断地做出判断——油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回忆乙酸乙酯在无机酸作用下的水解。两个学生板演,其它学生在下面写后师生共查(系数、连接符号等)。

  ·订正写法,作笔记

  ·设想多种方案,互相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辨别NaOH作为反应物和作为反应条件时反应式写法的不同。

  ·静听,记笔记,认识皂化反应。

  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检查学生书写的准确性

  训练学生发散想象及评价能力。超前认识可逆反应的平衡与移动知识

【高二化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二化学教学设计06-25

化学教学设计11-13

化学的教学设计01-08

高二化学教学总结02-09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04-21

高二化学教学计划07-08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06-09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12-31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