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1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自古以来为诗人们竞相传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爱情枝蔓逐渐向低龄化发展,于是学生的早恋现象成为大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老师将它视为瘟疫,家长视其为毒瘤,学生们对这种朦胧的感情也遮遮掩掩。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正视这种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成为教育家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正基于此编者用心良苦的将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选如了九年级语文课本,由此搭建了一个开放而正规的教育平台,与教师一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去解封那禁闭的心灵之窗,绽放那灿烂的爱情玫瑰。
课文分析:本文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论著中最富有文学色彩的篇章。它不仅是作者写给14岁女儿的一封信,更是一位教育家父亲对花季中的少男少女的谆谆教诲。初中生正值青春时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但还未必懂得真正的爱情,因此本文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懂得爱情的真谛。
教学思路: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者却只是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针对这篇自读课文,设计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提倡学生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情感态度的教学上,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感受,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爱情观,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 、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让其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老师:上课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以故事形式激趣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小故事,你对爱情的真谛有哪些领悟,哪位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爱情就是从一而衷。
学生:爱情就是生死相许,永不厌弃。
(有的学生开始偷偷的笑)
老师:看来咱们同学对爱情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到底爱情是什么呢,学完了今天的课文,或许你会有新的领悟。(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知,探究
(这一过程设计了三读课文,分别是:浏览感知,精读探究,研读赏析)
1,浏览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
[浏览加复述故事情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次加深印象,把握了重点:本文写了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神里读到了三种东西——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并引导学生体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2,精读探究。(学生再次细读课文,让其自己发现本文的与众不同之处,即写作特色,并引导他们问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本文是以书信的形式行文的。这样可以斟酌字句,
言更周密,感情更深刻。
学生:本文是以插叙的方法,讲了一个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解释了什么是爱情,突出了主旨的。
学生:文章开头提出问题,结尾总结回答问题,这样可以前后照应。
( 学生回答过程中往往并不全面,再给予肯定的同时,引导他们问一下为什么)
学生:我认为以故事的形式解释爱情,更加的形象生动,更利于理解。
学生:还有,这样可以使文章层层推进,起伏有致。
学生;我认为首尾照应可以是文章完整而且主题突出。
……………
[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的在予以点评肯定引导。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又使他们获得了成就感,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研读赏析。(引导学生有重点的研读划出并摘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了段落或是自己认为的名言警句,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我喜欢“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这句话,因为他把人类美好的爱情置于了上帝之上,这是对爱情由衷的赞美。
学生:老师我特别喜欢第21自然段,因为他描写的虽然很悲凉,但却显示了一种生死相依的`爱情,这是伟大的。
学生;老师,我不太理解“做一个幸福的人, 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时候。”这句话。难道没有智慧就没有幸福吗?
(课堂教学情况多变,在欣赏学生的见解时,有人突然质疑,虽然打乱了原有的秩序但却显示了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应予以肯定和鼓励,并借此反馈给其他同学,这样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
老师:问题提的很好,咱们同学勇气可佳,到底爱情和智慧有怎样的关系呢?哪位同学可以帮忙解决一下?
学生: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有理智,会思考,才会得到幸福。
学生:我认为人只有理智的对待爱情,负起应负的责任才会成为幸福的人。这里的“智慧”指的是理智与责任。
老师;是啊,在异性或爱人之间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还有同学有不懂的地方吗,咱们可以拿出来共同商量。
…………
[ 在分析鉴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另外,这一节的小插曲将整个的课堂引向学生的质疑探究和自主合作,使课堂生动而连贯。]
[ 这一环节的教学打破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而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辅以师生互动,在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积极动脑动手,敢于质疑并自己解决了问题,从而获得了自己的个性体验和成就感,信心大增,积极性逐渐高涨,教师也应趁热打铁]
三、课堂拓展,各抒己见。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人之所以区别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有智慧有理智的,人类的爱情不仅是种族生命力的纽带,更是一种神圣的责任,一种对爱人忠诚,使其的到幸福的责任。那我们青少年能否尝试爱情呢 ?(问题一出有同学又开始窃笑)
(问题非常尖锐,而且由于长久以来社会主流舆论的错误导向,很多同学只是窃笑,没人敢于举手回答,课堂气氛立即变的很微妙。…………
一分钟后,突然后面一位同学大胆的举起了手。)
学生:老师,我认为早恋无罪。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处在心理发育的快速时期,迫切的需要外界尤其来自异性的肯定。这是一种生理上的正常反映,所以没有什么可害羞的,更不值得大人们劳师动众的进行侦察。我最反感的就是妈妈偷翻我的日记。
(学生的回答大胆而叛逆,顿时班里炸开了锅。此时我预感到一场暴风雨的到来。于是,适时的将课堂放开,让学生去讨论,几分钟后……)
学生:老师我也有同感,我妈也天天象监视特务一样的监视我,虽然我一点情况也没有。
(顿时,底下有许多同学小声讨论应和。但同时另一位同学挺身而出。)
学生:我认为早恋对我们有害,很多同学因为早恋,过分的注重打扮,而荒废了学业。早恋就是个青苹果,又涩又酸。要不然,大人们也不会那么胆战心惊的,恐怕我们尝到。
学生:我认为早恋无可厚非,它并非一定对我们有害。只看我们怎样对待,我们可以把它变成一种动力,两人互相激励,它就会使人成功,我们还可以把它升华成友情,或是将它储藏,以便在适合的时候把它变成最甘醇的美酒。
…………
[这一环节学生对课文已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迸发出自己迷人的思维火花,张扬了自我的个性,见证了自我的成长,同时又指出了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带动整个课堂气氛走向高潮。]
四、积累运用与反馈。
老师:说的太好了,咱们同学不仅情感丰富而且语言也很优美,观点更是独特。既然我们对爱情的理解那么深刻,那么就让我们每人写一到两句关于自己的爱情的宣言,将它记载在我们班级的语录中,和同学们一同学习借鉴。
(学生按顺序的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宣言,语句有长有短,字体有大有小,横七竖八,颜色各异,形成了一期生动的黑板报。)
[ 此项设计在于进行课堂的巩固与积累,同时也是对写作的练习。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树立自己正确的爱情观。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警示和鼓励]
教后反思: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而本文,涉及的是中学生特别敏感的话题,所以在师生合作之前得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针对本课的特点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既尊重了他们的个性体验,又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端正了态度,获得了警示和成就感。学生也从一开始的偷笑,羞羞答答到后来的侃侃而谈。整个过程充分证明了语文“润物细无声”的魅力,作为一个一线教育者我因此为语文而感动,为新教改而欢呼!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希望女儿懂得用智慧去善待爱情获得幸福并成长为“真正的人”的写作意图。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受语言形式与内容情感的统一,把握行文的情感脉络,体会身为教育家的父亲对女儿真挚的爱。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希望女儿懂得用智慧去善待爱情获得幸福并成长为“真正的人”的写作意图。
学习难点 :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受语言形式与内容情感的统一,把握行文的情感脉络,体会身为教育家的父亲对女儿真挚的爱。
教学用具 多媒体
预习.导学
一、知识链接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二、读 亲爱的同学们,先来读课文吧,读两遍!
三、问题导引
阅读课文至少三遍,自学生字词,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读后的感想。
课堂研讨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读一封信,一封苏霍姆林斯基写给他女儿的信。我们都读过这篇课文吧?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给女儿写信呢?
二、 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
1、听了这封书信,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个什么样的人?
2、苏霍姆林斯基在这封信里和女儿谈论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3、我们的'教育家在这封信里是采用什么方式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的?
四、点拨研讨
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童话故事部分,我们先一起来看看需要几个角色?(奶奶、上帝、大天使、我),那几个同学愿意自告奋勇站起来朗读这则童话?
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上帝几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他的态度如何?用笔将相关的句子在书上用横线画出来。
1、 第一次上帝所见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在上帝眼里是“美”的呢?
(1)那么这份“不可理解的美”是指什么?为什么不可理解?
(2)他的态度如何?
(3)为什么会勃然大怒?
2、那么,上帝在五十年之后看见的东西变了吗?
3、三年以后上帝又来了,这时老奶奶已经去世了,只剩下老爷爷一个人了,在上帝看来,什么样的爱情好像都应该黯淡一些,他看到的东西如他所愿发生改变了吗?
(1)这次他仍然看到了什么?
(2)为什么第三次上帝看到的还是“不可理解的美”,这里的“不可理解”与第一次的“不可理解”意思相同吗?
(3)上帝除了看到老爷爷目光里的那种不可理解的美和力量之外,还看到了什么?
(4)面对这一现象,上帝并没有象上两次一样发怒,那么上帝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5)学生讨论:上帝为什么没有继续发怒而是“伫立凝视”“深沉地思索”,他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他离去后,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4、在上帝的眼里爱情是如此的完美,在作者笔下爱情更是被描写的美轮美奂,在上面的这三个片段描写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片段?那句话?或者哪个词语?,请你找出来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五、质疑解难
1、作者安排的三个场景基本相同,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呢?
2、奶奶眼里的爱情是什么?爸爸眼里的呢?你眼里的呢?
六、迁移训练
作者在给女儿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的时候”,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大声的朗读一遍。
思考讨论:
(1)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智慧的人呢?(……)
(2)在我们中学的校园里或者大街上,经常会看到一些14、5岁的男孩女孩,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毫不顾忌的做出一些亲热的动作,在高中校园里甚至还有男孩子为了给女孩子过生日不顾校规校级,在晚自习后在操场上燃放烟花炮竹,完全听不进去老师和家长的劝告,宁愿耽误学习影响自己的前途也要去追求他们心目中的所谓的爱情,你们认为他们是有智慧的人吗?(……)那么他们能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呢?(……)
(3)那么我们来想想作者说这句话的用意何在?作者在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什么时候才能追求爱情的幸福?才能体会到爱情的幸福?
七、作业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难点】:理解“爱情”的真正涵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朗读:(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睛里读到了哪三种东西?上帝有哪些不同表现?)找三组同学分角色分别朗读“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的段落,其他同学把有关答案做上记号。
三、新课讲授: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明确: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明确: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明确: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明确: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明确: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四、案例分析:这是真正的爱情吗?
某中学一女生在宿舍告诉舍友,她特别喜欢一同班男同学,这次是真的喜欢,和前几次说的那几个截然不同。因为她总想看到他,她去校外学习就是想要见到他。后来她主动给他写纸条,他俩常常单独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为此,她成绩下降,上课神情恍惚,和同学相处情绪也很不稳定。老师家长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她做工作,可她就是抹不去他的影子。再后来,家长让她转学了。他们再没联系。
小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看名人名言: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才是高尚的
——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狭小的,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席勒
五、课外拓展:
1、三个故事:
三个故事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爱情是什么?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
“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第三个故事是一家电视台的综艺游戏节目——摸手认妻。这个游戏由6对夫妻参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让他们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从而摸出自己的妻子。前3位都摸错了,惹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场了,主持人依然是一丝不苟地将那位男士双眼蒙上,接着原地转了三圈,同时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调了一下位置,过后搀着那位男士来到一字排开的六位女士面前说:开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时间,对身边的主持人说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当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时间稍长一点,大概有十来秒时间,他对主持人说,
“她是我妻子。”说后,主持人将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纱布去掉,这期间,现场的观众已经向这位男土报以热烈的掌声了。无疑这位男土猜对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问那位男土:“你摸得这么准,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对着话筒,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什么秘密,我凭的是手感,是结婚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手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脸,此时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热泪滚滚。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2、搜集资料:
搜集有关爱情经典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遗梦》《乱世佳人》等等
朗诵爱情诗词
欣赏完了名人的爱情观,让我们回顾一下初中阶段所学的爱情诗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的人憔悴。 ——欧阳修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五、课堂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作业布置】:
1、课外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2、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第一次 爱情
第二次 忠诚
第三次 心灵追念
爱情是人独有的
体现人类美和力量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4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十四女儿写的一封有关什么是“爱情”的信,通过作者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深刻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进而体会爱情是只有人类才拥有的至纯至美的感情,每个人都要善待这份感情。
关键信息:
(一):从教材的内容出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育的观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如:导入新课时用优美的歌曲《爱情是什么》,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思考这一人生问题。
(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1、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主动探究,合作解决疑问。力争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力争做称职的开发者、组织者,尽力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
二、学习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爱情既好奇又神往,有很多学生还对异性产生了朦胧的好感,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每个人都没有必要回避,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著名的教育家从三个方面给自己的女儿阐释了什么是爱情,学生对这个话题本身就很感兴趣,也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因此教材内容的设置非常及时,顺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许多经验表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感情方面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他们个方面还没有成熟,长者、教师的点播、疏导是非常重要,所以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要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与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识记重点的字词,理清作者的思路。
(二)通读课文,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爱情真正的含义。
(三)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要善待人类这至纯至美的感情。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多读、多说,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尊重和自己想法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内容的意义和价值,作学生健康心理、高尚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选择。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己去找答案,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在解决困难中尝到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采用“三板块五环节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尽可能多得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都有美的感受,从而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教学流程中强调学生的动脑、动口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三)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关注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指导和矫正。
(2)通过研读赏析,探究质疑,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揭示问题的内涵并进一步取得用文学作品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效果。
(3)通过课后交流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学生互动及个人自评相结合。根据课堂小组之间的讨论,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探究质疑、拓展延伸、教学小结等环节中得到应用,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并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美的享受,从而达到熏陶感染学生的目的。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准备《爱情是什么》音乐,并纳入多媒体课件。现在的语文教学以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调集各方面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主要为语文教学活动,教材“致女儿的信”内容共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四十五分钟完成。
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责任。
为顺利实施本节课,教师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歌曲《爱情是什么》,教师导入,爱情的歌被无数人吟唱过,爱情的故事经无数人传诵过,但爱情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在涉世未深的你头脑中翻腾过好多次,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他女儿解答这个问题时写的一封信,你们肯定会从其中获得很多教益。(教师板书课题)
(说明: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情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氛围与课文的内容和谐统一,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境界,奠定教学成功的基础)
第二环节:出示目标,整体感知:
1、出示教学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先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哪三种不同东西?前两次他的反映是怎样的?为什么?最后一次上帝的表现是又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2)作者认为的爱情又是什么呢?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说明: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落脚点。学生必须速记并能够复述,以明确学习任务。带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这些工作主要由学生自己做,教师只作点拨指导,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探究质疑:
1、作为著名教育家的苏霍林姆斯基,再给十四岁的女儿写这封信时,用语通俗易懂,但又有许多的语句充满了哲理,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请你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样的句子,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作者为什么把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放在一起解释爱情,这三者有什么联系,可不可去掉其中一个?
3、作者为什么用一个童话故事给女儿解释:什么是爱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
(说明: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讲述一至两个有代表性的语段,做到突出重点、解除难点,消除难点、把握特点,授学生以知识,同时在课文的讲述中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学习思路、练习的方式,使之奠定基本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自学的能力和求异创新思维的能力。)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深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结合现在部分中学生存在的早恋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说明:这一环节,是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指导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践、练习,进而使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进一步认识到爱情这种感情,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第五环节:梳理小结:
1、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2、只有人才能爱,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善待这份爱。
(说明:梳理小结主要是引导学生紧扣板书提纲,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中心,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感,从而训练学生的概括、综合分析能力。)
1、把读一读,释一释写两遍。(p48页)
2、以“善待自己的感情”为题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
(一)“五环节”的教学模式,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讲”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学”,使学生在读、思、议、评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移,形成自学能力。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参与“练”,依据教材的内容练读、练写、练听、练说,从而训练思维,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因为本篇是涉及到“爱情”,对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所以在教学的第四个环节,一开始学生有些畏首畏脚,当学生开始热烈讨论时,时间显得有些仓促,教师在这个环节还要进一步的调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领会故事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2、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收集有关爱情的歌曲、名言、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1、由学生熟知的爱情故事,激发其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2、课件展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探究──领会故事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3、畅谈体会和感受,通过辨析探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4、拓展延伸,资源交流,深入理解爱情的真谛,进行爱情教育。
5、知识积累,辨析理解,提高认知水平,学习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
【教学步骤】
一、投影仪播放影片《梁祝》、《泰坦尼克号》的精彩片段,导入新课
1、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以上的影片你熟悉吗,请回忆一下故事情节并谈谈你的感受。
2、你是否和父母谈论过“什么是爱情”这个话题?曾经有个与你同龄的女孩向她的爸爸问过这个问题,想知道这位父亲是怎样回答的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致女儿的信》。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
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动画展示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多媒体课件展示提问。)
⑴面对女儿的问题,父亲持什么样的态度,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⑵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东西?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
3、学生自主质疑,针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课文。
例:
⑴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⑵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的上帝。
⑶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⑷……(略)
三、课堂小结:请谈谈你学习本课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甲:感觉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位通情达理,善于教育子女的慈父
学生乙:基本了解了什么是爱情…..(班里有学生在窃笑并小声说“缺少实践”)
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讨论:爱情是美好的,是需要实践,同学们现在去实践合适吗?
教师综合学生的回答,总结:
同学们现在犹如一株成长中的小树,脚下的土地是如此贫瘠──知识贫乏,身体稚嫩,精神有待丰富,个性有待成熟,还在不能解决自己的基本生存需求,还不具备爱一个人的能力,应等到自己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时再供爱情之鸟栖息。
教师再次引导,男_交往中可能产生爱慕之情,这是爱情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是,并引用政治老师的话“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异性,甚至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这只是“异性友情”,而决不是爱情!
教师总结:大诗人歌德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可见,作为青春期的.你们,异性之间产生好感是正常而又美丽的事情,但那可能只是纯洁的友情,要把握好“度”,别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迫不及待地把那根本还没有成熟的果实摘下,那你获得的将是苦涩。
(教师让学生在探讨、辩论中认识到友情和爱情的区别,从而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师让学生继续谈谈学习本课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丙:了解了爱情与友情的区别(不少学生会心的笑了)
学生丁:知道对于抽象的道理可以运用小故事来阐述
学生戊:再次巩固学习了书信的写法
学生己:感觉那个女孩胆子怪大的,敢对她爸爸提出这样的问题
(学生们都在笑)
……(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资源交流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爱情歌曲、名言、诗句,唱唱、听听、谈谈自己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1、课下收集有关友情的名言、诗句、歌词。
2、学习运用故事来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以“友情”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多媒体课件展示)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
爱情忠诚人成了大地的上帝
心灵的追念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6
【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十四岁女儿写的一封有关什么是“爱情”的信,通过作者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深刻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进而体会爱情是只有人类才拥有的至纯至美的感情,每个人都要善待这份感情。
关键信息:
1、从教材的内容出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育的观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如:导入新课时用优美的歌曲《爱情是什么》,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思考这一人生问题。
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⑴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主动探究,合作解决疑问。力争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力争做称职的开发者、组织者,尽力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
【学习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爱情既好奇又神往,有很多学生还对异性产生了朦胧的好感,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每个人都没有必要回避,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著名的教育家从三个方面给自己的女儿阐释了什么是爱情,学生对这个话题本身就很感兴趣,也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因此教材内容的设置非常及时,顺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许多经验表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感情方面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他们个方面还没有成熟,长者、教师的点播、疏导是非常重要,所以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要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与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识记重点的字词,理清作者的思路。
2、通读课文,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爱情真正的含义。
3、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要善待人类这至纯至美的感情。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多读、多说,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尊重和自己想法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内容的意义和价值,作学生健康心理、高尚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选择。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己去找答案,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在解决困难中尝到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采用“三板块五环节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尽可能多得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都有美的感受,从而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教学流程中强调学生的动脑、动口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3、教学评价方式:
⑴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关注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指导和矫正。
⑵通过研读赏析,探究质疑,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揭示问题的内涵并进一步取得用文学作品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效果。
⑶通过课后交流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⑷学生互动及个人自评相结合。根据课堂小组之间的讨论,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探究质疑、拓展延伸、教学小结等环节中得到应用,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并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美的享受,从而达到熏陶感染学生的目的。
【教学准备阶段】
1、准备《爱情是什么》音乐,并纳入多媒体课件。现在的语文教学以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调集各方面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主要为语文教学活动,教材《致女儿的信》内容共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四十五分钟完成。
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责任。
为顺利实施本节课,教师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歌曲《爱情是什么》,教师导入,爱情的歌被无数人吟唱过,爱情的故事经无数人传诵过,但爱情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在涉世未深的你头脑中翻腾过好多次,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他女儿解答这个问题时写的一封信,你们肯定会从其中获得很多教益。(教师板书课题)
(说明: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情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氛围与课文的内容和谐统一,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境界,奠定教学成功的基础)
二、第二环节:出示目标,整体感知
1、出示教学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⑴课文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先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哪三种不同东西?前两次他的反映是怎样的?为什么?最后一次上帝的表现是又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⑵作者认为的爱情又是什么呢?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说明: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落脚点。学生必须速记并能够复述,以明确学习任务。带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这些工作主要由学生自己做,教师只作点拨指导,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三、第三环节:研读赏析,探究质疑
1、作为著名教育家的苏霍林姆斯基,再给十四岁的女儿写这封信时,用语通俗易懂,但又有许多的语句充满了哲理,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请你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样的句子,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作者为什么把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放在一起解释爱情,这三者有什么联系,可不可去掉其中一个?
3、作者为什么用一个童话故事给女儿解释:什么是爱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
(说明: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讲述一至两个有代表性的语段,做到突出重点、解除难点,消除难点、把握特点,授学生以知识,同时在课文的讲述中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学习思路、练习的方式,使之奠定基本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自学的能力和求异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深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结合现在部分中学生存在的早恋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说明:这一环节,是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指导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践、练习,进而使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进一步认识到爱情这种感情,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五、第五环节:梳理小结
1、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2、只有人才能爱,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善待这份爱。
(说明:梳理小结主要是引导学生紧扣板书提纲,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中心,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感,从而训练学生的概括、综合分析能力。)
六、作业
1、把读一读,释一释写两遍。(P48页)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7
一、教材内容
《给女儿的信》是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三课。她是世界著名教育家、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一封回信,在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借祖母给自己讲的童话故事,回答了女儿的问题:“父亲,什么叫爱情?”巧妙的告诉女儿,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经历时间磨砺的忠贞不渝、是超越死亡的心灵的追忆,真正的爱情包含着美好的理想、共同的劳动、延续后代,爱情是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课文,让学生绘声绘色的给同学讲故事。
2、让学生积极的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受到正确的爱情观与熏陶和感染。
3、老师学生搜集一些优美动人的而又蕴含深刻哲理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培养学生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学会理智地生活,善于生活,感受生活和爱情的真谛。
2、理解爱情是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对真正爱情的理解及纠正学生在爱情问题上的错误认识、糊涂观念。
2、引导学生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的道理。
四、教法、学法
1、采用“课堂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课堂自始至终贯彻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法。
2、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阅读环节、解读环节、拓展环节。阅读环节中,要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解读环节中,老师引入“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并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拓展环节中,引导学生向生活空间拓展、向超文本与价值追求的空间拓展及向文本间拓展。
五、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自学生字、词
忐忑不安萌发不可思议擅自纽带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特别了解作者对爱情的看法,苏霍姆林斯基对认为:爱情问题是个性形成中的重大问题,人的全部道德观念集中地表现在爱的情感里,表现在爱的内容和形式里。他说:“爱情属于人的高级感情……”,他呼吁:“要细心观察这种感情,深深尊重这种感情,并要竭尽全力用人的这种最高尚的美德填满年轻的心田。正如从一开始就要教会他们怎样劳动一样,也需要在他们刚懂得爱情的时候就教他们去爱。”
3、反复阅读课文,准备复述
(二)引入:(1分30秒)
情景导入:一女生交来一纸条,称是一男生给的。老师分析男生的思想状态:此男生对女生萌动了一种情感,问:是什么呢?答:爱情。老师点拨:那是一种似爱情的情感,还不是真正的爱情。提问:那么什么是爱情呢?接着引入:前苏联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在14岁也向父亲提出了同一问题:“爸爸,什么是爱情?”于是苏霍姆林斯基便给他女儿回了这一封信,即是这封《给女儿的信》(板书)
(三)阅读环节(8分钟)
过渡提问:父亲在信中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了吗?是什么样的方式呢?答:用讲童话故事的方式。那么,谁愿意来把这个童话故事在全班讲一讲呢?
1、学生快速的默读,准备在小组复述童话故事(2分钟)
2、学生在小组讲童话故事,其中一人讲,其他同学修正补充(3分钟)
3、争取一人在讲台上给全班同学讲童话故事,老师点拨(3分钟)
(四)解读环节(17分钟)
过渡,问:这个童话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学生:什么是爱情(板书)。老师:那什么是爱情?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分别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从人类的眼神中上帝又分别看到了什么?老祖母又是怎样谈爱情的呢?父亲告诉女儿应怎样对待爱情呢?
1、学生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4分钟)
2、请学生找出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看到的景象。(6分钟)
一年后(板书):全体阅读,五十年后(板书)男生朗读;三年后(板书)女生朗读。
追问1:五十多年那对男女的生活前后发生的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又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追问2:故事为什么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说明了什么?
3、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分别从人类的眼神中看到了什么?(2分钟)
学生回答:一年后看到了不可思议的美和力量(板书);五十年后看见了更加美丽和更加强大的力量,又增加了忠诚(板书)。三年后看见了不可思议美和力量、忠诚、心灵的记忆(板书)。
4、老祖母又是怎样谈爱情的呢?(2分钟)
学生回答: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
5、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什么是爱情了吗?学生回答:爱情是美和力量、是忠诚、是心灵的回忆、是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世代相传的纽带。
6、在信的开始和结尾,父亲表明了对爱情的态度,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回答:父亲是告诉女儿应怎样对待爱情呢?(3分钟)
学生回答:要做明智的人、要懂得爱、要有人性美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五)拓展环节(13分钟)
1、老师:童话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爱情,老祖母也给我们阐释了爱情,父亲也告诉了我们如何对待爱情,同学们,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看待爱情呢?又怎样看待中学生的“早恋”呢?
①学生讨论,在全班发言。(任选一问)
②老师点拨,明确: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在谈恋爱是有害的,没有经济基础没有物质基础,更没有起码的承担责任的能力。目前那些谈恋爱的同学成绩下降,精神萎靡、颓唐。童话故事里告诉我们:爱情会把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有同学对我这样说:爱情对于中学生,就如一根苦瓜、就如一杯苦酒。
2、师:苏霍姆林斯基在信中并没有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而是借祖母给自己讲述的童话故事来告诉女儿,这种方式的好处,同学们已感受到了,那就是: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接受。那么,请你现在试着运用一个小故事来阐释抽象道理,如什么是亲情、友情、幸福、正义、人生的价值……
①学生在小组讲小故事,争取上讲台演讲。
②点拨。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同学们了解爱情的真谛,懂得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也学会了运用小故事阐释抽象道理的方法。希望同学们正确认识爱情、正确认识早恋的危害,把握好今天,走向美好的明天。(30秒)
(七)、作业:假如你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请你给父亲回一封信,谈谈对爱情的认识。
板书设计:
什么是爱情——
一年后:爱情是美和力量
五十年后:美和力量、忠诚
三年后:美和力量、忠诚、心头的追忆
老祖母说:爱情是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世代相传的纽带。
——这就是爱情
父亲说:要明智的生活、要懂得爱、要有人性美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本文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爱情启蒙。意在告诉女儿生活中一个严肃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什么是爱情,为了讲清这个问题,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精心设计了一个故事。故事的本身并不费解,耐人寻味的是故事的背后寓意,读懂了它的寓意,也就明白了作者对爱情的理解: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忐忑、繁衍、一不黄土、怒不可遏”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体会运用小故事阐释抽象道理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真谛,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对故事寓意的理解;理解作者对爱情的诠释。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傅雷先生给他儿子的两封信,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在失败与成功面前该如何面对;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位外国父亲——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讲了些什么。(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我们一定看这不少电影、电视剧,我们也一定喜欢不少流行歌曲。那么,其中也一定会有一些有关爱情的故事和内容,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呢?让我们来看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致女儿的信》(板书文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著作。从1948年直至逝世,他一直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的校长。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三、预习检测
(一).读音:
忐忑(tǎntè)繁衍(yǎn)一怀黄土(p óu)怒不可遏(è)
(二)、作者写这封信的缘由是什么?
十四岁的女儿问自己的父亲:“爸爸,什么是爱情?”
(三)、实话实说,在这之前,有没有想过“爱情”这个问题?想过这个问题,问过父母的举手?你的父母是怎样回答你的?如果没问,试想假如你问了你的父母会怎样答复你呢?
四、朗读课文,交流研讨
在信中,除了女儿,还有哪些人也问了这个问题或者在思考这个问题?(上帝、“我”、千百万女性和每个男青年)他们分别得到了怎样的答案?再文中圈画出来。
(一)、讨论上帝得到的答案:
预设:A、学生直接找到关键词:美、力量、忠诚、心灵的追念。
教师引导:
1、找出童话里关于关键词句的具体体现(三个画面的描写),朗读。
2、分析三个画面内在的联系:
上帝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睛里都看到了“美和力量”,有什么区别吗?他的态度如何呢?
第一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男女相爱的真挚情感。)
⑴那么这份“不理解的美”是指什么?(爱情。)为什么不可理解?(因为他从未见过。)
⑵他的态度如何?(勃然大怒)
⑶为什么会勃然大怒?
(因为没有经过请示就创造了一种他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
师明确:在上帝的眼里,人类只是他创造出来的一种生物,传宗接代,繁衍子孙,与其他生物是一样的。)
第二次:上帝第二次看见的有没有变化?
⑴那是一种怎样的美呀?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⑵解释“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思考:为什么上帝眼里见到的美会是无与伦比呢?
(五十年相濡以沐,同甘共苦,永不褪色。)
⑶那么这种“无与伦比的美”是什么呢?(忠诚。)
师明确:爱情就是忠诚!忠诚是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这份感情!时间过得越长,经受的考验越多,爱情越美!哪怕过了五十年!
第三次:上帝第三次来了以后只有一个人了,老奶奶已经去世了,只剩下老爷爷一个人了。在上帝看来,所有爱情好像似乎应该黯淡一些。但他看见了什么?(还是美。)
⑴美在那么上帝第三次所见到的“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是指什么呢?
(心灵的追念。)
⑵为什么第三次还是“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这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上帝第一次看到人类相爱,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经过五十年岁月的消磨,男的女的还是这么相爱,他感到很美,无与伦比。第三次早只有一个人,女的死了,似乎不应该感到爱情之美的,但他还是感到很美,他觉得爱情的力量不可思议。)
⑶面对这一现象,上帝象上两次一样发怒了吗?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久久地伫立凝视,深沉地思索。)
⑷四人一组讨论:上帝为什么上帝没有继续发怒而是“伫立凝视”“深沉地思索”,他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他离去后,让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爱的无法毁灭,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的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⑸上帝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中读到了“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
预设B
学生认为上帝没有达到答案
教师引导:
⑴思考上帝的身份(创世主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⑵找出上帝三次视察人间时的不同感受,体会其中的区别及缘由(三个画面)朗读。
⑶体会上帝的“沉思”(看到了爱情的具体表现,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和力量)。上帝对爱情的认识并非他人直接给出,而是自己在视察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的。
⑷总结: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二)讨论奶奶给“我”的答案
⑴、指名朗读倒数第二段。指导朗读的语气。
⑵、结合将通话的环境背景,读出奶奶这个答案的美丽诗意。奶奶尽管没有给出爱情的定义,但是对爱情的美和力量充满了赞美。
(三)讨论“我”给“女儿”的答案
⑴父亲的答案。齐读结尾段。
⑵、如何理解这段话?
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师明确:父亲并没有给出爱情的定义,而是对女儿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女儿能够懂得人生的幸福在于成为有智慧的人。
(四)讨论“千百万女性和每个男青年”思考的答案
小结:爱情是难以定义的,各有各的理。每个人的爱情都各有各的特点。但是他们都应该具有生活的智慧。
五、深化小结
1、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爱情观的?
3、一位诗人说,爱情是一种“意念”
一位科学家说,爱情是“无尽的思念”
一位思想家说,爱情是“相携一生”
一位普通人说,爱情是“一辈子对你好”
一位作家通过童话中的人物对话告诉我们,
爱情是
六、质疑研讨
1、“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
“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讲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2、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这一句包含了人生交往中,哲理的话语,就本文而言,在异性或爱人之间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七、课外拓展
你知道哪些有关“爱情”的传说故事、电影、诗歌?
八、结束语
听《最浪漫的事》,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早恋不属于我们。
短短的一节课怎能说得明白爱情,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力量,你可以读一读白朗宁夫人至善至美的爱情情书;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忠诚,你可以听一听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如果你想了解爱情的高贵,你一定要读一读《简爱》……你还要读一读《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飘》……你就会更深刻地了解爱情!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熟悉神话故事的情节,能够体会其内涵。
2、理解作家以讲述神话故事代替正式说教的用意,树立正确爱情观。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故事,理解爱情的深意。
2、讨论法、质疑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能够体会到人间的真情至性。
2、理解幸福需要智慧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读懂神话故事,理解“爱情”“忠诚”“心灵”追念三者的关系
难点:理解爱情的甜蜜,美好,理智,慎重的关系。
教学突破:
设置环境,引导阅读,合理想象,写自己的爱情宣言。
教学准备:
朗读录音、相关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对课文的学习
1、谈话:同学们,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永远演绎着动人的爱情故事。大作家歌德曾说过:“哪个少年不多情,那个少女不怀春”。中学生正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爱情既产生冲动,又懵懵懂懂。这个时期我们的父母应给孩子以教育,告诉他们“什么是爱情”,应该怎样对待“爱情”。下面老师要做一个调查,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自己说过爱情这个话题了吗?(学生自由回答)
2、导入:从刚才的调查来看很不乐观,大多数同学的家长可能由于思想保守,对这一话题过于敏感,而忽视对孩子进行这一方面的教育。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希望能为各位同学的家长补上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内容
1、正音正字
忐忑(tǎn tè)繁衍(yǎn)一抔黄土(póu)怒不可遏(è)
词义:忐忑:心神不定。
怒不可遏:遏,阻止,禁止。愤怒到极点
2、小黑板出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回答:
①这是一封父亲写给女儿的信,父亲回答女儿提出的什么问题?
②作者采用什么方式给女儿解释爱情的?
③为什么不直接讲道理?
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回答,明确:
①父亲回答女儿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爱情?”
②作者采用讲故事方式给女儿解释爱情的。
③以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形象,易于接受。避免呆板的说教。
3、作者以美丽的神话故事来给女儿诠释爱情。请说说阅读的感受是什么?(要求:可以涉及主题,故事内容,写作手法,精彩句段)
教师准备(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①女儿敢向父亲问“什么是爱情?”
②采用书信的形式,以神话故事来诠释爱情真谛,生动,形象,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以亲身经历,也可以拉近和女儿的距离。
③谈论爱情并不可耻,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④明白爱情是彼此忠诚,是相互间永久的心灵追念。
⑤是上帝三次发怒,和大天使三次来到人间,并以衰老、死亡来威胁人类,考验人类的'爱情,但最后被人类的真正的爱情所感动。
三、精读课文、质疑探究
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质疑探究: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提示;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中读到了“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关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2、根据上述,概括全文的主旨: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做归纳:
课文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男女间彼此经历时间考验的忠诚和相互间跨越生命空间的心灵永久的追念。
3、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和段落。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
教师准备(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1、“爱情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表达出作者对爱情由衷赞美。
2、喜欢21段——描写很悲凉,但却显示出一种生死相依的爱情这是伟大的。
3、“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使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里的智慧,可理解为“理智”和“责任”。
教师做总结:
大家说的很好,对句子的理解也很深刻。都能以正确的态度来理解和对待爱情。
四、课外拓展
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1、问:人之所以能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有智慧有理智,懂得对爱情的忠诚,那么我们初中生能不能谈恋爱,尝试爱情的滋味呢?老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教师准备:
(1)不能早恋,影响……
(2)认为早恋无罪……
教师总结:同学们各抒己见,说的太好了。说明我们同学善于思考,有独特的见解。大多数同学认为早恋是酸涩的,影响学习。因此,我们还是应把精力放到学习上。
2、写自己的爱情宣言。
针对中学生爱情状况以及上述大多数同学的观点写出发自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自己的爱情宣言。如愿意,可以和同学交流、分享。
教师准备:
(1)爱情是两颗心灵之间碰撞时所产生的火花,充满激情;但是火焰太高会把两颗心都烧焦的。———杨老师
(2)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理的主宰。——苏(霍姆林斯基)老师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了爱情的真正含义,老师希望大家都能拥有美好的爱情,但不是现在,而是将来。现在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忠实的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样将来有了知识,又有了健全的人格,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美好的爱情。
六、作业:熟读课文,思考完成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永恒的话题。
是爱情是忠诚、心灵的追念。三位一体的。
什么真正的爱情:是男女间彼此经历时间的考验和
相互间跨越生命空间的心灵的永久追念。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对女儿情感真挚的一封信。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爱情的话题,是青春期教育中一个敏感的话题。“谈情色变”困扰着许多教育者和家长。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首先用“美好”给“爱情”定位。避免把这个话题当做洪水猛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充分阅读,又引导他们从神话故事中去领会爱情的真谛。领会幸福的真谛。并紧扣话题,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爱情需要时间和困境去考验,是男女之间经历时间考验的忠诚和相互间跨越生命空间的心灵的永久追念。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中要多注意调动学生参与阅读、讨论、交流的积极性。让他们放弃羞涩,大胆畅言,在理解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对“早恋”的态度,并以写自己的爱情宣言的形式,来端正学生的爱情价值观。
注意本文不可只做粗略的阅读,应为家长补上这一课。本节课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上做的还不够,课堂还有些沉闷。待改进。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追梦》《乱世佳人》等等。
二、导入新课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
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新课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媒体辅助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是(国籍),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全国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p年9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2、课文内容研讨:
门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
(4)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课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什么是爱情这个大问题。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历久常新的话题,对于爱情,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
3、积累: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人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三、拓展
爱情,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爱情的真谛,我们再读下面一篇文章。
三个故事
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
爱情是什么?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
“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朋友讲的第三个故事是一家电视台的综艺游戏节目??摸手认妻。这个游戏由6对夫妻参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让他们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从而摸出自己的妻子。
前3位都模错了,惹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场了,主持人依然是一丝不苟地将那位男士双眼蒙上,接着原地转了三圈,同时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调了一下位置,过后搀着那位男士来到一字排开的六位女士面前说:开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时间,对身边的主持人说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当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时间稍长一点,大概有十来
秒时间,他对主持人说:“她是我妻子。”说后,主持人将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纱布去掉,这期间,现场的观众已经向这位男士报以热烈的掌声了。无疑这位男士猜对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问那位男士:“你摸得这么准,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对着话筒,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什么秘密,我凭的是手感,是结婚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手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脸,此时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热泪滚滚。
“爱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这就是爱情。”朋友最后说道。
四、讨论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五、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六、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11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
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说、读、唱、背、品、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和互相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升学生对爱情的崇高的审美认知。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按以下要求积累:
1、中外著名爱情诗──会朗诵。
2、中外著名爱情歌曲──会唱。
3、经典爱情名言──会背诵。
4、至善至美的爱情情书──会朗诵精美片段。
5、历史上真实动人的爱情故事──会讲述。
6、关于爱情的经典小说──会品味。
二、阅读文本,说理解的话
1、由作者简介导入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2、阅读课文,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在写给女儿的信中回答女儿提出的“什么是爱情”的问题)
3、重点读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的情节,说说上帝从人的眼神里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里读到了“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联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4、结合课文,说理解的话:爱情是什么?(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性爱,更主要是超越性爱的“忠诚”和“心灵的追念”──这才是真爱)
三、交流、展示积累的成果
1、每个小组选派两名代表,准备展示成果。以爱情诗歌示例,一个学生动情的朗诵,完毕,另一个学生结合歌曲说理解的话:爱情是什么?
2、代表激展示,教师点评。
四、敏感话题大讨论
话题:早恋是中学生很敏感的话题。有人说,早恋就像那苹果枝头青涩的果实,不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千万不要急于摘取。如何看待中学生早恋现象?请畅所欲言。
五、写写父母的爱情
话题:通过细小的情节,展现你眼中的父母的爱情。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创设多种情境,理解爱情含义;通过理性思维,领悟爱情真谛。
〖教学步骤〗
一、激导入课文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最神秘、最温馨、最浪漫的一种情感。可以说,正是有了爱情的滋润,人类才得以延续,生命才富有色彩。少男少女,情窦初开,更是对爱情充满了最浪漫的想象和憧憬。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呢?请听一位父亲对他十四岁的女儿的讲述吧,听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听故事,理解爱情的含义
将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的语段划分为三个层次,分三次进行朗读录音播放,每听完一层后,让学生结合所听的,说说爱情的含义是什么。
三、寻难句,悟句子的含义
1、怎样理解人“成了大地上的主宰”?
2、为什么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3、怎样理解“从人本身来说,只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四、观看影片《泰坦尼克号》精彩片断,说说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12
内容预览: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歌德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遐想。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可以说是人生命本能的一种活动,一种体验。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安排:
学习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刹那间、迷惑不解、勃然大怒、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曙光、伫立凝视、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3、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4、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乱世佳人》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同学们已满十四岁了,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说过什么是爱情吗?
你们能否试着回答什么是爱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义,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爱情?(过渡到课文)
通过预习,你们已经阅读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复述课文内容)
2、简介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勋章和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二)、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A、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B、我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附板书2)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5)、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三)欣赏名人名言
爱情是这样的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说的呢?
多媒体出示: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才是高尚的
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狭小的,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席勒
(四)朗诵爱情诗词
欣赏完了名人的爱情观,让我们回顾一下初中阶段所学的爱情诗歌
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音乐,学生齐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的人憔悴。
欧阳修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汉乐府·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五)讨论早恋现象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早恋如同一枚青橄榄,品尝到的只是苦涩,要想收获甜美,那就等着成熟的时候再品尝。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业乃至雄厚的经济作为基石,才能达到美好圣洁的爱情殿堂。
(六)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七)、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情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新鲜的话题。歌德曾说过:“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处花季年龄的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当我们遇到这个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或许我们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中得到些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积累词语:
繁衍忐忑迷惑不解无与伦比怒不可遏
曙光刹那间勃然大怒伫立凝视化为乌有
2、用一个词语说出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学生交流:感动、震撼等。
师:如果细读课文的话,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再读课文,思考体验
1、文中的“我”(父亲)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问题,而是说到了祖母玛丽娅给少年的“我”讲的故事。跳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读出主要信息)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人-住宅-田地
3、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那么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明确: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4、五十多年中不变的是什么?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美和力量,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用文中的四字词语概括。
明确:勃然大怒-怒不可遏(模仿朗读)-伫立凝视。
6、齐读:上帝第三次反映的语句,讨论:上帝为什么没有继续发怒,而是“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呢?
提示:爱情高于上帝,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品味语言:课后练习二或点评自己欣赏的语句。
四、迁移探究,情感升华
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幸福。”教师出示一份案例,请同学们谈谈打算怎样度过这段情感萌动的青春时期?
案例分析:这是真正的爱情吗。
某中学一女生在宿舍告诉舍友,她特别喜欢一同班男同学,这次是真的喜欢,和前几次说的那几个截然不同。因为她总想看到他,她去校外学习就是想要见到他。后来她主动给他写纸条,他俩常常单独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为此,她成绩下降,上课神情恍惚,和同学相处情绪也很不稳定。老师家长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她做工作,可她就是抹不去他的影子。再后来,家长让她转学了。他们再没联系。
学生针对案例畅所欲言,谈对中学生早恋的认识,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懂得现在不是恋爱的季节,品尝的只有苦涩。追求应有的爱,那是一种理智;放弃不应有的爱,那是一种轻松。
师: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现在请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你对爱情的理解。
小结:老师今天从同学们中了解了许多爱情的箴言,最后我想把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成熟的爱情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五、布置作业
A类:积累有关爱情的古诗句或名言警句,积累佳句。
B类: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
忠诚
心灵的追念
美—力量
8致女儿的信目录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理解作者针对孩子的特点回答关于爱情问题的巧妙手法。
(三)学习运用书信形式恰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爱情,一个敏感而又神秘的话题。少男少女对这个话题既感兴趣,又感难以启齿。大人既想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又觉得无法讲清楚j因而,这个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是一个较大的空白点。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给父亲提出这个难题,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写了一封信,巧妙地谈了自己对爱隋的认识和看法,给世界上所有面临这一难题的父母、子女
做了很好的解答。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同时也是写给所有少男少女的信。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
2.苏霍姆林斯基并未直接谈爱情,而是用祖母讲述的童话故事,巧妙表达对爱情这个问题的解答。请同学复述童话。
(学生复述,互相补充。教师适当点评,注意学生对关键细节的描述及关键词语的使用。眼神——“不可思议的美和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人类的爱情。青年时代:爱情使他们充满青春的活力,更加美丽,更有力量。老年时代:孤独的男人坐在山坡上,心中思念亡妻,爱情天长地久,生前死后,永远不变。)
3.从祖母讲的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爱情有哪些特点?
(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适当引导。)
(学生汇总研讨结果:爱情是最美好、最圣洁的一种感情;人类纯真的爱情具有强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爱情使人忠贞不渝;爱情使人始终保持青春的活力,更加美丽,更有力量……)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具体描述中概括归纳,要注意学生表述能力的培养。)
4.作者对女儿提出爱情这个问题有些什么看法呢?
(1)忐忑不安——理解。
(2)内心的愿望:告诉女儿要学会明智的生活。 ’
5.引导学生谈自己读这封信的感受。
(对爱情的认识;运用童话的作用。)
三、具体感知
1.如何理解“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
(这指明了只有在爱情问题上处理得明智、恰当,你才能取得幸福。如果对爱情采取轻率、任性的态度,缺乏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道德审美观念,那就可能产生悲剧,就会不幸和与痛苦。)
2.细读课文最后一段,请学生谈谈对作者所说的“成为真正的人”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导其用简单语句概括。)
(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对待爱情应具有真诚的感情、高尚的道德行为,愿把欢乐与幸福献给心爱的人,决不做出损害对方尊严的行为,要具有为建立共同幸福生活而贡献自己的决心。)
3.作者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和方式与女儿交流爱情这个话题的?
(高屋建瓴而又平等谦和,童话)
四、小结课文
爱情是一个恒久的哲理,而爱情本身是最深奥、最抽象、最复杂的,如何把这样一个问题向只有14岁的女儿解释清楚,作者可谓是煞费苦心。信中并没有正面回答女儿,而是通过自己少年时代祖母讲述的童话,用童话来阐明道理,引导女儿自己去思考。通过学习本文,也让我们每位同学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应该怎样正确地去对待爱情。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用童话阐明什么叫爱情,文中阐述爱情的句子精彩感人,令人回味无穷,请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如:“这就是爱情,我的小孙子!爱情比上帝权威大,这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_…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二、拓展延伸
1.本文之所以能将对爱情的理解阐述得如此生动形象、感人至深,和本文书信体的形式不无关系。文章既向女儿传递了什么是爱情,又讲述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语言流畅,文章娓娓道来,见字如面。
2.阅读《马克思致燕妮》一文,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的强烈感情。
(1)请学生阅读后讨论,马克思是怎样表述自己对妻子的爱的。
(直抒胸臆,发自肺腑,感情强烈,细腻地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的思念)
(2)爱情又给马克思怎样的感悟?
(我又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热情。)
(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的生命中的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
3.名人们看待爱情冷静、全面,充满了睿智,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我们能从中读到他们对爱情的态度,那么,身处花季的我们又如何正确对待爱情呢?
(各抒己见。学生在爱情问题上可能存在错误认识、糊涂观念,教师应予以正确引导,肯定、赞扬积极健康的观点。)
三、总结课文
《给女儿的信》一文以书信形式巧妙回答了14岁的女儿提出的爱情是什么的问题,用童话作答,亲切地引导女儿思考爱情的真谛。文章语言精辟,发人深思。
四、布置作业
尝试写一封信给自己的亲戚或朋友,要求阐述对一件事的看法,感情真挚。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媒体】
幻灯片、幻灯机。
【其他】
1、让学生搜集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简介、重要著作,了解其教育思想。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3、问问家长:“爱情是什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一、设疑导入
1、莎士比亚曾经在一首诗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她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们想知道的。当你遇到这样的疑惑时,你问过你的父母吗?为什么?
2、当苏霍姆林斯基14岁的女儿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时,苏霍姆林斯基可能会怎样回答呢?激发探究兴趣。二、调动积累,实现资源共享
1、谁来介绍一下苏霍姆林斯基这位教育家的生平、重要著作、教育思想等等?
2、大家很会学习,会搜集资料也是一种能力。今天我们就有幸与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对话。请大家看《致女儿的信》,看看这位教育家在信中是如何与女儿对话的,如何与处于花季中的我们对话的。作者用书信的形式来回答女儿的问题,有哪些优势?鼓励学生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和资料,增强阅读积累,拓宽语文视野。
让学生体会到书信的特点。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请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我们在朗读时要以怎样的语气才能表现父亲写信时的心理?(关爱、高兴)何以见得?
2、我觉得大家是幸运的,这篇文章是第一次选入我们的语文课本。在我们读书时是谈“情”色变,生怕老师和家长误认为思想不纯洁。今天我们与苏霍姆林斯基谈论“爱情”这个话题,可谓是时代的一大进步。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惊心动魄。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遐想。不知大家敢不敢谈论这个话题?尤其是要大胆、大方、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敢不敢?
3、敢,这是大家成长的标志。请再读课文,思考:“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有谁来为大家概述这个充满诗意的故事?并请学生点评。
5、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呢?这说明了什么?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6、作者把三者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他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走进作者。
提出对话要求:大胆、大方、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突破难点。
指导筛选信息。
抓关键词语进行揣摩分析。四、精读课文,进行多方对话
1、学生齐读最后两段。
2、这句话道出了爱情的真谛。文中还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值得好好品味。请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霍值得揣摩的语句,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3、本文构思巧妙。前有暗示,后有点睛;层层推进,起伏有致。前后对比,凸现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关键在于什么呢?请将文中的语句读出来。
4、大家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先浏览再精读,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与作者对话。五、拓展阅读,丰富语文素养
1、我们要感谢苏霍姆林斯基,是他,让你我悟出了这么高深的道理。其实爱情在文学作品中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那么你知道哪些歌咏爱情的古诗词?(学生交流)
2、现在,假设你的同学问到你,什么是爱情?请你也用一个故事给他阐述你对爱情的理解。(学生交流: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泰坦尼克号等。)
3、当我们听到杰克对罗丝的最后要求“向我发誓,你决不会放弃生存”时,我相信没有哪个人不会为这段忘我的爱恋而动容。的确,有关爱情的故事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爱情时这样美好,是人类伟大的感情之一,你可知道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学生交流搜集的名言。)内引阅读积累,意在强调课外阅读,提升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从名人身上学到生活的智慧。六、与父母对话,着眼感情问题
1、大家就“爱情是什么”这一话题问了父母吗?他们的反应如何?他们是如何回答的?(学生交流。)
2、有没有谁问过爸爸和妈妈的爱情故事呢?
3、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确,生活中的爱情更多的是两个人相扶相持走过的岁月,是两颗心的相互依恋:在你生病的时候他递来一杯白开水和一枚药片;在你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她关切的询问;在你兴高采烈时,他在望着你傻傻地笑。那么,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请你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交流。)
与父母对话,既是思想沟通,更是一种情感交流。
七、自由写作,激发读写创新
1、“爱情是什么”这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现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以你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
2、学生交流,教师予以点评。鼓励自由写作。
八、总结
希望我们今天围绕“爱情”的对话,能伴大家快乐成长。
九、布置作业
将课堂上的即兴创作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8、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给女儿的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01-27
《信客》教学设计04-29
海的女儿教学反思11-22
《海的女儿》教学反思04-12
《寄给青蛙的信》教学设计12-16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06-13
给女儿的道歉信05-09
给女儿的表扬信05-11
女儿的表扬信06-24
写给女儿的道歉信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