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山之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欣赏《天山之春》
教学目标
1、熟悉作品的旋律,感受其风格,并能随音乐哼唱。
2、知道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辨其音色。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凭你自己对新疆音乐的了解,你平时听到的歌曲,有哪些音乐是属于新疆的?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听听平时同学们不太听的到的新疆的歌曲〈咯什的春天〉
2.欣赏新疆音乐〈咯什的.春天〉
师:聆听的过程中,你要考虑以下问题:
a.这首歌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b.同桌互相讨论它使用了那种乐器?
(拉弦、弹拨)
c.它的伴奏乐器又是什么?
3.图片展示。热瓦甫并再播放热瓦甫的音乐。
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4.在热瓦甫的音乐中带有手鼓,介绍手鼓。
幻灯图片展示。
感知新疆维吾尔族的典型节奏。
1.手鼓(铃鼓)节奏
xxxxxxxx
2.引出新疆的典型节奏。
xxxxxxxx
3.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配上点音乐,你们来打打看。
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音乐。
同时导入歌曲的学习〈青春舞曲〉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能感受出乐曲的情绪及其具有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感知民族弹拨乐器琵琶的音色、外形及演奏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情绪启发、对比学习、合作互动等手段,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参与、体验音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乐曲热情奔放的旋律,感受乐曲描绘的天山春天秀丽风光和维吾尔族人民载歌载舞的节日欢庆场面。
二、学情分析
《天山之春》原是乌斯满江和俞礼纯合作创作的一首热瓦普独奏曲,后由王范地改编成琵琶独奏曲,广为流传。乐曲为二部曲式结构,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小调式,由两个主题构成。第一主题,四三拍,用长轮的方法奏出了具有浓郁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风格的、歌唱性的.、舒展而宽广的主题,表现了天山的秀美风光。第二主题以第一主题为素材,改变了节奏,乐曲变得轻快活泼,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接着在属调上再现了第一主题,力度渐强,将情绪推向了一个小高潮。经过一个简短的过渡,乐曲进入第二部分。乐曲转为大调式,情绪明朗,速度渐快,节拍由四三拍转为四二拍,舞蹈性的节奏、跳跃的旋律,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爽朗的性格。最后,音乐的速度逐渐加快,在由低向高音阶式的旋律进行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四年级的学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通过唱、练、赏、游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特别是引导学生懂得欣赏不同国家、民族及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感受、体验、学习音乐起到美育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琵琶;感受乐曲速度、节奏、情绪的变化;体验维吾尔族人民载歌载舞、热情奔放的欢庆场面。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不同的拍号、速度和节奏所带来的情绪变化。
四、教具
钢琴、手鼓、串铃、铃鼓、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反串角色,师生互动
老师跳新疆舞蹈,并拍用手鼓敲击X.X.XX.|.XX.X.|的节奏,边唱“达坂城的石头硬又平呀,西瓜大又甜呀!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呀,两只眼睛真漂亮!你要来新疆旅游观光,这里水果甜又香。带上你的朋友,带上你的伙伴,坐上那火车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变身成了哪个少数民族的人吗?(学生回答)
师:你们知道新疆有什么好吃的呢?(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教师反串新疆歌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新疆风土人情的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天山之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08-03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08-07
教学反思七月的天山07-26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5篇03-19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巴西》教学设计08-19
童谣教学设计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