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9-04 14:24: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10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10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去括号法则.

  2.应用:应用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去括号.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不要只考虑括号内的部分项,而要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

  2.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去括号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也便于合并同类项,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发现尝试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民主意识的体现.

  2.学生学法:练习→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去括号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师:前边我们学习了同类项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提出问题(出示投影1)

  1.下面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

  ① 与 ; ② 与 ; ③ 与 .

  2.同类项具有哪两个特征?

  3.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 ; (2) ; (3) .

  学生活动:1、2题学生口答,分别叫优、中、差的学生回答,3题(1)(2)小题学生抢答,(3)小题学生解决有了困难.

  师提出问题:多项式 中有同类项吗?怎样把多项式 合并同类项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然后小组选代表回答,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师父(画师)的话,来体会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同学们敢挑战吗?谁来说说,全世界通用的话是什么话?妈妈最讨厌什么蛋?(电话、人话、妈妈 鸭蛋、捣蛋、笨蛋、坏蛋 )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也都是自己的想法,老师引入这一问题,是想告诉大家:有时候思考问题,不妨换一个角度,想别人没想到的。(板书课题,齐读)

  【教学反思】这样一种富于情趣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兴趣,活跃了思维,更是契合了本单元的主题——多动脑、思考问题,让学生能在一种正确的导向下进入到对本课的学习中。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听课文录音,概括文意: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自由答)

  课文主要写了一位画师想考查(),看谁能在同样大的纸上画出( )。最后( )的画得到了画师( )。

  【教学反思】在这里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概括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了解。从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来看,这个对他们并不难,只是后来在老师的评课中得知,其实此处可以不用填空形式概括内容,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根据概括内容的方法,自己来概括,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些词语,让学生选择部分词语来概括。

  概括课文内容是高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能力,从三年级下学期我们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此向学生慢慢渗透概括的方法。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默读课文,找出三个徒弟的画的不同表现意图,并圈出重点词语进行说明。

  2、交流阅读感受,重点感知三位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画满)

  猜想:大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的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怎么画的?画了几只骆驼?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板书:两只)

  指名读后问:小徒弟画的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教学反思】此处是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合作中为学生提供了表格,让学生在合作完成表格中明确三位徒弟各自是怎样画骆驼的,并能通过圈画关键词,体悟情感,进而读出骆驼的多。

  3.看了这三幅画,你觉得谁画的骆驼最多,那师傅又最欣赏哪位徒弟的画呢,你从哪里知道的,请把它找出来。

  4.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不明明是大徒弟、二徒弟画的多吗?师傅又是怎样解释的呢?

  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fú)的群山里走着,若(ruò)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5、引入师傅的话,你明白了,两位徒弟明白了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恍然大悟的意思是?

  6.总结:小徒弟的画,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替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大徒弟和二徒弟,他们画骆驼受到了纸张的限制,数量有限。

  板书:创新,奇特(以少代多)

  7.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员,你能否比小徒弟画得更妙?

  【教学反思】在此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课堂反应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的,但是一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行的。这也让我觉得平时我们在学习中,应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为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各种可能的学习资料和资源。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1.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有没有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样的课文。

  2.说说你有没有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

  3.拓展古代故事

  以诗作画的故事:

  宋太祖——踏花归来马蹄香

  4.总结: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生自由答)

  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密密麻麻

  考画多 二徒弟 许许多多 创新精神

  小徒弟 一只……另一只 以少代多

  【教学反思】此处意在让学生能从课堂拓展到生活,从课堂走到课外,但是课堂上发现学生在此能说的话是不多的,一与他们自身的经历有关,二与孩子的课外阅读少有关,所以平时我们应丰富孩子们这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需要游戏,喜爱游戏,教师借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实施教学,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基于此,我模仿七星大擂台节目,创设了展示台,在愉快的情境中,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6个汉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重点:写字训练以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感悟文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喜欢这两只小松鼠吗?让我们再次走近小松鼠与他们交流,学习好吗?

  1、打开学生自制的卡片,小组内坐火车,竞赛读。

  2、集体做猜字游戏。

  (1)教师出字卡,学生读字、组词。

  (2)打哑谜,学生读字动口不出声,老师猜字。(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复习生字,再次强化上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开设展示台学知识。

  过渡:同学们,你们喜欢《七星大擂台》节目吗?你想不想展示自己的才华?今天就把我们的.课堂当成展示台,展示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写字水平、绘画水平、口语表达水平,好吗?

  (这里把生活引入课堂,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

  1、以小组竞赛,配乐朗读等形式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评出小小播音员。

  2、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读音,给生字组词找朋友。

  (2)自学生字书写笔顺,逐个书写。

  (3)交流学习心得,你记得了哪些字,把字法说给大家听,提醒大家哪书写时要特别注意。

  (4)师指导写重点字。

  (5)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主动参与,人人动脑,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后延伸,动手实践。

  (1)谈未来,续编故事。

  同学们,这只可爱的小松鼠已牢牢地记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么等到将来小松鼠及这片树林会有哪些变化呢?谁愿意把故事接着讲下去?评出:故事大王

  (这一环节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学生能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以)

  (2)画未来。

  请同学们伴随优美的音乐,把自己想到的景象画出来。评出:小小书画家

  (耳听美妙的音乐,身处这样的意境,学生怎能不联想,把们们的所思、所想画出来,使之自然的抒发)

  (3)想未来。

  你们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想怎样争做环保小卫士呢?

  (学生各抒已见,感悟文意,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布置作业。

  把今天学的小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将学校这个小课堂和生活这个大课堂链接起来,使语言如生活般丰富多彩。)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除法的含义.

  难点:掌握第一种分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6支铅笔,8个正方体,6个桃,3个盘子.

  学具: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6支铅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最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1支,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

  (二)教学例1

  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4个剩下的正方体,每份放1个)

  “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

  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6个桃和3个盘子)

  “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

  “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然后再提问:“分完了吗?”

  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

  “每盘放几个?”

  “是不是每盘同样多?”

  “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接着引导学生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引导学生看第45页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四)巩固反馈

  1.做课本中第46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的第(1)小题,先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然后把除法算式写完全,再指名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要分多少个球?怎样分?让学生实际连一连,表示分的过程.然后在书上填写算式,并指名读出除法算式.

  2.做练习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先指名读出除法算式,再让学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说完全.

  第2题,先指名读算式,再让每个学生用三角形摆一摆,然后填出得数,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除法的最基本含义是“平均分”.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首先通过分东西,使学生了解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哪种分法不是平均分.

  在此基础上,研究怎样分才能平均分.通过学生多次操作,对平均分有一定认识后,教师介绍“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时,用除法计算.把除法算式的读法、除法算式的含义与具体操作紧密联系起来.

  在巩固反馈时,再一次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并书写,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环境人类生活相关,培养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3、学习比喻句“……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中的生字“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澈”组词:清澈……。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读课题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或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老师或同学,把字音读准确。

  3、从课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再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⑴ 同桌互相读、听,互相订正。

  ⑵ 指名认读。

  ⑶ 用生字卡片进行全面检查。

  5、再读课文,边读边用序号标明自然段。

  三、指导读好课文

  1、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⑵ 老师引读,让学生了解内容。

  ⑶ 指名读、评,全班齐读。

  2、读好二、三自然段:

  ⑴ 自由朗读二自然段,找出描写两岸风景的句子:(边读边勾画出来)

  ⑵ 名读勾画的句子。

  ⑶ 桌互读第二自然段。

  ⑷ 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⑸ 由练读,找出表示小洁心情的句子。

  ⑹ 名读、评,全班齐读。

  ⑺ 自由练读二、三自然段。

  3、指导读好第四、五自然段:

  ⑴ 小声读 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洁想干什么?结果怎么做的.?

  ⑵ 指名答,想一想,当时小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再请同学演一演。

  ⑶ 自由练读四、五自然段:

  ① 分四人小组练读课文。

  ② 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感情朗读,深入体会

  1、朗读文中写景的段落:

  你想不想也做在这条船上,和小洁一起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呢?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美景读出来?学生各自练读美景部分,指名读,师指导读。

  2、通过动作,体会心理:(字读三、四段)

  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从这而体会到什么?应怎样才能表现出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的心情?

  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眼光”中体会到什么?

  加上动作表演读,指名上台表演。

  3、自读最后一段。讨论: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是什么意思?

  六、拓展活动

  1、读一读这句公益广告:“我是一株小小草,请你注意你的脚。”

  2、试着写一句保护自然的公益广告词。

  我是_____________,请你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组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

  4、全班进行交流。

  二、学习比喻句“……像……”

  1、读出课后练习中的两个比喻句。

  2、想一想,在我们以前的课文中有没有像这样的句子:

  回忆:大象的腿像根柱子。

  圆圆的荷叶像停机坪。

  ……

  3、照样子指名说比喻句。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分组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3、指导书写课后生字:

  注意:“觉”字下面的“见”不要写成“贝”。

  “船”的“舟”变成偏旁时横要变成提。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同桌互相背诵。

  2、指名背诵。

  五、实践活动

  在教室开展“弯弯腰,拾起一片纸”的活动。然后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随文听读识字的能力,认识14个汉字。会写回、因两个生字,知道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勤学好问的习惯。

  教学准备识字卡片课件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随文听读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音画欣赏,入情境

  1、师:同学们,上周末,丁丁和妈妈旅游去了,今天他带来了美丽的照片和大家一起分享,想知道他去的是哪里吗?丁丁说,听了这个声音你们就知道了?(播放音乐)

  2、师问:知道是哪里吗?(大海边)想看看大海怎样吗?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他带来的照片(播放相应的.图片)

  3、师:你觉得大海怎样?

  二、相互问答,学会读

  1、师:大海真的很美很大,今天老师想介绍刘饶民爷爷写的一首儿童诗给大家,知道诗的名字吗?

  2、教师板书:海水。请大家大声的读两遍。

  3、现在我们翻开语文书28页,先自己读一读课文,圈出生字宝宝。

  4、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了,那么现在同桌三人一起读一读课文和生字宝宝,注意要互相帮助。学生读书,教师相机指导。

  5、师:听同学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读一遍,看看还不认识的字,能不能马上被你记下来,注意要怎么听呀,对了手指着听。

  6、现在有没有勇敢的孩子能来到讲台上指着屏幕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得认真听,等一下老师请人来评一评。

  7、同学们让我们学着他们的优点一起来读课文吧。

  8、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课文中有几个这样的?也就是说刘饶民爷爷向海水提了两个问题,分别是教师板书:蓝咸

  9、师:老师现在请女生来问,男生来回答,老师读旁白。(读的很大声,可是大海是怎么回答的呀?(笑着)那我们就再来一次,记得笑着来回答。

  10、男女生分角色读,并询问海水的怀里抱着天,为什么就变成蓝色的呢

  11、教师继续问: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咸?生回答要答出表情。

  12、教师:海那么大,海水那么多,渔人的汗却弄咸了海水?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渔人生活的艰辛)

  三、体会艰辛,认字词

  1、师:老师,真想为渔人做件事,让他们少留些汗,你们想吗?那么现在让我们到海里寻找其中的宝物,给渔人带来更多的惊喜吧!(海里有好多鱼,你们捕到它的时候就大声读出它身上的词语,让渔夫高兴高兴吧)在这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学会回和因字的正确写法。

  2、收获这么多渔夫一定很高兴,他在家里也为你们准备了好几道菜呢,让我们去他家做客吧。咦!渔夫家吗,门前有这么多生字宝宝让我们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3、生齐读生字。

  4、小朋友们让我们进去吧。渔夫端出一盘盘点心招待你们,猜猜第一个盘子上写着什么吧。教师说字学生猜,什回因汗流笑抱等

  5流了汗中流汗有什么共同点还能说出什么字。

  6、现在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家吧。

  四、拓展延伸,学编诗

  1、师听你们这么有感情的读后,老师觉得自己也能像他这样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写诗了,你们行吗?

  2、老师先请你们看图然后也来编一编诗歌。教师予以鼓励

  3、小结:从你们的问答中,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像个诗人了,老师希望你们以后都能大胆的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因为啊他可能会让你成为一个很棒的诗人哦。

  4、现在让我们一年三班的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遍课文吧。

  5、自由背诵课文。

  五、书写生字回和因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山市》处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继《〈论语〉十则》后第二篇文言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初步。

  本文所涉及的是科学现象,蒲松龄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次“山市”的形成、发展和消失的经过,极富想象力。本课学习主要以诵读为主,并能根据描述想象山市美景,了解科学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文言字词不需要重点掌握,但也得作些了解,以帮助理解文意。

  基本教学思路:

  对诵读目标的处理,我设计了七读(时间是30分钟左右,其中理解读8分钟,背读5分钟,其它各遍读都在3分钟左右):先听师范读,掌握生字新词,再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大声读,把课文读通畅,接着进行默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学生想象读,根据所读到的文字来想象山市美景,坐在此基础上,学生美读全文,深化领悟,最后大声背读。这些步骤使学生渐渐地熟悉理解了课文,反反复复的诵读培养了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对第二个目标的处理(用时10分钟左右),我打算是课上稍提激趣,课下自主解疑。

  本课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亮点:一是导入阶段,用优美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给学生以熏陶;二是讨论反馈阶段,通过做游戏来掌握字词,使困难的文言字词学习变得活泼有趣,符合六年级学生特点;三是深化领悟阶段,在同学和老师的渲染下,学生脑海里有了山市美好景观的画面,此时学生美读,可能掀起一个高潮。四是激趣探究阶段,学生七嘴八舌献计献策,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科学知识。五是作业布置阶段,给蒲松龄先生写信说明山市的.科学成因,既是对课文的巩固和延伸,又是对探究习惯的督促检查。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山市的有关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并能根据文字想象画面。

  2、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感觉到秋天已经来到了吗?天空中秋风飒飒,秋雨潇潇,田野里枯枝颤抖,黄叶飘零,一派秋的庄严。是啊,秋天的满地落红,冬日的漫天飞雪,春时的嫩芽娇花,夏季的绿树浓荫,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每个人每年都能看到。可是有一种美丽神奇的自然现象却好多年都难得一见,多数人一生都无缘看到。这种自然现象就是海市蜃楼。幸好清代有一位写狐写鬼的文学家蒲松龄,根据目击者的叙述描绘了一次这样的景观——山市(山市蜃楼),弥补了我们不得一见的遗憾。今天,让我们走进《山市》这篇课文,通过文字描述来欣赏一下这种奇特的景观。

  板书题目作者,学生记住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二、诵读施标:

  1、初读感知阶段: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标划生字词,并听出师故意读错的生字。然后打出电子词典,指定一学生领读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2至3遍,力争读得声音饱满,通畅无阻。

  读完之后,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2、自主学习阶段:

  老师先学了这篇课文,觉得这篇课文的目标可以有这两个。大家看同意吗?

  打出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并能根据文字想象画面。

  2、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3师布置自学任务,出示自学指导:

  结合注释默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思考想象“山市”的初生、发展、高潮三幅画面。比一比谁理解得快。时间8分钟。

  3、讨论反馈阶段:

  ○4师生、生生之间以做游戏的形式来检查词句理解情况。

  游戏:

  甲:我来问,你来答。

  某词的意思是什么?

  乙:这个问题难不倒我。

  ……

  师与一学生合作举例。如:

  ……

  然后学生之间热闹游戏,快乐掌握。师巡回听听。

  ○5请学生根据文中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描绘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一两名学生描绘出画面。

  师借机描绘:

  你不经意地一抬头,看到不远处,突地出现青塔白楼,楼阁殿堂,街道里巷,并且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然后一阵大风,尘土飞扬,烟雾弥漫,只剩下那座高楼,灯光点点,人影屑屑,可是只一会儿,楼渐低,减低,直至如拳如豆消失不见。的确是很神奇啊!

  这么美好的景观,我们得用同样美的朗读读出来。引入下一阶段。

  4、深化领悟阶段:

  下面请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美读课文——投入感情,放飞想象,如醉如痴,物我两忘。

  5、激趣探究阶段:

  ○6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师生共同想办法探索“山市”成因。

  师引导:这样的美景,古人却给它起了个瘆人的名字“鬼市”,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点拨引导:古时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对所看到的现象无法做出解释。另外,多年的迷信思想的控制,叶使人们相信真有所谓鬼神。可是现在,科学的巨手早已揭开了这种景观的神秘面纱。同学们,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可以了到更多海市蜃楼的知识呢?

  学生七嘴八舌献计献策,然后明确:可以通过查字典、上网、《物理》课本、《十万个为什么》等资料。

  学生快快行动,查字典,看谁先查到谁读出来。

  师引导:你明白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了吗?这个解释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同学们,要做明白人,就必须自己动手,探索研究。

  那么,交给大家一个光荣的任务:六人一组,课下查阅资料,得到海市蜃楼的有关知识。然后整理成文,给蒲松龄写一封信。

  三、作业布置:

  请学生查阅资料后给蒲松龄写一封信,解释“山市”的科学成因。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策划有意义的秋游活动。

  2、 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能力,能清晰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 学会从多种方案中筛选,保留最佳方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设计最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性、周全地考虑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人公的意识。

  重点难点

  秋游活动如何策划,才能既玩得开心,又节省开支。怎么样的方案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突破方法:查找资料,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学生事先设计一分秋游方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欲望。

  课件出示一组秋天景色的美图,问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同学们度过了一个炎炎的暑假,夏天已经从我们身过悄然而过,我们走进了凉爽的夏天,迎来了丰收的季节。想亲自去看一看‘摸一摸吗?尽情感受一下秋天吧?

  二、自主策划,明确交际的方向

  同学们,秋天就在我们身边,现在就让我们出发秋游吧!

  1、 你们想到哪里去,用什么方案寻找秋天?

  2、 那你又想用什么方法留住你找到的秋天。

  三、自主探究,设计方案。

  分小组设计自己的秋游方案。

  四、汇报各自的设计方案,评选最佳方案。

  1、各人准备好自己的秋游方案。

  2、在小组里交流。

  3、各小组推荐一份在班上交流。

  4、根据节省度,快乐指数评出最佳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的两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讲授 交流 表演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是讲一个关于三个小伙伴的故事。

  2、板书课题:三个小伙伴

  3、读题,讲解: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4、提问:你有好朋友吗?你们经常一起干什么?

  5、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二 课文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挖坑施肥培土浇水嘴巴鼻子拱就把

  2)指名读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

  三 指导写字

  1、指名读:同拉么把巴没有要

  2、根据笔顺集体书空。

  3、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笔画。

  左右结构的有:拉把没写时左窄右宽。没,右上不是“几”。

  上下结构的有:要上下部分写扁些,要紧凑。

  4、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练写。

  5、作业:熟读课文。

  四 齐读

  五 小组合作学习

  四人为一个小组,先读读3-5自然段,互相说说:“是谁解决了第二个和第三个困难的?用了什么方法解决困难的?”(学生合作学习,约5分钟)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等词语的意思。

  2.品读朱丹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的语句,适当引用资料,体会他真挚的爱国情怀。

  3.初步了解小说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教学重点难点:在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中感受朱丹炽热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赵恺的小说《木笛》,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小说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朱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笛》,走近朱丹。

  二、品读考试,

  1、《木笛》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

  2、这是一场怎样的考试,快速浏览课文第1-6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意思,学习抓关键字义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在这么重要的考试中,朱丹却选择了放弃,大师能接受吗?为什么?你体会到大师怎样的心情?

  4、朱丹为什么放弃考试,他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补充材料,理解背景。

  理解朱丹不愿吹奏欢乐曲目的原因,感受朱丹炽热的民族情怀和爱国热情。

  指导朗读,读中体会朱丹的情感。

  了解语言描写的特点,在表达内心情感上的作用。

  你还能从朱丹的穿着打扮上读懂朱丹的情怀吗?

  朱丹取出木笛,又放入木笛,从一取一放中,你又能体会他怎样的心情呢?

  小结: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是小说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反复品读这些关键语句,你就能读活人物,读懂人物。

  三、感动悼念

  1、引读课文,说说朱丹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为什么说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2、配乐范读,理解是什么让朱丹感到寒冷,又是什么让朱丹感到温暖。

  3、配乐诵读,升华情感。

  4、小练笔:笛声中有什么?内化情感。

  四、感动结局

  朱丹被破格录取的原因是什么?大师被什么打动了?这个故事打动你的是什么?

  朱丹的手中仅仅握住木笛吗?

  五、升华情感,点化主题

  对本文写作特点总结,对朱丹性格特点的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0-01

教学设计方案06-14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23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08-09

教学设计方案【精】06-2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9-29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10-0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16

【精】教学设计方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