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最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实用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实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理解母爱和父爱的本质,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理解探究-质疑延伸-拓展创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使心灵更加健康而成熟,学会“爱别人”与“创造爱”。
1、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难点: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1课时。
新授课阅读课。
(课下自主完成)。
1、文章从婴儿写起,写到了“孩子的爱”,结合全文谈一谈“孩子的爱”有什么变化?
2、这种变化跟什么有关?
3、作者是怎样看待母爱和父爱的,它们有什么样的本质区别?
4、孩子的爱与母爱、父爱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一、营造氛围导入(图片、文字)。
当你充满渴望时,当你生活艰难时,是她在无私地温暖你,是他在竭力地帮助你,这就是母爱和父爱。
是啊,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母爱就是那馥郁清新的荷塘,让欢快的鱼儿自由的守望;父爱就是茫茫黑夜里的那盏灯,总能照亮孤寒凄楚的伤残心灵。今天就让我们畅游理性之爱海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理智和宽广。
二、作者简介及作品内容。
弗罗姆,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节选自他的《爱的艺术》一书。
《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仅是一种感情,更是一个能力的问题,与人的成熟程度有关,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从而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三、梳理结构,把握文旨。(结合预习提纲)。
1、文章从婴儿写起,写到了“孩子的爱”,结合全文谈一谈“孩子的爱”有什么变化?
婴儿—8岁以下—8-10岁—少年时期—成熟时期。
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成熟的爱。
(教师适时引导:可见,爱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培养和创造的!)。
2、这种变化跟什么有关?(母爱和父爱)。
3、作者是怎样看待母爱和父爱的,它们有什么样的本质区别?(结合文意完成下表)。
二者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
母爱的特点。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爱的特点。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根本区别。
母爱是无条件的,爱你没商量;父爱是有条件的,你须得像我。
4、孩子的爱与母爱、父爱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归纳主旨)。
孩子逐渐长大,爱的能力不断发展,到成熟时期,他综合父爱和母爱从而拥有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5、课文小结: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孩子从对以母亲为中心的依附转到对以父亲为中心的依附,最终与他们分离,在自己心中拥有父亲和母亲这两个世界,奠定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文章条理清晰,层层深入,阐明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及发展变化。
四、抓住关键,理解探究。(学生自找自解,结组讨论,教师点拨)。
示例:
1、“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这句话怎么理解?(朗读第9段)。
这是作为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就是同时具备父母两人的优秀品质,既有母亲的博大无私的永恒的爱,又有父亲的严格的理智的进取的爱。这也许谈不上是一个高尚的人,可也是一个成熟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让父母放心的人。
2、第三段中提到两种爱的原则,一种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另一种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请大家谈谈对这两种爱的原则的看法。(齐读)。
启示:
前一种,“被人爱”是原因,“爱人”是结果。因为被人爱,所以我爱人。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
后一种,爱人是原因,“被人爱”是结果。因为我爱人所以我被人爱。先付出再获得,是对爱成熟的理解。
童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自我中心的,而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加复杂,也更加美好。(教师引导:因此,我们要学会主动去爱!)。
3、好的母亲与好的父亲的表现如何?你认为好的父母是什么样的(自由交流)?
好的母亲:不阻止孩子成长,不鼓励孩子救援;不把惶恐情绪传染给孩子,希望孩子独立并脱离自己。
好的父亲:应对孩子有原则要求,但应是宽容富有耐心的,不应是逼迫和专横的;应给孩子以自信,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五、质疑延伸,深入感知。
1、弗罗姆认为怎样的状态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
明确: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两个良知,建立两个形象: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之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
独立、温和;自信、理智。前两点来自母亲,后两点来自父亲。
2、作者在本文中说,母爱是无条件的。实际上真是这样的吗?
作者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母爱是最少明确意识到爱的动机和目的的一种形式,它很少有需要报偿的明显动机。作者忽视了一点,即母亲之所以爱孩子,是因为孩子给她慰藉和希望。这种慰藉和希望虽然通常存在于母亲潜意识中,但它的客观存在往往会使母亲产生“望子成龙”的思想意识,这也是相当数量的母亲所难以超脱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母爱并不是完全无条件的。
明确:注意第五段文中括号内的一句话,对于母爱、父爱,“我更多的是指在母亲、父亲身上体现的那种本质”,所以母爱、父爱不必然地等于母亲的爱、父亲的爱。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可能身兼二职,如三迁的孟母、刺字的岳母、以荻画地教字读书明理的欧阳修之母,她们身为母亲,却像父亲一样给孩子“指出了通往世界之路”。国际商务礼仪专家,从孤儿院走出的香港小姐冠军,摄影家,绘画家,慈善家张玛莉,她的身边也有人充当了父母的角色,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家庭不幸的孩子能在感受“父爱”、“母爱”中获取成功。(设计这一环节的原因是针对班里可能存在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给他们以信心和温暖)。
温馨提示:
尽信书,不如无书。不做两脚书橱。
4、通过本课两种爱的对比,弗罗姆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两种爱,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合作探究)。
爱的途径——努力和奋斗。
爱的内涵——爱他人,爱自己。
爱的升华——珍惜情感,学会感恩。
2、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法)。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洛夫(俄罗斯)。
3、保加利亚作家海托夫的《趁双亲还在》:(莫让悔恨萦苦心)。
直到中学毕业,我才意识到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对他充满感激和惋惜之情。因此,我下定决心,只要拿到我挣来的第一笔钱,我就给他买些苹果。因为他需要这样的营养品,在我家居住的巴尔干山村是买不到苹果的。我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后天,终于在一个春日,得知了父亲于夜间逝世的噩耗……直到现在,在我父亲逝世二十多年以后,那些未买的苹果依然如鲠在喉。
七、情暖我心,情感升华(用韩红的《天亮了》渲染气氛,升华情感,直到课程结束,让学生在乐音中体会母爱父爱的伟大:体会父母的关爱,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体会要学会坚强,体会……)。
面对至爱自己和自己至爱的亲人,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师生互动)。
【最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实用】相关文章:
最新教学设计07-26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03-02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11-21
《鸟岛》教学设计最新10-09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最新11-01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最新05-24
《搭石》教学设计最新12-11
《父母的爱》教学反思8篇12-1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