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14 14:59:2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赏画配诗,体会中国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这首诗境界空阔的写景特点;

  3.通过添加语气词,体会这首诗直抒胸臆的抒情特点;

  4.通过文本细读,想象拓展,这首诗乐观豪放的抒情特点,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预习要求:

  1.正确、大声、熟读地朗读诗歌,争取上课前能够做到接近背诵的程度;

  2.对不理解意思的字与词,查一查工具书;

  3.说说诗歌的意思,并努力将自己对两首诗的理解用声音读出来(用节奏、轻重音等方式)。

  教学过程:

  一、赏画配诗,揭题诵诗。

  1.孩子们,诗歌是我国古代的文学瑰宝,古人常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你知道它是表现哪一首诗的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预设:同意吗这是我们刚刚学过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来读读看。再来看这幅图)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预设:这又是杨万里的一首小诗。咱们一起朗诵一遍。不过,一转眼的功夫,荷叶层层,荷花烂漫——,你还能配出来吗)

  (预设:一下子配不出来,是吗没关系,因为这就是咱们今天就要学习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另外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齐读)。)2.请大家把课本打开,自由朗读这首诗。会读了吗谁来试试出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一气呵成,正确连贯,不过,古诗的朗读需要讲究节奏韵律的,谁再来试试

  B颇有诗人风范,能告诉大家像这种七言的诗歌一般在哪几个字后面停顿吗对,有时在第六个字也会稍稍停顿。大家自己体会一下,好吗

  C古人吟诗不仅注意词的停顿,还非常注意字的音律,一般将第一二声的字读得稍长些,而将第三四声的字读得稍短些,就像这样(范读)

  大家跟着老师的教师试试,好吗

  二、赏画品诗,重点突破。

  现在咱们再来看这幅画,与画面对应的诗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就来认真品一下这两行诗,看看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哪怕是对一个字、一个词学习的收获(学生批注:俗话说:古人读书喜欢批注,所谓批注就是圈圈画画,或者把学习的收获写在内容旁边。)

  很多同学都像我露出了微笑,一定是收获满满的。如果请你各用一个字概括一行诗的意思,你选择哪个字

  1.碧是什么意思是怎样的绿呢圆润、鲜亮、光滑、无穷等。读着这句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好一个无穷啊!满湖的荷叶无边无际。脚下是——荷叶,远处是——荷叶,极目远眺,那与天相接的地方还是——荷叶,所以说:接天莲叶无穷碧。)

  2.红,怎样的红(特别的红,不一样的红)为什么会这样的红(映日)闭上眼睛,看到那红了吗究竟红得怎样呢(红得娇艳、灿烂、热烈、鲜艳)这真是:映日荷花别样红。

  3.无穷碧的莲叶衬托着别样红的荷花,一碧一红,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世的夏日咏荷图。孩子,我们欣赏写景的诗句,就是要品出每个字、每个字、每句话的滋味,在头脑中品出一幅鲜活的画面,达到“诗就是画,画就是诗”的境界。

  书:景诗←→画

  4.让我们一起把这两行诗连起来读读。欣赏着这样的画面,朗诵着这样的'诗句,你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怎一个美字了得,但美是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还记得《小池》中杨万里写荷花的两行诗吗它们的美一样吗

  成熟灿烂的美:,如果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表现的是小荷刚刚萌发时稚嫩的美,那这一句诗呢你能读出这种热烈蓬勃的美吗

  气势壮观的美:如果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表现的是一株小荷瞬间细节的小美,那这一句诗呢你能读出这种气势磅礴的美吗

  诗人的赞叹是发自内心的,这脸上总会有一些表情吧,说不定还有动作呢。

  三、体会语气,深情赞叹。

  1.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在美丽的西湖边送别好友,猛然看到那朝阳照射下的荷花,你最想说什么呢难怪作者情不自禁真情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

  2.诗中哪个词集中表现了诗人的赞叹(毕竟,换个词)你能用“毕竟”说句话,也表达一种赞叹的意思吗(老师今天听到几位老师在闲聊时,其中一个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到底是天妃宫小学的学生,素质与其他学校就是不一样。我也把它写成了一句诗,送给我们天妃宫谢谢XX班的孩子们。毕竟金陵天妃宫,学生不与它校同。)

  3.孩子们,我们现在表示强烈的感情的语气一般都会加一些语气词现在你就是诗人,加上语气词深情赞叹一下,好吗如:

  啊,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加在前面呢(加在前面更能表现作者的惊叹与赞美,所以诗人一反古人写景抒情的套路,而是先抒情,后写景,也是为了体现这种第一感觉的惊叹与赞美。)

  4.让我们把这种惊叹融入到诗句的朗诵中间去。齐读全诗。

  5.孩子们,我们在感悟作者的感情的时候,就要像诗人当初吟诗一样,反复体会、吟诵,达到“我是诗人,诗人是我”的境界。书:情我←→诗人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诵诗歌,已经能记住的,把书合上,同桌相互背诵。四、题文对照,拓展悟情。

  1.最后,我们看看诗的题目,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2.看看题目,再读读这首诗,你有问题吗(“晓”是清晨,天刚亮,怎么会有映日荷花呢题目是送林子方,怎么诗中没有一个送字呢其他送别的诗歌都是很伤感,而这首诗却不是,为什么)

  3.其实,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了两首,大家自由读读,想想刚才的问题,你有新的收获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的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景。

  (放西湖风景幻灯投影)

  师旁白:同学们,你们到过美丽的杭州西湖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不管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而赞叹。南宋诗人杨万里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来……(放朗诵录音)

  2、导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学习要求:

  读一读。(读通全诗)

  说一说。(说说你对古诗的理解)

  议一议。(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可以查找工具书或有关资料,也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自己学习这首诗理解诗的大意,在小组内进行质疑、释疑)

  3、自由交流。

  4、质疑、释疑。

  三、汇报自学收获。

  1、读通诗句。

  2、学生点评。

  (师随机提示:我们在朗诵一首诗时,不但要读准诗句中每个字的音,还要注意诗的停顿,把握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3、读懂诗句。

  (引导学生自由阐述对这首诗或对某句诗的理解)

  4、质疑。

  四、创设意境,体会感情。

  1、创设情景,想象意境。

  2、自由发言,描述意境。

  3、自主创作,描绘意境。

  4、展示交流,表达感情。

  五、感情朗读并背诵。

  六、总结。

  引导学生谈体会。

  七、课外延伸。

  同学们仍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

  六、布置作业。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3

  古诗内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入境激情,师生联句

  1、今天,老师要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 1、听朗诵,想象作画倾听老师带来的一段文字,发挥你的想象,在头脑中挥笔作画。

  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平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那么水灵!

  2、谁来说说你的画中有什么? 2、说话训练,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3、出示荷塘美景图以及译文。师:再读这精彩的 3、自由畅说:吟诗、文字,观赏这美丽的风景,同学们想干些啥呢? 唱歌,拍照……

  4、“吟诗”,是个好点子!今天,让我们做回诗人,来一次龙虎师生观荷塘美景即兴联句如何? 4、即兴联句。写在白纸上,注明作者,大声朗读,贴于黑板。

  师范句:

  绿衣一片云中来

  艳赛朝阳送暖香

  二、质疑欣赏,理解古诗

  过渡:大家竞相联句,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说来也巧,宋朝著名诗

  人杨万里也曾置身此情此景,并随即写了一首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1、出示古诗。范读。 1、听范读。

  2、学生练读

  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 2、练读—指名读—齐习,你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3、研读古诗。 3、结合课前搜集的资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真 料和工具书,自学古

  是好样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欣赏、探究的 诗。(质疑、欣赏)

  眼光,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研读诗句,看看

  能读懂什么,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

  解决不了的等会在全班讨论解决。

  4、交流自读收获 4、交流

  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收获,以及想 理解诗意,描述杨万里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解决的疑惑之处! 在送别林子方时,到底看到了什么。在质疑讨论中,加深理解。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用动情的朗读,恰当的 5、练读-个读-齐读

  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吧!

  三、完成创作,比较感悟

  西湖的夏日美景,让杨万里的一首佳作浑然天

  成,今天,就着大诗人激起的豪情,让我们也 1、欣赏图画,在前面联

  写诗填词吧,黑板上的 诗句可以选用。 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创

  1、指导学生在音乐中创作。 作诗。

  2、交流创作

  师:有些同学已有佳作初成,不管你完成了 2、实物投示学生诗作,

  几句,我们都渴望分享你的喜悦! 小作者朗读简介。

  3、比较感悟。

  师:有比较才有进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某 3、比较感悟(可小组讨

  同学的诗,再读读诗人的诗,以公正的眼光 论,从对仗、压韵、用

  说说它们优于对方或逊于对方之处。 词的准确优美等方面比

  较,感受古诗的`艺术美、意境美和技巧。)

  激励学生,回归诗作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课后都试着把自己的诗作与诗人的诗作比较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

  4、起立,背诵《晓》诗启发和收获,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吸取古人营养的基础上,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相信新一代的“李白”“杜甫”将在你们中诞生!最后,让我们再次领略杨万里这首诗的美妙吧!

  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

  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

  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

  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4

  一、导入新课

  1、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描写荷花的诗词,能背出两首吗?(荷——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二、出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师:“晓”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吗?(早晨,杨万里走出净慈寺去送别林子方。)

  3、从诗题能看出这是一首 ?(生答:送别诗)

  三、课件出示全诗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净、寺、竟、映”的读音。

  3、师:我们知道,古诗文都是非常有韵味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请同学们大声诵读,试着读出诗的节奏来。

  4、相机标出诗的节奏,生配乐诵读。

  四、学习古诗

  刚才我们说了,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杨万里在这六月的一天早晨,走出净慈寺时,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什么?

  1、课件出示后两行。(板书: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2、理解“无穷碧、别样红”和后两句诗的意思。

  3、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此时此刻,你也来到了西湖边,你也和杨万里、林子方一起站在西湖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播放音乐)

  4、生交流汇报。

  5、齐读后两行。

  过渡:这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青翠欲滴;这朝阳照射下的荷花又是如此的娇艳、动人。难怪诗人发出感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理解“毕竟”和诗句的意思。

  2、师:谁能像杨万里一样对着美景发出感叹。(配乐诵读)

  3、师:这风光不与四时同,究竟不同在哪?(生齐读后两句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探究离别之情:

  诗人杨万里给我们描绘了这么一幅美丽的西湖风景图,而诗题却明白地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的别离之情究竟在哪呢?

  1、师出示背景资料。

  2、生交流汇报。

  3、师:分别就在眼前,诗人杨万里又会对朋友说些什么?林子方呢?拿出笔写下来吧,等会我们来交流。

  六、小结:

  送别诗我们学过很多,有桃花潭水深千尺,——。有海内存知己,——。有劝君更尽一杯酒,——。有莫愁前路无知己,——。不过,今天的这首送别诗却与众不同,诗人巧妙地借助对西湖美景的`描写,抒发了他对友人的祝福,赞美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七、课外作业

  1、请你也当回小诗人,拿出笔来,模仿本诗写一首送别诗。

  2、拿出笔画下西湖的美景。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教后记:

  这是一首送别诗。不过,诗人杨万里没有直接抒写和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而是借助于对西湖美景的描写,巧妙地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希望他的事业有如这莲叶一般无穷碧,有如这荷花一样别样红。

  教学本课时,我先从后两句诗入手,引导学生在理解“无穷碧、别样红”的基础上,结合课件的展示,让他们感受到那无穷无尽的绿,那分外红艳的荷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动人。进而引出诗人的感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样,学生对本首诗的学习也应该是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础上,再去感悟诗人的离别情也就容易多了。不过,对古诗文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入情入境的诵读,这一点,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显得不够充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5

  学习目标

  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

  2、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就像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诗歌中荷花就因为蜻蜓的存在而飘逸出一股灵气。荷花以其高贵、典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继《小池》后杨万里所写一首咏荷诗。

  二、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指名读。

  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如果有不明白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认真听)。

  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

  师板书:莲叶

  荷花

  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

  5、再次交流。

  古诗在短短的几句就给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幅美景,喜欢笔墨的人将诗歌描绘的意境都画下来。你们看看这幅画能否表现诗歌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怎样画或者给这幅画的作者提出什么意见?

  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读)。

  7、你们都读得很美,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样,给老师提个意见。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发现并引导讨论,学生品读。

  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杨万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样将这首诗读给他听。

  (找好朋友读,师生对读)。

  9、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吗?(自己试背,指名背)。

  三、欣赏西湖景色

  除了诗歌中所描写的莲叶、荷花、西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姿色,现在老师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西湖迷人的风光。(出示西湖图片、配乐)

  四、扩展

  1、(出示荷花的图片、诗歌)西湖的景色太美了,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描写荷花、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选择其中一首在小组内读、讲。)

  2、(出示四幅荷花图片)荷花不同的姿态引起我们不同的联想,看看其他文人的咏荷诗,可以有不少启发。看到不同形态的荷花,能不能想到一两句诗。

  作业:

  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关于荷花的诗,读读背背。

  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荷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映示图片)

  杭州的西湖景色怡人,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西湖,谁能背诵一些?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尽相同的。有位名叫杨万里的诗人,一天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看到西湖的美景,不禁赞叹道:(师读诗)

  (映示诗句)

  二、学诗

  1.试读

  同学也想来读读这首诗吧?好,那就大声地自由读几遍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

  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细品

  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

  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

  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讨论解决。

  交流:通过自学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诗题: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

  诗人: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好诚斋,世称“诚斋先生”,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著有《诚斋集》、《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诗意:

  (1)相机映示:“接天莲叶无穷碧”

  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荷叶多:“连天”、“无穷”

  颜色绿:“碧”

  指导朗读

  (2)诗人看到了无穷无尽碧绿的.荷叶,还看到了什么?

  映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细细品味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

  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这句诗了吗?

  指名读、齐读。

  多美啊,真想到西湖边亲眼看一下荷花,可是西湖太远了,

  别急!老师这有一些荷花的照片呢?(播放)

  你能用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吗?

  交流。

  这样婀娜多姿,颜色鲜艳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真正是“别样红”。

  读句

  读诗下两行,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

  六月的西湖除了有“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还可能有些什么美景?

  交流

  (3)六月的西湖波光粼粼,鱼儿在莲叶间自由嬉戏,在阳光的映照下,亭亭玉立的荷花显得特别红润,这样的景色真是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呀!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扫除词语意思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西湖美景吗?

  谁也愿意学学诗人来赞一赞?(指名读)

  (4)读诗

  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如果有优美的乐曲来配一配那就更美了。老师这里有段优美的音乐,很适合这首诗,请你欣赏一下,并配上乐曲练习朗诵这首诗。

  指名朗诵。

  三、拓展

  诗学完了,但西湖的美景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把它表现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7

  设计理念:

  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3.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多媒体出示: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指名读,齐读。谈话:西湖在哪儿?西子是谁?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想法?(西湖很美)是啊,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人间天堂,而西湖就是它上面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他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可现在时间、空间都不允许。八百年前的大诗人杨万里留下一首诗可以满足大家的愿望。想读吗?这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诗导入,不仅让学生初步感受西湖的美,还营造一种诗的氛围。】

  3.齐读题。指导读出节奏。

  4.释题。通过预习你从题目知道了什么?

  晓出:早晨走出。(从哪儿走出?干什么?谁早晨走出?)

  净慈寺:杭州西湖南岸著名的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挚友。

  意思是:作者早晨从净慈寺走出送别好友林子方。

  问:谁来介绍一下作者?(生互相补充师小结。)

  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200多首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尽可能提供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是养成好习惯的保证,并培养其合作能力。】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

  (一)初读

  ①这首诗没有生字,你能读好吗?自己先练一练,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诗句读通顺。(指名朗读。)

  ②注意节奏。课件出示以六月西湖淡景图为背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二)理解诗句意思

  ①过渡:诗人与好友林子方一大早走出净慈寺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

  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自由读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两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2.先小组交流师行间巡视,后集体交流。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

  预设:

  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

  无穷碧:照应接天,指范围广。可能是指很绿,绿得很美,绿得难以形容。也许是指有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别样红:早晨的霞光照射在带着露珠的粉嘟嘟的荷花上,荷花呈现出别样的红色。别样红是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4.把你的理解带进去读,读出你心中的画面。

  预设评价语:

  从你的读中让我想起李白的诗“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读得再壮阔些,别样些。

  从你的读中让我想起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

  谁再愿意让大家感受一下这碧绿碧绿的莲叶,让这莲叶更(绿)更(多)更(一望无际)

  5.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为了表扬同学们,老师特地为你们准备了一组荷花图,请看大屏幕。(课件:配乐荷花景图组)

  6.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好吗?(课件:莲叶荷花淡景为背景的古诗)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看来用心感受后,我们也能读得诗情画意、韵味十足!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7.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你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感叹……(西湖的荷叶真是太美了、夏天的西湖真美呀)是呀,英雄所见略同。八百年前的诗人杨万里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喟:

  课件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8.释词解意。师:谁能感悟到诗人的意思呢?究竟怎么理解?同桌互相说说。(究竟:到底;四时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并非指整个四时。到底是六月里的西湖啊,此时西湖的风光绝非其他时候可比。)

  师:读出你的赞叹。

  师:诗人和朋友林子方畅谈了一夜送朋友从寺中走出,看到眼前的荷塘图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

  小结:同学们真不简单,结合预习并通过小组合作以及积极的思考已基本上理解了诗意。让我们再次读出我们的理解。(读全诗。)

  9.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设计正是为了突出作者的倒装手法。】

  三、题文互解,赏读悟情。

  1.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题时,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出示题目)(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写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对题啊。难道大诗人作诗也有走题的时候?你能大胆假设一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出示诗人与林子方的背景资料,学生仔细阅读材料,指名读。

  这段文字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1、林子方干什么去了?2、二人感情怎么样?(看情形指名发言)此时,你能说说,诗人为何要写这西湖的美景来送别友人吗?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此处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不作强行引领,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多多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去设想。】

  3.预设评价:

  用荷花和荷叶来比喻友情。评: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之交淡如水。

  感情亲密。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祝愿友人事业有成。评:多么大气的友情啊,像歌词里唱的:朋友啊朋友,如果你有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

  情到浓时无需再说。评:此时无声胜有声。

  希望友人迟走。评:明为送,实为留。

  同学们的感悟很深刻,这里面,可能还有一些你没有想到,让我们再往这诗里面走走?

  4.总结:是啊,西湖的这片美景在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在哪里?

  【设计意图:这是全文的一大难点,课前作了多种预设,一是了解当时送的背景,二是了解荷的寓义,层层深入,引领学生感受诗人的言外之意。因为作者写得含蓄,所以需要进行多重挖掘。】

  5.创设情境:同学们刚才所表达的意思,我想,杨万里和林子方,都懂,但是,不用说出来,一首简简单单的诗,足够了。现在,你们是杨万里,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林子方,我要走了,做官去了。来,用这首诗,送送我,好吗?怎么送,坐着送?眼睛看哪里?该怎样看着我?(含情脉脉的,深情款款的,情真意切的,情深义重的。)来,吟诵这四句诗。

  【设计意图:此处的情境创设是全课的高潮,从诗情的感悟上,学生已从多种角度明白了诗人的一片深情,在朗读指导上,也完成了从读诗,到背诗,到深情地吟诗的过程。】

  师:当然,诗人到底为什么这么写,我们无从考证。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这首诗进行大胆的联想,正因为我们有的无穷的联想,无穷的想像,才会使后人在这首诗中,读出一份别样的精彩,别样的美。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五、课内小练笔:

  这就是别样的荷花,这就是别样的西湖,这就是别样的送行,这就是别样的杨万里。林子方有这样一位朋友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现在你就是林子方,此刻,你想对杨万里说些什么?可以写自己的话,也可以借助积累的诗词,甚至是你喜欢的歌词来表达你的情怀。

  1.播放轻音乐,学生练写。

  2.指名读,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能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锻炼习作能力。】

  六、课外拓展

  1.多媒体出示作业:

  我要读:

  你喜欢杨万里吗?请去读杨万里的诗;喜欢西湖吗?请去读有关西湖的诗。

  2.师激情小结:亲爱的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五、六年级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别样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荷花录象)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3、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

  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配乐)

  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

  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

  五、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课件出示:小池)]

  1、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

  六、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七、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西湖的照片,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照片)

  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反馈交流。

  八、总结:愿我们杭州西湖越来越美。

  板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9

  一、 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

  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

  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学生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

  五、媒体选用情况表:

  内容要点 学习水平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使用

  时间 资料来源 媒体作用 媒体方式

  导入 注意反应 CAI

  课件 文字

  (三首送别诗) 1分钟 自制 创设氛围 边读边想

  范读 感受 CAI

  课件 声音、图像、文字

  (西湖美景) 0.5分钟 剪辑 整体感知引入意境 边看边听

  作者简介 知识 CAI

  课件 文字表达

  (作者、时代背景) 0.5分钟 自制 提供资料了解作者 边听边记

  感悟诗意 理解接受 CAI

  课件 文字表达

  (字词句意) 因学生而定 自制 提供资料帮助理解 学生自查

  感情吟诵 理解接受反应 CAI

  课件 音乐、图像

  (西湖美景) 1分钟 剪辑 再现意境 边播放边写吟诵

  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接受反应组织 CAI

  课件 背景音乐 5分钟 剪辑 渲染气氛、交流 边播放 边写画、交流

  欣赏积累 知识拓展 CAI

  课件 文字

  (杨万里其它诗作) 2分钟 自制 提供材料 边看边读边记

  六、教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学生读诗;

  (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送别之作)

  (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CAI课件)。

  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

  (2)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归纳、点拨。

  (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学生反复吟诵古诗。

  4、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1)各学习小组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CAI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作画、写话等)

  (2)交流、评析。

  5、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CAI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其它诗作,学生自已吟诵;

  (2)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附:(一)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六月

  独特景致

  不与四时同

  欣喜心情

  莲叶 无穷碧

  美好风光

  荷花 别样红

  (二)教学流程图

  八、形成性练习:

  1、课外搜集、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作,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2、课外搜集、背诵其它写送别的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境。

  教具准备

  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采取措施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教学。

  2、结合“乐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课堂教学“学中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苍茫无限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出示课件中的祖国风景图)

  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今天,你们愿意再背几首吗?

  1、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背诵以下诗句。(出示《山行》、《小池》、《敕勒歌》、《望庐山瀑布》四首古诗及动画)

  2、这几首古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几首古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板书课题)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祖国风景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应用课件中的动画,以图释义,回忆以前学过的写景的古诗,导入新课。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3、解诗题。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景色?从哪个字眼可以看出来?

  介绍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古往今来,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风景作出了不同的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西湖十景。(出示课件中的'西湖十景图)

  同学们,西湖美吗?看过如此美丽的西湖,此时此刻,你想对西湖说点什么呢?(同学们谈感受)

  作者杨万里为我们介绍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在诗句中找一找吧!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读。

  2、指名读。

  3、齐读。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让学生通过读,体会诗句。

  四、抓字眼,明诗意。

  “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怎样才能把诗读懂呢?要学会“抓字眼,明诗意”。请同学们看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小组的同学。

  1、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

  2、汇报自学情况。

  3、师讲诗意,生答诗句。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西湖,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出示古诗的动画)让同学们根据课件中的注释,理解诗句。再通过课件中的动画,体验诗人的感情,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在朝阳辉映下,这无边无际的特别红艳的荷花和这一眼望不到边的碧绿莲叶,真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呀!真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诗的前两句用感叹句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诗意用感叹句来表达一下你的心情。

  3、说话练习:

  (1)西湖太美了,不仅……而且……

  (2)无论是……还是……,西湖都……

  生闭上眼,假想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师读本段话创设情境,让学生更进一步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六、感情读,悟诗情。

  风光迷人的西湖,孕育了这千古流传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美丽的西湖景美、诗更美。请同学们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读一读诗句吧!学生配乐(课件中的音乐)读全诗感悟诗情。

  六、拓展延伸。

  让我们再来欣赏两首描写西湖的名诗。(出示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五首》的读音和图片)

  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出示祖国风景图,伴音乐,师读本句话,结束本节课)通过课件中的读音、图片和歌曲,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西湖的美、祖国更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流露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你能列举出一些你熟悉的诗人的名字吗?

  指名回答、相机点评

  如有同学提到杨万里,则及时介绍诗人。

  是的,杨万里是南宋非常著名的诗人,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诗人。

  投影出示,介绍诗人,请一位同学帮忙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一位诗人。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mào)、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他一生作诗20000多首,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谢谢你为我们大家介绍了杨万里。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两首诗,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所学的杨万里的诗。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美景的,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同学们很容易读懂诗歌给我们呈现的画面。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外一首杨万里写的古诗,相信你也能读懂它。请把书翻到132页。

  (板书:一首古诗)

  二、整体感知

  (一)理解诗题。

  课件出示诗题

  1、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指名读,你读得很准确、你把停顿读对了,齐读。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净慈寺的大雄宝殿有济祖殿,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人物:林子方,事情:送)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课件:南宋杨万里)

  一个简单的题目,就让我们知道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可见,诗人的语言是多么简洁明了呀!

  3、请你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早晨诗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

  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诗

  4、如果要强调送别的时间,怎么读?指名读。

  嗯,知道了送行的时间。如果要强调送行的地点,怎么读呢?指名读

  如果要突出送行的对象呢?指名读

  小结:一个句子,因为强调的内容不同,读法是不一样的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杨万里,在送好友林子方离开杭州,去福建做官时写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出示整首诗

  (二)初读,读正确、读通顺。

  1、把诗读正确。

  (生练读;师巡视并提醒读书姿势)

  好,字读准,诗读顺了吗?谁来试试?

  指名朗读,正音、评价。

  适当评价语速,节奏,也可生自评,互评

  2、过渡:不错,你不仅读正确,流利了;还读出了节奏,有点诗人的味道。

  课件出示朗读节奏划分,我们一起来一遍。

  3、在读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注意一下每句最后一个字?明确押ong韵。押韵的字读的时候一般声音要延长,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

  下面,请你们来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调换,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下面一起来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遍。

  你看,我们注重了诗的节奏、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多有诗人的感觉啊!

  (三)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诗意。

  1、刚才,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读得很美,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2、杭州西湖的景色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赞美过西湖。你知道有哪些赞美西湖的古诗吗?生答,出示诗句,指名朗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是的,提到西湖人们自然就想到了苏轼的这首诗。

  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我们先来欣赏一组西湖美景图(课件配乐播放西湖十景图),刚才给同学们欣赏的是著名的西湖十大美景,西湖风光值得描绘的有很多,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主要为我们描写了西湖哪一个著名的景点呢?——曲院风荷

  3、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那为何也不写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呢?如果我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下面请同桌合作,结合课文插图,借助字典,试着理解这首诗每句话的意思。看看哪些词句你能理解,如有不理解的词句待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

  指名回答:你读懂了哪些词语或句子,最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这样理解。其他同学赞同吗?你们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呢?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毕竟:终归、到底的`意思。(你能不能用“毕竟”说一句话表达“到底”的意思)

  中:时候。

  四时:四季(这里指除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与天相接。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尽头。

  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你看,我们通过查字典、结合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诗句的字面意思理解了。你能不能完整地说一遍整首诗的意思呢?先准备一下,指名两位同学讲述。一起说一遍。

  出示: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和其他季节不相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和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学生齐读

  当我们把整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的时候,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板书:一幅画面)

  现在你明白了吗,诗人杨万里为何独写“曲院风荷”这一美景?原来西湖的六月风光与众不同,原来西湖的六月有接天无穷碧的莲叶,有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同学们,六月的西湖多美啊,让我们把这幅画面美美地读出来。(读两遍)

  三、深入体会,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复杂感情

  1、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诗的题目时,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出示题目)(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写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对题啊。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2、先让我们来作一些猜想。在这景色宜人的西湖边上,诗人杨万里要送别自己的好友林子方,同学们,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猜测一下,诗人杨万里会说些什么呢?

  猜想一:“你还是别走吧!”“你一定要回来呀!”“你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

  原来诗人是想借这满湖的荷花来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啊。

  同学们的联想真丰富,下面老师给你提供一则资料,结合资料、再看看眼前的美景,你觉得杨万里还会说些什么呢?

  投影出示林子方的资料

  林子方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当时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连升两级,要到福州担任高官。杨万里为他送行时就写下了这首诗。

  猜想二:提示:“无穷碧”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

  ——祝愿你的事业像这莲叶一样蓬蓬勃勃。

  提示:“别样红”红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祝愿你的事业红红火火。祝愿前程似锦、前途无量、飞黄腾达。

  再给你提供一则关于荷花的资料,想想杨万里是否还会说些别的。

  荷花

  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猜想三:尽管我们将天各一方,但我们的友谊要像这莲叶一样碧绿深厚。

  尽管我们将天各一方,但我们的友谊要像这映日荷花一样更加深厚。

  希望你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3、同学们说得真好!可是这些话杨万里说出口了吗?

  总结: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言在此而意在彼。西湖的这片美景映在了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诗人把它悄悄地藏在了心里。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情。(板书:一份感情)

  现在你明白了吗?为什么诗的。题目和诗的内容看起来似乎不一致呢?挽留也罢,祝福也罢,一切尽在不言中。所以,题目看上去是一首送别诗,而诗的具体内容却只字未提别离,而是描写了满湖的荷叶荷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12

  杨万里

  一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预设:

  大家自由读读这两首诗

  把两手是诗起来看,诗人写送别了吗写了集中在第一首里面。

  诗人与友人感情深吗从哪里看出与友人难舍难分,送了一程又一程;月尚残就出来,一直到太阳东升。

  诗人与好友感情深厚,而且就要分别了,可他却只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壮观的、烂漫的夏日咏荷图,如果你就是诗人,你其实是想对友人说什么呢

  A杨万里不想让友人伤感,勉强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好一个豁达的杨万里啊,堪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媲美。

  B杨万里借荷花预示他与友人的友谊。好高妙的写法呀。

  诗人真正想表达什么,我们今天可以读,明天还可以读,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有更别样得体验。

  4.背诵古诗。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杨万里。当你和友人从净慈寺出来,执手相送,一程又一程,突然荷风拂面,清新的荷花映入眼帘,你不由自主放声吟诵……(指名朗读全诗)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柳下,与友人互相祝福勉励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你会情不自禁地深情吟诵……(指名学生读全诗)

  当你和友人纵论时局、指点江山之后,策马由缰,各赴前程之时,忽见阳光下荷叶层层叠叠、荷花晶莹剔透,你会豪气满怀地纵情吟诵……

  (学生齐声吟诵全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13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前播放杭州的风光)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看的是什么地方的风景?谁到过这旅游?说说你当时的感受。是呀,杭州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让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定格画面)看到此景,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距今一千多年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全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说起杨万里诗人,你对他了解多少?

  诗人介绍: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200多首。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谁来背背?

  (二)自学古诗,感知诗意

  小组合作学习:现在请同学们到学习古诗的百宝箱中取宝,自学古诗。

  1.自读古诗,把诗句读通,字音读准。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3、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向同学交流自己学会的知识。

  4.反复吟诵,想象诗的意境。

  (三)品读诗句,体验情感

  1、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收获说说,与大家分享。

  字词的理解:毕竟:到底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时间)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连天映日:阳光照射

  2、诗句的理解:西湖的美丽到底是在六月之中,这时的湖光山色跟别的时节大不相同,连天的荷叶一望无垠,颜色碧绿,在朝阳的映照下,荷花娇艳火红。

  3、你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色呀!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谁来试试。

  4、质疑:学到这,你们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

  (四)想象画面,融入意境

  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已知道了诗的大致意思,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诗人送他的朋友林子方经过西湖,他一下就被这美景吸引住了,脱口而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谁能把文中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读读。

  1、从这两句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什么?(引导:①、莲叶:它不仅与远处的青山、绿水相接,而且还连接着蔚蓝色的天空,你想,这个画面是开阔的,非常有气势。②、荷花:它与红日相映,头脑中的荷花不仅有婷婷玉立的样子,还有它娇艳的色彩,因为它与朝阳相映,它的画面是光彩夺目的。③、莲叶与荷花:想像中的`画面还是莲叶与荷花交相辉映。眼前即有一望无际的碧绿,又有点点相缀的红艳,不仅有广阔的面积,又有艳丽的色彩,它是清新秀丽的。真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

  2、师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追随着老师的声音到西湖一游。

  3、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再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西湖,去看一看西湖的风光吧!把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之情再读一读。(配乐齐读)

  (五)总结升华,拓展意境

  比较《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异同,从内容、写法上进行引导比较。(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喜爱、赞美)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古诗,了解了其中的内容,特别是掌握了诗人在构思中的奇妙之处,其实,古诗中描写夏天,描写荷花的还真不少,可以从课外书籍或网上查查,去读读,我相信你们在读中,一定会有一个伟大的发现,同时还会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丽,可以从中得到美的感受。

  作业:

  1、写夏天的诗,画夏天的画,把你对夏天的感受抒发出来。

  2、结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歌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编一个小故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景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14

  一、美文导入

  1、出示关于西湖的三段美文。(课件2:出示三段话)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美美地读一读。

  3、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4、教师精练地赏析过渡: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古往今来,人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今天,让我们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二、初读古诗,感知意境。

  1、出示古诗。(课件3:古诗全文)

  2、读通古诗。①自由读一读;②指名读一读,并注意正音;③齐读。

  3、读懂古诗。

  ①能说说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吗?(美)

  ②美在那儿?用你的话说说好吗?(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接天无穷碧)相机板书:莲叶无穷碧

  “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那“无穷碧”又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照应接天,指范围广。)(可能是指很绿,绿得很美,绿得难以形容。)(课件4:突出接天、碧。)(也许是指有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此诗除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阳光下的荷花,格外红艳!)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映日、别样红)相机板书:荷花别样红

  “映日”什么时候的日?你是怎么知道的?“别样红”是什么意思呢?(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课件5:突出映日、红。)

  这景色多美啊?用你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的意境说出来好吗?(指名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

  4、同学们对这两句话理解得很好了,相信你们也能读好!邻桌之间相互读一读吧。

  (生读后)请你来试试吧!(指名读)大家说他读得好吗?给点掌声!

  5、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为了表扬同学们,老师特地为你们准备了一组荷花图,请看大屏幕。(课件6-13:配乐荷花景图组)

  6、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好吗?(课件14:莲叶荷花淡景为背景的古诗)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看来用心感受后,我们也能读得诗情画意、韵味十足!

  7、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所以诗人一见到这美丽清新画面就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引读一二两句。

  谁来赞一赞?你能用自己的话赞一赞吗?(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

  相机理解诗中的“毕竟”、“四时”。

  三、想象画面,赏读悟境。

  1、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杨万里。

  当你和友人畅谈一夜后,从寺中走出,一副清秀幽雅的荷花图跃入眼帘,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与友人依依惜别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侵入心脾,你会不由自主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当你和友人荡舟湖中,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梭而过依依话别时,忽见阳光下的荷花竟如此晶莹剔透,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2、同学们,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大诗人作诗也有走题的时候?(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他们没有太多伤感,所以不写。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诗人想让友人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或许也是杨万里诗风的精妙之处吧!

  3、让我们继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闭上眼睛,在头脑中绘制一幅西湖荷塘的水墨画。想像着这么多美丽可爱的荷花荷叶就在你的眼前,清风徐来、荷香阵阵,同学们,你们瞧见了吗,那满塘的荷叶(挨挨挤挤、错落有致、随风摇曳)再看那星星点点的荷花(亭亭玉立,暗香浮动、娇艳动人)此时,你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一枚荷叶,荷塘里的一汪池水,荷花上的一只蜻蜓,用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你的动作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吧!(课件14:荷花图为背景的古诗)

  4、配乐背诵。(课件15:送别图为背景配乐)(指两人背,齐背)

  四、课外拓展

  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荷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泼墨抒怀的对象,老师再同学们推荐几句:(课件16)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2、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宋·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

  4、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清·曹寅《荷花》

  美美地读一读。

  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五、布置作业(课件17)

  作业: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本诗特点(“诗中有画”、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等)。

  3、通过文本细读,想象画面,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预习作业:

  1、正确、大声地朗读这首诗,将自己对诗的理解用声音读出来(用节奏、轻重音等方式);

  2、熟读,争取上课前能够做到接近背诵的程度;

  3、对不理解意思的字与词,查一查工具书;

  4、若有条件,可在网上百度网站中分别输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中间是空格)以及“诚斋体”,有选择地查阅一两篇对这两首诗的鉴赏文章。结合着对重点词语的圈点,选择最重要的词句赏析,直接摘录在课本空白处。对感兴趣的,以及你认为特别精彩的'赏析语句,可作摘抄。

  5、制作一张简单的表格,比较一下这两首诗的异同,可从时间、地点、颜色、景物、诗人当时心情等你认为值得比较的方面来进行。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利用比较阅读简析本诗,兼巩固前诗,初读本诗。

  用表格对前面一课所学的诗歌《望湖楼醉书》进行简单分析。

  朗读诗歌《晓出》。(抽加齐读)

  解决重点字词,相互解释诗句,全班交流。

  交流预习表,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第二板块——分析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明示“诗中有画”,告知这是中国相当部分古诗的典型特点。

  欣赏诗——出示画《江雪》;

  欣赏画——出示本诗。

  讨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看到了什么?

  在讨论中,将对诗句的理解融为一个整体。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第三板块——了解本诗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的写法特点。

  通过和《饮湖上初晴后雨》比较,了解本诗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的写法特点,这也是本诗流传千古的原因之一;通过和《望湖楼醉书》比较了解本诗夸张手法的运用。

  第四板块——精细化朗读诗歌。

  教师出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本诗的朗读;

  个人揣摩朗读;

  小组交流朗读;

  全班交流朗读——要说出如此朗读的理由。

  第五板块——作业

  可以搜集描写西湖和荷花的诗歌,尝试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04-10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04-22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06-27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02-17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优秀02-26

小学科学电路出故障了教学设计12-14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11-22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05-20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08-04

送元二使安西的优秀教学设计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