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6 18:25:0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 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在陶渊明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了》,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文学常识介绍: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

  种礼仪论著加以编辑而成,共49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掌握生字词。

  2、学生大声朗读,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三、合作探究

  1、本文最后说“是谓大同”,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解释。

  明确:“天下为公,举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举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成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2、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明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⑴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⑵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

  ⑶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3、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 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明确: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4、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明确:“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黄帝、颛臾、帝齿、尧、舜)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的。但这个时期正好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如果在“五帝之世”和“大同”社会之间划上等号,则孔子的“大同”说就成了一种历史的倒退的'主张。这显然不是孔子的原意,孔子的原意只在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一点上,绝无倒退到“五帝之世”的意思。而是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五、板书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大道之行也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结全文,折射现实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2

  一、导入新课

  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晋代陶渊明也构想了令人向往的桃源生活。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人憧憬着“大同”的理想社会,像孙中山、谭嗣同、康有为等人。毛泽东主席更是提出了与之类似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努力,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儒家经典著作,出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

  二、明确目标:

  (1)背诵课文

  (2)理解意思

  (3)领悟“大同“社会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选贤与(jǔ)能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

  男有分(fèn)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2、学生自读课文,能够读顺课文

  3、教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

  (1)“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 “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2)“故人不独亲………”“使老有所终……”中的“人”“使”各统领其下两

  句和四句,其后一顿;

  (3)“货”“力”两字后一顿,表明观点;

  (4)“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5)“是故”承上作结一顿;

  (6)“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7)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2、划出自己不能解释的字词。

  3、小组讨论解决。

  4、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课堂解决。

  5、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

  6、同桌交流检查翻译的情况

  重点解释:

  与,通“举”,选举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女子出嫁

  恶:憎恶

  闭而不兴:杜绝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大同:有和、平的意思

  五、问题探究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学生思考学生讨论课堂交流)

  1、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2、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全文的总括语

  六、背诵课文

  (指导学生根据层次一层一层地背诵)

  七、拓展延伸

  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你理想中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为此,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以“人与社会的关系”为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话。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⑴翻译并背诵课文;⑵把握相关文言词。

  2、过程与方法:以诵读为主,结合争论,感知此段文字的美妙。

  3、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

  《礼记》

  天下为公

  纲领选贤与能

  讲修信睦

  人人受到全社会关爱

  根本特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谋闭不兴

  (结论)大同盗窃乱贼不作

  外户而不闭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抱负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抱负社会的画卷。今日,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整体把握

  1、范读课文。

  2、学生仿读并思索:“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抱负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三、研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把握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⑴大道之行也:施行

  ⑵选贤与能:通“举”

  ⑶讲信修睦:培育

  ⑷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独,单独。亲,以…为亲

  ⑸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

  ⑹皆有所养:供给

  ⑺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⑻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⑼不必藏于己:私藏

  ⑽谋闭而不兴:发生

  ⑾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⑿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

  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⑴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⑵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⑶全班沟通。

  3、细读课文,探究争论:

  ⑴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根本特征?

  ⑵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提示:

  1、在同学们各抒己见的根底上,教师可以依据课文作总结归纳

  ⑴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全社会亲如一家,各种年龄段的人都有适当的安排,对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表达出了社会的关爱

  ⑵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稳定的职业,有安定和谐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

  ⑶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应珍惜劳动产品,无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辱。尽全力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更不会据为己有。

  2、“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奇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设想出来的一个抱负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退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抱负社会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指导诵读

  1、理清文章脉胳,帮忙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其次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共有三个方面:⑴故人不独亲其亲;⑵男有分,女有养;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结

  2、指名单独朗读,留意文中停顿:

  ⑴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说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⑶“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⑷“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⑸末句一字一顿,字字清楚,语气确定。

  3、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4、抓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五、教师总结

  尽管这样的抱负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行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珍贵财宝,两千多年来始终成为很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抱负“桃源”

  六、作业

  1、思索:“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像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课后反思】

  以诵读为主,结合争论,感知此段文字的美妙。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宏大抱负,把握“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2、翻译并背诵课文,把握相关文言词。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抱负的精神和才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2、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教学预备】

  多媒体 CAI 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 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在陶渊明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人幸福欢乐,个个相处融洽的抱负社会,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了》,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抱负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文学常识介绍: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

  种礼仪论著加以编辑而成,共49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把握生字词。

  2、学生大声朗读,对比解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三、合作探究

  1、本文最终说“是谓大同”,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解释。

  明确:“天下为公,举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举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当社会职务;“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成信,远离欺诈,崇尚和谐,防止争斗。

  2、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的呢?

  明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⑴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愿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适宜的安排。又特殊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表达了全社会的关爱。

  ⑵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准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

  ⑶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3、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 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像的地方?

  明确: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熟悉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欢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4、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明确:“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黄帝、颛臾、帝齿、尧、舜)之世”的传奇为依据的。但这个时期正好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假如在“五帝之世”和“大同”社会之间划上等号,则孔子的“大同”说就成了一种历史的倒退的主见。这明显不是孔子的原意,孔子的原意只在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退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一点上,绝无倒退到“五帝之世”的意思。而是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雄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欢乐着。尽管这个抱负社会在小生产的根底上不行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始终是很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妙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五、板书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大道之行也详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总结全文,折射现实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理清课文层次。

  2、领会本文的丰富,理解“天下为公”。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读懂全文大意,积累词语。

  2、难点:抓住“天下为公”,领会全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

  一、导入(4分钟)

  首先,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在我们的唐代,有一个商人,路过一个叫武阳的地方,丢掉了他的包袱,所以他很沮丧,很生气。他把这件事跟当地的人讲,一个当地人就和他说:“老兄,不要着急,你丢的包袱在我们武阳一定能找到。”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沿路返回,果然,发现那件衣服还在那里,而且没有动过的痕迹。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归纳了一个成语,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成语?(路不拾遗)

  路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很好。还有一个成语和这个成语的含义很接近,说呀,晚上不用关大门,也不用担心小偷会偷你家的东西。这个成语是什么?(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打一x。有谁知道这部x是什么?(提示:那是04年热播,由葛优,刘德华,刘若英主演的贺岁片)(天下无贼)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无贼,可以说使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梦想。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人也提出了一种社会模式,他称之为大同社会。大同社会完全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无贼。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怎样一种社会呢?它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选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

  二、课文分析

  (一)作品介绍。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二)教师示范朗读课文。(2分钟)

  同学们看课文,老师先给同学们读一遍,在老师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一下读音和停顿,用笔勾画一下。

  课文有一些字的读音需要大家注意的:

  选贤与(jǔ)能(通“举”,选拔)

  讲信和睦(mù)(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奉养)

  幼有所长(zhang)(成长)

  矜(guān)、寡、孤、独、废弃者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盗窃(qiè)乱贼而不作

  (三)全体学生朗读课文(1分钟)

  请大家记住以上读音,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顺,注意停顿和语气。

  (四)指导朗读(3分钟)

  大家看课文,刚刚有一些同学停顿不对的,我们看第二行,“故人不独亲其亲”中,“故”,它是表示提顿的,所以的意思,这里有一个小的停顿。“人”是使动者,统领以下两句,也有一个小的停顿。所以这一句应这样读:“故/人/不独亲其亲”跟老师读。好,下面一句,“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个“者”也是表示提顿,也要停顿一下。读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接下来“男有分,女有归”这里的“男”和“女”都有强调作用,所以在“男”和“女”后面都要停顿,“男/有分,女/有归”,大家读。下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和“力”也是应该强调的,所以“货”和“力”后面要有小的停顿。“是故”表示承上总结的,也要停顿,“是故/谋/闭而不兴”读。下一行的“故”也是一样,“故/外户而不闭”读。

  好,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强调的停顿和要注意的注意,把全文再读一遍。首先请男同学朗读全文,女同学认真听,听听男同学有没有读的不准确的地方。(PPT演示)没有做好笔记的同学可以看大屏幕。

  老师评价(读得不错,刚刚老师强调的停顿,大部分都能读准了。)找出读不到位的地方。

  下面有请女同学朗读全文,这回到男同学认真听,找找看有没有都不到位的地方。我们女同学可不能输给男同学哦。

  老师评价。找出读不到位的'地方。

  (播放PPT,显示划分停顿的全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五)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文注解自主翻译课文。(10分钟)

  按照我们学文言文的经验,大家觉得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翻译)没错,就是翻译。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根据课文注解翻译课文,画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字词。好,开始默读。

  相信大家已经翻译完了,现在我请四位同学翻译全文,每人翻译一句。

  1、第一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理想,在这里可以直译。“为公”的意思是为人们所共有,“天下为公”可反以为“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注解有翻译。注意“与”(jǔ)通“举”,选拔的意思。“睦”(mù)和睦的意思。那么这一句可翻译为: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2、第二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大家注意两个“亲”和两个“子”,“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引申为“奉养”,后一个“亲”是名词,“父母”,第一个“子”是用作动词,以……为子,引申为“抚育”,后一个子是“子女”的意思。“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要注意,“分”是“职分”指职业、职守。归,女子出嫁。连起来就可以翻译为: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忠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孩子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3、第三句,“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一句书本有翻译,这里要注意恶(wù)是憎恶的意思,不读è。

  第四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一句要注意“兴”(xīng)是“发生”的意思,不读xìng,“乱”是指造反,“贼”是指害人。作,兴起。外户,泛指大门。闭,用门闩插门。大同,指理想社会。所以,这一句可以翻译为: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六)精读课文。(15分钟)

  1、通过翻译全文,我们大概了解了课文内容。孔子为我们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南图,他在这篇短文里边用了两个名词,同学们找一找,一个是大道,另一个是什么?(大同)。同学们考虑看看,大道指什么?大同又指什么?文中是不是有两句话分别概括了这两个词?

  现在,有请全班男同学朗读一遍课文。(学生读完)“大道”指什么?哪位同学找到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准则)我们读一遍这一句。

  “大同”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可以理解为人类的理想社会。)我们把这一句读一遍。

  2、可以说,大道是一种社会理想,大同是一种理想社会,大道和大同课文分别用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开始的大道是总领全文,最后的大同总领全文,那么就剩下中间部分了,中间的部分可以说是对大同社会的描摹。好现在我们来看看中间部分,中间部分分写了大同社会那几个特点?把这种社会风貌想象出来。

  3、好,现在我们来这样安排,中间部分以句号为准,有多少句?(两句)那我们女同学读第一句,男同学读第二句,好不好?

  (女同学读完第一句)大家展开想象,归纳这样的社会风貌特点。首先我们看前六分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的社会社会风貌特点是什么呢?(人人受到社会的关爱)(板书)再看下面的“男有分,女有归”,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什么呀?(安居乐业)(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板书)

  (男同学读完第二句)谁来归纳一下?“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说的是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也就是说货物是谁的?(公家的)对,是公家的,人们不会浪费,不会据为己有。也就是“货尽其用”。(板书)那另一方面,人们怎么做呢?“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说的是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不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却没有“多得”的念头,也就是说,人人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事,人尽其力。(板书)

  相信大家对全文的结构已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PPT演示全文结构)

  (七)全班再次朗读课文(1分钟)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对大同社会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现在再一次朗读全文,带着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来读,好,开始读。

  (八)拓展延伸(3分钟)

  “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古今中外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向往这一目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1、洪秀全,2、孙中山)

  大家学过近代史就知道,洪秀全领导了近代的农民起义,他为和谐社会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说过:““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那么,孙中山呢?他说过一句很出名的话,大家记得吗?是“革命尚末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然,历有许多爱国者提出过建立和谐社会的口号和设想,大家在学历史的过程中可以留意一下,或者课下查阅资料,了解一下。

  (八)课堂小结(1分钟)

  好了,同学们,《大道之行也》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我们是新时代的x人,就让我们齐心协力,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梦而加倍努力吧!

  (九)作业:

  1、思考:“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2、背诵全文。

  三、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礼记》

  1、人人都能得到关爱

  大道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大同社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大道之行也》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背诵全文。

  2、对比学习,理解“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难点:

  3、重点:反复朗读,背诵全文。

  4、难点:理解“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的相似之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

  一、导入(复习提问)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大道之行也》,并且要求大家回家背诵下来。大家还记得这篇文章说的是一个什么社会吗?

  生:大同社会。

  师:是的,大同是指什么?用课文的句子回答。

  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师:好,我们来把这一句背下来,大家合上课本。还没背下来的同学看着大屏幕。(PPT演示:大道之行也,,选,讲。)

  生:背诵。

  师:大同又是指什么?用课文的句子回答。

  生: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师:好,我们再把这一句背下来。看大屏幕。(PPT演示:是故,,故,是谓大同。)

  生:背诵。

  师:那么,大同社会的特点是什么呢?也是用课文的句子回答。这次全班同学一起回答。

  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师:大家把这两句背下来。看大屏幕。(PPT演示:故,,使,,,矜、、、、废疾者皆有所养,男,。货恶其弃于地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同学们背的还不够熟悉,再背一遍。

  (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全文背出来?试背全文。PPT演示)

  二、课文分析

  (一)拓展延伸:思考:“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师:前不久,我们学过《桃花源记》。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阶段,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但是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理想社会。那么“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大家对比一下两篇课文,找找看,“大同”社会和“世外桃源”有什么相同之处。

  好,现在我们有请男同学读一遍课文。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思考老师提的问题。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老师归纳。

  ⑴寄托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发出了人民的心声。

  ⑵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可见桃花源环境优美,气氛宁静,在这里,没有兵火征战,没有尔虞我诈。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由此可看出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讲信修睦”和“男有分,女有归”……

  (二)谈一谈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为此,我们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师:我们说呀,大同社会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我们在某些方面可以触手可及了,有很多方面已经变成了事实。但时代是要不断进步的。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社会的真正主人,带着对大同社会的认识,和对现实社会的理解,以及带着对未来社会的憧憬,我们畅想一下,我们心目中的理性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刚刚男同学读了一遍课文,现在,有请女同学来读一遍课文,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思考老师提的问题。

  现在小组讨论这两个问题,四人一个小组,开始讨论。

  好,我们畅想一下我们心目中的理性社会,为了这样的理想社会,我们应该怎么做?谁先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和谐社会,大家都坐在温暖的大教室里学习,可是还是存在一些地方并不是这样的,那么你们觉得怎样的社会才会使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是和谐美好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形成板书)总结:

  1、互帮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诚信

  3、没有战争,科技高速发展4、保护环境

  5、人人尽其所能为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6、开发山区,使贫穷的孩子也能像我们一样,在温暖的大教室里读书

  7、社会平等,没有地位高低的差异

  (三)总结(全班再背诵一次课文)

  PPT演示:大道之行也,,选,讲。

  故,,使,,,矜、、、、废疾者皆有所养,男,。货恶其弃于地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是故,,故,是谓大同。

  (四)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应练习题。

  三、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礼记》

  畅谈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1、互帮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诚信

  3、没有战争,科技高速发展4、保护环境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探究创新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板书文题)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参照课本178页。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之心。 闭:闭塞,这里作杜绝)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3、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指老而无妻的人。)

  4、教师具体指导朗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

  1、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2、划出自己不能解释的字词。

  3、小组讨论解决。

  4、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

  5、同位交流检查翻译的情况

  五、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用一个成语是“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⑴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⑵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⑶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六、探究性思维训练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像,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

  七、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大道之行也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总括全文,折射现实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习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敢于冲破现实,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当堂成诵

  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本文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有无相似处?

  2、这个社会理想能实现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即多读。

  2、自学与点拨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复习《桃花源记》,它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生答: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人各尽所能参加劳动

  很好。今天我们的新课《大道之行也》与此相似

  二、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1、大家把课下注音标在文中后,教师请一学生试读课文,强调纠正字音

  2、学生大声自读课文两到三遍,直到读熟

  3、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翻译全文,教师提示重点词语

  与ju通“举”,选拔矜guan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男有分fen职业、职守货恶wu厌恶、憎恨

  亲以……为亲;抚养闭杜绝

  三、理清文章思路,背诵课文

  1、文章可分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概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层:“故……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学生一边齐读课文,一边思考层意。然后试着背诵。

  3、多媒体播放原文,不带标点,让学生读出句逗

  四、探究思考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相似的地方在哪里?

  2、这个大同社会能实现吗?今天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五、小结

  远古的人们描绘的美好社会到今天都没能实现,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这宏伟的蓝图终会成为现实。让我们为之而努力奋斗吧。

  古人都有理想,我想: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每天进步一点点?考一个好成绩?好大学?在这里,我祝大家美梦成真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

  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二、整体感知:

  1. 提供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背景:

  孔子是一个心性特别高洁,志向特别幽远,内心情怀特别丰富的人。一天,他参加完鲁国年终的祭祀,有感于鲁国的现状发出了感叹:“唉,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没有赶上,但是我对它们心向往之。”于是就有了文中这番对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描绘。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重点掌握的词语:

  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之心。闭:闭塞,这里作杜绝)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注意以下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指老而无妻的人。

  4.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总领全文。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5.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

  6.全班齐读课文。

  三、思考讨论:

  1.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2.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a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4.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大同”与“小康”的区别是什么?这里的“小康”与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小康”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作业设计:

  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用一个成语是“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三、思考讨论: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大概是从三个方面吧。

  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学生齐读第二层,按照行文思路,尝试背诵。

  2.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四、探究性思维训练:

  思考以下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像,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

  五、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快乐地生活着。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今天我们更要加强,以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六、课外延伸:

  比较──拓展课文。

  1.和《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讲信修睦──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男有分,女有归──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

  2. 小结:由此可见,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就是孔子早就提出的“大同社会”,都是没有阶级压迫,没有战争纷扰,平等自由、安定富足、团结和睦的理想世界。只是陶渊明在表述自己的理想时更含蓄。

  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其实还有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下面一起来学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的相关知识点!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积存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抱负的精神和才智。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妙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进展的永恒主题。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妙社会设想。那么,大同社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

  (2)关注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

  三、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结合解释,疏通文意。

  2.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当地成长。

  (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指导朗读。对诵读作详细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说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明确:天下为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全部做法的动身点和归宿。

  其次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终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这两句话是怎样表达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特征的?

  明确: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愿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适宜的安排。又特殊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表达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准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由于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到达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地。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读降调。“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清楚、语气确定。

  4.指名朗读。要求读出理解、读出层次,直至背诵。

  四、合作探究

  1.《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本文“大同”社会相比,有哪些相像之处?

  2.联系实际思索,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到达了“大同”社会的要求?我们还应当作哪些努力?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抱负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争论沟通,要求人人发言。然后推选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沟通。

  (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熟悉这个社会,加深对本文的理解,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欢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再如,从“往来种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那是一个“男有分,女有归”的抱负社会。其次题从正面设问,引导学生挖掘当前社会的积极安康因素,要求学生联系历史学问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题重在激发学生进展大胆新颖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一种畅游抱负将来的热闹气氛,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抱负的精神和才智。)

  五、齐背课文

  【资料宝藏】

  1.谈谈儒家的政治抱负

  对儒学来讲,抱负人的培育和和谐家庭的建立究竟只是为到达最终目的——治国平天下——铺平了道路,要使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景象消失,根本上还需要现实政治的努力。天下统一,政治清明;上下有分,等级有序;尊贤礼士,君仁臣义;君民同乐,轻敛薄赋:这既是儒学家们向往、瞻望的抱负社会的格局,也是他们终身提倡,甚至“知其不行而为之”的现实政见和主见。

  儒家仁政、德治的政治主见,严格地说,只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抱负。而儒家所向往和企求的抱负社会,便是一个安定、和谐与统一的治平之世。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奇妙蓝图。

  先秦儒家这种从仁学的基点动身建构而成的美妙社会的图景,到了秦汉之际,便自然地进展为“大同”抱负。“大同之世”明显是对原始社会的带有抱负化成分的描述,但它表达了儒家对这种抱负社会的憧憬,它抓住了“天下为公”这一公有制社会的本质特点,确定了原始民主、公平和互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为后来的思想家供应了一份极有价值的思想资料。

  儒家在提出“大同”抱负的同时,从社会现实动身,又确定“大道既隐”,“天下为公”已被“天下为家”所代替。消失了财产私有,“货力为己”的以血缘关系为根底的宗法教度,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官爵、财产世世代代相沿袭,形成君臣、父子、夫妇的等级关系,于是,便有必要“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区分尊卑上下贵贱的礼仪制度,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儒家把这种需要用礼仪制度、道德标准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称之为“小康”社会,并认为它是人类社会进展到肯定阶段才产生的,这实际上是确定了孔孟所提倡的礼仪之治的历史必定性,亦表达了儒家的较低一层次的社会抱负。

  然而,不仅“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是一个乌托邦,就是“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以仁义为法则来协调一切人与人的关系,也具有肯定的空想颜色。孔孟学说的遭受就早已证明白这一点。孔孟提倡的重德治教化,省刑去罚,一方面当然有利于人民的疗养生息,减轻受剥削压迫的程度,从而对进展经济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产生积极的影响,表现出较多的人民性和历史远见。但另一方面,这种和善的愿望和主见却不符合统治者急功近利的现实需要,扩大疆域,称霸诸侯,一统天下,需要的是暴力、酷刑等更为有力的、现实的手段。

  于是,我们便可以看到,儒家这种以仁学为根底的政治理论和社会抱负,其本身的内容和特点就打算了它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特别的历史命运。

  (《东方理性之河》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12版,余式厚主编)

  2.关于《礼记》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状况和各种礼克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肯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讨论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肯定的文学价值。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9

  【预习提示】

  自主阅读,背诵课文;依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有关“志向”的名言;完成基础学问的自主学习。

  【相关课程标准】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观赏品位。

  《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课文,大多讲解并描述了博大的情怀、主动向上的情操,编者将它支配于此类文章中,使读者能够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这篇文章描述了志向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憧憬,通过学习,有助于培育学生分析文言文的实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志向的精神和才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全文。

  4.联系实际,逐步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

  【评价任务】

  1.通过诵读课文,能疏通文意。

  2.品读课文,把握“大同”社会的特征。

  3.合作探究,驾驭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大同社会的相识。

  【教学过程】

  一、激活思维,导读文本(导入新课)

  学习任务:齐背《桃花源记》,谈谈对世外桃源的相识和感想。

  (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志向社会,让我们一同去感受吧。

  (板书文题)

  板书课题:大道之行也。

  展示学习目标。

  二、展示预习成果,梳理基础学问(预习检测)

  学习任务:结合“预习提示”,梳理基础学问。

  1.生字词。

  2.作家作品。

  3.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志向”的名言佳句。

  三、概述文本内容,了解主题(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文本内容。

  1.诵读课文,留意节奏。

  2.依据注释,疏通文意。

  3.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评价方式:老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相结合。

  四、细读课文,分析详细内容(合作学习)

  学习任务:分析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老师指导语:通过疏通文意,我们了解了本文的基本内容,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大同社会的特征。

  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理清文章结构。

  (温馨提示:找多名学生诵读文章,留意节奏。)

  师生共同评价。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其次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温馨提示:课文其次层有两句话,这两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满意生存的须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2)满意发展的须要,人人都能安家立业。

  (3)满意精神愉悦的须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五、品读课文学技法(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感悟写作技巧。

  老师指导语:作者运用严谨的结构、透彻的说理,给我们呈现了一幅“世外桃源”式的“大同社会”的志向图景。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本文的写作技法。出示探究问题:

  1.文章在句式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文章大多运用排偶句式,在其次层共有四组排偶句:第一组以“人”统领以下两句,谈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其次组以“使”统领以下四句,谈人人都能安家立业;最终两组谈“货”“力”的观念,指出“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排偶句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改变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2.文章说理透彻,其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全文分三个层次,先总论“大同”社会的纲领,再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终总结全文,提出“大同”社会的美妙图景,结构严谨。文章其次层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首先说的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然后说人人都能安家立业,最终说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个特征中前两个方面是就物质生活说的,最终一个特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说理很透彻。

  (温馨提示:小组合作、沟通。学生通过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最终统一归纳。然后,举手回答,老师或同学赐予评价。)

  学生活动:精读课文,圈阅、批注、思索、归纳、回答、评价。

  六、布置作业

  学习任务:综合实践,巩固练习。

  1.描绘你心目中的志向社会,不少于500字。

  2.完成相关练习。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①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②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整体把握

  ①范读课文

  ②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研读理解

  ① 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选贤与能:通“举”

  c讲信修睦:培养

  d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独,单独。亲,以——为亲

  e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

  f皆有所养:供养

  g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h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谋闭而不兴:发生

  k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l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

  ②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a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b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c全班交流

  ③细读课文,探究讨论

  a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b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提示:

  A在同学们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老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作总结归纳

  a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全社会亲如一家,各种年龄段的'人都有适当的安排,对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出了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稳定的职业,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应珍惜劳动产品,无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辱。尽全力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更不会据为己有

  B“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指导诵读

  ①理清文章脉胳,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有三个方面: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②男有分,女有养;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结

  ②指名单独朗读,注意文中停顿

  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b“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c“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d“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e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③朗读课文三遍,试着背诵

  ④抓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教师总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作业

  ①思考:“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②背诵并默写全文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1

  一、理想社会,交流引读。

  同学们,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仿读并注意文中停顿:

  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b“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c“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d“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e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③学生朗读并试着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选贤与能:通“举”

  c讲信修睦:培养 d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单独。亲,以---为亲

  e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 f皆有所养:供养

  g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h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谋闭而不兴:发生

  k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总领全文。

  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第三层:总结全文

  4、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这几个概念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三、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a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联系伊拉克目前硝烟四起的'局势,今天你又是如何认识“大同”社会的?你觉得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早日实现大同?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抱负中社会特征的描述,说明了儒家抱负“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抱负。并且在文中指出了“大同”社会的三个根本特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对于初二学生能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已经不算什么太难的事情。在初一学习的根底上,学生已经把握了许多文言字词的用法,套用在今后的文言学习中,可以大致读懂文意。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重点字词的讲解、课文的背诵及联系实际谈体会上。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因此,争论沟通这一环节没有充分绽开,使得课堂重点没有凸现出来。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积存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宏大设想,把握“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力量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力量,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力量。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能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实现“大同社会”添砖加瓦。

  德育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抱负的精神和才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索,《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像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索“孔子的社会抱负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3

  一、用路不拾遗的故事导入,学生答成语

  还有一个成语:夜不闭户。两成语打一电影《天下无贼》,引出孔子“大同社会”。

  二、师范读,学生划重音停顿。

  投影:注意音义:

  1、先贤与能

  2、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

  4、幼有所长

  5、矜、寡、孤、独

  6、男有分

  7、货恶其弃于地也

  生读,师指导停顿重音。再齐读。

  三、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生读一句,全班翻译一句。师校正,生再读。

  四、大道、大同的意思理解

  哪些话概括“大道”?哪些话概括“大同”?请一女生大声朗读。

  生找句子。第一句话后三个小分句。最后一句前是“大同”,解释两词。学生试背。一总纲二总结。

  看中间部分具体内容。两句话。男女轮读。第一句人人受到关爱。学生试背此句。

  轮读男有分女有归。我们这社会超过这阶段,女孩子不仅只有归,也当有职业。

  再看最后一句。财货是大家的。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再读中间部分。

  五、延读再读全文,向往的语气。请谈一谈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讲诚信

  3、没有战争,科技高度发展

  4、和谐社会

  5、保护环境

  6、人人平等

  7、尽职尽责

  8、没有穷富之分

  六、背诵全文先提示背,再齐背。

  《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

  首先,这堂课的目标已达成。针对学生的情况我设计了两点目标,一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本课;二是要求学生能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知道本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

  再次,对学生的发言教师的点评力量绵薄。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上,课堂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的时间少了,是否意味着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在怎样把课堂连缀起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轻描淡写了呢?当然不是。我以为,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了。学生发言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这堂课上,教师的`点评基本是归纳和复述式的。学生的发言是精彩的,教师的点评却软弱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言。当然,从此次的问题中我知道,教师点评的功力该在平时苦练。另外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不够。特别是坐在后面的男同学,他们貌似很认真,但不做笔记,也不积极回答问题,而我也没有及时提醒他们。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4

  [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能够联系实际,探求未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感受古人敢干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的“大同”社会的相似点。

  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导学案。

  导学案内容如下:

  ▲课文导读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课前预习

  1、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

  选贤与( )能讲信修睦( )矜( )

  货恶( )其弃于地也幼有所长( )男有分( )

  谋闭而不兴( )

  2、用“∕”标出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前的字。

  (1)选贤与( )能。(2)男有分( ),女有归( )。

  (3)矜( )、寡( )、孤( )、独( )

  (4)窃乱贼而不作( )。

  (5)独亲( )其亲,不独子( )其子。

  4、解释下列句子括号前的词。

  (1)天下为( )公不必为( )己

  (2)是故谋闭而( )不兴盗窃乱贼而( )不作

  (3)故人不独亲其( )亲货恶其( )弃于地也

  (4)是故谋闭( )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 )

  (5)货恶其弃于( )地也力恶其不出于( )身也

  (6)故( )人不独亲其亲故( )人具鸡黍

  5、填空。

  ⑴《礼记》是中国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______(朝代)的_______(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______篇。

  ⑵“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_______》《_______》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其中《大学》《中庸》是《_______》中的两个篇章。

  6、诵读试背全文,疏通文意,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也”指什么?

  ▲当堂演练

  各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说明。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5、怎样评价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6、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请描给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课后拓展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前的字。

  (1)树( )之以桑。

  (2)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3)勿夺( )其时。

  (4)然( )而不王者。

  2、翻译句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上文与《大道之行也》都是儒家圣贤为我们描绘的美好而理想的社会蓝图,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的介绍及名言。

  他们都是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他们都曾经受到过两千多年前一部书中关于理想社会的`启发,从而高举起革旧除弊的大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影响众多历史人物的文章《大道之行也》,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的财富。首先我们来说示范朗读。

  二、讲解“导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

  抽签选择各小组代表讲解各题,老师订正。

  三、讲解“导学案”中当堂演练部分

  1、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为让小组内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小组长可分配组内6名成员各自需重点思考解决的题目,先思考后交流质疑。

  2、逐一解决各题,抽签由各小组上台展示,老师点评并评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有梦就有理想,为了我们心中的这个美好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规划那个“大同”蓝图。

  五、作业布置

  见“导学案”中课后拓展。

  [教学反思]

  1、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强对小组学习的指导,突出小组合作的力量,让学生朗读,自主的学习和理解,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让课堂成为了学生思考展示的舞台。

  2、对导学案的巧妙设计。

  3、设置的“描述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环节,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大胆创新,并为自己丰富的想象喝彩。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单元中的课文,大多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编者将它安排于此类文章中,同时读者体会其中的不同 之处。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二)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3、熟背全文。

  4、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能同时领会文意。

  (本单元教学中要求突出朗读,让学生养好诵读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这是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升华思想的基础)

  难点: 联系,引导学生思考 《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与《大道之行也》中“大同”有无相似之处。(两篇文章相较,使得学生可以在对比学习的基础上,加深课文含义的理解,更正确地掌握文意,并且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对比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法

  主要运用点拨法、读书指导、探究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点拨,才有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

  读书指导是对朗读所提出的要求。

  本文的一些开放性探讨题目,可运用这种方法,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运用朗读法、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讨论。

  朗读法: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反复朗读,也可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自主学习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掌握好文本。对发挥学生自己的个性有很大帮助

  小组合作讨论:对我们学校具体情况所设计的。对古文讨论,可使学生交流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对文言文的生疏感、胆怯感。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安排导入——朗读感知——理清全文思路——句段赏析——文章研读——拓展几个环节。

  1、导入(约 分钟)

  以同学们熟悉的游戏《太平天国》,引说出中国在第2次鸦片战争后所出现过的所谓的“理想社会”,从而引出课文《大道之行也》。

  2、朗读感知。

  朗读:

  (1)影音范读,提起学生兴趣,听取正确的读音和断句。

  (2)齐读课文,掌握文意。

  (文言文的朗读十分重要,读通全文,才能为理解文意作好铺垫。)

  3、疏通文意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本文内容的理解。

  (1)简单提点文言文中的字词读音。(迅速带过)

  (2)抽学生结合书上注释分别讲解每一句话的含义。

  (3)同时,老师进行点拨、引导,更正讲解,运用多媒体显示每部分的相应图片,加深印象。

  (5)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通读全文,进行巩固。

  (6)让学生自主起来,背诵自己喜欢的一句话。(熟练地背诵全文,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

  4、句段赏析(约7分钟)

  (1)首先,让学生选择文中的句子,并谈谈对该句的体会。老师只让其中一个学生回答,让其他学生听取,让大家来进行评价。最后老师再小结文段的中心立意(这种方法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其他学生提出优、缺点及补充意见,带动了其他同学解析文章,具有普遍性。老师及时的小结可让学生对文章有着更准确、更及时地把握。)

  (2)全班背诵全文。(达到学习巩固的目的)

  5、文章研读

  (1)讨论以下问题:

  a、“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请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讲解。此题是据课文第二层内容设计的,这一层内容比较复杂。设题的目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理解和记忆。

  b.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室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这道题较开阔,设计为小组讨论研究,可进行小组评比。

  6、拓展

  抽学生说一段话描绘你心中的理想社会。

  7、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约2分钟)

  (1)总结全文,提出作者立意,激励学生开辟未来蓝图。

  (2)作业设计:背诵并默写全文。

  五、说板书设计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满足生存需要

  大道之行也 详述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满足发展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需要

  总括全文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01-30

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01-09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12-30

三年级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12-21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笔筒教学设计07-25

《氓》教学设计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