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4 11:38:4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理解这篇文章的文学知识,掌握这篇文章的生词。

  把课文读好,对作者优美的风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布局、层次、有序”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好“布局、规划、水平”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新课程介绍:

  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美丽的文章《春天》,感受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可以说,一年中,有无数的事情值得称赞。冬天,人们可能已经看到了白雪覆盖的银白色世界。那么,你住的那个冬天呢?谁能说什么?冬天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关于济南的冬季风景,我们了解到老舍是在济南过冬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在济南学习冬天。(黑板:济南的冬天)

  2、新教授:

  解决问题,介绍作者和作品。

  这是一篇抒情诗,描写美丽的冬季景色,也是一篇优美的文章。作家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贫穷的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任北京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师。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白话写作开始了。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汉语讲师,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他离开英国,回国。先后任齐鲁大学、山东青岛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他从事了抗日文学活动。1946年他去美国演讲。1949年回国后,他担任文化和教育委员会的成员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华文化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Association,北京人民委员和市文化联合会主席。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他写了20多部戏剧,被誉为文艺界的劳动模范。1966年,他去世,享年67岁。

  1930年前后,老舍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他对山东有着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老舍的妻子胡青说,老舍“常常怀念从结婚到抗日战争爆发在山东度过的岁月”。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济南的马车”、“济南的假洋葱车”、“济南的洋葱”、“济南的秋天”、“济南的秋天”、“启达校园”和第七部分为全文的结语。《启达月刊》,第6卷第一期(1931年4月出版)。虽然这篇文章是摘录,但它可以独立编写。

  2、找出课文中的生词,注释和解释它们,并学会使用它们。

  声音清晰:(天空)晴朗无云。文清:这节课讲的'是天气设备是极其晴朗、明亮和温和的。

  舒适:安静舒适。

  皮肤:肌肉和皮肤。

  令人惊讶的是:特别的,不寻常的。

  高雅:高雅,小巧玲珑。

  藻类:生长在水中的藻类。

  储存:储存。

  说明:这一课是明亮和透明的。

  空虚:美妙而无限。

  蓝色旺旺:它是明亮的蓝色。

  3、大声朗读课文,课后思考练习。

  4、对课文的不理解提出质疑。

  二世。进口

  1、作家作品介绍。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贫穷的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任北京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师。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白话写作开始了。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汉语讲师,进行文学创作。他1929年离开英国回到中国。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

  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朗诵《老舍文集》中的《老张的哲学》当中的优美语句并分析)

  师朗诵:“那是五月的天气,小太阳撅着血盆似的小嘴,忙着和那东来西去的白云亲嘴。有的唇儿一挨慌忙的飞去;有的任着意偎着小太阳的红脸蛋;有的化着恶龙,张着嘴想把她一口吞了;有的变成小绵羊跑着求她的青眼。这样艳美的景色,可惜人们却不曾注意,那倒不是人们的错处,只是小太阳太娇羞了,太泼辣了,把要看的人们晒的满脸流油,于是富人们支起凉棚索性不看,穷人们倒在柳荫下作他们的好梦,谁来惹这个闲气。”

  师:我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读一下

  读得不错。这段文字写的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文字中有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

  师:这么多文字主要写了什么?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五月的天气

  炎热

  炽热

  毒辣

  等学生任意说

  师:

  本段文字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五月的天气”的炎热、日光的毒辣,在他的笔下被描写的淋漓尽致。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一下老舍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十六、《济南的冬天》

  二、简介作者

  (投影)

  师:请哪位同学将你收集到的有关老舍的资料读一下。

  请学生起来读

  师:说的还可以,老师补充一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关老舍的相关资料。

  老舍(1899—199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他的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

  等23个剧本,小说《无名高地》和其它形式的文艺作品,歌颂新社会,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有《老舍文集》行世。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师:读的不错。当然老师收集的还不全面,课后大家再去收集。

  三、整体感悟

  1、生快速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词。(5`)

  师出示投影:

  (1)、下列词语的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济南

  一髻

  儿

  镶

  薄雪

  B

  觉得

  真得

  看护

  看吧

  C

  着落

  着急

  伦敦

  澄清

  D

  狭窄

  宽敞

  贮蓄

  水藻

  (2)、选出正确的解释。

  响亮的天气(A、十分明亮;

  B、声音宏大)

  慈善的冬天(A、对人关心,富有同情心;B、温暖舒适)

  那些小山太秀气(A、清秀;B、玲珑秀美)

  2、师朗诵课文,分析课文

  (1)、师朗读课文,配音乐。

  师:刚才老师已经将课文读完了,下面老师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题目,大家讨论解决,然后请每组派个成员汇报。

  第一小组:第一段。

  问题: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第二小组:第二段

  问题: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

  ①、济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②、作者怎样写出阳光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③、人们的感受如何?

  第三小组:第三段、

  师:请大家齐读这一段:

  问题:①、哪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雪后美景大喜爱和赞美?

  ②、作者写景大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③、作者采用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

  4、讨论一下作者写景的句子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景中抒发了作者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

  出示投影:

  第一组: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的'看护夫。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_______”比作“白花”

  二是将“_______”比作“日本看护夫”。

  (2)指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

  (3)若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守卫边关的战士”,行吗?

  明确:比喻一定要贴切。

  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问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第二组:

  (1)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师:老师将文中的一些句子改了,大家比较一下,老师改的好不好?

  我认为挺好的!

  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每组推举一名代表发言)

  第四小组:第四、五段

  问题:(1)、第四段主要讲述什么?

  (2)、第五段水的特点?一连写了五个“绿”是为了写什么?

  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每组推举一名代表发言)

  3、三读课文,总结全文。

  师:本文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要有感情的朗读,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将第三自然段读一下,要读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师:投影:(指名回答)

  本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风景画,抒发了作者深深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这里横线上可以填哪些词语。(喜爱,赞美,喜欢,深爱等)

  四、创新训练。(写和画)

  师:文章中老舍抓住“温晴”二字将济南的冬天描写的淋漓尽致,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的修辞手法以及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现在请你仿照本文,来写一写我们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

  要求:(1)、一、二两组来写一写。

  (2)、三、四两组的同学根据课文的内容来画一画济南的冬天。

  师总结讲评。

  五、作业

  背诵文章第三自然段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 、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2 、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掌握字词。

  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

  一、听写字词,检查朗读。

  二、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练习题。(师生合作完成。)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平、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启示细致观察角度多样情景交融运用修辞手法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

  2、让学生进行和《春》、《三峡》的比较阅读。

  提示:可从语言、内容、写法多角度分析。

  (学生合作分析,教师小结。)

  3、实践。

  (1)小组展示说说家乡冬天的特征。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四、课后作业

  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

  老舍

  无风声小山摇篮图

  温山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温

  晴水空灵水晶图绿

  无毒日蓝

  惜缘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正确读写济南、镶上、宽敞、澄清等词语,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活动教学法、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语: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画面。(多媒体出示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写出这样的评价。

  课件展示图片和板书标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读书,并设计相关问题:

  1.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

  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2.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3.分组讨论: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赞誉了“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三)深入研读

  1.第一环节 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进行,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文章开头,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预习中查找到的资料。

  (3)第二部分具体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1)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地方进行了对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济南的暖;伦敦的暗,济南的明;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教师点拨: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6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几个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

  2.第二环节 语言品读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再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1)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我认为 是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它妙在 。

  教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1)语言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贴切。

  举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重点分析:被风儿吹动;害了羞。

  (四)拓展延伸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

  2.说说自己家乡冬天的特征,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五)小结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体会表达效果。

  2.小写作《校园的冬天》,400字左右,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能力目标:

  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审美情感──细致观察,热爱自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界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闻天下,作者却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介绍文学常识:

  多媒体展示作者情况: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本文写与1930到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

  2、指点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读课文:

  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3、把握全文结构:

  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写了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温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的这一特点?具体是怎样应用的?

  对比手法。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晴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呢?

  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薄雪覆盖下的山,小。太秀气的特点;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

  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

  温,绿,清。

  4、结合课文结构分析本文的写景顺序:

  扣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里往外,由山到水描写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过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扣紧“温晴”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全景,济南冬天的山,济南冬天的水。在写山景时,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最后写城外远山,在对山山水水的描写中充分体现了“温晴”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1、赏析下面这段话: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写山水之前,用拟人的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文章紧扣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既表现济南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而且其中一睡一晒一醒更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体会文中这几个字的妙用: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的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

  3、章描写山水冬景之美的段落中划出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你喜爱它的原因。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4、出示课件,展示济南冬天山水之美的图片,并配以适当文字描述,引导学生立体体会济南冬天之美。

  四、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问题,学生回答:

  1、给下列生字注音:

  暖和()宽敞()地毯()

  狭窄()髻()水藻()

  2、解释加粗词语在下列句中的意思:

  ⑴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⑵慈善的冬天。

  ⑶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⑷那些小山太秀气。

  五、小结本课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言优美生动,准确传神。

  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述今年潍坊的第一场雪。

  【执教人反思】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动人,用词精练准确的写景抒情散文。老舍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因此准确生动的语言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学习这样一篇文章,在一课时内完成,只能由教师来根据实际选择侧重点。这节课是从整体结构着眼,从体味语言的角度来赏析,这样可以感受语言内容的精彩,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作者的语言美及文章的意境美。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学习目标均达成,重点突出,各环节的设计比较合理。

  导入部分,意在提起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文。通过描绘瑞士的夏景,西湖的春景,引起学生兴趣,究竟济南这样一个老城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能够如此吸引作者。

  主体部分,有两个重点,难点。一是对课文结构的把握。教师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同时把握课文结构,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提炼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精巧的写景顺序。二是对课文语言的品味赏析。这里先由老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分析作者语言的生动准确。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教师的引导学会如何品位作者语言。然后教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划出喜欢的句子并赏析,教师给予恰当的点评,通过学生的自我赏析及教师点评的使所有学生都能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深入体会分析了文章语言。在这里,比较重要的是教师的点评,必须能够对学生的赏析予以概括评价,同时也要向学生展示该段语言的内蕴,教师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及应变能力。我觉得,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这节课,课堂气氛是民主自由的,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语调,为学生营造一种优美温暖的氛围,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体味课文,真正有所收获。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走形式,学生便展示给我们精彩的回答,并得到热烈的掌声,整节课效率较高。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教师创设的课堂氛围虽然优美舒缓,但缺乏课堂高潮,如果能够使学生的情绪更高的调动起来,再活跃一些会更好。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2.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们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一、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⒉根据所读内容,解析文章题目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小结:作者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二、研读精彩语段,学习写景方法

  1.齐声诵读第3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 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4.感情朗读第3语段。

  三、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2. 对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作简析。

  ⑴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醍。

  ⑵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⑶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学生讨论评析:

  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济南老城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

  ⑵先运用拟人手法,用“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接着又用比喻,以“水墨山水画”来表现城外远山雪景的淡雅之美。

  ⑶运用拟人,“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更写出了“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外,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四、对比阅读思考,学习写景技巧。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面,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结束语:

  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为我们描绘了济南的山景、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7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分析语言特色,体会作品优美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4、精彩语段要求背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可由朱自清的《春》自然导入,也可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冬天的`感受导入,也可由古代名家诗句导入。

  2、默读。

  3、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6、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文理,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7、朗读全文。

  8、背诵其中精彩语段。

  9、作业。

  第二课时

  1、复习旧课,3分钟完成《课课练》一、二、三大题,巩固词语。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播、补充,可以用《春》当中学到的知识来启发学生。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3、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师以实例点播,尽量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答案。

  4、自由朗读《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课文,体会大师笔法。

  5、语段训练:完成课后练习三,进一步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交流改进。

  6、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语段,感悟体会,加深印象。

  7、课后练习:

  ──完成《课课练》。

  ──进一步补充完善。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8

  《济南的冬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今年最新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该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语言大师,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本文的教学目的定在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教学重点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设想

  教法一是讲读结合。老舍是语言运用大师,在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上十分讲究,需要细细研读和揣摩。在讲解课文精要之处的同时,发挥默读、朗读、诵读的功用十分重要。二是讨论圈点。我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讨论、发表见解,然后由教师通过辨析,帮助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到启发,掌握知识。三是比较教学。本文和刚刚学过的朱自清的《春》一文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名篇,但在写作方法、文章构思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将本课与《春》进行比较,在比较学习中加深对两种不同风格的认识。

  学法根据教法安排,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宜结合老师的指点和讲解,仔细阅读,圈点批注,认真思考,开展讨论,从而掌握正确的知识,获得应有的启发。

  课时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3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用于熟悉课文和讲读一、二段,第二课时用于讲读三、四、五段,第三课时用于归纳小结(包括与《春》的比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参看“阅读提示”和注解,听教师范读课文,正音正字,主要是几个词的注音和解释,结合抽查指名学生完成。

  2、讲读第一段。①先要求学生阅读该段,思考: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总印象是什么?为什么?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②讨论并明确: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总印象是“有温晴的天气,真得算个宝地”,因为一是“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二是“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是作者通过把济南与北平、伦敦和热带对比写出来的。

  3、讲读第二段。①指明学生朗读该段,要求学生画出文中用得最生动的3个动词,说明是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效果。通过讨论明确:“晒”、“睡着”、“唤醒”这3个动词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济南写成了一个小婴儿,“暖和安适”一词写出了它的神态。②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济南在冬天能够像婴儿一样“暖和安适”得睡着?从本段文中找出答案。通过讨论明确:文中写小山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的比喻句说明济南周围的那圈小山使济南具有了十分可靠的安全感,因此济南在冬天能够像婴儿一样“暖和安适”的睡着;这是写晴朗阳光照耀下的小山。③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这说明济南的冬天具有怎样的“性情”?找出一个双音节的形容词来回答。明确:济南的冬天具有“慈善”的性情。

  4、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指名朗读第三段,要求:①找出本段所运用的三个方位名词和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通过讨论辨析明确:三个方位名词是“山上”、“山尖”、“山坡”,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是“日落”;这一段主要写济南雪后山上的景色。②找出本段用得最生动的三个带有比喻意义的动词和拟人句,说说所起的作用。明确:三个动词是“顶”、“镶”、“穿”,拟人句是“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表现济南小山“秀气”的特征。

  2、指名朗读第四段,要求:①找出两个相同的动词,指出是什么写法,照应前文哪句话?明确:动词是“卧”,是拟人写法,照应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一句。②讨论:本段写什么?写出什么特征?明确:本段承接上文写城外远山,写出的特征是像张“小水墨画”(比喻)。

  3、指名朗读第五段,要求:①画出文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词句,描写蓝水晶的形容词,说明本段写什么,写出什么特征?明确:词句是“贮蓄”、“全拿出来”、“精神”、“不忍得”、“照个影儿”、“蓝水晶”、“像地毯上的小团花”;本段写济南的水,写出其“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绿”、“澄清”、“水天一色”的特点。②揣摩结尾一句:“这”是指济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气”、“像水墨画”、“水色澄清”等;蕴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齐读课文,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一段。

  第三课时:

  1、提问(难点):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抱着什么感情?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讨论明确: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情是喜爱和赞美,从“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些小山冬天特别可爱”、“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等词句可以看出来。点明:情景交融是本文一大特点。

  2、提问:本文各个段落写作的对象各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讨论明确:一写济南冬天天气,二写阳光照耀下的小山,三写雪后山景,四写城外远山,五写济南冬天的水。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3、提问:本文与朱自清的《春》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明确:相同点是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主要有以下不同:一是表达方式的不同。《春》运用的是重彩浓墨描绘的方式,激情涌动;《济南的冬天》则是采用聊天谈话的方式,稳重含蓄。二是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三是修辞不同:《济南的冬天》采用谈话的语言,除了比喻、拟人外,没有其他什么修辞;《春》采用了比喻、拟人、叠词叠句、排比、引用等诸多修辞。四是文采不同:《济南的冬天》显得平实,《春》写得文采斐然。

  《济南的冬天》运用比较一览表

  一、段次比较次数比较内容比较层次比较目的比较方法比较效果

  1、北京冬天—济南冬天

  (刮风)(没有风声)

  2、伦敦冬天—济南冬天

  (看不见日光。雾)(响晴)

  3、热带地方—济南冬天

  (日光那么毒,叫人害怕)(温晴)整体比(总体感受)求异比(比出不同特点)实比明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4、济南的山—“小山整把济南围了小圈儿,……”(小山是封闭型的)特点:没有风声,暖和安适。其他城市的山(未出现)没有济南的山的特点,所以有风、寒冷具体化求异比(地形不同)隐比暗比(比较的一方没有直接出现)既写出济南温和美丽之景,又提示了济南冬天“温睛”的原因

  二、济南小山雪—北国雪景:

  1、山上青黑的矮松,树尖上一髻“白花”

  2、全白的山尖和蓝天形成对照

  3、山坡上由于雪的厚薄不同,形成黄白彩纹

  4、日落里微黄的阳光使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具体比(色彩比形态比)求同比(冬天和春天一样)实比侧比突出济南小山秀气,写出济南冬景“温晴”特点

  三、一连串(四方面)济南冬天的水—北国其他地方冬天的水,结冰

  1、不但不结冰,倒塌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2、绿得出奇

  3、河水,天空合成一块蓝水晶

  4、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小灰树影具体比(色彩比形态比)求异比(济南冬天的水与众不同)隐比暗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和整体美

  (编者按:“比较”,严格地说,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济南的冬天》中的比较,严格说只有第1自然段中的三个明比,其他部分大多比较的一方并未出现,只是分析者推想出的比较,因此引出“隐比,暗比”的概念。我们在参考此文时,应把一般意义上的比较和特殊意义上的比较区分开来,做准确理解。)

  除此之外,本文还运用了如下多种修辞手法。拟人;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对比:把济南的冬天和北京、伦敦的冬天作对比,以突出济南冬天的响暗无风。比喻:小山围着老城,像个小摇篮;松树顶着雪像日本看护妇;……以情衬景:用济南人身处冬天却觉着“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这些心情的描述,从侧面衬托出济南冬天的温暖和“慈善”。

  四、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一)老舍文学语言的风格:上口、顺耳;干净利落;生动简练。如形容有山有水的老城在蓝天下安适地睡着。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冬天,形容斜阳照在山腰上,薄雪好像害了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无论是动词(睡、唤醒。害羞、卧、贮蓄、拿、忍、照)还是形容词(安适、慈善、秀气)都赋予了人的特征,人的感情。

  (二)行当所行,止当所止,融情人景,诗意盎然。如文章开头“对于一个……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段文字,读来顺畅、上口、富有节奏感。这和作者在语言协调上下了功夫有很大关系。这个意群由两句话组成,内容上是两个对比,但在语言的组织上,却是化散句为整句,两节文字—一对称,基本上是单音词对单音词,双音词对双音词。如两个“像我”并列,“北京”对“伦敦”,“奇迹”对“怪事”等等。在整齐中又有变化,错落有致,气势贯连,读来很有音乐性。

  (三)善施比喻,巧施联想,化静为动,抒发情怀。文中多处用了比喻,但我们更加赞叹作者的丰富联想。如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由济南冬天的温晴,联想到济南人民的疑问:“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在作者的丰富联想中,山活了,草绿了,济南人笑了,一切都那么生气盎然,济南的冬天也温晴如春了。这一切,与其说富有动态地状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景,毋宁说创造性地抒发了作者挚爱祖国山河的一腔爱国情怀。

  (四)着色敷彩,相映生辉,排比铺叙,妙语天成。

  (五)借墨如金、语言凝练。

  五、字·词·句

  全文第一句是说,在作者的经验中,冬天难得刮大风,可是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句式改得明白些,就是。“冬天要是不刮大风,对于像我这样在北平住惯的人便是奇迹;但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的。”不过这样一改,就不及原文的挺拔爽利了。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想象,也有拟人意味,使水藻有了贮藏的本领。以此形容水藻绿得透顶。

  “天地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为了水藻“绿的精神”,为了“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所以“水不忍得冻上”。这是作者替水设想的说法。作者使水藻啊,垂柳啊,水啊都带上了感情,似乎都在为这个济南美丽的冬天着想,添一点美。水藻打起精神,绿得透项,垂柳也要在水中显示自己袅娜的情姿,水呢,当然不忍得冻上。景活了,情也就出来了。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9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文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给出一个评判。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伦敦(dūn)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

  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4.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A.朦胧B.淡雅C.古朴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A.暖B.绿C.清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①暗喻②暗喻③明喻④明喻

  B.①明喻②明喻③暗喻④明喻

  C.①暗喻②暗喻③暗喻④明喻

  D.①暗喻②暗喻③借喻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参考答案:

  1.B 2.ABCD 3.C 4.D

  5.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的奉献精神

  七、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2.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分发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阅读《清泉赞》,完成下列题目。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见过从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绿草旁边淌着的流水吧?你有没有注意到,当它还是涓涓细流的时候,就表现了倔()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们为了拦一洼泉水,曾特意挖了一个小潭,潭口围着石块,潭边长上青草,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对于刚刚冒出地面的泉水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蛮可以在这里留连()徉,直到春花凋谢、秋草枯黄,让这些东西沉落潭底,变成()滓,连同。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________不了它,小石块________不住它,小花草________了它。打了一个转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的字注音。

  2.请将“吸引”“挽留”“阻拦”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段的空格中。

  3.文段中画线部分中的“这里”是指____________;“这些东西”是指__________。

  4.“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运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它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用文段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加粗的“冒”和“淌”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7.文段借流向海洋的小水流歌颂了一种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8.这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赞颂了它怎样的性格?你从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jiàng cháng zhā hé

  2.挽留阻拦吸引

  3.小潭潭边的青草、鲜花

  4.拟人生动形象(作用意近即可)

  5.因为泉水具有倔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

  6.不能。“冒”是由下向上溢出,“淌”是由高向低漫流。(意近即可)

  7.勇往直前志向远大(意近即可)

  8.泉水;倔强、进取;联想到那些不甘平庸寂寞、倔强进取的普通人。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布置作业

  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济南的冬天》把济南比作“山水如画”“蓝水晶”,这些比喻既优美又易于理解。结尾处又把济南比作“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似乎既不优美又不好理解,能不能换个比喻?换什么比喻好呢?

  2.参观山水画展,联系课文描绘的图景,培养观察、欣赏能力。也可以自己选定一篇,抓住特点,寓情于景,发挥想象力,写一片断。组织学生在班里交流,搞一次画作欣赏的主题活动。

  3.开放探究

  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冬天》,回答问题。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罢。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933年2月

  (1)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冬天?是分别通过什么事情写冬天的?

  (2)通读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冬天是怎样的冬天?你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从原文中找出至少三个句子)

  (3)为什么不说豆腐煮在锅里,而要说“养”在锅里?

  (4)“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①“我们都喜欢这白水豆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②作者连用两个“等着”,这在表达上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5)作者为了突出表现文章的主旨而在选材上有精心的安排,请就此作一点分析。

  参考答案:

  (1)第一个冬天,童年时与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第二个冬天,与朋友夜游西湖;第三个冬天,与妻儿在台州。

  (2)是一些温暖的、洋溢着亲情和友情的冬天。(例句略)

  (3)“煮”在锅里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种食品。“养”在锅里的豆腐则是“活”的,是一种有生命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生物。

  (4)①这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②能充分表现“我”急切盼望的心情

  (5)作者精心选取与冬天的寒冷形成强烈反差的热闹、温馨的几件事,来描写他心中如春天般的冬天。

  ●备课资料

  一、课文赏析

  谈《济南的冬天》的美学教育价值

  《济南的冬天》一文,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教育因素,教学中亦存在可贵的美学教育价值。

  人们常将优秀的散文家誉为丹青高手,老舍就是这样的一位丹青高手。他在《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秀的抒情散文中,就是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为我们铺展了三幅淡雅的工笔画。第一幅为我们展现的是“小山摇篮图”;第二幅为我们展现的是“雪霁晴峦图”;第三幅为我们展现的是“空灵水晶图”。作者通过这三幅优美的画面,将济南的冬天的山、水、小城的景物、人物汇集为一体,让我们通过语言的启示,看到一幅济南“慈善”的暖冬的完整画面,那简直就是一幅中国的“小水墨画”,真是让人感到妙不可言,从而使美的感情与文中的景物美获得充分交流,使人从中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得到精神愉悦,这就是《济南的冬天》的美学因素之所在。

  作者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美的呢?我认为作者始终把握住人与自然这个链条,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表现;精心设计景物的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使之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文中的三幅画面无论从意境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作者都为我们艺术地再现了“济南的冬天”的特征,它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因此使《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美的散文成为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不难看出,作者能使《济南的冬天》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把自己的美学观点贯穿于其中,形成三幅优美的图画,作者把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美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声、色、光、态,逐层深入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对美的赞颂与讴歌,给读者以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使之受到美的道德、理想、情操的熏陶。

  作者正是运用了这语言的启示性,唤起读者自觉地去认识,并认可这里的风景是美的,体会作者描绘抒发美的过程,感受到其中的美,这种教益是十分深刻的。作为一名教师,恰当地理解作者意图,把握作品中的美学教育因素,然后去指导学生潜心阅读此文,将是学生接受美育教育和美的熏陶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寓素质教育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其美学教育价值呢?首先挖掘作品语言的启示性。生动的语言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使文章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其次还要教会学生审美。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当然也从感知开始。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教会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善于从语言入手,通过视觉,感觉对文章中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产生了敏锐的感知,对文章中美的诸因素,能够直接地把握和领悟。此外语文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不断地积累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感知并捕捉生活的美。

  课文课教“活”,教“实”,教“美”,这才是《济南的冬天》一文的美学教育价值。

  (选自《中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集成》,有删节,作者:朱丽芝)

  二、阅读知识推介

  关于略读

  大略地读,大概地读,又称作粗读。一般情况下,看新闻报道,看小说杂志都采用略读。略读的特点是阅读速度较快,全面了解不遗漏,但不做细致的推敲,只求把握主要内容。

  关于跳读

  跳跃式的阅读。不是从头到尾把每个字都看到,而是选取着读。跳读通常适用两种情况:一是简单地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如看小说,想知道主人公是否摆脱危险,是否实现了理想等;一种是为了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因此跳读时只关心有没有所需要的材料出现,其他内容可以忽略过去。使用跳读法的人,阅读能力要强,能够沟通各种句式,联想出上下文的意思。

  略读不同于精读的地方,在于阅读要求比较低,一般地了解,大略地知道,能抓住主要内容就行了。同时略读又不同于跳跃式的阅读、搜索式的阅读和有重点的阅读,略读是从头到尾不遗漏地阅读。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冬天总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仿照第3段中的写景方法,仿写片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写景方法学以致用,进行片断仿写

  教学方法:

  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投影“上帝把春天的艺术赐给西湖,把夏天的赐给瑞士,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我们刚刚学过朱自清的《春》和梁衡的《夏感》,他们笔下的春和夏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生命力、勃勃生机;热烈、紧张、急促)。没得上帝赏赐的春和夏就已经那么迷人了,这个深得上帝厚爱的济南它的冬天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跟随老舍去领略一下济南的冬景吧!

  二、整体感知

  (听范读,思考问题)

  1、作者的眼中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怎样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词来概括?

  温晴

  2、济南冬天的这个特点作者是通过哪两种景物来体现的?

  山(2、3、4)水(5)

  三、文本研读

  1、老舍先生抓住“温晴”这一主线,虽然只选取了山和水两种景物,但是却向我们呈现了四幅美丽的济南冬景图,你能为这些风景图取一个动听的名字吗?

  老师先来示范一下:第一幅图主要写的是阳光照耀下的小山,取名阳光朗照图,其他三幅图请同学来取?

  阳光朗照图、薄雪覆盖图、城外远山图、空灵水晶图

  2、四幅景物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

  过渡:同学们描述的每幅图都非常的美,老师都喜欢。但如果一定要说最喜欢的话,那老师会选择第二幅图——薄雪下的山景图。为什么呢?我们一起从这幅图画中找寻答案吧。

  3、集体朗读

  一般说来,冬天凛冽的寒风已经让给人感觉很冷了,而下雪过后的冬天更增添一份寒意,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认为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

  4、为什么作者会认为下点小雪后会更妙呢,这个妙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小雪之后的小山更妙的词句,并说说妙在哪里呢?)

  ①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运用比喻,松的青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形象写出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顶:准确表现了“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并暗指这是“小雪”,既有“在树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土)的比喻

  ②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

  运用比喻,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仿佛给蓝天镶上了银边。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暗指是小雪,如果是大雪,也决非仅山尖是白的

  ③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运用比喻,白雪和暗黄的草色组成了彩色的景象,互相映衬

  运用拟人,(想象)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写出了草色半露不露的动人的形态

  穿: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山坡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

  ④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写出夕阳映照下雪娇美的颜色和情态,以及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师总结:作者通过矮松、白雪、草色、斜阳这些景物来衬托雪的颜色与情态,从而生动形象的体现小雪后的小山更妙的。这是对小山妙的一个具体分析,那么文中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这薄雪后小山的妙,也就是薄雪小山图的特点——秀气。作者就是抓住秀气这个主要特征,通过一系列妙景来体现来突出。

  5、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过程中,作者采用了一种怎样的描写顺序?(找出表示顺序的词)

  从高到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6、通过刚才的赏析,同学们觉得我们能从这段中学到哪写景的方法?

  师生归纳板书: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顺序,修辞运用,用词的正确、虚实结合

  7、其实,作者之所以能把薄雪覆盖下的山描写得如此亮丽多彩,除了刚才我们所说的要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写景的顺序和修辞运用之外,老师觉得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哪一点呢?(融入作者的情感,对景物的热爱)

  补充作者经历及简介:本文约写于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他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被成为他的“第二故乡”。正因为融入了他的故乡之情,所以将济南的山色描写得如此得富有魅力。那么对于老舍,同学们还知道关于他的哪些资料吗?(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

  四、学以致用

  刚刚我们通过赏析第二幅图,总结了一些写景作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运用,下面请同学们仿照这幅图,借鉴其中的一些写法,学以致用。

  1、改写下面的句子,使其更形象生动。(比喻、拟人、动词选择)

  群山把小山村围在中间

  山伸出长长的、弯弯的手臂,把村庄温柔地拥在怀里。(拟人、动词地选择)

  2、片断仿写:描写我们校园秋天的景象,用你的笔来表达你对校园的热爱吧!

  要求:字数150字左右,抓住景物特征,运用修辞手法(1-2)种,注意用词正确

  学生当堂练习,教师挑选2-3篇进行点评

  五、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学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写作方面的)

  教师总结:领略到了老舍笔下的北国之城济南与众不同的冬季景观,尤其是薄雪下的小山景观,此外通过本文的学习还学到很多写景的方法,比如抓住特征,注意写景顺序,运用修辞等等,希望本节课的归纳的写作方法能运用到你的作文中。

  六、作业布置

  1.试用所学雪景图的方法来品读其他三幅冬景图。

  2.没完成的同学课后仿写完,完成的课后修改。

  课后评析:

  本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就一个重点语段作为阅读分析的范本,然后从中总结写作方法进行学以致用。。

  教学结构上设置了“整体感知”、“文本研读”、“学以致用”等三大教学板块,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老舍《济南的秋天》里的一段话作为导入,引起学生好奇的好奇的心理。本文赏析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十分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指导性。其间穿插相关的优美图片,激发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互动性较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有效的训练。学以致用部分对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运用,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熟悉课文,同时使学生都觉得这样的片断写作有章可循,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自己作品与课文比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名家作品的意蕴。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流畅、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形象化语言描写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初步疏通字词,较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借助网络和一切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了解济南的基本情况。

  3、准备朗读录音磁带和幻灯。

  第一课时

  导入

  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总而言之,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朗读感知

  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1、播放范读录音要求:

  1)听准字音

  2)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组朗读课文

  其余小组学生冥想(尽可能多的根据朗读再现画面)。

  3、讨论,感知全文

  1)济南为何“真是算个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幺感情?

  探究后参考:

  1)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

  2)阳光朗照温静

  冬天的山薄雪覆盖秀气

  城外远山淡雅

  冬天的水水藻的绿清澄

  3)暖和安适

  a.济南三面环山,

  b.“放在小摇篮里”

  c.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

  d.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

  e.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

  4)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4 、自由朗读课文(或课文部分章节)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老舍先生为了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精心设计了景物构图,通过形象的语言,层层展现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节——5节

  思考:这3小节中的景物各按什幺顺序布局构图的?

  2、朗读下面的语句并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A.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乙:山坡上,小雪覆盖不匀,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B.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C。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了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3、读下面的语句,揣摩红色字词的妙处。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2

  教学思想: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

  语文学习关键在课外自己很乐意的参与,课堂学习是进行学习的交流和完善。

  学习目标:

  学会择文朗读,并对选文进行质疑、设计问题;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情况。

  学习重点:

  散文的朗读,把握朗读要点。

  学习难点:

  学生自己对选文的质疑、设问。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手段:

  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课题导入。文体、作者。(图一)

  二、说

  你对老舍和其作品了解多少?

  1、老舍曾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被授予“”称号。

  2、下列作品是老舍创作的是()

  A《家》B《子夜》C《四世同堂》D《雷雨》

  3、“虎妞”是老舍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三、比(图二)

  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学中的收获,好吗?

  要求:

  1、小组交流

  2、选出代表

  3、综合意见

  4、发表看法

  四、听倾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用你喜欢的`符号、线条划出值得你关注的词或句子,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练习,自己邀请同学进行点评。

  点评角度:语速语气普通话停顿重音

  六、问(图三)

  就你喜欢的段落质疑或设计问题考考别人,赶快行动!谈(图四)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好吗?

  八、做(图五)

  你愿意围绕所学内容给同学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吗?注意:作业可不能太多呀!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学习这篇课文,除了抓住景物特征这个主要内容,还应该从词语的运用、修辞的运用等方面学习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景物的。

  二、难点、重点分析

  1.作者是怎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分析: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从地理环境、人们的表情与幻想和对小山、小雪、绿水的描写几个角度来写。第一幅画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济南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恬静、多么安逸。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第二幅画描绘了秀美的雪景。矮松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边,白雪夹着黄草,夕阳斜照薄雪,山坡卧着村庄,房顶卧点白雪,如同一幅极美的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画。第三幅画描绘了澄清温暖的河水。河水不结冰,还冒着热气;水中水藻绿意正浓,水边垂柳弯腰照影;一片清亮的天上,像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一幅幅美景,描绘出了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2.作者是怎样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的?

  分析: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描绘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等词语,色彩鲜明艳丽,恰到好处。同时又运用了十分确切的比喻、拟人,使景色形象化。通过“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读测试。

  计时速读全文,答题,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与阅读效率。

  1.本文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_;本文写于:_______年以前。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三个词来概括。

  3.作者通过哪三个比较来说明“济南真算是个宝地”?

  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5.本文是怎样描写阳光朗照下济南的山的?

  6.本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后的山的?

  7.本文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8.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9.下面这些句子中,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C.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10.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济()南②伦敦()③髻()

  ④镶()⑤贮()蓄⑥水藻()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字/分钟

  理解率: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1.本文一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说说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三)精读导引。

  第1题要求在统摄全文内容的情况下,划分段落,以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做此题要注意在整体性阅读基础上进行分段。

  第2、3题都是对写作特点的理解。应当结合自己的有关知识,深入分析体会。并注意随时吸收,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四)疑难讨论。

  1.C√。因为从全文来看,写了三个方面内容:(1)济南的天气;(2)济南的山景;(3)济南冬天的水色。而第1自然段是写“天气”的,第5自然段是写“水色”的,中间三个自然段是写“山景”的。

  2.本文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接抒发作者赞美的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三个地区和济南的天气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以情动人。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流露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3)用虚实结合的.方法,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抒发作者的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十分传神。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冬天阳光下的济南出现“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小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低语,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这些,不但非常传神,而且饱含着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这篇写景散文写得成功、动人是与作者善于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分不开的。

  在修辞方面,比喻、拟人、对比都用得十分出色。例如,把济南比做婴儿,把城外山景比做出于“唐代名手画的”“水墨画”,那么清新明丽。这两个比喻都很精彩。作者还融生命与感情于景物之中,使景物活了起来,生动而逼真,这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至于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方面,放在一起相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本文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等,色彩鲜明悦目。

  在词语的选用方面,也是十分讲究的。如,老城是“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句不仅用了拟人的方法,而且“晒”、“睡”、“醒”三个动词准确地勾画出济南温晴的气候特征。

  老舍写作用纯正的北京话,简洁的短句,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朴实明快。

  附:速读测试参考答案

  1.《济南的冬天》;老舍;1934。

  2.无风、晌晴、温晴。

  3.写风同北京比;写日光同伦敦比;写日光的强度与热带地方比。

  4.采用的是景物的排写顺序。第1段写天。以表现济南的冬天的暖;第2段写地,以表现济南冬天的舒适;第3、4段写山色,以表现济南冬天的秀气;第5段写水光,以表现济南冬天里孕合着的春色,并顺势用一句话勾勒了济南冬天的总体形象。

  5.先是用一个设问句和一个反问句指出济南的“出奇”不单是因为经常有温暖的阳光,还因为它有迷人的山水;继而写济南的地理特征:是“山围城”;然后写济南人情态的特征:因为山就是依靠,山就是温暖,所以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6.先写山的色彩。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写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精心描绘。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它是银白,“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再写山的情态,“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那些小山太秀气!”这样,就写出了小雪点染的山的“妙”处。不仅使读者感受到小雪点染的山的外在美,也写出了其内在美。

  7.写水,作者抓住一个“绿”字,着重写了自己对济南冬水的感受,概括水的鲜明形象。作者描绘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这其实都是写水的绿,写济南冬天里绿的精神,绿的生命。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写“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这实际上是把水艺术化了,感情化了。最后写“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济南冬景图。写出了这座有泉城之称的济南的特色。

  8.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9.A.拟人;B.比喻;C.拟人

  10.(1)jǐ(2)dūn(3)jì(4)xiāng(5)zhù(6)zǎo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戏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被誉为“人名艺术家”。

  2。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国后最早创作和发表的作品之一。从1930年夏秋至1931年春夏,随写随发表,全文共一万字左右。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课文

  1。借助于《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清楚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2。领会本文应该怎样朗读。

  归纳:要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3。听名家朗读课文。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温和、亲切、喜爱的语气语调朗读。

  四、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一)(1)写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

  (二)(2—4)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阳光朗照下的山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三)(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注音组词:得、着、薄、和

  第二课时

  一、投影两段有关北方冬天的描述,让学生读一读,说说北方冬天给人的印象,以此引入课文分析。济南的冬天是寒冷的吗?

  二、齐读全文,思考问题

  1。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2。济南冬天的山水有何特点?

  三、分析全文

  (一)第一段

  济南

  北平(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响晴“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温晴

  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注: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钱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国回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了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情宜人的冬天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二)针对第二段提问:济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下的小山特别可爱?人们的感受如何?

  (三)研读第三段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遍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

  1。哪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2。作者写景的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作者采用那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

  体会比喻、拟人对写景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写出景物的特点,寄寓作者的赞美之情。

  比喻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比作“白花”;

  二是将“”比作“日本看护妇”。

  (2)指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

  (3)若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守卫边关的战士”,行吗?

  (4)引用几句学生作文中的比喻句,让同学们讨论比喻是否恰当。

  明确:比喻一定要贴切。

  拟人

  比较下列两句话,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明确:拟人手法赋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态,写出雪的娇羞美丽。

  4。看看作者写景的句子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美景,景中抒发了作者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

  5。如果我们要根据此段文字画一幅画,画上应该画些什么景物,景物的色彩如何?

  6。熟读背诵

  (四)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五)水的特点——绿、暖、清亮

  四、再读全文,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读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1。直接抒发感情。

  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

  2。通过创设美好意境,流露作者深情。如“请闭上眼睛,……这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烘托出舒适温暖的意境,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五、创设情境,仿作练习。

  当你被济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时候,也许你沉睡的关于冬天的记忆在被唤醒,也许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话般浮现在你的脑海里,那么就让我们也拿起笔,抓住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象,运用你刚刚学到的语言技巧,写下你心中最美的一处冬天。

  教师结束语: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六、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

  2、课后练习二

  板书设计

  济南

  北平(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响晴“宝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安适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绿暖清亮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

  设计说明:

  这个教案是从陆军先生的《慈善的冬天———品读〈济南的冬天〉》里得到的启示。换一种读法,让人耳目一新。真正使人体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愉悦。这种方式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再创造的快乐。

  教学步骤:

  一、导语(配乐,显示相关图片)

  济南的美丽来自天然,山在城南,湖在城北,湖山而外还有七十二名泉,泉水成溪,穿城绕郭。

  若是讲富丽堂皇,济南远不及北京;讲山海名胜,也比不上青岛;况且,它虽然是个大城市,可是不像上海与汉口那样完全洋化。它似乎真的是稳立在中国文化之上,一个不以跳舞和开香槟为理想生活的人,到了这里,自自然然会感到一些平淡和可爱的滋味。

  老舍先生曾在山东任教达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第二故乡”,他曾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济南的冬天》。今天,让我们走进《济南的冬天》(屏显标题)。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你能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吗?

  2.济南不仅是个“宝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理想的境界是怎样的?

  3.作者用三个自然段写济南的山,每一段各侧重于哪个方面?

  4.作者写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点?请你各用一个字加以概括。

  屏幕依次显示:济南的冬天

  老舍

  温晴———有山有水(理想境界):

  山:山形(小摇篮);山色(花衣);城外远山(水墨画)。

  水:暖、绿、清。

  总结:老舍先生写济南,未写众多的风景名胜,而是紧紧抓住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去写山、写水。

  三、自由朗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四、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归类整理,重点讨论以下可能提到的问题:

  1.为什么拿“伦敦”“北平”与“济南”相比?2.“济南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3.为什么把小山比作“小摇篮”?4.为什么说冬天是“慈善”的?5.“最妙的是下

  点小雪呀”,“妙”在哪里?为什么是下小雪?6.为什么把城外远山比作“小水墨画”?7.结尾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与题目“济南的冬天”的说法不一致?

  五、课堂讨论。

  六、语言品析:

  1.再次朗读课文,点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要求读出感情,并说明为什么喜欢?

  2.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齐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

  结束语:冬去春来,大自然总是向人们展示她无穷的魅力,愿同学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的美景。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1-11

济南冬天的教学设计01-08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2-04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篇12-18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经典(15篇)05-18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4篇04-07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04-07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02-20

语文济南的冬天说课稿11-07

松坊溪冬天教学设计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