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4 16:38:3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推荐】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2、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设疑自探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3.揭示课题。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解疑合探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问:20xx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谁来指一指?生:边指边答20xx年489支。追问:489在哪?生:在20xx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

  2.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3.深入探究。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个问题。小组交流。全班讨论、交流:你是是怎样看出来的?怎样想的?

  4.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xx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xx年呢?

  5.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三)、质疑再探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思考:那么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呢?为什么?师: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延伸

  1.妈妈记录了陈东0~xx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课堂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

  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08页—109页第七单元《统计》例1及练习十九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作出预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

  教具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幻灯片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科技馆参观过吗(没有)老师去年就到北京科技馆去参观了一次(点幻2),科技馆里的东西可有趣了,有许许多多的新型汽车,(点幻3)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课件出示主题图及图片)每年都有很多像同学们这样的中小学生到里面去参观,下面就是1998年——20xx年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统计图(点击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这个统计图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同学们还认识它吗?谁来说说它叫什么名字?(条形统计图)用你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

  师:

(1)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2)条形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引导学生回答:①标题,日期②横轴、纵轴③直条④数据。

  (3)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口答)(板书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以表示数量3万人和1998年的相交点上),很棒,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同时课件出示3万的点)这就是画折线统计图很重要的一步,描点。(课件出示并板书:描点)。从1999年到20xx年的点你能找出来吗?(能)把你们小组的纸片拿出来,互相合作,描上剩下的点。(教师巡视)

  (2)学生尝试描点

  (3)同桌交换看一看。(剩下的点都描好了吗?把你的作品和同桌互相交换展示一下,把你觉得应该改进的地方告诉你的同桌)

  (4)全班汇报,集体描点或指名回答。(如:4万人这个点,横轴对准4万,纵轴对准1999年……)

  (5)连线

  点描好了,折线统计图画好了吗?还要做什么?(课件出示并板书:连线)说得真棒!为了统计图的美观和顺畅,要用直尺把这些点连起来,而且用铅笔画,笔尖不能太粗了,这样画出来的折线统计图才漂亮美观。

  (6)标数据

  折线统计图画好了吗?(如:指着4万这个点,问:这个点表示有多少万人去参观?(4万人)所以我们最后还应该把数据标上。)

  4、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的新朋友—折线统计图我们已经画好了,在画折线统计图时,我们要先描点,再把这些点用线段按顺序连接起来,并标上数据。

  5、学生画的和课件对照,学生改错。

  6、分析图中信息。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折线统计图,小组讨论: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课件出示)

  学生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小结:

  (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逐年增加。

  我的感想是:现在的科技展办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看科技展了。)

  (4)引导学生预测、教师自己预测。

  师:20xx年是10万人,那么同学们,你们预测一下20xx大约是多少万人?(指名学生预测,并说明理由)

  师:老师认为20xx年大约是12万人,因为从1998年开始,大部分都是每年增长2万人,所以我认为20xx年大约是12万人。

  7、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新朋友折线统计图,再加上我们的老朋友条形统计图,现在我们把它们俩个全请出来(课件出示),请同学们来对比一下,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相同点:都有标题、日期、横轴、纵轴。横轴都表示年份,纵轴都表示人数。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用每个直条表示人数,而这个统计图是用点表示人数,还把点顺次连接成线段。

  特点的异同:

  条形统计图:直观、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既能直观、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在原来的板书上板书:既…………,又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当我们只是想知道数量的多少,我们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当我们既想知道数量的多少,又想知道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用什么统计图合适?(课件出示)

  考考你:

  (1)当我们只想知道三小每个班人数的多少,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2)当我们想知道这一个星期以来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我们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请同学们打开书108—109页,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请同学们把书看一遍,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把它提出来。

  看完的请举手,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画折线统计图,其实折线统计图和同学们的关系可密切了,只是同学们平时不注意罢了,同学们不信就请看大屏幕,这是图书室的老师对喜欢看科普读物的学生人数作的统计表,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吗?(课件出示统计表)

  学生动手画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有困难吗?(没有)那把你画的和老师的对比一下,看看和老师的一样不一样?(学生对照)

  难点:不在相交点上的点怎么描点。

  同学们没有困难了,可老师有个疑问,26人这个点应该怎么确定?谁来帮帮老师?

  (如:26人这个点应该怎么确定?我们知道纵轴要对准二年级,横轴要对准26人,可是没有26人怎么办呢?(指名回答:在20人和30人的中间上去一点点。)

  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2、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呀?(天气预报图),对,在气温变化方面我们就常用到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这是某地20xx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你能根据上表中的信息回答书上的问题吗?

  3、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同上)

  同学们,这是某地区1997—20xx年每百户家庭彩电平均拥有量统计图,仔细观察这个折线统计图,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交流回答问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外作业

  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能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五、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画法:①描点②连线③标数据

  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又可以看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3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110—111页

  2、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学生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制图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会根据折线的起伏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但是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教师要加以引导,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独立思考、互相合作,运用迁移。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4

  授课教师:杨超

  授课时间:xxxx.5.31

  授课地点:四楼礼堂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10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经历数据的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中有条理的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读懂折线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新

  提问1:由于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了这项赛事,展现自己的智慧。大家想了解一下近几年的参赛情况吗?

  二、探究新知

  提问1:我们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种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

  提问2:谁能说说,通过这幅条形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3:仔细观察,从xxxx年到20xx年参赛队伍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提问4:比画时,手指放在条柱的什么位置更恰当?为什么?

  提问5: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提问6:看到这个研究内容,我想大家心里一定都有一个个小问号吧?关于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想问的?

  提问7: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不同的'地方呢?

  提问8:这一段一段的线都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提问9:再看这两段线,它们上升的一样吗?上升的角度是谁决定的?

  提问10:这一段一段的线在向我们透露着什么信息?

  提问11:刚才同学们是一段一段的看,现在从整体上看,又有什么新发现?

  提问12:你能预测一下xxxx年的参赛数量吗?如果按照这幅统计图的趋势,哪种可能性更大一些?

  提问13:除了这个折线统计图,生活中哪里还有它的影子?

  提问14:这是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如果你是医生的话,怎么分析病人的病情?

  提问15: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势,那么,下面有

  两张统计表,选用哪种统计图刻画更合适呢?

  三、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提问1: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时候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提问2: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出示20xx年某商场凉鞋销量统计图。

  五、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提问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听课感想:

  杨老师从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入手,让学生说说这组数量的特点,说说一格表示多少,让学生从图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新授内容--除了用条形统计图反映一组数据外,还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折线统计图)。在这堂课里杨老师以问题串联整堂课,问题的设计精心有趣,总观整节课,杨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思维含量高,教学思路清晰,师生表达能力特别强,特别是杨老师倾听学生发言,能及时有效吸取学生回答问题的价值值得我学习。向优秀的杨老师致敬!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材62页、63页例3做一做,练习十三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练习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

  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图线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通过复习,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投影片)

  教师: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出示投影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通过比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为学习制作折线统计图打下了基础。]

  2.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说后,师出示画好的图纸(水平射线长6厘米,垂直射线长4厘米。)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师:指名说制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生: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师:折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说?

  生: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师: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月份?(十二个月份)在水平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量一量图纸中水平射线的长度。(水平射线长6厘米。)

  师:水平射线长6厘米,根据统计表中有12个月份,把水平射线平均分成多少等份?(13等份)

  这里用0.4厘米宽的距离表示一个年份,教师完成下图: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指名说第三步干什么?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教师:垂直射线长4厘米,应如何划分?(把垂直射线平均分成7等份,每份大约0.5厘米)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线的箭头上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教师: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试着画一画,师加以帮助,画成如教科书69页的折线统计图。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

  [有了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把学过的知识迁移新知识当中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图的4个步骤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八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二月份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三、四月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间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3)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个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发展

  1.65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自己画在书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并说明这个服装店衬衫销售量变化的情况。(总趋势是上升的)

  2.练习十三的第1题(通过这道练习,使学生学会看折线统计图)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的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三的2、3题。

  课后小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基本得以实现,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做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2)出示折线统计图。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你能猜一猜我们会学什么样的折线统计图吗?

  二、 例题讲解

  1、出示青岛市降水量图

  观察:

  ①你能说出青岛市这一年那个月降水量最多?那个月降水量最少吗?

  ②从图中除了能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你能说一说青岛市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增减变化吗?)

  出示昆明市降水量图

  ①从图中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

  ②谈话:图中各有几条折线,像这样的叫单式折线统计图。

  谁能说说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多少,增减变化)

  2、下面把两幅图放在一起比。

  ①继续观察,你能很快地回答: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那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②你们为什么不能很快的回答?(发表意见)

  指出:每幅图只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情况。

  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那合成的统计图叫什么统计图呢?你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3、出示:逐步呈现

  (添加图例——添加折线及数据——修改名称)

  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

  ①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

  ②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

  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④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⑤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

  ⑥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自主阅读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统计图的图例告诉我们什么?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趋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这幅统计图统计的的是什么内容?你对“我国6—12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是怎样理解的?)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你认为我国6—12岁的小学生,是男生身高增长的快,还是女生身高增长得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大约几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是相等的?)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当出现学生身高明显低于平均身高时,教师问其他同学:你们想对他提什么建议吗?(注意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每小格代表多少?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纵轴上的标尺一格表示多少厘米?而110厘米以下的部分是怎样表示的?这幅图为什么不从0厘米开始向上5厘米5厘米地一直画到155厘米,或者每格表示20厘米从1厘米画到160厘米?)

  谈话:为了是绘制的统计图更加美观,更能突出地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有时就像这幅图一样,把标尺省略一部分。

  (二)、课件出示某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销售量统计图。

  1、情景介绍:假设你是位苏宁电器家电柜的部门经理,“五一”期间电器比较好买,现在仓库里电器不多了,需要你到厂家进一批电器来销售。

  2、问:你会选择哪一家呢?(口说无凭,要拿出数据来说话。)

  3、小结:看来学习统计图还真有用。

  (三)、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学生自主审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讨论:你打算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最高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你是怎么知道的?

  3、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提醒学生,先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再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多媒体出现绘图过程,问:你认为要准确无误的绘制这幅折线统计图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你来给同学们提个醒!)

  4、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你是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回答的?为什么?这说明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及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更有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自选作业

  1、请把你和同桌家里近六个月来的电费统计出来,作成折线统计图,并作出分析。

  2、结合今天的课程,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好朋友——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篇教案是取自赵老师之手,我略作了修改,上完后,有几点感想:

  一是统计表的内容不能太单一。

  二是统计表的内涵需要和生活密切联系才有意义和现实价值。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3、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表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读统计表

  1、让学生读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

  2、交流从表中得到的数学信息。

  读统计图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两幅折线统计图。

  2、看图回答问题

  (1)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从两幅图中分别了解到哪些信息?

  (2)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有什么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测一下:到20xx年我国人口大概是多少?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完成统计图

  1、看书,让学生了解表中的内容。

  2、观察未完成的统计图,了解图中不同颜色的点表示什么?

  3、完成统计图。

  4、交流,展示。

  5、看图回答问题。

  6、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练一练

  1、先读统计表,了解表中得数据信息。

  2、提出制图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完成。

  3、交流展示。

  4、看图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8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之外,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作准备。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知道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画出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情况。

  2.学生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从统计中发现数学问题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作业纸

  【教学重点难点】

  ①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②体验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导入:同学们还记的吗?2008年举世瞩目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办,那激动人心的比赛场面至今仍然回荡在我们耳畔,现在让我们共同回顾我国在奥运会上的获奖情况。

  出示:奥运金牌榜

  (1)师:这么多的数据看起来不方便,怎样整理可以使他们更简洁、明了呢?

  生答,师(出示统计表)

  师:整理成统计表比文字叙述更简洁明了了。

  (2)师: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更形象直观?

  (条形统计图,再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提问:在条形统计图中是用什么来表示每届金牌数的?(直条的长短)

  二、自主探究,研学新知

  1.设疑激趣,导入新知

  国家体育总局的教练们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的一幅统计图。大家见过这样吗,是什么统计图?

  师:这种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为什么教练们选择了折线统计图,看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认识折线统计图

  (1)整体认识:统计图上的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生:

  师:你观察的很认真,再来仔细观察,统计图上还有些什么?

  生:点、线、数

  (2)认识点、线段

  师:真是会观察的孩子,一下子抓住了关键,在统计图上有点、线段还有数据。

  师: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些点表示什么?这个点表示?

  生:23届15枚。

  师:大家同意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你的说法比较专业,是的,先看点对应下面横轴上的届数是23届、左面对应的枚数是15枚这个点正好是届数和枚数的交叉点。

  第二个点谁来说说表示什么?

  指名前面指着说

  板书: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点的作用,相邻两个点连接的线段又表示什么?

  生:从线中可以看出金牌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了。

  具体说说:有的线段是急剧下降的,有的是水平的,有的是缓慢上升,有的是快速上升的

  课件演示

  师:你真善于观察,从线的方向上看出了数量的变化,也就是增减变化。

  板书 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读图分析

  师:我们通过点、线初步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借助这幅统计图分析一下这几届获金牌的变化吗?

  学生2--3人说,说想法。

  (4)预测:

  师:根据总体是上升的,请你根据第23届到29届我国获得金牌的数据预测一下,2012年的第30届奥运会我们国家会获得多少枚金牌?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一直增加吗?)

  总结:同学们,这只是一种猜测,比赛的结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会获得多少枚金牌,还要大家密切关注今年的伦敦奥运会比赛。

  (5)总结特点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采用折线统计图而不采用条形统计图吗?

  生:折线统计图能表示增减变化,可以预测。

  思考: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通过折线的起伏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在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方面更具有优势。

  小结:折线统计图的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折线的起伏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在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方面更具有优势。

  (板书:既能又能)

  3.生活举例,深化认识

  师: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我这里也带了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折现统计图,大家一起看一看。

  (出示课件股票、移动电话、降水量分析)

  (1)股票走势图:随着股票的涨跌折线有升有降。

  (2)降水量统计图:哪几个月呈上升趋势?哪几个月呈下降趋势?

  (3)移动电话数量变化统计图等。

  4.制作折线统计图

  (1)师:看来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确实挺广泛的,怎样制作折线统计图呢?

  先想想怎样制作折线统计图,同位两人谈谈自己的想法,再尝试制作折线统计图。

  汇报、评价、补充。

  (2)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小电脑是怎么制作折线统计图的。(出示课件)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统计表,5月10日是9度,就要先在横轴上找到日期所对应的这条线,再看纵轴上的温度,日期与温度的交叉点就是第一个点,描出这个点并标上数据,像这样根据统计表中数据的大小依次找出其他各点,描一个点标一个数据。最后用线段把各点依次连接起来。注明制图时间。

  师:现在谁来给大家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几步?(板书:描点----标数-----连线)

  提问: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描点时要沿着竖线对准总轴上的刻度,两点间的线段要直等等。)这些步骤清楚了吗?(同位互相订正)

  (3)分析:看着这个最低气温统计图你能说说气温是怎么变化的吗?

  生:忽高忽低,气温不稳定。

  师:像这样气温不稳定,忽高忽低容易生病。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生病人数统计图

  这是5月10日-----13日学生生病人数统计图,谁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学生生病人数的变化情况。

  2、出示气温图和生病人数图:对比这两张统计图你又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建议给他们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价、补充。

  师:我们要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合理饮食、营养全面,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体育锻炼图

  小彬为了锻炼身体,采取了1500米跑步训练,他坚持锻炼并记录了每周的最好成绩。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能分析一下他的锻炼成绩吗?

  四、拓展延伸,文化渗透

  统计图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家听(出示课件)孩子们,统计图确实无处不在,就在咱们的大自然中,大自然以它无穷无尽的变化,造就了无以计数的物象形态,这是树的年轮,这一圈圈的年轮不正是大自然对统计图的杰作吗?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作用: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又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步骤:描点 标数 连线

  20xx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统计的定位是这样的:对新课标提出的理念,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了解到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大领域之一。因为,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标。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是我要研究的.内容。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更改为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基于以上对课标、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量变化中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画出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情况。2、使学生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合理预测。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其中 ①掌握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制作步骤;②体验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下面结合今天的课堂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同地域不同班级的学生生活背景不尽相同,所以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应该多样化、丰富多彩、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内容应该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为达到上述的目标,我就大胆地尝试把教材进行重组.。(教材呈现的是威海市1998---2002年市区环保建设中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一情景做为例题的,)距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学习起来可能会感到枯燥,而且没有亲切感,也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今年将在英国伦敦举办,于是我就特意选取了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的金牌获奖情况这一热门话题为例题学习内容,在分析数据后进行预测第30届奥运会将会获得多少枚金牌,而且再过两个多月就可以揭晓预测是否正确,在探究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己练习应用时,创设了今年5月气温变化比较大的几天的最低气温、还有因为气温变化引起生病的生病人数变化的信息及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这些信息,从而把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带进课堂。让学生感知身边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巧设问题,体现统计图的重要性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统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个现实问题,本课通过设置能不能用统计图直观表示出28届到29届的金牌数增加最多?这一问题,一方面突出了统计的必要性,让学生感受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统计;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已有知识中产生冲突,只学习了条形啊)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征的认识。这样顺学而导,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找到新方法,显示了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设计的非常有序,从零散的7届获得金牌数据,整理到统计表,再整理到条形统计图,最后引出折线统计图,以及对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分析这样的一条教学主线。既对以往知识进行复习,又让新知识出现的很自然,还让孩子对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做了初步的比较,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了解到折线统计图除了能反映数量的多少外,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从而为下节课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做好了知识铺垫。教师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我们能不能用统计图直观表示出28届到29届的金牌数增加最多这个问题?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可以数条形统计图中直条之间相差几个格子这时教师适时出示折线统计图,开始探究新知。这样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由统计表到折线统计图,提出挑战性问题,让学生感悟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这样顺学而导,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找到新方法,显示了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3、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在折线统计图学习中,从表示数据多少的点的自主发现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线段的小组交流乃至最后的尝试完成统计图的制作。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根据每个学生能力的差异和学习需求的不同,不再要求学生们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伙伴,允许他们以各自不同的速度和才干开展学习活动,使他们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怎样准确画折线统计图,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地位。] 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制图),去探索(想),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4、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其一,突出数学文化,向学生介绍了统计图的发展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动态地展示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使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绘制方法。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说明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回顾旧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生:折线统计图。

  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

  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

  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四、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1、完成课本“试一试”。

  2、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书114—116页

  2、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个学段的学生制图能力较差,本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绘制统计图,提高制图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收集一些折线统计图、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引入

  1、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2、小结: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36。8度。……

  二、生活中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师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2、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3、制作折线统计图

  4、学生讨论

  收集一些折线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2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3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预测:从20xx年和20xx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20xx年的第二季度游客将达到多少万人?

  预测身高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全班展示、评价

  收集了许多资料,例降水量统计表,旅游人数统计图

  四、小结

  师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制作折线统计图

  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七、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1

  课题:折线统计图

  课型:新授课

  备课人: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力目标: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

  对在具体的情境下,选择哪种形式进行统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

  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引出折线统计图

  (1)这是李康同学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体温变化的情况吗?(条形统计图)

  (3)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清楚的看出什么?小结:通过条形统计图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出一天的体温变化,还能很快看出哪一时刻的体温最高,哪一时刻的体温最低。

  (4)那怎样更简单、更清晰的表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呢?出示折线统计图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合作探究

  二、解读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也是统计图的一种,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a)独立观察b)小组交流c)、大组交流

  (1)点: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②小结:折线统计图上的点是表示一天的体温。

  (2)线: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什么呢?(李康的体温变化情况)

  小结: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4)在折线统计图里,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变化的情况,看看书上怎么说的?学生看书

  三、感受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独立思考——同桌说一说

  (2)交流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它与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1)生说(2)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拓展应用:

  总结:

  折线的升降可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作业布置

  108页1、2题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xx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xx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xx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xx-20xx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逐步得到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教师:折线统计图完成了,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上台指一指)

  教师:那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中也能看出每年参赛的队伍数量,这一点与条形统计图一样。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这些线段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呢?(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请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线段的长短、倾斜角度会不同呢?

  教师追问:从20xx年到20xx年,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数量变化最大?(20xx年)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后教师小结:从20xx年到20xx年的线段长度最长且坡度最“陡”,所以20xx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大。

  教师:观察一下剩余的4条线段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小?(20xx年)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现在我们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教师: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直观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我们只需看每条线段的长度与坡度,就能知道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妙的地方。因此,我们说“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在指一指、说一说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然后通过交流、观察、比较,自主学习、探索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教师:请继续观察折线,根据折线的变化情况,你能说说这几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吗?

  学生:20xx年数量减少,20xx年数量增多,20xx年数量稍微减少,20xx年至20xx年逐年增加。

  教师: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追问:总体情况怎么样呢?

  学生:这几年参赛队伍数量呈上升趋势。

  教师:根据总体情况来看,你预测20xx年参赛队伍数量会有多少支呢?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2)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刚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老师得知20xx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参赛队伍有519支,刚才预测比较接近的同学举手。

  教师:你能把20xx年的数量在折线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谁来说说?你能来指指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补充了20xx年的参赛队伍数量,你预测20xx年的参赛队伍会是几支?

  学生预测,并说明理由。

  教师:20xx年参赛队伍是528,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上把20xx年的数量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3)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现在的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由其他学生解决,教师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既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又是新知识的提升,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预测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四)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1)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

  (1)全班读题,请学生说说该题统计的是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4)回答第一个小问题,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5)解决第二个问题,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应用新知、巩固新知,让学生在回答第一个小问题时再次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该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教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看到过折线统计图?

  举例:股市行情图、心电图、气温变化图、路程行驶图、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教师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意义。

  (六)全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1、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

  2、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四、作业

  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学生回家完成

  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

  1、描点2、连线3、标数量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机器人吗?同学们可以自己制作,锻炼动手能力。我们了解到20xx~20xx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参赛队伍支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1)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下面是一个小组调查的'20xx—20xx年上海出生人口和。小组讨论:如果要看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分别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4、提问:请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呢?

  (1)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指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标题和图例在制图中一定要有。

  (2)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与什么不同?

  复式折现统计图可以更方便的分析两个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5、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结合全国20xx—20xx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吗?(如下表)

  年份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20xx

  出生人口数/万人

  1708

  1652

  1604

  1598

  1621

  1589

  1599

  1612

  1619

  1596

  死亡人口数/万人

  821

  823

  827

  835

  851

  895

  916

  938

  942

  953

  三、知识巩固

  1、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见如下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1、2月份气温最低,从3月份气温上升,5~8月份气温,从8月份开始,气温下降。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xx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这种植物在甲地种植比较合适。

  2、陈明每年生日时都测量体重。下图是他8~14岁之间测量的体重与全国同龄男生标准体重对比的统计图。

  (1)陈明的体重在哪一年比上一年增长的幅度?

  14岁比13岁增长的幅度。

  (2)说一说陈明的体重与标准体重比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了解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2、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根据数量多少描点、连线。

  3、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4、体会统计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简单分析。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收集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自己的体重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2、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3、制作本节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教师叙述:小明是一个气象爱好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认真地收集了20xx年每个月的降水量,并把收集来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多媒体出示64页统计表)。

  教师叙述:小明为了比较形象具体地把收集来的'数据表示出来,他把收集来的数据制成了这样一幅统计图(多媒体出示根据第64页例题制作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问: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它用什么表示每个月的降水量的?有什么特点?

  二、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入新课

  1、教师叙述:后来,小明把它改成这样一幅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例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这幅统计图与刚才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导学生看懂图中每个月的降水量是多少,弄清折线上升、下降与数量变化的关系)

  2、揭示课题

  这幅统计图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师生共同制作图

  (1) 师生共同边说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至画好横轴、纵轴、网格后的图。

  (2) 针对一月和二月的降水量,让学生说说如何描点?(学生说,教师用多媒体演示。)

  (3) 问:怎样连线?(突出顺次,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连线过程。)

  (4) 制好后检查。

  2、指导学生看图

  问:从这幅单式折线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相邻两个月之间,哪两个月之间的降水量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降水量下降得最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归纳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请你说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板书:特点:表示数量的多少;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问:小明为了表示20xx年降水量变化的情况选用哪一幅统计图比较好?

  教师叙述:所以小明把这幅折线统计图寄给了当地的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为当地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一点依据。我们也要学习小明,小能人做大事,用自己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这祖国的发展作点贡献。

  四、巩固练习

  1、(1)根据自己收集的一至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体重制成折线统计图。

  (2)画完后相互交换检查。

  (3)同桌根据自己制成的折线统计图相互说说自己的体重变化情况。

  (4)到实物展示台前展示自己画的折线统计图,并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

  2、教师叙述:小红生病了,在今年6月79日住进了医院。医院每隔4小时给她量一次体温并把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66页第一题图)

  (1) 指导学生看图。

  (2)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 这幅折线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见到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指出: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制作折线统计图。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深化拓展

  教师叙述:我是育才文具店的老板,你们都是我的员工。我收集了本店二至九月钢笔销售的情况,并制成了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图)进货多了,我怕卖不掉,积压资金;进货少了,我又怕不够卖,赚钱少了。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07-14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02-22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4-05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8-20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08-26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02-11

读统计图表教学设计05-21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0-25

《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4-20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