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5 08:21:3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67页例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及方程的意义的基础上正式学习解方程的初始课。主要讨论x+a=b的方程的解法。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与原有教材不相同的是,新课标实验教材以等式的基础性质为基础,而不是依据逆运算关系教学解方程,这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对于本课中较简单的方程,教材要求,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只要通过一次变形,即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乘上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就能求出方程的解。

  教学目标:

  1、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等式的性质,让学生探索和理解简易方程的解法。

  2、通过探究较简单的方程的解法,培养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等式的性质,理解和掌握形如x+a=b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正确“抵消”方程左边的常数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1、提问:什么是方程?

  2、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aa+24=73 4 X =36+17 23÷>43

  yaX +84 3 X +4=8 48÷=9

  3、等式的性质是什么?(方程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同一个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根据等式的性质完成填空a=b

  a+3=b+( ) a-( )=b-c a×d=b×( ) a÷( )=b÷10师:今天我们将利用等式的这个性质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大家有信心

  吗?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主题图导入(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

  师:请看大屏幕,请你说出图上的意思。(盒子里有x个球,盒子外有3个球,合起来一共是9个球。)

  师:能不能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出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X+3=9(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出方程。)

  师:大家和他的想法一样吗(板书:X+3=9)那么X是多少?

  (异口同声说6)

  师:当然我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是难不住大家的,但是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解方程)齐读解方程。

  (设计思路:在这里学生能列出这个方程其实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学生一直是按以前算术方法的解题思路去分析,不假思索就会说出9-3=6,因此我在这里强调用加法的意义列出方程。为后面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做准备。另外强调解方程这种思考方法到中学解更加复杂的方程一直有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掌握新的思考方法的积极性。)

  2、提出问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哪些学习问题?

  什么叫解方程?怎样解方程?解方程应注意什么?

  三、结合天平探究x+a=b方程的解法

  1、出示概念:求方程解得过程叫做解方程

  2、结合天平,理解方程

  师:怎样解方程呢?还是请天平来帮忙。(出示天平图1)

  师:你能说说他的意思吗?

  师生结合图一起说:天平的左边是X+3,天平的右边是9,左右两边正好平衡,说明两边相等。方程的左边是X+3,方程的右边是9,左右两边正好相等。齐读这个方程X+3=9

  3、明确目的,寻找方法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解这个方程,哎,我不禁要问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

  什么?(学生回答:解方程的目的就是要算出X=?)

  师:对,我们解方程的目的就是要算出X等于几.算出X的值,X的值就是X+3=9这个方程的解。

  出示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做方程的解。齐读

  师:请你结合天平图思考,怎样才能使天平的左边只剩下X,而且还要保持天平平衡?(同座位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

  组织交流(指名学生说,再说一次,齐说一次)

  师:利用等式的性质1,天平的两边同时去掉3个皮球,天平的两边平衡,为什么要同时去掉3个,同时去掉两个行吗?

  (课件演示)进一步明确:只有天平的两边同时去掉3个皮球,左边才能只剩下X。右边剩下6个皮球,说明X代表6个皮球。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结合图列出方程,再把方程转换到天平上来,根据天平平衡的道理,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从两边各拿走3个皮球,天平仍然平衡,再引导学生将这一变换过程反映到方程上,明白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3,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使学生的思维由图转化成式,再由式子转化成图,最后再由图转换成式子,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另外,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我两次强调到解方程的目的,因为我觉得它很重要,)

  师:利用等式的性质1,天平的两边同时去掉3个皮球,天平的两边保持

  平衡,那么这句话在方程里该怎么说?

  出示:方程的左边-3=方程的右边-3

  师:方程的左边原来是X+3再减去3,方程的右边原来是9也减去3(板书:X+3-3 9-3)这个时候天平仍然平衡,说明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板书:=)方程的左边是X+3再减去一个3,就只剩下X,(板书:X)方程的右边是9再减去3就是6。(板书:6)这个时候天平仍然保持平衡,所以X=6(板书:=)6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师: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解方程时每一步得到的都是一个等式,不能连等。另外还要注意等号对齐。

  师:(画个方框)这个过程就是解方程的过程,所以在过程前面要写上(板书:解:)

  师:刚才我们求出X+3=9这个方程的的解是X=6这个答案正确吗?我们一

  起来验算一下

  师板书:检验:方程的左边= X+3

  =6+3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一起回顾解方程x+a=b的步骤。(出示课件)

  1、先写解2、利用等式的性质写出过程3、检验

  4、解方程并检验:x+12=31 100+x=250

  5、质疑:请同学们打开书67页,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练习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6、探究x-a=b方程的解法

  加法会解了,那么减法又怎样做呢?我们来挑战一下。

  ①出示方程:X-63=36,你能利用等式的性质使方程左边变成只有x的形式吗?

  ②同桌互相讨论,将计算过程补充完整。

  ③汇报交流,并板书。

  ④引导比较方程X+3=9与X-63=36,共同总结:原题中是加就用减来抵消,原题中是减就用加来抵消

  7、解方程并检验X-3.2=5.8 X-1.8=4

  四、整体收获收获整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

  2、解方程时应注意什么?

  五、拓展连接,迁移应用

  完成课堂达标检测

  1、我是小法官,不对的请改正

  A:x+1.2=5.7 B:x-1.8=4

  x+1.2-1.2=5.7-1.2解:x-1.8+1.8=4+4

  x=4.5 x=8

  2、解方程,并检验

  x+2.1=5.1 x-3.2=6.4

  3、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4、拓展

  X -0.5=3+1.9

  《解方程》教学反思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处处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已知”的教学内容,设身处地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以前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而新教材则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

  在教学前,由于我个人一直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了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我深入了解新教材的含义——方程是一个等式,是一个数学模型,是抽象的,而天平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利用天平这样的实物来揭示等式的性质,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一个等式的恒等变形。并能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这一角度上,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通过直观演示,充分给学生提供小组交流的机会。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从而,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那么的有滋有味,进而使我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学生对这种方法掌握的很好,而且很乐意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但同时让我感到了一些困惑:

  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X=23 56÷X=8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用等式性质来解就比较麻烦。很显然这种方法存在着局限性。对于好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尝试解答X在减号、除号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先把等号二边同时加上X或先把等号二边同时乘上X,再左右换位置,这样有点麻烦。而且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但是用减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答就比较简单。

  2、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解法。,成功之处: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

  不足之处:对解方程的格式和检验的格式强调不够。

  再教设计:课堂中一定要注意细节化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资源应用:直观的演示,能让学生更好地区别等式和方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1-28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0-31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7-09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6-28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总结05-08

五年级上册数学《摸球游戏》教学设计01-15

《解方程》的教学反思09-17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5-29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