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9 08:23: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篇1

  《未来道路我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士标:明白今天的青少年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知识进行合理选择的方法和策略;认识到当今时代对青少年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2、能力目标: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为自己作出明智的选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知道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性,慎重对待人生的重要选择,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选择、学会承担。

  2、难点:生活的岔路口。

  三、学习过程:

  (一)预习准备:

  准备讲述自己的理想,思考课本P135、P136、P137、P138、P139的活动思考题,并将答案写在课本

  (二)请认真阅读资料,完成预习自测题——必须完成哦!

  1、生活充满选择(为什么?表现?)

  2、如何进行合理的选择?

  (三)你还有哪些疑惑问题?请写下来吧,准备在课堂与老师、同学共同解决。

  四、教学讲解:

  (一)将学案收集后同学们较多疑惑的`问题记录好,并在课堂讲解。

  (二)自主探究——讨论

  (三)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生活充满选择(为什么?表现?)

  2、要认真地对待人生旅途中出现的岔路口,慎重地进行选择。

  3、如何进行合理的选择

  (四)小结

  (五)让学生再次提出疑难问题

  四、学以致用,达标测评。

  有这样一幅漫画:一群小孩从一棵大树底下往上爬,越往上树的分杈越多,结果这群起点完全相同的孩子却各自爬到了不同的方向和高度上。这幅漫画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生的喻示:人生即是选择,生活充满选择。据此回答1——2题。

  1、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选择,是因为

  ①多种多样的选择对我们的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需求的扩大,自主能力的增强,面临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③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前人相比我们选择的机会更多,选择面更大

  ④我们是未成年人,自主选择的能力比成年人强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2、有位哲人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黑暗或光明两种境界。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就像按“开关”那样容易

  B、我们要认真对待人生旅途中的岔路口,慎重地进行选择

  C、只要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奋发努力,就能实现人生目标

  D、人生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选择,只有在关键时刻作出选择才能成功

  3、当我们发现自己所做出的选择是错误的以后,应该

  A、寻找借口,推卸自己的责任

  B、坦然接受,坚持自己的选择

  C、掩饰错误,维护自己的名誉

  D、吸取教训,提高选择的能力

  4、漫漫人生路,有无数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小磊面临着初中毕业,人生的道路如何规划?他爸爸和它展开了对话:

  (1)评析:“我喜欢周杰伦,我选择当歌星。”

  (2)如果你是小磊,你准备怎样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5、阅读思考:

  材料一:居里夫人在实验条件和设备不足的艰苦条件下,不畏困难,忍受巨大病痛,献身科学事业,在上千次实验失败后,终于提炼出镭,勇攀科学高峰。由于多年辐射和积劳成疾,居里夫人身体严重受损。这个例子说明在探索自然世界的过程中,人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尽管如此,人类也不会停止探索世界的脚步。只有坚持不懈,刻苦钻研才能获得成功。

  材料二:近年来,作为“天之骄子”的许多北大、清华毕业生,毅然放弃东部优越的就业环境,主动投身西部大开发的建设中,为改变西部僻落后面貌奉贤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的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为作出最佳的选择,你自己应做好哪些准备?

  3、学会自己作出选择,对于人生有什么意义?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涵。

  2、朗诵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

  3、初步培养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品读赏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有阳光,有阴霾;有欢乐,有痛苦;有幸福,也有苦难。面对这一切,该如何呢?如何来面对生活中的阴霾、痛苦、不幸、失落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食指的诗歌《相信未来》。

  二、诵读感受

  多么坚定的信念!多么动人的诗篇!

  三、合作探究

  1.诗中用哪些形象来表现生活的苦难的?

  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贫困、落后

  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热情而失意,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由饱满而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

  2.从这些意象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是怎样的?

  贫困、落后、混乱

  1968年正是文革从开始走向深化的年代,在那个疯狂动荡、人性泯灭的时代,狂热、血腥、暴力、贫困、迷惘、绝望充斥着整个中国。(著名作家秦牧曾这样评述文革:“这真是空前的一场浩劫,多少百万人颠连困顿,多少百万人含恨以终,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多少少年儿童变成了流氓恶棍,多少书籍被付之一炬,多少名胜古迹横遭破坏,多少先贤坟墓被挖掉,多少罪恶假革命之名以进行!”

  所以诗人面对的苦难,不仅仅是个人的,而是整个时代的、民族的苦难!

  3.诗人是如何面对巨大的苦难的?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在绝望中依然用纯洁、质朴的情怀憧憬美好未来,依然怀着未来的坚定执著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4.不仅如此,诗人在第3小节还说要用怎样的方式来写?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田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这一小节改变句式,冲出了前两小节压抑狭窄的意境,转而变得开阔明朗起来,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气势之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如果说雪花写下的“相信未来”会化掉,地上的字体会被风蚀,那么诗人用大海般的巨手以曙光为笔写下的“相信未来”则在天地之间,更在他的心里,永远无法被抹去。

  这一小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如何,孩子的笔体又代表什么?

  (暗喻生动形象,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孩子纯真,他们有一种简单的执著,诗人对于未来的信念正是如此。)

  如果说在一二两节中诗人写下的“相信未来”还让我们感觉到有些无奈有些自我安慰的成分,那么我们在第三小节中就能清晰的'感受到他的坚定。

  这三个诗节,一咏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在那个阴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时代,《相信未来》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我想,那个年代过来的大多数知青也可以说是一代人,在任何时候重读《相信未来》都依然会怦然心动!食指“相信未来”,那种残忍的、固执的、痛苦的、伤痕累累的相信,就是一个人在痛苦现实中对未来坚定不屈的信念。也是这首诗最为动人的内核。

  女生读1、2节;男生读第3节

  5.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探讨诗人坚定相信未来的理由,说说,读读

  首先,诗人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能“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睫毛”“瞳孔”两个意象承“眼睛”而来,形象地描绘出未来人思考的神情,而“拨开”和“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诗人“相信未来”的原因就寄托于这思考的形象中。

  其次,诗人不在乎人们对我们肉体和经历的褒贬。“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三个具体的形象或神情,传递着现实人们的种种苦态;“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四个细节,呈现出人们对过去历史种种评价的表情,形象传神,用笔精当。

  再次,诗人坚信未来“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中体现出来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

  这三节,曲折地挖掘了人类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诗人才毫不怀疑地“相信未来”,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6.最后一小节诗人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

  诗的最后一节,用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现实宣战。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强烈的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

  四、由文识人这是怎样一位诗人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身世如秋雨般凄凉,内心却落日般悲壮”(1978《热爱生命》)食指这位在痛苦吟哦中追问光明的诗人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五、能力拓展

  布置作业——青春时代的诗篇可能照亮你的一生,诗人食指用“美丽的雪花”、“凝露的枯藤”、“孩子的笔体”,“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写下“相信未来”呢?请仿写《相信未来》前3小节,写一首小诗,寄托你的情思,表达你的人生追求。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2.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注意问题: 让学生参与活动与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 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二、课题导入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难》,其中有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时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信未来》的醒世之作。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要求:

  听课文录音,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明确:课文基本结构:1—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痛斥现实)第3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表明信念)第4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相信未来)第5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第6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第7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决心战斗)

  四、分析鉴赏,把握主旨揣摩语言:

  1.诗歌意象的运用: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明确:第1节: 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 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4节: 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5节: 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2.比喻的用法: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明确: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上面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表现形式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明确: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

  五、讨论交流,自由欣赏注意:

  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透过形式体悟内容。

  六、组织朗读,加深体验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文,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七、学生质疑,师生交流组织学生质难问疑,师生共同交流,以加强对本文的体验与感悟。

  八、板书

  由诗而歌,走进诗人 相信未来个性高尚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地理教学设计02-05

《dtnl》教学设计02-07

《下雨了》教学设计02-11

分数教学设计02-12

密度教学设计02-24

《第几》教学设计04-25

《荷花》教学设计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