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31 10:02:4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乘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8~9页例6、例7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激疑引入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两个算式:21×3 3×21。

  同学们,这两个算式相等吗?(学生显然能得出相等,教师用等号连接)21×3=3×21。

  2.看到这个等式,你想起了什么知识?(乘法交换律)

  3.用字母可以表示为:。这里的字母你觉得可以表示哪些数呢?

  4.和可以表示分数,这只是你们的猜测。下面请你独立思考,举例验证这个猜测。

  5.交流反馈:整数乘法交换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此时你还想到了哪些定律呢?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利用知识的正迁移和同化与顺应的心理基础,使学生通过猜测、举例验证得出“整数乘法交换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猜测、验证的数学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使其能既有条理又较为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同理,利用这样的数学思想,得出其他两个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一)合作学习,展开验证

  1.刚才同学们还想到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那么这里的字母也可以表示分数吗?下面请同桌合作,举例验证。

  2.同桌合作,举例验证。

  合作要求:

  (1)举例说明

  ①请同桌各写出一个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如或;

  ②同桌交换,计算出利用运算定律后的结果,如或。

  ③对照两者的结果是否相等。

  (2)能否举出一个不相等的例子?

  (3)得出结论。

  3.全班交流反馈,请几个小组来交流验证过程。

  4.小结:整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全班交流反馈的形式,经历猜测、举例验证、尝试举反例、得出结论这样的数学活动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渗透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这一过程,学生始终是知识建构的主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1.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为了得出这一个结论,应该怎样应用呢?

  2.独立尝试。

  (1)出示:

  (2)思考:选择什么运算定律才能使计算简便?

  (3)计算

  3.小组交流。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1)计算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这样计算,为什么能使计算简便?

  4.全班反馈

  第一题:

  =×5×(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可约分)

  =3×

  =

  第二题:

  =×12+×12(应用了乘法分配律,可约分)

  =10+3

  =13

  5.小结: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能使一些分数混合运算变得简便。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得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能使一些分数混合运算变得简便”的结论,使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更能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三、练习巩固

  1.请独立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1)××3 87×

  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第3小题,思考87与的分母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做可以进行约分呢?

  (2)奶牛场每头奶牛平均日产牛奶t,42头奶牛100天可产奶多少吨?

  每头奶牛每天产奶t,那么42头奶牛每天产奶t。求这些奶牛100天产奶的数量,可以列出的算式为:。

  2.出示: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题,动笔前先思考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独立计算。

  (2)第一题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大家都没有异议;第二题到底如何?两种方法都试试看,比较得出结论,其实用乘法分配律并不简单。

  (3)第二题的'数怎么改一下用乘法分配律就比较简单了呢?

  (4)做了这两题,你有什么体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后计算,有利于学生细心观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同时让学生通过计算自己感悟,并不是任何计算都是用乘法分配律简便。针对封闭的计算题采用了开放式教学,为计算练习注入了活力,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

  3.开放练习:在□中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简便。

  ×15×□ ×+×□ (+□)×□

  【设计意图】开放式习题的设计,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解题能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使学生巩固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弄清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你还有哪些疑问?

  五、随堂作业

  独立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的第12、13、14题。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分数与整数相乘(第38~39页上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探索中自己发现计算方法。

  教学策略:

  从分数的意义中导入,从分数加法中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与计算方法。

  教学预案:

  一、导入

  1、出示例1中的长方形直条,标出长是“1米”。

  2、提问:做一朵绸花用3/10米绸带,你能从直条图上表示出已知条件吗?你是怎样想的?(体会到3/10米就是1米的3/10)

  二、探索

  1、现在小芳要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要用多少米绸带?

  请学生上台操作:在直条图上涂色表示要用的部分。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用算式来表示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该怎样列式?

  生报,师板书。(可能有连加法算式,也可能有乘法算式)

  3、你会计算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4、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从加法算式中体会到3/10与3相乘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5、揭示课题:分数与整数相乘

  6、如果做5朵这样的绸花呢?该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请大家在自备本上独立完成。

  7、组织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还可以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为什么不列加法算式了?

  学生说明理由。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可以作指导,分别介绍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先分子与整数相乘,再约分;

  (2)先约分,再相乘。

  三、归纳

  1、通过刚才两道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练习,你发现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先独立思考一下,再把计算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组织交流。

  四、巩固

  1、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先涂色,然后把算式列在旁边。

  2、练习八第一题:看图在书上分别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说明想法。

  追问:能不能写 1/7╳6?为什么?体会到要根据图意来列式。

  3、练一练第二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组织评价,提醒学生要注意书写格式。

  4、练习八第3题: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决在书上,再组织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怎样列式?引导学生体会到“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再追问: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5、练习八第4、5题:(教学方法同第3题)

  6、机动补充:

  (1) 直接说出得数

  2/7╳4= 9/5╳5= 1/7╳7 =

  20╳7/20 = 7/60╳30= 1/2╳5=

  (2)小光写一个大字用3/4分钟。照这样的速度,写16个大字要用多少分钟?

  (3)一辆汽车每分行驶7/6千米,平均每小时可行驶多少千米?

  五、课堂作业:练习八第2题。

  课前思考:

  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的第一教时,是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起点。是在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1以做绸花为素材,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求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这节课以计算为主线,在研究算法的过程中中时感悟运算的意义。

  课前思考:

  首次教学分数乘法,教材除了从实际问题引出,还尽量与整数乘法靠近,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运算的意义与算法。创造迁移的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写出分数乘法算式;营造探索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创新分数乘整数的方法。高教导设计的教学预案中可以看出已经体现了这一点,在教学例1的第2小问时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我想在教学时也可以大胆尝试,但在学生尝试计算后要马上组织学生交流,可以先同桌之间交流,再请个别学生全班交流。交流时主要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计算过程,并通过这一题的计算明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教学中要把握:通过例1的学习,比较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实现原有运算概念的迁移:求几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分数乘法算式和整数乘法算式一样,不区分被乘数和乘数,求3个3/10是多少,算式3×3/10和3/10×3都可以。通过让学生研究分数乘整数的算法,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加工成“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从而获得新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在方框里填数: 3/10+3/10+3/10=□+□+□/10=□×□/10,要让学生经历“分子相加”转化成“分子与整数相乘”的过程,建构了新的计算方法。

  说明:练习八中的第5题暂时还不能练习,因为我们将第二单元的内容要放在第四单元后进行教学,所以本题要改为其他练习。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自主、合作探索意识及解决问题策略优化的思想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学习数学的感受,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做的风筝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1/2× 3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基础练习

  1、的3倍是多少?

  2、10个是多少?

  订正时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专项练习

  1、自主练习第4、5、6题

  这三题是运用分数和整数相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教学时,要让学生自主进行,重点放在探究列式的理由和计算的方法上。

  2、第8题是求正方形周长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先回顾一下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列式计算。

  3、第7、10题

  这两道题是直接写得数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先约分,然后进行口算,这样速度比较快一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这样的题目时,数不宜过大,要求不宜过高。

  4、第9、12题

  这两道题是学生自己独立作,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的。

  四、合作总结

  这节课你巩固了那些知识?

  五、创意作业

  同桌出题交换解答,交换批改,共同提高。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P17~19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会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共同的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两次判断谁作单位“1”的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男生人数占全班的。

  (2)图书总数的是科技读物。

  2、指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分数,各把什么看作单位“1”。

  (1)苹果的重量是橘子的,梨的重量是苹果的。

  (2)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足球的个数得排球的。

  3、一根电线长10米,用去,还剩下这根电线的几分之几?还剩多少米?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小亮、小华、小新三人在说班里同学们理想,请看他们的对话:

  小亮:我们班有36人。

  小华: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教师。

  小新: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教师人数的。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3、动手操作,理解题意,学生动手画线段图

  4、主动尝试,解答例题

  (1)讨论,学生交流解题方法,并尝试解答。

  (2)汇报,学生说解题过程,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

  板书:想成为教师的人数:36×=12(人)

  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12×=9(人)

  (3)追问:第一步求想成为教师的人数,就是求什么?

  第二步求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就是求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18第4题。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谁是单位“1”?

  四、小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每一步都要找准单位“1”,如果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乘法进行计算。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1、P19第9、10题。

  2、P19第6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三个修路队合修一条公路,甲队修了12千米,甲队修的等于乙队的,丙队修的相当于乙队修的。丙队修了多少千米?

  2、有三筐苹果,第一筐苹果重28千克,第二筐苹果是第一筐的,第三筐苹果的重量比第二筐的多5千克。第三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课本练习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教学难点:依题意正确画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白羊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3.教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是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

  (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有40只黑羊。()?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4)检验,写答语。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下的做一做,先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后,进行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3.小结。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今天学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四的第6、7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解答这类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8~10题。

  教学反馈: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3~14页例8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数连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在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分率”与所对应的量的相对性。进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位“1”“分率”与具体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

  1、找一找,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1)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

  (2)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

  2、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1)篮球有35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足球有多少个?

  (2)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六(1)班有女生多少人?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单位“1”的量,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环节中两个练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地复习了有关单位“1”的知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单位“1”、分率与具体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思辨交流

  (一)阅读与理解

  出示例8情境图:这个大棚共480 m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XX)。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XX)。意思是说以(XX)为单位“1”,(XX)是(XX)的`(XX)。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XX)。意思是说以(XX)为单位“1”,(XX)是(XX)的(XX)。

  要求的是(XX)的面积。

  【设计意图】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有效的数学信息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将课标提出的“四基能力”落实在课堂之中。

  (二)分析与解答

  1、分析:如果我们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表示整个大棚,你能折出或画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学生动手操作。

  2、解答:看着这张图,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尝试解决。)

  3、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1)先求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240(m2);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240×=60(m2)。

  思辨:求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整个大棚面积)

  求红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萝卜地面积)

  利用上述图例,引导学生整理、思考上述思辨问题,并得出:连续两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两步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

  (2)先求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老师问:你能在图上指出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吗?)算式是×=。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60(m2)。

  思辨: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主要采取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积极思考、尝试解决、思辨交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三)回顾与反思

  我们求出的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检验一下吗?

  生: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60÷240=,确实是占萝卜地面积的。

  萝卜地的面积是240 m2,240÷480=,正好是整个大棚面积的一半。

  生:从折纸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红萝卜地、萝卜地和整个大棚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符合题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索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的有效自我调节,是智慧成熟的标志。可以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调整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咱们班36人,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老师,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老师人数的,多少名同学想成为科学家?

  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呢?

  说说你的分析思路,第一步是先求什么?

  2、解答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1~3题。

  (1)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是50厘米/秒,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是动脉中的,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只有静脉中的。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每秒流动多少厘米?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血液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再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算式是50××=(厘米)。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是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的几分之几,再求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算式是50×=(厘米)。

  (2)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海狮的寿命,再求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算式是40××=20(年)。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海豹的寿命是海象的几分之几,再求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算式是40×=20(年)。

  (3)芍药的花期是32天,玫瑰的花期是芍药的,水仙的花期是玫瑰的。水仙的花期是多少天?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玫瑰的花期,再求水仙的花期是多少天。

  算式是32××=15(天)。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水仙的花期是芍药的花期的几分之几,再求水仙的花期是多少天。

  算式是32×=15(天)。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认识。练习的设计以趣味性和层次性为原则,分别安排了“基础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练习形式,检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位。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一)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师小结:

  1、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相当于把两个“求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整合在一起。要先想清楚第一步求什么,特别要注意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

  2、我们可以借助折纸或画图的方法理解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主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梳理,同时通过教师的归纳与提炼,让学生理解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过需要“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吗?请你课后去收集一下吧。

  【设计意图】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体现知识的价值,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7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2)计算:

  ++=++=

  二.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1、利用++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

  (3)++=9,那么++=3,所以3=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列式:3=)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

  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作业

  练习二第1、2、4题。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分数乘法"这个主题。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内容: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和倒数。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整数乘法,小数乘法的计算,对于分数有一定的理解,能够在现实情境中体现和理解数学的理念。思维已经向抽象发展,需要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二、单元目标解读

  根据第三学段提出的"计算和运用"目标和本单元的特点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2、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同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理解和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主题单元教学构想:

  (一)注意三个原则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

  2、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教学内容计划用15课时。

  第一部分:分数乘法(7课时)

  1、通过直观与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会正确进行计算。

  2、加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第二部分:解决问题(5课时)

  1、紧密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第三部分:倒数的认识(1课时)

  1、让学生充分观察讨论,找出算式的特点。

  2、特别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第四部分:整理和复习(2课时)

  1、以知识整理措施形式回顾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

  2、安排练习。

  四、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不仅分数除法是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本单元后我的感受是:

  1、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应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

  2、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

  3、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9~10页的例4、例5,练习三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带分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带分数乘法的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能够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进行分数连乘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面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让学生先说一说带分数化假分数的方法,然后再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计算下面各题。

  12

  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组计算一道题,鼓励学生能口算的尽量口算。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复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二、新课

  1.教学例4(带分数乘法)。

  出示例4。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1)教学带分数乘以整数的方法。

  教师:第一问要求什么?(黑板的长是多少米。)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

  教师提问:1 能不能直接计算?(不能。如果有学生说出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应该肯定是正确的,但要说明,在一般情况下,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麻烦。所以我们要学习普遍适用的简便算法。)

  接着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不能把带分数的乘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法进行计算呢?怎样才能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分数乘法?(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如果学生一时想不出来,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引导:

  在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中,只提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而带分数除了有分子和分母,还有整数部分。如果把带分数化成只有分子和分母的分数,我们就可以用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计算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带分数转化成只有分子和分母的分数呢?(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也就是要把1 变成假分数 ,然后再和2相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2= 2= = (米)

  (1)教学带分数乘以带分数的方法。

  教师:第二问是求什么?(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应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不必让学生回答,只要求思考。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做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上面这道题第一问和第二问的计算,大家能不能说一说带分数乘法计算的一般方法?多让几名学生说一说。最后,进行简单归纳: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2.做教科书第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3.教学例5(分数连乘)。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法。

  (1)如果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可以适当放手。例如,让全班学生先在练习本上试算,然后让一些学生说一说他们是怎样计算的。教师把不同的计算方法都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讨论,哪些方法的对的,哪些方法比较简便。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三个分数相乘的简便算法:三个分数相乘,可以把带分数先化成假分数,再把所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分,然后把约简的分子、分母分别相乘。

  (2)如果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先按照一般的方法计算,然后再教学简便的算法。例如,在教学完一般的方法(例题中小新的算法)后,教师可以提问: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引导:

  我们能不能先把题目中的带分数都化成假分数?(可以。)

  然后,把题目中的两个带分数都化成假分数。

  接着看小强的约分方法。

  教师说明:这样做就可以把两步约分合并成一步,使计算更简便。

  最后,教师进一步说明,分数连乘在约分的`过程,不必考虑计算的顺序,只要是分子和分母有哪两个数能约分就约分。使学生加深对简便算法的认识。

  4.做教科书第10页的做一做。

  (1)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中是否把所有能约分的分子、分母,都进行了约分。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给予指导和订正。

  (2)第2题。如果学生独立列式有困难,或学生列出的算式中有除法而无法计算,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先让学生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当学生说出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公式后,再让学生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1题的第一行(3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的第2题的第一行(3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要提醒学生把所有能约分的分子、分母都进行约分。集体订正。

  3.做练习三的第5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思考练习三的第7*题。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三的第1、2题中没有做的题目,第3、4、6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教科书第11页下面的思考题。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浙教版第十一册第103页例1例2,练习十七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求一个数与它的几分之几的差(和)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4、渗透环保观念和终身学习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掌握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1、寻求所求问题对应的几分之几。2、弄清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教学关键:1、确定单位“1”。2、找出所求问题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找单位“1”

  (1)一本书,已经看了1/4,还剩几分之几?

  (2)实际投资是计划投资的4/5。

  (3)男生25人,占全班人数的5/9。

  2、口答:

  (1)一堆煤,运走了3/5,还剩几分之几?

  (2)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3,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占( )的1/3。

  (3)白兔比黑兔少1/4,白兔是黑兔的几分之几?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你们喜获吗?鸟类种数减少了,就意味着许多美丽的鸟类从此就永远消失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由于人类的这些行为,有的鸟类灭绝了,还有一些鸟类,尽管还存在,但数量已经很少了,如果再不加以保护,也将很快灭绝掉。丹顶鹤就是这样的一种鸟类。丹顶鹤竖家的一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特产鸟类,群居黑龙江省的扎龙,丹顶鹤生活特别有规律,它体姿优美文雅、风貌优秀、翩翩起舞可与孔雀开屏媲美,是长寿动物与龟并称,古人将它作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所以特别受中国人的钟爱。

  2、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条有关丹顶鹤的信息。

  出示信息1: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xx年全世界约有20xx只,我国占其中的1/4。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算出20xx年我国约有多少只丹顶鹤吗?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20xx×1/4=500(只),求20xx只的1/4是多少?)

  3、如果我们把我国约有多少只?这个问题去掉,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外国约有多少只?)

  出示信息2(例4):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探讨的问题“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三、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把信息2表达的意思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展示并口述画的线段图。

  2、是把什么看着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1/4)表示谁占谁的几分之几呢?怎样解答这道题呢?请同学们根据线段图列出算式。(先立解答,师巡视,再交流)

  3、两名学生板演两种解法。

  4、你怎样想的?能说出解题思路吗?(学生口述思路,教师在线段图上展示)

  方法一:把全世界的丹顶鹤的只数看着单位“1”,先求出我国的只数,再用总只数减去我国的只数,剩下的就是其他国家的只数。

  方法二:把全世界的丹顶鹤的只数看着单位“1”,先求出其他国家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出其他国家的只数?

  5、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1〉相同点:单位“1”相同。

  〈2〉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用总只数减去我国的只数算出其它国家的。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其他国家的只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总只数乘这个几分之几,就算出其他国家有多少只。

  四、再次探索

  1、教师引言:正如前面所说:丹顶鹤是“长寿和幸福”的象征,人们称它为仙鹤,因此我国在扎龙专门设立自然保护区又誉为“鹤的乐园”。在人们的得力保护下,近两年来,丹顶鹤的数量逐年增多,请看下面信息:

  出示信息3:20xx年我国约有500只丹顶鹤,20xx年我国的丹顶鹤的只数比20xx年的只数多4/5,20xx年我国约有多少只?

  2、请同学们默读信息3,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理解哪一句话对解题最有帮助?怎样理解20xx年我国丹鹤的只数比20xx年的只数多呢?(把20xx年500只丹顶鹤看作单位“1”,20xx年比20xx年多的只数是20xx年只数的4/5)

  3、(师生齐画线段图)这道题有几个不同的数量相比,画几条线段图更好表示?(用两条线段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20xx年的线段,然后让学生立完成余到此为下部分,一人板演。(巡视)

  4、展示线段图并叙述。

  指线段图引导分析:我们把什么看着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把20xx年的只数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一部分与20xx年同样多,另一部分比20xx年多2/5。)

  5、请同学们根据线段图列出算式。(师巡视,指名板演两种代表性的`解法)

  6、你能说出解题思路吗?

  (第一种解法:先求多的只数+20xx年的只数=20xx的只数,第二种解法:先求出20xx年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20xx年是20xx年的(1+4/5)倍,再求20xx年的只数;也就是求500只的(1+4/5)倍是多少)

  五、回顾小结

  1、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以上问题,现在我们一起研究信息2和信息3这两问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信息2把总数20xx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我国的只数,另一部分是其它国家的只数。信息3是把20xx年和20xx年相比,把20xx年的只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20xx年的只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比20xx的只数多2/5。

  2、相同点:

  单位“1”的数量都是已知的。

  3、没有直接告诉所求问题占单位“1”量的几分之几,解题时需要用单位"1"的量减去或加上它的几分之几,或者先算出要求的数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的量乘这个几分之几。)

  4、指导学生看书例题5,完成课本内容并质疑问难。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11

  1、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的例1,第9页的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正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2/11+2/11+2/11

  过程要求

  (1)写出计算过程。

  (2)说一说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想一想,能不能把2/11+2/11+2/11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根据题意,电脑课件呈现示意图。

  (2)根据题意列出解答算式:

  2/11+2/11+2/11=2+2+2/11=6/11

  2/11×3=6/11

  (3)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2/11×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在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②小组讨论后反馈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板书:

  ③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A、学生口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B、教师整理并板书:

  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教学例2

  计算:3/8×6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和步骤。

  (3)比较计算过程,看一看哪一种更为简单

  (3)归纳: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计算过程和结果。

  (2)第3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

  一般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计算。如:

  6/7×10×7==60(kg)

  2、课本练习二第1、2题

  四、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7/8×73/4×81/9×31/2×4

  5/6×55/18×327×2/33/816×

  三、列式计算

  1、3个5/8是多少?2、2/3的6倍是多少?

  3、5/14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4、5/6与24的积是多少?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第11页例4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3、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关键: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或者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师: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1师:下面我们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再涂出1/5的1/4,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涂?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师: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或投影片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板书)。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并能证确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2/3×2表示的意思是()。

  2、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母()。

  3、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8×3

  3/10×4

  7/24×12

  二、情境创设

  教师出示课件课本情境图: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是小红的1/2;笑笑的苹果是小红的1/3,淘气和笑笑各有几个苹果?

  1、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2、引导学生分析,无论是淘气还是笑笑的苹果数,都是以谁为标准的?两者都以小红的苹果数6为标准,我们把“小红的苹果数6”看做一个整体。淘气的苹果是6个的1/2,即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份就是淘气的苹果数。教师出示课件图。还有其它分的方法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6×1/2

  3、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4、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5、怎样表示笑笑的`苹果数?

  6、教师板书(笑笑:6×1/3=2)

  7、总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8怎么计算呢?6×1/2=6×1/2=36×1/3=6×1/3=2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计算8×3/10

  4×3/10

  24×3/8

  2、做课本5页试一试1题,36的1/4和1/6分别是多少?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3、试一试2,学生说说:“打折”的意思?八折、九折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计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并能证确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2/3×2表示的意思是( )

  2.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 )和整数相乘的积作( ),分 母( ).

  3.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8×3 .3/10×4 .7/24×12

  二、情境创设

  教师出示课件课本情境图: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是小红的1/2 ;笑笑的苹果是小红的1/3 ,淘气和笑笑各有几个苹果?

  1.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2.引导学生分析,无论是淘气还是笑笑的苹果数,都是以谁为标准的?两者都以小红的苹果数6为标准,我们把“小红的苹果数6”看做一个整体。淘气的苹果是6个的.1/2,即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份就是淘气的苹果数。教师出示课件图。还有其它分的方法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6×1/2

  3.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4.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5.怎样表示笑笑的苹果数?

  6.教师板书( 笑笑:6×1/3=2)

  7.总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8 怎么计算呢?6×1/2 =6×1/2 =3 6×1/3=6×1/3=2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计算8×3 /10 4× 3/10 24×3/8

  2.做课本5页试一试1题,36的1/4 和1/6 分别是多少?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3 . 试一试2,学生说说:“打折”的意思?八折、九折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计算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6× 1/2 = =6×1/2 =3 6×1/3==6×1/3=2

  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教学反思:本节课有以下优点:1.针对教材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分数乘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2.抓住了图形语言的直观性,借助图形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自己的小课题研究落到了实处。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真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分析和解决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1.什么叫整数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出示题目,学生进行计算

  (1)6+6+6=6×3

  二、新授:

  1、出示题卡

  1个图案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案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2、引导学生用涂一涂加法计算,乘法计算三种分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回忆整数乘法,并回答什么叫整数乘法。

  1、学生仔细阅读题卡,理解题意否,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各自计算的方法。

  3、全班进行交流。

  15+15+15=1+1+15=35

  3×15=15+15+15=3×15=35

  通过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过渡到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习易于理解。

  在交流各自的语言地理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三、涂一涂,算一算

  (1)2个3/7的和是多少?

  (2)3个5/16的和是多少?

  四、练习巩固

  1、5个3/8是多少?

  2、4个2/17是多少?

  3、6个3/25是多少?学生打开教科书,选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学生审题后,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37×2=3×2757

  全班交流

  5/16×3=5×3/16

  =15/16

  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定义,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寸步体会“分数乘整数,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例题:

  意义:

  法则:

  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1/6+2/6+ 3/6= 3/10+3/10 +3/10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10 +3/10 +3/10= (3+3+3)/10= 3×3/10 3/10×3=

  3/10×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 3/10+3/10 +3/10 =3/10 ×3=9/10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2/9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 2/9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2/9+2/9 +2/9=2/9×3 = 6/9=2/3(块)

  方法2:2/9×3= 2/9+2/9+2/9=(2+2+2)/9= 6/9=2/3 (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2/9+ 2/9+ 2/9=2/9 ×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2/9 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2/9 ×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2/9 的和是多少?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08-15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04-02

(精)分数乘法教学反思07-10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11-02

分数教学设计02-12

分数乘法说课稿06-10

分数乘法说课稿01-17

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11-15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