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4 13:22:0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合集)《元日》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集)《元日》教学设计15篇

《元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诵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课前难点:

  运用工具书独立完成预习。

  课前准备:

  对联积累,能够诵读对联。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张老师第一次 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精读古诗、领悟诗情、想象意境。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指导书写:

  新:注意左半部的下半部是“小”上有一横。

  换:注意右半部的下半部不是“央”。

  六、趣味作业,拓展延伸。

  采访爷爷奶奶等长辈,了解他们小的时候是怎样过年的,与自己相比有哪些不同,写成采访日记。

  七、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送旧迎新 爆竹声中一岁除, 元旦:公历一月一日

  焕然一新 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言行相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

《元日》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元日》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七言绝句,是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绝句。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4、通过拓展练习,帮助学生积累同类古诗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设计理念:

  从古代诗歌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心理、情感等特点出发,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考虑以下几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习;开放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设计思路:读通 读懂 读美

  教具准备:插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屠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

  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

  师告知: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

  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

  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六、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词。

  屠( )符( )爆( )

  著( )付( )暴(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一岁除 (b)a、不计算在内 b、去掉 c、除法运算

  曈曈日(a)a、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b、目光闪烁的样子。

  3、根据古诗填空。

  《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 “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七、拓展练习。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唐 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宋 陆游《木兰花 元日》

  3、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宋 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元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4、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1、同学们,时光匆匆,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看。(播放课件)

  2、这些画面我们在什么样的节日才能见到?(春节)谁来说说,你们家去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是啊,春节可真热闹啊)你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吗?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写的描写春节的古诗《元日》吧。(板书课题)

  4、“元日”的“元”你理解吗?老师查了字典,“元”有这几种解释,在这应该选哪一种?那么“元日”指的是哪一天呢?(对啊,它指的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5、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准古诗。

  1、同学们,古诗到底描绘了正月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赶紧打开书,自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由读)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你真不简单,把字音都读准了,特别是这几个字,你会读吗?指名读四个词语,然后一起来读一读。

  4、大家把字音都读准了,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5、同学们,我们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爆竹:就是鞭炮瞧,图上的小朋友放的就是爆竹。

  屠苏:这就是屠苏草,在这里是指用屠苏草泡的酒。人们在除夕这天会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正月初一早上全家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据说喝了屠苏酒能保一年不生病。

  瞳瞳日:如果理解了,那就强调“你说的真好,它是日字旁,跟太阳有关”,就是指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如果不理解,就先引导先看偏旁跟什么有关,它是指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出示图片)看,太阳渐渐升起来了,多么明亮。请你把它的意思写下来。

  桃符:其实“桃”和“符”指的是同一件东西,我们可以连起来用。大家见过吗,瞧这就是桃符。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所以每到正月初一,人们便在桃木上刻上“神荼”、“郁垒”两个神灵的名字,挂在门旁,用来压邪,后来就指春联。

  6、这首诗还有那些词语不明白,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读了诗后,你知道宋代人在过春节的时候要做哪些事吗?请你再好好读读古诗找一找,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你知道了吗?

  (1)放爆竹(板书)

  你怎么知道的?

  这一天到处是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这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呢?(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来到了)你能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简洁的话,你说的真简洁,尤其是“一岁除”就是指一年过去了)是啊,这一刻是多么的热闹啊!你的心情如何?你能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吗?

  他们还会干什么?

  (2)喝屠苏酒(板书)

  他们是怎么喝的?你能结合第二句诗来说说吗?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品着这新年的第一口酒)有什么感觉?(很温暖)读诗。

  还有呢?

  (3)贴春联(板书)

  从哪里知道的。是啊,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换桃符的呢?

  你知道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含义吗?

  我们把三、四两句诗连起来读一读,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呢?(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普照着千家万户,人们把新的桃符换下了旧的桃符。)

  [同学们,古人在写诗时为了押韵,有时会将字序做颠倒,而我们现在在说的时候可以根据我们的语言习惯适当的调整。]谁能再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是啊,王安石的这首诗描绘了家家户户沐浴着和煦的春风,迎着新年的第一缕灿烂的阳光在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的景象,你能把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吗?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说。谁来说说?

  3、同学们,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喜庆,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体悟诗情,赏读背诵。

  1、是啊,多热闹啊,可是你知道吗?王安石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49岁了,他已经度过了人生中的第49个元日,每年都是这样,为什么偏偏在这一年写下《元日》呢,让我们走进王安石生活的那段岁月吧。(出示背景)当时的宋朝社会很贫穷,年轻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到各地游历,了解了老百姓的疾苦。后来他发奋读书中了进士,当了地方官,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事情。49岁时就被任命为宰相,他终于有机会可以一展抱负,于是就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变得更加富强。《元日》就写在这一年的春节。

  2、他仅仅是写出了春节热闹的景象吗?除了反映新年新气象外,正要推行新政的王安石还想借这首诗表达什么?(新的政策必将代替旧的政策,以及他的坚定的信心、希望新政策会给国家带来新的面貌、新政的推行能够顺利、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3、这真是一位胸怀远大、忧国忧民的政治家王安石啊,让我们一起再来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

  4、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五、巩固理解、拓展延伸。

  1、下面我们再来读读王安石写的另一首诗《梅花》(读一读),这首诗我们学过,写出了梅花顽强的品质,那现在老师告诉你,其实王安石写这首诗的时候是由于当时政治腐败,他推行的新政没有成功,王安石有没有意志消沉呢?那么他想借这首诗表达什么呢,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他也想像梅花一样勇敢坚强)

  六、布置作业。

  1、想象《元日》这首诗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2、收集王安石的其它作品,读读背背。

  板书: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喝屠苏

  换桃符

《元日》教学设计4

  《元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一首著名诗作。“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全新的热闹景象,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诗人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描绘了一派除旧布新、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写出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也抒发了作者力图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的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目标预设

  1、认识“屠、苏”2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符”。

  2、学习《元日》,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能用结合注释、查阅资料、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并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并学会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4、感受诗中表达的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同时体会王安石作为政治家除旧布新的改革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结合注释、查阅资料、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并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2、难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同时体会王安石作为政治家除旧布新的改革精神。

  设计理念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把小学生的好奇转化为求知的欲望,力求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新鲜感、探究欲。

  2、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习。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

  3、培养能力,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汇报学习成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教师只需在旁做适当补充。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创设情境法

  学法:朗读法想象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传统节日

  1、游戏导入。师出示《中国古诗大会》“挑战九宫格”的游戏,生从十二宫格中选出一句诗,并说出诗句中隐藏的传统节日。

  2、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就和其中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元日》,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理解“元日”:你们知道元日是哪一天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题的方法引出“结合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5、知作者

  学习一首诗我们就要了解诗的作者。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两任宰相,曾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

  【设计意图:以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找诗句、猜节日,激起学生的兴趣。借助注释解诗题,让学生明白借助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鼓励学生互评。

  (3)齐读古诗。

  2、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1)教师划分节奏,鼓励学生按着节奏去读古诗。

  (2)指导读好韵脚,读出诗的韵味。

  (3)再指名读诗,注意把握诗的节奏、韵味。

  (4)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本首诗的生字并不难,传诵度也很高,学生一下子就能读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也降低了识字难度,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和节奏。】

  三、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一)了解习俗

  1、学生回忆自己过春节的习俗。

  2、配乐展示学生过春节的照片,师生谈感受,让学生体会到过春节的喜庆和欢乐。

  3、结合注释找出诗中过春节的习俗:请同学们结合旁边的注释,找一找诗中介绍了宋朝过春节时的哪些习俗?

  【设计意图:询问学生现代春节的习俗,展示学生过春节的照片,唤醒学生对春节的记忆,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宋朝春节与现代春节的情感连接点,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为本首诗的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1)了解前两个习俗,总结学习方法

  过渡: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我们还要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同学们对哪种习俗最感兴趣,找出相应的诗句,并想一想在诗句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一、放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

  学生找出对应的诗句,并说一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指出这种通过想象来理解诗意的方法就叫“想象画面”。

  (2)理解“除”和“一岁”的意思。

  ①查字典理解“除”:出示字典解释:

  a、去掉,过去。

  b、算数中用一个人数去除另一个数。

  c、不计算在内。

  d、台阶。

  由此总结出可以“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②理解“一岁”就是“一年”的意思。

  (3)学生尝试说出整句诗的意思,教师做适当引导。

  (4)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过年放爆竹的来历,由此指出现在放爆竹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通过想象画面、借助字典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预设二、饮屠苏酒春风送暖入屠苏

  (1)学生找到对应的诗句:春风送暖入屠苏

  (2)由“酒”质疑,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了解“屠苏”的意思。

  (3)查阅资料:①古代有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祈福、求得长寿。②古代人在礼仪上一般讲究先长后幼,但在饮这屠苏酒时,却是先幼后长,老人最后喝屠苏酒的隐含了长寿的意思。所以苏辙在《除日》中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由此总结出“查阅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诗。

  (4)拓展想想:此时此刻,家人们坐在一起,迎着和煦的春风,品着新年的美酒,他们会互相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呢?师生合作表演

  师总:你看迎着这暖暖的春风,喝着这暖暖的美酒,听着这暖暖的话语,此时,人们的心情可以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暖)

  (5)指导朗读:谁能暖暖地读一读这句诗。

  (6)尝试更深入描绘画面:学到这里,相信你对这句诗会有更深入地理解,此时此刻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7)引导学生结合“暖”字体会到的情感,总结出”抓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感悟诗中隐含的情感。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情境。教师对古诗中的关键词着力指导,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实践,加深对诗歌的领悟,培养语感,体会浓浓的节日气氛。】

  师总: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在噼里啪啦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这样的场景让你有什么感受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吗?(生预设:热闹、欢乐、喜庆、祥和……)

  指导朗读前两句,读出欢乐喜庆的感觉。

  (三)学法迁移,小组合作

  1、出示学习单:小组合作,用前面总结的学习方法学习诗的后两句,合作研究最后一个习俗,学生边讨论边完成你们手中的学习单:借助注释xxx,我们读懂了第x句,仿佛看到了xxx的'画面。

  通过xxx这个词,我感受到了xxx。

  2、学生汇报。

  预设1:借助注释(3),我们读懂了第(3)句,仿佛看到了(太阳慢慢升起,照耀着千家万户)的画面。

  a、通过“瞳瞳”这个词,我感受到太阳初升带给我们的温暖

  b、通过“瞳瞳”这个词,我感受到初升的太阳带给我们的光明。

  教师进一步引导:老师从这个词中还感到了希望,同学们就是初升的太阳,是我们国家的希望。

  预设2:借助注释(4),我们读懂了第(4)句,仿佛看到了(人们忙着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的画面。(教师相机出示课件)通过“总”这个词,我感受到每年人们都会取下旧的桃符,换上新的桃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图片

  3、查阅资料:“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压缩省略的句式,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的凝练。

  4、了解寓意: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这个举动又有什么含义呢?(除旧迎新、辞旧迎新)

  5、查阅资料:①出示桃符的样子。②关于桃符的知识:人们用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挂在门旁,写上门神的名字或画像用来驱鬼避邪,就成了桃符。③桃符最后演变成春联,出示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并引导学生按正确顺序读出春联。

  6、师总:有了第一幅春联以后,人们就开始在春节的时候贴春联。你们瞧,太阳升起来了,它把光明、温暖、希望送给了千家万户。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难怪诗中是这样说,指导朗读: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7、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

  四、了解背景,体悟诗情

  过渡: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人们除旧迎新的喜悦心情。此时,老师心中还有一个疑问,诗人王安石每年都会过春节,那他为什么会在这一年写下《元日》这首诗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段小视频,相信看完视频就能解开老师心中的疑团了,同学们对这首诗也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1、播放有关《元日》写作背景的视频。

  2、学生谈体会。

  教师小结:通过看视频我们知道原来王安石是在这一年当上了宰相,终于可以实现他变法的愿望了,这里的除旧迎新不仅仅是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更是他政治抱负的体现,他想用他的新法换下旧法,他想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诗人正是怀着改革的喜悦之情和雄心壮志,提笔写下了《元日》。

  3、指导朗读:当他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一定是豪情万丈,我们一起读。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了写作背景,通过吟诵,还原意境,将诗人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跃然纸上,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过渡:春节这些习俗象征着辞旧迎新,也包含着许多我们美好的期盼,从古至今,有很多文人墨客根据春节的习俗写下了许多古诗散文。

  1、出示关于春节的诗句: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柱清香拜九霄。——戴复古《除夜》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李世民《守岁》

  2、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引导学生课下的时候去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3、学生跟唱小歌曲,再次感受新春的美好。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应该是在生活中学习,又服务于生活的,联系“元日”拓展延伸,让学生对描写春节的诗句和文章有了更多的了解。】

  六、布置作业

  必做:背诵古诗《元日》。

  选做:

  我是小画家——画出我眼中欢乐的场景

  我是小歌唱家——唱首春节歌曲给家人听

  我是小书法家——把这首诗写成书法作品

  我是小作家——写出你过春节的欢乐过程

  七、板书设计

  教法反思

  一、反复吟诵,读出韵律

  语文课堂,就应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尤其是古诗教学。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先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节奏和韵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反复吟诵很重要,让学生把诗句读透、读厚,进一步提升学生吟诵古诗的水平。

  二、总结方法,学法迁移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边跟孩子们学古诗,边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想象画面、借助字典、结合注释、查找资料、抓关键词,然后我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学会的方法学习后两句诗,做到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三、渗透德育,传承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以丰富的内涵、独特的表现手法,渗透着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习俗,表达着家国情怀,千百年来,这些古诗词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在教学《元日》一诗时,我引导学生了解春联传统文化。如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说过春节了,家家户户迎来初升的太阳,都用新桃符换掉旧桃符。其中的“桃符”就很有故事,“桃符”是辟邪之物,随机引导学生了解从“桃符”到“春联”的演变,引发他们对各种风俗的兴趣,使学生对中国春节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通过了解背景,体悟诗情让学生感受到王安石的家国情怀。

  当然,教学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管课前如何精心准备,都会有一些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总觉得牵着学生的较多,没能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尝试由扶到放,教会学生多种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

《元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诗的节奏。背诵古诗。

  2、理解“屠苏”、“瞳瞳”等词语意思,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诗句所描绘的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感受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及诗人除旧布新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音乐导入,引出春节:播放音乐《恭喜恭喜》。

  孩子们,上课前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这首热闹喜庆的歌曲是在我们过什么节日的时候能在大街小巷能听到的?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诗题,理解诗题

  根据课文注释,我们知道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出示字典中“元”字义,明确“元”是开始的,第一的意思,“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4、了解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安石的脚步一起去看看七百多年前的宋朝是如何欢度新春佳节的。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出示自读提示:大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相机正音。注意读准后鼻音“声”、翘舌音“除”、平舌音“苏”。

  3、学习生字词

  (1)点灯笼游戏:“爆竹屠苏瞳瞳旧符”

  老师带来了几个节日的灯笼,快去点亮它们吧!如果点亮了,就请同学们大声跟读。

  (2)猜灯谜:

  后来者居上—屠

  办字头上一颗草—苏

  一人一寸高,竹影头上摇—符

  (3)指导书写“符”,生练习书写。

  4、多种形式朗读,读出节奏。

  出示朗读节奏,师范读,生跟读。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联系生活实际,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生交流汇报,师总结: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穿新衣、包饺子、收压岁钱、拜年、祭财神、放烟花爆竹。

  2、借助注释想一想:这首诗中描写了春节的哪几个画面?

  放爆竹、饮屠苏、迎朝阳、换桃符

  3、“爆竹声中一岁除”

  出示“爆竹”资料: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节日或喜庆日燃放,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播放音频鞭炮声)想象一下,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口都响起了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那声音震耳欲聋,那声音此起彼伏,这样的场景给你怎样的感觉?(生:热闹,高兴……)还有哪个词可以表示人们当时的心情?(生:兴奋,幸福,开心,欢乐……)谁能用欢乐的语气给我们读一读这一句诗(指生读)。

  4、“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示“屠苏”资料: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发扬光大的。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展开想象,说一说:大年初一,要是你全家人坐在一起,迎着和煦的春风,品着屠苏酒。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说些什么?

  喝完屠苏酒,不仅身暖,心也暖,带着暖意齐读这句诗。

  5、“千门万户曈曈日”

  借助图片加注释理解“曈曈”

  (出示图片)这样的太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温暖,日出)

  其实在诗人心中这一轮缓缓上升的微光不仅仅是温暖的太阳,更多指的是诗人的内心,这一轮红日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代表的是光明和希望,千家万户的人们都迎着这旭日的光辉在那兴高采烈地换上新的春联,这又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男女生赛读读出希望。

  6、“总把新桃换旧符”

  视频了解“桃符”。

  说一说:你帮家里换过春联吗?换春联有什么含义?

  7、联系创作背景,领悟诗情。

  其实,诗人写《元日》,并不仅仅是写春节热闹喜庆的场面。当时王安石担任宰相,积极推行新政,想让国家更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变法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一批人的极力反对。他坚信旧的制度总能被新的制度代替,改革能像这春风一样吹进千家万户,能像这朝阳一样充满照耀千门万户。

  配乐读:

  此时,你就是王安石,你走在大街上,

  听到爆竹声劈里啪啦不绝于耳,读——爆竹声中一岁除;

  看到一家老小迎着春风饮屠苏,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看到一轮新日照耀着千家万户,读——千门万户曈曈日;

  看到人们在晨光熹微中换春联,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一派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景象,让王安石对变法充满了希望,内心充满了喜悦。让我们齐读古诗,会背的同学试着背一背,读出诗人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

  读诗句,猜传统节日。

  同学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七百多年前的宋朝,还是现在,我们过春节的方式都差不多,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叫法不一样而已,古时候叫“元日”,现在叫“春节”,桃符衍变成现在的春联。其实春节最早开始于4000多年前。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古至今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节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春节的古诗、故事、谚语。

  七、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饮屠苏

  迎朝阳

  换桃符

《元日》教学设计6

  目标预设

  1.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 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4.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设计理念

  1.“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教的最高境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设计时应体现学法指导,能让学生举一反三。

  2.“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模式,古诗教学也不例外,设计时要落实这一新课标理念。

  3.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追求“真实、扎实、朴实”的教学风格,把学法指导和落实新课标理念有机糅合起来。

  设计思路

  1.为了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我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教学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学习,学习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首诗,一次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让学生自由背诵熟悉的古诗)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进这座宝库,再领略两首古诗的美妙情境。

  二、解题:

  1.(播放课件:迎新春)这是什么时候?

  2.想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过年的感受.

  3.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有一首古诗流传甚广,影响深远,那便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

  4.题:“元”是第一,“元日”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叫春节。齐读课题

  5.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安石的这首过年诗。不过,在学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

  6.交流。师结:对,诵读理解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我们学好古诗,首先就要读好它。出示:(一读:注意节奏、读正确。)

  三、学习古诗

  (一)初读古诗。

  1.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这首诗在书上96页,打开书。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2.老师教读生字。

  这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谁愿意当小老师到前面来教教大家?

  哪个最难读、最容易读错? 哪位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指名说。(教师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读。重点引导读准“爆”、“屠”、“曈”、“符”的读音。)齐读生字。

  3.名读古诗,评议。让我们一起来读正确,读流利。

  (二)品读古诗:

  1.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能够把诗读正确,不过,古诗光读准还不够,还要(出示:二读:借助字典或请教别人,搞清字、词、句的意思。)

  2.再好好读读这首诗,找找有没有不懂的字词?

  3.流,相机出示词语:

  爆竹、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

  4.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这非常重要。那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教师总结引导学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请教别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现在就拿出你们的字典来吧。查一查,查之前,老师作个

  友情提示:每个字在字典上都有许多种解释,我们要根据诗句来选择相应的意思。

  5.流。师根据学生说到的.词语同时理解诗意。

  6.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理解:爆竹、屠苏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

  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给你什么感受?那就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读出欣喜、兴奋!读出温暖、希望!读出送旧迎新的喜庆!)指名读,男女生读。

  7.读“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理解:曈曈日、新桃、旧符

  同学们请看看诗题,其实这是个很特殊的日子,就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新的一年,也蕴含着新的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一年中,你希望什么呢?(交流)

  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明亮的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谁能读出这种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8.生将诗句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9.解了诗意,我想你的感受肯定不一样了,谁来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首诗呢?(1—2位)

  10.过,古诗学到这一步不够,还得透过字面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想想我们过年的情景,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图,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幸福、热闹、高兴、喜气等)

  11.学们,任何一首诗,都与诗人当时的心情,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时,诗人王安石刚当上宰相,对自己上任后的改革充满了信心,也充满了期待。就象诗中所说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还能感受到什么?(除旧布新,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

  12.让我们一起满怀着喜悦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吧!齐读诗。

  (三)背诵迁移

  1.在,古诗学完了,我们要把它背出来,这叫熟读成诵。(指名背、齐背)

  2.同学们,在背的时候也要注意节奏,谁再来背?

  3.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一首诗读懂了,记住了。刚才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的,谁来看着屏幕读一读?

  4.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一首诗,想让你们也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读懂它?好吗?小组合作。

  (1)出示《江雪》,运用刚才的方法一步步学习。

  (2)交流汇报,齐背古诗。

  5.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两首诗,还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同学们以后学古诗就照老师的方法试试,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得更好。

《元日》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之《元日》。 教材解读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元日》一诗就是通过新年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这首诗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寓理于叙事,含义深刻。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3个汉字“爆”“屠”“符”,理解诗中“屠苏”“曈曈日”“桃符”等词语的意思,进而懂得整首诗的大意。

  2、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吟经诵典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教学难点

  再现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

  1、欣赏歌曲《小拜年》。

  2、关注歌词:“正月里过新年,亲朋好友真高兴。家家户户来迎接,爆竹响连天。每一家每一户,贴上一副新对联。”从而初步理解“爆竹”“贴春联”的意思。

  3、揭题,读懂诗题:古人用“元”表示头、开始的意思,那“元日”就是哪一天呢?(提醒:“元日”并非现在所说的“元旦”,而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

  设计意图:解“元”字,旨在让学生明确“元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一,从而正确把握全诗。通过有层次的读,提醒学生每次读书都应有所收获。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体会其中的节奏。

  2、指名读。关注准确、通顺。

  3、再指名读。关注停顿、节奏。

  4、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一、二、四句末尾一字的读音,指导理解“押韵”,再读诗歌。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首要的就是做到通顺、流利,并感受其中的节奏美。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等形式来达成初读的目标。

  三、融情想象,品读感悟

  1、赏读诗中“画”。

  (1)教师范读,学生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古人过春节时的哪些画面?

  (2)交流共享。

  【预设1】“燃爆竹”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①读一读:这个画面你是从哪一句诗中读到的?

  ②写一写:识记生字“爆”。关注形声字,指导书写。

  ③说一说: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a、相机理解:“岁”,拓展诗句:

  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b、理解“除”。

  ④忆一忆:听爆竹声,说一说:这是______的爆竹声。

  ⑤诵一诵:读诗句,感受喜庆。

  【预设2】“饮屠苏”画面——“春风送暖入屠苏”

  ①说一说,认一认:通过查资料的方法理解“屠苏”,指导识写“屠”字。

  ②想一想:人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还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人物)(表情)地说:“______。”

  ③读一读,品一品:带着这般喜庆的感受,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

  诗句中哪个字写出了人们饮屠苏酒的感觉?(“暖”)说说你的理解。

  a、品味身体之暖

  b、品味内心之暖

  ④说一说,吟一吟。

  年轻人想到______,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道——

  老年人想到______,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道——

  孩子们想到______,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道——

  ⑤升华理解再吟诵:简单介绍王安石推行新政时的内心之暖,齐诵诗句。

  ⑥结一结:看,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暖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

  设计意图:古诗语言凝练,引导学生读中想象,以想象促读。不仅要读懂诗句表面的意思,更要依托诗歌内容,放眼儿童当下的生活,创设情境,通过读说、读写有机融合,把诗歌读透、读厚,读出画面,继而读懂诗句蕴含的深意。

  【预设3】“曈曈日”画面——“千门万户曈曈日”

  ①说一说: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②提一提:哪个词语带给了你这样的感受?理解“曈曈”。

  ③解叠词:古诗的语言追求精练,这里却舍得笔墨,两个字重叠使用,是为了强调什么呢?

  ④小结吟诵:是啊,新年的第一轮暖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多么温暖!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一起读这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

  【预设4】“换桃符”画面——“总把新桃换旧符。”

  ①读一读:这幅画面源自于哪句诗呀?学生读诗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猜一猜:观察书中插图,猜猜“桃”“符”的意思;录音简介“桃符”的由来;理解“新桃”“旧符”。

  ③写一写:识写生字“符”。

  ④读一读:出示课本彩图中的春联,指名读,齐读。

  ⑤贴一贴:欣赏春联,看看它们分别适合送给谁。

  出示春联,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六畜兴旺千家同乐五谷丰登万象更新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桃李满天下春光遍校园

  勤学习春光好苦钻研幸福多

  小结:这一副副春联表达了人们不同的祝福和各种美好愿望。齐读。

  ⑥对一对:

  a、请学生关注以上春联,引导发现春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等特点。

  b、根据春联的特点,对一对。

《元日》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补充写作背景来体会诗人在诗中抒发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态度;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1、播放一组与春节有关的画面和播放《过大年》歌曲。

  2、同学们,这些画面让你想到了哪个节日?(春节)

  3、(是啊,春节可真热闹啊!)你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吗?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写的描写春节的古诗《元日》吧。(板书课题)

  4、“元日”指的是哪一天,你知道吗?老师查了字典,“元”有这几种解释(大屏幕出示“元”在字典中的几种解释),在这个词中应该选哪一种?那么“元日”指的是哪一天呢?(对啊,它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二、检查预习,学习新字

  1、同学们,诗中到底描绘了正月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赶紧打开书,自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自由读)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学生个别朗读,师生互评。

  4、大家把字音都读准了,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5、同学们,我们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爆竹:就是鞭炮(简介爆竹到鞭炮的演变过程)。

  屠苏:在这里是指用屠苏草泡的酒。人们在除夕这天会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正月初一早上全家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据说喝了屠苏酒能保一年不生病。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一岁除:就是指一年过去了。

  桃符:其实“桃”和“符”指的是同一件东西,我们可以连起来用。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所以每到正月初一,人们便在桃木上刻上“神荼”、“郁垒”两个神灵的名字,挂在门旁,用来压邪,后来就指春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点拨,引导。)

  6、学写“爆”字。强调右下角的写法。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读了诗后,你知道宋代人在过春节时有哪些习俗吗?请你再好好读读古诗找一找,四人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讨论。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1)放爆竹(板书)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爆竹声中一岁除”这一句当中知道的。

  师:你能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吗?

  生说,教师点评。

  师:这一刻是多么热闹啊!你的心情如何?你能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吗?

  除了放爆竹,古人过春节还有哪些习俗?

  (2)喝屠苏(板书)

  生:喝屠苏酒。

  师:都有谁在喝屠苏酒呢?

  生:一家人在喝屠苏酒,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

  师:大家都会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说。教师指点。(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品着这新年的第一口酒)有什么感觉?(很温暖)说说你对这句的理解吧!

  生说,教师指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还有什么习俗呢?

  (3)迎红日(板书)

  介绍古人年三十晚上守岁的习俗。第二天初一的一大早,人们推开大门,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生说,教师板书“迎红日”。

  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4)贴春联(板书)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说诗句。

  你知道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含义吗?(辞旧迎新。)

  解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幅春联。教师板书。

  我们把三、四两句诗连起来读一读,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呢?(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普照着千家万户,人们把新的桃符换下了旧的桃符。)

  2、是啊,王安石的这首诗描绘了家家户户沐浴着和煦的春风,迎着新年的第一缕灿烂的阳光在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的景象,你能把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吗?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说。谁来说说?

  3、同学们,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喜庆,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感悟诗情,赏读背诵。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句诗一幅幅画,你从这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生想象描绘画面。

  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卷呢?谁能用一两个词来描述一下?(幸福、祥和、欢乐......)

  2、是啊,多么幸福、祥和的'一幅幅过年的图画啊,谁都被这这情景陶醉了?(我们、古人、作者)

  (出示写作背景)当时的宋朝社会很贫穷,年轻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到各地游历,了解了老百姓的疾苦。后来他发奋读书中了进士,当了地方官,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事情。49岁时就被任命为宰相,他终于有机会可以一展抱负,于是就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变得更加富强。《元日》就写在这一年的春节。

  除了反映新年新气象外,正要推行新政的王安石还想借这首诗表达什么?(新的政策必将代替旧的政策,以及他的坚定的信心、希望新政策会给国家带来新的面貌、新政的推行能够顺利、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3、他走在新年的街头,看到老百姓过春节热闹的景象,他此刻的心情如何?(兴奋、激动、充满信心。)

  4、这真是一位胸怀远大、忧国忧民的政治家王安石啊,让我们一起再来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

  5、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五、巩固新知、谈谈收获

  1、考考你:(1)古人过春节有哪些习俗?(2)说说“屠苏”和“曈曈”的意思。(3)桃符就是今天的()。

  2、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六、作业

  1、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2、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歌还有很多,搜集几首读一读。

  板书:

  元日

  (宋)王安石

  嘉放爆竹新

  节喝屠苏年

  号迎红日纳

  长贴春联余

  春庆

  幸福祥和

《元日》教学设计9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仍旧对显性的画面较感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在读诗时能将诗中的画面与自身生活体验联系起来理解,从而感受诗中的欢快气氛,体会一系列春节传统习俗背后蕴含着的人们对幸福美好的期盼之情。但对于王安石的执政理想,大部分三年级的学生还无法理解,因此,只稍作了解。

  【教学目标】

  1、理解“爆竹、屠苏、桃符”等词语。

  2、引导学生看注释、找习俗、查资料、融生活想象画面,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3、通过诵读感悟、吟诵,体会春节的气氛,感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诵读感悟、吟诵,体会节日的气氛。

  2、难点:想象画面,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看视频猜节日。

  同学们,为了表扬你们端正的坐姿和专注的小眼睛,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想知道吗?好,一起来看看吧。(班级学生过新年活动照片,配乐《新年好》)

  你们看到了什么?

  (预设1:齐回答,过年的时候、春节的时候预设2:我看到了自己过年时候的照片)

  2、揭示课题。

  是啊,(过年,也叫)春节,是我们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关于春节的古诗,《元日》(板书题目)

  3、解题

  师:“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拖长音,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1)开始的,第一。

  (2)为首。

  (3)主要、根本。

  (4)元素。

  (5)构成一个整体的。

  (6)货币单位。

  你们觉得是哪一种呢?

  4、走进诗人

  那你们知道元日的作者是谁吗?——王安石(引导学生回答),对,他不仅仅是一位诗人,还是北宋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49岁的时候,好不容易当上了宰相!宰相在古代可是一个大官呢,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元日,就是在他担任宰相那一年的春节写下的,正是他春风得意的.时候!

  二、反复读,明诗意

  1、范读,知节日。

  2、初读,解诗题。

  3、再读,找习俗。

  三、介绍吟诵法

  1、吟诵三种符号

  2、吟诵录音

  四、融生活,悟诗情,解吟诵

  1、我们先来看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老师起手势,学生读)

  你们听到了什么?(爆竹声)

  爆竹声怎么样?(爆竹噼里啪啦地响,爆竹的声音好大啊!)是啊,爆竹一点就燃,所以我们的爆竹读的急而短促,这家刚放完爆竹,那家又开始放了,此起彼伏的爆竹声音一直在耳边响个(不停),哇,过年可真热闹啊!(贴板书,热闹)

  请你们把这种热闹读出来。

  那“一岁”是什么意思呢?(生齐回答,一年),除呢?(生回答,过去)所以,“一岁除”指的是(一年就过去了)。

  那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学生答:在热闹的爆竹声中,一年就过去了)

  2、你的理解很到位!我们再来看第二句:(学生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是什么呢?(一种酒)你怎么知道?(课文中有注释)表扬你们懂得借助注释!其实,屠苏酒是由屠苏草泡的酒,传说喝这种酒可以避瘟疫、祈福新年,所以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准备了满院子的屠苏酒,大家都准备喝个够,喝个痛快,不醉不罢休!所以诗句中的屠苏,我们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们想到了诗中的哪一个字?(学生“暖”),是啊,同学的祝福,朋友的祝福,每个人的心里都感到(暖洋洋的、暖暖的)板书:温暖

  3、同学们,除了我们心里暖?暖还从何而来呢?(还有什么也是暖的呢?)(春风送暖,)对了,春风也是暖暖的!那还有谁会感到暖?(诗人王安石)是呀,我们的王安石可是好不容易当上了宰相,因此他在政治上的改革也得到了顺利的开展,在这个热闹、喜庆的新春佳节,普天同庆,人暖、心暖、天地暖!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诵一遍!

  4、是的,那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读诵符号学习后两句诗。

  讨论并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感受到了什么?

  (小组学习2min、小组组长代表)

  是啊,老师起手势,“千门万户曈曈日”,通过节奏我们看到太阳正在(慢慢升起来),千门万户都已经把(旧桃符换成新桃符),感受到(新年新气象、新年生机勃勃)新年的万象更新(贴板书)

  王安石用几个画面、几句诗寥寥数语给我们勾勒出了人们欢度春节的喜庆场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除旧布新的决心,不管成功与否这份心系百姓的情怀让我们感动!

  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

  5、接下来,加上伴奏,加入感情,想象画面,吟诵出王安石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现在请所有女生起立吟诵;请所有男生起立吟诵。】

  语:你们诵出了王安石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你们的吟诵让老师也走进了诗中的画面。

《元日》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二、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

  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

  3、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4、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五、教具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谁来说说咱们过年都怎么过的啊?(各抒己见)

  (相机出示图片)

  2、你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简述《过年的来历》

  3、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引出诗题:元日

  1、说说题目的意思: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

  2、诗人是谁,你对诗人有多少了解。

  三、自学古诗

  1、回忆学法: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意思——展开想象)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

  三、学习古诗,交流。

  自由读古诗

  1、你读准了吗?

  2、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换新符

  3、要读懂古诗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你会换什么春联)

  4、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诗了呢?

  5、创作背景: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请你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自己说——指名说

  l理解古诗可以把用在两部分间加上自己的话。使意思表达更通顺。

  6、闭眼听老师范读,在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小结:多喜庆,多热闹呀。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四、背诵古诗,学习生字。

  1、你会背诵了吗?

  全班背——男女生各背

  2、学习生字:爆屠符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展示台进行生字的讲评。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搜集王安石的古诗读一读

《元日》教学设计11

  教材解析

  《元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描写新春喜庆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同时寄托了作者执政变法、强国富民的抱负。诗句中“新”字成了本诗的诗眼,诗人所写春节情景都在叙述“新年新气象”。本课教学着重让学生在文本体验中,了解春节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显现的画面感兴趣,但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对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应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元日》。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中的情感。

  3.收集和积累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和文化。

  教学过程

  一、感悟传统,喜迎“新”春

  1.游戏导入

  “闯古诗宫格”游戏导入,需要从九个字中找到一句诗,敢来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眠不觉晓;春风花草香)学生寻找诗句共同点。

  师:春,万物复苏。在这个季节里,有一个中国人最注重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古诗—王安石的《元日》。

  2.趣解诗题

  师:“元”字下面像什么?(课件出示甲骨文)无论汉字如何变迁,上面这一横都没有变化,表示人的头部,所以“元”的本义就是“人头”。由此引申出两个意思,那元日的意思是什么?(生会借助汉字字义、借助注释理解“元日”的意思。)

  师:元日,一元复始,一起走进王安石笔下描绘的元日(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古诗、汉字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汉字寻根,让学生一开始就沉浸在祖先创造文字的智慧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

  二、初探古诗,读出“新”韵律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共读古诗

  (1)代表读:读准屠苏、瞳瞳、旧符三个词语。

  (2)生合作读,划分节奏。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朗读时可以在每句第四个字后面适当停顿。

  (3)讲究平仄,读出古诗韵味。根据古诗通读“仄声短平声长”的规律,师生吟诗。

  (4)小诗人读,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读古诗采用个人读,合作读,小诗人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韵律,进一步丰富学生积累,巩固古诗朗读语感。】

  三、理解诗意,想象“新”年画面

  师:课前我们对《元日》中的节日习俗进行了资料收集,填写了学习单,现在来分享一下。

  (一)预设1:燃爆竹

  1、释义:“除”在字典中的解释有这几种解释,请选一选。

  2、看图:那现在谁来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3、听声:这爆竹声意味着什么?

  4、小结:人们燃爆竹也是为了驱赶旧的一年里像年兽这样不好的事物、不好的运气。这样就能欢欢喜喜迎接新的一年。(齐读诗句)

  (二)预设2:饮屠苏

  1、释义:解释“屠苏”的意思。(视频了解饮“屠苏”习俗)

  2、想象:当温暖的春风吹在人们的脸上,一家人围坐在饭香四溢的桌子上,饮着屠苏酒。举起酒杯,你想说些什么吗?

  3、小结:这句诗中是否有一个字能表达出现在你的心里的感受?(暖)难怪王安石会这样写道:春风送暖入屠苏。

  4、继续寻暖:请你读一读后面两句诗,还有什么给人温暖?

  师生借助第三个注释、借助图片理解“瞳瞳日”,从而理解瞳瞳日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希望和温暖。

  (三)预设3:换桃符

  1、理解诗句:请认真读第四个注释,新桃、旧符指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受每句七字的限制,将这个完整的句子压缩成“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没有变。(生通过查找资料汇报“桃符”)

  2、拓展练习:如果把“桃符”换成“春联”,还是七个字,你认为这句诗可以怎么写?预设:总把新春换旧联。

  3、感受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新春新景新气象多福多才多平安;国泰民安歌盛世年丰人寿庆新春)

  预设:春联里都是人们的新年祝愿。

  4、小结:春联帮人们抒发着新年美好的愿望。所以在暖洋洋的晨光中,都是谁家在换桃符?王安石看到这一幕幕情景写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总结:透过诗中提到的三种习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节?

  同桌合作学习:拓展其他带有春节习俗的古诗,找出对应的节日习俗:

  1、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2、爆竹散千灾,从今事事谐。

  3、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师:春节在我们中国人是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节日,更是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再读元日,读出自豪。(生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追根溯源、古今对比、对话交流、适度拓展等途径,感受古今节日习俗的变迁,理解《元日》古诗本身的同时,又让学生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热爱传统文化。】

  (四)品味诗情,体会“新”年心愿

  师:春节当天,提笔写诗的诗人王安石有什么新年心愿呢?要想了解这些,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王安石这个人。(课件介绍王安石生平)

  预设:实行变法,让百姓富裕,国家富强就是王安石的新年心愿。

  重点理解:通过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体会王安石变法信心的坚定。再顺势理解“总把新桃换旧符”的主语,不仅指千家万户的'老百姓,还有王安石。

  师:在王安石的变法下,宋代百姓要有一个崭新的生活,宋朝要有一个崭新的世界。新的一年,万象更新。(师生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体会情感是课标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此环节采取知人论世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寄托的诗人济世安民的情怀,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认同。】

  (五)传承文化,争做“新”接班人

  师:渊源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传统节日除了春节,还有不少传统节日,我们去古诗中领略它们的风采:

  师:传统节日如纽带,联系着我们的血脉亲情,中华诗词如明珠,装点着我们的点滴生活。中华文明如浩瀚的江河,今天我们学到的,只是撷取了浩瀚江河的一滴水珠。需要我们传承与探索的还有很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靠我们,更靠你们。

  (六)分层作业,巩固提升

  师:我们今天的作业,邀请你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1、必做:与诗同行,书元日。背诵《元日》,完成书法作品。

  2、选做:妙笔生花,写春节。围绕“春节真热闹”,写一写春节热闹的情景。

  3、选做:追寻传统,作报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继续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古诗,完成传统节日追寻报告。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文,也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教学中呼应本单元人文主题,号召同学们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元日》这首诗,题目与诗人所表达的主题意义是密切联系的:“元日”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根据资料,此时此刻的王安石刚刚被任命为宰相。当时北宋王朝面临着政治危机,于是他进行新法改革,想通过新政使国家繁荣富强,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年对王安石来说,也是重要的日子。按上述线索备课,课前预习就可以布置学生查找《元日》中出现的春节习俗,初步了解关于过新年的春节习俗的来历等,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提升了语文素养。

  课堂中通过同学们课前找到的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三种习俗学习感悟整首诗,这样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感知、赏析具体诗句。在学生对整首诗有了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品读,联系互文性文本来诠释整首诗,由此,带给学生无限的联想和思考。

  教学中设计了深入了解诗人,通过了解王安石的主要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希望新法像新桃符一样,祈祷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幸福的愿望。课堂上一遍遍引导学生诵读,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一步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使学生欣赏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课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瑕疵,比如这节课中还有很多地方学生能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我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品质。

《元日》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元日》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学会3个生字,感悟诗中重点的词义,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练习卡。

  2、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视频图片展示春节的喜庆场面。

  2、提问:春节是个很隆重的节日,你觉得最有意思、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二.揭题《元日》

  三.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师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2、今天就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古诗《元日》。

  四.知作者,解诗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元日》的作者吗?学生简介。

  2、师补充王安石相关资料。

  3、理解题目《元日》,解释“元”在字典中的意思。

  4、师明确: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元日”是一年的开始,一个季节(春季)的开始,一个月的'开始(农历初一),因此元日又被称为“三元”。

  5、“元日”和元旦节是同一天吗?指导区别“元旦节、元日”。

  五.认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1、指名大声、准确读古诗。

  2、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

  3、教学生字。

  先指导识记“爆、屠、符”的字形,再读帖指导美观书写。

  4、临帖描红,书写生字。

  5、书写展示,同桌,自我修订。

  六.明诗意

  1、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古诗。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相互交流。

  3、阅读“资料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悟诗情

  1、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读诗的前一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创设情景指导朗读,抓住:爆竹、屠苏,体会春节时人们的快乐、高兴场面。

  4、抓住:曈曈日、新桃、旧符,理解初升阳光普照千家万户的吉祥场面。

  5、试背古诗。

  八.作业布置,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九.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隆重放爆竹

  盛大饮屠苏

  喜庆换旧符、贴新桃

《元日》教学设计13

  〖目标

  1.正确朗诵背诵古诗,了解古代人民过年的节日习俗和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

  2.能用自身的话解释古诗。

  3.能用简单概括的语言描述现在的过年方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就要过年了,新的一年马上来到了。在这段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说一说你是怎样过新年的?(学生)

  同学们非常喜欢过年,了解了很多过年的习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描写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板书课题:《元旦》。(齐读课题)让学生质疑问难。了解“元旦”的含义。(我国古代以正月七年级为元旦,为一年的第一天。)

  过渡:你能想像王安石在诗中都会写些什么吗?自身读读古诗看看。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字典,自读古诗体会含义,找出自身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不理解的词句。

  3.班交流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估计学生会对下列词语不理解:屠苏、瞳瞳日千门万户、新桃、旧符。

  4.一读古诗,你能自身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人们都在这一天做什么?

  5.从古诗当中你能感受出怎样一种气氛?你是从哪句话或者哪一个词语中感受到的?让我们带着这些心情齐读古诗。然后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和同位一起背诵。

  6.在这首古诗当中你感觉哪些字对你来说记住有些困难?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学生互相协助,交流记字,写字心得)

  教师总结讲解:

  “爆”是一个形声字,左边表示它的意思,右边表示它的读音,在写起来的时候需要注意右下局部共有5笔完成(教师示范)。

  “屠”让学生根据字典的解释记住生字。

  “苏”让班里姓苏的小朋友讲解给大家听。

  “换”是一个我们平时常见的字,如交换、换位等,右边不能写成“央”。

  “符”很简单,注意写的.时候上小下大。

  根据老师讲的学生自由练习,可以选择自身认为不太好写的字多练(教师巡视指导)

  7.同学们这首古诗要求大家会默写,让我们趁热打铁,在你们的练字本上默写一遍试试。

  8.我们现在过新年的方式和以往有什么一起点和不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种方式,谈谈你的理由?(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三)教学延伸

  除了《元旦》,王安石还写了很多优秀的古诗。老师非常喜欢他写的另外两首诗《梅花》和《泊船瓜洲》,实物投影仪出示。

  梅花泊船瓜洲

  墙角数枝梅,京口瓜洲一水间,凌寒独自开。钟山只隔数重山。

  遥知不是雪,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有暗香来。明月何时照我还。

  学生自学后选择自身喜欢的一首诗来背诵。你还知道哪一些?(鼓励学生课余多找找王安石的诗积累。)

  (四)作业设计

  不论是古时,还是现在人们都喜欢过年,请大家继续搜集有关过节的各种习俗的来历资料,下节课带来一起交流。

《元日》教学设计14

  之一

  作者:蓝色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屠曈换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屠杀苏醒交换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教学后记

《元日》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4、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1、同学们,时光匆匆,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是什么节日呢?。

  2、(春节),对了,这些画面正是展现春节的景象。

  谁来说说,你们家去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是啊,春节可真热闹啊)你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吗?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写的描写春节的古诗《元日》吧。(板书课题)

  4、“元日”的“元”你理解吗?老师查了字典,“元”有这几种解释,在这应该选哪一种?那么“元日”指的是哪一天呢?(对啊,它指的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5、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准古诗。

  1、同学们,古诗到底描绘了正月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赶紧打开书,自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由读)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这几个字,你会读吗?指名读一读。

  3、字音读的很准,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4、诗中有几个字,大家能写好吗?

  5、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6、同学们,我们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爆竹:就是鞭炮,瞧,图右下方的就是爆竹。

  屠苏:就是屠苏草,在这里是指用屠苏草泡的酒。人们在除夕这天会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正月初一早上全家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据说喝了屠苏酒能保一年不生病。

  瞳瞳:如果理解了,那就强调“你说的真好,它是日字旁,跟太阳有关”,就是指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如果不理解,就先引导,先看偏旁跟什么有关,它是指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出示图片)看,太阳渐渐升起来了,多么明亮。请你把它的意思写下来。

  新桃,旧符:其实“桃”和“符”指的是同一件东西,我们可以连起来用。大家见过吗,瞧这就是桃符。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所以每到正月初一,人们便在桃木上刻上“神荼”、“郁垒”两个神灵的名字,挂在门旁,用来压邪,后来就指春联。

  6、这首诗还有那些词语不明白,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读了诗后,你知道宋代人在过春节的时候要做哪些事吗?请你再好好读读古诗找一找,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你知道了吗?(1)放爆竹(板书)

  你怎么知道的?出示第一句诗,理解意思。这一天到处是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这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呢?(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来到了)你能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简洁的话,你说的真简洁,尤其是“一岁除”就是指一年过去了)是啊,这一刻是多么的热闹啊!你的心情如何?你能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吗?

  他们还会干什么?

  (2)喝屠苏酒(板书)

  他们是怎么喝的?你能结合第二句诗来说说吗?出示第二句诗,理解意思。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品着这新年的第一口酒)有什么感觉?(很温暖)读诗。

  他们为什么要在元日这一天和屠苏酒呢?出示相关材料。还有什么习俗呢?

  (3)贴春联

  (板书)从哪里知道的。是啊,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换桃符的呢?出示第三四句诗,理解意思。

  你知道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含义吗?结句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我们把三、四两句诗连起来读一读,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呢?(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普照着千家万户,人们把新的桃符换下了旧的桃符。)

  [同学们,古人在写诗时为了押韵,有时会将字序做颠倒,而我们现在在说的时候可以根据我们的语言习惯适当的调整。]谁能再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是啊,王安石的这首诗描绘了家家户户沐浴着和煦的春风,迎着新年的第一缕灿烂的阳光在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的景象。

  你能把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吗?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说。谁来说说?

  3、同学们,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喜庆,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体悟诗情,赏读背诵。

  1、是啊,多热闹啊,可是你知道吗?王安石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49岁了,他已经度过了人生中的第49个元日,每年都是这样,为什么偏偏在这一年写下《元日》呢,让我们走进王安石生活的那段岁月吧。(出示背景)当

  时的宋朝社会很贫穷,年轻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到各地游历,了解了老百姓的疾苦。后来他发奋读书中了进士,当了地方官,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事情。49岁时就被任命为宰相,他终于有机会可以一展抱负,于是就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变得更加富强。《元日》就写在这一年的春节。

  2、他仅仅是写出了春节热闹的景象吗?除了反映新年新气象外,正要推行新政的王安石还想借这首诗表达什么?(新的政策必将代替旧的政策,以及他的坚定的信心,希望新政策会给国家带来新的面貌,新政的推行能够顺利,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3、这真是一位胸怀远大、忧国忧民的政治家王安石啊,让我们一起再来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

  4、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五、巩固理解、拓展延伸。

  1、下面我们再来读读王安石写的另一首诗《梅花》(读一读),这首诗我们学过,写出了梅花顽强的品质,那现在老师告诉你,其实王安石写这首诗的时候是由于当时政治腐败,他推行的新政没有成功,王安石有没有意志消沉呢?那么他想借这首诗表达什么呢,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他也想像梅花一样勇敢坚强)

  六、布置作业。

  1、想象《元日》这首诗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2、收集王安石的其它作品,读读背背。

【《元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元日》教学设计04-13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在柏林》教学设计12-22

观潮教学设计01-22

《赶海》教学设计01-24

老王教学设计02-04

《观潮》教学设计02-18

白鹅教学设计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