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9 08:18:4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联。明确惯性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2、教学目的

  1)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2)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3)知道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3、重点、难点

  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的理解,用惯性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

  二、教学思路

  本课题按照“展示现象→分析思考→整理扩展→巩固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通过教学程序的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惯性实验的新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惯性概念的建立和应用,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观察抽象 建立概念

  概念是从具体事例、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只有首先为学生提供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才能从中抽象出本质特征,形成概念。

  为此,在引出惯性概念之前,先演示惯性球、抽纸条等实验,学生看到:当突然抽去底下物体的时候,上面的物体能保持原位不动,这个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得出: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既然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那么运动的物体又有什么性质呢?

  举例:离开枪口的`子弹失去了推力,还能继续前进。演示:运动的小车突然停止,车上的木块继续前滑。两个事例表明: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性质。

  小结: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进一步归纳得出: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的惯性例子。初步建立起惯性的概念。

  2、虚拟想象 强化概念

  虚设一个与真实情况相反的物理条件,并以此推出一系列想象性的荒谬结果,用反面的荒谬启迪人们对正面真实的认识,这就是虚拟情景。

  对于惯性,学生常有疑问:物体真的有惯性吗?对此,教师引导发问:“假如某一时间地球上的物体突然失去了惯性,这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将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讨论。

  正在进行比赛的运动场上,所有的球离开球拍后,因没有惯性而无法前行,掉落地上。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甚至跳远、跳高等运动项目都将无法进行。

  离开枪口的子弹,因没有惯性无法向前射出,至多掉落在开枪者自己的眼前。美国霸权者最先进的核弹,如果正用来打击别国,也只能落在自己的跟前爆炸而自取灭亡。

  地球以360米/秒的速度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离开地面的人因没有惯性而不会随地球一起运动,当他重新落回地面时,将落在原位置的西边。假如一个中国人离开地面数小时,当他降落到地面时,或许已经站在加拿大的国土上。

  许多物理现象自然形成,永久存在,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对其中隐藏着的科学真理难有深刻的理解。虚拟情景以其“虚”、“谬”、“奇”的特点,与真实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人虚中见实,无中见有,从反面看到真实的直观,从而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真理性的认识。

  3、比喻联想 深化概念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在任何情况下,物体的惯性都始终存在。学生却提出这样的问题:“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那么,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即做变速运动或曲线运动)时,它的惯性岂不消失了吗?”要消除这样的疑问,无论用理论的推导或实验的证明都是困难的。然而我们却可以用下面的比喻来解除疑问。每个学生都有阅读的本领,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阅读,即使在劳动,阅读的本领照样存在;每个人都有睡觉的习性,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睡觉,即使在学习,睡觉的习性仍旧存在。同样的道理,物体有惯性,即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做变速运动或曲线运动),它的惯性也同样存在,只不过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罢了。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管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是否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惯性始终存在。

  4、对照比较 辨别概念(惯性 惯性定律区别)

  比较是物理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区别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知识系统化,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学生容易把惯性和惯性定律混淆起来,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可列表对比如下:

  区别:1、前者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后者是物体的运动规律

  2、前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后者只有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遵守

  联系: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惯性的直接表现

  5、实例分析 应用概念

  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惯性概念,这只是实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应用惯性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例子是很多的。如:

  1)汽车突然开动、刹车、转弯时,车内乘客的倒向如何?

  2)匀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向外跳车时,向哪个方向跳不容易摔倒?

  3)在匀速向前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分别向前跳远和向后跳远,哪一次跳得更远?

  4)在匀速向前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向外掷石子,以相等的速度分别向前和向后掷出,哪一次掷得更远?

  5)在匀速、加速、减速向前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竖直上跳,当他落下时,分别落在原位置的哪一侧?

  上述各例,从惯性知识的单一应用,到惯性与速度知识的综合应用,从简单的匀速问题到较复杂的变速问题,层层深入,步步提高。在分析讲解中,引导学生掌握解答惯性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惯性知识的透彻理解,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1、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自然界中的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表现为物体总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惯性定律是一条客观规律,这一规律说明了正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这种性质,所以当没有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惯性和惯性定律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前者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后者是物体在不受力时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

  四、作业

  准备锤头和锤把,通过实践分析:(1)把锤头固定在锤把上,有几种方法?(2)把锤头从锤把上卸下来,有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

  板书设计

  一、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迅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一切物体:固态、液态、气态

  任何情况下: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快慢、匀速变速

  二、惯性现象

  三、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惯性:物体的性质。没有任何条件,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定律:在不受力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规律。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二)教具

  惯性球、惯性小车和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二、惯性

  教师: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也可以说物体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这里提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三、惯性现象

  教师: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下面我们做几个表现物体具有惯性的有趣实验。

  1、惯性小球实验

  我们把一个小球稳稳地放在小木片上,用弹簧片迅速地把小木片弹出去,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

  (演示)

  小木片弹出去后,小球落在了原处。

  大家都知道这是由于小球有惯性。但是如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个现象呢?

  我们用惯性解释物理现象,必须抓住惯性的实质。惯性的实质是物体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我们必须认清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以小球为例,木片被弹出去之前,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小球由于有惯性,还应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落在原处。简言之,物体原来是什么状态,由于有惯性,它要保持什么状态,这是解释惯性现象的关键。

  2、钢笔帽的惯性实验。

  教师示范:拿一个小纸条放在桌边上,在纸条上压一个立着放的钢笔帽,将纸条迅速抽出,钢笔帽不倒。

  (学生操作)

  教师提问:请大家解释当纸条抽出时,笔帽为什么不倒?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钢笔帽是静止的。当纸条迅速抽出时,由于笔帽有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笔帽不倒。

  3、刹车时的惯性现象

  教师:我们在小车上立一个木块,使小车和木块一起运动,小车突然停住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演示,并请学生解释,教师讲评)

  教师:刹车前木块和小车一起运动。刹车时,木块底部和小车都停住了,但是由于有惯性,木块上部还要保持向前运动,所以木块向前倾倒。

  这个实验再现了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这一普遍现象。

  4、汽车起动发生的惯性现象

  教师:请大家解释汽车起动时乘客为什么向后倾倒?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四、学生练习

  1、章后习题1

  (教师讲评从略)

  2、章后习题4

  (教师讲评从略)

  3、习题3

  (教师讲评从略)

  4、习题2

  (学生答)

  教师:飞机投掷物体前,被投掷物跟飞机一起运动。投掷物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仍要向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可是被投掷物受重力作用,它向前运动的同时还要向下落,物体的实际下落轨道是一抛物线。所以必须提前投掷。

  飞机速度越大,高度越大,提前量也应该越大。飞机投弹也遵循这个规律。

  5、节后练习4

  (学生答)

  教师:跳远运动员起跳前经过了一段距离的助跑,踏跳时具有较大的水平向前的速度。由于人有惯性,踏跳后还要向前继续用较大的速度运动,这样可以跳的更远些。事实证明,跳远运动员都是短跑好手就是这个道理。

  五、学生阅读“汽车刹车之后”

  教师:从阅读材料可知,汽车的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和。如果你是一位汽车司机,应该注意怎样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教师:车速不能太快,十次事故九次快。驾驶车辆应该精神集中,这样叮以缩短反应时间和减小反应距离。司机应保证汽车的刹车机件的性能良好,缩短制动距离。下雪、下雨天尤其应减速慢行。

  我们同学骑自行车也应如此。不骑快车、精神集中、车闸要灵。

【中学物理表格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中学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04-22

统计表教学设计01-15

《表内除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3-22

《陈情表》教学反思05-29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教学设计08-23

《争吵》教学设计01-21

《赶海》教学设计01-22

《童趣》教学设计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