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6 13:20:0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铅笔淡彩画法的特点,初步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技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与铅笔淡彩画的接触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实践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艺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铅笔淡彩的特点,学习铅笔淡彩的技法。难点:铅笔淡彩中色彩的调和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生)铅笔、水彩笔、水彩颜料等工具。(师)课件、水彩作画工具、静物等。

  【教学方法】

  讨论法、示范法、实践练习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提问:同学们平时画动漫画时,通常用什么工具画的'?2、学生回答,教师导入课题。

  手绘动漫画的常用表现形式就是水彩或铅笔淡彩。日本漫画大师宫崎峻的作品就常用水彩和铅笔淡彩来表现。铅笔淡彩画是帮助我们从素描的造型向色彩的表现过渡的重要技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一下神奇的铅笔淡彩画。二、深入感知

  1、欣赏名家作品:《蔬果》和《瓶花》。、(1)小组讨论:这几件作品有什么异同点?

  (2)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

  不同:《蔬果》《植物图鉴》描绘精细,注重物体轮廓线的描绘,《圣维克多山》不求具体的形象轮廓,表现的更加自由,注重线条的表现,色彩更加的轻薄。

  相同:在素描的基础上进行色彩的描绘。2、师生共同感受铅笔淡彩画的艺术魅力。(1)什么是铅笔淡彩?

  作画时,在铅笔塑造(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记号笔代替铅笔)的形体结构与大体明暗关系的基础上,用薄而透明的水彩去表现物象基本色调的一种表现方法。

  (2)铅笔淡彩的技法特点:

  铅笔素描为主:线条简练、形体明确、中间灰层次少。

  色彩为辅:轻松、明快、湿润、淡雅,具有一种清新、透明之感。3、铅笔淡彩的用途。

  (1)提问:铅笔淡彩除了用于绘画,还有哪些用途?

  (2)学生讨论回答,师总结:铅笔淡彩画不仅具有欣赏价值,也是色彩画学习的辅助练习。还在服装设计、考察笔记、植物图鉴、建筑设计、动画制作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三、技法体验

  1、老师讲解示范用各种颜色相互调和或叠加的效果。

  提示:水彩画用水来调和颜色,基本不用白色,通过水量控制、颜色叠加体现色彩深浅,从而产生丰富的变化。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学会黑白装饰画点、线、面的表现方法和夸张变形的装饰手法,创作一幅有创意和美感的黑白装饰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能够创作一幅具有装饰美感的黑白装饰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善于观察,勇于创造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黑白装饰画的表现方法及其装饰手法,感受黑白装饰画的独特魅力。

  难点:创作有装饰美感的黑白装饰画。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熊猫图片,提出脑筋急转弯的题目:熊猫一生当中最大的两个愿望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是好好睡一觉,去掉黑眼圈,二是照一张彩色照片。教师进行总结,着重突出黑白画的魅力,引出课题《黑白装饰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教师展示黑白装饰画《乡村少女》,仔细观察并思考问题:这幅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画面给你什么感受?画家如何表达画面效果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面描绘了一个扎辫子的小女孩挎着装鱼的篮子的形象,给人一种简洁与凝练的质朴之美。画面利用黑白两种朴素纯净的色彩,用简洁和凝练传递出“海纳百川”般丰富的审美信息,画面运用黑白互衬的手法表现事物,以少胜多。

  2.教师出示带罐子的静物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组讨论,思考问题:观察画面内容,说一说都用了哪些创作手法?画面上的物体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各抒己见:画面描绘了一个特别的罐子及窗外的景色。罐子上的花和植物的茎用了大量的线条,植物的叶子和窗外的景色以点造型,同时还运用了黑白块面,突出了画面的趣味性。画面中的'罐子形制比较简单概括,罐身部分进行了夸张和变形。

  教师总结:画面综合了点、线、面多种造型因素,大胆将室内外景物组合在一起,并进行概括、夸张和变形造成的装饰效果。

  3.展示未装饰过的猫的形象和黑白装饰画中猫的形象,对比欣赏,说说它的装饰美。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猫给人的感觉是可爱的,再加上它的形象有所夸张和变形,身上添加了一些有趣的花朵纹样,显得更加有趣,这种手法属于添加法,是我国民间美术中常见的装饰手法之一。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根据一组静物照片示范一幅黑白装饰画。

  示范同时强调注意事项:创作时要对静物形体进行夸张、变形、排列或简化,抛弃其固有色,采用黑白色进行点、线、面的重组,表现画面独特的装饰美感。

  活动四:实践展评

  1.布置活动练习:大胆创新,鼓励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和方法,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画面布局,表现手法的应用,画面效果的装饰美感;注意保持教室卫生。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结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画面的表现方法和装饰效果的处理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发现生活中的美。

  2.课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尝试用黑白装饰画的方式把它们描绘下来,培养善于观察,勇于创造的意识。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手绘的特点。

  2.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3.获得美术创作的体验,提高造型表现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徒手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方式,它不仅不受技法的约束,而且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来描述对象、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有效手段。学生在正式学习绘画之前,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具有美术特有的'审美思维,即想法,这节课所要带领学生学习的就是一个多角度的观察能力训练为接下来的想法养成做铺垫。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多角度观察的方法。

  2.难点:用多角度观察去表现物体。

  四、课前准备

  1.教具:教材、课件、音乐、板书、叶子道具、示范

  2.学具:深色硬笔、图画纸、叶子道具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①.师:我们先来欣赏几张图片,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播放从水底往天空拍摄的摄影作品,学生欣赏。

  ②.学生谈感受:跟以往不一样的视角……井底之蛙,青蛙的视角……世界变的不一样……

  师:那么今天我们也从不一样的角度去表现一样物体。

  2.新授:

  ①.打出课题《多角度表现物体》。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礼物,就放在桌上,现在可以打开了。

  学生拆礼物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线材的特点,掌握线材造型的方法,并用身边的线材进行造型,制作一件新颖、有趣的线材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对线材构思并进行创作,提高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线材造型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线材造型作品构思新、制作巧、效果好。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变形金刚3Dmax建模的相关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并提问:

  (1)视频中的变形金刚是由什么组织连接成的?(很多线条)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以线造型的呢?(中国结、晾衣架……)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由点线面交织的几何形立体秩序的社会空间中,线是其中的重要元素。不光建模中是以线造型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是通过线条来塑造的,利用线条还能创造出哪些有趣的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利用身边的线材设计出有趣的事物。

  由此引出课题《线材造型》。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线材作品的美感和价值

  (1)展示雕塑作品《五月的风》,并提出问题:

  ①谁知道《五月的风》这件雕塑坐落在哪里?(青岛五四广场)

  ②雕塑看起来像什么?(龙卷风)

  ③给你什么感受?(震撼)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作品整体上呈螺旋向上的浑圆造型,手法简洁,犹如腾空而起的“劲风”,象征着五四运动高涨的热情,线材构成的环境雕塑艺术品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2)教师展示悬索桥、藤椅等图片,提出问题:

  这些线材作品仅仅是用来观赏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很多线材作品如悬索桥、家具、建筑结构等,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具有观赏价值。

  2.线材立体造型的效果和方法

  (1)教师展示《罗马市雕塑》《曲折的地平线》,提出问题:

  ①这两件雕塑分别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前者感觉很通透,后者感觉线条具有秩序感)

  ②它们是采用什么样的线进行创作的?线是怎样组织在一起的?(前者是弯曲的线,线条之间缠绕在一起;后者是直线,线条排列在一起)

  教师总结:线材立体造型可以创造出空间通透的效果,具有很强的节奏和韵律感,线材造型的方法有缠绕和排列两种。

  (2)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手边的材料进行尝试,思考:

  什么样的线性材料分别适合缠绕和排列?(木棍、牙签等适合排列;毛线、电线等适合缠绕)

  教师总结:硬性材料适合排列,软性材料适合缠绕。

  3.线材尝试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学生分别运用软性线材和和硬性线材等尝试制作立体造型,提出问题:

  (1)运用硬性线材进行创作时都有什么排列方式?(平行排列、交叉排列、渐变排列、发射排列等)

  (2)运用软性线材进行创作时都有什么缠绕方法?(可以运用线材本身缠绕创作,也可以缠绕在木框上)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硬性线材的排列方式多种多样,软性线材也可以依靠硬线材作为引拉基体。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软性线材电线示范长颈鹿的制作步骤:

  1.先折出长颈鹿头部;

  2.对折出前腿和后腿;

  3.缠绕弯折,强调出背部线条;

  4.最后将后腿及尾巴缠绕固定完成。

  活动四:实践展评

  1.教师请学生四人为以小组设计制作一件新颖有趣的线材作品,可根据现有线材进行构思,确定主题后制作。

  2.教师巡视指导。

  3.举办“线材创意展销会”,请学生自愿介绍自己的作品。

  4.其他学生从造型、主题、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如《九色菊》:用九种颜色不同的吸管缠绕成了一朵鲜艳的大菊花,造型生动,色彩亮丽。)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线材造型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希望同学们养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利用身边的线材,积极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更有趣的作品,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

  2.课后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以线材造型的事物,各自有什么用途,下节课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5

  今天,我讲的是书法欣赏的《书法的结构之美》,下面我将从书法欣赏、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1.书法欣赏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而设计的教学内容;是以“欣赏·评述”为主,并结合“临写”于一体的综合课型,主要让学生感知、学习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采用自然万物和建筑

  结构等作比喻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法形态。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书法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将欣赏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①认知目标:欣赏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初步认识书法的结构之美。

  ②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形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按照要求用硬笔尝试临写不同书体,并能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③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形似物象”的例字结构的巧妙之处,结合临写和交流,让学生感受书法结构的美感,领悟“艺术源于人们对生活的体验”之真谛;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知识,

  养成平时自觉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等。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让学生认知书法“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等的结构之美。

  ②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临写时加强对字形的整体把握,自觉养成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在课堂欣赏课的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欣赏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

  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问题发现法,比较分析法,示范指导法,临写体验法,直观展示法,欣赏评述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由音乐韵律的动感情景导入教学,再由“整体感受”,让学生在书法练习纸中临写“中、盖、人、台”等例字,较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望。在合

  作探究环节,通过课件展示,加深了学生对“均衡对称之美”和“疏密匀称之美”的认识。在展示交流环节,要求掌握初步的临写技能,挖掘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部分:导入目标。用《高山流水》的音乐韵律之美来导入展示课题《书法的结构之美》,后分步展示本课的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为下面设计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环节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自主学习。首先,让学生结合问题“中国书法与中国建筑的结构规则有何联系”,随后播放形似物象的“高、台、至”的'课件,整体感受“中国书法与中国建筑有着

  一致的结构规则”。其次,导学“端正平稳之美”:让学生“独学”后回答所选字“中、盖、人、台”都通过什么对照,体现了书法结构中什么位置起到的端正平稳的作用?再次,让学生

  欣赏感受课件“端正平稳之美”两张的图片,在练习纸中临写“中、盖、人、台”,体验楷书的笔画特点,养成“练字先练眼”和“自觉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导学“均衡对称之美”:首先,让学生欣赏课件前两张图片“山、莫、暴、无、奉、禁”,思考“图片所选字体为什么,其结构有何特点,字形呈啥状?”

  这一问题。其次,教师深入各学习小组督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代表对学习成果发表看法,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再次,播放课件例字“禁、及”,师生一同分析“禁、

  及”的结构,教师临写示范。

  导学“疏密匀称之美”:首先,依次播放课件“登、群”“妙、张”,让学生思考“重复笔画的排列分布应怎样,左右部件的向背应做到怎样?”这一问题,在赏析中领悟“疏

  密匀称”结构之美,并形成“看法”上的共识。其次,播放课件“妙、张”,让学生思考“下面两个字哪个向而相犯了?哪个背而相离了?”这一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归纳、评述能力。

  第四部分:展示交流。首先,以《高山》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课件“临写提示”和例字“古、六、自、高”,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例字“古、六、自、高”的比列、位置、重心和

  外形,让学生养成“练字先练眼”的良好习惯。其次,进行临写指导;②再次,教师巡导、组织学生“互评”,在增强学生的“互动”意识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明确笔画的典型特征。

  第五部分:达标提升。首先,提出“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书法的结构之美?”这一问题,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的知识体系系统化,力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其次,让学生思考课件中的书法的结构之美外,并在愉悦中感受“书法的结构之美”,激励他们品尝收获、体验成功,进一步强化他们积极奋发进取的价值取向。

  书法课的板书应融书法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将书写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帖与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有些深奥,对12/13岁七年级学生理解力和认识水平达不到。为了化难为易,教材出示了大量建筑图片和自然景观摄影照片,如: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滕王阁、天安门、故宫太和殿、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企鹅、鸭子、朱、白头翁、蜻蜓等具有和谐之美生存法则之自然景观予以佐证,帮助学生理解对一个个汉字的分析、欣赏评述。 对我们基础学科教育较薄弱的学生,故教材内容略显深奥,七年级学生们达到会欣赏评述、会书写美观还有些欠缺,因此教学中必须针对实际,化难为易,在有限的40分钟分析30多个字纯粹不可能,因此老师必须很好地整合教材、制作课件、组织课堂,精讲多练。

  《书法的结构之美》效果分析

  欣赏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初步认识书法的结构之美。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形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按照要求用硬笔尝试临写不同书体,并能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通过赏析“形似物象”的例字结构的巧妙之处,结合临写和交流,让学生感受书法结构的美感,领悟“艺术源于人们对生活的体验”之真谛;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知识,养成平时自觉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等。

  让学生认知书法“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等的结构之美。 让学生在临写时加强对字形的整体把握,自觉养成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在课堂欣赏课的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欣赏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问题发现法,比较分析法,示范指导法,临写体验法,直观展示法,欣赏评述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由音乐韵律的动感情景导入教学,再由“整体感受”,让学生在书法练习纸中临写“中、盖、人、台”等例字,较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望。在合作探究环节,通过课件展示,加深了学生对“均衡对称之美”和“疏密匀称之美”的认识。

  让学生结合问题“中国书法与中国建筑的结构规则有何联系”,随后播放形似物象的“高、台、至”的课件,整体感受“中国书法与中国建筑有着一致的结构规则”。其次,导学“端正平稳之美”:让学生“独学”后回答所选字“中、盖、人、台”都通过什么对照,体现了书法结构中什么位置起到的端正平稳的作用?再次,让学生欣赏感受课件“端正平稳之美”两张的图片,在练习纸中临写“中、盖、人、台”,体验楷书的笔画特点,养成“练字先练眼”和“自觉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欣赏课件前两张图片“山、莫、暴、无、奉、禁”,思考“图片所选字体为什么,其结构有何特点,字形呈啥状?”这一问题。其次,教师深入各学习小组督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代表对学习成果发表看法,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再次,播放课件例字“禁、及”,师生一同分析“禁、及”的结构,教师临写示范。

  >的教材分析

  根据浙教版《书法》的教学大纲要求而设计的教学内容;是以“欣赏·评述”为主,并结合“临写”于一体的综合课型,主要让学生感知、学习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采用自然

  万物和建筑结构等作比喻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法形态。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评价。评价他任何自己的字,看到别人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以评促写。

  通过写字教学,使明确教学生写字任重道远,这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教师的坚持,更需要学生的努力。为了把我们中国的汉字发扬光大,就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做好学生的坚强后盾

  和指挥官,引领学生练就一手好字。

  >测评练习

  1让学生尝试临写“古”、“六”、“自”、“高”,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临写的结果与同学相互交流。

  2思考“秒”“张”两字的向而不犯、背而不离。

  3尝试分析“欲”“额”“钟”“识”凳子的应让避就之美。 4分析“山”“出”“言”等字是主要笔画。 5分子“欣欣然,陶陶然”的形态变换之美。

  >的教学反思

  要上好写字课,首先要强调学生的双姿,只有坐端正,笔拿正,才有可能写好字。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制定写字姿势儿歌或不厌其烦的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需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其次,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注意运笔,注意笔画的轻重缓急,都要对照书本上的范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每次写字,都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并且边演示边讲述: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强调这个字是什么结构,这样结构的自由什么特点,主笔是什么,存在怎样的规律,使学生脱离田字格一样会写字。写完一个字后还要从整体看这个字写得是否匀称,整体感觉如何,学生再加以模仿,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再则,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临摹,临摹是一种练字的最好方法,学生练得多了,写得像了,无师自通。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评价。评价他任何自己的字,看到别人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以评促写。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手把手教孩子写,教师要坚持每节课指导一定量的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便能体会书写的真谛。

  教师在任何时候,对学生的字都要严格要求,你对你的学生要求有多高,你的学生就能做得多好。

  总之,通过半学期的写字教学,使我明确教学生写字任重道远,这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教师的坚持,更需要学生的努力。为了把我们中国的汉字发扬光大,就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做好学生的坚强后盾和指挥官,引领学生练就一手好字。

  >课标分析

  书法的结构就是点画组合的规范和规律。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结构”指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有结合、构造的意思。教材用形形色色的自然万物和建筑结构等作比喻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法形态。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形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按照要求临写不同字体,并且能够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的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6

  随着21世纪我国中学美术教育探索的日益深入,传统的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的美术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当中学美术教师面对诸多要求而尝试新教学方式时,如何转变传统思维方式,进而找到设计教学的合理突破口,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是我们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下面,我从初中美术七年级上《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入手,就自己在该课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一谈我对美术教学设计原则的认识。

  一、《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上的学习内容,课程目标要求利用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将造型技法与色彩技法运用到面具的制作当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和创作的关系,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捕捉和发现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

  1.发现材料、认识材料、运用材料;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四)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演示;板书辅助教学;大量图片及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照片(自拍)及实物展示品;音乐素材若干等。

  (五)教学设计过程

  1.导入:

  (1)师:我现在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答:面具)

  (2)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做的么?(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以兴趣做先导,运用提问法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材料的发现与利用

  师:再来看一些面具,能看出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么?(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在欣赏中,同学们发现面具的制作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开阔视野、了解有关面具的更多信息、拓宽创作思路。

  3.面具的造型(板书)

  (1)师:戴着面具表演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呢?你愿不愿跟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面具呢?(这时候我就告诉他们要作面具首先要了解人物特征:设计典型的面具形象。)

  (2)欣赏影片《马兰花》(看完后,同学们分组讨论剧中人物,了解人物性格、特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造型更适合这个人物,比如说小兰,美丽善良,造型上是圆形的?尖形的?还是方形的?)

  设计意图:了解剧情,让同学们脑海有很多的人物造型。

  3.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板书)

  (1)设计造型

  引发学生思考: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选择材料

  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时候以青铜、玉、陶为主,现代面具多用木头,还有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材料不同, 装饰方法也不同。根据材质可雕刻,可绘画,也可用纸浮雕的方法制作。

  (3)设计色彩

  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面具色彩丰富,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下面我们欣赏一些典型的藏面具吧,让我们测试,看看你对色彩与人物的特点把握如何!

  (4)动手制作

  制作方法:选、剪、折、弯、叠、挖、扣、贴、粘等等很多的手段。

  制作过程:①确定主题;②画出草图;③选材制作;④加工装饰。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了解制作过程,设计出富有个性的面具,体现出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4.体验、展示、交流

  (1)每组同学依次上台表演本组节目

  (2)师: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或者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节目的表演活动,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性格,展示所制作的面具。表演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感受面具表演带来的乐趣。从活动中了解了他人,了解自己。

  5.课堂小结

  (1)我们所做的面具是对环境的保护—废物利用;

  (2)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的感受,并且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

  (3)欢歌劲舞、交流情感。

  (六)教学评价: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表述出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正确的引导。

  对教学设计原则的反思

  第一,应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例如可以采用电影,录像 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第二,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蒋梦麟在谈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时曾说:“教育当因个人之特性而发展之。且进而至其极”。而传统的美术教育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因此,美术教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的思想,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

  第三,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过去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性和教材的局限性等因素,美术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现象。要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应该将美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真善美的人格。

  第四,应该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传统教学可以说是教师的事,新课程教学则是双方的.事,它更注重双方的互动和沟通。传统美术教学技能也强调语言的应用与提问技能,但在课堂上常常缺乏互动与回应。因此,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感悟、对美术的热爱。 第五,应该实现评价的多样化。要打破以绘画测试一统天下的评价格局,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绘画基础能力的测量,也要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另一方面,还要提倡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当然,各位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评价方法。

  以上是我对美术教学的一些反思。总而言之,革新美术教学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探求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求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反思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例如我在上《校园的春天》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有关标志设计的资料,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并结合2008年中国奥运会,展开学生们的兴趣被大大激发。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 ,我总结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些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画飞鸟》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知识基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

  3 我在上课的时候 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 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4在课堂上我 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画梅花花朵和枝干的笔墨方法,掌握勾花、点花以及枝干穿插的技法,学会创作一幅水墨梅花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活动,学习用水墨画的技法创作梅花,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梅花的品格,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对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画梅花的笔墨技法。

  难点: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寓意,学会创作一幅墨梅作品。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上课前朗读一首诗词: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引导学生猜一猜这首诗中描写的是什么花?(梅花)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首诗是元代画家王冕在《墨梅图》中的题诗,从诗中能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梅花身上到底又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梅花》,探索梅花的魅力。

  (二)描述分析

  1.梅花的.特点

  学生展示梅花摄影作品与吴昌硕的《寻梅》,并提出问题:两者之间有哪些异同?

  学生交流后并回答,教师总结:它们的区别很大,照片给我们的感觉是写实,而绘画给人感觉是写意。

  2.笔法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欣赏清代画家吴昌硕的《寻梅》和摄影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

  ①作品中的梅花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受?(画家用豪放不羁的笔墨创作,作品中的枝干更加坚韧有力,花朵清妍,孤高冷艳)

  ②画家是怎样表现出枝干的坚韧有力?(线条粗细变化丰富,顿挫转折明确)

  ③枝干的线条与花朵的线条有什么不同?(枝干的线条有粗有细,花朵的线条多以细线为主)

  教师总结:这是由于画家在创作时用不同的笔法创作的,枝干是中锋和侧锋的结合画出的,花朵是用中锋画出来的。

  3.枝干穿插、遮挡关系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寻梅》并追问:

  这幅梅花看上去老树繁枝,花朵清研,画家是如何做到繁而不乱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家结合墨色的浓淡,很好的组织了枝干的穿插关系以及花朵的遮挡关系。

  为了加深对穿插、遮挡关系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在宣纸上自行尝试练习枝干的穿插和花朵的遮挡。

  4.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欣赏作品,并提问:

  ①作品中除了梅花之外,还有什么内容?(右上角有诗句)

  ②请一位同学朗读诗句(前春雪后有时见,隔水香来何处寻),同时思考: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画家怎样的情感?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梅花枝干遒劲,花朵飘香,有着高洁不屈的寓意。所以画家们经常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意趣。这首诗表达了画家与梅花的不解之缘,以及画家对梅花凌寒留香,铁骨冰心品格的爱慕之情。

  (三)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创作梅花的步骤:

  1.画枝干;(着重讲解中、侧锋用笔的不同表现力)

  2.画梅花;(勾画梅花时应注意花朵之间的遮挡关系,保持花朵形态的多样)

  3.画细节。

  (四)实践展评

  1.教师组织学生运用这节课的学习创作一幅梅花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画梅花时注意枝干的穿插,尽可能做到墨色丰富)

  3.在大部分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以“凌寒留香”为主题的展览,学生自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4.其他同学从墨色、造型、画面效果等方面互评。课后将学生的作品放进美术学习档案袋中。

  (如《一枝梅》:内容——梅花;笔法——中锋、侧锋;花朵——勾花。)

  (五)小结作业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重点知识,并进行总结:古往今来,我国很多传统中国画家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赞赏梅花,表现崇高的人生境界,所以大家要多多欣赏一些传统花鸟画,感受作品中传达的寓意。

  2.课下查找有关梅花的优美诗句、散文或绘画作品,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装饰画和一般的绘画不同,主要偏重于表现形式的装饰性。装饰画教案,它常用于装饰性的壁画、壁挂、广告画等。装饰画注重形象的平面化处理,画面构图强调均衡、对比、变化、和谐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构图一般较为单纯。色彩亦服从于形式美法则的需要,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色彩关系。装饰画可利用各种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到自然特征,充分发挥材质的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装饰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装饰画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出装饰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用石膏版制作的线条比较丰富的装饰画作品,提问: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

  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兴趣,为下一阶段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授

  1、提问:你知道它是在什么上画的吗?

  欣赏课本上的《乐园之梦》作品。提问: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

  2、课件展示人物形象、鸟、植物,分析线条及形象特点。

  3、出示课件,欣赏丁绍光的其他作品,分析哪些地方进行了夸张、变形、色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画家的什么感情。

  4、欣赏《风》提问:你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

  小组探究。

  5、提问:这些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板书:注重色彩)给你什么感受?(板书:简洁明快美感)分析课本第11页左边的学生作品,提问:调色有什么特点?

  6、老师示范一幅作品。铅笔起稿、水粉着色。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欣赏、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三、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风格别致的装饰画。

  教师辅导: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指导和帮助。重点:构图、线条的组织以及颜色的`设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并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装饰画的特点及如何表现人物形象、鸟、植物,分析线条及形象特点。

  四、展评作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评价。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并创作了自己风格别致的装饰画,感受了装饰画的艺术魅力。

  六、课后拓展: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小粉画,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开展富有童真的评价活动,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

  板书:装饰画注重色彩简洁明快美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幅装饰画。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静物的构图、层次、表现要素,体会静物之美。

  2.学会静物的明暗表现方法,能够运用明暗的方法表现静物的光影、质感、空间。

  3.平凡事物也具有美感,提高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静物的明暗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合理的明暗关系表现静物的光影、质感、空间。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展示不同表现形式的静物画,卡拉瓦乔的油画《水果篮》、李超士的色粉画《土豆和萝卜》和林风眠的中国画《静物》,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绘画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引导:这三幅作品表现的都是静物的题材,画面表现了果篮、土豆、萝卜以及花瓶,画家通过一些造型手法以及色彩的运用表现出不同静物的独特美感。那么,如果抛开色彩,单纯地运用黑白色当作塑造物体的手段,能够表现出不一样的静物之美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独特方式下展现的《静物之美》。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明暗的层次

  展示彩色照片《果篮》以及对应的黑白照片,请学生细心观察,提出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一个明丽,一个质朴)

  (2)黑白照片是如何表现出静物的?(通过黑、白、灰的层次变化)

  (3)找一找照片当中哪些地方层次深,哪些地方层次浅?(高光比较浅,暗部比较深)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明暗是表现静物的重要手段。每个物体的固有色和它们在光照下的明暗程度都不相同。物体的明暗效果可以通过明暗不同的黑、白、灰来表现。一般来说,物体本身颜色深的会比颜色浅的要暗一点,一个物体的亮面要比暗面亮一点,高光是最亮的部分。

  2.明暗的表现

  展示素描作品莫兰迪的《静物》和布拉沃的《白玫瑰》,请学生比较观察,并提出问题:

  (1)这两幅都是素描作品,两件作品相比哪一个作品的静物更加突出?(莫兰迪的《静物》)

  (2)尝试着从线条的角度探究主体物凸显的原因是什么?(背景用密的线条表现,静物用疏的线条表现,因此深浅变化比较突出)

  (3)布拉沃的《白玫瑰》中的用线与它有什么不一样?(更加细腻,变化微妙)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莫兰迪用画阴影线的方法表现出不同的色调。作品中的浅色调是用一系列短而平行的线表现出来的。深色调则是在原来的.线条上加上与之垂直的一系列线条。所以,它的明暗对比更加强烈,白色物体的质感以及画面的空间感也都很到位。而布拉沃的《白玫瑰》手法细腻,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深浅以及疏密的微妙变化,使得作品更加逼真。玻璃杯的光感通过细致的线条排列表现得也尤为突出。

  3.构图形式

  请学生4人一组,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物品尝试摆一组静物,交流讨论:哪一组的静物摆放看起来最舒服?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引导:不同的静物的摆放方式也是有讲究的,不能随意摆放,那样会显得杂乱无章。常见的构图形式有S形构图、梯形构图、三角形构图。三角形构图比较稳定,梯形构图画面比较饱满,而S形构图画面会更加动感。所以,在构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构图形式。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文具用品为例,示范并讲解素描的创作方法:

  1.起稿构图,勾画出物体的基本形体(三角形构图,主体物是书包,旁边散落一些书本、文具盒、铅笔、尺子、橡皮);

  2.深入造型,以不同粗细、深浅的线,表现空间、虚实及物象的质感(书包用弯曲的长线条表现,用层次变化丰富的黑白灰关系表现书包的质感,书包前面的铅笔用果断的直线去表现,后面的书本用疏且浅的直线概括,增强画面空间感);

  3.调整细节,完成作品。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重新摆放静物,并各自创作一幅明暗关系明确的静物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造型、线条的深浅、疏密关系。

  3.完成作品后举办“静物”展览会,请学生自愿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4.其他同学从物体的质感、画面的空间感及光影效果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苹果与花瓶》:画面简洁,表现的是一个花瓶和两个苹果。用块面关系以及线条的深浅、疏密关系表现物体的明暗,对比突出,物体的质感以及光感表现到位,但是空间感较弱。)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任何平凡的物品皆有生命,画家们大都是以物写情,通过对静物的描绘反映生活及时代特征。读画的时候,应该通过这些简单的静物画作品,深深地感悟到平凡的物品自身的内涵,而这种内涵关键在于发现。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留心观察生活,去发现更多的美。

  2.课后尝试用摄影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静物之美。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表现原理,尝试运用点彩画法进行色彩练习。

  2.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法,掌握点彩画的特点,提高对色彩的驾驭及表现能力。

  3.了解古今中外绘画作品传递的不同情感和表现形式,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优秀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点彩画的特点并用其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受。

  难点:理解色光现象并运用到点彩画创作中。

  三、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PPT播放两组图片,分别是莫奈的《草垛》《睡莲》以及把它们处理成黑白的图片,提出问题:你喜欢哪张?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可能会回答:喜欢有色彩的图片,色彩给人以鲜亮、活泼、富于动感的感觉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色彩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色彩不仅能够真实地再现对象的色彩关系,还能触动人的心理和情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导入新课《色彩的表现》。

  (二)设置游戏,掌握类型

  教师设置“连连看”的游戏:PPT展示大卫·霍克尼的《花瓶静物》、冷军的《牛仔裤》、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梵高的《星月夜》以及“表现性色彩”“固有色彩”的字样,引导学生进行连线。

  教师总结:固有色彩表现物象本身的颜色,表现性色彩摆脱色彩的客观真实性,完全表达主观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三)欣赏作品,探究特点

  1.展示吴作人的`《三门峡》和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两幅作品的色彩和笔触有哪些不同?(《三门峡》色彩浓郁、笔触凝重,细腻的描绘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运用具有表现性的小色点不重叠地混杂排列在一起,表现出人们午后散步游玩的场景,并且形成光色弥漫的视觉效果)

  2.教师追问:画家是使用什么方法创作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举手回答,教师总结:《三门峡》是画家将不同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获得自己需要的色彩,然后再将其画到画面上,我们把这种画法称为色彩混合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画家在画面中将不同纯度的小色点交错并置在一起,使观看者在视觉上产生空间混合的效果,我们把这种表现方法称为点彩画法。

  (四)设置活动,分析原理

  教师放大《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作品中“戴帽女子”的局部,组织学生找出人物身上色彩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裙子受光部的黄色点为光源色,裙身中的朱红色点为固有色,裙子背光部的绿色、蓝紫色点为环境色)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光源色是指照射物体光线的颜色,不同的光源会导致物体产生不同的色彩;固有色是物体本来具有的颜色;环境色指在光照下的物体受环境影响改变固有色而显现出一种与环境一致的颜色。

  (五)教师示范,掌握步骤

  教师展示“海滩”的单线稿,以“夕阳下的海滩”为主题示范点彩画的方法,学生从旁观察、记忆、学习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表现方法。

  (六)学生实践,作品展览

  1.布置活动练习:鼓励引导学生以“情感最饱满的刹那”为主题,大胆创新,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创作。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主题清晰,颜色运用和谐,色点大小一致。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结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可从主题和色彩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七)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优秀习惯。

  2.课后搜集点彩派的另一位画家西涅克的资料,下节课带来与同学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单色版画的艺术特点,结合材料与制作方法,创作一幅生动有趣的单色版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其肌理美、印痕美与层次美,并在艺术实践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单色版画的创作乐趣,激发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审美趣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单色版画的艺术特点,创作一幅单色版画作品。

  难点:结合各种材料与制作方法,能创作出形象生动有趣的单色版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演示用手指蘸取一种颜料,在绘有树枝的画面上拓出手印,形成树叶的图案。并提问:以上演示与以往的创作方式有何不同?学生观看并回答:用拓印的方式完成。教师总结:艺术的形式各异,这种用一种色彩拓印而成的叫做单色版画。引出课题《单色版画》。

  环节二:描述分析

  1、教师出示《镇宅神虎》木版年画,提出问题:

  (1)作品中拓印的是什么形象?给人怎样的感受?

  (2)为什么使用红色进行渲染?

  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一只气势威猛的老虎;形态生动逼真,呼之欲出。采用红色是要符合主题中避除妖邪的寓意。教师总结:版画是美术的'一类重要画种,木刻则是传统版画的主要制作形式,具有独特价值与地位。

  2、继续出示作品《戴花的女人》《儿童版画》《大蜻蜓》,思考问题:

  (1)作品中有哪些内容?造型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2)《戴花的女人》中正面人物形象与侧面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3)仔细观察《儿童版画》《大蜻蜓》由哪些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怎样的独特美感?

  学生对比观察并分析得出:

  画面内容:人物、动物、植物;特点:生动有趣。

  不同:正面人物采用阴刻,侧面采用阳刻;作用:不同刻法能丰富画面效果。

  材料:由吹塑纸、纸板与各类的树叶制作而成;美感:具有肌理美、印痕美以及黑、白、灰关系的美感。

  教师总结:感受单色版画中的独特美感,即肌理美、印痕美以及层次美。

  3、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版画作品,并提问:

  (1)依据制作方式可以将版画分为哪几种类型?

  (2)结合课本总结剪贴纸版画与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3)创作一幅好的版画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类型:凸版、凹版、孔版和综合版。

  制作方法:剪贴纸版画运用剪或刻进行造型,再贴于底板上,形成凸版;吹塑纸版画用各类工具刻画出划痕,形成凹版。

  一幅好的版画要切合主题、布局巧妙、造型生动、恰当的表现形式。

  教师总结:优质的版画作品需要潜心揣摩才能创作出来。

  环节三:示范讲解

  分发各种材料,分析其形状、纹理等特性,启发创意联想。示范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步骤:

  1、剪刻;

  2、制版;

  3、涂色;

  4、拓印。其中重点讲解如何将制好的版均匀的拓印出来。

  环节四:实践展评

  1、布置活动练习:自选制版材料和方法,单独完成一幅单色版画或者以分组的形式完成主题系列单色版画,并注意安全用刀与卫生问题。教师巡视辅导,提示要点:画面形象切合主题,油墨或水色拓印均匀等。

  2、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小结评价学生扮演艺术家与评论家的角色,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环节五: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养成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审美趣味。

  布置作业:搜集鲁迅版画运动的故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初中阶段进行欣赏活动的第一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本节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通过学习使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启发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学情分析

  1.我们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囫囵吞枣现象。

  2.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增加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和专业内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部分学生对学习美术课的兴趣不浓,主要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的.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感受艺术家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对风景画、静物画的所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4、 创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初步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自主建构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认识17世纪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以及在西方艺术史上占重要的地位。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区别风景画和静物画,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纸的特性,初步掌握纸立体造型的成型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折叠、剪刻、组合、粘贴等方法制作出生动形象的纸雕作品。

  2.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和实践练习,学会纸雕的制作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感悟设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进物尽其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纸雕的基本制作方法。

  难点:巧妙利用组合、粘贴的方法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实物展示纸浮雕作品和立体纸造型作品,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察:

  ①同一题材的纸雕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有哪些不同?(一个只能在一面或两面看,另一个可以多角度欣赏)

  ②纸雕是一门什么样的工艺?(纸雕是一种以纸为素材、使用刀具塑形的工艺)

  学生回答,引导:一张平面的纸,经过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和巧妙切割,就可以制作出惟妙惟肖的立体纸作品。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门有趣的手工艺术,制作一个纸雕作品。

  活动二:描述分析

  1.纸雕的特点

  以美术学习小组为单位发放家具、文具、建筑等不同的纸雕作品,提出问题:

  ①不同种类的纸雕作品有哪些相同特点?(立体感很强,可以从多角度观察,形象概括、装饰感强)

  ②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感受一下纸的材料有何不同?(光滑、粗糙、坚硬、柔软等)

  ③不同种类的纸雕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又需要注意什么呢?(造型美观、色彩和谐)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纸雕作品的立体感很强,可以从多角度观察,想要做一个生动的纸雕作品从选材到造型、色彩等都要根据表现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

  2.制作方法

  展示纸雕作品《大公鸡》并请学生4人一组,交流讨论:

  ①这件纸雕作品表现了什么形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公鸡与小鸡;整体形象简单、概括)

  ②运用到了什么样的颜色?有什么特点?(红色,使得整个作品色彩鲜艳、更加生动活泼)

  ③这件作品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制作?(剪贴、拼接、组合)

  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件《大公鸡》运用了剪贴、拼接、组合的方法进行制作,整体形象简单、概括,并且运用了鲜艳的红色,使得整件作品色彩鲜艳,更加的生动活泼。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大公鸡为例,示范并讲解大公鸡的制作方法:

  1.用两个大圆筒组合,将圆再折成半圆形,弯曲、粘合组成身体;

  2.剪刻鸡冠、翅膀等细节部分粘合组合到身体上;

  3.修饰,组合粘贴,完成造型。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制作一件生动的纸雕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纸材的选用以及作品的稳定性。

  3.完成作品后举办“纸雕高手”展览会,请学生自愿展示并介绍自己作品的设计理念或创新之处。

  4.其他同学从造型、色彩、组合、粘贴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恐龙》:用不同的基本形组合成身体,正方形做四肢,菱形做身体上的骨板,造型夸张、生动形象)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看似平常的纸,经过巧妙的构思和创意就变成生动夸张的纸雕作品,这样变废为宝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延续这种物尽其用的思想。

  2.课后请学生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知识点与第一册的图案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相互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艺术历史悠久,它向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北方粗犷朴拙,南方精巧秀丽。题材广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教学目的:

  唤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民间艺术,学会运用的基本技法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准备: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

  开白纸两张;投影仪。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窗花图样,做到造型

  单纯、简洁、富有情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分钟)

  (二)学习新课(10分钟)

  l、教师出示邳县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邳县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P17P18)作品。欣赏的同时归纳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

  3、结合作品教师讲: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精巧秀丽、玲珑剔透。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教师板书)

  4、教师将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教师指图1、图2,用启发性的手势、语言提问:图1、图2都是人物头像,但在眉眼等细节上却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发现了?(教师综合学生回答板书)教师再指图3图4问: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出现多种色彩呢?(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用半成品给学生示范,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6、教师展示图5、图6、图7,讲:下面我们研究的造型装饰手法,图5这幅突出了人物的形态,而次要的细部却没有刻画,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教师指图6图7问:鱼和猪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别?大家讨论一下。(同学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7、教师展示图8、图5问: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8、教师给学生做示范。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如::运用折叠法剪的是光卉(图9),如果剪单独对称式的人物怎么剪(图5)?均衡式的呢?(图8)?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图9图10,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教学建议:展示和板书用投影仪)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标志的特点、类型、用途,能够掌握标志图形设计的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评述不同风格的公益招贴作品,了解公益招贴的艺术特征、表现类型及设计手法,做到能够独立设计公益招贴,提高其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公益招贴画这种艺术化的宣传形式,宣传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招贴的构图形式与艺术特点,能够掌握图形设计的基本方法。

  难点:依据校园绿化标志的特点,设计出表达信息准确、简洁、独特美观的标志。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音乐MV《tell me why》,组织学生观看并提问:视频当中都表现了什么内容?你们看完视频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学生欣赏音乐视频,踊跃回答问题:这首歌想表达的是对世人们种种作为的困惑,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十岁男孩以歌声诘问人类战争、贫穷、饥饿,祈求人类和平、友爱、富足。听完之后触人心弦!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追问:我们可以通过歌唱的形式呼吁世界,祈求人类和平,除了这种形式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呼吁人们得到共鸣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公益招贴设计》。

  (二)描述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并且根据课前搜集资料回答问题:什么是公益招贴设计呢?它的用途是什么呢?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与分享交流,回答问题:公益招贴设计是指以社会公益性问题为题材,如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呼吁和平等,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公众关注问题,从而服务于公众利益。

  2.教师多媒体展示毕加索招贴设计作品《和平之人》并提问:作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学生欣赏《和平之人》回答问题:毕加索采用线条绘制了一个比较意象的`图形呼吁和平,作品勾画了和平鸽、橄榄叶和一张充满期待与祥和的人脸。

  3.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这种招贴画里的图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图形标志设计的形象具有简洁明了,容易识别,主题突出等特点。

  4.教师多媒体展示招贴设计作品《和平总是姗姗来迟》和《希望和平》,引导同学们观察思考问题:作品当中的图形有什么样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图形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同构、正负形的创意手法。

  5.教师继续展示作品《和平总是姗姗来迟》《希望和平》和铅笔与斑马设计草图,解释渐变等其他创意手法。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并交流回答得出:《和平总是姗姗来迟》将和平鸽与蜗牛结合起来;《希望和平》将两个牵手孩子之间的空隙利用黑白对比形成了和平鸽的形象。

  6.教师多媒体展示招贴设计作品《汇聚我们的爱》和《济》,引导同学们思考问题:作品当中的文字有哪些?它们在招贴当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总结:文字包括了标题、标语和文案以及其他说明文字,可以起到传情达意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7.教师播放《保护野生动物》提问:作品当中的色彩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观察回答问题:作品采用大面积的黄色、黑色和红色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

  (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校园绿化”为主题进行图形的设计并讲解过程:

  1.选题;

  2.构思;

  3.构图;

  4.定稿;

  5.着色。

  提示用创作时,要从色彩、构图等角度,并要根据设计创意的特点来完成新的作品。

  (四)实践展评

  1.以“校园绿化”为主题设计招贴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共性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3.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引导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小结评价。

  (五)小结作业

  1.小结: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公益招贴画这种艺术化的宣传形式,宣传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环保意识。

  2.作业:请学生课后继续搜集优秀的招贴设计作品或者以“我为绿化做贡献”写一篇小短文。

  四、板书设计

  略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2-15

美术教学设计04-29

初中美术《静物之美》教学设计03-24

中班美术教学设计12-01

大班美术教学设计02-18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6-29

小班美术教学设计12-02

初中教学设计03-08

美术教学设计教学计划08-01

《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