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洋洋》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6 10:01: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喜洋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喜洋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喜洋洋》教学设计

《喜洋洋》教学设计1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欣赏活动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主要原因就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与“教师怎样教”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格外突出,教师们也对此颇感困惑,今天,我就以这节欣赏活动和老师们进行探讨。

  一、分析教材,把握重点

  1、教材分析:本节活动是素质教育活动材料大班下学期《音乐》上的一节活动,《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对于大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

  2、目标:(1)通过欣赏,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和优美抒情的风格特点。(2)培养幼儿对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兴趣。

  3、重点难点:从活动目标可以看出,本节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及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感知第一、三乐段与第二乐段的不同。

  4、教学准备:电视机录像机及录像带彩笔画纸手绢打击乐器

  二、精选教法,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本节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个教法:

  1、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

  2、多渠道调动幼儿多个感知通道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并表达独特感受与见解。

  三、暗授学法,让幼儿主动欣赏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2、融合绘画、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乐声中,教师带幼儿边唱边表演进活动室,营造一种欢快喜庆的气氛。表演完,引导幼儿谈话:我们这儿过年都有什么活动?过年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过渡语:小朋友喜欢看电视吗?播放一段没有声音的闹元宵录像。

  看后提问:

  (1)你看到电视上人们在干什么?

  (2)人们脸上的表情怎么样?你用什么动作表达自己心情很高兴?

  (3)这段节目少了什么?我们为它配上一段音乐听一听好听吗?

  完整欣赏乐曲。欣赏后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教师小结: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气氛,适合在热闹的场所播放。

  想一想,这么欢快的音乐,除了闹元宵,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这一提问设计在这儿,是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活动中,为下面的想象创作进行铺垫。

  3、分段理解,想像创作。欣赏第一段:小朋友可以一边听一边拍手、拍肩,想一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提问: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节奏快还是慢?欣赏第二段:这一段和第一段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你觉得这一段音乐表现人们在干什么?欣赏第三段:最后一段和第几段一样?分段欣赏完,请小朋友从三段中任选一段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画完后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4、整体欣赏,参与实践。过度语:过几天,我们幼儿园要邀请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幼儿园参加活动,我们用这首乐曲排个节目欢迎爸爸妈妈好吗?喜欢跳舞的小朋友请拿起彩绸,喜欢伴奏的小朋友请选择乐器,我们一起跳起来。

《喜洋洋》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受并用乐器表现民间音乐的风格,激发幼儿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2、尝试引导幼儿用各种自然物表现不同的节奏,创造性表现喜悦的节奏。

  3、感受演奏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儿童经验基础:幼儿对节奏感兴趣。

  2、材料准备:易拉罐、(内放豆子或沙子)、筷子、杯子、碗、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开火车》

  2、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初步感受节奏。

  3、小结:

  二、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及材料表现节奏。

  1、幼儿自由挑选材料用不同的方法演示各种节奏。

  2、鼓励幼儿表现不同的节奏,同伴之间互相交流。

  3、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表现找到的节奏。

  4、小结:

  三、欣赏音乐,让幼儿尝试集体为音乐伴奏。

  1、观看课件,欣赏音乐《喜洋洋》感受民间音乐的风格。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来用乐器伴奏,提醒幼儿跟上节奏。

  3、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进行齐奏和轮奏。

  4、集体面向大家演出打击乐:《喜洋洋》

《喜洋洋》教学设计3

  打击器乐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幼儿通过节奏乐演奏活动,不仅能获得器乐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还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意识、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达到良好的审美体验。但打击器乐演奏教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却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新《纲要》的颁布,生活课程、游戏课程的采用,致使节奏乐教学在时间和教材上的缺失,如果偶尔进行,在形式上也是单调的看节奏谱或按老师的指挥进行练习,幼儿感觉乏味,积极性不高,不能发挥节奏乐的教育功能,造成音乐教育资源的流失。因此我决定对打击器乐演奏教学进行研究尝试,今天我就说说的我们大班打击乐演奏动动--《喜洋洋》。

  一、说教材

  说教材主要是对作品的特点及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的分析。《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乐曲欢快活泼、节奏感强,很容易把幼儿带进热情洋溢的气氛之中。我班幼儿活泼好动,喜欢音乐活动,喜欢合作和接受挑战的活动,开展《喜洋洋》打击乐演奏活动,除了能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更能促进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确定为三个层次的理由是:

  二、说目标

  (一)本活动共有三个目标。

  第一条目标是"音乐"素质发展要求,既是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能将随乐动作转换成身体动作总谱并进行打击器乐演奏。

  第二条目标是"学习"素质发展要求,既在原有的随乐动作表演的基础上,能根据已有的节奏型为乐曲设计出打击乐配器方案。

  第三条目标是"做人"素质发展要求,既能集中注意看指挥演奏,并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进一步体验活动的愉快。

  制订这三条目标的理由:

  1、根据《纲要》精神。新纲要教育理念给我们这样一种启示:儿童是一个整体,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儿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也是一个整体。因此,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绝不是人为地强加各个学科教育的任务,而是教育向儿童提供的一切实践活动能够完成、而且应该完成的任务。因此我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除了有音乐素质发展的目标,还加上了"学习"素质发展和"做人"素质发展方面的目标。

  2、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和教学的现状。我本幼儿节奏感强,有一定的演奏经验,但由于受"合奏时不要去听别人的,只要演奏自己的节奏就行"的影响,幼儿演奏过程中协调性感受不足,故想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在自己的声部中感知整体音响效果的能力,以及在知你、知我、知他的基础上达到配合一致。

  3、这三条目标的难度适中,既是他们可以接受的,又可以对幼儿的发展构成挑战即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二)本活动的重难点:

  1、重点:音乐是门整体艺术,只有整体的感知,形成整体音响表象形象条件下,音乐的学习才具有情趣和效果,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是幼儿不断深入欣赏过程的一部分,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知的基础上尝试跟随音乐进行打击乐演奏。

  2、难点:是打击乐演奏的连贯性和合拍演奏。连贯性(每个乐句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但幼儿在演奏时容易出现交替不衔接--节奏不准或注意不集中),合拍演奏(在演奏时经常出现知道是怎样演奏但没有听音乐,往往自己节奏比音乐快,加上双响筒演奏时值较快,幼儿难以控制)因此难点这样定。

  三、说活动过程

  第一层次:欣赏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放风筝"的游戏熟悉了解乐曲的曲调和结构。

  第二层次:韵律活动,其目的就是掌握随乐动作,(动作图谱,用要演奏的节奏型编成的律动)随音乐节奏合拍地动作。

  第三层次:演奏活动。运用幼儿前2次活动的经验进行器乐匹配,并合奏。(三个过程做简要的说明。)

  意图:

  一是克服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足:1、从分声部入手,单纯使用示范、模仿的教学方法,目的着眼于学习的结果,学会演奏某个打击乐作品。2、教师没有让幼儿充分的感受音乐,以至幼儿对音乐的整体结构、曲式结构了解不够,在活动中出现了幼儿不是听音乐来打击乐器而是在教师指挥下来打击乐器。

  二是体现循序渐进,就是从游戏--语言节奏、动作节奏--配器、合奏,即从整体、笼统感知--具体细节--完整表现。

  四、说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具有随乐动作的经验。(所有三个活动的准备都要写,并说明目的)

  2、物质准备:节奏图谱一份、双响筒、碰铃、圆舞板等乐器若干、大鼓一个、磁带。

  五、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力求达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本次活动采用的主要教法有:

  (一)激趣游戏法:如第一层次,我们通过做风筝、放风筝、收风筝的游戏和律动来感受、表现乐曲。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乐曲结构和音乐形象。

  (二)直观教具法: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特点,幼儿园音乐教育常常通过刺激幼儿的感知觉,去理解音乐中生动的艺术形象,情感与思想,如……幼儿在活动中借助图形乐谱这视觉材料帮助幼儿更好的感知音乐的曲式结构、节奏。在图形乐谱的设计上注意把通用简谱、身体动作总谱、图形总谱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具体形象。(结合图谱进行介绍)

  (三)整体教学法:借鉴许卓娅老师的打击器乐整体演奏教学法,根据打击乐的整体教学原则,从整体布局入手教学,从示范、模仿的教学方法过渡到引导、创造的'教学方法,让幼儿用丰富有趣的身体动作对音乐节奏感受,然后把动作节奏转化为乐器演奏节奏,最后合奏,整个过程使幼儿获得整体音响效果,促使幼儿在合作中注意自己与其他声部的协调。这种方法着眼于学习过程,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注意学习的结果,使幼儿能够较完美地演奏作品并享受演奏的乐趣。

  (四)创造法:是根据幼儿学习打击乐的特点而决定的,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动作总谱、配器的设计,使幼儿能积极地运用自己所熟悉的音乐技能进行创造活动,在创造中获得了音乐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获得了快乐。本次活动中的配器就设计让幼儿来尝试,幼儿可根据音乐节奏的长短来选择,如二分节奏选碰领或三角铁,因为其乐器音的长短较长,象音色比较短的串铃、木鱼等就比较适合节奏比较快的四分、八分节奏;也可根据身体动作总谱来选如乐曲中∣ⅹⅹ ⅹⅹ∣,身体动作是用右手轮流拍左、右腿,幼儿就很容易匹配到双响筒;也可在教师的引导和讨论中来匹配,如乐曲的第一段都是八分节奏幼儿可能都会选串铃、木鱼、圆舞板这三种乐器,哪种乐器先那种乐器后呢,我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是越来越热闹,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比较三种乐器怎样使用才会越来越热闹。

  六、说学法

  (一)循序渐进法。首先以游戏形式感受乐曲的曲式结构,接着用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相结合,具体掌握节奏型,最后匹配乐器进行合奏。让幼儿逐层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形象,促进了音乐能力的发展。

  (二)多渠道参与法: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动作和材料的操作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因此,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跳一跳、说一说、看一看、拍一拍、敲一敲等丰富的活动,让幼儿不知不觉的完成学习目标。

  (三)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在活动中我们不断的设障,让幼儿不断接受挑战,如让幼儿自己尝试配器、加大鼓、指挥等,让幼儿通过商量、比较,使思维活跃起来,创造出更合适的演奏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1、大环节,第一环节是什么……

  2、分为?大环节的理由是:

  第一、二个层次是为了第三演奏活动做准备,现就第三个层次重点说明

  第三层次:

  1、教学目标:

  具体的过程是:在说具体过程最好也要尽量交代为什么要有这个小环节,当然不是每个环节都要交代,可以做重点交代

  1、组织幼儿复习层次(二)中的随乐动作,要求幼儿合拍律动。

  2、幼儿一边观看老师动作,一边用拍手的方式将随乐动作的整套节奏型抽取出来。

  3、观看图形乐谱,进一步了解整体音响的横向(句子和段落之间)结构和纵向(声部与声部之间等)结构。

  4、结合图形乐谱,学习将随乐动作转化为身体动作总谱。

  身体动作总谱:拍头、拍肩、跺脚、拍手、右手轮流拍腿。本环节注意指导幼儿掌握好各个身体动作的衔接及右手轮流拍腿的合拍。

  5、看老师的指挥,分声部徒手身体动作总谱,为持乐器合作演奏作铺垫。

  在熟悉掌握总谱的基础上,进行分声部徒手练习,练习时重点要求幼儿互相倾听、相互配合,共同创造出心目中已初步建立的整体音响效果。

  在这一步骤中应开始学习看老师如何指挥,首先提出明确要求:"请小朋友来看老师的指挥,指挥到你,你就来做动作。"然后用手势和眼神以及体态来指挥幼儿练习,可适当的加一些语言提示,要求幼儿根据老师的指挥动作,学习迅速准确地做出节奏动作反应。

  6、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探索配器方案。

  7、引导幼儿持乐器练习分声部打击乐演奏。

  (1)无配乐练习。要求不能随便发出声响,要看老师的指挥方可开始演奏,培养幼儿良好的打击乐器演奏的常规。

  (2)持乐器看节奏谱演奏。老师一定要引导全体幼儿注意倾听,体验合作演奏的快乐。

  (3)加大鼓。让幼儿讨论大鼓应该加在什么地方合适,讨论后进行尝试。

  (4)在老师的帮助下,请个别幼儿指挥,集体演奏。老师可鼓励担任指挥的幼儿部分改变原定的配器方案。但是,在这一步骤中,因为已进入多声部乐器演奏,所以每次方案改变后,老师一定要引导全体幼儿注意看指挥并注意倾听,比较整体音响在结构和情趣上发生了何种变化。

  (5)幼儿交换乐器演奏。为了提高幼儿演奏的情绪,可以选几名幼儿到前面表演,其余幼儿做为乐队为其演奏。

  8、谈话,针对演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如:幼儿抢拍、还有不看指挥出现演奏错误以及不能整齐的开始、结束和乐器音量的控制问题等,体验相互合作的成功感。

《喜洋洋》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授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四川民歌,能够在两首音乐的对比中感受句式、情绪和乐器音色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利用欣赏和试唱体验等方式聆听乐曲,知道管弦乐的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圣管弦乐的初步认识并对其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两首乐曲的对比体验、分析

  教学难点:

  对此类音乐的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到陕西聆听了一首激情高昂的山丹丹,本节课教师带着你们到四川去玩一玩,你们可知道,四川方言中,他们的口头语说的'最多的都是什么吗?”

  “对了,就是噻”,不信,现在教师就用一首歌来告诉你们。

  二、新课教授

  1、出示《槐花几时开》的歌词。

  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哟喂。

  手把栏杆噻,望郎来哟喂。

  娘问女儿呀,你望啥子哟喂,

  哎!我望槐花噻,几时开哟喂。

  2、聆听《槐》,让学生划分乐句。

  3、教师尝试教授学生演唱歌曲,对歌曲留下印象。

  4、引出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对两首歌曲进行对比。

  《槐》《太》

  情绪储蓄、优美热情、强悍

  乐句四个两个

  音域宽窄

  5、出示管弦乐演奏《槐》。告之乐器分组,并进行聆听,听到乐器组变化时举手示意。

  (1)双簧管

  (2)圆号

  (3)长滴

  (4)小中大低音提琴

  (5)英国管

  6、聆听《太》

  (1)弦乐、圆号

  (2)长、短笛,单双簧管

  (3)大管、长号、大、低音提琴

  (4)长笛

  (5)长、短笛,单双簧管与乐队

  三、教师小结,总结歌曲与管弦乐的区别与特色。

  民歌:突出地方文化与特色

  管弦乐:彰显大气,音色更为丰富。

  教学反思: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接触四川民歌,基本都能完成欣赏任务。

  在聆听管弦乐曲中,大多数同学对个别乐器的音色无法分辨,这说明平时对西洋管弦乐器了解和知道的较少。

  缺乏多媒体展示,应由学生在一定音乐知识的积累下才能将欣赏课上的更好。

《喜洋洋》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民族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奏实践,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各自声部的演奏技巧,明白合奏中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

  能够背唱《喜洋洋》的主旋律,并能进行合奏。

  【教学难点】

  三个声部能够整齐演奏并合理控制音量。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教师激情演奏古筝独奏《喜洋洋》,增加课堂气氛。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适合在什么场合下演奏?

  2、说明该乐曲创作背景,并介绍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特征,引出民乐合奏《喜洋洋》。

  二、学习《喜洋洋》

  1、初听乐曲,体会乐曲的'情绪变化。

  2、哼唱B段主旋律,体会喜悦如歌的情绪。

  3、一边听乐曲,一边跟琴视唱二、三声部的旋律,并带领学生分析二、三声部的旋律特点及作用。(二声部:增加乐曲的欢快气氛,使得乐曲抒情但不沉重;三声部:起到鼓点的作用,稳定乐曲的节奏。)

  4、全班分成三组练习各自声部旋律,教师巡回指导。如:调整笛子的呼吸气口;规范二胡的拉弦方向;双音演奏时的指尖发力等。

  5、每个小组分别展示,其他小组在心里默唱自己的旋律,想象合奏的效果。

  6、每组派一位代表参与试合奏,其他学生点评。

  7、教师点评:主旋律演奏时,副旋律应避免喧宾夺主,使用较弱的力度演奏;主旋律在句尾处为长音、渐弱,副旋律应在此处做渐强处理,连接主旋律的气口;各个旋律声部演奏时都要注意聆听其他声部的音响,及时调整自己的强弱、速度。

  8、全班参与合奏练习

《喜洋洋》教学设计6

  生师共振动 学教谐融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与反思

  陈 静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略)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热爱中国民歌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围绕歌曲展开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表现歇曲。

  3、知识与技能:能用爽朗的歌声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能合作讨论表现歌曲,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悟音乐情绪,并学会合作、讨论表现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五一”长假的生活感受吧,相信大家一定有着深刻的印象。今天呀,咱们就乘着音乐课的时间,大伙儿一块说一说、聊一聊你这七天里是怎么度过的,有哪些收获?

  生:(略)

  师:看得出同学们的收获还真大,无论是外出旅游的,还是在家和亲朋好友团聚的,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还真多。难怪同学们个个情绪这么振奋,精神这么饱满!我想,以这样的状态投入学习,一定会获得理想的效果。想听听老师的收获吗?

  生:想!

  师:我呀,利用这七大难得的机会出了一趟远门,去了位于我国四川省北部的风景旅游胜地――九寨沟。哎呀,当一踏进九寨沟时,我的心都醉了;那里风光旖旎,草木青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到处都是迷人的景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九寨沟的风景吧。

  (点击课件,欣赏迷人的九寨沟风景,并伴有《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与学生亲切自然地交流,使学生迅速进入音乐学习的氛围,同时为下一步教学作了铺垫。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的听觉和视觉效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要说吸引我的可不光是这些,更有那高亢、激昂的四川民歌。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2、学生用“1u”跟着钢琴哼唱。

  3、教师唱歌谱,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用了哪些音?

  生: dO、 re、 mi、 sol、 ls。

  师:民歌通常都是由这五个音构成音调的。一首乐曲中开头是“re”,结尾也是“re”,中间还出现一些“re”,叫“re”调式.让咱们再来欣赏两首“re”调式歌曲吧!(师自弹自唱歌曲《采花调》、《绣金匾》)

  [设计意图:通过找这首歌曲中用了哪些音,进而学习了民歌调式,井拓展欣赏了两首“re”调式歌曲。]

  4、学习难点

  (1)波音

  (a)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个记号象什么?

  生1:像字母。

  生2:像弹簧。

  师:你们表达得挺形象的.,这叫“波音”记号,属于装饰音的一种。

  (b)讲解唱法。

  师;当某个音符上面标有波音记号时,先唱这个音,再唱这个音的上方音,最后再迅速地唱这个音。如:“re”上面有波音时,就唱成“re-mi-re”(同时出示课件)

  (c)带波音的练习。(课件略)

  (d)师:老师分别用有无波音两种方法演唱“喜洋洋欧郎罗”这句歌词,你们听听,说说它们有区别吗?(师演唱)

  生1:加上波音能感觉出心在颤动。

  生2:加上波音有得意的感觉。

  生3:加上波音能感觉出歌声在山谷里回荡。

  生4:加上波音有喜气洋洋的感觉。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讲解唱法,并对比演唱有无波音,使学生理解了波音在这首歌曲中的作用。]

  (2)衬词

  师:在民歌中,有一些词没有实在的意思,但在歌曲中具有烘托气氛、突出民歌风格的作用。如我们三年级下学期学过的北京民歌《对鲜花》里的“呀格呀根啃”,这样的词叫“衬词”。我们还学唱过哪些带衬词的歌曲呢?

  生1:《彝家娃娃真幸福》

  生2:《包粽子》

  师:这首歌曲中“罗儿”用得很多,我们来学唱这首《罗儿调》吧!(出示乐谱)

  5、学生齐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1、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歌曲中的“郎郎扯光扯”像什么声音?

  生:像打击乐器锣、鼓、镶的声音。

  师:对的!下面请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锣、鼓、镶在歌曲的“郎郎扯光扯”处敲打节奏,其余同学在此处双手拍节奏。

  师:你们觉得加上打击乐器好不好?为什么?

  生1:好!因为加上打击乐器会更激动些。

  生2:因为加上打击乐器会更兴奋些。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以及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学生明白添加打击乐器在这首歌曲中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五段的表现形式。(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

  第一段:第一组合作讨论由《罗儿调》作歌曲的前奏,再演唱第一段。

  第二段:第二组合作讨论由男生齐唱第二段,因为由男生齐唱更能表现出山里人“不怕虎豹和豺狼”的英勇气概。

  第三段:第三组讨论用歌伴舞形式表现歌曲。由一女生舞蹈,其余人齐唱。开始时舞蹈动作慢些,然后还原成先前的速度,表现出“悬崖陡坎”很难走,所以要小心地慢慢走;后面的还原成先前的速度,表现出山里人乐观向上的精神。

  第四段:第四组合作讨论用自由的速度演唱。

  第五段:师;教师提供了独唱和齐唱两种演唱形式来演唱第五段,你们觉得哪种形式更好些?为什么?

  学生:齐唱的形式更好些。因为此段是结束段,要热热闹闹的,用齐唱的形式更能表现出热闹的气氛。

  [设计意图: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合作讨论,根据歌曲及歌词的意蕴,表现创作了五段的演唱形式,掀起了本节音乐课的高潮。]

  四、总结拓展

  1、总结

  师:通过这节音乐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民歌有哪些特点吗?

  生1:民族调式。

  生2:装饰音。

  生3:衬词。

  师:除了同学们所说的特点外,“地方语言”也是民歌的一个特点。

  [设计意图:依据上面的铺垫,让学生既顺理成章地总结出民歌的特点,又加深他们的印象。]

  2、民歌拓展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名歌,你们愿意听吗?

  生:愿意!

  师自弹自唱江苏名歌《孟姜女》和陕北民歌《蓝花花》。(播放《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学生缓缓离开音乐教室。)

  [设计意图:营造意犹未尽的氛围。因为艺术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课上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课下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课后反思:面对这一实施后的教学设计,新鲜之处在于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主动感知、探究、合作中获得音乐知识,愉悦感受的学习目标如期达成。我不禁对处在“辅导”位置上的主导者的引领、操作表现又予回顾,井作如下的反思:

  一、善用多媒体课件,能发挥电教手段的职能和效用

  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它突破了传统的媒体限制,以其随机、灵活的特点,把知识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因此为广大教师所青睐。本节课将其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能发挥它非同寻常的职能和效用,显出歌词中难以表达的深邃的情感内容、异域风光、音乐意境,产生愉悦学生身心和便捷学习途径的动感效果。在导入教学环节,我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四川九寨沟旖旎的风光:那里千峰竟秀、万壑争流,平畴吐翠、群瀑流光,众兽竞技、百鸟和鸣!同学们被眼前的秀美景色给迷住了,恍然置身其中,带着这种愉悦的、美的心情进入新歌教学,其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展示教学的基本功,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钦佩

  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风采,即教学基本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钦佩,使学生产生心向音乐、神往音乐的教学默契,对教与学双方都是大有裨益的。诚如有位学者所说:“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宝藏。”本课在教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时,我进行了声情并茂的范唱,伴随着高亢、激昂的歌声,孩子们陶醉了,精力专注了,情感向学了。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他们对老师的钦佩和信任。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而有节奏,师生双边配合默契,交往自然,情感融洽。

  为进―步扩大同学们的音乐视野,在本节课的拓展部分,我自弹自唱了江苏民歌《孟姜女》和陕北民歌《蓝花花》。同学们被我甜美的歌声和娴熟的琴键技能深深地扪动了,他们热烈的掌声和向学的神态表明了孩子们对民歌的喜爱,对老师的钦佩和赞美。在同学们的再三要求下,我又自弹自唱了几首民歌,满足了孩子们倾心音乐的愿望。教师充分展示了的弹唱基本功,取代了磁带或多媒体课件的范唱,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满足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需求,使他们受到了音乐美的愉悦和情感的陶冶。在学生心中,他们认为音乐教师唱得比任何歌唱家都美,这种心折神服的钦佩是直观的、真实的,是对音乐课喜爱的表现和印证。

  三、倾泻激情的课堂用语,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音乐老师,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上课要充满激情。在本课的表现歌曲环节,我让男生齐读第二段歌词:“手里拿把开山斧,不怕虎豹和豺狼。”要求读出当地人勇敢无畏的性格,先给以倾泻激情的语言表达示范,再引导学生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此段。在第五段的处理上,我提供了独唱和齐唱两种演唱形式给学生选择,井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学生选样了齐唱,因为此段是结束段,要热热闹闹的,用齐唱的形式才更能表现出这种气氛。我的倾泻激情的语言和循循引导的细腻情感,热烈了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产生了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既品味了歌词的意义和情感的内涵,拓宽了学生的生活外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孩子们能忘情地表演和歌唱,抒发自己的独特感情,整个课堂成了孩子们的精神乐园,大家沉浸在一片欢乐的音乐海洋中。这样的“主”唱“辅”引,生师共振,整个课堂学教谐融、生机勃发,赢得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因此,我以为在大力倡导设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流程中,切不可顾彼失此,忽视教者的导引作用。只有合比适重,和谐融合,音乐课方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胜数稳操。

《喜洋洋》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新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特有的风土人情,有进一步了解新疆人文知识的愿望。

  2、能用欢快、喜悦、风趣的声音演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并能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欢快、喜悦、风趣的声音演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

  难点:创编舞蹈和乐器伴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cai课件、电钢琴、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组织:

  小眼睛看老师,小手儿放好来,小嘴巴闭起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到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认识一个民族。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到达呢?

  生:···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棒,今天老师要用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马车)

  生:马车

  师:就让我们坐上马车,随着音乐快车去看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咯。(师带领生听音乐,做动作)

  师: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师:你们看,我们到达了什么地方呢?

  (课件播放新疆美丽的地方)

  生:大草原

  师:这儿的人们喜欢穿漂亮的连衣裙、黑色的绣花马甲,头上带着一顶可爱的帽子。(课件:连衣裙、马甲、帽子)这儿的人们能歌善舞。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来到了哪儿吗?

  生:新疆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想请大家说说新疆除了歌舞,还有什么地方特色、民俗风情?

  生:···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想知道更多的新疆知识吗?我们来看大屏幕了解一下。(课件:新疆的自然风光特别秀美,土地肥沃牛羊状,富饶的园林结瓜果,新疆的特色小吃。)(背景音乐为《库尔班大叔喜洋洋》音乐旋律)

  二:学习新歌

  师:刚才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风景秀丽,牛羊肥壮,瓜果飘香的景色。这些幸福生活都是新疆人民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的。看!(课件)原来是新疆农民企业家库尔班大叔正和村里的小伙子们赶集回来呢!瞧,他们收获了好多的水果(课件)

  师:他们满载而归。库尔班大叔看见我们更加开心,激动的什么都没说,只让我们把下面这段词编成顺口溜。你们行吗?(课件出示第一部分两段歌词:

  库尔班大叔喜洋洋,赶着毛驴铃铛响,绿葡萄,红苹果,一筐一筐驮上装。

  库尔班大叔喜洋洋,赶着毛驴回村庄,电视机,花衣裳,一箱一箱驮上装。)

  生:···

  1、学生自编顺口溜读歌词。

  师:我相信这难不倒我们的同学们,先跟着老师我们来一起念一遍。现在我们分小组进行讨论表演。(找出编得最好的一组,当小老师领念。)

  2.学唱歌曲

  师:这时新疆的小朋友将我们编的顺口溜唱出来了。(听音乐)(课件:播放范唱录音,出示歌谱和歌词。

  师:这首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呢 ?又是怎么样的情绪呢?让我们带着这个两个问题再听一遍。(师表演)

  生:丰收。欢快、热烈、热情、奔放等

  师:对了,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特点的'少儿歌曲,曲调活泼风趣,生动形象。让我们轻声的用“lu”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旋律吧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让我们来看看库尔班大叔是如何表达自己对丰收的喜悦。((听音乐朗读歌词,学做动作))

  师:库尔班大叔希望与大家一同分享快乐也邀我们一起唱,不过这首歌同样难不倒我们的同学们,同学们说是不是!(随琴学唱歌)

  师:刚才在我们学唱中,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哪里唱起来有困难的呢?(难点解决)师:我们用洪亮的声音,带着欢快、风趣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吧。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听到我们的歌声,新疆的小伙子、小姑娘们情不自禁也唱起了歌跳起了舞来。让我们也一起加入吧。

  师:在库尔班大叔等人的盛情邀请下,我们来到了库尔班大叔的村庄跟他们一起举行篝火晚会。请同学们分组选择舞蹈、打击乐器伴奏、演唱等自己喜欢的表演形式练习一下,一会我们来表演展示。(学生自由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老师发现有几组的同学跳的特别的好,我们邀请他们来为我们表演,下面的同学为他们伴唱(选两三组来表演)

  师:他们表演的真好,掌声在哪里呢?

  师:我们现在来分成男女生来表演,老师看看是男生表演的好呢?还是女生表演的好。

  师:我们全班同学表演的都很好,让我们又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四、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的新疆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真有些舍不得啊,你们都收获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啊。

  下课,随着《库尔班大叔喜洋洋》走出教室

《喜洋洋》教学设计8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打击乐器随着音乐进行演奏,进一步熟悉乐曲的ABA结构,感受乐曲喜气洋洋的情绪。

  2、在创编过“庆祝生日”的身体动作及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3、根据指挥手势演奏时,注意迅速调整动作做出反应;在忘记动作时,能向同伴、教师寻找支持;在适度紧张的氛围中,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看过幼儿用书《喜洋洋》的画面,知道乐曲是ABA结构。教师事先和幼儿看图讨论节日期间快乐的事情,并根据乐曲的性质、结构和内容创编有关“庆祝生日”主题的节奏动作。

  2、将幼儿座位排成马蹄形。值日生将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摆放到位。幼儿已正确使用过上述乐器。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1、教师创设生日情境,幼儿回忆自己创编的动作。

  教师:上次有一个小朋友过生日,请你们来给他(她)庆祝生日,你们做什么动作啊?

  2、幼儿在教师哼唱乐曲A段的过程中,有节奏地拍身体三个部位(如拍头、拍肩、拍手)教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下一下地做这些动作吧!

  3、幼儿在教师唱乐曲B段的过程中,有节奏地做拍手和手腕颤抖的动作。

  教师:瞧!这段音乐还可以这样做动作呢!

  (二)随音乐完整地练习身体动作。

  1、幼儿边听琴声,边完整连贯地做身体动作。

  2、幼儿边听音乐磁带边做身体动作,教师尽可能不做提示。

  教师:这次你们自己听音乐做这些动作,可以吗?如果忘记动作了怎么办?

  3、个别幼儿带领大家做动作,教师提醒做带领动作的幼儿,敲腿动作的.方位同集体相反,即做镜面示范动作。(如幼儿不能做到镜面动作则不要强求,教师在旁边坐一定的提醒就可以了)教师:谁能到前面来带大家做这些动作?这个动作怎么做?

  (三)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1、幼儿讨论分组做身体动作的方案,选出专门敲腿的一组幼儿。

  2、幼儿分组随着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教师面向不同小组,领做不同节奏的指挥动作;幼儿练习较快速、准确地做自己小组的身体动作。

  (四)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演奏打击乐器。

  1、幼儿空手练习敲击双向筒的动作。

  2、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进行空手演奏练习。

  (五)幼儿拿乐器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1、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拿乐器演奏。

  2、教师用来拍指挥的动作指挥幼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3、幼儿根据教师改变的指挥方案,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并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进行多种发展练习。

  活动反思:

  教师在尊重幼儿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制作的CAI课件,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解决音乐教育中的难点,让孩子们在轻松的儿童画获奖作品环境下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从感受乐曲到理解乐曲再到表现乐曲,孩子们的参与欲望都十分强烈,他们能用连贯的语句、词汇说出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能用肢体动作的快慢来理解乐曲的节奏变化,能用不同节拍来表现A、B、A’乐段,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幼儿早教图片,他们尽情舞蹈兴致昂然、意犹未尽。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十分愉悦,最后用舞龙、舞狮、扭秧歌等民间艺术表演方式来结束活动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作为一名年青的幼儿教师,我一直为上音乐欣赏课所困惑,这次教育实践对自己是一个挑战,但鉴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制约,音乐欣赏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活动试图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视听结合幼儿早教音乐的教学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获得音乐欣赏的愉悦体验,发展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喜洋洋》教学设计9

  一、教学资料

  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首四川民歌,描述了旧时代人们上山砍柴的劳动生活。高亢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民歌采用了上、下两句式的乐段结构,其调式为五声商调式。上句四小节:

  以“”为主,构成三音列的旋律进行。这种进行虽然旋律线的起伏不大,但却个性明快。这种级进式的三音列进行,更接近歌词的语言音调。句尾落在属音6上,构成半终止。下句六小节:以“6”为主,采用了四音列进行。旋律中强调了四度进行,这就使旋律更为高亢、豪放、有生气。最后也是以四度进行而结束的,这种终止法很有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歌中运用了模拟锣鼓音调节奏的形声衬词“郎郎扯光扯”,更增添了民歌的欢乐气氛,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由于衬词的的增加使下句扩充为两小节,从而使民歌成为不等长的两句式乐段,打破了对称的两句式乐段结构,显得更加活跃。

  三、目标预设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热爱中国民歌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围绕歌曲展开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表现歌曲。

  (2)、引导学生运用探索性学习的思维,在课堂学习这一空间中,透过师生、生生间合作交流,探索表现音乐的各种手段(重点:节奏、声音)。

  3、知识与技能:能用爽朗的歌声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能合作讨论表现歌曲,初步了解山歌的特点,并能根据山歌的特点,分辨出是山歌的歌曲。

  四、课前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音乐情绪,并学会合作、讨论表现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在音乐学习中善于发现音乐的变化之处,探索表现音乐的各种手段(重点:节奏、声音)。

  3、能根据山歌的特点,分辨出是山歌的歌曲。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听歌曲

  师:这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在欣赏时注意这几首歌曲演唱的声音有什么共同点?(媒体播放音乐)

  音乐片断一:《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音乐片断二:《信天游》陕北民歌

  音乐片断三:《牧歌》内蒙民歌

  师:三首歌曲的声音有什么共同点?

  生:高亢、嘹亮、拉长声……

  2、欣赏图片

  师:老师在去年暑假去了位于我国四川省北部的风景旅游胜地DD九寨沟,哎呀,当一踏进九寨沟时,我的心都醉了:那里风光旖旎,草木青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到处都是迷人的景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九寨沟的风景吧。(媒体播放九寨沟风景,并伴有《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透过视听民歌,使学生迅速进入音乐学习的氛围,同时为下一步总结山歌的.特点作了铺垫。透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带给了逼真的听觉和视觉效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要说吸引我的可不光是这些,更有那高亢、激昂的四川民歌。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2、学生用“la”跟着钢琴哼唱。

  3、歌谱教学。

  (1)、教师唱歌谱,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用了哪些音?

  生:do、re、mi、sol、la。

  师:民歌通常都是由这五个音构成音调的。《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中开头是“re”,结尾也是“re”,中间还出现一些“re”,这种调式叫“re”调式。让咱们再来欣赏一首“re”调式歌曲吧!(媒体播放《绣金匾》)

  [设计意图:透过找这首歌曲中用了哪些音,进而学习了民歌调式,并拓展欣赏了一首“re”调式歌曲。]

  (2)、师:请同学们看下列两条旋律,你有什么发现?

  (媒体出示)

  旋律变化一:

  旋律变化二:

  生:两条旋律都是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曲谱……

  师:听老师唱这两条曲谱,请同学们思考这两条旋律变化了什么?

  生:变化了音的长短,音的强弱……

  师:音的长短,音乐中我们称为什么?

  生:节奏(媒体出示);

  师:音的强弱,音乐中我们称为什么?

  生:力度(媒体出示);

  师:演唱时有时连贯,有时跳跃是什么在变化?

  生:声音在变化。(媒体出示)

  师小结:演唱歌曲是一种创作活动,以上两条旋律透过用延长记号、断音记号、等音乐记号使音乐中的节奏、力度、声音发生变化,从而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塑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4、学习难点

  (1)、波音

  a)、师:(媒体出示)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个记号象什么?

  生1:象字母。

  生2:象弹簧。

  师:你们表达得挺形象的,这叫“波音”记号,属于装饰音的一种。

  b)、讲解唱法。

  师:当某个音符上面标有波音记号时,先唱这个音,再唱这个音的上方音,最后再迅速地唱这个音。(媒体出示)如:“re”上面有波音时,就唱成“re-mi-re”。

  c)、师:老师分别用有无波音两种方法演唱“喜洋洋欧郎罗”这句歌词,你们听听,说说它们有区别吗?(师演唱)

  生1:加上波音能感觉出心在颤动。

  生2:加上波音有得意的感觉。

  生3:加上波音能感觉出歌声在山谷里回荡。

  生4:加上波音有喜气洋洋的。感觉。

  ……

  [设计意图:教师透过讲解唱法,并比较演唱有无波音,使学生理解了波音在这首歌曲中的作用。]

  (2)、衬词

  师:在民歌中,有一些词没有实在意思,但在歌曲中具有烘托气氛,突出民歌风格的作用,如我们三年级下学期学过的北京民歌《对鲜花》里的“呀格呀根唷”,这样的词叫“衬词”。衬词来源于生活,如:“罗儿”是呼牛吆喝声;“郎郎扯光扯”是锣鼓声;“欧郎罗”是四川地方语。这些衬词很有特色,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媒体出示),唱起来朗朗上口。

  5、学生齐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五段的表现形式。(教师给于适当的提示)

  第一段:第一组合作讨论由一男生大声喊“太阳出来啦”作为歌曲的引子,再演唱第一段。

  第二段:第二组合作讨论由男生齐唱第二段,因为由男生齐唱更能表现出山里人“不怕虎豹和豺狼”的英勇气概。

  第三段:第三组讨论用歌伴舞形式表现歌曲。由一女生舞蹈,其余人齐唱。开始时舞蹈动作慢些,然后还原成先前的速度,表现出“悬崖陡坎”很难走,所以要留意的慢慢走,后面的还原成先前的速度,表现出山里人乐观向上的精神。

  第四段:第四组合作讨论用自由的速度演唱。

  第五段

  师:教师带给了独唱和齐唱两种演唱形式来演唱第五段,你们觉得哪种形式更好些?为什么?

  学生:齐唱的形式更好些。因为此段是结束段,要热热闹闹的,用齐唱的形式更能表现出热闹的气氛。

  [设计意图: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用心的合作讨论,根据歌曲及歌词的意蕴,表现创作了五段的演唱形式,掀起了本节音乐课的高潮。]

  2、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咱们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媒体点击“锣”发出的声音)

  生:“锣”的声音。(媒体点击“锣”的图片)

  师依次点击“鼓”、“镲”的声音和图片。

  师:歌曲中的“郎郎扯光扯”象什么声音?

  生:象打击乐器锣、鼓、镲的声音。

  师:对的!下面请三位同学用打击乐器锣、鼓、镲在歌曲的“郎郎扯光扯”处敲打节奏,其余同学在此处双手拍节奏。

  师:你们觉得加上打击乐器好不好?为什么?

  生1:好!因为加上打击乐器会更激动些。

  生2:因为加上打击乐器会更兴奋些。

  生3:因为加上打击乐器更有喜气洋洋的感觉。

  [设计意图:透过提问,以及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学生明白添加打击乐器在这首歌曲中的作用。]

  (四)、归纳评价,深化迁移

  1、总结山歌特点

  师:四川是个多山的地区,人们在山野间的交流,会用怎样的声音?

  生:声音连贯的、高亢的、悠长的……(媒体出示)

  师:演唱歌曲时的节奏通常是怎样的?

  生:节奏舒展的、自由的……(媒体出示)

  师:衬词的特点我们也总结过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师小结:透过演唱、听赏同学们对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已耳熟能详了。这种人们在山野间劳动时演唱的民歌,称为“山歌”,“山歌”的风格特点,同学们已提炼出来了。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其实山歌只是民歌中的一种,民歌按体裁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媒体出示)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劳动号子和小调。

  [设计意图:依据上面的铺垫,让学生既顺理成章地总结出山歌的特点,又加深他们的印象。]

  2、民歌拓展,分辨“山歌”

  (1)、媒体播放各种体裁的民歌。(媒体出示)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些歌曲,咱们来听听,哪些是山歌?哪些不是山歌?请注意必须要根据山歌的特点来辨别。(媒体播放)

  《放马山歌》云南民歌《牧歌》内蒙民歌

  《绣荷包》云南民歌《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

  《信天游》陕北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

  师:刚才听的歌曲是不是山歌,依据是什么?

  生:(略)

  师:他的回答对吗?下面我们就请他上来用鼠标点击答案吧。

  学生逐一分别予以回答与点击答案。

  [设计意图:教师用媒体播放民歌,让学生先回答,再自己上电脑操作,示现预设答案,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异常高涨,掀起了本节音乐课的又一次高潮,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温故知新

  问:《放马山歌》、《信天游》、《牧歌》三首都是“山歌”,可表现的资料、情绪、音乐形象怎样会各不相同呢?

  生:这是音乐中的节奏、声音、衬词等在起作用。

  师:除以上三种要素在变化外,还有许多表现音乐的手法,如:旋律、力度等等的变化。

  (3)、作业

  师: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山歌”这一体裁的各地民歌,请收集相关资料。

  相信你们定会从中学到很多音乐知识。

  (媒体播放音乐,学生缓缓离开音乐教室。)

《喜洋洋》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喜悦、风趣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打击乐器伴奏。

  2、积极参与歌曲的表演活动,体验新疆人民的热情、乐观,抒发对新疆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能用活泼风趣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的两个乐段伴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双响筒、手铃、铃鼓、新疆帽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伴着《新疆好地方》教师跳起欢快的舞蹈。

  “ 孩子们,你知道刚才我跳的舞蹈是哪个民族的吗?(新疆维吾尔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一次”新疆之旅”,去体验新疆人民的生活,找一找新疆好在哪里?“

  2、播放课件,“说说你知道的新疆吧。”

  “新疆是个富饶的大花园,是肥沃的大草原,有伊梨和的苹果,吐鲁番的葡萄;果子沟的风景,阿勒泰的金子;天山的雪莲,和田的玉石。用一句新疆话来说:亚克西!

  二、体验探索。

  让我们一起坐上新疆的大马车,出发吧。(播放《库尔班大叔喜洋洋》),第一乐段时,做平稳、悠闲的规整性动作,表示马车经过平坦的.大道;第二乐段时,做大幅度摇摆的动作,表示马车经过高高的山坡。

  三、学习新歌。

  1、新疆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热情好客,听,库尔班大叔为了欢迎我们,唱起了欢快、活泼的歌儿。(播放课件。)用你灵敏的耳朵听一听库尔班大叔的歌声里唱到些什么?他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2、新疆如此的美丽富饶,用歌声也可以唱出新疆的美,你也可以做到。首先来熟悉歌词。请你打拍子。(节拍器,按节奏读歌词。)

  3、学唱旋律。听琴声添歌词。注意歌唱姿势。

  4、请你张口默唱。师范唱。

  5、小声跟唱。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6、师生对唱。

  7、想一想,怎样唱好这首歌?放声歌唱。

  8、课件出示打击乐器。用手当乐器伴奏。分组唱,男女对唱。

  四、参与表现。

  1、“库尔班大叔邀请我们来到村里的葡萄园,这里的新疆小朋友给我们准备了葡萄、哈密瓜、烤羊肉、手抓饭。让我们用歌声、舞蹈来感谢他们吧。分组讨论。(分配角色:歌手、乐手、舞蹈家)

  2、各组展示。生生互评,发现别人的长处,夸一夸。

  五、评价总结。

  1、孩子们,今天的新疆之旅,你的收获怎样?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新疆吧。

  2、我们来邀请新疆的小朋友到我们美丽的宁夏川来做客吧,介绍宁夏好在哪里,唱一两句宁夏的歌。

  3、最后,让我们唱着歌儿走出教室。播放《库尔班大叔喜洋洋》伴奏。

【《喜洋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8-23

教学设计01-14

乞巧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设计优秀09-22

《爱莲说》教学设计03-28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06-11

《猫》的教学设计06-22

《桥》教学设计05-27

船长教学设计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