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7 16:39:4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本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本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本书》教学设计

《一本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听清录音里的小朋友是怎么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的。

  2.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自信心。

  4.引导学生和书交朋友。

  教学准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师:对于书,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让我们把这些名人名言齐读一遍!(学生齐读)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师:读得不错,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读完这些名人名言之后有什么体会?(生说)

  生:我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

  生:我觉得一本好书能带给人无穷的力量。

  生:我懂得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大家都知道了书的作用。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从去年开始,老师就叫同学们将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放到组长那,大家到组长那相互借阅,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读过的书也在不断的增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开个阅读交流会,大家都来交流交流,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最喜欢的好书。(板书:我喜欢的一本书)

  二、提出任务,明确目的

  师:首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来进行交流。(课件出示)主题:推荐你喜欢的一本好书

  内容:说说你的书,可以是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是这本书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或几个部分,还可以说说读了这本书的感想。

  方式:听别人介绍时,可以提出问题,要是看过同样的书,可以补充自己的看法。

  师:交流好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全班竞赛,我们一起来评一评谁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好,大家开始互相交流吧!(小组交流)

  三、口语交际

  师:刚才老师看见大家交流的时候很热烈,每个组选好了代表没有?(选好了)现在哪个小组的代表愿意先上台向大家推荐你喜欢的书?(生上台说)

  师:你们觉得刚才哪个小组介绍、推荐的好书介绍得最好?(师生共同评价)

  师:我们在向别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时候,要注意(板书: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简要解答听的同学的疑问。

  师:今天老师也想趁这个机会,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书名是《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这本书中有着许多教育爱和爱的教育的故事。这本书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小男孩安利柯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这本书还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的教育》这本书上每一个小故事都讲述了一种不同的爱,特别是每月故事更是让人感动,让我觉得世间处处有真情。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件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级学生洛佩谛为了救一个站在当街的一年级学生,而赶在车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却被车子轧断了一条腿。同学,老师,校长都纷纷称赞他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还有一件事也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别人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侮他的同学,不想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并没有盲目地责怪他,而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得一清二楚,并请“肇事者”起立,承认错误,从而培养学生有坦白过失承担责任的勇气。读了这本书,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许多同学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关心人、了解人、帮助人的优良风气日渐淡漠。这本书教育我们,在全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我们这个社会、热爱我们的学校、热爱辛勤养育我们的父母、热爱我们的老师、热爱我们身边的同学、热爱社会上一切需要爱护的人,让爱心在我们心中永驻!师:同学们有时间可以去读一读这本书。让我们再把这些名人名言来读一读吧!(再读名人名言)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所以我希望平时同学们多读书,并且读好书,多读好的书一定会让你受益无穷的!

《一本书》教学设计2

  《我设计的一本书》属于设计应用课。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设计绘画制作一本书,这本书要有封面、封底、内业设计等。来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绘画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书籍的设计却了解很少。由此在设计本课时,我认为创设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还是有必要的。首先问学生喜不喜欢看书,喜欢看什么样的书, 从这一点切入主题,来提高学生对本课的兴趣。接着出示一本书,引导学生观察书的封面设计有哪几部组成。讲解设计过程,让学生了解书的设计规律及方法。如:封面、插图可以绘画,也可以剪贴等等。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设计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鼓励学生今后为自己的日记或周记来配插图。

  本课学生能发挥个性思维,来具体创作设计,但配图与内容的搭配还不是很恰当。

《一本书》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酷(kù)似,掺(chān),脊(jī)背,枉(wǎng)。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本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内心情感。

  3、加强联想与想像能力的培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2、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品味苦难对人生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从小到大,我们已经读了不少的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不少同学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

  检测预习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二、感知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围绕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课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与书有密切关系的人物?这些人物与书又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

  1、看书──逼书──送书──读书

  2、父亲、乔元贞、我父亲改订书→我送书→乔之贞

  三、捕捉情感

  学生自读课文,合作学习、自由讨论发言:

  1、说说你从叙事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2、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对这一本书的难忘之情?

  3、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说的“人不能忘本”本是什么?

  明确:

  1、父子之情:父亲发现那本“凄惨的课本”只是叹气,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可见父亲是一个知书达理、温和、善良的人,是一个既理解、尊重孩子,又对孩子负责的好父亲。 友情的珍贵:元贞的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惟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在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同学之间淳厚的友情显得弥足珍贵,温暖人心。 人与狗的乐:是我早已调教好的,只要主人下令,大狗便汪汪叫几声,来一个人狗合演“双簧戏”,给恶劣的生活处境带来一丝乐趣。

  2、“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幽默,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3、“本”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课本,那一本国语教材,也指同学的友情、父亲的'深情、童年的乐趣,人性中的善良、淳朴。

  四、体验感悟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所大学,许多人正是在逆境中奋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你怎样看待人生中的苦难?

  参考示例: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苦难是流动于地底的地火,苦难是在磨砺你的品格,屈服于苦难,那就在认命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不屈服于苦难,用坚强作锄,用乐观作铲,用深邃的思索作锹(qiāo),坚韧不拔地挖掘,苦难的背后肯定会有惊喜和意外发现。大禹治水迎风沐(mù)雨,勾践卧薪尝胆终吞吴;孙膑受刖(yùe)足之刑而成兵法,韩信受胯下之辱而成大器挥师百万;屈原饱受艰辛而成《离骚》;司马迁致残殚(dàn)尽竭虑完成《史记》;曹雪芹户牖(yǒu)瓦灶而成《红楼梦》……从古到今,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是营养,风雨雪霜皆为滋润,苦难成了奋进的动力,前进的’基石,向上的台阶。

  五、教师小结:

  作者从第一本书中不仅得到了知识,而且从中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上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第一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的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 作业布置

  请你以“人生第一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一本书》教学设计5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这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板书文题、作者)

  一、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

  教师明确:

  (投影)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中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爰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二、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下列词语。

  (投影)

  幽默:搞笑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资料。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住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能够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情绪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个性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三、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那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出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齐,和小动物们在一齐,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那里“枉”字能够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好处地。作者的第,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十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好处;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双关的修辞方法,“本”那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文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探人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第一组同学认为文中展现的父子深情打动人。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得知“我”考了第二名后十分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问清原委后,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组同学深入体味了文中的.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这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邻,村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十分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这天的读者。

  第三组同学关注文中补叙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的语段。人狗合演“双簧戏”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深深感动于儿童时代的那份稚真的童趣,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恶劣、生活窘迫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之后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之后,“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十分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实说法。

《一本书》教学设计6

  【素质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景引发体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子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地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是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第一本课本吗?你还可以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入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者怎样的一中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5、品味语言: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六、拓展练习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实际出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随堂练习。

《一本书》教学设计7

  1、学习目标:

  ⑴ 速读并复述课文,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⑵ 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3、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课文感知】

  本文充满了作者来自对于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作者不仅要表现得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是与书有关的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是上个世纪二三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课前二分钟】

  简介《死魂灵》。(体会果戈理独特的幽默风格,感受讽刺文学的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我的第一本书》的悬念导入,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完题目,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文章的题目)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

  设疑:作者为什么要饱含深情的描绘自己求学来用过的第一本书?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什么?

  识记重点字词: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组织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探讨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情感丰沛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三、揣摩与感悟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朗读文中描写父亲为“我”抄写、装订课本的段落(3~8自然段)。

  问题探究:

  1、父亲看见我的课本,为什么会显得那样的愁苦?

  2、父亲听见“我”的解释,为什么只是“深深叹着气”,而且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四、拓展与延伸

  1、阅读训练:

  ⑴ 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⑵ 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

  ⑶ 文中的“居然”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⑷ 请你想象一下,“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用“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表现出我当时的感受。

  ⑸ 选文中最后写道“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还值得我们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说“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故事》) 。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将课堂拓展口头练习整理一下,写成短文。

  【课后记】

  本文重在调动学生的情感储备,由于年代相隔比较的久远,学生对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我注重从第二自然段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整体的感知文章的创作背景,在与学生合作探究本文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我注重从本文的情感特色入手,注意用情感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本书》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介绍一本书能分段表述推荐理由。

  2.能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

  3.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让学生感悟读书有益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能有条理地把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写清楚,注意分段写。

  难点: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分发学习单。

  2.学生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和所推荐好书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好书,视频激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一走进教室,就闻到阵阵浓浓的书香,看来你们带来了不少好书,谁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指名交流。

  师:的确,读一本好书,就像欣赏一道美丽的风景,和友人共品一本好书,更像欣赏着一泓清泉,追溯着透人心弦的源头。真的是:(出示苏轼的诗,齐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设计意图:这样就帮助学生打开了写作的思路。当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有一个初步选材判断之后,从读者的角度,反观学生的选材,帮助学生进行选材筛选,找到更能吸引人的选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2.央视有一档阅读真人秀节目,叫做《我的一本课外书》。在这个节目里都是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本书分享给大家。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一位选手的精彩表现。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看完后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疑问。播放视频,请观看。

  3.交流。(预设:从自身的感受和他从哪几方面介绍的来说。)师相机板书:书名、作者、内容、……。

  【设计意图:以声情并茂的推荐来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推荐一本书,可以从书名、作者、内容等哪方面来说。做到了新旧知识的有效链接。】

  4.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推荐一本书》这篇习作,从而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

  二、巧用导图,理清思路。

  1.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微课,让微课来指导我们如何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向别人推荐一本书。师播放微课,生观看倾听。

  2.师:方法掌握了吗?同学们,在动手画思维导图之前,老师要提几点要求:①你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是什么?②理清自己的思路,提取关键词来绘制思维导图。③思维导图绘制好以后,借助导图,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清晰有序地推荐一本书。争取能够吸引大家,听清楚了吗?

  好,现在请拿出学习卡,把思维导图画在上面的空白处。可以吗?好,开始!注意书写的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3.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4.有的同学已经画完了,画完了的同学可以读出声音,小组间交流一下。生自主交流。

  【设计意图:微课的主题是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有效指导学生推荐介绍一本书。此设计是为了聚焦教材要求明确怎么写的问题。学生结合教材要求初步介绍的过程,一方面解决了教材习作要求中写清楚基本信息的要求,同时帮助学生理清习作思路,有助于下一环节聚焦重点,解决学生习作的困难点。】

  三、交流导图,探索推荐方法。

  1.探索方法一:交流感受。

  ①指名生一(预设:重在写感受的同学)。

  从这篇导导图中可以看出你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请你上台借助导图,清晰有序地推荐这本书,让大家都喜欢,可以吗?带上你的书和思维导图。生一汇报。

  ②同学们,来说说他的推荐,哪些地方吸引了你?指名说。

  预设:生: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或读后感)。

  师:对吧,他对这本书的感受是不是特别吸引你,让你产生了共鸣,让你想去读这本书。非常好,这是推荐一本书非常好的方法。教师板书:交流感受。

  2.探索方法二:抓住看点

  ①我发现这位同学推荐这本书里的几个情节里面,最为吸引同学们的是哪个情节?指名交流。

  你为什么对这个情节更感兴趣?

  ②你能把这部分说的再细致些吗?生汇报。

  师:你觉得他对这部分推荐的怎么样?(引导学生从详细、生动、具体、印象深刻等方面来说)。

  ③师:是的,他说出了书中自己最感兴趣,最吸引人的地方,其实这就是这本书的看点所在。

  教师板书:抓住看点。而你抓住了看点推荐,这也是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的好方法。

  3.探索方法三:设置悬疑

  ①指名生二汇报交流。生评价。

  ②师:同学们想读他他的书吗?为什么?指名说理由。

  ③师:那么对于这本书,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或者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指名提问。

  ④师问生二:这些疑问,你选择回答吗?(预设:不回答)为什么?(预设:因为那样能激发同学们去寻找答案,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⑤师:不错,我们在作文中经常会去设置一些悬念,来吸引读者继续阅读,所以这真是一个好办法。板书:设置悬念。

  那么,现在就请你现学现用,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来推荐这本书好吗?

  ⑥那我们怎样将这些疑问放在你的文章里呢?咱能不能这样,用“你想知道……?你想知道……?你还想知道……吗?快来和我……吧!”这样的句式来组织语言。生汇报,师适时提醒。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师生在交流汇报导图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逐步去发现、总结推荐一本书的方法。真正做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效实现了“能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这一教学目标】

  4.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构思,还学到了一些推荐书的好方法,这真是:(教师出示小妙招)借助导图构思强,巧基本信息一一道。看点感受悬疑找,精彩片段少不了。完成习作乐分享,畅游书海乐逍遥。【设计意图:小妙招的展示和记忆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推荐方法的总结与回顾,另一方面为了下面写作做好准备。】

  四、例文欣赏,巩固写法。

  1.我们来看推荐《安徒生童话》的这位同学,他认为这本书中的看法和感受最能吸引他,于是他围绕这一部分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看他运用了哪些推荐方法?

  2.出示例文,师生品读。

  3.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例文的品读,从学生评价—回顾方法—教师小结。让学生直观感知怎样把理由表述清楚。一步步化整为零,逐步引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五、自主习作,交流评价。

  1.同学们,看一看你们的思维导图,哪一部分最能吸引读者,用笔把他圈画起来。请你也运用今天学到的这些方法或其他好的推荐方法将这部分写具体。

  2.生自主习作。

  3.出示评价表格,交流汇报。(说出评价或提出建议皆可)

  4.老师还发现有一位同学,他还从不同的方面来推荐。我们来请他来读读吧。指名上台分享习作。

  (预设:引导生可以从书的封面、对作者的评价和插图等方面来推荐。)

  师小结:现在我们又发现了推荐的好方法和好角度。

  【设计意图:“讲、写、评”都要求把“基本信息介绍清楚,重点理由写具体”,使孩子心中有很明晰的写作目标。让学生参与到评改习作的活动中来,在互评互改中,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他们不仅准确的记住了写作的基本要求,还提高了自己发现错误的能力,也培养了自觉修改的好习惯。】

  六、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同学们我们今天运用思维导图构思习作,并且摸索出一些推荐的好方法来。课上我们写了一个精彩的片段,课下请你们继续借助思维导图和今天学习的推荐方法将其他部分也写具体,好吗?

  2.我希望同学们把写好的文章上传到我们班级的读书交流群,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课件出示: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希望我们这个小小的读书分享群如同源头活水一般,能让大家畅游其间,品悟书香,快乐成长!

《一本书》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诵读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品评语句,领悟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用美好的心灵积淀人生。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式教学。

  【教学准备】

  教案、学案、cai。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

  二、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cai,一学生明确)

  1、诵读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评语句,领悟作者情感。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用美好的心灵积淀人生。

  三、课文研讨

  1、完成目标1──诵读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学习指导1:

  同学们速读课文,结合课前预习,思考: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一段怎样的故事?请用概括的语言复述。

  明确:略。

  2、完成目标2──品评语句,领悟作者情感:

  学习指导2:

  (小组合作探究,从文章中寻找语言信息,抓关键语句品味情感蕴含。)

  探究1:

  品评“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的第一本书到底承载了些什么?

  思考:

  ⑴文中的哪句话可以总领全文?

  ⑵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童年的感觉?一种怎样的感觉?

  ⑶哪些语句带给你同样的信息?请勾画下来。

  明确:(教师提问部分小组发言人)

  小结:牛汉的第一本书承载了一段苦难的岁月,以及人们同苦难抗争的心路历程。

  思考:

  (学生读第4,8两段)

  ⑴童年的记忆除了苦难还有什么?

  ⑵与第一本书有关的人和物有哪些?

  ⑶父亲是如何处理我的撕书事情的?

  明确:(教师提问部分小组发言人)

  小结:牛汉的第一本书承载了父亲的深情。

  (学生读第6,7两段)

  ⑴乔元贞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⑵作者是如何对待贫穷的小伙伴的?

  明确:(教师提问部分小组发言人)

  小结:牛汉的第一本书承载了同学的情谊。

  (学生读第12两段)

  苦难的童年还有什么乐趣?

  明确:(教师提问部分小组发言人)

  小结:牛汉的第一本书承载了天真的童趣。

  探究2:

  品评“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思考:作者对第一本书的感情如何?

  (学生读第14段)

  ⑴作者对书的感情是怎样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⑵如何理解“本”?

  明确:(教师提问部分小组发言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一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就会积淀起快乐而丰盈的人生岁月。

  3、完成目标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用美好的心灵积淀人生:

  学习指导3:

  ⑴资料讨论:

  “超女”与“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

  ⑵“希望当你们老去,回首你们如花的青春岁月时,既有超女们快乐的歌声,又有洪战辉们人之初的真情。”

  四、布置作业

  用心去感悟生活的点滴,积淀起快乐而丰盈的岁月。仿照课文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以“我的第一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作文,体裁不限,(诗歌也可以)写到读书笔记上。

《一本书》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训练以“推荐一本书”为主题,重在引领学生把读过的好书清楚、明白、有条理地推荐给同学们,让大家知道什么书是好书,从而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在推荐时,首先,要介绍这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然后重点写清楚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可以从“内容新奇有趣、语言优美生动、情节曲折离奇、人物个性鲜明、思想给人启迪”等方面推荐,还要结合书中相关的情节、人物、对话或插图等进行具体表述,更可以转述或摘录书中的精彩句段,引用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丰富依据;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使我们的表达更有条理性;最后,把自己写好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大家交流一下,看谁的推荐能够激发起其他人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把读过的好书清楚、明白、有条理地推荐给同学。(重点)

  2.把重要内容写具体,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只写一点,也可以分段表述。(重点)

  3.借助交流,激发阅读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交流所需表格。

  学生准备:阅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填写表格,上课时带上这本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教师描述情境:上个星期天,小林和妈妈去图书城挑选图书,各种各样的图书让小林眼花缭乱,到底买哪一本呢?小林一时拿不定主意了。

  2.引发思考: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小林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过渡:听了同学们的建议,小林应该会有一些启发,但是,到底什么样的书才能称为好书呢?大家能不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给小林更明确的建议。

  4.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集体汇报推荐要点:

  (1)内容健康、有趣;

  (2)语言优美、生动;

  (3)图文并茂、给人美感;

  (4)启迪智慧、教人做人;

  (5)使人获得有益的知识……

  设计意图借助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本次习作主题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利用学生乐于助人的本性,引导学生思考并明确“好书”的概念,使得本次习作交流的主题更加明确。

  二、探究“说”法,准备推荐

  1.拿出自己准备推荐的书和课前填写的表格。

  2.再次回忆这本书的梗概,想一想:要推荐给小林的这本书好在哪里?填写的推荐理由是不是清楚?

  3.小组交流:把同伴当作小林,和“小林”同学说一说自己要推荐的这本书,说清楚书名、作者,重点说一说这本书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给出充分的交流空间,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既可以自己调整、完善表达,又可以借助同伴的建议补充自己的想法。

  三、汇报交流,范例引路

  1.情境创设: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扮演了“小林”的角色,接下来,老师想问一问“小林”:“哪一个同学的推荐让你产生了买这本书的愿望?”

  2.根据“小林”同学的提名,请这些推荐成功的同学上讲台推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是从哪个方面推荐的,为什么会让“小林”产生想阅读的欲望?

  预设:

  (1)抓住曲折感人的情节——最近,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名字叫《绿眼》。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长篇儿童小说。三个红军少年奉命护送一位神秘的陌生人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他们走的是一条人迹罕至的险路。暗无天日的森林,深涧陡崖,突如其来的雷暴和山洪,夜幕中的狼群……一次次意外和惊险都被他们用智慧解决了。经历了一系列的危险旅程,神秘的陌生人却不幸牺牲了。三个少年决定继续完成陌生人没能完成的特殊任务……作者以精巧的构思,向我们展示了三个少年的心路历程。这个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这样的好书,你不想一睹为快吗?

  (2)抓住新奇的内容和可喜的收获——我最喜欢的是《地球46亿年之谜》。这是一本漫画书,分五章,讲了从地球形成到人类出现这段漫长的时间内的生物种类和生物与生物之间发生的事情。46亿年前,宇宙中的一些尘埃云团形成了地球;35亿年前,生命出现了;5.7亿年前,多细胞动物出现了;4.39亿年前,鱼类出现了;4.085亿年前,陆地上开始有了生命;3.625亿年前,爬行类动物出现了;2.45亿年前,恐龙出现了;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了;160万年前,人类出现了……

  前几天,我们语文老师讲《鲸》这一课时提问:鲸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第一个举起了手。我从地球的形成,讲到生物的出现,再到恐龙的出现、灭绝,一直讲到鲸鱼的出现,并把地质年代,如侏罗纪、白垩纪等都讲了出来,老师听后很高兴,风趣地说:“这位‘小达尔文’讲得很好。”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这本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这不正是这本书最值得推荐之处吗?

  3.学生再次拿出准备推荐的书,想一想自己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补充推荐的理由。

  设计意图要引导学生注意,介绍推荐理由时可以从内容新奇有趣、语言生动优美、情节曲折离奇、人物个性鲜明、思想给人启迪等方面展开表达,让同学们听后就有看这本书的欲望。

  四、品析典例,提升表达

  1.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修改后的优秀的图书推荐表格(或者准备好的表格),重点展示推荐理由部分。学生认真阅读后,想一想:表格中的推荐理由是否吸引你的目光?表达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2.预设片段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主要讲了:年仅一岁半的小海伦被一场大病无情地夺去了听力和视力,本来活泼健康的她永远与黑暗和孤独做伴。那个无声无影的世界带给了她太多无助与恐惧。但是,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却改变了这个可怜女孩的命运。从此,小海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亲人的关心下,更在她自己不懈的努力下,一步步走向了成功的顶峰。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如果说拿破仑是叱咤于法国的乱世英雄,那么,海伦则是生活中的勇士;如果说拿破仑是战场上的胜利者,那么,海伦则是拒绝向命运低头、立志驱散人生黑暗的光明使者。海伦学会了英、法、拉丁等多种语言,拥有多部著作,这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和汗水!在巨大的挫折面前,海伦总以坚强、乐观的心态面对着命运的考验,用坚定的意志战胜自身的缺陷,靠着对幸福的执着追求,与命运抗争。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她最终冲破了人生的黑暗与孤独,谱写了一首不朽的人生之歌。

  3.学生评议后总结:写推荐理由可以结合书中相关的情节,还可以引用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

  4.预设片段二: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多么亲切又悦耳的名字。这本书分上、中、下三册,都介绍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昊昊始祖,吾华肇造,唯我华夏泱泱文明古国。自炎黄以来,纵横两万里神州大地,金戈铁马;上下五千年王朝政治风云变幻,不尽长江万古流。数千年来,帝王将相、先贤圣哲、才子佳人、诸子百家、商贾名流、贩夫走卒、乱臣贼子……形形色色的人物,匆匆奔波于历史舞台,你唱罢我登台。正是那些一闪的生命,擦出了无数亮丽的火花:二十四朝的政治兴衰存亡历史通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星河;曾经遥遥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统一与分裂中的中华民族的融合;广泛的哲学思想与宗教文化;无数辉煌壮丽、豪华典雅的皇家建筑;无数精致小巧、宛如碧玉的园林风景与大漠荒沙、长河落日的古朴自然、人文环境……构成了一条条绚丽多彩的艺术长廊。

  自盘古开天以来,勤劳的中华人民不停地奋斗着。正因为中华民族长河一般悠久的历史,才使我把这本书视若瑰宝。

  5.学生评议后总结:推荐理由可以转述或摘录书中的精彩语句、片段。

  6.预设片段三:

  我推荐《熊猫回家路》这本书。

  我喜欢这本书的内容。书中主要讲失去双亲的卢娃子遇到了迷失方向的小熊猫胖胖,而村里的专家认为,一只大熊猫只能抚养一只小熊猫,坚决要把小熊猫带走。卢娃子只好偷偷地抚养胖胖,还教会了它觅食、爬树、吃竹子……历经千辛万苦把小熊猫送回熊猫妈妈的怀抱。

  我喜欢这本书蕴含的情感。一只熊猫历尽千辛万苦,受尽磨难,却依然有顽强的求生能力,它希望得到人们的帮助,希望过上安逸顺心的日子,这种力量支撑着它不断地亲近卢娃子,不断地与卢娃子建立感情,这也正是动物的一种求生本能和诉求。卢娃子与动物之间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也让我动容。是的,人和动物是朋友,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像卢娃子一样,爱护每一个生命呢?卢娃子和胖胖那些悲欢离合的情节,更是让我牵肠挂肚。甚至梦中都会想到那些情节,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我还喜欢书中的插图,从插图上,我看到了可爱的熊猫胖胖玩耍的情景,也看到了卢娃子、胖胖两个可怜的孤儿相依为命的情节,这些总是使我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儿……

  7.学生评议后总结:推荐理由还可以结合插图,可以只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要注意分段写,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

  8.学生再次拿出准备推荐的书,想一想自己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修改自己推荐的理由。写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1)推荐理由可以只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要注意分段写。

  (2)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如果你推荐的是一本小说,可以结合书中相关的情节、人物对话或插图等,说明你的理由。

  如果你推荐的是一本科普读物,可以说说你获取到哪些有趣的知识。另外,可以转述和摘录书中的精彩片段,还可以引用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

  设计意图借助优秀片段,引导学生理解让推荐理由吸引他人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表达内容,提升学生自我修改自我完善的能力。

  五、自主习作,互评互改

  1.学生在现有表格上添加开头和结尾,并自拟题目,完成作文初稿。

  2.写好后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

  3.布置作业:

  (1)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家人听,看他们是否对你的推荐感兴趣,根据他们的建议再次修改。

  (2)修改后,誊写习作。

  设计意图借助多种资源,增强学生的修改意识。

  范文引路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狼王梦》

  我最感兴趣的书就是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了,今天我就向大家推荐其中一本我最喜欢的书——《狼王梦》。这本书是沈石溪动物小说中的经典之作。①听了我的推荐,相信你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一读这本书。

  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书中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②书中主要讲了一匹叫紫岚的母狼一心想让自己的狼儿成为新一代的狼王,并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的故事。虽然希望一次次破灭,孩子一个个死去,但它没有灰心,至死不悔。最后,当那只曾经夺取它儿子黑仔生命的金雕又一次在空中盘旋时,为了赶走威胁,保护未出世的小狼孙,也为了“狼王梦”的再次延续,紫岚和金雕同归于尽了。我喜欢紫岚,因为我被它那伟大的母爱和勇气所震撼;我又不喜欢紫岚,因为它为了一个狼王梦,把孩子一个个推上了绝路。③

  同时,《狼王梦》中写到的母子之爱也让我非常感动,狼的母子之爱和我们人类不同,在狼的世界里表现得无奈又残忍。④我记忆最深的一段是:“它把全部的母性的温柔都凝聚在舌尖上,来回舔着蓝魂儿潮湿的颈窝,钟情而又慈祥,蓝魂儿被浓烈的母爱陶醉了,嘴里发出呜呜的惬意的叫声;突然间,紫岚一口咬断了蓝魂儿的喉管,动作干净利索,迅如闪电快如风,只听得咔嗒一声脆响,蓝魂儿的颈窝里迸溅出一汪滚烫的狼血,脑袋便咕咚一声栽倒在地上,气绝身亡了。”这是描写紫岚在无法救出踩中捕兽夹的儿子,又不愿看它死在猎人的枪下时,无奈将儿子咬死的一段。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两眼含泪,既可怜小狼蓝魂儿,又为母狼紫岚的忍痛割爱感到悲哀。这是母爱,是一种无奈的母爱。⑤

  书中像这样精彩的情节还有很多,怎么样?听了我的推荐,你是不是也很想读一读这本书呢?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⑥

  行文写法赏析

  开头交代书名、作者及图书的体裁,一个“最”字突显了小作者的偏爱之情。

  交代了推荐这本书的第一个理由。

  小作者写出了自己读书后的感受,很独特。

  交代了推荐这本书的第二个理由。

  这段话摘录原文中相关的精彩片段,并对小作者的内心感受作了真实的描写,很有感染力。

  结尾用生动的语言再次推荐,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总评:

  1.习作用生动的语言向读者推荐了《狼王梦》这本书,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很有说服力。

  2.习作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令人感动的母子之爱”这两点,具体写出了推荐这本书的理由,理由清楚、明确。

  3.在作具体介绍时,既简要概括了书中的主要内容,摘录了相关的精彩片段,又写出了小作者的收获和感悟,能够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教学反思

  在本次习作指导活动中,我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

  首先借助小林买书的情境,让学生理解“推荐”,然后顺势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怎么推荐,从哪些方面去推荐。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明确:可以介绍书的主要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说清楚自己的感想,还可以借助书中有趣的插图、精彩的片段,讲述与书有关的故事。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由说到写,落实文字表达。此时,我借助片段赏析,引导学生明确推荐好书可以从一个方面介绍,也可以分几个角度介绍,不拘一格,重在表达出书的最吸引人之处。

  在具有层次性的梯级指导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完善,文字表达也逐渐清楚、具体,后续多层次的修改又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作文指导事半功倍。

《一本书》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3、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品评重点语句,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作者简介

  牛汉――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字词:

  鬃( ) 磨磨蹭蹭( ) 脊背( ) 掺和( )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2、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我的第一本书”是哪一本?

  ――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2)“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

  ――“我的第一本书”被我拦腰截断,上半部分送给了同学乔元贞,只留下了下半部分,父亲了解详情后,用白纸帮我们补好内容又装订好送给我和乔元贞。

  (3)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念念不忘这本书?

  ――里面饱含着父子之情:父亲对我学习的关心,对我朋友的同情,帮我补写课本并装订好送我和我的同学,带我去崔家庄小学念……;

  也饱含着同学之爱:把自己的书分半本给乔元贞;

  还有作者难以忘怀的狗:人狗的默契和难得的童趣。

  (4)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5)你读了作者的故事觉得辛酸,想笑却笑不出来,很沉重吗?为什么?

  ――生活太苦了,条件太差了,作者那时的生活太可怜了。

  (6)你认为作者回忆的仅仅只是那本国语课本吗?

  ――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7)作者是怀着什么感情回忆自己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课后习题第二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辛酸的,沉重的,几乎天天在生存线上挣扎,当然没有幽默可言,但是无论多么的艰苦,孩子总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真和淘气总能让他找到自己的乐趣,和小伙伴在一起,与小动物们玩耍,回到大自然中去,什么都会忘记,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五、讨论:1、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与前文“父亲说乔元贞是个有出息的孩子”相呼应,表达作者对乔元贞的同情,也说明作者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可是孩子却没法上学,再次体现作者在苦难的生活中的辛酸之情。

  2、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3、你认为本文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知书识理,关心孩子的学业,温和善良,理解孩子,乐于助人,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

  4、这一本书中蕴含了太多的情感,如果让你来品味,你能从中品出什么滋味?

  ―――甜:同学、朋友之间的深厚的情谊;父子之间亲密的关系;人与动物的乐趣

  ―――酸:艰辛的生活,贫穷的生活环境;学习的艰难;人生际遇的差别

  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七、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爸爸对我的关心,同学之间的友谊

  人生道路上的第一课

  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上学的乐趣

  快乐和梦幻:1跟小动物在一起(人和狗之间的默契和情趣)

  2跟父亲相处(父子之情)

  3同学朋友之情

《一本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⑵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⑴ 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⑵ 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

  ⑵ 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教学重点】

  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导入:

  由七年级(下)课文《华南虎》及诗人牛汉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 速读课文,勾画字词。

  ⑵ 思考: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3、研读课文,思考理解:

  ⑴ 这么一本普通的书,作者为什么要写?而且还是充满感情的写?

  ⑵ 围绕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回忆了哪些人和事?这些人和事中蕴涵什么样的情?

  ⑶ 你觉得这些人、事和情中作者重点要表现的是什么人、什么情?体现在哪些事之中?

  ⑷ 揣摩细节,体会读书的不容易,父亲创造条件给我读书的英明;体会我对父亲的`崇敬。

  ⑸ 揣摩“人不能忘本”的含义。

  4、悟读课文,体验延伸:

  ⑴ 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悟?

  ⑵ 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让你难忘的人生的一本“书”?你能说一说吗?

《一本书》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交际与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其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①提示互动内容: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②全班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划出习作内容。

  2.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采访记录;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内容

  教学反思

  1.本次口语交际主要以学生的表达为主,重视学生之间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改进表达,使表达更流畅、更有条理。

  2.教师列举各类话题,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有章可循,发散思维,丰富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内容。

《一本书》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道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从小就是个热爱学习,爱动脑筋,遇事沉着勇敢的好孩子,懂得应该向他学习。

  2、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不顾一切”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照“单元提示”读懂课后以及作业本上指定句子的意思;能用“更想要”造句。

  4、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不顾一切”等重点词语,体会罗蒙诺索夫在危急关头的沉着和勇敢以及从小热爱学习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课文第3段中父亲那个带反问语气的问话和称赞罗蒙诺索夫的那句话。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学习字词。

  过程:

  一、揭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讨论。

  1、课题中的我指谁?

  2、父亲为什么要奖赏罗蒙诺索夫鹿皮上衣?他为什么不要上衣,而要一本书?

  三、二读课文

  1、轻声朗读,注意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课文读通。

  2、用——?文中标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内容。

  四、读后反馈检查。

  五、三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罗蒙诺索夫是个怎样的人?

  六、集体讨论,释疑。

  七、学习第三段。

  1、快速默读思考:这一段着重写了罗蒙诺索夫的什么好品质?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讨论:一件皮衣值钱,还是一本书值钱?罗蒙诺索夫为什么要一本书,而不要皮上衣?

  3、理解:黎明、浪潮

  八、作业练习。

  第二课时

  目标:巩固字词,细读2、3自然段,落实句子理解的训练,完成相关的作业

  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这段一共有几句话?仔细读这句话,说说:从这两句话里你知道了关于罗蒙诺索夫的哪几点情况?

  二、第3自然段人物角色朗读训练。

  1、练习分角色读。

  2、理解“惊奇”的意思。思考:父亲听了罗蒙诺索夫说“我要一本书”之后,为什么感到惊奇?

  3、讨论:为什么罗蒙诺索夫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三、照样子说词语练习

  “狂风巨浪”对“风平浪静”“颠簸”对()

  “黑夜”对()“惩罚”对()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如果老师要奖赏你一本书,你想要一本怎样的书?

  五、作业练习。

  第三课时

  目标:

  回顾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句段,完成作业。

  过程:

  一、复习。

  二、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段。

  四、读全文,思考:

  1、罗蒙诺索夫的什么品格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说说你自己表现很勇敢的一件事情。

  五、完成作业。

《一本书》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学掌握并积累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来感悟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苦难的生存条件下苦苦挣扎的生命历程。

  3.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感悟文本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背景资料了解当时苦难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深刻感悟主题。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书吗?也许是图文并茂的画册,也许是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把它遗忘了,而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却深植在他童年记忆的沃土,它是一盏灯,点亮了它的心房,照亮了他的人生。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他所承载的苦难与温情。

  二 预习交流 ,了解学情(指名汇报成果并质疑问难)

  三 合作探究 ,释疑解难

  (一)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1.大家预习很认真,也提出了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我们大家的疑难,好不好?

  2.大屏幕展示问题:可是这本书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面,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这句话怎么理解?

  (二)重点研析,理解内容

  1.提问: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为什么?(难以忘怀、父与子、难以笑起来)

  这里提出了卜劳恩的《父与子》,这是怎样的一部作品?

  (漫画画了父亲与儿子的一些事,表现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2.这篇课文也写了父子之间的一些事,主要是写父亲对“我”的爱,现在我们抓住这句话来学习这篇课文。

  出示问题:①课文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

  ②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③为什么“很难笑起来”?

  3.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

  4.汇报总结

  ①难以忘怀的事都和“第一本书”有关系,回忆了“我”和父亲,我的老师,我和同学之间的一些难忘的事情。

  父亲:藏书、问书、考书、补书、携子读书

  我 同学:裁书、要书、送书

  老师:带狗读书

  ②哪些地方写出父亲对“我”的爱?你喜欢这样的父亲吗?爱孩子、重视孩子、理解孩子,为了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③这些事情哪些让你感动?哪件你觉得最有趣?

  ④《我的第一本书》中有浓浓的父爱,有纯真友情,还有带狗读书这样有趣的事,但牛汉为什么说“读了它却笑不起来?”中国当时的农村状况是怎样的?

  a指名回答(元贞辍学 一生贫困)

  (学校条件不好,“我”随父亲去崔家庄小学读书)

  b材料助读 大屏幕展示:鲁迅《故乡》背景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背景

  c提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状况是怎样的?

  ⑤总结:当时的中国农村是贫穷的、落后的、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挣扎在生存的底线,像乔元贞那样的孩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他们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何谈读书学习呢?所以作者回忆起“第一本书”的童年生活,很难笑起来。

  (三)深入理解,把握主旨

  1.大屏幕展示:(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2、齐读问题。

  3、讨论交流。

  4、汇报总结

  四、总结提问,收束全文

  1.学习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悟?还有什么问题?

  2.牛汉难忘他的第一本书,不仅是那本书里蕴含着浓浓的父爱,纯洁的友情,上书房的乐趣,还有那童年时解读不了的生活的苦难与辛酸,正是这五味杂陈的情愫成为激励他成长奋进的沃土,让他茁壮成一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同学们,请珍惜生活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苦辣酸甜,那将是我们成长的不竭动力,会造就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父爱情深 读书乐趣

  纯真友谊 生活艰辛

【《一本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2-09

教学设计01-14

教学设计08-23

乞巧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设计优秀09-22

《母鸡》教学设计01-31

片段教学设计02-03

名师教学设计02-06

《赶海》教学设计01-22

《童趣》教学设计01-22

《长城》教学设计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