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桥》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桥》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桥》优秀教学设计1
一、设计思想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文章主人公是幸运的还是不幸运为话题展开,让学生自由地发言。培养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仔细倾听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通过这样的发言,理解课文的含义,也能初步理解海峡两岸的状况。
二、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三、学情分析
1.大多数学生对白血病不怎么了解,不知道它到底有怎样的杀伤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珍贵。
2.在展开话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知道怎么说,但是不会主动举手回答,师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发言。
四、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五、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点拨指导,在谈话中理解课文的含义。
七、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作好准备。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板书课题,导入情景。
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者问题吗?
1999年的9月22日,杭州和台湾这两个城市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师读完这个故事后很感动,我想同学们也一样,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是什么感动了我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做好预习六要求。
3.认读生字,组词,相机正音以及补充词汇。
4.划出难读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初步感受生命的珍贵。
学习难读的句子。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读的过程中,对于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学生一开始不能很好的读清楚,建议学生多读几遍。)
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理解辗转,通过动作来体会这个词的意思。)
3.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让学生表演步履匆匆,注意走路时的表情)
4.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中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理解突如其来,指导这句话的朗读。)
四.小结课文
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题目)课文主要说了哪些人?
生答: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
板书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
那么文中的小钱到底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并写上自己的理由。
二.感悟课文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围绕小钱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这个话题展开,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想法。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畅所欲言。)
教学预设
(一)认为小钱是不幸的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明天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象即将凋零的包含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A.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适当引导学生抓住静静地,苍白,红润,凋零,绽放,唯有这几个词语来解读小钱是不幸的。
师:你见过含苞的花朵吗?(还没有开放的花)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生机勃勃,美)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可是小钱的生命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花一般的小钱,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只小船,随时都会被巨浪吞没。
B.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C.带着这样的心情,请你读读这几句话。
(二)认为小钱是幸运的
1.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A.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B、骨髓移植对小钱来说是多么重要,十万分之一的几率被小钱碰上了,所以他是幸运的。
C、想象一下,当小钱知道有了跟自己匹配的骨髓,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跟刚才悲伤的心情与现在开心的心情比较一下,我们一起来读读第2自然段。
2.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当时这场地震夺去了两千多人的生命,可是这位青年并没有受伤,他躺在病床上,等候李博士来抽取骨髓。所以,小钱是幸运的。而且,这位青年还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他已经把小钱当作了自己的家人。
3.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中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时候,余震还在侵袭着台湾,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才是安全的?可是事实上呢?
所以,小钱是幸运的。
这里的静静和前面第2自然段中的静静一样吗?
4.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同学们知道吗?其实杭州和台湾的距离并不远,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往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因此,李博士要带着骨髓经过十几小时奔波才能到杭州,才能为小钱做骨髓移植手术。所以,小钱是幸运的。
5.小钱得救了。
也就是说小钱是幸运的。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是却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其实,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甜丝丝已经预示着这个美好的结局。
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要说。
出示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爱心血脉亲情)
全班齐读两遍。
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杭州 台湾
骨髓
小钱-----年轻人
因为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
十、作业设计
假设一年后的一天,当健康的小钱个台湾青年相见,那将是怎样的情景呢?拿起笔,写下当时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出小钱心中的感激之情。
问题研讨
如何教学更能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桥》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了解红军长征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理解“飞”和“夺”得含义,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认字、写字,理解词语: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
3、继续练习自读提问,练习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自己的反复阅读、思考,同学间的交流,体会品读重点词句的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层理解课文第5自然段,学习有顺序的记叙事情。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笔记。
2、搜集资料,了解长征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字、写字,理解词语: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
2、读通课文,抓住课文的叙事顺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重点词句学习课文第一、二、四部分。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我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课文《飞夺泸定桥》。
二、检查预习:
1、读课题,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预设: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怎样飞?怎样夺?)
2、回答自学中的问题。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抢时间、夺天险。)
3、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指导:时间、地点、谁、干什么
4、检查字、词。
大渡河、水流湍急、高山峻岭、倾盆大雨、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学习课文
(一)第一、四部分:
1、看大渡河图,你能不能用刚才读的词语来形容它?再读词语,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2、师: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1)小声读课文第l、2自然段,回答问题。
(2)从课前查阅的背景资料你还了解到什么?
3、导读课文第四部分。学习词语“浩浩荡荡”,再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默读课文3。4自然段,红军战士为什么要飞?怎么在飞?
1、请你算一算:
课文中有哪些数字可以帮助我们计算“飞”的速度?看谁找得准,算得快。
(1)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距离120公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也同时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即:时间短,路程远,敌有援兵,必须抢时间。理解词语“关键”,这里的关键指什么?
(2)到晚上七点钟,到泸定桥还有一百多里。
(3)沿途还击溃了几股阻击的敌人。
2、请你想一想:红军战士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和“~”画出来。
困难:
①饥饿和疲劳;
②对岸出现敌人火把;
③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
①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②摸黑冒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
③也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
④高声答话智斗敌人;
⑤敌人宿营,我军仍旧继续前进。
3、这三组镜头,假如你是导演,你会用怎样的画面把你体会最深的文字呈现给观众,为什么?师:从你们画面中,我知道了为什么那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
师生朗读课文,教师读“困难”的句子,学生读“克服”困难的句子,用自己的朗读展示自己的想象,体会红军战士具有取得胜利的决心和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反复阅读、思考,同学间的交流,体会品读重点词句的方法,在品读中了解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分层理解课文第5自然段,学习有顺序的记叙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飞夺泸定桥”题目中“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
二、回忆课文“飞”这一部分的学习过程。
三、学习“夺”
1、“泸定桥”什么样?
(1)我们已经随同红军四团战士们来到了这天险大渡河。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5自然段。这座桥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文章从几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的?学生默读,思考、交流。
勾画表示地点变化的词语;圈出表示不同的事物名称。
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
小结:根据描写内容地点的变化、描写的事物不同都是给段落分层的一种方法。
(3)看课文插图:再读课文,你能从哪些词句中又读出桥的险?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泸定桥的“险”。
齐读这部分,读出它的险。
(4)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详细地描写泸定桥的险?
(让学生认识本自然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感受环境描写对中心思想的作用。这部分突出红军战士夺桥的.艰难,反映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就是环境描写对文章中心的衬托作用。)
(5)“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的“飞”字与题目中的“飞”意思一样吗?
(意思不一样,这里的“飞”的意思是“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快的意思。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插上翅膀飞过去。)
2、学习6、7自然段。
1、面对滔滔江水,面对让人心惊胆寒的大渡河桥,面对疯狂的敌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红四团的战士们,红四团的领导向天险大渡河发起总攻。读6。7自然段。
2、红四团的战士是怎样攻天险的?
(1)画出表示突击队员夺桥动作的词语。
教师边提出问题边板书:(攻天险)
(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齐读句子想象画面。
(2)你还能描写其他人物的词语中找到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吗?默读、圈画重点词,想象,说一说出自己的体会。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理解“千钧一发”:什么是“千钧一发”?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的时刻?
引导学生朗读:多么惊心动魄、可歌可泣、彪炳千古的战斗啊!
(3)小结:坚强的领导,上下团结,红军战士英勇无畏,表现出红军战士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
1、看板书,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平时作文中要有意识地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去写。
(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经过:抢时间、攻天险。结果:渡过天险,奔赴抗日前线。)
2、通过“抢时间,攻天险”这部分内容,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3、在本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收获?(重点引导学生回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五、拓展练笔:
1、课文第五自然段作者突出了桥的什么特点?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运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交流。
2、想想在平时生活中,都有什么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作者的方法先说一说,再写一写你印象最深的桥。
《桥》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教学难点】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顾前两天的地震事件,当时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
2.1999-9-21,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它给中国台湾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展示图画。
3.9月22日,余震继续发生,大地仍在摇晃,然而,在中国台湾莲慈济医院里却静静地躺着一个健康的青年,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
⑴ 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谈谈自己的感受。
2、集体交流。
三、深入朗读,理解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默读,也可以放声读,可以个人想感受,也可以小组讨论),画出特别感动你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感受。
2、全班交流,学生汇报:
⑴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 理解“开放”与“凋零”,指名读。
② 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即将凋零,让我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
③ 唯有……才……,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齐读。
⑵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① “苍白”“红润”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小钱生命垂危,缺乏生命力,因而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
② 中国台湾青年并非因为缺少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指名读并评议。
③ 猜想他可能在想什么?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把地震的危险弃之一边,反映他内心坚定沉着。
④ 两个“静静地”,更突出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齐读。
⑶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① 如果你是中国台湾青年,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② 中国台湾青年所作所为为了谁?
③ 体会中国台湾青年与小钱不是亲人,但彼此胜似亲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令人感动呀!个别读,齐读。
⑷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暂停的间隙,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① 理解“一次又一次”“终于”,指名读,评议。
② 联系自己在医院打针的情景,想象中国台湾青年所付出的。
③ 虽然困难重重,危险多多,可抽取骨髓没有中断,这浓浓的情,这深深的受,岂能不叫人感动。齐读。
⑸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① 理解“奔波”“连夜”,指名读。
② 李博士奔波劳累为了谁?
③ 联系第3自然段“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体会他一心只想救人,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④ 介绍有关李政道教授的相关资料。
⑹ 最后一段:
① 出示中国台湾地图,祖国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中国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② 这座桥唱响的是爱的赞歌,在《爱的奉献》乐曲中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些什么?小组里练习后请一对同桌上台演一演。
2、中国台湾和大陆本是同根生,都是中华儿女,彼此心连心,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中国台湾与大陆友好往来的资料。
3、深情朗读课题。
【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我在教学时,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1、以情入手,展开课文最动人的场面来教学,让学生感悟到课文的感人之处:
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谈谈心中的感受,多数学生认识到课文内容令人感动。再让学生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把学生带入情感中,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讼你感动。此时的讨论交流和引导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小钱生命的垂危,骨髓移植对他的重要及迫切,另一方面感受到中国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在余震中救助远在大洋彼岸的陌生人小钱,从而体会到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即理解课题的褒义。
2、以读为主,“读是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
一开始的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接下来的汇报读,把学生带进了课文的情感,引起学生和作者的共鸣。尤其是第3至6自然段,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大地震刚过后,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从反复读中体会中国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从读中体会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两个“静静地”,让学生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最后,饱含深情地读题,则是情感的升华。
教学中,以“读”做肉,以“情”注血,让学生在人文关怀下感受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桥》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欣赏有关桥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桥的结构和造型特点,了解、欣赏桥的造型美。
技能目标:启发学生用绘画粘贴等形式表现家乡的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创作家乡的桥。
了解桥的结构、用途,感受桥的造型美。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课前教师布置学生了解学习有关桥的资料、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玩有关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看哪位同学课前预习最好。
2.出示抢答问题
(1)中国最古老的桥建于那一年?谁知道我国第一座桥建在什么地方?(教师解答)
生:公元35年,建在长江。
(2)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什么桥?
生: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3)我国还有很多十分漂亮,在世界上比较出名的桥,你们知道吗?(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幻灯片)
生: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
(4)我国有很多桥,世界上的桥就更多了,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长的桥在哪个国家?世界上最长的桥叫什么名字?
生:世界上最长的桥是美国----路易斯安那的庞恰特雷恩湖堤道
(5)我们的家乡滨州也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桥,请说说?
生:公铁大桥、公园里的桥、各式各样的`天桥、立交桥等。
(评析: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桥的有关知识。以抢答游戏的形式,确认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实效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发展阶段
1.家乡的桥很多,建在不同的位置,请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它们的用途是什么?
生:美观、实用的桥给我们居住的城市带来了美。
(2)桥的形式多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的共同之处?也就是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之处?(师生讨论,师出示课件)
相同点:生:桥梁由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以及桥梁防护建筑物组成。
不同点:生:桥梁的桥墩粗细的变化、护栏的变化、桥灯的变化、桥的装饰的变化。
(评析:通过观察、分析桥的图片,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发现桥的用途和结构,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家乡的桥真是太美了,想不想动手画一画?怎么画?老师根据学生说,用线描的形式示范作画过程。
(评析:示范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的作用。学生在在教师直观的示范过程中明白将要采用的作画步骤。)
3.欣赏学生创作的家乡的桥的美术作品。(出示课件)
(评析:通过欣赏学生作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感受丰富多彩的学生作品,体验美术作品的美。)
4.作业要求:
(1)用绘画粘贴等形式创作表现家乡的桥。
(2)桥创作好后可以根据画面需要添画背景。
(3)表现创作的要是我们家乡的桥。
(评析:通过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评价阶段
1.学生画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互欣赏。
2.师生评价作品:(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教师点评)
(评析:通过作业展评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养成学习——评价——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共同评价,发现作品的优秀之处和存在问题,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
(四)拓展阶级(出示实物投影)
1.一起来欣赏教师制作的立体桥,体会用各种表现形式创作的桥。
2.除了画桥,还可以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课下同学们可以用其他材料制作桥。
(评析:通过欣赏各种表现桥的美术作品,拓展学生的眼界,认识美术表现的多样性。)
3.随着科学和时代的发展,桥的造型、用途也在不断变化,老师知道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都很聪明,老师相信通过你们大胆想象创作出来的未来的桥一定非常有特色。
(评析:促使学生新知识的生成,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桥》优秀教学设计5
课文记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说明了党领导下的红军能战胜一切困难,是无敌于天下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红军北上抗日向大渡河挺进,再写向泸定桥挺进,然后写夺桥战斗,最后写过河北上抗日。课文的重点是“飞夺”。“飞”字突出了红军的神速,“夺”字突出了红军的勇敢。“飞夺”的行动来源于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计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资料,了解背景。
1、指名学生将搜集到的泸定桥的资料进行介绍。
2、师生交流有关红军长征信息。
点评: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二)解题质疑,引入内容。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请谈一谈。生生交流。
2、学生答,随机梳理问题并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结果如何?
点评: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阅读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同桌互相读、读通长句子。
3、小声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师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奔赴前线
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5、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交流分段情况。
点评:理清文章的思路,是学习分段的前提。
(四)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从哪几方面介绍天险大渡河?用波浪线画出重点句子、用点标出重点字词。
2、指名读出三个方面:(水)大渡河水流湍急,(岸)两岸高山峻岭,(桥)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3、根据以上意思,说一说对“天险”的理解。
4、课文用了一个成语形容天险大渡河,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找一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点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意思。
学习描写“抢时间”(飞)部分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要“飞”一样的夺下泸定桥?
1、轻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体现了飞兵急奔?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读给你的同桌听。
2、理解“关键”的意思。
指名读“时间……关键”这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
3、默读课文,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用困①困②……标出;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用克①克②……标出。
4、采用对读的方式,请一组学生读标出的困难,另一组学生跟着读出标出克服困难的方法。
5、读了这些语句,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些什么?
6、应该怎样读出红军战士的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7、师生朗读比赛。
点评: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情、入情入境,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受到心灵的震撼。
分层理解第五自然段
1、利用多媒体出示天险泸定桥的图片,配上震耳欲聋的流水声,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感知。
2、教师范读第五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读。
(1)这段从哪几方面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画出具体描写大渡河天险的语句。
(2)指名说出三方面:水、桥、岸。读出具体语句。男生读出描写水的句子,水色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水声震耳欲聋;水势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女生读描写桥的.句子;分角色读描写两岸和敌人的语句。
点评:学习用声音、形态、颜色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读后激发学生的体验:如果你站在这泸定桥上,会有怎样的感受?红军夺桥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呢?
4、根据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的体验理出本段的层次:桥险、水急、两岸敌人凶。这样写出了红军夺桥非常困难。连敌人也说“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表现了敌人的什么心态?
(敌人非常疯狂,认为我军从桥上根本过不去,除非长了翅膀才能飞过去。)
我们的红军能够飞过去吗?
点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中想像交流,感受真切、自然。
品读“夺”。(六、七自然段)
师:红军战士怎样夺桥?
1、将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读出来,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
2、出示填空,体会动词的用法。
(1)读课文填空。
(2)用换词比较法说一说这些动词好在什么地方?
二十二位英雄(拿着)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3、范读,学生评议。
4、对照插图用自己的话复述六、七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将本课的优美词句抄在摘录本上。
2、仔细观察插图,选一两位英雄写下来,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
《桥》优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中国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作好准备。
2、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你们见过哪些桥?
2、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什么是“生命桥”?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认读生字。
3、交流:
⑴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
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骨髓对小钱的重要;二是在余震中中国台湾青年捐献骨髓,李博士抽取骨髓并连夜赶往杭州为小钱做手术。
四、指导朗读
人们救助小钱,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那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到这种爱呢?
1、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说说理由。
2、同桌交流:同桌之间读一读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3、全班交流:(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预想:
⑴ 最后一段:
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这是一种感动。)
⑵ 第五段:
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发生的时间很突然。余震的大小事先也不知道,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着手术,真是令人感动。)
⑶ 第二段:
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⑷ 第四段:
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因为他知道拯救生命更重要。很令人感动。)
⑸ 描写李博士的句子和段落。
五、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救助小钱的过程中,人们用情、用爱,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去体会人与人之间这美好的感情!
六、抄写生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
(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第二课时
一、继续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全班交流:
预想:
⑴ 捐献骨髓的那位中国台湾青年:
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中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并且他不顾亲人的安危来为小钱捐献骨髓。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出示地震的图片)
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仍静静地趟在病床上。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决心。
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小结: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这位青年不顾亲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⑵ 他还会非常感谢李博士:
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中国台湾青年身上抽去骨髓,并一路奔波送到杭州,为小钱作了骨髓移植手术。
这位李博士就是中国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主持创办了中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
(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
深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理解“奔波”一词。提问:李博士为什么要奔波十几个小时呢?
(出示地图看中国台湾和杭州的位置,解释到香港中转的原因。)
(由于历史和原因,中国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中国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在《爱的奉献》的旋律中有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补充阅读材料,加深感受
1、教师配乐朗读补充材料的片段。
2、学生自己阅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救助行动圆满成功》这篇文章后找出自己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是啊,这些人就在小钱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人关心、爱护这小钱,奇迹才会发生;正是因为海峡两岸这么多人的爱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想象拓展,指导写话
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小钱会对那位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1、学生自己写。
2、指名读,评价,修改:
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四、总结全文内容,点明主题
1、你现在是怎样理解“生命桥”的?
2、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但是很少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也许仅仅需要说一句温暖的话,仅仅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设计】
杭州 中国台湾
小钱──爱心──年轻人
【《桥》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桥》教学设计06-02
《桥》教学设计05-27
桥的教学设计05-19
《桥》教学设计与反思09-30
《家乡的桥》的教学设计05-08
《说不尽的桥》教学设计08-13
《桥》教学设计15篇10-10
《桥》教学设计(15篇)10-21
桥之美教学设计10-17
《桥之美》教学设计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