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1
三维目标:
知识于能力:了解伽利略的先进事迹,了解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了解本文巧妙构思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实验演示与文本阅读相结合,概括伽利略的伟大发现;品味文中精彩描写的词句,体会人物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伽利略不盲从权威、崇尚科学、不断实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阅读人物传记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了解本文巧妙构思的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熟悉课文,梳理内容;划分层次,品析文章构思。
教学过程:
一、走近“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学生介绍搜集来的有关科学家伽利略的生平事迹。
二、了解青年伽利略的重要发现
1.浏览全文,想一想文中主要介绍了伽利略的'哪些方面的事情或哪些时期的经历?
2.朗读选文1~7段和13~19段,依据记叙要素分别梳理这两大主要发现的过程。
3.默读文章8~12段,想一想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孩童、求学时代就已经具备了哪些科学家的“伟人细胞”。
三、整体探究,体会构思的妙处。
人物传记通常是依什么来安排内容的顺序的?而这篇文章是怎样安排的?这样的安排好吗?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精读“发现自由落体定律”这一部分内容,思考:课文的标题是“斜塔上的实验”,有人另拟了两个标题——“追求真理的道路”“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你认为哪个标题好?为什么?可以和同学们讨论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比较阅读,深刻感悟人物的可贵精神,体会记叙和描写向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赏析“斜塔上的实验”写作特色
1.精读文章第三部分(13~19段),作者采用了哪些创作手法让“斜塔上的实验”一事写得生动形象,让伽利略这位科学家栩栩如生、吸引读者?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欲扬先抑,层层铺垫。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3)场面描写,渲染氛围。
(4)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相结合。
二、比较阅读,深悟人物的可贵精神
1.阅读“课文补遗”中的伽利略,“他山之石”中介绍哥白尼、布鲁若的语段,用一句话写写你对这些科学家最深刻的感受或对科学探索之路的最深刻体会。
2.一句话练笔朗读与评价。
三、拓展延伸,积累为科学献身者素材
1.了解伽利略因支持日心说而遭受的磨难。
2.在网络上搜索一下,看看古今中外还有哪些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勇于献身。
板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
一、发现摆的规律
二、孩童求学时代三、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留心自然、想象丰富、善于实践、勇于怀疑、勇于挑战、不懈探索、追求真理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技巧;
3、学习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勇于为科学精神献身的可贵精神。
【预习案】
1、 给加点字注音:
滑稽( ) 咕哝( ) 祈祷( ) 惊扰( )
卷帙( ) 伽利略( ) 心不在焉( ) 赫赫有名( )
倔强( )( ) 嘘( )( )(两种读音)
2、 理清文章思路:
(1) 伽利略是怎样发现“摆”的规律的?
(2) 伽利略在斜塔上做实验,教授们、学生们和镇上的人持什么态度?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案
【探究案】
一、读课本1—7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 第1段写“一个教堂司事”的“漫不经心”有什么作用?
2、 第2段中“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一句运用____
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语段最后一句中,“就这样”具体指什么?
4、 这一部分课文所记述的事迹表现了伽利略的什么精神?
二、读课本16—18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第16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是什么意思?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第17自然段描写观看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4、品读第1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家“窃窃私语”,都说些什么?请根据文意补充。
5、 伽利略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请结合这一部分说说伽利略“特殊的勇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检测案】
1、 解释下列词语:
等因奉此:
漫不经心:
一劳永逸:
心不在焉:
2、 课文中介绍了伽利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这与课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
【布置内容】
做练习册
【教学反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编写人:张国昌 审查人:张晓利 把关领导:刘小光
【学习目标】
1、联系课文语言具体环境,品味生动传神的雅词;
2、结合课文的中心主题,出精美出彩的妙句。
【预习案】
1、 点字注音: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锲而不舍( ) 持之以恒( )
汲取( ) 渊博( ) 驾驭( ) 不言而喻( )
2、理清文章思路:
(1)作者是怎样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观点的?
(2)要想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必需具备哪些要素?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案
【探究案】
一、读课本1—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见语文基础训练页76页1-3题
二、读课本9—1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见语文基础训练页77页1-4题
【归纳总结】
形成知识网络
1—3自然段:通过具体例子得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4—8自然段:
9—13自然段:
【检测案】
1、 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
【布置内容】
做练习册
【教学反思】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06-17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08-05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04-17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15篇10-08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15篇)06-23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07-12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9-11
流程设计教学设计10-12
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06-07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