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9-23 23:29:4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散文。从多个角度写了夏天的“迷人”。

  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畅所欲言,阐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体会融入朗读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是重点。

  不仅能读,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难点。

  教学构想:

  将语文天地中的“连一连”放在开课阶段,因为这道词语搭配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搭配,需要学生展开想象,才能连好,因此放在开头,会使学生马上进入多彩的夏天的氛围当中。另外,针对学生要向中年级过渡的实际情况,本节课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解答、辩论。

  我对教案的设计不是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设计,而是更趋于方法的介绍和指导,至于具体的操作还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灵活应对,真正做主体学生的引导者。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轻快的音乐,屏幕出现语文天地中的题目。

  蟋蟀 萤火虫 青蛙 知了

  打灯笼 弹琴 唱歌 敲鼓 跳舞

  请同学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在迷人的夏天里想象一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会做什么?

  每人一张连线纸,想一想、读一读、连一连。

  说说你的想法好吗?上来的同学把自己的连线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设计意图]拟人化的词语搭配方式展开了学生的想象,把窗外迷人的夏天世界带进了课堂。

  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感觉?

  2、引出课题:《多彩的夏天》

  二、认识生字

  1、在小组中自己学习生字。

  2、指名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认读生字。自己认为特别难的字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可补充。

  3、识字游戏:

  从要认的字中,任意挑选两个字,小组合作连成一句话。如:“辣”“淇”——太阳火辣辣的照着我,我就买了一个冰淇淋吃,真凉爽!

  [设计意图]即熟练了要认的字,又提高了组词造句的水平,还锻炼了灵活运用的能力,更加强了合作参与意识。

  三、朗读理解

  1、按照“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顺序,自己朗读课文。

  五分钟!看通过你们的努力能读到什么程度?

  2、你最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

  [操作方式]读到哪一段,就展开哪一段的自主学习:读了这一段,你想说什么?想问什么?同学互相帮助解答,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师相机板书这一段的重点词语。

  例如:读到第二段夏天是多彩的时,展示图画,用各种生动的词语表现夏天的五彩斑斓。然后,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学生评价的内容也要充分利用,老师机智应对,转化为新的问题。

  如:学生说“他读的真好!”老师顺势问“你认为好在哪里?”“很有趣!”“你能读的也让我们感到这么快乐和有趣吗?”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较大的自主空间,让他们成分地读书、思考、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不仅仅是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敢想敢说,思维活跃。为升入中年级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指导他们读好课文的每一段话。

  四、从课文走出回到自己

  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让我们一起尽情的享受夏天吧!

  (板书设计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声中之情”

  教学步骤

  一、听“曲”(导入,播放音乐)

  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赏“声”

  1学生谈听后之感

  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第二段的琵琶声部分)

  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

  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

  1学生讨论

  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3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比较欣赏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乐的节奏。

  2、创编动作,表现做家务的情景。

  3、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表演。

  活动准备:

   1、音乐CD。

  2、布置好的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想象音乐表现的家庭情景。

  指导语:歌里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呀?

  2、学习歌曲。

  1)、教师演唱,幼儿轻声跟唱。

  2)、教师与幼儿共同大声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回忆在家里看到爸爸妈妈是怎么做家务的,请个别幼儿表演。

  指导语:你看到爸爸、妈妈平时会做哪些家务活呀?你能表演给我们看看吗?

  4、与幼儿讨论:如果玩“扮家家”这个游戏,需要哪些人及材料。

  将幼儿进行分组,一个人当爸爸,一个人当妈妈以及娃娃家材料。

  5、播放音乐,老师与幼儿一同玩“扮家家”的游戏。

  两名幼儿一名扮演爸爸,一名表演妈妈。

  教师可以以孩子角色进入,也可以去娃娃家做客,观看孩子活动情况。

  6、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结。

  指导语:今天的游戏中你表演,你扮演了谁?你做了哪些事情?你是怎么照顾娃娃的?

  课后反思:

   整首歌曲的歌词孩子们很熟悉,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当我范唱这首歌曲时,孩子们马上有了感应,和我一起说: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 开始我并没有要求他们一起学,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还很有节奏。可见,来自孩子生活熟悉的东西是很能为孩子们理解、接受的。

  当我提出问题:“你看到爸爸、妈妈平时会做哪些家务活呀?”孩子们都能很拥跃地回答,有的孩子还配上了动作。

  因此,我在让孩子们学习这首歌曲时,只要强调歌曲的节奏就可以了,孩子们能很快理解并学会。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开饭了——”这个语言节奏拉得太长,所以我在教学时就采用了拍节奏的方法帮助孩子掌握,受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

  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xx年属于21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

  (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

  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

  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⑴ 纠正不良读音。

  ⑵ 强调读音:

  后鼻韵──程耕幻控。

  翘舌音──程、哲。

  第二声潜。

  ① 汇报预习:

  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 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⑴ 难点词释义:

  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⑵ 易混词区别:

  发明──发现:

  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

  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评价、争论,也可以表演出来。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培养了学生学科学、合理想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炙烤有气无力发现发掘挖掘发掘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点,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

  3、找出课文中推想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推想的依据。

  4、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增长科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谁先给大家介绍?

  (指名学生上台解说并组织其他同学介绍、展示自制的化石图片或有关的资料等。)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课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板书课题:黄河象)

  (二)学习第一段

  1、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板书:骨架样子)

  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高大、完整。师板书。)课文在第几段描绘,请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

  3、齐读这些语句,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

  4、(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5、学生自由提问。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

  6、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检查: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

  2、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化石的发现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4、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

  师板书:斜插沙土

  脚踩砾石。

  5、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

  6、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板书:假想来历。

  (四)学习第27自然段

  1、师问:什么是假想?

  生答:假设、想象。

  2、师: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3、科学家从哪几步假想了黄河象的来历?

  讨论得出四层:

  (1)当时的时间、气候和地理环境。

  (2)黄河象怎样来到小河边。

  (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4)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4、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

  5、根据读书要求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

  (2)对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你想问什么?请准备好,在小组内交流。

  6、小组合作,表演大象当时陷进淤泥里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说文中所说的黄河象是什么样的。

  二、复述课文。

  1、提示:(1)按课文的叙述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黄河象喝水失足变成化石发掘化石展出化石。

  2、指名复述内容。

  3、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4、如果不是科学家想象的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

  5、自由感情朗读。

  三、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

  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出示甘肃地貌)

  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

  四、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课文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板书设计:

  黄

  河

  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炙烤

  高大

  ↓

  斜插沙土

  完整

  干渴

  脚踩石头

  ↓

  陷进

  ↓

  化石

  附:参考资料

  古生物生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部分绝灭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芦木、鳞木等)、古无脊椎动物(货币虫、三叶虫、菊石等)、古脊椎动物(恐龙、始祖鸟、猛犸等)。古生物死后,除极少数(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由于特殊条件,仍保存原有的组织结构外,绝大多数经过钙化、碳化、硅化,或其他矿化的填充和交替石化作用,形成仅具原来硬体部分的形状、结构、印模等的化石。

  化石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大多数是茎、叶、贝壳、骨骼等坚硬部分,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仅保持原来形状、结构以至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生物遗体、遗物或印模。也有少数是未经改变的完整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等。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30

教学设计方案06-14

【荐】教学设计方案06-16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23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18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2-25

教学设计方案【精】06-26

【精】教学设计方案06-17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2-19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散文。从多个角度写了夏天的“迷人”。

  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畅所欲言,阐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体会融入朗读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是重点。

  不仅能读,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难点。

  教学构想:

  将语文天地中的“连一连”放在开课阶段,因为这道词语搭配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搭配,需要学生展开想象,才能连好,因此放在开头,会使学生马上进入多彩的夏天的氛围当中。另外,针对学生要向中年级过渡的实际情况,本节课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自己质疑、解答、辩论。

  我对教案的设计不是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设计,而是更趋于方法的介绍和指导,至于具体的操作还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灵活应对,真正做主体学生的引导者。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轻快的音乐,屏幕出现语文天地中的题目。

  蟋蟀 萤火虫 青蛙 知了

  打灯笼 弹琴 唱歌 敲鼓 跳舞

  请同学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在迷人的夏天里想象一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会做什么?

  每人一张连线纸,想一想、读一读、连一连。

  说说你的想法好吗?上来的同学把自己的连线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设计意图]拟人化的词语搭配方式展开了学生的想象,把窗外迷人的夏天世界带进了课堂。

  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感觉?

  2、引出课题:《多彩的夏天》

  二、认识生字

  1、在小组中自己学习生字。

  2、指名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认读生字。自己认为特别难的字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可补充。

  3、识字游戏:

  从要认的字中,任意挑选两个字,小组合作连成一句话。如:“辣”“淇”——太阳火辣辣的照着我,我就买了一个冰淇淋吃,真凉爽!

  [设计意图]即熟练了要认的字,又提高了组词造句的水平,还锻炼了灵活运用的能力,更加强了合作参与意识。

  三、朗读理解

  1、按照“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顺序,自己朗读课文。

  五分钟!看通过你们的努力能读到什么程度?

  2、你最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

  [操作方式]读到哪一段,就展开哪一段的自主学习:读了这一段,你想说什么?想问什么?同学互相帮助解答,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师相机板书这一段的重点词语。

  例如:读到第二段夏天是多彩的时,展示图画,用各种生动的词语表现夏天的五彩斑斓。然后,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学生评价的内容也要充分利用,老师机智应对,转化为新的问题。

  如:学生说“他读的真好!”老师顺势问“你认为好在哪里?”“很有趣!”“你能读的也让我们感到这么快乐和有趣吗?”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较大的自主空间,让他们成分地读书、思考、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不仅仅是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敢想敢说,思维活跃。为升入中年级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指导他们读好课文的每一段话。

  四、从课文走出回到自己

  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让我们一起尽情的享受夏天吧!

  (板书设计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声中之情”

  教学步骤

  一、听“曲”(导入,播放音乐)

  听一段琶琶曲《十面埋伏》对琶琶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赏“声”

  1学生谈听后之感

  2白居易在听到一曲琵琶后是如何写下他的'感受的?(直接进入第二段的琵琶声部分)

  3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音乐形象的?(师生同分析)

  三、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

  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

  明确: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四、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

  1学生讨论

  2明确: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3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五、比较欣赏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乐的节奏。

  2、创编动作,表现做家务的情景。

  3、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表演。

  活动准备:

   1、音乐CD。

  2、布置好的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想象音乐表现的家庭情景。

  指导语:歌里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呀?

  2、学习歌曲。

  1)、教师演唱,幼儿轻声跟唱。

  2)、教师与幼儿共同大声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回忆在家里看到爸爸妈妈是怎么做家务的,请个别幼儿表演。

  指导语:你看到爸爸、妈妈平时会做哪些家务活呀?你能表演给我们看看吗?

  4、与幼儿讨论:如果玩“扮家家”这个游戏,需要哪些人及材料。

  将幼儿进行分组,一个人当爸爸,一个人当妈妈以及娃娃家材料。

  5、播放音乐,老师与幼儿一同玩“扮家家”的游戏。

  两名幼儿一名扮演爸爸,一名表演妈妈。

  教师可以以孩子角色进入,也可以去娃娃家做客,观看孩子活动情况。

  6、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结。

  指导语:今天的游戏中你表演,你扮演了谁?你做了哪些事情?你是怎么照顾娃娃的?

  课后反思:

   整首歌曲的歌词孩子们很熟悉,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当我范唱这首歌曲时,孩子们马上有了感应,和我一起说: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 开始我并没有要求他们一起学,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还很有节奏。可见,来自孩子生活熟悉的东西是很能为孩子们理解、接受的。

  当我提出问题:“你看到爸爸、妈妈平时会做哪些家务活呀?”孩子们都能很拥跃地回答,有的孩子还配上了动作。

  因此,我在让孩子们学习这首歌曲时,只要强调歌曲的节奏就可以了,孩子们能很快理解并学会。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开饭了——”这个语言节奏拉得太长,所以我在教学时就采用了拍节奏的方法帮助孩子掌握,受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

  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xx年属于21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

  (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

  让我们一起学习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

  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⑴ 纠正不良读音。

  ⑵ 强调读音:

  后鼻韵──程耕幻控。

  翘舌音──程、哲。

  第二声潜。

  ① 汇报预习:

  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 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习,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⑴ 难点词释义:

  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⑵ 易混词区别:

  发明──发现:

  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

  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评价、争论,也可以表演出来。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培养了学生学科学、合理想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炙烤有气无力发现发掘挖掘发掘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点,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

  3、找出课文中推想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推想的依据。

  4、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增长科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谁先给大家介绍?

  (指名学生上台解说并组织其他同学介绍、展示自制的化石图片或有关的资料等。)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课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板书课题:黄河象)

  (二)学习第一段

  1、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板书:骨架样子)

  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高大、完整。师板书。)课文在第几段描绘,请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

  3、齐读这些语句,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

  4、(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5、学生自由提问。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

  6、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检查: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

  2、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化石的发现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4、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

  师板书:斜插沙土

  脚踩砾石。

  5、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

  6、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板书:假想来历。

  (四)学习第27自然段

  1、师问:什么是假想?

  生答:假设、想象。

  2、师: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3、科学家从哪几步假想了黄河象的来历?

  讨论得出四层:

  (1)当时的时间、气候和地理环境。

  (2)黄河象怎样来到小河边。

  (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4)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4、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

  5、根据读书要求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

  (2)对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你想问什么?请准备好,在小组内交流。

  6、小组合作,表演大象当时陷进淤泥里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说文中所说的黄河象是什么样的。

  二、复述课文。

  1、提示:(1)按课文的叙述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黄河象喝水失足变成化石发掘化石展出化石。

  2、指名复述内容。

  3、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4、如果不是科学家想象的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

  5、自由感情朗读。

  三、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

  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出示甘肃地貌)

  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

  四、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课文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板书设计:

  黄

  河

  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炙烤

  高大

  ↓

  斜插沙土

  完整

  干渴

  脚踩石头

  ↓

  陷进

  ↓

  化石

  附:参考资料

  古生物生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部分绝灭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芦木、鳞木等)、古无脊椎动物(货币虫、三叶虫、菊石等)、古脊椎动物(恐龙、始祖鸟、猛犸等)。古生物死后,除极少数(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由于特殊条件,仍保存原有的组织结构外,绝大多数经过钙化、碳化、硅化,或其他矿化的填充和交替石化作用,形成仅具原来硬体部分的形状、结构、印模等的化石。

  化石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大多数是茎、叶、贝壳、骨骼等坚硬部分,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仅保持原来形状、结构以至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生物遗体、遗物或印模。也有少数是未经改变的完整遗体,如冻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虫等。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